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极之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幼儿园去小学化教研计划,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去小学化教研计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幼儿园去小学化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观,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成效的各项培训。
二、培训对象与目的
(一)培训对象
1、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在职正副园长及其后备园长。
2、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在职教师。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真正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功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造就一支职业道德素养好、业务精良、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专家型园长、教师队伍。
三、培训时间及形式
(一)培训时间
暑期培训不少于30天,培训时间与小学同步。
(二)培训形式
以按片集中培训和园本培训相结合,以园本培训为主,园本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研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研训并举,学用结合的多元培训模式,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参与讨论式沙龙等活动,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师任职园,园长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幼儿园管理》;新《纲要》与实施细则;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幼儿园活动区教育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特色教育等。
(二)培训要求
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幼教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注重结合幼儿园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讨。
2、要突出岗位培训的特点,贯彻以重点讲座、自学、辅导的原则,合理安排讲解、自学、研讨的时间比例。
3、幼儿园园长、教师在培训时间内必须完成2篇教学活动设计和1篇教学案例分析。各园组织评选出不少于10篇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和5篇优秀教学案例,报初教科参加县局组织的评比活动。
4、幼儿园园长、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与学时,由县局统一组织幼儿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具体时间待定),考核成绩存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用或聘用的必备条件之一。
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县局将组织部分市幼教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在规定时间内送培到片(具体安排附后)。各园要根据本幼儿园的实际,结合送培到片活动内容,制定详实的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并于7月10日前上报初教科。
篇2: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培训心得体会
10月13日我学习了王秋教授讲解的“幼儿园去小学化”感想颇深
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
“环境”让孩子主动学习
让环境说话,我们会在环境布置中吸引幼儿主动学习和观察,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去成长,完善我们教室内活动区间,展开园内区创设活动和区域教学。
王秋教授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小学化的表现:
1、小学化的一日活动安排。
2、小学化的学习环境。
3、小学化的教学内容。
4、小学化的教学形式。
5、小学化的评价方式。
王教授以真实的案例和我们讲解了操作中学习,体验中学习和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游戏的重要性。王教授从三方面讲解了游戏和幼儿的生活。1、游戏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2、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和协调。3、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王教授还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如何做好一个区域,要做好区域首先要有充足的材料和区域的规则、目标。
在王教授的讲课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也借助这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改进自己,来促进幼儿更全面的发展,防止我园“小学化”我们老师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学中以游戏为主。不断充实趣味性,适应年龄特点的教具和区域环境
篇3: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培训心得体会
现在家长对于教育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重视。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其背后的关键推动力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集中反映就是近年来流行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让不少家长早早地给孩子加上了很多负担;而部分年轻家长则秉承了较为先进的育儿观念,认为只有孩子保持童真,健康成长,才是对智力最好的保护和开发。
特色:“环境”让孩子主动学习
让环境说话,我们会在环境布置中吸引幼儿主动来学习和观察,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去成长。完善教室内活动区间,展开园区创设活动和区域教学评比,通过创造不同游戏区,并利用游戏区进行活泼教学的评比,注重教学质量,进一步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防止光传输生硬知识的教育现象。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其中就包括行为习惯、各种能力、情感兴趣、自信态度等。
我们老师会灵活地通过日常生活渗透教学内容,如在进餐前的洗手,会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洗手才干净,在严格做到“21秒”的同时还让孩子明白要节约用水。在情感课程上,会通过组织爱祖国、爱家乡、尊老爱幼和亲子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
幼儿园顾名思义是幼儿快乐成长,游戏的乐园。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地方,而不是教育机器流水线上的牺牲品。
孩子快乐,我们就会快乐,孩子进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篇4:幼儿园去小学化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幼儿的学习,尽管不同的理论、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基于现代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理论以及学习科学的研究,对幼儿的理解以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过程。这一看待幼儿学习的观点与人们习惯的对学习的理解似乎不一致。通常一提到学习,往往仅仅与读书、听课做作业等联系在一起,局限于学业学习。这种对学习的看法适应于某些阶段,某些类型的学习。如果这样来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的话,则是成人把幼儿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反复的练习认字、写字、做数学题的话,将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幼儿的学习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特征、认知特征、所持有经验的特征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广泛的,包括与人的交往和同伴一起玩,以及参与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手如厕,游戏等等。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的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使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在游戏的时候,经验是最综合的,不会出现社会、认知、动作的割裂,游戏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活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常言道:“会玩的孩子聪明”,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而不为其它,幼儿游戏时并不在乎结果,游戏中的幼儿总是变换着方法一遍一遍的重来。比如搭积木幼儿总是搭好了就拆,拆掉了换一种方法在搭,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因缺乏相应的材料而使用替代物,比如: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一根木棒可用于表征:当马、当枪、当剑、当老爷爷的拐杖、当孙悟空的金箍棒。游戏中这种对物体使用的替代特征,对幼儿同样是一种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的练习。相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的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正是有这种不确定性,就经常给正在游戏的幼儿带来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球滚到树洞里,沙包扔到树叉上,绳子不够长了,玩伴不高兴了等。为了实现自己游戏的意愿,幼儿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为游戏的需要,幼儿往往玩中生智。游戏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使幼儿增长智慧。
游戏中的学习对幼儿发展具有长远效应。虽然集体上课与自发游戏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学习效应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可以带来即时效应,尤其是关于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性很强,教什么学什么,是否学会,马上就能在幼儿身上得到反映,而游戏则不然,他是在潜移默化中小步递进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长,带给幼儿的是聪明,这种聪明虽不如识字背诗那样显而易见,却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在游戏中分东西,又是给几个娃娃分食物,有时玩伴之间份材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现,当同样多的东西分成不同份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这一发现使他们以后小学学习除法时显的格外聪明。由于角色游戏使幼儿通过想象构思情节的一种装扮活动,所以经常玩角色游戏的孩子,练习的是叙事能力,有助于入学后的记叙文写作。经常的游戏交往,会使幼儿体会到,出于同样的游戏情境下,有时大家的理解和想法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这有助于幼儿产生同理心,提高观点采择能力,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他就会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游戏具有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这种效应不是现实的,他是未来的。
篇5:幼儿园去小学化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5月11日,风和日丽,江云老师同我们滦州市幼教人一样,放弃了休息时间,给我们又一次带来的充电学习的机会。其中的感动感谢之情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形容的,我们唯有将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做好,无愧于心,才是最好的感谢。
童年应该是简单且快乐,没有压力和负担的,现如今的社会,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成绩,小学比成绩,幼儿园比谁会的东西多,谁会算算术,很少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是否身心健康。所以,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背负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发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可见,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幼儿园“去小学化”落实到我们的实际行动当中。
区域活动是规则与自主同行的,二者并不矛盾,将选择主动权交给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使区域正常进行时,老师就要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有孩子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们会遵守的比较好。
看了江云老师为我们出示的操作材料,区域作品,让我不禁赞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老师们更要搞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倾听与支持,合作与记录者。
江云老师关于区域活动的培训并不是单纯的给我们讲解各类区域怎样布置,制定什么规则等,而是授人以渔,将区域活动开展保障,区域活动的特点给我们进行分析,教会我们如何思考与反思。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幼儿内心深处的独白,多用心,多用情去做最简单的教育,最美的教育。认真钻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激发智慧、在研究中启迪创造、在实践中点燃激情,伴着《指南》的节拍、奏起研究的乐曲、唱响成长的欢歌!
篇6:幼儿园拟去“小学化”你同意吗
幼儿园拟去“小学化”你同意吗
幼儿园办得像小学,既有教材、教辅,还有家庭作业,学的和小学内容相当。这些,不仅成为一些幼儿园招生的优势,还成为一些家长挑园的标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都可归结于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并将此不断前移。
婴幼儿的教育,首先要和其身体、大脑发育相匹配。简单地说,“到一定的年龄做一定的`事”。去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按照这个标准,不少幼儿显然超越了这个标准。背唐诗、练算术、写汉字、不少幼儿样样能来几下。但这不值得庆幸,反而应该反思。
学前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音乐学绘画做游戏,发展体能结识伙伴,学会社会交往,并通过对音乐和绘画的感知,发展想像能力,寻找人生的兴趣所在。而小学的内容,很多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发展程度不一,好孩子提前抢跑,较差的疲于应付,结果不少小伙伴被别人或自己贴上“笨”的标签造成心理阴影……其实这根本不怨他,而是大脑发育没到那个程度。
即使在幼儿园学习了很多小学的内容,经过死记得来的结果,根本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反而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剥夺了他们的快乐时间。为了眼前的几小步,以后有可能慢人一大拍。揠苗助长,是一种摧残。
多省拟立法禁止,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不仅可以将幼儿园的精力拉上正轨,另一方面也没有教小学内容的幼儿园供家长挑选。幼儿园的发展和竞争也才站在了正常的起跑线上。
★ 教研计划幼儿园
★ 幼儿园教研计划
★ 教研计划小学
★ 小学教研计划
幼儿园去小学化教研计划(锦集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