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恐怖份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蜀道难文言知识点总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蜀道难文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蜀道难文言知识点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篇2:蜀道难文言知识点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10.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
18.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 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
22、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23、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24、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2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26、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27、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28、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29、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篇3:蜀道难文言知识点
猿猱欲度愁攀援:意动用法,以……为愁苦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篇4:蜀道难知识点总结
《蜀道难》
噫(yī)吁(xū)嚱(xī)
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 )
⑵,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⑶,不与秦塞(sà 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⑷,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⑸,然后天梯石栈(zhà 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⑹,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 o)欲度愁攀援
⑻。青泥何盘盘
⑼!百步
九折萦(yí ng)岩峦。
扪(mé 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 )息
⑽,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 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 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砯(pīng)崖转(zhuà n)石万壑(hè )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 i)乎来哉
⒁! 剑阁
⒂峥(zhēng)嵘(ró ng)而崔嵬(wé 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iě),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⒅。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 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 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 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 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 !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
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 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 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 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 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 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 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 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2.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3.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意动用法,以为愁苦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4.词语解释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
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
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皆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
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
匪,同“非” 。
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噫吁:惊叹声。
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皆远古蜀王名。
扬雄《蜀王本纪》 : “蜀王之先名 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
是时人民椎(máng,语言杂乱)言,不晓文字, 未有礼乐。
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秦塞:秦地。
秦中自古称为四塞之国。
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西当太白有鸟道:意思是,(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 飞行的路径。
太白,山名,在今陕西眉县东南。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 惟有鸟儿能飞行,人迹所不能至。
可以横绝峨眉巅:能够飞越峨眉山的顶峰。
横绝,横度。
峨眉,山名,在今 四川峨眉山市西南,金顶是它的最高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 美女。
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
回到梓潼(在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 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
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这便 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山路。
石栈,俗称“栈道” ,在山崖上凿石架木而 建成的通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峻的山峰。
六 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回,迂回、绕 道。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一说,山名,又名“高望山” 。
“六龙回日之高标”语出左思《蜀都赋》 :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 标。
”按:传说日神乘车,以羲和为御者,驾六螭而行于太空。
阳乌,指日中的三 足乌。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黄鹄,健飞的大鸟。
猱:猿的一种,善攀援。
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境内。
《元和郡县志》云: “青泥岭,在兴州长 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
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 故号为青泥岭。”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萦岩峦:绕着山崖转。
扪参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 们中间穿过。
参、井,皆星宿名。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 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井宿 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
扪,摸。
参、井二宿本相近,参三星(在猎户座内) ,居西方七宿(即奎、娄、胃、昴 mǎo、毕、觜、参)之末,占度十,为蜀之分野;井八星(即双子座) ,居南方七 宿(即井、鬼、柳、星、张、翼、轸)之首,占度三十三,为秦之分野。
青泥岭, 乃自秦入蜀之路,故举二方分野之星相联者言之。
仰胁息:仰头望天,屏住呼吸。
胁息,鼻不敢出气,惟有两胁暗暗地运动, 用以换气。
问君西游何时还:你此番入蜀,什么时候回来呢君,指入蜀的友人。
西游,
指入蜀。
岩:高而险的山岩。
凋朱颜:这里是黯然失色的意思。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绵延不断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
去,距、离。
盈,满、足。
飞湍:奔腾的急流。
湍,急流。
瀑流:瀑布。
喧豗:喧闹声。
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崖转石万壑雷:大水冲击山崖,碎裂的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 鸣般的声音。
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 这里作动词用, 冲击的意思。
转, 使滚动。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是用蜀 人的口气劝说“西游”的人不要来蜀地。
嗟,叹惋之辞。
胡为,为什么。
乎,语 助词,无义。
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险峻高大。
剑阁,是一条30里长的栈道,位于今四 川剑阁县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这句和下句都本自晋张载的《剑 阁铭》 :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谓剑阁,壁立千仞。
一夫荷戟,万夫趑趄 (zī jū,犹豫不进) 。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 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逆的人。
或,倘若。
匪,同“非” 。
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吮:吸。
咨嗟:叹息。
太白: 《水经注》云: “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
俗云: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慎蒙《名山记》云: “其山巅高寒,不生草 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峨眉: 《一统志》云: “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 峰,延袤三百余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 人之拱揖于前也。” 剑阁: 《图书编》 : “蜀地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
附张载《剑阁铭》全文: 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 ,壁立千仞。
穷地
之险,极路之峻。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团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 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矧(shěn,况)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 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指战国时魏武侯) ,中流而喜。
山河之 固,见屈吴起(指起云“在德不在险” ) 。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洞庭孟门,二国 不祀。
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
公孙(述)既灭,刘氏(指 刘禅)衔璧。
覆车之轨,无或重迹。
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篇5: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注意一下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误区提醒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辶“与走有关,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篇6:长恨歌文言知识点总结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huò)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九重城阙(què)烟尘生,千乘(shèng)万骑(jì)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dian )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yíng)纡(yū)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或“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又作“入梦来”)。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又作“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银屏迤(yǐ)逦(lǐ)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mèi)飘u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huán)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diàn)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diàn)。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又作“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篇7:长恨歌文言知识点总结
【背景资料】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当时白居易做陕西周至县尉。一天,偶然与朋友游览仙游寺,谈起流传当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妃的悲剧故事,于是创作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知识链接】
1. 元白
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文学主张相近,兼相友好,并为当时“新乐府”运动倡导人。
2. 长庆体
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二人友好往来,迭相唱和,诗歌风格相近,于穆宗长庆年间编成《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故并有此称。
一、预习文本・基础积累
(一)字音辩识
回眸( ) 凝脂( ) 骊宫( ) 鼙鼓( )
花钿( ) 云栈( ) 临邛( ) 绰约( )
玉扃( ) 珠箔( ) 花冠( ) 仙袂( )
凝睇( ) 迤逦( )( )
人寰( ) 钗擘( ) 殷勤( )
(二) 词语理解
1. 回眸一笑百媚生
2. 温泉水滑洗凝脂
3. 云鬓花颜金步摇
4. 姊妹弟兄皆列土
5. 行宫见月伤心色
6. 耿耿星河欲曙天
7. 遂教方士殷勤觅
(三)填空。
(1)春风桃李花开日, 。
(2)行宫见月伤心色, 。
(3) ,对此如何不泪垂。
(4) ,在地愿为连理枝。
二、文本解读探究
1. 古人评诗多有“诗眼”之说。那么《长恨歌》的“诗眼”是什么呢?怎样理解?
2. 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长恨歌文言知识点总结]
篇8: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篇9:礼记文言知识点总结
礼记文言知识点
通假字
学 . 学半(“学”同“敩(xi ào )”,教导)
选贤 与 . 能(“与”同“举”,选拨)
矜 .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 困 .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虽 . 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 旨 . 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男有分,女有 归 .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
大道
.. 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 路。)
一词多义
亲 1、不独 亲 . 其亲(动词,以……为亲)
2、不独亲其 亲 . (名词,父母)
其 1、不知 其 . 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
2、其 . 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
子 1、不独 子 . 其子(动词,以……为子)
2、不独子其 子 . (名词,子女)
修 1、讲信 修 . 睦(动词,培养)
2、盖简桃核 修 . 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
分 1、男有 分 . ,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
?
2、舟首尾长约八 分 . 有奇(量词,长度单位)
词类活用
使 老 . 有所终, 壮 . 有所用, 幼 . 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状,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文言句式
其 此之谓
... 乎(“此之谓”,就是“谓此”,宾语前置)
文学常识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 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 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 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读后感
从古至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都给我们不同的感悟。‘四书五经’是古人必读的书。‘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还有许多的书,都凝结了古人的智慧,现在这些书也在影响着我们。
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应该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知道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知道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根据以上文献,我认为“礼”的原始意义可以解释为(1)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是一种祭祀祖先的需要,诸如《礼记·祭义》中记载的“致齐(祭祀)于内,散齐于外”;(2)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必须要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诸如《礼记·曲礼下》中记载的“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3)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形成的规范,诸如《礼记·曲礼上》中记载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无苟免”以及“长者问,不辞而对,非礼也”等。
具体而言,我认为古代的“礼”主要指的就是一套完整严密的等级制度,小到见面、穿着、丧葬等日常生活,大到政治、法律等,它包含着古人对于“神权”的敬畏,以及对于皇权的服从。即便是对人们日常交往中、对人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一些言论,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的尊严。
时代发展到今天,“礼”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的改变和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礼记主要内容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 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篇10: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4)一词多义
于: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取之于蓝 (从)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
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而见者远 (表转折)
锲而舍之 (顺承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
者:假舟楫者 (代词,指……的人)
不复挺者 (……的原因)
焉:风雨兴焉 (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 (语气词)
(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篇11: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中劝学读后感
周三的早读班里读起了荀子的《劝学》,听着圣人谆谆的教诲,头脑中回想着我的学生生活,一份亲切与温暖荡漾在心头。课余,我借了何老师的语文书,重温了这不到四百字的短文。
《劝学》是高中语文课的名篇,对于我也曾烂熟于心。然而高中时代的我,从没有被这篇小小的短文打动过。那个时侯,我喜欢大声地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也喜欢一遍接一遍地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怀着一颗少年冲动的心,想象着先辈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不禁怦然心动。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世界古代史的老师列出了考试范围——186个名词解释,每个名词都是几乎四百字的解释,我和伙伴们用了一周多的时间通宵达旦地把它们抄下来,看着那厚厚的一叠纸,想着我要把它们背下来,心里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此后的两年,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几乎都是在数百个名词解释中度过的,中文系的朋友问我,背这个到底有用吗?我无言以对。每次夜半捧读,抬头仰望星空,我问星星:这难道就是我想学的历史吗?
大学的第四年,和一个师姐聊天的时候无意中提到历史系学习的收获,她说:你难道没有发现自己从看不懂别人的论文,到现在不知不觉地看得懂了吗。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真实过程。在抄抄写写、记记背背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无数个概念,是它们帮我看懂了专家高深莫测的论文,理解了智者玄妙精微的思想。我是该感谢这四年间那几千个名词解释啊!
那天晚上,我又想起了“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是耳畔再没有“谈笑间”的快意,而是回响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我找到了名词解释本,写下了“脚踏实地”。
《劝学》主题
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篇12:陋室铭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的文言知识点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读后感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
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体面呢?或许并没有那些必要,因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并使你能有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温馨与存在感,何必去过多强求。唐朝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许是在他“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里隐居才对,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洁的品格,也觉得自己闲静的隐居生活是一种志趣。在这无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将管弦丝竹归类到乱耳的杂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禄视作粪土。
也许正是过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对一切荣华富贵的如此淡泊,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诗篇与其乐观、直爽的性格。
对于刘禹锡,以及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隐居在世间,而他们达到自我人生的满足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去达到治国平天下,但他们退而求次的乐趣却在不同的地方体现:李白游走于世间的山石草木之间,才能描写出或充满豪气或婉转动听的诗篇;陶渊明在隐居生活里与世无争,才有了闲静、美好的田园诗歌……由此观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满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诗文字画,都是他们在精神饱满或对世事愤激之际的产物,它们亦是在表达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绪。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贫贱与富贵,如果有的人有钱,就算是在挥霍时也应该去品味生活,如果没有去品味与欣赏,没有自身的愉悦与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财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满足。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就算是他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不知道满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陋室铭》主要内容
以山水起兴,表示山水的声名在于居住在其中的神仙和仙龙;而后诗人开始谈起自己的陋室,指出这间陋室也因为主人的道德品质而显得不那么简陋了;诗人又以自己交往的友人、日常活动来说明自己的品德;最后诗人用诸葛亮、扬子云等古代贤人自况,再次点明了陋室不陋。
★ 蜀道难李白
★ 蜀道难翻译
★ 蜀道难赏析
★ 蜀道难教案
★ 《蜀道难》译文
★ 蜀道难 教案
★ 《蜀道难》学案
★ 知识点总结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