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

时间:2023-01-21 03:56:11 作者:susie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us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吹泡泡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圆形),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性: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的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

2、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3、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器、肥皂水、记录表、笔、各色皮线

活动过程:

一、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利用圆形泡泡器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1)你见过其他的泡泡器吗?

(2)出示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认识后猜测:它们吹出的会是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三、介绍表格并记录,让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四、幼儿操作实验:

(1)它到底是什么样?用什么方法知道——试一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并提醒幼儿记录结果。

五、交流、讨论

六、再次出示形状巧妙的泡泡器,引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泡泡器的兴趣。

幼儿每人一根皮线,自由制作泡泡器。

篇2: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圆形),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性: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为了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戏的教育价值,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说教具

在这次科学活动中,我所采用的教具简单、易得。为了吸引幼儿,我挑了颜色不同的皮线。在制作泡泡水时,让我动了一番脑筋。开始的几次未能吹出泡泡,后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在洗洁净或洗手液中适当加甘油、糖能成功吹出泡泡。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的流程为: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试一试、记一记、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泡泡产生了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的最后,分发给每位幼儿皮线,都体验了做泡泡器的快乐。

篇3:幼儿园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记录纸 各种形状标记 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

幼儿再次操作

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好记录

师:宝宝们,真棒!都成功了,告诉我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哪个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小结:原来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我们来找个圆形标记贴在圆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大胆猜想

师: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们找个标记贴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长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记录。

四: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长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发现并进行记录

1、师: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长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2、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篇4:小班科学:吹泡泡

目标:

1.初步了解材料与隔音的关系

2.通过操作,尝试各种隔音的方法,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准备:

1.录制的噪音

2.隔音的材料:如毛巾、报纸、靠垫、塑料袋、书本等若干

过程:

一.讨厌的声音

1.教师播放录音机,播放噪音,让幼儿说说感受。

2.教师再次出示播放噪音,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听不到这种讨厌的声音

(关掉,音量变小,拿走录音机,捂住我们的耳朵)

3.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声音变轻?

二.让声音变轻

1.教师出示各种材料,(你觉得桌上的哪样东西能让声音变轻,请你到桌子旁边找一样东西让声音变轻)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适时引导.(这个东西能让声音变轻吗?)

3.交流探讨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你使声音变轻了吗?你是怎么做让声音变轻的”

“哪些材料能使声音变轻?”

4.再次尝试,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

“这些材料都能让声音变的一样轻吗?比一比哪种材料能让声音变的更轻”

小结:东西不一样,把声音变轻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结束

“我们再去找找别的能让声音变轻的东西吧!”

篇5: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2、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难点:思考“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准备

没人一个小水杯,一块糖,汤勺。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看你们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

今天老师请你们试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观察交流。

2、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你们刚刚看见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没了吗?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4、活动延伸。

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向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小百科: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篇6: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美妙变化。

2、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变色的喜悦。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美妙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在活动中自由选择颜色并大胆操作。

活动准备:

音乐摇摇摇、瓶子、瓶盖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宣纸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教师做魔术瓶摇动瓶子,使瓶子里的水变颜色。幼儿说一说瓶中变出了什么颜色?

2、幼儿操作变色:

幼儿学做魔术师,跟着音乐节奏摇一摇、变一变。

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瓶中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小精灵?

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

讨论: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宝宝会变色?

总结:在我们的产瓶盖子里有颜料,不一样的颜料变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只要我们摇摇瓶子,瓶中的水就变色了。

3、幼儿操作两色混合:

拿出准备的瓶盖子,和小朋友做游戏,也可以变换瓶盖变魔术。

(提醒:在摇的之前瓶盖一定要拧拧紧)

分享交流:又变出了什么颜色?是哪两个颜色小精灵在一起?

活动延伸

篇7: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熟悉身体主要部位的位置和名称。

2.知道不同人的身体有不同的特点。

3.学习使用高、矮、胖、瘦等词语描述人的体态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娅的身体”图片;“郊游合影”图片;“身体拼一拼”组图。

纸面教具:《身体拼一拼》。

活动过程

播放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身体名称熟悉所在位置

1.播放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名称、知道位置。

2.组织游戏,引导幼儿熟悉身体主要部位的位置。

引导幼儿知道不同人的身体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都有相同的身体部位,都有头、有手、有脚……但是我们看上去一样吗?(不一样)

——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也可以观察观察老师,看看大家的身体有什么不同?是哪里不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人的体态特征

——米娅一家去郊游时遇见了好朋友一家,这是他们的合影,请你看看大家都有哪些不同呢?

——米娅和好朋友相比,谁更高?谁更矮?/谁更胖?谁更瘦?

出示组图鼓励幼儿根据人物的外形选择服饰

1.出示组图,分发纸面教具,请幼儿动手操作。

2.操作课件,验证结果。

篇8: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增加对小动物的情感。

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习性。

4、使幼儿对探索动物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张开嘴巴的小动物(熊猫、小猫、小狗、兔子)头饰,动物的食物(胡萝卜、肉骨头、小竹子、小老鼠)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看看它们是谁?

1、依次展示动物的头饰,提问“它有什么特征,它喜欢吃什么?”

2、请幼儿模仿小狗的叫声,教师再模仿小狗的叫声。

提问:你们猜猜这只小狗怎么了?

3、提问:看来小动物们都饿了,我们来给它们喂食好不好(请四个幼儿上台当动物,其他的幼儿拿食物,播放《谁饿了》跟着音乐排队把食物放进合适的动物的“嘴里”,给董毫无喂食。)

4、今天老师带来的动物们都吃饱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

结束:

今天小班的小朋友都给小动物喂食了,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它们说谢谢小班的小朋友们,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篇9:小班科学:吹泡泡

教学目标:

1、在跟随水娃娃漫游的过程中应用10以内数的组成经验,理解加法意义尝试运算

2、在帮助水娃娃寻找同伴的游戏情境中进一步感知水的不同形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了解不同的水环境(江河湖海等),学习过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运算符号(材料准备) PPT、有数字的水娃娃胸卡、水娃娃数字卡片

重点:应用10以内数组成的经验 难点: 理解加法意义并运算 教学过程:

一、哪里会有水娃娃

出示水娃娃形象,提问:水娃娃在哪里?

小结:由于温度不同,周围环境不同,水娃娃的样子、颜色,甚至味道都不同

二、天上的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1:2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云朵就会变出可爱的样子来

幼儿两两合作完成任务1

小结:数字大的水娃娃找数字小的水娃娃

三、地下水娃娃(解决难点)

任务2:根据图片进行列式,做对加法题小溪就能汇集成小河

幼儿必须完成算式并解释加法中三个数字的意义

小结: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两部分的数字相加后得到的总数放在等号后,这个总数也是算式题中最大的那个数字

四、冰块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3:3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9的就能消掉一层冰

幼儿三个一组完成任务3

小结:三个数字做朋友,先要把三个数字变成两个数字,而且是变那比较小的两个数字,最大的那个数字暂时不动

篇10: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有洞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掌握吹泡泡的方法,能用缓慢均匀的力气吹。

3、喜欢吹泡泡活动,体验成功吹出泡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泡泡水,一块毛巾。

2.操作1:瓶盖,积木(木质,镂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底,猜测验证表。

3、操作2:夹子,漏勺,雪花片,积木,纽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宝贝们,欢迎来到泡泡王国。

(二)共同探讨,个别示范。

教师:泡泡漂不漂亮啊?那你们会吹泡泡吗?是怎么吹的?

(三)第一次操作,猜想与验证。

1、猜测。

教师:泡泡王国的国王呀最喜欢吹泡泡,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里有一些东西,他分不清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哪些不可以,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你觉得它可以吹出来么?

2、验证猜想,提出注意事项。

(四)第二次操作,尝试用更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吹泡泡。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教师:泡泡国王可开心啦,他还请那你们帮个忙,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洞就能吹出泡泡?泡泡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找了很多有洞的东西,我们来看一看。

2、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3、观看泡泡秀。

篇11: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要求:

1、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展脚的触觉功能。

活动准备:

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

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

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

活动重难点:

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

活动环节:

环节任务

操作要点

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师说名称幼儿快速指出:脚尖、脚跟、脚底、脚背、大脚趾、小脚趾)。

3、小脚有什么用?(小脚本领真大)

活动过程:

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

1、瞧,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看是哪四条小路;(黄沙路、鹅卵石路、木板路、地砖路)

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

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

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

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

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

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

游戏:

幼儿两两结队相互检查感知不同材料。(找一个朋友,两人商量好谁先遮起眼睛来猜另一个人来帮他检查,猜的人全说对了给他一颗五角星,再换过来。)

篇12:小班科学:吹泡泡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摹

——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建议1.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

2.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3.若准备牛奶有困难,可用豆浆替代。小班科学教案——猜猜哪杯是清水

小班科学说课稿吹泡泡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吹泡泡

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大家一起吹泡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

幼儿园小班冰科学说课稿格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反思

吹泡泡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鸡和小鸭》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