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ng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 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 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作者:芳桥小学 徐文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三、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方的景象吗?这两处地方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儿童 花儿
3、揭标。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究:
(一)1、学习第一部分――儿童。
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边读边体会,作评注。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一下子)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抓重点词句体会,指导朗读。
*练习仿照说一说。
(2)“……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积累人多的成语。
(3)配乐读第3小节。
(二)学习第二部分DD花儿。
冰心奶奶一路就随着这群可爱的小天使走进了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瞧DD
1、观看录像。
2、说感受。
3、轻声读课文第5小节,圈画出描写花开得旺的词句,边读边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5、看着这一切,冰心奶奶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齐读第6小节。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指导学生结全已理解的生字词,联系第5小节边读边体会这句话,集体交流。)
(三)探究儿童和花儿的关系。
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句话把花儿和儿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哪句?
2、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小组里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4、补充阅读。
三、质疑:
课文学到这,还有哪些不懂的句子吗?小组交流。
四、点题结束:
1、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齐读第9小节。
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
2、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焦溪中心小学 牟文娟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
篇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当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这是一篇散文。以前也作过教材。文章中有记叙,有描写,又有直接的抒情。直接抒情有三个自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是作者的所想,再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排是好的。)
(简评:徐伟健)
篇4:《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
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说话练习:春天就在( )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1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篇5:《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篇6:《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案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第二课时的设计令人豁然开朗,我觉得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由眼前的海棠花联想到对儿童的教育,感受春光的灿烂、饱满入手,再感受儿童的天真烂漫,然后讨论两者的共同特点,进而体会冰心的人性美是遵循了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篇7:《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第二课时的设计令人豁然开朗,我觉得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由眼前的海棠花联想到对儿童的教育,感受春光的灿烂、饱满入手,再感受儿童的天真烂漫,然后讨论两者的共同特点,进而体会冰心的人性美是遵循了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篇8: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三)情感目标:
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倚、扣、旺、肢、畅
倚着栏杆纽扣欢畅四肢忸怩烂漫浑身解数
(二)我知道:
1.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2、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3.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三)我会填: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是写的,围绕这句诗句来写的,它是作者把别人的一句诗反其道而用的。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
1.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2.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读了海棠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深入探究】
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句话把“颐和园”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天使”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句话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比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够找到春天。
4.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我最棒!
mó shù huān chàng qī xì yuàn luò
( ) ( ) ( ) ( )
kòng xì shì fàng wéi jù shī féi
( ) ( ) ( ) ( )
wàng shèng shū zhǎn làn màn yùn cáng
( )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闹嚷嚷: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叽叽呱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我能根据课文内容来填空
春光,竟会这样地, !它把一冬天蕴藏的、,都出来了!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旋律》中的《樱花赞》、《记广州花市》,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抄写两遍。
2.背诵课文5至9段,摘抄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些花儿?
七、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天真活泼
花生命力旺盛
春天勃勃生机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多处就是春
儿童多处生机勃勃、给人欢乐冰心爱儿童
篇9: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春景图:
1、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二、按照自学提纲展示交流
1、生字、词语、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小组交流,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按作者游览路线,课文是怎样安排内容的?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你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吗?
四、反馈与检测
1、抄写生字新词。
2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肖、()。丑()、()。王()、()。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展示交流
1、读出第一段中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1)小组同学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6、教师小结。
三、学生讨论交流。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四、学生讨论交流。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五、反馈检测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浇水施肥”可理解为孩子们在()。
(2)这段话用了()和()的写作方法,隐含着()像()一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教学反思:当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这篇文章写得生动,很美,很有感染力之后,可以问学生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如词句,段落写得特好,特别美,深深地打动人,请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篇10: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学会书写十二个生字。
2、自读导语和课文,了解在这篇散文中冰心写了哪些内容,表露了怎样的心声。
3、体会课文题目的意思。想像文中所描绘的几个场面,并自主积累精美的词句。
4、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写话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模式 :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不知道周杰伦?
师:知不知道张蕙妹?
师:知不知道月亮姐姐?
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郝h?
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郝h。我的名字好听吧!认识你们我很高兴。和我热情地打招呼吧:一起喊“郝h姐姐”。
师:知不知道冰心?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位说知道的同学问)谢婉莹是谁?
师: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2、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也有一位古代的诗人李商隐写找春天的诗。
课件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课件出示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师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学生读课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也有不同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三、品读感悟
1、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讲了喜欢的原因。非常好。现在我们回到课题上来看一看。
篇11: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生默读。找句子。然后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指导。
同时围绕“行”字理思路。
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句子,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用你的小脑筋想。同桌两个同学讲一讲。如果你们找得相同,那你们两个同学是英雄,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找的他还没找到,要请教,为什么你找到的他还没找到。同桌一起找一找,看哪一组找得准,找得全。
2、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拣儿童少处行呢?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你认为这里有个原因,用关键词写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用关键词写出来。
学生打开书,默读课文,用笔在书本上圈圈注注。
重点指导,花儿与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六小节,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可以提示学生在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让学生领悟,冰心她特别喜爱儿童。
3、师: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就是,就是,就是。请你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边阅读,边圈划。之后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四、创设情景、拓展延伸。
1、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
2、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说说你想对冰心奶奶说些什么?
学生找句、品句、读句,谈感受,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3、师: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出示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4、点题结束:
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齐读――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
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篇1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的正确,读好长句子。
3、朗读句子,体会海棠花的美
教学重点:写字、了解海棠花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冰心:同学们,看这,认识这位老人吗?(指名回答)那好,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冰心奶奶的了解吗?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大量有关冰心的资料,注意,老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指名说)
2、是呀,素有“文坛祖母”之称的冰心,用她手中的笔为青少年们写下了很多的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散文――口述,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3、请同学们抬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讲解“拣”,同学们,东西要掉到地上,我们要怎么做?(用手拣)因此有个提手旁,右边,注意这一笔,一起说是什么――横折钩。这个字读――(齐读),东西掉了,要用手拣。那你能不能给它换个偏旁,让它变成一个新字呢。
(指名回答)火字旁、绞丝旁(及时板书,组词)
这三个字大家可要分清楚了。
4、再读课题
5、你读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问题吗?
指名回答,归纳总结
小结:是呀,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需要我们好好读书去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这一课,自己自由读课文。
注意要求: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字可以注上拼音。
2、巡视、检查
同学们还真画出不少词语。看来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真有拦路虎。同学们要想扫除这些拦路虎,还得靠读书。来,为了把书读得更好,我们先来认识认识这一课的生词。
出示生字词
这些词能难住你吗?给你点时间,请你认一认、记一记,把它掌握住。
(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很聪明,在读不准的时候,接住了拼音这个小拐杖,不错,会学习。)
谁都认识了了它们?(指名读)
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它们。好,老师就请你到前面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指一名胆子小的)刚才他上台的时候,老师发现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脸有点红,站起来有点慢。你是不是紧张了,有点害怕呀?其实他刚才的表现和表情就可以用这里面的一个词来形容,知道是哪一个吗?(忸怩),对,就是“忸怩”,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吧。
没关系,相信自己――我能行。万一读错了,我们可以帮你呀。
(根据情况指导)
你看,只要相信自己,不管干什么事,都会成功。谢谢你这个小老师,请回位。(下面,老师想检查大家的的认读情况,请大家再来练习一下)
(指名检查读)
生字读正确了,课文朗读正确,我们就有了保证。
下面老师请位同学读读第1-2节。
读的很正确。哎,这个词――成千盈百,你理解他的意思吗。你再读读它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成”是什么意思。(是的,表现数量很多)
指名读3、4两节
看这个词“座无隙缝”,“隙”你能用它组个词吗?(指名组词)
那这个词大家知道他的意思吗?就是――一点空都没有。对就是一点空都没有。
我们接着读课文。(指读5、6节)
(注意对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比如,不光读的正确,还很有感情。)
【这一节中出现这个词“忸怩”板书,大家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他们都和,它们都有相同的偏旁“忄”请同学们读读它所在的句子,猜猜这两个词是形容什么的?(心情。不好意思)举事例:小孩非常胆小,尤其在人多的时候,很忸怩,你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最后两节再找一名同学来读读。
看这个字“浑身解数”中的“解”读什么?如果我们通过上下文还不理解,就可以请教我们的无声老师――字典。指名回答――全身的本领
看来,这篇文章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读正确、流泪了。
同学们,课文题目是只拣儿童多处行,文中的重点是写儿童。可是文中确有两节没有写儿童。这是因为什么那?冰心奶奶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听老师读读(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听
读完这两节,你有什么体会?――海棠树太美了
学生朗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描写海棠花
看来同学们对这两节都有了体会。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更深入的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还要再细细品读课文。这个任务我们第二节课再来完成。
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可的生字。
出示生字
怎样才能写好字呢?我们知道,要想把字写好,就要会读帖。
首先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其次想想它们的笔顺,最后琢磨他们的笔画。好,开始(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不光读帖,还在那书空生字那)
读完贴了,你认为那个字比较难写?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就描写那个字。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下面老师请同学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书写的生字情况,评价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
“嚷”范写
学生书写
三、小结下课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老师建议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有关冰心奶奶的资料,去阅读她的文章,当我们真正认识了她,那么会有助于我们对这篇课文的了解的。
篇1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
篇14: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
(三).朗读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的行踪,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儿童多的句子.
(四).给课文分段,试着写段意。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细读感悟.讨论交流(四)达标检测(五)布置预习
(一)激趣导入:由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这是诗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与儿童.春天有关,激发他们的对文章的兴趣。
(二)预习检测
在检测时,我发现有的个别学生竟然把一句话读漏掉了几个字,我想,也可能是没有认真预习,也可能是紧张,但总的情况还可以。
(三)自学课文,完成目标1.2的任务
因为在检测预习情况时,发现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不错,所以在完成目标1.2的时候,我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在这个时候,我本来是安排范读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可因为我把时间看错了,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就省略了这个环节。
(四)讨论交流,完成目标3.4的任务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
1、找出作者的行踪路线,目的是为课文分段服务的。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太阳的香气息。”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五:达标检测
我走到学生中间巡视了一番,感觉还不错
六:布置预习内容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整理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