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iuxiud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国行政区教学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行政区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国行政区教学课件
中国行政区教学课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指图说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学习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前 准备(预习):
1 中国的行政区划共分___ ____ ____三级.
2 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区划,其中包括____个省,___个自治区,__个直辖市,___个特别行政区
3 读本P9图:
1、在1.8图中填注各个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读本P7图和上图回答:
⑴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简称是)_____;⑵跨经度最广的省区简称是____;⑶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⑷完全位于热带的省区是_____;(5)
(6)我国最东端和最北端所在的省区是______;(7)最早见到日出的省是______;最晚见到日出的省是________;
四、堂流程(学习任务)
1、阅读本P7 和图1.7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三级。
(2)、我国共有 个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 、两个特别行政区。 是我国的首都。(3)五个自治区是: 四个直辖市是:
(3)、对照图识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2、对照P10的表格了解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1)找出有两个简称的;(2)为了便于记忆,给简称归归类:
3、学习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
4、完成本P8活动1、2、3
5、据图1-7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熟悉其位置、轮廓特征。
五、效果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 ( )
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2、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 ( )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云南省
3、河南、安徽、河北三省的简称依次是 ( )
A.鲁、闽、豫 B.豫、皖、冀 C.鄂、赣、闽 D.陇、秦、豫
4、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均与四川省相邻的是 ( )
A.藏、湘、秦、鄂 B.渝、宁、陇、秦
C.滇、黔、青、陇 D.渝、湘、青、鄂
(二)、综合题
5、读右图,回答:
(1)此图所在区域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图中央的省是 ,行政中心是 。
(2)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简称)① ③ ⑤ ⑦ ⑧
(3)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②
6、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 海峡;②台湾海峡;
③香港 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 ⑧江西省;⑨贵州省
7、辨认四省区轮廓,完成下列内容:
(1)在A、B、C、D四省区中,邻国最多的是 ,
纬度最低 的是 ,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是 。
(2)填写下表:
A B C D
省区名称
简 称
行政中心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内四省中,临海的有__________,有陆上邻国的有_______,纬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⑵图中四个省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__ _____,最偏西的是_____,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填序号) ⑶四省中每天最早见到日出的是______。
篇2:中国红教学课件
中国红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身、扬、挂、妈、安、张、城”7个生字,会读“灯笼、联、服、楼”5个生字。学会弓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借助诗歌中的描述的事物,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通过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人对红的喜爱。
4、通过朗读、背诵,内化语言,仿说“中国红”。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
准备:课件(代表性建筑照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扬、挂、妈、张、城”5个生字,会读“灯笼、联、服、楼”5个生字。学会弓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借助诗歌中的描述的事物,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通过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人对红的喜爱。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
准备:课件(代表性建筑照片、)
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红”,给红组个词,或者说说你想到的事物。
2、出示“中国红”,看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想问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是中国红。
2、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试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并说说需要注意的读音,强调前后鼻音。
4、再读课文,标出关于中国红的事物,在图中找一找,试着把特点读出来。
5、指名朗读交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课中休息:欣赏有中国红特色的图片:中国结、中国馆、中式婚礼礼服、双喜等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扬、挂、城、妈、张”并认读,自由观察字的特点。
2、交流结构上的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指导“扬”①指导观察方法:比宽窄、比高矮、比比哪些笔画对齐。②指导横折折折钩写法:头小小,脖子长,背部宽宽向里弯。③范写描红
4、简单指导“挂、妈”写法,描红后评议、表扬。
5、指导“张”学习弓字旁。强调第四笔笔顺为撇。
6、简单指导“城”,描红临写。
五、作业
1、观察搜集像课文中有中国红的事物。
2、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请教:他们喜欢红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身、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借助诗歌中的描述的事物,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通过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人对红的喜爱。
4、通过朗读、背诵,内化语言,仿说“中国红”。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
准备:课件(代表性建筑照片、)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板题读题
2、这些词语大家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太阳 东方升起的太阳
花儿 春天开放的花儿
衣服 妈妈身上的衣服
国旗 迎风飘扬的国旗
城楼 天安门的城楼
灯笼 高高挂起的灯笼
春联 家家门上的春联
笑脸 我们的一张张笑脸
3、先横着读,再竖着读,然后朗读全文。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竖着读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
指名交流:①都是红的。出示:
太阳是红色的
花儿是红色的
衣服是红色的
国旗也是红色的
城楼是红色的
灯笼是红色的
春联是红色的
笑脸也是红色的
(你能把这些红色的东西读好吗?读好“XX是红色的”注意节奏和停顿)
②都是在课文的图中可以找到的。(是啊,这些词语都是具有红色的特点,它们都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选择一种或者两种你喜欢的说一说吧。如:太阳感觉温暖……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2、多种形式练读记忆。
过渡:这样读,其实也是一首诗。写出了哪些是我们的中国红,让我们感觉温暖又热闹。但课文还多了什么呢?
1、出示课文内容,读一读,比一比。
2、指导比较第一句:
太阳是红色的。
东方升起的太阳是红色的。
① 读一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② 多出来的词语让我们感觉到太阳更红了,原来是为了打扮太阳,让太阳更红的呀,你能加上动作,读好这一句吗?
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④ 出示第一小节,再读其他几句,你有什么发现?
⑤ 小结:加上了打扮它们的词语,就变得更漂亮了。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⑥ 随文识字:学习“身”:出示文字演变图,说说身的组成并扩词。
3、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过渡:这一小节和第一小节一样,写出了中国红的事物。但是,它们更有中国的特点哦,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呢?
① 自由读,找一找,想一想
② 出示图片,结合图片,读好天安门和灯笼。随文识字,学习“安”
③ 简介春联,出示欣赏。
④ 小结:这么多红红的美丽事物,都是我们中国才有的哟,你觉得该怎样读?
⑤ 指名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感觉。
⑥ 读好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了书上小朋友心里的想法了,一起把最后一句读好吧。
4、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学习表达
1、昨天的课后作业,老师请大家回家采访了你的家人,谁来说说?
2、是啊,红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了,简直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看到了红色,就像看到了中国。因为它代表着喜庆、美好、温暖和团圆。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红色,比如(欣赏幻灯片)
3、你能像作者一样,说说自己喜欢的什么是红色的吗?
( )的红包是红色的
( )是红色的
4指名说,小组说一说,组成一首小诗,到前面背一背。
四 指导写字
指导写好“身、安”两个字
篇3:中国地形区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特点和地形特点。
四、教材过程:
一。复习地势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势,分成三级阶梯。三级阶梯之间是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以山脉作为分界线)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呢?(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看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山脉图片并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了解我国的山脉之谜。
读地图册第10页我国地形图分布大势。
老师:我国的山脉像一条条巨龙横卧在祖国大地上,呈条带状,向两个方向延伸,延伸的方向即为走向。(举例:如大兴安岭沿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即它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三。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山脉的走向多样,我国的山脉有5种走向,现在大家找出这些走向的山脉,在中国空白地图画出山脉线条,并写出山脉的名称。
讨论:小组讨论,完成5种走向山脉的绘制
总结: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类如下:
1、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2、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3、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四。活动:对照第24页中国地形图,进行贴图活动,将各座山脉的纸片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
总结:(修改学生贴错的地方)纸片的颜色不同,分别以5种颜色表示五种走向。(清晰展示各种山脉的走向)
板书:边讲边画用不同颜色粉笔画出来,如下图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山脉之谜。
过渡:各种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形成我国地形的基本网格,将我国的地形分成若干的地形区,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等地形区。
五。四大高原,谈论四大高原的特点
首先通过观看视频,注意听视频对四大高原特点的描述。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六、四大盆地,观看视频,总结四大盆地的特点
提问:1、被称为“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
2、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3、有“天府之国”称呼的是?
七、三大平原,观看视频,总结特点
八、练习:下列山脉中,属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昆仑山 B.天山
C.长白山 D.祁连山
总之,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篇4:中国地形区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2、中国地图 湖北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颂家乡的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从“地图上看家乡”。(板书课题)
二、知方向、识图例
1、看地图知方向
师:看,认识它吗?(出示中国地图)
生: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师:它像一只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知道在地图上怎么辨别方向吗?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贴方向
请四位同学每人分别拿一个东、南、西、北的卡片,把它们贴在方向标准确的位置上,其他同学来做小裁判。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师:有些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那么这些方向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并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贴到相应的`位置。
4、小结:在看地图的时候,要做到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地图图例知多少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地图就像一幅画,在查看地图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它们叫做图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看地图的图例)
师:说出图例代表什么。
(学生先回答,教师再指导、点拔。)
三、看地图,找家乡
1、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和图例,读懂了地图,我们来找一找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师:看,我们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北边有黑龙江、内蒙古,南边有海南,东有江苏、上海,西有新疆和西藏自治区。
师:让我们在书上的地图里找到湖北省并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学生在书上找到湖北并涂色。
师:我们湖北省都有哪些好邻居呢?同桌合作找一找并给它们做个记号。
指名回答有哪些邻居。
2、找荆门
师:同学们想把我们的家乡看的更仔细吗?让我们走进湖北省吧!
(出示湖北地图)
师:我们荆门在湖北省的什么位置?有哪些邻居?
学生观察并回答。
3、走进荆门
师:同学们,想不想走进荆门市看看家乡的美景?
(播放荆门风光片)
4、教师简单介绍荆门的行政区划。
5、学生看地图并回答。
我的家所在市:————————————————————
它在湖北省的方位: ————————————————
四、总结全课
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部分,湖北省又是是祖国的一部分,湖北省荆门市只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篇5:语文中国石拱桥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 把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点。
3. 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的语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 理解准确用词的特色。
3. 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揣摩用词的准确。
2. 弄清材料安排的顺序。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常听老人们说过这样的话吗?“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当然,这是老人在教训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我们从中还能获得什么信息?……我国桥多。(教师板书)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有没有同学知道?…… (教师板书)梁桥、吊桥、石拱桥。
从俗语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介绍桥梁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石拱桥是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使语文学习的外延生活化,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
短小的介绍,意在训练学生说明事物时有清晰的顺序。
激疑,激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石拱桥的图片,并为我们作一点介绍。
老师要求你们介绍时要讲清以下要点:桥名、所处位置、历史年代、主要特色。 (板书要点)
(学生展示图片,并作介绍)
家乡有这么多有特色的桥,为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没有把我们的吴门桥、江村桥、宝带桥写入 《中国石拱桥》呢?他写的那几座桥各有什么特色?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课文,请同学们把相关的内容用笔勾出。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下面我们来讨论这几个问题:
明确:课文写到的赵州桥与吴门桥、江村桥同是独拱桥,卢沟桥与宝带桥都是联拱桥,但它们比苏州的桥规模更大,构造更奇特,气势更雄伟。
赵州桥很独特,它的构造别致,它除了有大拱,还有小拱。大拱与小拱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上黑板画出大小拱的图示。这大小拱的关系是——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的表述非常准确到位,这值得我们学习。(教师板书“用词准确”)
赵州桥除了这个独特之处外,还有什么特点?其中哪一点最难理解?……还有大桥的长度、全桥的结构、桥与四周景色的配合。
学法指导,抓关键词,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请同学根据第三点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画一张28道拱圈的示意图。
[投影1]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
(学生画图,教师了解情况,挑选有特色的示意图展示,供学生讨论,评出正确理解内容的示意图)
视觉媒体的运用,增加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强调)抓住关键词及关键词句 “合拢”、“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帮助我们理解。
这四个特点能否前后颠倒?……不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里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作为典型的赵州桥,这同样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文的信息,进行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相应地投影)
[投影2]
一直使用到现在最古老的,已经一千三百多年
——历史悠久
雄姿、非常雄伟、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形式优美
一直使用、还保持
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结构坚固
石拱桥有两种,一种是独拱的,一种是联拱的,赵州桥是一座独拱桥,作者用它说明独拱石桥的结构特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作者是如何介绍卢沟桥的,请同学们自读,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一会儿交流。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巧妙运用课文材料来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师板书要求)卢沟桥 共性——
独特——
展示笔记
[投影3]
共性 历史悠久
规模雄伟
结构坚固
外形优美
独特 艺术价值——石柱上的石刻狮子
马可波罗的赞语
卢沟晓月的胜景
纪念价值——反帝国斗争的见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现在请同学思考,作为石拱桥中的杰作——赵州桥、卢沟桥的特色,课文介绍说明得很透了。除此而外还写了哪些?为什么还要写别的内容?
用 “中心开花”的阅读方式来处理以典型个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是一种较新的阅读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从头开始的阅读习惯。
教师归纳:课文从石拱桥的外形特点入手,然后介绍石拱桥历史悠久,接着突出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再以 “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引出赵州桥、卢沟桥,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而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这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写法,可以使人通过个别对一般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提问: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又是如何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先来看看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教师板书)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那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出这些特征的?请同学依据提供的资料来分析回答。
[投影4]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至21. 6米。
学法指导。加深对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这是 “列数字”(板书),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有关知识。
[投影5]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这是 “打比方”,介绍石拱桥的外形,给人以优美的印象。
[投影6]
比较 “虹”“彩虹”“卧虹”“飞虹”
……分别从形象、色彩、状态、气势几个侧重点来介绍石拱桥的形象特征。
[投影7]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摹状貌”,写卢沟桥的形式优美。
[投影8]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引用”,分别说明赵州桥的构造奇特,形式优美。(教师先后板书各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是课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句子。
[投影9]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重视说明文语言的揣摩,以强调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当时”表示时间,起限制作用。“可算”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依据,但又有资料不全的顾虑,所以留有余地,这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从中找出几个句子,体会准确说明的特点,并作一点分析。
……
请同学总结一下,说明事物要注意哪几点?
……抓住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板书这三点)
再次强调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突出文体学法指导。
作 业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说明事物要 “抓住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来说明我们苏州的两座名桥,请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及你平日对这两座桥梁的了解,向外地游客写一则介绍。
[投影10]
江村桥,石级拱桥
寒山寺前,跨古运河
建于唐代
清康熙45年由当地人
程文焕募捐重建
桥宽顶部3米
底部3. 5米,长38. 7米
单孔,跨度9. 8米。
[投影11]
宝带桥,傍京杭大运河
跨澹台湖,始建于816年
相传于唐刺史王仲舒
捐玉带助资创建
桥身宽3. 7米,长317米
共53孔
用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来作为练习,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如何把握说明文的几大要点。
作业提示:此题设计的目的是 “学以致用”,在运用已有知识中加深理解,并使之转化为能力。
设计说明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倘若按照一般的教学要求,用两节课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说明方法,时间绰绰有余,但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显得苍白干瘪,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学习积极性不会高。因此,在设计时注意从广度上开拓,扩大知识的覆盖面。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介绍乡土桥梁名胜,引进桥梁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学生吸取多种营养,尽量把课上丰富。
从深度上探讨,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设计了将收集的图片与课文的比较,探讨为何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在比较中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对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有了了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深思质疑,用疑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传授给学生,而是带给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要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对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对说明文的本质特征、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大大加强。
★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 中国石油大学课件
★ 教学课件模板
★ 教学课件
★ 电解池教学课件
★ 水浒传教学课件
★ 年月日教学课件
★ 幼儿园教学课件
★ 小班教学课件
★ 音乐教学 课件
中国行政区教学课件(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