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ong1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
“乘客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您主动让坐谢谢”。每当乘上公交车这种甜美的声音在车厢里响起时乘客们都自觉站起来让位。而这次不一样。
看着老奶奶挤上车去,多不容易啊,看着孕妇挺着大肚子多不方便啊,看着抱着宝宝的阿姨有多难啊!
礼让是大家做人的首要原则,也同样是民族崇尚的美德,祖辈训语中的一条。但是,人们到底是怎么来礼让的呢?
前排,大哥哥,大姐姐正聊得来劲,视而不见座在旁边的孕妇。“请你让一下座位,太挤了,怕影响胚儿。”孕妇的老公对一位小青年提出要求。这个年轻人看了看孕妇,然后无可奈何地站了起来。
“走开,走开”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个老人说一个中年人将一位老人推开,那们老人被挤到一个角落等侯公交车,十来个中年人争先恐后地抢位子。到了站口又有人上车厢。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老人呆呆地挤不上。
看了这一幕。让我好心痛,同样的公交车,同样的乘客,碰到同样的事情区别就这样大呢?
和谐,谦让已形成社会风气。眼前的事真是很少见,我真希望,眼前的事别再让我碰到。“美德好比珍贵的香料只有燃着或碾碎时才会发出最浓郁的芳香”大家都能讲美德,到处都会闻到玫瑰的香味。
篇2: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
“你让我让,文明风尚”。听了这句话,一定会让人产生一种温暖又亲切的感觉。在现代社会中,有谁能真正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礼让方面,现代人远远不如古代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那种懂得谦让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可是,现代的人们大多数都是遇到问题互不相让,导致悲剧继而连三地发生。
报纸上曾经登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天晚上,杨某某参加了一个宴席,喝醉了酒。虽然醉了,但他还是“勇敢”地开车,准备回家。可是,在路上,他的车与受害人蔡某某的车相刮擦。俩人都喝高了,见自己的车都被刮伤,火冒三丈,都拉开车门,下了车,互相指责起来。由于两个人当仁不让。很快,由一点点的小火苗发展成了大火灾。杨某某见吵不过蔡某某,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竟扬起巴掌,扬言要打蔡某某。蔡某某一点儿也不怕。竟伸过脸去,让他打。杨某某暴跳如雷,顺手抄起一块砖头,扑向蔡某某,两人扭打成一团,杨某某的妻子也在车上,但是,她非但不阻止丈夫这不文明的行为,还在一旁煽风点火,最后竟把许多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叫来,一起打蔡某某。后来,悲剧发生了,蔡某某被活生生打死了。
如果,他们当时都肯退一步,这样的悲剧还能发生吗?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出现问题时,不是用文明的方法去解决,而是要用那么鲁莽的方式去摆平呢?大家为什么都不能退一步呢?
“让”,是一种文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
在生活中,小时通常可以用“让”来解决,譬如:当搭车人多时,我们要退到一边,让老人先上;当朋友之间闹矛盾时,只要退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让”也能阻止一些大事故的发生。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篇3: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
公交车里,座位都占满了,那么是谁说了一句“您请坐!”呢?
一次,我去离家有些距离的图书馆,那里刚好有公交车通过。上车后,车内有许多乘客,座位都占满了,我只好抓着扶手站着,我的左边坐着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右边站着一位年纪有些老的老奶奶。上车后的几分钟,我突然被叫住:“小妹妹,请你坐这里吧!”我一转头:哦!原来是原本坐在我左边那位微胖的阿姨,我看了看四周,一眼就望见了我右边的那位老奶奶,我向那位阿姨说了谢谢后,走去把老奶奶搀扶过来:“奶奶,请您坐这里吧!”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微笑,她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又对那位阿姨说:“谢谢,谢谢!”那个原本平凡的小角落,变得温暖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温暖、更幸福,而这种温暖就如一道风景线,吸引着全车的乘客……如今,不管是在哪条道路上,小车总会让行人先走,而司机与行人总会相视一笑,不管是谁,都知道这道独特的风景,友爱的画面。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不管是路人还是司机,他们都做着文明的事,保有一颗文明的心。礼让,真的可以让温暖油然而生。晚上下班坐地铁回家时,车上满满当当坐着乘客,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但有人对你说:“女士,请你坐这里吧!”你会感到一阵幸福直至心头。当你给需要的人让座时,你在想:“我该帮助他。”这不就是陌生人之间的友爱吗?给需要的人给予帮助,让他人感到温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种愉快与幸福感也会感染到自己,让生活多些美好。公交车上往往都有一个小细节:车上总有语音播报:“给老弱病残孕,及结伴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合作!”这是每一辆公交车上一种独特的声音,我不仅感叹道:我有这个责任礼让他人。坐地铁时,地铁到站了,我们应靠边站,让车里需要下车的乘客先出来,我们再进去,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安全的负责,不管是车内车外的乘客,都会礼让他人。当你到站下车时,外面的人也会先让你出去,这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有一句话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也该礼让他人。
今天,礼让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而是在于怎么行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文明的传递。
礼让,就好像不分季节的温暖与甜蜜,它是文明的结晶,是直至心头的温暖。
篇4:关于礼让的儿童故事: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南边是宰相府,北边为吴家吴氏宅。
在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中间有一面墙。后来,吴家要建新房子,吴家人让工人们马上拆了这堵墙。
此时此刻,张英的父亲正在悠闲地陪孙子放风筝,听到了敲打声,马上过去看。他叫佣人拿来椅子,正在张英的父亲抬头望时,吴家人手一滑,斧头砸到了张英的父亲,两家人一气之下打了起来,还将官司打到了当地县衙。
县官考虑到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的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了。吴家看见了,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佛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只有舍,别人才会给你得。正是因为张英的行为,让大家都称赞他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作者:荷涵
公众号:61作文
篇5:关于礼让的作文400字: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长100米,宽2米,是一条鹅卵石铺的巷道。
一天,桐城的张府在装修,里面的人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的,大家搬砖的搬砖,运泥浆的运泥浆,大家的汗水滴滴嗒嗒地流了下来。
与此同时,邻居吴家老爷正在陪活泼机灵的孙子放风筝。
张家老爷看见与吴家相隔的一面墙,大声地命令工人把这墙拆了。这时,吴家人听见了拆墙的声音,便急急忙忙地搬来椅子想看一看怎么回事。没想到,张家老爷不小心将锤子砸到吴家老爷的脑门上,吴家老爷勃然大怒,本来还是争吵,就变成了拳打脚踢。
后来,两人上了县衙,可两人还是争论不休。县官严厉地拍了桌子,两家人这才安静下来。但县官也不好断案。
张家人给在京城当宰相的张英写了一封信,张英的回信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两家各让出了三尺地,六尺巷因此而得名。
让,不是懦弱。礼让是多么地重要啊!因为这个故事,现在的六尺巷成了旅游的景点,每天都人山人海的。
作者:荷梗
公众号:61作文
篇6:和谐礼让演讲稿
自8月1日起,公安交警部门将在全市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对机动车不主动避让的,一律给予驾驶人100元罚款、记3分的处罚,并将对外曝光。广大市民们在获悉这个消息后,拍手称赞。
斑马线一般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所以称作“斑马线”。斑马线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对于机动车来说,看到斑马线就要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车让人,让行人先行。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任何人都要遵守。然而现实中很多车辆和行人并没有遵守这样的规定,车辆通过斑马线不减速、行人过马路也不走斑马线,城市交通的不文明现象屡屡显现。城市交通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车辆和行人共同维护;礼让则是一种价值导向,需要“车让人”与“人让车”合二为一。每个人过马路都希望机动车停一停、等一等,同样,驾驶员和乘客也希望行人按交规走好自己的路。既遵守交通规则,又彼此真诚尊重,才能为城市交通书写文明。
礼让斑马线的“礼”,需要涵养过程意识和历史耐心,就像乘车排队、主动让座、不开斗气车、慎用远光灯等文明行为,还要面临不文明习惯的冲击。对个人而言,内心有道德律、行动有执行力,才能让交通安全与公共文明真正统一起来。同样,礼让斑马线的“让”也需要一颗耐心和善心,带着感恩的心去为文明交通出一份力,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心。在道路交通环境中,车是强势一方,与车相比,人处于弱势,所以更加凸显了礼让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强调一点,行人在享受“车让人”便利的时候,也应尽可能快速通过斑马线,不在过斑马线时玩手机,不追逐打闹,最大限度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真正做到文明交通人人共建,交通文明人人共享。
人渴望文明,城市需要文明,城市交通文明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机动车礼让行人是驾驶员最起码应该遵守的交通法规,让“出行更安全、城市更文明,社会更和谐”,还需要司机和行人的共同努力。
篇7:和谐礼让演讲稿
“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每当我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那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邻居吴家盖房时,想要占据张吴两家之间的一条小路。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张家人见有理难争,就给身在朝廷的宰相张英写了一封家书,想要张英为家里撑腰。张英见到家书,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接到家书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被张家“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退让三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为“六尺巷”。
是啊!正如故事里所说,谦让,是中华美德,人若谦让得到的是友情、亲情、财富……
我家在农村,为了家里生计,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我和妹妹跟着年迈的奶奶。妹妹很小,也很淘气。因为我比妹妹大很多,所以家里农忙的时候,奶奶下地干活前总会嘱咐我照顾她!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了……妹妹会分享我的美食,抢我的玩具;在我和小伙伴玩耍时,她总会来捣乱;最可恶的是,妹妹幼儿园许多作业需要我帮忙完成,这得耽误我多少看动画片的时间啊!周末到来了,虽然很开心,但我的心里还是有隐隐的担忧——看来这个周末要被调皮鬼搅黄了,因为周末往往是奶奶最忙的时候。晚上,外婆打电话来了,说想要妹妹去待一段时间,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摆脱这个调皮鬼了!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把妹妹送到外婆家。清早起床,我推开门窗,不知为什么,觉得外面的空气格外清新,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连地上用力拖着食物前行的小蚂蚁都显得那样可爱!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我觉得没有妹妹在家的日子是那样的悠闲而惬意。一晃眼已是中秋后,妹妹回家了。刚一到家,就不停地催外婆打开行李,说有好东西要给我。妹妹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姐姐,给你吃吧!很美味的!”我一看“哇!月饼!”可是当我打开包装纸,月饼上竟有一层绿色的东西,原来是月饼
上霉了!一旁的外婆解释道:“都放了好久了!中秋节给她买的,就吃了一个,把藏到柜子里了,说要带回来给姐姐呢……”听完外婆的话,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嘴里却回荡着月饼清香可口的味道,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以后我要对妹多谦让一点!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宰相张英如此,作为平凡的我们也应如此!谦让不是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谦让不是一束昙花,转瞬即逝。谦让是永恒,正是因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 礼让斑马线范文
★ 感恩与和谐演讲稿
★ 学礼让议论文作文
★ 我学会了礼让作文
和谐礼让六尺巷演讲稿(整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