贯彻《煤矿防治水细则》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08 04:00:45 作者:然思 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然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贯彻《煤矿防治水细则》工作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贯彻《煤矿防治水细则》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煤矿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一、矿井基本概况

简要说明矿井概况,包括井田面积,生产能力,开采煤层、采煤方法等基本情况。

二、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简要说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包括与现采煤层关系较为密切的各含水层、隔水层,以及井田内部及周边小窑情况,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主要水害及影响等主要内容。

三、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1、地面防治水工程计划

说明全年各项地面防治水工程的计划,如地裂缝填堵、小窑调查封堵及雨季三防等工作计划。包括各项工程的.治理措施、工程量、治理时间、资金、资金来源;

2、井下防治水工程计划

结合全年的采掘接替,分盘区对今年生产涉及到的采掘工作面隐患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治理工程应说明工程量、治理时间、资金、资金来源等。

四、防治水基础工作计划

1、防治水基础资料(包括各类相关台账、图纸、资料等)方面全年工作计划。

2、矿井排水系统建设全年计划

3、钻探、物探等仪器设备全年计划

4、水化学、水监测系统全年计划

5、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6、防治水培训计划

7、其他(根据本矿实际情况可自行增加内容)

五、防治水工作目前存在的难题及建议

针对本矿实际情况,简要说明当前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及建议。

六、附表:

1、矿井全年采掘接替情况表

2、各项防治水工程及资金预算表。

篇2:煤矿防治水技术煤矿科学论文

煤矿防治水技术煤矿科学论文

1对煤矿防治水技术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1.1探查隐伏导水陷落柱

从已发生的矿井水灾来看,导水陷落柱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又由于陷落柱具有隐蔽性、差异性等特点,因而要对其进行详尽的探查存在极大的难题。矿井开采过程中极易因采掘方式不当而引起导水陷落柱发生水害,不利于矿井的安全顺利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十二五”已经将其列入重点课题,足见其重要性及在操作上存在的难度。

1.2对奥灰顶部进行全面利用和改造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奥陶纪灰岩,而它与主煤层之间的隔水层却又特别脆弱,容易发生水害。而且,不利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量。经过研究发现,奥灰岩因顶部的特殊构造,富水性极差,不仅在钻探过程消耗极少量的水,还具有阻水作用,所以对奥灰岩顶部进行全面利用和改造,增加煤层隔水层的厚度,减少矿井水灾发生的频率。

1.3对易发生矿井水灾害的含水层进行研究

矿井开采过程中遇到含水量比较大的岩层就容易发生水灾,所以如果能在开采过程中避开这些含水层则能有效避免水灾的发生。通过对多个煤矿开采基地的综合分析,做好含水层水害防治已成为矿井开采的重要任务。借助先进仪器和设备对含水层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加固或其他方式的.解决,尽量避免矿井水害的发生。

2有效的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

2.1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

矿井水灾一旦发生则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水害发生。但是,若矿井水灾一旦发生,就要及时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理,尽可能地降低损失。为了预防矿井水灾的发生,在矿井设计时就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不易受水害影响的地点。在开采过程中也要做好各种监测和预防工作。

2.2对矿井内的积水进行疏导,及时将积水排出

矿井水害损失较大主要是因为积水难以及时排出,因此可以通过对矿井积水进行疏导,及时将积水排出,从而降低损失。所以,我们可以挖掘沟渠排放积水;对于因地形限制导致积水难以排出的可以挖掘隧道,将积水引到不会对矿井造成威胁的地方。对于不利于排出积水的地势低洼处,可以利用水闸或专门设置的排洪站等进行排水。

2.3利用地形,争取将水降到最低水位

通过对洪水的截流,使它们不能进入矿井也能有效降低矿井水害发生的可能性。在井口可以通过利用有利的地形,降低水位,空出更多的空间,以便雨季时大量蓄洪。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要对矿井当地的气候、天气等因素进行研究,得出比较确切的雨季时间,以便提早做好蓄洪准备。对于处在山区的矿井,更要了解附近小溪、河流等的汇水或渗漏情况,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大坝、水库等。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带,降低水害对矿井的危害。

3结语

要想使煤矿矿井真正免受水害的影响,除了要严格按照开采要求来对煤矿进行开采外,还要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支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如今煤矿开采过程中水害的影响在逐渐变小,但是对于煤矿矿井水害工作的防治工作仍需努力,直至它不再出现在矿井开采中。因此,对煤矿矿井防治水技术的研究仍要继续,希望能借助科学技术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形成有力保障,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篇3:煤矿开采防灭火工作总结

煤矿开采防灭火工作总结

煤矿开采防灭火工作总结

1. 矿井防灭火概况

##煤矿为全国知名的高瓦斯易发火严重突出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容易自燃煤层。建矿以来共发火117次,百万吨发火率6.01次,最短一次发火时间为一个月,基本每年都有因自燃发火封闭采煤工作面的现象发生,封闭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48次。在治理煤层自燃发火过程中,矿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总结并与科研院校联合进行研究,摸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预防性注浆、均压防灭火、利用高浓度瓦斯治理火区、注氮防灭火等综合防灭火技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工作面从20**年2月8开始回采,于20**年11月18日开采结束。期间对防灭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杜绝了煤炭自燃,保证了该面的顺利回采结束,采面共采出煤量308440t.现针对该面开采工作中所做的防灭火工作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炮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2. #####工作面概况

2.1. 工作面位置

#####工作面位于*盘区东翼第三分段,北为**工作面(3已回采),南为**工作面(未布置),西为62工作面(未布置),东为(盘区隔离煤柱),上部为52采空区,局部地段因受断层影响,留有一定的煤柱。

2.2.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有F1、F2二条断层,其中F1为正断层,走向212,倾向122,倾角为43度,落差为0-2.7m;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F2为正断层,走向184,倾向94,倾角为38度,落差为2.0-3.5m;对回采影响严重。

2.3. 煤层及煤层厚度情况:

根据地质资料,该分段二煤层(B4)为简单结构,厚度0.2-2.0m,平均厚度1.2m;三煤层(B3),本区域缺失;四煤层(B2)厚度1.6-2.8m,平均厚度2.1m;B2、B4煤层层间距为5.3-8.4m;煤层走向270度,倾向180度,煤层倾角8-10度,平均倾角6度。

3. 采面防灭火工作

3.1 采面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3.1.1 采面邻近区域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①、采面东侧为盘区隔离煤柱,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②、采面南侧为**工作面(未布置),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③、采面西侧为**工作面(未布置),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④、采面北侧为**工作面(已回采),该工作面曾因煤层自燃发火而被封闭。同时,**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与其上覆采空区相通, 而原**瓦斯横川与2**采空区存在漏风**,5开采时机巷4#、5#、6#、7#横川就出现过最高100ppm的CO,所以5机巷横川密闭若受压遭到破坏,将与处于总风侧的2机巷、2消火道、2溜煤眼等密闭形成漏风**,从而造成2134采空区内浮煤再次氧化复燃。

⑤、采面上覆工作面开采时遗留了大量的浮煤,且由于B2、B4煤层层间距较薄(为5.3――8.4m),四层采空区垮冒后将会漏穿二层采空区,致使二层采空区的浮煤落入四层采空区造成二次氧化,引起四层采空区自燃。

⑥、采面上覆采空区浮煤已被氧化过,随着开采放顶,采场与老空区压力发生变化,若采场与老空区压力调节失去平衡,老空区漏风量增加,可能导致**老空区“O”型圈发生遗煤自燃,

⑦、原**工作面错切眼、**溜煤眼、**溜煤眼与并联总风存在漏风**,一旦工作面漏风**未被堵死、采场压力不均衡,会导致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引起采空区发生自燃。

⑧、材料道密闭位于#####工作面回风侧,开采时会通过**风巷、**机巷横川与#####采场形成漏风**,引起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导致采空区自燃。

3.1.2 本采面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①、本采面煤体较松软,且煤层自燃发火期短(3个月左右),采面回采过程中堆积的浮煤极易发生氧化自燃。

②、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构造,采面采至断层带时若推进度受到影响,将会导致采空区浮煤因长期氧化而发生自燃。

③、采面一旦出现采场压力调整不均匀,将会引起采空区大量供氧,加速浮煤的氧化,导致工作面发生氧化自燃。

④、工作面推过#####溜煤眼后,采空区通过溜煤眼与215底板道边界回风形成漏风**,使采空区浮煤供氧充分,引起浮煤氧化自燃。

⑤、52风巷、瓦斯巷密闭位于#####机巷进风侧,容易使52风巷、瓦斯巷形成漏风的'通风系统,致使二、四层采空区因长期氧化而发生浮煤自燃。

⑥、本采面采空区遗煤具有容易自燃发火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造地段的浮煤丢入采空区易产生自燃;二是#####采面放顶后,52老空区已氧化的浮煤进入采空区被二次氧化,极易迅速氧化发生自燃。

3.2. 采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3.2.1. 开采前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①、在#####风巷施工观测孔,终孔二煤层采空区,观察上覆2152采空区气体情况,随时掌握、分析上覆采空区的发火威胁,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②、对采面实施开区注氮:利用制氮机对52、#####工作面采空区及其它有发火危险地点实施注氮工作,惰化采空区,抑制浮煤氧化。

制氮机安设在老东大巷,用4寸PE管延接至注氮点(#####机头下隅角及52风巷、52瓦斯巷密闭等地点)。开采期间根据防灭火检查情况随时对有威胁的地点进行注氮。

③、在#####工作面施工灌浆孔进行注浆,对可能出现漏风的地点(密闭、横川等)进行注浆,封堵采面向邻近采空区漏风的**.

④、由生产部技术组提前组织好采面过断层的措施,对过断层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予以解决,以确保工作面过断层的进度。

⑤、在工作面机风巷煤柱段施工顺层钻孔对本煤层进行抽采,防止煤柱段开采过程中由于本煤层瓦斯大量涌出造成工作面推进度受影响。

⑥、在采面风巷向煤柱段施工顶板抽采孔用于抽采采空区的卸压瓦斯,防止在煤柱段推进过程中,卸压瓦斯大量涌出引起隅角瓦斯超限,使工作面推进度受到影响。

⑦、采面开采前对所有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处理,确保设施可靠。

⑧、保证采面机巷和风巷巷道净断面≥3.0m2,上下端头断面达到要求,从而降低进、回风之间的风压差。

⑨、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配备风量,确保采面风量的可调性,保证在开采过程中能根据采面瓦斯涌出情况,及时调整风量。

3.2.2. 开采过程中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①、日常措施

a、每周对采面上、下隅角和回风的气体取样化验2次;每周对采面相关区域的密闭气体情况检查2次以上。

b、在采面机、风道设置好气雾阻化泵,需要时,由通风队负责向上、下隅角和采空区喷洒高分子材料,包裹碎煤,防止氧化。

c、采煤队负责机头、机尾挡风帘的设置,长度不少于20m,上接顶、下接底,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d、工作面每次回柱前后对采面上下隅角喷洒防灭火石灰,其厚度不得低于≮5mm.

e、开采期间,生产部地质测量组在工作面每推进30――50m利用地质振荡仪对前方地质构造进行一次探测,探测方法严格按《##矿关于加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规定》执行,并及时将前方地质构造分析资料送通风科。

f、生产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抓好各生产环节和采煤队的组织管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证。并积极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采面正常推进。

g、工作面开采后,生产部必须保证工作面的月推进度在卸压区不小于90m、煤柱段不小于60m.

②、其它预防措施

a、为确保工作面在断层带的正常推进,由%%%从2月29日开始根据生产部地测组设计在工作面断层带附近施掘探巷,防止采面进入断层带后由于断层影响工作面的推进。

b、通风队提前在机风巷准备好施工悬空密闭的材料,一旦出现顶板冒落充填采空区较差,引起采空区漏风量大,则由综合分析会确定每割30――50m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粉煤灰袋堆码)。

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在采面煤柱段推进过程中,由于受断层影响造成工作面推进缓慢,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一度达到了最大200ppm,采面回风CO最大达到了20ppm,采面采空区浮煤处于氧化自燃的边缘,采面防灭火工作面变得非常困难。为确保采面的顺利推进,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a、立即成立以总工程师邱居德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工作面断层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动用矿井一切人、财、物确保工作面的推进。

b、对采面进行每天24小时注氮,充分置换采空区的氧气达到惰话采空区的目的。

c、每天大班由通风队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

e、对采场压力进行均压调整,确保采场压力均衡,减少采空区的进风;并保持邻近区域密闭进出风状态为微出。

通风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采面浮煤氧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15天后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降低为10ppm,采面回风CO消失;采面开采后期我们坚持每天夜班对工作面进行注氮,每天大班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直到工作面回撤前,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均控制在5ppm以下。

3.3 工作面防灭火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除工作面在断层带推进期间由于推进度受影响致使上隅角挡席内CO达到最大200ppm外,其余时间我们均有效的控制了本采面采空区浮煤的氧化,减少了向邻近采空区及旧巷的漏风,从而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为我矿未发生煤层自燃发火创造了条件。

4. 结论

#####工作面开采期间虽然未发生一次煤层自燃发火,从而顺利的将工作面回采结束,但也为我矿今后类似工作面的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矿2254工作面就曾因为在断层带推进度受影响致使煤层自燃发火,至今仍封闭有一套综采设备。#####工作面的顺利回采结束为我矿今后四煤层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了结束支持,使我矿防灭火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现就#####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作简要总结:

①、如何减少采面的漏风**将是采面回采过程中的防灭火重点。

②、工作面开采期间,工作面的顺利推进是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最好手段,采面回采过程中必须确保采面的推进度。

③、加强采面的浮煤回收,既可提高回采率,又能减少抛向采空区的碎煤,减少自然发火源。

④、通过向工作面注入惰性气体置换采空区的中的氧气防止浮煤氧化,是我们防灭火的一个重要手段。

⑤、在采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是我们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的一个必备措施。

篇4:煤矿防突队长个人工作总结

煤矿防突队长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认真履行防突队长岗位职责,紧紧围绕公司、矿两级职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促效率,立足岗位,积极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促进本队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很好地完成区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习,本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也有所提高。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今年按照矿、区的学习安排,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及集团公司、矿两级职代会精神。学习中,认真研读,反复理解,深化学习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我更深刻认识到,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大发展的发展要求,必须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管理者。

二、抓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一年来,在队里部分职工工作岗位上安全意识差、工作拖拉、竞争意识不强、思想上存在着“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消极认识的现状。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在区领导的引领下,我在全队敲响了“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警钟和采取了制度严管等措施,先后有两名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由于工作不负责、安全工作不到位,给安全工作造成被动局面,被当面写出书面检查和停工学习。同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管理制度,让职工之间相互讨论,选出适合本队工作特殊的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有效的增强了职工的自我认识,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今年在开采21127工作面时,工作面抽放牌板有4块未填写,被我及时查出,并在班前会上对此事做出了处理和批评,他本人也认识很好,主动承认错误,并接受处理。

三、是加强材料管理,合理分类,跟踪材料使用走向,严把材料管理关。

为了把材料消耗控制在计划指标内,我和职工群众讨论制定和完善了材料管理制度,从而避免了材料的流失和浪费。

四、是搞好职工队伍建设,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凝聚起一个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

对全队人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教育整顿,保持了一个好的工作作风,创造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提高自身素质,为适应现代化矿井的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严格执行区科领导决定,维护职工团结,带好队伍。

3、虚心接受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搞好区队生产经营工作。

4、廉洁自律,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

5、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与职工同甘共苦,使今后的工作能够更进一步。

篇5:浅谈安溪剑斗东阳煤矿298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浅谈安溪剑斗东阳煤矿298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针对剑斗东阳煤矿298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突水点的分布及积水分布状况.以及矿井现有排水系统设施、设备及排水能力.对矿井未来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提出防治水对策措施.

作 者:叶学铭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长基石灰岩矿,福建安溪,3624000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641.43 关键词:矿井地质   水文地质   特征   矿井水害   防治措施  

防治水台账范文

煤矿年度工作总结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

煤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煤矿个人工作总结

煤矿培训工作总结

煤矿财务人员工作总结

煤矿技术员年度工作总结

煤矿后勤年终工作总结

煤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贯彻《煤矿防治水细则》工作总结(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贯彻《煤矿防治水细则》工作总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