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音乐

时间:2022-12-22 04:06:18 作者:鞠婧祎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鞠婧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大班教案音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大班教案音乐,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萌发律动表演的兴趣。

2.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学习进退步;侧点步;击腕;托帽等基本动作。

3.学会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秋天丰收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园让幼儿看图说场景。

(1)这是哪里?你们看到什么?

(2)我们一起到苹果园摘苹果吧。(在音乐伴奏下摘苹果)

(3)今天有位客人也来到我们中间了,你们看看她是谁?(跳新疆舞的小姑娘ppt)

(4)她是哪个民族的小姑娘?(新疆)

2.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1)新疆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舞,看看你最喜欢的动作是什么。

(2)师: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这个舞蹈中的哪个动作?

(3)学习“击腕”的动作:我们一起欢迎维吾尔族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这个动作叫击腕。

(4)学习“进退步”的动作:我向前,你向前,我退回,你退回。

(5)学习托帽和侧点步:托好小帽摘苹果,脚尖侧点,点两下,掂起小脚摘苹果。

(6)教师示范舞蹈。

(4)幼儿听音乐舞蹈。

3.双圈舞

师:我们一起找个好朋友,面对面围成圆圈,一起来庆祝丰收吧。要求幼儿在托帽和侧点步的时候面对面内外圈交换位置。

活动延伸:

1.语言区域投放有关新疆景点、食物、生活习俗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新疆的各种文化。

2.表演区投放新疆音乐和服装让幼儿表演。

篇2:大班音乐教案

一、设计意图

《大雨小雨》这是一首节奏欢快的两段体音乐,曲式结构清晰,歌词简单容易记。音乐中有大雨和小雨这两种形象。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形象分明,容易选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表现。大班幼儿已经对节奏把握较好,能够对节奏较快的歌曲做出反应。学习打击乐《大雨小雨》能够促进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

二、教学分析

(1)幼儿分析

大班(5-6岁)这一阶段的幼儿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较强了。他们能演奏一些使用小肌肉操作的乐器,如:铃鼓,串铃,双响筒等。对于同种乐器演奏方法也更丰富,细化,比如本次活动用到的响板等。在演奏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大雨小雨》音乐的音量及力度特点,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用力方法,有意识地控制适当的音量和音色。

另外,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的合作协调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能够在较多的声部节奏中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声部与其他声部间在节奏,音色,速度,力度上的合作要求,不仅能准确地演奏自己的声部,而且也能主动地关注整体效果。

最重要的是,大班幼儿对指挥手势的暗示理解也较明确,甚至能学会看指挥的即兴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演奏,还能与同伴以体态表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选择何种乐器表现音乐特点的这个“创造性”方面,他们表现地更为主动和积极,不仅能积极地参与为乐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型的配器方案讨论,而且还能自发探索音乐,探索打击乐器的制作,以及大胆地尝试参与即兴指挥等。

(2)教材分析

针对现在秋末冬初的一个明显季节特征“秋雨绵绵”、“天气易变化”的情况而选择了“雨”作为活动的入脚点。“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有趣的歌曲与有灵魂的打击乐器相结合,教参书中提供了和雨有关的音乐素材,但我认为我选择的“大雨和小雨”更符合我班幼儿的现状。而且这一音乐版本速度较快,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歌曲形象的趣和美也可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大雨、小雨、哈哈笑、嘻嘻笑等。

2、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3、幼儿乐于集体打击乐演奏,学会配合他人。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下雨的声音录音、音乐《大雨小雨》、音乐演奏图谱、铃鼓、碰铃、圆弧响板、串铃、沙球等打击乐器

经验准备:1、对音乐的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拥有一定的打击乐活动的常规意识和行动。

3、懂得如何运用基本的打击乐器。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的声音请幼儿倾听,请幼儿说出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以此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用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雨声。

(二)倾听音乐

1、播放《大雨小雨》音乐,让幼儿先整体感受音乐。向幼儿提问音乐中有什么。第一段分别是下大雨和下小雨的不同形象,第二段是小朋友们看到下雨了都欢快地笑起来的形象。

2、再次听音乐,请幼儿说说下大雨时是怎样的?下小雨(音乐)时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哈哈大笑时的声音是怎样的?嘻嘻时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大雨的声音比较重、比较响:下小雨的声音比较轻,比较小。哈哈大笑时的声音较大、较响:嘻嘻笑时声音较轻、较小。

(三)为音乐配乐器(配器方案)

1、请幼儿从凳子底下拿出打击乐器,让幼儿先探索各种打击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为音乐配上适当的乐器。让幼儿自己说出那些乐器配哪一部分的声音会更像、更好听。如大雨就用声音较大较响的铃鼓、串铃,小雨就用声音较细的碰铃、沙球的等。根据音响效果,教师把乐器分成三组:大鼓和响板为一组,铃鼓和串铃为一组,碰铃和沙球一组。

3、教师与幼儿商量好哪些乐器用什么图标表示,根据配好的演奏方案出示图谱,先让幼儿熟悉图谱。

(四)演奏

1、教师把幼儿成三组,每组幼儿将演奏的乐器就如以上步骤所分,请同组的幼儿坐在一起,将组和组之间分开来,以便教师指挥。

2、教师担任指挥,让幼儿跟着音乐先空手尝试如何与其他组幼儿“合奏”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和观察老师的指挥,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演奏。

3、教师担任指挥者,指挥幼儿用乐器跟着音乐合奏。

4、让幼儿自由交换乐器(乐器放在座位上,只交换幼儿位置)并演奏。

5、让幼儿探讨这首歌还可以如何演奏?尝试幼儿想出来的演奏方式进行演奏。

六、活动延伸

在幼儿熟悉了如何演奏这首音乐后,可将幼儿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幼儿负责演奏,一组幼儿出来做相应的声势动作,集体进行演奏合唱《大雨小雨》!

篇3:大班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畅的情绪;

2、初步学会唱歌曲《数汽车》;

二、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图片,大嘴巴玩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小朋友们都看到过哪些车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各种汽车图片)这么多汽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数汽车》 。提问:歌曲的名字

(二)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

1、教师演唱歌曲一遍(适当做动作),提问:小朋友从歌曲里面听到了什么?

2、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提问:

1)歌曲里面的汽车是怎么叫的?

2)它们是怎么跑的?

3)货车运那两样东西?(教师重复歌词,并请幼儿一起跟念)

教师范唱第一段,集体跟学歌曲2遍,分男女学歌曲一遍。集体唱一遍,大嘴巴指谁,谁大声地唱出来。

(三)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并学唱

1、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适当做动作)提问:

1)这回你们又听到了什么?请幼儿一起来数数汽车。

2)哪几句和第一段的歌词是一样的?

3)这一段的结尾多了哪一句歌词?

2、范唱第二段,集体跟学歌曲一遍,分男女学歌曲一遍。集体唱一遍,大嘴巴指谁,谁大声地唱出来。

3、两段合起来唱一遍。

篇4: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乐曲名称,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初步北洋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游戏活动的场景“小老鼠的家”小老鼠的尾巴(毛线辫成)

音乐猫眯头饰及充气榔头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以开火车的方式,连贯的介绍自己的名字。

节奏│ww│wwwO要求第二个宝宝要随音乐跟上第一个宝宝的节奏不掉队。

二、主体部份

1、歌“小老鼠上灯台”来引出今天的主活动。幼儿分片段欣赏动画片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A:小猫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整合方位词:在什么里面,在什么外面。在什么下面。)

B:小猫的舌头为什么要伸出来?它在想什么?

C:猜猜老鼠洞里的小老鼠知道猫来吃它们会做些什么?

D:猫眯得到了什么惩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表现猫眯的馋样和小老鼠勇敢的样子。

2、完整欣赏。(培养幼儿安静欣赏的文明观看动画片)

三、在情景中表演。

由老师表演猫眯和老鼠妈妈,在音乐中表演游戏,使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幽默和欢快,真正体验吓了一跳的感觉。

篇5:大班音乐教案

21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新技能:

1、创新能力:根据教师自己的经验研究教与学。

2、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课题生成:

当时选择此活动,是因为在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中,发现本班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冒险精神,幼儿能够表现的勇敢、坚强,敢于和困难作斗争。那一阶段幼儿喜欢看战斗性强的动画片,如《星球大战》、《奥特曼》等。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欲望。此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我选择了一段情节较丰富的音乐,让幼儿以通过故事理解、感受音乐的性质,再让幼儿通过想像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感受的程度。故事中的狼是幼儿惧怕和憎恨的动物,小白兔在幼儿的心目中则是可爱、软弱的小动物。而在活动中,小白兔很聪明、勇敢,它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黑色的老狼,这一点正是孩子们所喜欢、所期望的。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学习感受乐曲A段音乐静悄悄进行的性质和B段音乐向上、向外扩张的紧张感及A段悄悄的隐没的性质。

2、探索用动作和表情自由表现老狼的焦急、疲劳和失望。

3、学习在有趣的游戏中按情境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按音乐的要求进行、停止、入座位,进行时保持隐蔽的姿态和适当的距离。不发出声响,不碰撞椅子。

活动准备:

1、节奏图动画软件。

2、故事《小白兔与狼》的动画软件。

3、狼的头饰2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随音乐进场。

(2)复习歌曲《拉拉勾》、《表情歌》。

2、基本部分。

(1)欣赏整段音乐,感受音乐节奏。

①教师:现在,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地听听,这段音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幼儿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教师小结。

②感受音乐的节奏,出示节奏图,随音乐拍打节奏。

③教师:这幅节奏图上有些什么颜色?(白色、绿色、黑色)

这三种颜色表示什么呢?教师听音乐轻声讲一遍故事。

白色的逗号音乐表现的是谁?(小白兔)

黑色的句号音乐表现的又是谁?(老狼)

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绿色、白色和黑色。

(2)结合故事《小白兔与狼》的情节分段欣赏音乐。

①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一段音乐,听完后提问: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段音乐很快、很跳跃,说的是小白兔采蘑菇和草莓,可黑色的老狼又在绿色的草丛里等着,小兔子该怎样去采蘑菇、草莓哦。

②个别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提醒幼儿将静悄悄行进的表现出来)。

③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

篇6: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背景

班中学琴的幼儿多了,自然就对音乐的兴趣有所提高。因此在《变化》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大胆尝试以艺术(音乐)为重点领域进行探索。音乐中的变化是无穷的,我以音阶节奏的变化和区分高低音区为此次活动的重点开展活动,意在让幼儿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及音区的不同,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唱唱、玩玩中,感受音阶不同节奏的上行与下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能区分高音和低音。

3、利用已有人物创造性的构思简短的小故事,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七个小音符的图片,小老鼠、小鸟、大象手偶。

2、教师用展示纸。

3、乐谱:

(1)、1―|2―|3―|4―|5―|6―|7―|

7―|6―|5―|4―|3―|2―|1―|

(2)、1o|2o|3o|4o|5o|6o|7o|

7o|6o|5o|4o|3o|2o|1o|

(3)、12|34|56|70|

76|54|32|10|

(4)、1.2|3.4|5.6|7.0|

7.6|5.4|3.2|1.0|

(5)、1234567

7654321

(6)、1234567

7654321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故事引出:一天,小老鼠发现了七个小音符,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分别是1、2、3、4、5、6、7,这些小音符非常调皮,和小老鼠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一个有趣的楼梯里面。

二、唱唱玩玩

1、①小老鼠很想把小音符给找出来,可是楼梯陡陡的,小老鼠踩在上面心里可害怕了!(教师以夸张的动作感染幼儿)

②小老鼠一边踩,楼梯上的小音符发出了(教师出示乐谱)

1―|2―|3―|4―|5―|6―|7―|

7―|6―|5―|4―|3―|2―|1―|

a。教师指乐谱,幼儿听琴声一遍。

b。教师指乐谱伴着琴声范唱一遍。

③小音符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请小朋友来唱一唱。(一遍)

④走在楼梯上,小老鼠心里怎么样?(害怕)让我们一边唱一边学一学小老鼠小心走路的样子。

2、①教师扮演小老鼠角色:原来走楼梯也很容易嘛。这下我可以放心大胆地跳了!

②(教师出示两张乐谱)你们觉得哪张乐谱可以表示小老鼠跳楼梯楼梯发出的声音呢?

1o|2o|3o|4o|5o|6o|7o|

7o|6o|5o|4o|3o|2o|1o|

③为什么呢?(因为乐谱中有休止符)你会来学一学吗?

④全体幼儿一起学唱。

⑤表演唱:教师请幼儿把膝盖作楼梯,用手做小老鼠在膝盖上从下往上,从上往下跳跃走。

3、小老鼠玩得更高兴了,它在楼梯上窜上窜下,发出了好听的声音。

①幼儿听琴声,教师用动作表演。

②小老鼠一边走,一边还唱着歌,“啦……”。

③我们也来学着小老鼠的样子唱。

4、①(刮奏)小老鼠怎么了?(摔倒了)小老鼠玩得太开心一不小心摔倒了,摔倒了小老鼠会怎么走楼梯?(一瘸一拐)

②楼梯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教师出示乐谱后范唱)

1。2|3。4|5。6|7。0|

7。6|5。4|3。2|1。0|

③你们看到小音符后面有什么?(小圆点)

前面一个小音符拖着小圆点,觉得很重,所以声音拖得长长的。

④我们一起学一学楼梯的声音。(2遍)

⑤请把你们的腿当作楼梯,来表演一下小老鼠一瘸一拐上楼梯好吗?

5、①让我们看着乐谱学一学小老鼠走楼梯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②其它的小老鼠觉得很有趣,请你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走的?

请你们边看边唱来做一回小老鼠,也来走一走楼梯。(2遍)

三、区分高音和低音

1、小音符可真调皮,看到小鸟和大象出来了

有的把圆点顶在头顶上(发出琴声)

1234567

7654321

有的把圆点踩在脚底下(发出琴声)

1234567

7654321

2、你们觉得小鸟出来时小圆点在哪里呢?(上面)大象呢?(下面)为什么呢?请你们再听一遍。

四、创编故事

1、这下可热闹了,小老鼠、小鸟、大象它们都来走这个有趣的楼梯,那还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编个小故事。

2、幼儿创编故事,并请2名幼儿讲述。

3、钱老师把这张楼梯和小老鼠送给你们放在语言角,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继续讲讲。

延伸活动:

以绘画的形式将所编故事画下来。

篇7: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有节奏朗诵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演唱歌曲《画太阳》。

2、借助图片和首句句型,迁移生活经验推理歌词内容和节奏,并根据节奏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内心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4幅:山、海、城市、草原。

2、磁性教具山鹰、鸽子、海鸥、骏马。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引导策略

一、幼儿与教师表演唱《种太阳》导入。

二、幼儿观察图片,推理每句歌词的前半部分。

(1)教师出示四幅背景图,幼儿观察发现:这四幅图上都有太阳。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背景图中的太阳是画在哪里的。

(2)教师指山的背景,提供首句歌词范例,幼儿按歌曲节奏跟念“山里的孩子画太阳”。

(3)教师分别指城市、海、草原的背景图,幼儿推理出后三句歌词,并有节奏的朗诵。

三、幼儿迁移生活经验,选择匹配动物图片,进一步窗边每句歌词的后半部分。

(1)幼儿分别将动物图片与背景匹配。

(2)教师进一步提供首句歌词完整的句式,幼儿尝试将第二、三、四句歌词编完整,有节奏的朗诵出来。

(3)教师按歌词顺序指图,幼儿有节奏地念并记忆歌词。

四、幼儿迁移节奏型,主动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只唱前半部分。

(2)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3)幼儿演唱歌曲,教师自然接唱副歌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4)幼儿回忆教师所唱副歌的歌词内容,在教师形象动作的帮助下初步掌握连贯和断顿的演唱方法。

(5)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向往”一词的词义。

(6)从副歌处幼儿再练习唱。

(7)幼儿跟随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教师小结

篇8:大班音乐教案

《外星人,你好》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体验扮演外星人的乐趣。

2、感受到创作外星人语言和动作的快乐.

3 、充分感受乐曲的旋律。

活动准备:

1、课件1,课件2

2、录制歌曲《外星人,你好!》

3、美术用纸、油画棒

4、数字粘贴若干,地垫若干。

5、音乐:向前冲。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播放音乐向前冲。

师:地球小卫士们!

幼:到!

师:你们知道神秘的外太空吗?想不想看一看?

幼:想!

【音乐起】

师:那就一齐准备好,向前冲吧!

二、幼儿感知外星人

A、播放外太空课件1.。

师:小卫士们找一个和你编号一样数字和它做朋友吧!【幼儿找到地垫坐好】神秘美丽的外太空,马上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看…….

幼:星星、飞碟、太阳、地球

师:我们还可能会遇见谁?

幼儿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B、播放有关外星人的课件。

师:小卫士们,我们还会遇见谁呀!

幼:外星人

师:为了帮助我们记住它,我们地球人给外星人取一个名字,叫它 ET。

幼儿:ET

师:对了,小卫士们,刚才看了那么多ET,那现在老师就要请你们把你想象的ET画出来,并且把你画的ET编上和你一样的数字符号,明白吗?

幼:明白了!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

三、创编外星人,幼儿各自画出自己想象的ET【音乐旋律循环播放】

四、介绍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

1我设计了一个外型和机器人有些相似的ET,它的头上有两个触角…….

2我设计的ET和我喜欢的小白兔一样,有两个漂亮的长耳朵………

3我设计的ET像奥特曼,它会………

五、创编外星人的语言和动作。

师:小卫士们的作品都很棒,我想请小卫士们看看老师的作品

演示课件2。

师:ET和我们挥挥手,他好像说了什么?

小卫士们,你们开动脑筋,想想ET说了什么?

幼:自由想象

1它说:“小朋友,你好!”

2它说:“我是可爱的小精灵”

3它说:“再见了,我要回家了。”……

师:你们想知道ET说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六、播放歌曲《外星人》

A、老师完整演唱歌曲《外星人》

B、让幼儿说说歌曲中的外星人的样子

1脑袋大。

2长长手。

3小脚丫

4只会说一句话:“ET要回家,要回家。”

C、边唱歌曲边学做动作

七、道别,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幼儿在创编外星人语言和动作时,十分投入十分积极,表现欲望极强。可是在想像阶段,由于忘记关PPT孩子的想象力受局限。影响了孩子的创作。

>>>下一页更多“外星人,你好优秀音乐教案”

篇9:大班音乐教案

《下雨了》教案设计一: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3、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雨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我们大家做得好》

《拍手点头》

《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听雨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2、教师:我们都见过下雨天,那你们还记得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吗?下雨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下雨时的感受。)

3、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下雨的声音,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雨声)

4、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听到了下雨的声音,请你们说说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声音怎么样?下小雨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声音怎么样?(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下雨时候的感受。)

三、欣赏歌曲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出门不太方便,但是下雨的时候又会有很好听的雨声哦!

2、教师:今天老师除了带来了下雨时的声音,还带来了一首跟下雨有关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范唱歌曲后提问: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都听到了一些什么呢?(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歌曲里面所听到的内容,并请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4、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重点唱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部分。请幼儿说说是不是这样唱的。

5、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歌曲里面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小结: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的,而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答的。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吧!

2、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分句学念歌词。

4、教师完整教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唱的时候用连贯和跳跃的声音演唱大雨和小雨。

5、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请幼儿集体表演歌曲。

《下雨了》教案设计二: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响铃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练声。

《国旗多美丽》《讲卫生》《庆祝节日咚咚锵》

2、律动。

《生活模仿动作》、《我们大家做的好》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刘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歌曲?歌曲叫什么名字?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

2、请幼儿根据歌曲歌词来唱歌。

教师: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也请你们唱着歌告诉我!

3、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教师: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4、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根据歌曲内容,表演歌曲

1、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教师: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教师: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3、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5、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6、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四、复习歌曲《讲卫生》

小结活动情况,对一些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孩子提要求,活动结束!

看了“大班音乐教案_下雨了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摇篮曲》大班音乐优秀教案

2.大班《问答歌》音乐教学教案

3.大班《夸家乡》音乐教案设计

4.大班音乐《拉拉勾》活动教案

5.大班《柳树姑娘》教案设计

6.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篇10: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目的喜庆氛围。

2.学习“闹”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

3.尝试以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灯会的录像或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教学挂图(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灯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观看灯会录象或图片,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观灯的情景。提问:你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观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将难点前置,唱“隆咚一咚锵”和“咚隆咚一咚锵”。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数花灯”,学唱“有龙灯,有凤灯,龙灯凤灯狮子灯。”

(3)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在“数花灯”部分或“敲锣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闹”字的唱法,引导幼儿尝试滑音的唱法,表现出歌曲幽默、风趣的感觉。

(5)教师组织幼儿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具,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篇11: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理解并表现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学习随音乐表现大头佛和狮子互相逗乐的情境。

2、借助指挥动作的提示参与“戏狮”游戏,并尝试在游戏中创编狮子自娱的动作。

3、体验大头佛与狮子交流默契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用的大头佛、狮子头各一个,扇子一把;幼儿人手一个狮子头,用于表演;主配班教师事先排练好狮子与大头佛之间的表演。

活动过程:

1、出示头饰提问:你认识它吗?在哪看过?

观看视频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

2、初步感受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尝试随音乐做摆狮子头的动作。

3、欣赏《娱乐升平》音乐,并观看游戏“戏狮”,初步了解大头佛和狮子在游戏中的关系。(主班教师扮演大头佛,配班教师扮演狮子,随乐玩游戏“戏狮”)

教师提问:大头佛和狮子,谁是指挥?用什么来指挥?你看到了什么好玩的动作?

4、初步学玩游戏“戏狮”,体验音乐中大头佛和狮子互相逗乐的情绪。

⑴、教师扮演大头佛,用扇子指挥幼儿做狮子表演的动作。

⑵、教师指导幼儿进一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性质的变化,再次用扇子指挥幼儿做狮子表演的动作。

⑶、鼓励幼儿随乐创编狮子自娱的动作,如抓痒、打滚等。

5、教师扮演大头佛,幼儿扮演狮子,完整随乐玩游戏“戏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强调一些规则或注意事项)

篇12:大班音乐教案

一、入场

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玩玩吧,出发喽!(师引导做顽固节奏)

二、感受乐曲、节奏

1.我们到喽,哇!苹果都成熟了,红彤彤,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你是怎么摘果子的?(欣赏乐曲)

2.摘了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来榨果汁喝吧,你榨过果汁吗?是怎样榨果汁的?

3.出示图谱:师幼讨论榨果汁过程

(1)老师这里有个榨果汁的秘方,只要按照这个秘方榨就一定能榨出美味的果汁,谁来试一试?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打出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

(3)我们来榨果汁喽(播放音乐)

三、道具律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榨汁机,只要轻轻地拍出密码就能榨出美味的果汁了(出示节奏卡),谁会拍出密码?

2.我们一起用神奇的榨汁机榨榨看

3.你们喝饱了吗?我们榨点给客人老师喝一喝,客人老师帮我们看看谁能榨出最美味的果汁。

4.神奇的榨汁机不仅可以榨出美味的果汁,还可以和我们一起跳跳舞吧!

篇13:音乐教案大班教案参考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音乐游戏则是反映幼儿的生活和他们的情趣,在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爱好及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反映幼儿生活。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此音乐游戏。

二、活动重点: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并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输赢。

2.在老师引导下初步尝试与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与游戏,增进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三、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学会换位置找朋友的方法,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四、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将两两结伴游戏转变成集体游戏,尝试游戏的不同玩法。

3.乐意与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五、活动准备:

1、DVD光盘一张。2、幼儿熟悉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六、活动过程:

(一)、玩猜拳游戏,引入活动。

1.小手玩游戏。

师:你们玩过猜拳游戏吗?猜猜看老师出的是什么?

2.幼儿尝试玩一玩。

师:石头、剪刀和布。谁赢谁输?谁来试试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这首歌的名字叫《猜拳歌》,现在我们仔细听一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2、师:歌曲里说了什么?几个手掌?几个指头?几个拳头?

3、教师再次边做动作边范唱。

4、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三)、游戏一:猜拳。

1、师:我们都会唱猜拳歌了。它还可以玩游戏呢!可是怎么玩猜拳游戏呢?

2、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猜拳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规则一:剪刀可以剪布,布可以包石头,石头可以敲剪刀。

师:剪刀石头布是怎么玩的?怎么分输赢,谁来说说?

规则二:唱“嘿”的时候再猜拳。出相同动作时要再次唱“剪刀、石头、布,嘿”进行猜拳,直到分出输赢。

游戏二:变魔术。

(1)魔法师引入。魔法师说:“你们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要变成小猫,谁输了就要变成小老鼠,如果是平局就变成小鸟。”

(2)提问:赢了变成什么?那输了呢?什么时候变成小鸟?

(3)两位教师示范游戏。

(4)幼儿尝试合着音乐玩游戏。

(5)请幼儿站起来合着音乐完整游戏。

3、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师用手来玩猜拳游戏的,那我们还可以怎么玩呢?你们回去想一想,下次来告诉大家,我们再一起玩。

篇14:音乐教案大班教案参考

《鼓上的小米粒》这个歌曲非常的活泼,是孩子非常喜爱的,特别是里面的歌词“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个形象的语言使孩子对敲鼓的轻重有了具体的认识。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孩子对这个歌曲的`喜爱,和歌曲中形象的歌词对孩子进行了轻重的练习。

1、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轻重的变化,如老师来敲鼓,孩子们根据老师敲的轻重不同,用身体各种动作来表现高低、轻重、大小等等。

2、看实验来感受轻重:由于操作材料不足,原本想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句歌词。在活动中还是我操作让孩子观察,但这并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几颗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这样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兴趣,又能让孩子用更多的感官来感觉轻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听:声音的轻响,手臂的力度和和轻重的关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尽情的感受,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轻重的技巧。

3、在唱歌中感受轻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用声音的轻重来表现鼓的轻重。如:在“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时要求孩子用比较响的声音来表现,在“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时要求孩子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表现。在唱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轻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让孩子自己进行敲打来感受轻重。我还让孩子们一边唱歌曲一边来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响就敲得响,唱得轻就瞧得轻,这样孩子们“敲鼓”时用嘴来指挥手的动作,孩子们能较快的掌握。因为嘴巴是发令者,也是驱动四肢的指挥官,用嘴巴来指挥能够随时得到双方面的分辨力与集中力。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对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敲击轻重的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讲解,用具体直观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每一次活动都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1.在第一环节中,我把米粒放在鼓上敲鼓,原本我是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我在鼓上放了十几粒米,所以鼓一敲,好些米粒都跳到了地板上,前排的孩子就趴在地上捡,如果我放一粒米粒,可能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在让孩子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时,我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去创编,就自编自跳,以至于孩子们的动作千篇 一律,都拘泥于我的动作,使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以后的课中,还应该做好更多的准备和更细的思考。

篇15: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号的唱法,并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2、通过扮演角色来理解歌词,学习控制性的演唱“嘘嘘”声。

3、体会歌曲中钓鱼的情趣,感受钓鱼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故事小猫钓鱼,并学唱歌曲《去钓鱼》。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小猫咪,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小猫咪,妈妈要带你们去钓鱼!”

(2)师生共同边唱“去钓鱼”的歌,边入场

2、教师利用猫妈妈、小猫咪的角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的主要内容。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小河边到了,这里有好多鱼!快找块草地坐下,架好鱼竿!”

(2)幼儿学习第一段歌曲:

①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嘘嘘”声的含义。教师提问:“钓鱼的时候,要怎样?”(教师提问时语气偏轻)

教师:“我们用一个动作告诉朋友不要发出声音。”幼儿学做“嘘嘘”动作,教师强调嘘声应轻、短促。

②教师范唱第一段。教师提问:“瞧瞧妈妈是怎样钓鱼的?钓上的是什么?”幼儿唱后教师提问:“鱼儿有没有上钩?那钩上是什么?”

③幼儿学唱。教师强调演唱歌曲中“钓上一堆烂水草”时的沮丧语气。

④幼儿表现“哎”的叹气动作,完整练唱第一段。

(3)幼儿学习第二段歌曲

①教师范唱第二段。教师提问:“咱们来试试,这回看妈妈钓上来的是什么?”

②幼儿学唱。

③幼儿表现“嘿”的`高兴动作,完整练唱第二段。“教师强调演唱歌曲中钓上一条大鲤鱼”时的上扬声调。

3、幼儿练习完整的演唱歌曲。

幼儿集体,分组进行完整的练唱这首歌。

教师:“钓鱼正是件开心的事,我们把这件事告诉朋友们!”

最后幼儿站立演唱。

篇16: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乐器若干。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到底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看,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

(播放音乐)

师: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4~5个)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那究竟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flash小动物动画)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啊?(教师指着小动物,孩子一起说:青蛙、小鸭、孔雀)

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师大嘴巴青蛙,看青蛙表演的是什么?(幼:唱歌)

师:看!这是青蛙的节目单,那看看这个节目单,谁能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青蛙唱歌的节奏师怎么样的?谁愿意来试一试的,胆子大点,站在位置上就好了。(教师只会节奏,一个试拍能力强起示范作用的幼儿)

师:拍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小鸭表演的是舞蹈,看!小鸭跳舞的节奏,很简单吧,那我们直接来拍一拍把!我对你们有信心!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最后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表演了什么呀?(开屏)谁能用一个动作来学学孔雀开屏?(你来试试)

师:他/她表演的好看吗?(好看)我们跟他一起来学一学吧!开屏咯~孔~雀~开~屏~

师:看!果然孔雀也是这样开屏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开屏吧!

(开屏咯~孔~雀~开~屏~)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哇!这是音乐会的完整节目单,你们有没有哪里看不明白?(嘘,是表示不说话,箭头表示向下准备,大青蛙表示抓)

师:我们来试试准备抓到大青蛙(嘘嘘嘘,准备!抓!)

师:抓到了吗?(抓到了)

师:现在小朋友愿意用拍手的方式给这些小动物伴奏吗?(愿意)

(音乐起,前奏可以点头准备)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看清楚指挥,有些演奏顺序有问题(视课堂实际问题而说)我们再来一次!这次有没有信心完美的演奏!(有!)

师:好的,这次大家拍的都很卖力,可是我们的小手声音实在太小了,而且拍的好疼,那怎样才能使伴奏更好听呢?用什么?(乐器)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乐器,你们都认识吗?(这是双响筒,这是手摇铃,这是我们见的最多的铃鼓)

师:看看这些小动物分别选择了什么乐器伴奏?

(青蛙——双响筒,小鸭——串铃,孔雀——铃鼓)

师:那该怎么用呢?谁来试试用双响筒为青蛙伴奏(1个幼儿示范)教师指挥

小鸭(谁来试试)

孔雀呢?(抖动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都会用了吗?(会了)好,现在听我指挥了,现在,从你们的凳子后面轻轻的拿出乐器,注意不要发出声音,然后放在你的小腿上,马上把手背到椅子后面!我看看,谁最听指挥!

师:你们都很棒,看看这一组凳子后面是什么乐器?(双响筒)那它们代表什么小动物?(青蛙)对了,你们是小青蛙,你们是小鸭,你们是孔雀,看看哪个小动物最棒!

师:好!那请小青蛙拿起你们的乐器,跟着指挥,准备试敲一下,准备。(音乐起)

师:好,小青蛙的乐器放回腿上,手背后。

师:小鸭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孔雀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进行第一次彩排。(音乐起,全体演奏)

师: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请演员准备。(音乐起)

四、结束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员们谢幕!

师:森林音乐会顺利结束了!(结束,谢幕,一起向后转,鞠躬,请坐)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赵俊老师的《森林音乐会》的衍生品,赵俊老师当时带的是大班活动,活动目标包括舞蹈队形的训练和舞蹈动作的创编,很显然,这个部分对小班的孩子而言不可能。所以我抓住了“小动物的声音”这个点展开了这次的活动。整场活动目标和流程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在打节奏这一块,处理得并不好。幼儿顾着去玩沙蛋,课堂有点难以掌控。以后这一块,我可能要加强些。

篇17:大班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

音乐大班教案

拍手歌大班音乐教案

吹泡泡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机器人》

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参考

《龙的传人》大班音乐教案

《中国功夫》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小燕子》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大班教案音乐(共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班教案音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