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QUIXOTE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孝道活动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孝道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孝道活动总结
――20xx-20xx年云浮市第一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深远的意义。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为主题,以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对学生进行孝亲、尊师、仁爱、报国等优良品格的教育。 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云浮市第一中学全校上下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传统文化的准备和做法。
1、为了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实效性,确保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工作的落实。
2、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经典氛围,我们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导处统筹安排,由语文科组长组织全校语文老师在各班开展立德育树人的教学。每周1课时进行授课;授课教师撰写教案,并在每节课后要有教学心得。在这节课上,专职科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结合传统美德良好品格,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
①20xx年9-10月由团委及艺术科组长组织各班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书法、手抄报比赛。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20xx年11月由德育处组织全校各班召开一次以孝为主题的班会比赛,这个比赛各班至少有5个以上家长参加,通过家长和子女互动,让孝充分得到体现。班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20xx年12月语文科组组织初一级全体学生开展读一篇以国学为主题文章,写一读后感的比赛。撰写内容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行文流畅;把国学知识结合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展开,反映真情实感。总之,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墙壁挂画等地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气氛。
5、以每周国旗下讲话为平台,团委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演讲内容以国学故事为背景,由学生自行撰写稿件,以此启迪学生心灵之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6、开展诵国学,做优秀文化传承人主题的“每日一句”活动,组织学生撰写优秀警句活动。每周各级推选1个优秀作品到学校德育处,由学校进行评比奖励。
7、德育处联系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开展观看一次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片。使学生通过鲜明的案例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文化乃立校之本,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我们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
篇2: 孝道活动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出现次数最多词汇,“孝心、孝道“的诠释足以证明子与父母、情与责任之间的深层含义。就在本次活动中,我校为激发广大同学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孝道感悟,加深强同学人文素质教育,将孝道感悟引入教学内容,以孝文化为契机,逐步加深同学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做到以点带面,以面统筹的思想,培养学生“知情、思苦、明礼”的良好素质,立足本校实际,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孝文化建设,深入探索适合本校的活动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将“孝”引入学习生活工作中来。本次“慈孝文化”建设活动活动内容贴近实际,融入生活,在推动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将学习与之融合,继承了传统精神,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综合的活动特色,推动我校 “实践育人”项目的蓬勃发展。现将本次孝文化建设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之前
(一)活动来源―--传统“孝”道德
本次活动的产生来源于传统道德的传承,我校在认真总结“慈孝文化”的过程中,把握本校实际,汲取优秀营养,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弱势之处进行分析,并深入群体中实际了解情况,明确了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市教育方案拟定了“慈孝文化”建设活动的系统方案。并在我校早晨例会中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慈孝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宣传活动实施有效,形成舆论导向
自活动方案拿出之日起,我校就召集各班班主任对“慈孝文化”建设活动各项事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要求在主题班会中进行积极宣传,班委干部要做好“慈孝文化”建设的先行兵,配合好我校对活动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同时利用教学过程中讲授有关孝道的知识,以深化同学们的思想认识。
二、活动具体开展
(一)组织严密,责任落实
本次活动汲取了以往活动的经验,在组织上更加严密,形成了“学校统一安排,年级分工,各班实施”的机制,明确个人责任,细化各项任务的分配,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活动的评审组和监督组,以保证各项通知上传下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活动内容彰显特色
本次活动是我校经过深入实际,广泛调查所开展起来的。针对我校同学的具体特点和心理因素共设置了三项活动:(1)围绕“孝文化”的征文比赛。(2)“孝文化”主题班会。(3)“回首孝文字”朗读比赛。在各项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了各项的活动中来。各班级开展的“孝文化”主题班会直接有效的将我校的思想准确传达给了学生们,并且,在主题班会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了解我国传统“孝”思想道德的精髓与底蕴。另外,在朗读比赛与征文比赛中,除了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我校带来的活动氛围以及我国传统道德思想带来的冲击之外,还给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己的平台,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活动效果显著,富有成效
活动开展期间,我校积极收集活动信息,对各项内容进行评定,并召开各项会议作好总结,同时为了继续推进孝文化建设,我校还在例会中拟订相关主题,召开“慈孝文化”交流主题会。在主题会中,学生代表们纷纷上台发言,结合自身体验,把同父母交流的体会、心得进行陈述,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同父母、家庭、师长之间的.深情厚谊,亲切的话语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三、实践中发现问题,问题中探讨新思路
作为本次开展此类围绕“慈孝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各项机制尚不完善。部门间的任务不够明确,协作能力有待加强;探讨孝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够深入,以致于只注重外在培养;同时各种监督、评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都需做进一步的改善。
篇3: 孝道活动总结
“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孝道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有多么伟大,他总是母亲所生,父母所养的。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知道知恩图报,何况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最近听一位朋友说:“父母养育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趁现在父母健在时,想方设法多孝敬他们。”
这话情真意切,很有道理。现在的大多数老人,子女几乎都不在身边,他们最渴望的是能与亲人团聚。做儿女的不但要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细心安慰,处处孝顺。
孔子曾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还记得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吗?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世界上最大的悔恨莫过于此!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孝心。趁着自己的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尽一份孝心,报一份恩情,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孝道也有呈现物质化的趋势。现在有许多人也很孝敬父母,但是他们的孝道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缺乏精神。孝道观念的合理内核早已植入华夏子孙心中,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众多美谈佳话。因此,我们现代倡导的和谐社会,继承传统孝道,建立新型的孝道观念,是必要的、合理的。在新型的孝道中必须要体现义务性,强调自律性,注重互益性。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对父母长者行孝是子女自己应尽的义务,并时刻铭记在心。通过学习理解“孝道”的原则和善待父母的意义,使对父母行孝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明白子女在未成年阶段,父母尽抚养之责,;而父母年老体衰之后,成年子女应该以自己尽孝为主,不能片面的要求父母力所不能及的施慈。
此时我想说的是,感恩和尽孝道是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所以我们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过一杯暖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是否为他们打扫过一间房?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体会他们的劳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
篇4:孝道的活动总结
一 报告题目:孝先敬父母。
二 实践原因: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孝敬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一直在身边支持你的朋友等。但最值得我感激的还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
父母的关心,爱护和付出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是我们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因此,作为一个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孝敬父母。而有句古语说:“百善孝为先”也证实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实行孝的第一步,是我们为人子女必须该做的事,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实践时间:整个假期,从2月1日到2月28日。
四 实践内容:
1调查并整理父母的生平事略,并据此写出父母的完整履历。通过了解父母的历史,促进对父母的了解, 懂得父母持家的不易,从而增加对父母的感激之心。
2真情回放,感悟亲情:回想父母曾经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一件事;想一想自己与父母间发生的矛盾或最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并与父母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向父母述说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其在自己成长道路中所做的一切。
3开展家庭孝心活动:为父母洗脚,捶背,揉肩
4为父母做事,在家庭生活中主动分担洗衣、叠被、扫地、做饭等家务活,让父母多些休息的时间。
5关心父母的健康:关注父母的.饮食及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若父母正在生病,则照顾其康复。
6尊敬父母,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不顶撞父母,做到接人待物有礼貌。
7学会倾听父母,不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并在生活的点滴中关心父母。
8我们已经长大,要会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
9父母存在一些坏习惯,利用假期,督促父母,帮助父母改正一个坏习惯。
10 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关心,让父母在子女的关爱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11做好自己的事,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12勤俭节约,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
13做“孝心行动卡”,里面记载我为父母所作的“点滴孝心”,然后每天夜晚由父母对当天的孝心行动进行评分。然后每周开个家庭会议,对自己一周的孝心活动做总结,做到保持优点,改正缺点。
14 现在上大学了,很少回家,自然与父母缺乏沟通。因此,要多与父母交流,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告知父母,让父母提供好的建议。
15支持父母做的正确的决定,对父母反对做的事情,要经常换位思考,知道父母这样做的用意。
五 实践总结:
因为有了父母,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做一个有道德的大学生。而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是什么难事,是要我们平时用心生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能做到孝敬父母了。 此次关于“孝先敬父母”的实践活动,,让我更加的了解了父母,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子女该为父母做的事。通过我的孝心活动,促进了我与父母间的沟通,增进了父母与我的感情。通过孝敬父母,还增强了我的感恩之心,为我进入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了道德基础。
六 结束语:
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中,把父母放心中,时刻为父母尽孝道,做一个有感情的人吧。
篇5:开展中华孝道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学校研究确定在全校开展“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悌爱兄长的道德风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孝道文化,努力营造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目的
百善孝为先,“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进校园活动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家庭关系,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要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生活,关爱父母健康,多与父母谈心交流;要懂得尊重他人,发扬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美德;要懂得回报社会,自立自强,发奋努力,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三、活动内容
“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读一本孝道文化书籍,讲一个孝道经典故事,做一件敬老爱老好事,写一篇孝道感悟文章,出一期孝道文化专刊,举办一次敬老孝老国旗下的讲话,推荐一批优秀亲子教育书籍”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广大学生了解和理解孝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孝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推进和谐潮河建设作贡献。
1、读一本孝道文化书籍。各班组织学生读一本有关敬老的书籍,通过读书让他们了解孝道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讲一个孝道经典故事。各班要开展一次以“行孝道、知感恩”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用敬老爱老的故事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
3、做一件敬老爱老好事。各班要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实践,要通过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我为爸爸妈妈洗洗碗、捶捶背”、“我为长辈做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4、写一篇孝道感悟文章。四年级以上的班级要通过读敬老书籍、做敬老好事等,组织学生写一篇孝道方面的文章,深化青少年对孝道文化的认识。
5、出一期孝道文化专刊。学校团总支、少先队大队部和各班要出一期敬老爱老专题板报,也可开展敬老爱老专题黑板报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
6、举行一次敬老孝老国旗下讲话。各班要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讲话,作一次“孝道文化进校园”动员报告,通过升旗讲话教育引导全体青少年学生要弘扬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做一名尊老敬老助老的好少年。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是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幼道德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胡彬杨小平为副组长,学校其余中层以上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活动开展。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各种会议和活动以及标语、版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孝道文化宣传活动,坚持做到重点宣传与普及宣传相结合,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点宣传;平时德育课渗透、主题班会等形式,形成人人尊老敬老、个个孝敬长辈的良好氛围。
3、强化教育,培养意识。各班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增强孝敬长辈的观念,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听从长辈教导,关心长辈健康,分担长辈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长辈添乱。做让父母舒心、省心、放心、称心、顺心的事。
4、认真组织,确保实效。各班要围绕今年“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德育处、团总支、少先队要掌握各班活动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推动全校“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对在活动中开展好的班级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篇6:“讲故事,论孝道”活动设计方案
“讲故事,论孝道”活动设计方案
――讲24孝故事,论今日真正孝道
西安爱知中学 胡蓉
【内容分析】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虽然是古代封建帝王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其中虽不乏过时的、落后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东西,但作为孝亲的精神还是可借鉴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理解“孝”的。
2.能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
【活动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搜集《二十四孝故事》
2.将全班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讲述两个故事的人物。
3.小组分配任务,两人讲故事,两人评说故事。
二、课堂展示(展示课)
活动主题:讲故事,论孝道
1.主持人开场白(男女各一)
2.小组轮流展示,点评。
3.各抒己见:我认为真正的“孝”是……
4.总结归纳
三、布置作业:每个人写一段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展示课,由于学生之前阅读准备充分,上课展示自信大方,通过讲故事,让大家了解了“二十四孝”故事,理解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孝”。因为之前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传统孝道中不合理的地方,学生也有所认识,在评析故事时,能够结合《论语》《弟子规》中相关的内容,能够理性看到封建传统中宣扬的“孝”道,也能练习现实生活,提出当代践行“孝”道的正确方式。一节课故事生动,很有收获。
附读书群交流成果:
我看《二十四孝图》
2018届19班 高西京
看完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我对这些故事有两种看法。
第一是者些故事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故事。比如说亲尝汤药,这则故事就讲了一个孩子在母亲生病时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亲自为母亲尝汤药,这一点,我想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是合理的孝道。
当然这些故事里面还有许多封建社会的孝道,让我读完之后不堪忍受。比如说“卧冰求鲤”里的王祥,他为了孝敬父母,竟然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是非常明显的愚孝。还有郭巨埋儿里的郭巨,他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竟然想到了埋儿子,让人读起来很害怕。
但这些都是古代孩子对父母的孝,有些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平等道德法律的基础上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从。只有做到了正确的孝道,一个家庭才会幸福美满!
我看《二十四孝图》
2018届19班 郭佳一
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中批判过《二十四孝图》,揭示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于此,我表示赞同,《二十四孝图》中,有很多背离人性,封建迷信的东西,比如“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孝感动天”等。尤其是“埋儿奉母”让人深刻的感到封建社会孝道的冷酷无情,毫无人性,同时也更是体现出了古代对“孝道”的愚昧理解,“孝”本应是人类的美德,却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违背了它美的本质,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不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应坚持的“孝”的美德。《二十四孝图》的历史局限性,使它违背了当今的道德,但其中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弃官寻母”,这就是一个不离不弃,坚持寻母的美德精神。总之,我们抛弃其中虚伪的,学习有价值的,把“孝” 建立在当今道德与法律的基础上。
我看《二十四孝图》
2018届19班 薛一禾
《二十四孝图》中 有值得我们弘扬和继承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的 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个故事中 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有着永恒的价值,这也是《二十四孝图》的核心与精华所在。在读《二十四孝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通过这些故事 并不是想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通过这些故事 告诉世人“孝”这个字。
“孝”源于原始社会,而它强化与封建社会,所以必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包含了愚孝的,盲目的,迷信的观念,甚至有与人性相背离的地方。比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闻雷泣墓等,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刻木事亲虽表现了一片至诚之心,但在今天看来 不免有些可笑。
当今社会 我们提倡的孝道是文明的 合乎理性的。所以我们不应当不加分析地吸收《二十四孝图》中的一切。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 要提倡“父慈子孝”的观点,并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我看二十四孝图
2018届19班 高明轩
当我看完二十四孝图,对其中所讲的许多思想并不认同,尤其是埋儿奉母和恣蚊饱血这两则故事。
埋儿奉母这故事中无处不体现着封建礼教的虚伪,郭巨为了侍奉母亲竟然要去埋了自己的亲儿子,若不是有金子,他的儿子早就成土中的亡魂了,难道做父母的就都得抛弃子女来赡养老人。古代有弃老的传统,我虽不太赞同,但也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社会若是没有了青年人,那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对于这种愚孝,我并不认同。
更离奇的是恣蚊饱血这个故事,晋朝的吴猛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这个故事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古人虽没有电蚊拍这样的先进工具,扇子总应有吧,难道连杀灭蚊虫都不愿意做,而希望蚊虫来叮咬自己?真是荒谬!这分明是为了孝道而尽孝,为了写书而编演。它不过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禁锢人们思想而发明的枷锁罢了。
这本书想表达孝的关点是没有错误的,但它选取的故事有些夸张,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它的误导,而学习它的精神,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发扬开来。
我看二十四孝图
2018届19班 晁菁哲
这几天我阅读了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又上网查了些资料,这些故事的确是孝,但是都是愚孝,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郭巨埋儿》故事讲了近代有一个人叫郭巨,他把家产分为两份,自己来奉养母亲,眼看着妻子生下一子,心想:儿子可以再生,但母亲死了就不能再对母亲尽孝,于是他决定埋了儿子来供养母亲,他挖出一坑,就要埋儿子的时候,坑里出现了一桶黄金,才免了儿子一死。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这并不是愚孝,而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父母对我们的恩情,用我们的心、肝、肺都换不来。如果埋了儿子,我们也一定相信这是郭巨的无奈之举,心中也一定很悲痛,儿子可是自己的亲骨肉啊!这是多么虔诚的一份孝心啊!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再复生,母亲年事已高,自己陪伴母亲的日子不长了,但是陪儿子的时间还长着呢!于是,这让我想起学过的《散步》这篇课文中所说的,走小路时,作者背起了母亲,生怕母亲摔倒,仿佛他的背上就是整个世界!在生活中,虽然不能像郭巨那样埋儿奉母,但至少可以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我看《二十四孝》
武雪菲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狠狠批判了二十四孝的.几个故事,揭露了它残害人思想的本质,从看到这段评价时我便想要去看看这二十四孝了。
看完之后便能轻易得出,这是古代中国的封建思想而诞生的。二十四孝中有一些故事值得赞扬,因为它们是真的在赞美孝道,但有一些故事却是让人真的不能理解。
我说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故事。
第一个,郭巨埋儿。相信大部分人在看到这个故事时都觉得它十分荒谬,郭巨的想法更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孝敬自己的母亲便要将自己亲生的儿子杀死,这点是我不能理解的。对于自己的母亲,孝顺自然是好的,但能够狠下心杀死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代封建思想对人的荼毒。
敬老最为重要的思想在古代人心底扎根,并且埋的很深,所以小辈便是没有地位的一辈。原本敬老是一项优良的传统,但经这么一夸张,反倒显得不近人情。
第二个,老莱娱亲。若要说上一个故事让我感到无法理解,但老莱子却让我感到滑稽和可笑。一个老人为了哄父母开心而扮作婴儿的样子,真真是可笑极了。
从老莱子的身影我也看到了古代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一批人。真正的孝顺应是帮助父母做实质上的帮助,亦或是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丑化自己来逗笑他人。
这样的书竟然曾是一代人的启蒙读物,从小便收到思想的限制的迫害,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孝顺,应该是从心底里在乎父母,从行动上感恩父母,而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忧的,但愚孝却将孝这一优秀品质变得不可理喻。
二十四孝,在我眼里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思想缩影,它向我展示了中国社会曾经的黑暗,它是悲哀的产物。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不好之处有很多,正如二十四孝,正如很多其它书籍,这些书籍是我们借鉴而吸取问题,却不能相信的书
我看《二十四孝图》
――孝要适度,不能过分
2018届19班李佳悦
《二十四孝图》是用来启示、教育人们孝亲敬长的故事,但里面的故事也不全都是好的。其中,孝要适度这个问题有许多体现。
例如,郭巨的埋儿奉母。这一行为,相信许多人都觉得荒谬至极。想要侍奉母亲这一点没有任何错误,可他做这件事是时,却忘记了另一种爱,父母之爱。这个故事为了夸大孝,夸大郭巨的愚孝,全然不顾父母之爱,令人不解。
又如卖身葬父。想要让父母安葬,这是一种爱父亲的表现,但他却为了这个“孝”,而去毁了自己的前途。安葬父亲有许多种方式,挣钱或募捐都可以,但他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去诠释这种可笑的“孝”。
我觉得我们的孝,应该是像“怀橘遗亲”那样时刻想着父母的孝;应该是“亲尝汤药”那样从小事上孝敬父母的孝;应该是“涤亲溺器”那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的孝。
孝是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我们不能做的太过分,让孝变了味。
家长随感
我看二十四孝图
19班 王芊予妈妈
《二十四孝图》原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它讲述了二十四个孝子的孝顺父母的故事,其中的二十四个孝子从上古时期的虞舜一直到北宋的黄庭坚都是这二十四孝顺故事的主人公。
在以前读这二十四个关于孝的故事时,读完的第一感觉是感到非常的震撼,认为他们做的这些行为,是一般人非常难做到的。
可是在读完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后,我对它们的理解也有所改观,()我不再认为那些行为是真正的孝,它们仅仅只是表现在表面上的,如《埋儿奉母》中蔡顺,为了照顾自己的母亲,决定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我认为这是很讽刺的,拿到一个奶奶会看着为了自己杀死自己的亲生孙子吗?所以蔡顺在做这个决定时,并没有真正的在母亲的位置去思考,所以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孝,并不是像蔡顺一样盲目的孝。
我看二十四孝图
19班 刘婧妈妈
《二十四孝图》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我认为它提倡的是一种行孝的精神值得学习,但它所表现的行为作法以及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却应该被“抛弃。其中的“埋儿奉母”让我颇感震惊与悲愤。郭巨的父亲死后,他便把家产分成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亲十分孝顺,但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遂和妻子商议决定埋掉孩子。他们的理由是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但孩子可以再有。他们最终还是按照此计划实施了……
首先,我认为郭巨这种对于母亲的孝顺是十分值得现在的人们所赞赏和学习的。其次他能放弃钱财和利益,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母亲,相对于他的两个弟弟来说,让人敬佩。
但是,令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埋掉孩子的理由。我认为生命是神圣的,圣洁的,值得每个人去珍惜。一切事物都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同时它更不应该作为一种交换的物质被对待,这是对生命的玷污与不敬。郭巨显然没有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更没有做到尊敬,这是愚蠢的,可悲的……
其次,我认为郭巨作为一位孩子的父亲,根本没有一点责任与担当。一位父亲要做到的是呵护、关心、疼爱、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不应为任何自己的责任而找逃避的借口。难道只有放弃自己的孩子,母亲才能继续生活吗?我认为不是,这只是郭巨夫妇对责任的逃避和借口,这是不正确的。
从一篇内容中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和当今社会不符的思想和观念。可见古代所宣传的某些故事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观念击认识和评价这些历史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吧!
二十四孝图
19班 张津珲妈妈
在之前,我一直以为《二十四孝图》中的人十分孝顺。但自从看过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后,再自己亲眼看一遍。才发现,这原来是讲述一群被封建孝道所欺骗,的可怜人的故事。
举个例子,比如在老莱娱亲中的老莱子。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五彩衣假装跌倒,而博父母一笑。有这个必要吗?这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而是人性的泯灭!
还有在郭巨埋儿中的郭巨。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他。他的母亲,为什么要将他抚养成人?是为了让他和“妻子”长大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他呢?竟为了要“孝”要埋了自己的孩子。他不仅没有想到父母的心意,更没有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职责。只是一贯的顺从封建孝道,而被骗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在我看来一些古代所谓的“孝”,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不顾后果的残酷工具罢了!不值得后人学习。
我读二十四孝图之《黄香温席》
初2018届20班 赵俊
黄香小时候,虽然母亲早逝,但他从小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夜里,天气十分寒冷,黄香捧着书卷的手立刻冰冷了下来,他想着:父亲晚上睡觉一定很冷,于是放下书卷,走进父亲的房间,铺好被褥,钻进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被窝,之后才让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许多,有了暖气、空调、电热毯。再也不需要我们像黄香一样为父母暖被褥,但我们却可以做许多。比如面对父母的批评少犟嘴多宽容,少埋怨多自省。能否在父母下班回家后送上一杯热水,在双休日的时候和父母多聊天,多沟通,帮父母做家务。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关心他们,尊敬他们,把感恩落实在小事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
我看二十四孝图--刻木事亲
20班 王臻博
读完这个文章我心中深有感慨。想到丁兰因思念父母心切而刻成雕像每日不停供奉时,心里就不是滋味。一方面是丁兰的事迹感动了我,而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谴责。现在处于21世纪的我们,都以为父母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大肆挥霍,弄得最后父母的心遍体鳞伤,我们自身也会非常难受。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故事所说的不就是一个道理吗?丁兰可以为死去的父母做这些感天动地的事,我们却身在父母爱的港湾里不懂得珍惜。所以,别等到自己感受到那句俗语时才懂得回应父母的爱,那时已为时已晚,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父母为我们做出的一切,并给以回应,才不会让他们心寒。也许丁兰休妻是不对的,是不可理喻的,但这都是出于他的孝心,我们没有他对于父母的那种感天动地的爱,又怎能理喻他对于妻子的做法呢。
我看《二十四孝图》之乳姑不怠
20班 高驰周
乳姑不怠讲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里已经是做祖母的媳妇用乳汁孝养已经是曾祖母的婆婆,且永不懈怠的孝行。
这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作为崔山南的祖母崔唐氏,在这个家庭中已属尊长之辈了。
但她对自己的婆婆,仍如孝子贤孙一样。她的孝行不但使婆婆长孙夫人长寿,也为自己的子孙作出了孝敬老人的榜样。她的后代子孙即使发达显贵,仍对她和其他长辈非常孝顺,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善果。所以后人有诗道:“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雨,点点滴滴不差移。”
俗言道:“一代人做给一代人看”,在孝道上,以身作则,弥足重要。长辈的孝行就是晚辈的楷模。
孝道是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就写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孟子在向梁惠王阐述治国的方针时,也提到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孝”还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要继承“孝”, 宣传“孝”,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我读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
初2018届20班王卓鑫
郭巨埋儿的故事非常简单: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这个故事之所以选入二十四孝图,就是因为郭巨为了赡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后来幸亏在地下二尺处挖到了一坛黄金,不然郭巨的儿子便命运殊途了。我觉得郭巨埋儿这一篇具有十分强烈的迷信色彩,十分荒诞愚昧。我认为对父母孝敬,心中常怀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但是为了赡养母亲而杀死儿子的事情是万万不可取的,难道儿子就不是生命吗?家境贫寒,可以多想一想办法,哪怕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照顾一下母亲,儿子是自己的,但不代表儿子的生杀大权也在自己手里,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违背了天理,这是一种愚孝。这种为了孝顺而无辜伤害他人的行为也不值得推崇和模仿。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呢?我认为现在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不能从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那就不要坐在沙发上空谈为父母承诺,一定要从生活上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现阶段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对父母孝顺。
二十四孝之“刻木事亲”
初2018届20班 贾子萱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年幼父母双亡,丁兰想到未能奉养父母,又思念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因此雕刻木头制成肖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之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而久之,丁兰的妻子就对木像不敬重了。竟然用针戏虐的刺木像的手指,可是妻子竟看见有血顺着手指间流淌出来。等到丁兰回来后,那对木像眼中居然流出了眼泪。丁兰寻得真相后,把妻子给休了。
想到丁兰因思念父母心切而刻成雕像每日不停供奉时,心里就不是滋味。一方面是丁兰的孝心感动了我,而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谴责。现在的我们,都把父母给予的爱当做是理所当然的,而大肆挥霍,弄得最后父母的心遍体鳞伤,有谁曾想,世界上哪有绝对的事情,得到父母的爱是我们得一种幸福,然而当我们毫不在意他们的爱时,当我们失去爱时我们自身也会非常难受。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故事所说的不就是一个道理吗?丁兰可以为死去的父母做这些感天动地的事,我们却身在父母爱的港湾里不懂得珍惜。所以,别等到自己感受到那句俗语时才懂得回应父母的爱,那时已为时已晚,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父母为我们做出的一切,并给以回应,才不会让他们心寒。
让我们争做一个孝子吧,为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我读“二十四孝图”
初2018届20班 郭子荀
读了二十四孝图,我被故事中的人物的一片孝心所深深的感动了。汉文帝身为皇帝,每日事务繁多,却亲自为他母亲尝药。舜屡次被亲人谋害,却依然尊敬他们。闵子骞被继母所虐待,却仍然帮继母说话。我们平日里没有被父母虐待,而是被父母所“服侍”,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父母。但是二十四孝图毕竟是古代的认识,有许多具体的做法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认识了,如郭巨埋二儿,虽是为了孝敬父母,但方式太过极端残忍,是我们所不可取的。对于二十四孝,我们要批判的学习,学习其中优秀的精神。孝敬父母,对于我们来说,要从小事中做起,而不一定体现在很大的事情上。因此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孝敬父母。
我看二十四孝图-孝感动天
初2018届20班 任羽琦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舜的父亲,继母以及异母弟弟,有多次想害死他:让他修补谷仓仓顶的时候,他们从谷仓下纵火,顺发现了这件事后,立刻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了;让舜掘井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却下吐填井舜掘地道逃脱。这件事之后,舜对此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百般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立山耕耘,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除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考验决定选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之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封象想为诸侯。这个故事明显的体现出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从,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舜的家人多次想至于他为死地,而他并没有心存怨恨,还是孝顺父母,我感受到了他的宽容与大度。所以我们要向舜学习在平常的小事上帮助自己的父母每天说上一句关心父母的话,这就是尽到孝道了。
二十四孝图――弃官寻母
初2018届20班 马蕊雅
在《二十四孝图》中,我最喜欢《弃官寻母》的故事。它讲述了: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 (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 (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依礼而行就是真正的“孝”! 在生活中,以尊敬父母、赡养父母为基础,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孝”是一种亲情的感恩反馈,应当对自己的父母做应尽的义务。“孝”并不只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不只是口头上的言语,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篇7:小学孝道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孝道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春节假期,正是孩子尽孝心的大好时机,通过布置践行,让孩子们知道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懂事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次活动,我们以“感恩亲情”为主题,教育孩子懂得在家中关心、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具体做法,持之以恒地把孝心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让孝道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二、主题阅读: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文化成为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重拾孝道,赋予孝道适合时代的内容和内涵。
“孝”可通古今,它既适合于古代社会,又适合现代社会,对于当代的小学生,了解古代孝文化,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尤为重要。
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根本,而且是社会公德的根基。中国有句老话: “百善孝为先。”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孝,小可以帮助家庭保持和睦,大可以促使社会走向和谐。
三、活动时间:
寒假开始——2月29日
四、主题实践:
【活动一:唱孝心歌曲】
结合本月主题,学校推荐歌曲《感恩的心》《孝心》(音乐在各班QQ群共享),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学唱,要求做到人人会唱,选择时机唱给父母听。
有一个字,牵人心,那就是孝顺的孝;
有一个字,很感人,那就是孝顺的顺。
啊,孝顺!传统美德传给祖祖辈辈,祖祖辈辈又传给我们。
一生生地传送,一世世的子孙。
有一个字,很好听,那就是孝心的孝;
有一个字,很动人,那就是孝心的心。
啊,孝心!爷爷奶奶传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又传给我们。
一代代地光大,一辈辈地生根。
啊,一代又一代啊,传送着孝顺,延续着孝心。
【活动二:读孝道故事】
推荐利用寒假时间搜集并阅读《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开学后各班进行“讲孝道故事,做有德之人”比赛。
1、孝感动天 2、戏彩娱亲 3、鹿乳奉亲 4、百里负米 5、啮指痛心 6、芦衣顺母 7、亲尝汤药 8、拾葚异器 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 11、刻木事亲 12、涌泉跃鲤 13、怀橘遗亲 14、扇枕温衾 15、行佣供母 16、闻雷泣墓 17、哭竹生笋 18、卧冰求鲤 19、扼虎救父 20、恣蚊饱血 21、尝粪忧心 22、乳姑不怠 23、涤亲溺器 24、弃官寻母
【活动三:尽孝道之行】
寒假时间,正值春节前后,每日向父母及长辈行孝,讲孝言,尽孝举,表孝心。“孝言”包括:起床问声早、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等。
“孝举”包括:就餐让座位、吃菜让佳肴、看电视让频道、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家务劳动要勤劳等等多方面。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从这些细节人手,懂得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可以用照片或录像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春节尽孝行动,返校后上交或把相关资料上传各班QQ群,学校将根据所交材料评选“建桥小学德育小孝星”!
★ 孝道演讲稿
★ 孝道散文随笔
★ 孝道作文
★ 孝道主题演讲稿
★ 行孝道作文
★ 高一作文有关孝道
★ 关于孝道的名言
★ “孝道”的作文
★ 孝道作文400字
孝道活动总结(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