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
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
各位老师,下面就是关于分礼物的教案,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看看下面吧!
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篇2:《分礼物》教案
目标: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猪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猪,要小猪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猪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述
讲解:小猪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猪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猪妈妈请小猪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猪一个忙。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猪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猪妈妈请小猪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猪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猪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猪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猪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猪吃,两只小猪一起说,问小猪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篇3:《分礼物》教案
设计意图:
排序是很有趣的数学活动,排序游戏有助于幼儿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游戏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按不同的颜色或形状进行间隔排列,为自己无意间排列出的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排列组合感叹和欣赏。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去了解排序规律,并掌握排序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排序设计,是我思考的切入点。为此我结合《春天来了》的主题来设计《春天的礼物》数学排序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序列中国形一定的排序规律,并理解排序概念。
2、能按照一定颜色或形状的排序规律对3种以内的图形进行排序,并尝试按照排序规律设计简单的图案。
3、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喜欢参加排序设计活动,积极观察、能独立思考。
重点:
理解排序概念,能按一定颜色或形状的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
能够自己设计一定的排序规律,并按排序规律完成操作。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熊、音乐磁带、托盘、浆糊、彩色水笔。
2、PPT:《往小熊家的小路》、《魔术盘的点心》、森林背景图。
3、帽子、手帕、雨伞的卡片,蜡光纸剪好的不同颜色、形状的小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小路
去小熊家做客。以小熊提出邀请,大家一起去小熊家做客引出活动。
走在去小熊家的小路上。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颜色、形状的排序规律。
二、小熊的魔法点心盘
小熊请我吃点心。教师逐一出示魔法点心盘,在游戏中进一步引导感知排序的规律,理解排序的概念,并帮助幼儿尝试按照排序的规律说一说自己的设计设想。
三、给小动物的春天礼物。
1、给森林里的小动物设计春天的礼物。以去森林里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景,提出给小动物设计春天礼物的要求,请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分小组操作。
2、我的礼物真好看。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3、和小动物们一起游戏,一起去郊游。结束活动。
篇4:《分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7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加减等于符号,理解其意义,愿意运用到生活之中。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自编故事《大熊买水果》。
2.故事相关图片若干(活动苹果7只,数和=、+和=号)。
一、情境导入,复习7的分合。
1.师:今天小熊妈妈和它的两个宝贝去了趟超市,一共买了7只苹果,熊妈妈叫熊哥哥和熊弟弟一起来拿苹果回家。你们觉得两个熊兄弟会怎么分这拿?
2.根据幼儿的回答书写相应的分合式。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会怎么帮小熊兄弟分苹果。
3.集体念读分合式,巩固7的分合。
师:原来7可以有这么多种分法,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二、情境延续,学习7的加减。
1.认识+、-和=。
师:大熊妈妈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拿出了三个奇怪的符号,小熊兄弟都不认识这些符号,你们认识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这是什么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让
熊兄弟两个认:这个是加号,这个减号,这个是等于号。
2.知道各符号的用途和意义。
师:熊弟弟说,这么奇怪的符号有什么用呢?熊妈妈:他们可有用了,能帮助我们计算。还是学一学这些符号的本领吧。
(1)演示加号的运用。
加号的意思就是要把两边的数字合起来,4和3合起来就是……7就是4+3等于7(书写)等于号就表示两边一样大。(引导幼儿念读计算式)还能怎么计算?(请幼儿尝试说出2+5=7和5+2=7)
(2)演示减号的运用。
加号是把两边的数字合起来,那减号怎么用呢?别急,熊妈妈要考考你们呢,看你们能不能用减号完成它的问题。
我一共买了7只苹果,给熊哥哥吃6只,拿还剩几只呢?(幼儿尝试计算和讲述)。
小结:对了,减号就从把前面的数中减去后面的数量。
引导幼儿继续跟着情境运用减法:
熊妈妈给熊哥哥X只苹果,还有几个可以给熊弟弟?
讨论怎么分最公平。
(3)引导幼儿发现加减法与分合式的关联。
三、自由操作练习。
1.交代要求,完成《幼儿画册》。
2.展示个别幼儿作品,检查。
篇5: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分礼物》含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分礼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活动反思: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篇6:分礼物游戏的说课稿
分礼物游戏的说课稿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另外,为了避免幼儿从众模仿,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完全相同,同组内每种礼物的数量基本上是4、8、12,分别与组内幼儿人数相等或为倍数,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礼物进行等分,并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礼物等分后的数量是不同的。
因为该活动的重点不是记录,因此教师力图使记录方式简单易行。记录表格非常简洁,只有四格,表格中所提供的记录图标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幼儿操作。如能在最后总结时直接呈现一张集体记录表,则更能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有些什么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分给每个人有多少,等等,以有效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
篇7:中班游戏《分礼物》说课稿
中班游戏《分礼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幼儿中班游戏《分礼物》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另外,为了避免幼儿从众模仿,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完全相同,同组内每种礼物的数量基本上是4、8、12,分别与组内幼儿人数相等或为倍数,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礼物进行等分,并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礼物等分后的数量是不同的。
因为该活动的重点不是记录,因此教师力图使记录方式简单易行。记录表格非常简洁,只有四格,表格中所提供的记录图标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幼儿操作。如能在最后总结时直接呈现一张集体记录表,则更能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有些什么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分给每个人有多少,等等,以有效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
篇8:幼儿游戏教案
目的:让幼儿练习问答对话的方式,训练幼儿思维敏捷,帮助幼儿复习对各种事物的颜色、形状、特性的认识。
玩法:两人相对,一问一答,其他人围坐当评判员,连续答对10个问题有奖。
如问:什么白?答:大雪白、白云白、棉花白、小兔白皆可;
问:什么红?答:太阳红、红旗红、玫瑰红、西红柿红皆可;
问:什么圆?答:皮球圆、月亮圆、烧饼圆、馒头圆皆可。
提问要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还可问:什么硬,什么软,什么会叫,什么会跳,什么会天上飞,什么会水中游,什么在树上搭窝,什么在地下挖洞,什么最亮,什么最黑......等等。
答对了,小朋友拍手表示通过,答不对可提出反问,共同讨论。答对10个问题的,奖励小红花一朵。
篇9:幼儿游戏教案
目的:培养幼儿数数的能力和观察力。
玩法:
1、成人和孩子一起数数1-10,并摆出数字卡片。
2、成人按顺序说出1-10或1-6个数,但其中漏数一两个数,请幼儿说出丢了哪个数。
3、成人摆数字卡,请幼儿找找哪个数字不见了。
4、将玩具摆放成一排,让幼儿观察,然后成人拿走一、二样,让幼儿说出谁丢了。
篇10:幼儿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乐趣
2、激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辩论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物品各种若干、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若干、课件、制作玩具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手偶小熊:小朋友,看这是谁?今天呀小熊过生日,要请好多的小动物一起来庆祝呢。看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二)出示课件,欣赏故事《小熊过生日》
1、结合课件讲故事:
第一幅:画面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幼儿1:在共同举杯祝小熊生日快乐。幼儿2:在喝饮料。
第二幅:小兔和小狗怎么了,它们在争论什么呢?小狗说:易拉罐喝完就没用了,扔到垃圾桶就好了。小兔说:不是的,易拉罐还可以做笔筒。
第三幅:他们吃完饭又做了些什么?面对一堆铅笔屑他们又在讨论什么呢?
第四幅:哦,原来小狗说:铅笔屑是垃圾,丢在地上是不卫生的,而小兔说: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简单总结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原来任何一件物品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说法。
(三)游戏:从不同角度说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物品?它们的优点有多少?缺点有多少呢?请小朋友也来玩玩这个“从不同角度说”的游戏,好吗?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物品,并请俩个幼儿分别说出他们不同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说出该物品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说得越多越好,观点越新颖越好。培养幼儿求异思维习惯。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任何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作用,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去想。
(四)组合创新和分组操作:
小小设计师《我来变》
你们喜欢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动动小手选择不同的废旧材料物品设计有趣的作品,比比谁设计的作品新颖独特。(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活动结束:
作品展,对孩子的创新设计加以肯定和鼓励。
【活动反思】
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一课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答应用题,主要是比的关系,分数关系,倍数关系三种分析方法。虽然方法不相同,但是这三种关系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这些数量间的转化,就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一道应用题。
引入部分,我创造了一个情景:计算机报名参加比赛,据张老师统计男女生人数比5:2,由此让学生说出知道相关数学信息,由此学生了解是比的关系,分数关系,倍数关系,由此近于新课,问题是在小结时,我的总结不到位,比分数倍数是可以互相转化。虽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认识到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可以相互转化。在后面具体解题过程中能够从从角度解应用题,达到了我设计的目的,在那道练习中,学生已经突破了转化数量关系这个难点,由此得出了我都没有预料到的多种解法。
例题为了贴近生活,所以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改编成学生身边的事情,虽说数字没变,但内容改编了之后学生很感兴趣,比原题感觉要轻松,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得到另几种关系后就放手让学生分组自由解答,我在巡视的时候特意加以引导,基本上人人有不同解法,最多学生得到了9种的解法,我巡视中发现做不出来或做得的不错也能说不清楚的学生就引导学生画图,对后面集体订正讲解的时候效果很好,学生说的清楚,大家听得明白。
课后练习中我还是改编已知条件男生和全班人数比5:7,目的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最后安排的练习颇有难度,是判断一道应用题的几种解法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错在哪里。因为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所以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这个练习应该怎样设计还有待商榷。
课后收获:课前引导部分铺垫做的好,课上的重难点就容易突破。例题过于死板,要更加贴近生活,可以大胆修改。
课后困惑:应用题的复习课,练习应该怎样设计?因为要留给学生思考分析时间,练习量少而精,我觉得练习设计还存在问题不顾开放。
篇11:幼儿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纵跳触物的技巧(物体离幼儿举起手臂时的手指尖25厘右),发展下肢力量。
2。在游戏中注意安全,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中间悬挂2~3条长绳,上面悬挂自制枇杷卡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1倍,高度超过幼儿举起手臂的手指尖以上20—30厘米。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篓子。
3。轻松愉快的音乐。
4。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列队练习。
幼儿队开练习走大圆、走四路纵队、小组开花走等。
(2)做模仿操:
美丽的夏天到了,小猴跟着妈妈去玩耍,看到小鸟在蓝天里飞呀飞。(上肢运动。)
小猴跑到乐园中,看到小朋友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运动。)
小猴跑呀跑,看见大象牌子长又长,正在帮助工人叔叔。(腹背运动。)
小猴跑呀跑,看见小白兔一蹦一跳,玩得正高兴。(跳跃运动。)
2。基本活动。
(1)幼儿来到“枇杷树”前。
教师:你们看,树上结了什么果实?想吃枇杷吗?现在我们就来跳起来够一够吧!小腿弯曲,脚用力向上蹬地跳起,用手摘枇杷。
(2)请几位幼儿模仿示范动作。
(3)教师:仔细观察刚才的动作,小朋友怎样做才能摘到枇杷?向上跳的时候腿微弯曲,脚尖用力蹬地,猛地向上跳,同时用手指触碰枇杷,手也要伸直才行哦!
(4)幼儿 分散练习,教师个纽。
3。游戏:摘枇杷。
(1)教师:枇杷大丰收了,现在我们就去摘枇杷吧。(幼儿玩摘枇杷的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氖欠裾确,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
(2)游戏反复进行几次,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比赛,比一比谁摘得最多。
4。放松活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大家摘了这么多的枇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跳个丰收舞吧。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模仿教师做放松活动,可以相互放松,做放松操,揉一揉腿。
篇12:幼儿游戏教案
一、种类:日常生活中的游戏
二、年龄班:小班
三、游戏目标:
引导幼儿将动物与所吃食物配对
四、游戏准备:
小鸡、小狗、小猫、小猴头饰。小虫、肉骨头、小鱼、桃子图片若干张。
五、游戏玩法:
请大班四名幼儿分别扮演小鸡、小狗、小猫、小猴。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我们每人送给他们一个礼物。”
幼儿每人手中持有小虫、肉骨头、小鱼、桃子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图片送给小动物,送到小动物手中时,要说:“╳╳送给╳╳”小动物们要说:“╳╳吃╳╳。”
游戏继续进行时,可以请幼儿自己扮演小动物。
★ 幼儿游戏教案
★ 幼儿游戏小班教案
★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幼儿游戏教案分礼物(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