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卡拉瓦行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草房子》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阅读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书目分析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的一部经典代表作,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庄重,整体结构独特又新颖,情节曲折而又智慧。本书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个动人动情的故事,其中杜小康这个儿童角色塑造颇为深刻,值得人去细细品味。
3、学情分析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能给学生们带来心灵洗礼、精神感悟以及情感上的快乐。《草房子》就是这样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它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深受学生们欢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能通过文字的阅读想象画面。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文本画出简单思维导图去梳理文本信息。对于阅读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分享过程中加深其情感体验以及更好推动其阅读。
学习目标:
1、聚焦文字,回忆事件,形成画面,建构人物形象。
2、思维导图梳理杜小康的主要经历。
3、迁移学习,整合其它章节,帮助学生系统地阅读整本书。
4、借助人物苦难蜕变,使学生初步了解挫折对成长的意义。评价任务:
1、通过图片简单描述出杜小康的经历,梳理人物形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杜小康人物主要经历的思维导图。
3、学生分享交流书中其他虽经历挫折但却努力成长的人物形象。
4、联系自身,体会挫折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评价任务要有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者途径完成目标的叙述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和润开启:
环节一
谈话导入
谈话引入教学内容《草房子》中杜小康篇学生充满兴趣和乐善思
环节二
图文结合
回忆画面1、出示图片
2、学生根据图片回忆杜小康相关事件
3通过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定格人物瞬间。学生可以简单描述出杜小康的经历,对杜小康人物形象进行梳理。
(评价目标1)和谐互动
环节三
思维导图
梳理经历
1、出示学生做的关于杜小康主要经历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完善。
2、讨论关键事件“红门败落”对杜小康的影响?
3、思考“红门败落”对杜小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小组合作讨论分享。
(评价目标2)
1、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如何看待挫折?
2、书中还有哪些虽经历苦难但却努力成长的人物形象?简要表述主要事迹。学生能辩证看待挫折,运用所学阅读方法阅读并梳理其它章节内容。
(评价目标3、4)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教学内容《草房子》中杜小康篇。
1、学生根据图片回忆杜小康相关事件,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定格人物瞬间。
2、师生共同完善杜小康主要经历思维导图。
1、讨论关键事件“红门败落”对杜小康的影响。
2、思考“红门败落”对杜小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和美展现: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
和顺通达:
1、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如何看待挫折?
2、书中还有哪些虽经历苦难但却努力成长的人物形象?简要表述主要事迹。
篇2:《草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统一的过程。所谓缘文会友不单指与作者会友,还指与其他读者会友。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和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才能真正落实缘文会友的理念。欲将在读书课中渗透对学生的美育和德育内容,使孩子们有更深层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成小作文。
2、以书友队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书友队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猜看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了一本好书《草房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诗情画意的草房子!(配乐朗诵)
师:此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草房子。(出示课件:猜猜看)首先请3个书友队派代表选出书中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他读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
【如何让孩子们尽快地进入谈话交流的氛围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这个游戏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谈话的情境中来,激发孩子们交流对话的欲望。】
二、心心相印(人物篇)
1、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批可爱的人。说说你认识了谁?
2、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桑桑
(1)举例说说桑桑的调皮捣蛋、异想天开。
(2)交流到桑桑夏天穿棉衣这一部分时,随机引导学生再次重温这个画面。
(3)有没有从他的身上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来说说!其他同学呢?你们是不是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我们班某位同学的身影呢?
(4)桑桑很调皮又贪玩,可是他却赢得了油麻地人及我们所有人的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
(善良、热心、有爱心、仗义、坚强)
(5)龙老师想推荐两段话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1、272页:桑桑坚持上学,并背起纸月送给他的书包。他想远方的纸月会看到他背这个书包上学的。他记着母亲转述给他的纸月的话很多年很多年。他在心里暗暗争取着,绝不让纸月失望。
2、274页:桑桑的药奇苦。那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他在椅子上坐定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丝恐怖感。他望者那碗棕色的苦药,耳畔响着的是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此时此刻,他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
自己读读这两段话,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杜小康
(1)很多同学喜欢杜小康,但是龙老师觉得好象用喜欢一词来表达我们对杜小康的情感还不够,我已经深深地被他感动,他让我钦佩!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坚强)
(2)快速的浏览小说中《红门二》这个章节,找出最让你震撼的画面。
(3)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最让你感动的画面,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重点交流杜小康在学校门口摆摊的画面。 P242页
A、学生自由谈感受。
B、小结:是的,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够让大家钦佩,我想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而杜小康战胜了自己。
秃鹤
(1)有没有人喜欢最被大家瞧不起的秃鹤?文中有一段把秃鹤的外貌描写得特别传神的话,谁带我们去读读?
(2)指描写秃鹤外貌的一段话:
读完教师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是不是立刻显出了这么一个地地道道的光头形象呢?看我们的大文学家曹文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诙谐啊!
(3)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顶着这么一颗打了蜡一般亮的光头确实挺让人接受不了的。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海,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自己对秃鹤的认识)
(4)是的,尽管一开始秃鹤在这个集体里面没有任何的温暖,很多人都在嘲笑他,把他当做一个玩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用自己的一份特长,为油麻地小学争得了荣誉!最后,让大家都接受了他。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来,一起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孩子们任由自己的思绪在书页中徜徉。阅读使孩子们的心变得沉静、柔软,他们无拘无束地与书中的人物、阅读的同伴进行着心心相印的交流。细细聆听,你会发现,这些针对书中人物进行的闲聊,让孩子们的思想在激荡、在碰撞,一个互补的阅读交流状态就在这不经意的说来听听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但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三、真情告白(感悟篇)
1、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同学们都有了心心相印的交流。我记得有同学在小作文本上这样写道: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也和这些同学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有着一些启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真情告白(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师:现在请你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
师:请4个同学上台来展示。
【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他们流露出了对人物不平凡的经历背后的诸多人生感悟,因而完全沉浸在曹文轩所营造的温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四、精彩回放(朗读篇)
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还沉浸在《草房子》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温馨的村庄里呢!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曹文轩为我们描述了很多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描写得非常细腻,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版块:精彩回放(出示)在这么多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里面,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读给我们听听。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配乐)
【在美美的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动着、感动着】
五、推而广之(推介篇)
1、师:我想,此刻我们已经全身进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了,因为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同学们回去之后,可以再细细地去读这本书,再一次的阅读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更多、更深的感受。同学们,好书如美酒,是越品越醇,越品越香的,让我们从这座《草房子》开始真正进行的阅读旅途。
2、推荐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除了《草房子》以外,还有《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等,让我们一起徜徉在麦场主曹文轩的麦田里,感受他的清新与纯美把!(出示课件)
【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介的初衷。】
教学反思: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曹文轩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然,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秃鹤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正是因为在美的环境的熏陶中自然生成的,美美的语句、亮丽的图片、动听的音效,使整个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篇3:《草房子》教学设计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
小说《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片断。
四、指导过程:
(一)交流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课件出示)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
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4、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得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叫他为秃鹤,其实她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教案《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5、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学生自由诵读事先发给学生的材料纸。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全班交流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夏天到了,我们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中的一个片断(播放影片片断)。看完后问:桑桑作了什么?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6、交流关于人物“秦大奶奶”的故事。
(1)师:我们刚刚大概了解了在油麻地小学读书的两个孩子,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草房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秦大奶奶。在我们的印象中,你会校园内的奶奶想象成一个怎样的老人?
(2)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看了这个评价,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课件出示:“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4)此时,你又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略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2、老师课前了解到我们学校六年级其他班已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便特意去查找了一下他们有关于《草房子》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学生读后感。
《草房子》是一首诗。
———肖复兴
《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崔道怡
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樊发稼
指名学生读一读。
(三)延伸
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课件出示)
《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 希望大家课后去购买或借阅,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
篇4:草房子教学反思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中的一篇少年小说,在小说里,“美”无处不在,景物、人物、故事、语言都是一个个美的所在,仿佛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闪耀在人物身上的人性美,更是让人刻骨铭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授课重点定位为寻找美,发现美,品书中的美,写生活中的美,学法方面,帮助学生掌握长篇小说的初步阅读技巧,并学着做批注。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被这种美深深陶醉。在悠悠的音乐中,学生把景美读得如痴如醉;探讨人物的人性美,被一个个同龄人深深地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语言的诙谐美又让学生领略了大作家的幽默;在发现身边美的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真善美,发现了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谆谆教导的老师,有过摩擦的朋友等都是我们平时忽略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宽容,学会了反省,也懂得了成长,明白了珍惜。在最后发现身边的美,说自己的故事的环节,很多学生触动了,原来成长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又有谁愿意离开这个承载着他们希望,记录着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的大家庭呢?
品尝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我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次课外阅读交流课,我结合了承担的分课题“批注阅读”,安排在交流人性美之前,让学生用批注这种形式加深对书中孩子们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也为之后的交流做好铺垫,但这一阅读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习得,还须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上花心思。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小小的尝试和实践是我们课外阅读探讨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能力的提高,批注式阅读让他们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活动,还是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篇5:草房子教学反思
一、提开放性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交流会中,我主要从“书的题目”、《草房子》中最——的少年、草房子中最——的一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抓住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陆鹤等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性格特点、故事;抓住几个印象最深的片段去谈感受,在这种粗枝大叶的问题框架下,让学生去填补、去细化、去发挥。我认为班级读书会不要刻意地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说设计没有必要过于精细,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不要提得太琐碎,环节也不要切换得太频繁,班级读书交流会就应是围绕几个大问题去讨论,让人人有话说,说出自己读书的感受。
二、教一些实际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我将学生发言时的人物特点和事件用关键词进行了呈现,多角度认识人物,同时也渗透一种读书的方法,通过回忆事件来了解人物性格,通过关键词记录书中人物的经历。这节课,我还让学生在交流《草房子》中最——的一幕后进行了片段的摘抄,这种摘抄就不只是摘抄好词好句,而是让学生摘抄印象深刻的片段,进而去细读去感受。
三、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得到问题:
1、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做为课堂的主导,我有必要总结提升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陆鹤为什么要扔帽子,你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吗?调皮的桑桑在生病后怎么会想到背妹妹去看城墙?细马不是不喜欢邱二妈吗,为什么最后悉心照顾她等等。
2、方法的渗透应该让学生去运用,如可以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出示人物——事件——关键词思维图,其他的人物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展示呈现。
篇6:草房子的教学设计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阅读《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片断。
四、指导过程:
(一)、交流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课件出示)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
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4、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得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叫他为秃鹤,其实她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5、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学生自由诵读事先发给学生的材料纸。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夏天到了,我们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中的一个片断(播放影片片断)。看完后问:桑桑作了什么?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6、交流关于人物“秦大奶奶”的故事。
(1)师:我们刚刚大概了解了在油麻地小学读书的两个孩子,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草房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秦大奶奶。在我们的印象中,你会校园内的奶奶想象成一个怎样的老人?
(2)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看了这个评价,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课件出示:“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4)此时,你又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略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2、老师课前了解到我们学校六年级其他班已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便特意去查找了一下他们有关于《草房子》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篇7:草房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2、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通过部分事例,让学生对桑桑这一故事主角有初步的认识,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桑桑,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由对桑桑命运的关注而产生阅读《草房子》一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草房子》书、印发《草房子》片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人说,童年像一首诗,纯净、甜美;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我说,童年是一支歌谣,天真、童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童谣。
2、课件出示: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①谁来读一读?听了这首童谣,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这首有趣的童谣是老师从一个小男孩那儿学来的,他叫桑桑。你们知道他出自哪?
2、根据回答,板书“草房子”
你想象中的草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3、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几十年前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会是怎样的。
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①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②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图)在这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介绍读新书方法,了解故事梗概。
1、当我们要读一本新书时,你会先看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呢?(封面、内容提要和目录)
2、看封面。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①曹文轩
②出示文字: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在这桑桑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3、翻开封面,想较快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可以怎么做?
看提要。
课件出示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学生快速浏览内容提要,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看目录。通过看目录,我们可以把书读薄了。
(1)课件出示目录: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有哪些故事。
(3)这本书的目录非常有意思,都是采用人名或地名为目录。猜一猜,哪些是用人名命名的?
(4)展示书中的几幅人物插图,猜猜,那个光头的男孩叫什么?根据老师的提示再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纸月,一个温柔、乖巧而且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
秃鹤,他原名陆鹤,因为是个秃子,被同学们称为秃鹤。
桑桑,一个调皮有很勇敢地男孩。
杜小康,油麻地最英俊的男孩,经历了家门的败落,又坚强扛起家庭重担,也被成为油麻地将来最有出息的孩子。
师:油麻地因为有了他们,而上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耐人寻味的悲喜剧。
三、认识两个人物
(一)认识“秃鹤”
1、交流关于 “秃鹤”的故事。
(1)知道为什么人们喊陆鹤叫秃鹤吗?
(2)书中有段文字把秃鹤的脑袋写绝了。
(3)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带着想象去读,一个活生生的秃鹤会站在你面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这样的一颗脑袋会给秃鹤带来什么呢?
师:这一切给秃鹤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他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5)后来书中出现这样一句话。(出示: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知道这个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是谁吗?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在书中。
(一)认识“桑桑”
(1)师:书中第一主人公叫桑桑,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快速浏览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想想每个片段写了桑桑做的什么事?结果又怎样?
四、结束语
在书的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曹文轩
哪一个字跳入了你的眼睛?
老师读了这本书,被书中永恒的人性之美感动了,被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感动了。我们只有走进《草房子》的时候才会发现书中更多的美,让我们带着感动去读《草房子》,与油麻地的孩子们一同享受成长,这将会是你最美的收获!
五、推荐作品:
桑桑和小伙伴们在《草房子》里等着你们呢!曹文轩叔叔的纯美小说系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它们也等着你们去阅读呢!
篇8:小说《草房子》的教学反思
小说《草房子》的教学反思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中的一篇少年小说,在小说里,“美”无处不在,景物、人物、故事、语言都是一个个美的所在,仿佛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闪耀在人物身上的人性美,更是让人刻骨铭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授课重点定位为寻找美,发现美,品书中的美,写生活中的美,学法方面,帮助学生掌握长篇小说的初步阅读技巧,并学着做批注。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被这种美深深陶醉。在悠悠的音乐中,学生把景美读得如痴如醉;探讨人物的人性美,被一个个同龄人深深地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语言的诙谐美又让学生领略了大作家的幽默;在发现身边美的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真善美,发现了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谆谆教导的`老师,有过摩擦的朋友等都是我们平时忽略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宽容,学会了反省,也懂得了成长,明白了珍惜。在最后发现身边的美,说自己的故事的环节,很多学生触动了,原来成长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又有谁愿意离开这个承载着他们希望,记录着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的大家庭呢?
在此基础上,我又带领大家重点讨论桑桑、杜小康、秃鹤这三个人物。
桑桑:在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他善良、热心、勇敢、仗义的同时更加感受他在面对怪病时的坚强乐观。
杜小康:以“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为突破口,在了解他的经历之后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杜小康战胜了他自己,令人钦佩。
秃鹤:先交流大家都怎么因为那颗光头而去捉弄,欺负他的,他是如何进行捣乱,报复的。然后引出:“纯净的月光照着大地,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继而引导学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转变,感受秃鹤那颗善良的心。
通过讨论,认识到书中几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历经苦难,变得成熟、坚强了,明白了成长的美丽,人性的美丽!这样,很自然的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
品尝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我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次课外阅读交流课,我结合了承担的分课题“批注阅读”,安排在交流人性美之前,让学生用批注这种形式加深对书中孩子们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也为之后的交流做好铺垫,但这一阅读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习得,还须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上花心思。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小小的尝试和实践是我们课外阅读探讨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能力的提高,批注式阅读让他们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活动,还是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篇9:草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篇10:草教学设计的反思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社戏教学反思实心球教学反思
篇11:草房子 教学课件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想,要真正让学生会读书,并且读懂一本书,那么应该从读书之前就要开始指导。
一、聊好书
上课伊始,跟孩子们聊书,一来可以了解一下孩子们的阅读的程度和进度,二来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看书的兴趣。就像我们看电视剧,一个人看,有一个人的思想,可是很多人在一起谈论,会更有兴趣,甚至没看过的人也有意看一下。这样无可置疑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吊足了学生阅读的胃口。
二、交给学生方法
在指导阅读中,随着孩子们的节拍,适时适当的给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把课堂上学到的课外阅读方法由篇的阅读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由篇的阅读迁移了整本书的阅读,起到了由点及面、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的阅读整本书打下基础,也为以后阅读别的同类的书目做一个引导。
三、教孩子学总结
最后,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主人公以及书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给学生以深远的教育。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让阅读成为学生们的终生习惯。
篇12:草房子 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欣赏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初步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它质朴、圣洁、富有美感的创作风格。
2、抓住重点事件,引导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3、在阅读、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引导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种等待是真挚的、是诚心诚意的。让我们真诚的再读一次!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
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同一本书,是谁?《草房子》,那谁又在书中等我们呢?还有谁?
对了,作者曹文轩叔叔和他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就在草房子里等我们。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
二、聊书
课前,大家都或多或少读过《草房子》,现在,你对《草房子》中的人物一定有所了解,随便聊聊吧!(交流自读过程中的不同收获)
师适时点拨:
1、秃鹤:差不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头秃成了像打了蜡一般的光亮,确实让人受不了,头确实挺让人受不了的。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海,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秃鹤成为最英俊的少年,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尽管一开始很多人都在嘲笑秃鹤,但是,他能用自己的一份特长,为油麻地小学争得了荣誉!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篇13:《草房子》
推荐《草房子》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位高尚的朋友在讲话。”这句话说得不错!暑假里,我看的书就不胜其数。《青铜葵花》,《窗边的小豆豆》,《塔克的郊外》都是我的最爱。我最关注的是生动的《草房子》。《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主人公是桑桑。大致内容是写桑桑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来到油麻子地小学读书,生活中结识了好朋友秃鹤、杜小康、纸月、阿恕等。发生了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六年后,因父亲工作的原因,他有被转学了,他承诺,永不会忘记这六年刻骨铭心的生活与这些好朋友。读着这本书,我仿佛身临其境,与桑桑一起喂鸽子;同纸月一起学习;和杜小康一起骑自行车;随细马一起放羊。我真想投入到那些日子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有房有车,但我还是喜欢在河里摸鱼;在芦苇荡里捉萤火虫;子啊宁静的夜晚,伴着小昆虫的鸣叫声,小桥流水的河流声,进入甜美的梦乡。花再美,无人观赏夜也是枯花一朵;书再好,没人品读就没有应有的责任。因此,我要把它推荐给你们。
我的推荐理由是:①曹文轩叔叔是儿童文学作家,他写的文章语句优美,引人入胜,能引起我们的共鸣。②文章主次分明,描写具体,突出重点。而且利用了反语,心里是爱,口上却说厌。故事一波三折,留有悬念。③它利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样样俱全。读了这本书,我仿佛与曹文轩爷爷进行了以次深沉、投入的交谈。我在这次交谈中,积累了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明白许多道理。简评:从书的作者、内容、写法及读书后的美妙感受等多方面传播着书的特殊芬芳,引人入胜,一睹为快。
篇14: 《草房子》
我看了一本书,它是曹文轩叔叔写的《草房子》,是一本长篇小说。这本书曾经获得过“第四届国家图书奖”p“第九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写出了桑桑丰富多彩、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描写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我专心致志地看完了它,最令人难忘的是第一章,有桑桑的调皮捣蛋,异想天开,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当今世界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作品叙述明白通顺,又有一定的深度。故事通过描写油麻地小学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磨擦,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珍贵、感人的情感,也让我明白了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集体荣誉感,要为班级争光,绝不拖班级后腿,要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我读了这本书学到了许多道理,和各种可贵的精神,希望大家也来读这本书,能从这本书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15: 《草房子》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故事讲得是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小学里六年的生活。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的一件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
故事主要描述了小男孩桑桑,他的父亲是学校的校长,桑桑很调皮,聪明,善良,有很多小伙伴,秃头陆鹤,朴实的陆小康,坚强的细马----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桑桑,因为他总喜欢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比如他看到别人捕鱼的场景,他就把家中的蚊帐拿走做网,结果当然是免不了受父母的一顿责骂;又比如,他发现冰棒在棉衣里不会融化,就穿着棉衣在校园里到处跑,看看是否有奇迹发生,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而书中的另一个人物也很可爱,那就是陆鹤,他因为身体原因从小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的爸爸特意给他买了一顶白色帽子戴,可同学们恶作剧的把他的帽子传来传去,最后挂在旗杆上,读到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在校园打闹嬉戏的场景。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伙伴之间的友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是弥足珍贵的,书中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16: 《草房子》
《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一本美文小说,故事很为精彩。这本书写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
在他小学六年生活中,桑桑是一贯的爱做,出人意料异想天开的事。桑桑亲眼目睹了那一件件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因为陆鹤的秃头,遭到学生们的耻笑,被取名叫秃鹤,但是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大家对他看法的改变。优秀的纸月,总是被捉弄的生活。秦大奶奶和学校的的故事,直到她走到人生的尽头,还是为了孩子们,为了学校。杜家的杜小康,他在他家遇到困难一直帮助父母维持生计,帮家里减轻生活的负担。还有细马,他们一起度过水患,一起度过生活疼痛,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一串串看似平凡,又幽默风趣和感人的`情节,很是美丽。这些事情,成了桑桑永世难忘的童年生活。
《草房子》这本书很是感人,我每次读这本书都是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生活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篇17: 《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是江苏省盐城市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本书是根据现实生活来写的,内容是桑桑和他的朋友阿怨、陆鹤、杜小康、纸月、白雀所发生的有趣故事。比如说光头擦生姜片七七四十九天内长头发,用蚊帐从河里打捞鱼虾,偷老爸日记本,撕里面的纸,还被毒打了一顿,脖子上的包越来越严重。还有富裕的杜小康变成穷光蛋等有趣的事情。
第一章节开始讲秃鹤的光头了,秃鹤应该叫陆鹤,因为他的光头在黑暗中都可以发亮,所以才有了这个外号。然后,他老爸听说擦生姜片刻一张头发,可是第一天有些人就嗅到了生姜味,接着,被桑桑发现,然后到河边洗了3遍才没味。
第三章节写的是桑桑非常羡慕船只上打鱼的渔夫,于是心想:哪里有网。就跑到了家里,看到了爸妈的蚊帐,在爸妈眼里它是一张蚊帐,可是在桑桑盐它就是一张不错的网,接着他就拿着网去打捞了两三斤的鱼虾。晚上吃饭了,妈妈问:“这些是怎么来的?”这时桑桑嘴里有一只大红虾。没有说话,饭后,妈妈问:“这些是怎么来的?”桑桑说:“网。”妈妈问:“那来的网?”桑桑说:“蚊帐。”桑桑说完妈妈没有打他,而是把他的蚊帐拿走了。没了蚊帐,蚊子在晚上把桑桑咬的全部都是疙瘩。
这本书我有所感悟,告诉我们:不能让长辈操心,要听话。不要随便拿家里的生活必需品来当自己随心所欲的工具和道具,而且要好好学习。所以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了:只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就有好的学习成绩的道理。
★ 草房子读书笔记
★ 草房子读后感
★ 《草房子》理由
★ 草房子+读书笔记
《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