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omking_198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林业局上半年林沙产业工作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林业局上半年林沙产业工作总结,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为摸清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掌握我县林业产业难点,安排下一步林业产业发展工作,按照雅安市林业局文件(雅林办发〔2020〕164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对林业产业建设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荥经县林业产业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20林业产业工作完成情况
荥经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普遍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依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截止2020年11月,全县共建设商品林面积达到98.4万亩,蓄积量331。1万立方米。工业原料林面积67.2万亩,其中:短周期原料林23.2万亩(杉木、柳杉10。9万亩),中药材基地(黄柏)面积5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500亩。新发展笋用方竹5000亩,抚育改造笋用方竹8000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12万亩,竹林6万亩,三木药材2万亩。此外还打造了龙苍沟镇与牛背山镇两个森林小镇,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等创业行为,走林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同时大力推广林下种养殖业,林下经济收入已达5000余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2020年新引进极星科技入驻我县,该企业将生产以竹木为原料的医药食品工业用途活性炭,该企业的进驻将解决我县广大林农就地销售竹材难的问题,实现竹产业链的提升和快速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苍沟养蜂专业合作社、荥经县拯兴金丝楠木培育专业合作社、荥经县官家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荥经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林下种养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5家。此外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贫困村也采取了相应产业扶贫指导,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方竹产业扶持)等。
二、林业产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木材滞销,价格下滑,影响企业生产和林农种植积极性。自以来,在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木材价格下降了近百元,木材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木材滞销,林农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
2、竹产业效益低下。由于雅安纸浆厂停产,竹子销售市场萎缩,价格低下,再加上我县林区交通不便,竹子采伐、集材成本较高,导致我县竹产业效益低下。
3、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够。加工企业多为原料消耗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一些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等带动能力不强,林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4、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产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经营模式、利益联结等方式不够灵活、形式单一。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森林保险、金融扶持等政策有待完善,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服务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5、配套资金不足,我县是边远山区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希望今后减少县级配套资金。
6、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严重冲击了我县的正常生产、生活,农林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使部分地点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主要指造林成活率偏低)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林业产业工作建设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荥经县林业产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建立考核机制
县委、政府将林业产业工作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在年初与部门及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产业发展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及山头地块,落实到部门及相关企业。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委、政府及目标督查办公室将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奖励制度。
3、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议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林业产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林区”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宣传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典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政策引导,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做好现林业产业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乡(镇)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一印发相关宣传资料,激发农民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要大力宣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技术常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农民算细帐,使他们真正理解林业产业发展能得到实惠,从思想上接受进而主动自愿发展林业产业,使林业产业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打造名优品牌
鼓励、支持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国内、省内名优品牌。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荥经特色、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牌和驰名商标。对评为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驰名商标的林业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5、加大投入力度
(1)要争取国家的扶持结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扩大内需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成果、省级新农村示范等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2)要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投入林业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3)要打捆”政策整合涉农部门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工程、金土地建设工程、水利水保工程和农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主动向上争取,向林业产业发展集中,彰显项目实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县财政配套列支在国家、省上投资的基础上,县财政将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安排每年200万元作为荥经县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培育。
(5)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积极引进珍稀树木种植培育企业,大力促进在我县低海拔地段种植桢楠、红豆杉、桂花、银杏等珍贵树木。
(6)群众投工投劳在产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群众投劳建设,加上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的激励,宣传动员全县群众积极为产业发展投工投劳。
荥经县林业局
20xx年11月20日
篇2: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林业产业和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生态立县、产业XX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委县、政府“221工程”(“两棵”树:银杏、油橄榄产业;“两只”禽:开江白鹅、开江麻鸭产业;“一篮”菜:蔬菜产业),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荒山造林等工程,扎实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 6100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1675万元,第二产业产值777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1560万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收入为1140元。其主要表现是: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首先是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修订林业十二·五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是: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0.0万亩,其中新建12.5万亩,改造完善7.5万亩,面积核实率100%,造林保存率85%以上。其中:发展以油橄榄、银杏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1.6万亩,新建4.1万亩(油橄榄基地1.5万亩、银杏基地2.6万亩),巩固完善 7.5万亩(油橄榄基地5.5万亩、银杏基地2.0万亩);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3.0万亩;以杨树、桤木为主的短周期木质原料林基地2.9万亩;以银杏、中山柏为主的珍贵树种用材林1.9万亩;以农村观光旅游为主的风景林基地0.6万亩。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达到48.0万亩,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产品综合开发加工能力,重点扶持油橄榄、银杏、油桐综合加工企业,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以上,创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2个,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创国家aaa级风景区1个,全力打造中国橄榄油之乡、中国西部银杏之乡。其次是对“221工程”(林业部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荒山造林等工程的年度任务编制了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
二、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一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新建特色经济林基地2。7万亩(其中银杏基地2.0万亩、油桐基地0.5万亩、油橄榄基地0.2万亩),低效林改造银杏0.8万亩、油橄榄0.4万亩。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在开江普安工业园区征地30余亩,车间占地3440平方米,综合大楼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有全自动榨油、橄榄酒、橄榄叶精华素化妆品三条生产线,产后产值达1。8亿元。已购置意大利阿法拉伐榨油生产线,日产量可达50吨;四川银杏实业公司和渝州农林有限公司入驻普安工业园区,建设厂房及生产线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与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邳州鑫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重庆中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多家企业洽谈,目前已与重庆中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达成银杏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四是品牌建设有序开展。“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四川省经济林之乡”申报工作业已完成,“中国橄榄油之乡”、“四川银杏之乡”的申报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
五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结合林业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XX县糖房坝油橄榄专业合作社,罗山槽油橄榄专业合作社,XX县长生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菩提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甘棠镇油桐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3300户,带动农户16500余户种植银杏、油橄榄和油桐,有力促进了银杏、油橄榄和油桐产业的发展。
六是生态旅游发展迅猛。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金马山、峨城山、金山寺、明月湖和宝石湖等景区,普安三岔路至宣汉界、任市至长岭、甘棠至长岭段公路进行绿化,有力促进了以金山寺森林公园、峨城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观光旅游业效益发挥,全年生态旅游产值达1。156亿元。
七是综合开发利用特色突出。全县已有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四川渝州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综合开发利用成绩突出,目前共开发出8大系列,64个品种。开发的“绿升”橄榄油、橄榄酒、“曼莎尼娅”系列化妆品,率先进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绿升”牌特级初榨橄榄油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第一个油橄榄原产地证明商标、达州橄榄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荣誉。橄榄叶精华素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重点项目创新奖。银杏茶、银杏饮料市场广阔,大大延伸了产业链条。
三、政策扶持、务实有效
一是优惠政策力度大。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发展。银杏、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实行适度补贴政策。凡定植银杏、油橄榄园达到200 亩以上的村,县财政给予银杏、油橄榄种植户一定的补贴。银杏采叶园每亩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银杏果用园、材用园、绿化树培植园每亩每年补助 50元,连续补助5年。油橄榄果叶园每亩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对现有油橄榄基地采取高接换种等方式进行低产改造的,经验收合格按200元/亩给予一次性补贴;凡定植银杏、油橄榄园达到500亩以上的村配备技术员1名,2000亩以上的村配备技术员2名,技术员报酬按1000元/月计发,由县财政给予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及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适合林业产业的保险产品。
二是保障措施督查严。产业发展实行督查管理制度。由县林业局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建质检组,对产业建设各环节进行专项督查;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对产业发展的进度及各相关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综合督查;由县财政局、审计局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对产业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督查一律实行通报制度,对建设好的乡镇及单位予以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将督查结果与验收结果作为乡镇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科技支撑、强劲有力
一是送科技下乡活动内容丰富。今年共制作林业宣传版面30块,印发林业科技宣传资料3000份,发放科技图书150册,通过报刊、电视发放林业科技信息15条、电视播放两大工程、现代林业产业、油橄榄产业、银杏产业系列专题片4部。
二是技术培训针对性强。围绕现代林业建设,集中在县城开展银杏技术培训3次、油橄榄技术培训1次、中山柏技术培训1次、油桐技术培训2次,培训林农2300人次;在乡镇和基地开展技术培训100多次,培训林农2万多人次。
三是技术合作不断拓展。在巩固好与中国林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林科院等技术合作的同时,与中科院成都分院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并制定了《中科院成都分院与XX县科技合作暨“挂包帮”方案》,重点加强银杏、油橄榄、油桐“园区的经营管理、早果丰产、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应用和示范推广。先后协办了橄榄油国家标准修订暨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论坛会、全市林业产业暨种苗工作会。协助市林科所、推广站开展了油橄榄及中山柏课题研究。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不断探索创新,XX县油橄榄生产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组织编制完成了《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油橄榄育苗与繁殖》、《油橄榄环境条件》三个地方标准和《油橄榄加工技术规程》、《橄榄油》两个企业标准。并与四川大学合作,对橄榄叶进行了橄榄油医药保健品开发、橄榄叶精华素及化妆品开发,提取的橄榄叶精华素及橄榄苦甙属国内首创,橄榄苦甙晶体纯度达到98%,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油橄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加工的空白。《银杏丰产园栽培技术标准》、《无公害银杏栽培技术规程》正在制定中,XX县银杏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全国银杏标准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是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中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纽带,林业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职技术人员、重点种植户为骨干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仅油橄榄、银杏基地配置专职技术员达70余人。
五、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随着林业十二、五相关规划的修订和《XX县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2020年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经相当明确。围绕规划的目标任务,我们在产业发展的区域、树种选择、种苗调剂、肥料采购、技术培训、技术储备、技术服务、综合开发利用、政策配套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准备。重点是强化科技支撑,加速银杏、油橄榄、油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综合开发利用,同时提升休闲旅游景点和通道绿化的水平,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篇3:林业局年度林政管理工作总结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县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今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打算的通知》(印府办发〔2013〕178号)要求,现报告如下。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营造林工作
累计完成营造林7.67万亩,占年度任务6.13万亩的125.12 %。
其中:人工造林3.25万亩,封山育林3.32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
按 工程项目统计:石漠化治理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68万亩,封山育林1.32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36万亩,其 中:人工薪炭林造林1万亩,恢复经营0.36万亩;县级植被恢复费项目人工造林0.46万亩;省级植被恢复费项目2.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5万 亩、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1.1万亩。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并完成了新业乡桂花新村、永义乡慕龙、朗溪甘川、杉树养殖场的绿化工作。
完成育苗815亩,其中马尾松容器苗5亩,栾树30亩,青杠50亩,紫荆1亩,青枫2亩,桤木10亩,香樟5亩,爬山虎2亩,楠竹营养袋10亩,核桃700亩。
(二)梵环线及城周森林生态屏障建设
为 顺利推进“建设森林屏障,构建幸福印江”的城周森林屏障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005.32万元,在县城周边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完成造林7400亩,栽植各种苗木575654株,其中:香樟大苗900株、红枫16480株、桂花大苗1652株、马尾松营养袋359240袋、栾树30070株、绵竹167312株。
投资104万元,在梵环线栽植迎春花3000株、楠竹容器苗4.2036万袋、芙蓉花8000株、鹅掌楸4.782万株、红枫1.77万株、紫薇3218株、爬山虎10.5万株,播草种400公斤。折合造林面积0.45万亩。
(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在营造林工作中,栽植核桃0.8788万亩,完成率占任务0.6818万亩的129%,核桃发展涉及全县9个乡镇19村,鼓励大户承包、联户发展、个人栽植三种方式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发展竹子1.11万亩33.35万株,采取示范点栽竹与群众自愿栽植方式加快竹产业基地建设。
(四)项目争取有所突破
争取林业生态建设项目9个,争取项目资金1940.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36.4万元、省级投资1199万元、市级投资5万元。
(五)森林资源管理全面加强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抓好林木采伐管理,审核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845份,蓄积2950.71立方米,占全县年森林采伐限额6.03万立方米的5%。合同管护森林面积103.44万亩。
森林防火工作迈上新台阶。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地段、重点时期森林火灾的管理,层层签订县、乡森林防火责任状,建立森林防火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加强宣传,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留死角,全县发生森林火灾2起,过火面积252亩,受害森林面积63亩,受害率0.037‰。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宣传教育、检疫执法及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化学和生物两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点面结合,科学防控。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96万亩,防治面积2.67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测报准确率85.1 %,产地检疫率、无公害防治率、松材线虫病监测率分别达100%,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
着力推进林业法制化进程。开展保护森林资源的“雷霆行动”,以梵净山景区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违反《森林法》的犯罪行为,全县依法查处林业各类案件35起,其中刑事案件4起,行政案件31起;没收木材35.1立方米,收缴罚没款12.13万元,责令补栽树木1395株,行政处罚35人,取保候审5人,移送检察机关起诉4人,没收画眉13只并放归大自然。全年无重、特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
(六)民生资金及时兑现
按照要求,及时把林业民生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一是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51.195万元,面积144.73万亩,其中:2011年度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673.0275万元,面积69.09万亩(集体林按9.75元/亩,面积68.97万亩;国有林按4.75元/亩,面积0.12万亩);今年度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378.17万元,面积75.64万亩(集体林按5元/亩,面积75.52万亩,国有林4.75元/亩,面积0.12万亩)。
二是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542.78余万元,面积10.31万亩。
(七)抓好林业两项调查
一是湿地资源调查。按 照全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和《XX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要求,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宣传,组建湿地调查工作组4个,落实调查工作经费10万元。按要求,以县为单位,对所有符合湿地条件的河流、山塘、水库、沼泽地等进行全面调查,完成调查斑块105个,湿地总面积1583.1公顷,规划调查成果通过省级验收。
二是种子资源调查。对县境内主要用材林、经济林、绿化树种、古、大、珍稀优良乡土树种以及引进树种的种类、数量、分布、面积及生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造林良种选育奠定基础,已完成缠溪、杨柳、洋溪、罗场四个乡镇林木种子资源野外调查工作。
(八)非林地上林木确权发证工作有序推进
为破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要求,9月中旬,在全县启动了非林地上林木确权发证工作。
通过把非林地上的林木进行办证,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用于抵押贷款。非林地上林木确权发证范围重点是:茶叶、木本中药材、经果林、用材林等,计划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截止11月15日,全县完成外业勘界1200亩,录入宗地数22宗1200亩。
(九)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1、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抓好责任制落实。局领导与各股、所、室、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精心安排,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二是加强职工廉洁自律教育。组织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结合岗位职责,划分廉政风险级别,提出自我防控措施。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组织17个乡镇林业站长 及局干部职工到县法院参观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展览,使干部职工进一步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勤政廉政意识,提高预防涉林犯罪的警惕性;三是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建立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台账,对资金的`使用实行“阳光操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确保工作透明度,深得群众和干部职工信任;四是强化党务政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内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为民服务的意识。
2、党建帮扶工作。按 照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的通知》(印党办发[2013]1号)等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深入联系村杨柳乡新屯、茶山、大兴村开展帮扶工作,为村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帮助群众抓好春耕生产,发展核桃1700亩(其中大兴1500亩,新屯村200亩),投入资金39万元。加 强农户科技、政策法规等知识培训,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慰问困难群众、计生户及党员30户,送去慰问金6000元。
3、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班子成员带头认真承诺、履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印发了《印江自治县林业局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方案》及《党务公开责任制》等9个制度。
5、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爱林护林意识。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及时报道林业生态建设中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 林业局工作计划
★ 林业局植树倡议书
★ 林业局实习报告
林业局上半年林沙产业工作总结(共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