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小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数学教案-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数学教案-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质量单位:
(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须用质量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吨、千克(公斤)、克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教师举例:1枚2分钱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
教师出示物品,如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克的黄豆(7个)、等,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1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
教师归纳:常用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40千克=( )克
32000克=( )千克 40000千克=( )吨
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5千克,( )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
2.教学时间单位
(1)教师提问:时间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须用时间单位来计量.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年、月、日、时、分、秒)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说说一年、一日到底有多长?
教师指出: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演示动画“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演示动画“公转”】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强调说明: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说是一个世纪.
教师提问:你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
(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教师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准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按照每年365天算,4年就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4)教师重点强调: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指出:
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记忆”】
左拳记忆法:【继续演示课件课件“时间单位的记忆”】
教师提问:还有比年、月、日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教师指出:比日更小的单位有时、分、秒,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
(3)一头大象重4( ).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
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二十四小时.
七十二小时.
十五天.
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车载重
克
千克
吨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估测5个熟人的身高和体重.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
活动形式
4人一个小组,合作进行.
活动步骤
1.分好小组,找好估测的目标.
2.对目标进行估测,并在下表进行记录.
3.对目标进行实际测量,同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同学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最接近.
5.在全班范围开展估测交流会,互相交流估测的方法.
记录表
篇2: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教案
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三、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3)一头大象重4.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二十四小时.
七十二小时.
十五天.
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车载重
克
千克
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估测5个熟人的身高和体重.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
活动形式
4人一个小组,合作进行.
活动步骤
1.分好小组,找好估测的目标.
2.对目标进行估测,并在下表进行记录.
3.对目标进行实际测量,同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同学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最接近.
5.在全班范围开展估测交流会,互相交流估测的方法.
篇3: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习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篇4: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学习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预习活动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
()()()()
2.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
第一图:
第二图:
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
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篇5: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1~5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各一个,每两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代表抽出纸片并髙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感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片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并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计算课本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认为不公平,是因为面积的大小不一样。现在同学们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它们的大小应该一样吧?
生:一样。
师:现在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看看课本的面积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课本面积。
师:说说你们画的课本有多少个方格?
生1:12个。
生2:14个。
师:为什么画出的格数不一样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要是我们规定的方格大小一样,是不是大家画出的格数就一样了呢?
生:那样就会一样。
师:看来,为了计算面积的大小,需要我们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1平方厘米。
师:大家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篇6: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教材分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自主预习,包括对课本情境图的认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规定等。教学本课时,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会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同时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性。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篇7: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理解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掌握了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第六课时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7、72页例8及第74页5—8题,75页9、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篇8:《长度单位》数学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疑难问题解决办法
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分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汇报
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3、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业:略------
反思
篇9:数学教案-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就叫做它们的容积.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例6.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8×5×4=160 (立方分米) 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这台油箱可以装汽油160升.
篇10:单位质量工作计划
一、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引领,加强思想__建设
(二)技术立身,履行检验检测职能
一是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
二是多举措提升业务能力
三是不断强化服务客户理念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二、监理工作方面
三、20__年工作打算
(一)、深入学__和精神
(二)、继续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
(三)、确保管理体系适宜、有效运行
(四)、努力增强x竞争实力
(五)、抓好廉政建设
(六)、做好各项其他工作,完成县住建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11: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质量单位:
(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须用质量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吨、千克(公斤)、克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教师举例:1枚2分钱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
教师出示物品,如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克的黄豆(7个)、等,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1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
教师归纳:常用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40千克=( )克
32000克=( )千克 40000千克=( )吨
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5千克,( )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
2.教学时间单位
(1)教师提问:时间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须用时间单位来计量.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年、月、日、时、分、秒)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说说一年、一日到底有多长?
教师指出: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演示动画“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演示动画“公转”】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强调说明: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说是一个世纪.
教师提问:你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
(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教师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准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按照每年365天算,4年就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4)教师重点强调: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指出:
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记忆”】
左拳记忆法:【继续演示课件课件“时间单位的记忆”】
教师提问:还有比年、月、日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教师指出:比日更小的单位有时、分、秒,
篇12: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篇13: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新课中通过例题说明公顷在实际中应用,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计算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占地面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篇14:面积和面积单位小学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 单位鉴定如何写
★ 单位证明范文
★ 单位便签范文
★ 单位事迹材料
★ 单位介绍信
★ 单位介绍信模板
数学教案-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