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ejk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中班律动游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班律动游戏教案,欢迎阅读分享。
- 目录
篇1:中班律动游戏教案
前期活动:
1、组织幼儿收集一些春游时的照片投放语言活动区,在活动区游戏时,幼儿互相观看、回忆讲述春天的景色,春游时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玩了什么?谈一谈心里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比较秋季和春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够区别两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3、欣赏歌曲《嘀哩嘀哩》,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快乐的情绪。学习歌曲,用活泼、轻快的自然声演唱歌曲,学习齐唱、领
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律动《嘀哩嘀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创编动作,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提示下较准确的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
2、培养幼儿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共享空间、亲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儿体验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教师与全体幼儿拉好圆圈坐在地板上,面对圆心,教师指导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副歌前置学习动作,教幼儿随乐做出节奏型×××××
教师用手指扮作黄鹂鸟,以游戏的方式教幼儿熟练的在自己和左边的伙伴腿上拍出节奏型×××××。
2)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分段创编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我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天空中快乐的小鸟在飞,我们爬山、来到游乐场玩跷跷板、坐转椅”等游戏,创编花——小鸟——爬山——玩跷跷板——坐转椅等动作。
3.教师清唱旋律帮助幼儿整理、记忆动作。
4.听音乐完整表演,教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一.组织幼儿进行主题绘画活动《快乐的春游》。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回忆春游时的情景,把看到的、听到的、玩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篇2:小班律动游戏教案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教案:天鹅
一、教学建议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天鹅》音乐。
2、物质准备:音乐CD、不同姿态的天鹅图片、边长1.5米的方形纯色布单一块。
【活动过程】
1、律动导人:教师用简单、对称的身体律动引领孩子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三个层次欣赏不同姿态的单只天鹅图片,借助图片的支撑引发幼儿模仿、创造单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图片一:教师结合对幼儿们关于天鹅的描述进行简单的小结,边说边来用肢体动作来诠释。
图片二: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天鹅翅膀张开的力度与美,鼓励孩子们探索飞翔时翅膀的不同空间位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张开程度)的表现。
图片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天鹅的不同姿态美,鼓励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出不同的天鹅造型。
3、借助传递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合乐舞动并造型。
(1)散点上的传递。
(2)圈上的单人传递。
①引导幼儿欣赏双只天鹅造型的图片,从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双人合作肢体造型。
②通过与配教老师的合作示范双人天鹅舞蹈与造型,副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与朋友合作时需要关注的舞蹈要素:空间位置的变化与利用、舞者间的身心交流、肢体动作的多样化等。
③幼儿尝试与朋友合作听音乐舞蹈并造型,教师借助眼神、动作、语言等给予孩子们支持、认可与启发。
④圈上的逐一传递:
4、欣赏教师用舞蹈讲述的关于天鹅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肢体动作的魅力,喜欢上这样的表达方式!
二、创意集锦
1、在天鹅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用绘画或肢体动作创意再次感受音乐乐句。
2、可以让幼儿通过已有的.单人到双人的造型经验继续借助图片地支撑引导幼儿模仿、创造多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3、可以将歌曲的CD放在音乐表演区内,让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头饰、纱巾或服饰等道具进行情景表演。
三、友情提示
1、关于乐句的问题。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乐句,是进行该活动的一个基础,对幼儿能否在即兴舞蹈中与音乐和谐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动作示范
,带动幼儿模仿,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欣赏和韵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乐句,这些都可以在第一课时去完成。但是,幼儿是否能随乐即兴,是否能即兴时关注到音乐的乐句仍然是幼儿阶段甚至更长一个时期
的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既要欣赏幼儿独特有创意的表现,也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2、关于传递的方式。
教师对于传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探索和尝试。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动作传递,也可以是不明显的眼神的传递,目标都非常明显,它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导下一个被传递到的对
象是谁。所以,教师作为第一个传递动过的示范者,要能够运用多种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当然这个不是本活动的重点,希望教师自己灵活运用即可。
篇3:中班律动六一儿童节教案
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家长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
2.让幼儿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用演出的形式,大胆的向大家展现所学的本领。
3.家长有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安排:
(一)跳绳活动
A.跳大绳
1.幼儿在绳边站好,家长轮绳.和自己家长比赛谁跳的更多;
2.家长跳绳,请其余的人说儿歌,跳的人按请示做动作.
B.亲子跳绳.
1.请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戴着自己跳,在规定时间能谁跳的最多即为胜利者.
2.组合跳:和自己的好朋友或父母花样跳.
(二)走迷宫
1.幼儿用布蒙上眼睛在摆满障碍物的场地上行走。
2.家长在旁指挥幼儿行走的方向。
3.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出迷宫且不踢倒障碍物的家庭为优胜。
(三)套圈
A.幼儿套:
1.幼儿与家长站在起跑线上准备;
2.游戏开始,幼儿跑到终点取一个圈,迅速跑回套到自己家长身上;
3.在规定时间内,家长身上圈多者为胜.
B.家长套:
1.家长在线的一侧,幼儿在第二条线的另一侧准备;
2.家长隔线往幼儿身上套圈,幼儿可以移动,想办法让图套在自己身上;
3.在规定时间内,幼儿身上圈多者为胜.
(四)活动所需物品
大绳、幼儿自带跳绳、小凳子几个;呼拉圈若干;气球若干。
篇4:中班律动《棒棒糖》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
3、能创编棒棒糖跳舞的各种动作,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快乐的情绪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教学难点:幼儿创编故事结尾,创编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故事《甜甜的河水》挂图
2、音乐《粉刷匠》旋律
3、棒棒糖若干,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挂图
提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
(2)小熊后来为什么很难过?
(3)我们该怎么帮助小熊呢?
3、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根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起来?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
提问:棒棒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的更快一点呢?
哦,搅拌棒棒糖,也许会溶化的更快一点,我们来试试,像跳舞一样的搅拌
四、创编故事结尾
1、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将我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熊,并且编到故事里,这样,小熊就会非常快乐了。
2、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小乌龟,螃蟹都游来了,小熊高兴了,棒棒糖也很开心,棒棒糖说,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动作,我会搅拌的更起劲的,溶化的更快一些。
五、教棒棒糖跳舞
跳舞是需要音乐的,我们用什么音乐来伴奏,教棒棒糖跳舞呢?
1、幼儿听音乐拍手,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棒棒糖跳舞的动作,并边唱边表演“我是一根棒棒糖,啦啦啦啦啦,会跳舞的棒棒糖。啦啦啦啦啦,看我跳得都美丽,啦啦啦啦啦,小朋友们一起来,真呀真快乐!
2、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我们创编了这么多棒棒糖跳舞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2)每人一小杯,尝一尝
幼儿尝的时候,老师提问:你们猜,这杯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甜)
棒棒糖会变得怎么样呢(越来越小)
如果等到放学的时候我们再来品尝,水会怎么样你?(更甜)
那我们放学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篇5:中班律动《棒棒糖》教案
活动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准备:
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
过程:
(一)以“今天我们来当跳跳糖一起来跳舞”引出课题。
(二)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2、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
(三)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2、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尝试用不同的玩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篇6:中班音乐律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各种形式表现2/4歌曲的节奏,并即兴创作进行游戏,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发展中班的创造力。
2、培养中班关心同伴、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和同伴共同感受欢快、愉悦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教学准备】
形象的游戏图谱若干,平衡木两条,小鸡小鸭头饰一批。
【教学重点】
在学习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会变换节奏进行游戏。懂得运用肢体表现节奏进行游戏。
【教学过程】
1、孩子们听着《小鸡过溪》的音乐跟老师一起做简单的律动进入活动室,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
提示语: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去。
2、欣赏情景表演《小鸡过溪》,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引起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3、集体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玩节奏训练小游戏。讲解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记忆。(小鸡部分:先练习手部动作,再玩上楼梯的游戏;小鸭部分:拍手基本练习,变换节奏练习)
4、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中班分组(小鸡、小鸭各一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启发中班即兴创作进行游戏。
5、中班创编节奏(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中班整体创编表演和分角色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7、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的安排,可让中班掉换角色进行练习和创作游戏。
8、边唱歌曲离开活动室。
提示语:“时间不早了,小鸭、小鸡我们回家去吃饭吧”!
篇7:中班音乐律动教案
《辣翻天》
【活动设计】
《辣翻天》是一首曲风欢快、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体现了湖南辣文化的民俗民风。基于原曲的独特风格,我设计了大班音乐游戏《辣翻天》。活动以烧辣菜、吃辣菜为主线贯穿整个过程,通过故事引入――讨论、学习做辣菜、吃辣菜的动作――厨师和辣菜合作表演让中班感受富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欢快的旋律,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表演做辣菜、吃辣菜的过程中,感受富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乐曲欢快旋律,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尝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创编与音乐节奏相匹配的做辣菜、吃辣菜的动作,并大胆的表演。
3、通过与同伴的协调、合作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CD《辣翻天》
【活动过程】
1、故事情境导入,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辣椒吗?辣椒是什么味道的?请你学一学被辣椒辣到的样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一道辣菜,你想做什么辣菜?你知道这道辣菜是怎么做的吗?现在就让老师来教你们做一道辣椒鱼吧!
2、以学做辣椒鱼为主线,引导中班学习游戏。
(1)教师引导中班初步了解游戏的过程:煮鱼――剁辣椒――放辣椒――吃辣鱼――辣翻天。
(2)教师随音乐完整表演,引导中班感受音乐旋律与动作匹配,初步了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带领中班一起学习游戏中厨师的动作,随音乐进行练习。
(4)教师带领中班学习游戏中鱼的动作,随音乐进行练习。
3、分角色完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1)教师和中班分别以鱼、厨师的角色身份在座位上初步尝试随音乐完整游戏。
(2)分角色玩游戏2―3次,引导中班感受游戏的快乐。
(3)讨论: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游戏更好玩?
4、邀请客人老师一同游戏,结束。
篇8:中班音乐律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创编动作,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提示下较准确的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
2、培养幼儿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共享空间、亲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儿体验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教师与全体幼儿拉好圆圈坐在地板上,面对圆心,教师指导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副歌前置学习动作,教幼儿随乐做出节奏型×××××
教师用手指扮作黄鹂鸟,以游戏的方式教幼儿熟练的在自己和左边的伙伴腿上拍出节奏型×××××。
2)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分段创编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我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天空中快乐的小鸟在飞,我们爬山、来到游乐场玩跷跷板、坐转椅”等游戏,创编花――小鸟――爬山――玩跷跷板――坐转椅等动作。
3、教师清唱旋律帮助幼儿整理、记忆动作。
4、听音乐完整表演,教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主题绘画活动《快乐的春游》。
篇9: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
活动名称:
理发店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理发店》,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师启发下,根据乐曲抽取整套节奏型,并将乐曲与乐器匹配。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演奏乐器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收集理发用的剪刀、推子、刷子等用具。
2、创设“理发店”的游戏环境。
3、袜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夏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他们用什么来理发?”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吧!”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三、熟悉旋律。
1、“我是理发店的哈哈理发师,瞧一瞧,我是怎么给顾客理发的!”
2、“想学就和我一起来吧!”(幼儿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个慢性的哈哈理发师,顾客都对我有意见,说我剪得太慢了,我觉得自己应该改正,看我现在剪得怎么样,你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顾客又说我剪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剪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理发师?”(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真高兴,我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称职的理发师了,我高兴的一边理发一边唱起歌来!”(教师清唱歌曲)。
“理发店的生意非常好,我哈哈理发师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你们也来帮帮我吧,高兴吗?高兴就一边理发一边唱歌吧!”(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数次,教师适时鼓励,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演唱)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出示剪刀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咔嚓咔嚓)“我们一
起来说说,咔嚓咔嚓……”
教师慢速哼唱旋律,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最后,结合我班的角色游戏,请幼儿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理发店》是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的乐曲。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快节奏旋律时,让幼儿想象理发店叔叔、阿姨工作十分繁忙,理发的工具推子、剪刀不停地交换使用,以及头发剪好后用刷子刷、刷、刷的自豪之情。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理发店叔叔、阿姨的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迸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
篇10:大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
一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动目标:
1.欣赏四川民歌《太阳出喜洋洋》,感受其欢快喜庆的音乐特点;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游戏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有两两合作、协商决定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的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农夫、斧头、狼)、箩筐实物一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好吗?你们觉得心情和天气有关系吗?
1.欣赏歌曲,介绍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欣赏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气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3.欣赏歌曲,带着问题: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重点引导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动作来感受挑箩筐晃悠悠的感觉)。
二、熟悉歌曲内容,模仿游戏中的三个角色
1.你听到歌里唱了谁上山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担的农夫和箩筐”)谁愿意来做一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扮演农夫,练习挑箩筐动作。
2.农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头”)斧头的动作怎么做?
3.山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凶狠恶毒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音乐游戏
1.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挑箩筐、拿斧头等标志性动作。师:我们来看看农夫、斧头、狼,他们谁控制谁?
2.老师示范讲解游戏。
游戏玩法:
第一段:农夫出场
第二段:斧头出场
第三段:豺狼出场(间奏时段猜拳并进行奖惩)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3.双人对抗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五、放松活动,同伴间互相捶背、捏肩、挠痒、打滚等六、结束:挑着砍获的豺狼回家咯(音乐伴随)
篇11:律动游戏教案《鹬蚌相争》素材
表演动作建议
1、第一段音乐
第1-2小节,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作小河蚌休息状。
第3小节,幼儿用左手手指作蚌壳张开合上的动作。
第4-10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2、第二段音乐
第1-2小节,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作鹬嘴状,胳膊作鹬的膀子。
第3-6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左右晃头状。
第7-8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上F点头状。
3、第三段音乐
第1-3小节,左手作河蚌打开蚌壳晒太阳状,右手作鹬伸长膀子发现河蚌状。
第4小节,作鹬的右手向作河蚌左手飞过去,作河蚌左手从打开蚌壳变成合上蚌壳。
第5-8小节、=宵,同第4小节青。
第9小节,蚌壳夹住鹬嘴。
第10-11小节,河蚌和鹬互不相让,拉来拉去。
第12小节,河蚌和鹬被渔夫捉走了。
篇12:幼儿园《律动游戏》游乐园教案
幼儿园《律动游戏》游乐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二、教学准备:
1、故事挂图:主题4;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2、道具:呼啦圈、飘带若干。
三、教学队形:
1、听故事时围坐在教师身边,欣赏音乐时围半圆坐在地板上。
2、游戏时有围圈、散型、两人一组等。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难点: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
(二)感应曲式
1、开小车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儿学习动作:前后摇摆、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3、听音乐玩游戏:
全体围圈手拉手
A段:两大拍/前后摇摆。
B段:六拍/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三)道具
1、谈话:你们在游乐场玩过吗?游乐场里有些什么玩具?
2、出示游乐园设施图卡,幼儿看看、说说。
3、游戏:呼啦圈咖啡杯
(1)幼儿幼儿每人一个呼啦圈咖啡杯,尝试创编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于地面弹跳。
4、呼啦圈旋转木马
(1)幼儿尝试创编呼啦圈当马骑的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共持一个呼啦圈
A段:两大拍/两人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进跳。
5、飘带火车
(1)出示飘带,教师示范玩法。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手持两条飘带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火车行进。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回家吧!
幼儿排成一行队,双手搭前者的肩。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小跑步前进。
★ 律动教案
★ 中班游戏教案
★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
中班律动游戏教案(推荐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