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8 03:38:56 作者:shzs662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zs66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孔繁森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孔繁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孔繁森教学反思

还记得前年带二年级的时候,选择了这篇课文开课。虽然开课当天的第二课时上得并不理想,有很多不足。但是第一课时的情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篇课文所讲的事情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不熟悉,也难以产生共鸣。所以,我给学生补充了比较多的相关知识,不少学生都非常感动。

今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还是努力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营造学习这篇课文的氛围。给学生观看了跟孔繁森有关的视频,还补充了一些孔繁森的事迹。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还不时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努力引导学生联系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文,理解课文。看过视频之后,学生知道了***地区非常艰苦,我让学生对比一下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再来讲***地震后,孤儿可能面临的困难,孔繁森在抚养孤儿时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就比较容易能说出来了。在此基础上,讲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这个课文中的重点事件,学生也容易理解多了,他们能体会到孔繁森需要营养费的急切心情,读好“请求”和“再三恳求”;也能够理解医生的担忧,读好“勉强答应”。在表演环节,学生自编孔繁森和医生的对话,经过提示,知道“再三恳求”是不止求一次,是要求好多次,在涵义上,“恳求”比“请求”要更进一步。由于之前补充了相关资料,学生知道了孔繁森生活也很艰辛,他无私地为藏胞做了很多好事。在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在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歌词时,能够融入感情,读出“深情”。

篇2:语文孔繁森的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我让孩子们思考:课文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写了几件事呢?通过学习,孩子们明白了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两件事:抚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接着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孩子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这样,通过从中心句找事例,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能力。

然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理解“请求”和“恳求”,在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想想孔繁森到医院会怎么对医生说,学生们说:“医生,我想献血。”这就叫“请求”,就是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但是医生因为看见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于是孔繁森又说:“医生,求求你,让我献血吧,我抚养了三个孤儿,我要让他们上学读书,求您答应吧。”……经过他一次有一次的表明自己诚恳的要求,这叫——恳求。说明它的程度比“请求”更深。

篇3:语文孔繁森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这句话呢?我在预设中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请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我想,肯定有大多数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实际上课时并不是这样的。生说:“这一课是围绕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来写的。因为课文说了孔繁森为了这两个孩子去悄悄献血。”又有人说:“1992年,拉萨市发生了地震,这句话是中心句。因为不发生地震,就没有抚养孩子、献血这件事了。”吴笑一下子就找对了。她说:“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听后,我没急着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来展开讨论。“小朋友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可谁说得正确呢?”

这时,我向孩子们说:“如果让你读了课文后,来做一道填空题,孔繁森是一个的人。你怎么填?”大家异口同声说是“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篇4: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这个人物距离他们较远,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我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同步阅读读本,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们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个别人找对了,但是我没有立即就给予肯定,我又问: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个( )的人。问:现在这个题目该怎么填?生: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篇5: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篇6: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要想从孔繁森抚养孤儿,献血为其交学费这一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知其优秀,我觉得难度较大。文章末尾诗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学生更觉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是无穷的,等待着去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灵动的,等待着去点燃。我用什么去开发、点燃呢?当然是文本这个媒介。本节课上我着力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亲近文本,不仅要知其表面意义,更要领悟出深层次的内蕴,从而很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对文中难点——歌词的感悟能有了突破。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解读教材的深入浅出。

1、读厚教材。

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择取了孔繁森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高大形象,怎样把教材读厚,丰满人物的内涵呢?课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孔繁森的资料对本课进行反复还原解读,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让人感动,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民们深情唱的歌词中的“光明”一词,也就深刻起来,让我出现了灵感。如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先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多元化地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对孔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感受,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接着问:听了这些故事后,你认为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为:富裕、爱心、无私、奉献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师:是呀,这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了藏胞们无限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们唱到(生深情地读)。这一环节,对全文的难点进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纸背,带给学生的是强烈心灵冲击。

2、读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读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尝试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精要之处,把教材读薄,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1)把这篇课文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如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贯穿全文,抓关键,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品位朗读。(2)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3)抓关键词,品味阅读,抓住“恳求”“深夜”“悄悄地”“亲生儿女”等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易接受,学生品读得也较为精彩。

二、语文教学要朴实扎实。

这节语文课我想充分体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可以模仿,可以借鉴,没有故弄玄虚,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仅仅是图片和文字而已。如课堂上我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课堂上我结合语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这样学生离文本最近,最容易读懂。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想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的登台亮相提供了一个个平台,学生的精彩来源于课前精心设计的训练,也想让课堂因扎实的训练而精彩。

三、着力体现“语文味”。

本节课着力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因为我知道将语文的工具性夯实了,语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多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多读也是教师教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重点句子“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再三恳求献血”以及歌词时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复地读中对句子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我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开始以“地图“导入到一个个过渡语和评价语以及描述性语言的设计我都注意激起学生的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此外在这节课上我还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也进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学中我问学生: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你们看?(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什么?这样有效利用插图资源,反衬突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在过渡到第三小节的教学时,同样借助插图的内容导出: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他竟然去(献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化。思维的启迪。

当然,这节课也有感觉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处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过高了,还请专家评委们给予指正,谢谢!

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我想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师有“定力”,“宁静以致远”我需要的守住一颗平常心,在活力课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篇7:《孔繁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15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教学设计]

篇8:孔繁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5.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 (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词、组词、填空、写出同偏旁的字、复述课文。

课外:朗读课文、默写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

(1) 画出生字词,正音。

(2) 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3. 范读课文。

4.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 教学生字词

优 部 市 失 养 医

(1) 指名读生字,正音。

(2) 指导分析字形。

(3) 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词。

2. 听写词语。

二.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节。

(1) 指名读第一节。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优秀”。

(3)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节。

2. 细读第二节。

(1) 自由读。

(2) 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指名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都是说什么?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了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

(4) 指导朗读。

3. 细读第三、四节。

(1) 指名读。

(2) 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3)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地流泪?

(5) 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6) 指导朗读。

三. 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 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四. 课堂练习。

1. 口头扩词。

求( )( )( ) 医( )( )( )

2. 复述课文。

(1) 出示提纲。

a.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b.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c.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d.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

(2) 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词语。

2. 组词区别。

都( ) 市( ) 失( )

部( ) 布( ) 夫(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求 献 血 感

三. 作业

1. 描红。

2. 抄写生字。

3. 读一读,再抄写。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动

4. 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讠( )( ) 匸( )( ) 阝( )( ) 心( )( )

[孔繁森 教案教学设计]

篇9:孔繁森的教学设计

孔繁森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援藏干部。

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

二、朗读课题。

1、个别读题。

2、出示孔繁森照片。

3、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孔繁森的哪些故事?

4、你佩服尊敬他吗?再读题。

三、学习第一节

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

2、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小节写这个意思?个别读。

3、共几句话?

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

(1)个别读词语。

(2)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

(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

5、出示第三句。

(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2)小朋友,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

(3)孔繁森旧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桑尿湿了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交流说话。

(5)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个别评议个别齐读

四、学习第三节

1、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2、出示第一句

(1)个别读,范读。

(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为什么?

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的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

读好这些词语。

(3)请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个别指导个别

3、可是医生不同意,因为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

4、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5、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

出示第三句,点击“恳求”读词语:个别,齐读。

6、注意“再三恳求”,理解。读词语。

7、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只好答应:“那还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医生这是——(勉强答应)

8、孔繁森拍成电影,是很感人的,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想演角色的快念台词。

9、师生共创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扩展,特别是说出“请求”和“恳求”的内容来。

场景演出来了,课文应该读得更好,自练个别齐读。

五、学习第四节

1、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板书:献血

2、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会说?

3、千言万语难诉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婶婶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

(1)自读

(2)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好象是——(兄弟)

(3)太阳和月亮如同兄弟,藏族和汉族也有同一个母亲,他们也像——?

(4)汉族和藏族这亲如兄弟的关系是怎么得来的?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看看孔繁森在西藏雪域高原留下的足迹。出示孔繁森的一组照片。

(5)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

(6)孔繁森是汉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老师想深情地读。

(7)学生读。自练个别男女生层次读齐读

六、学习第一节

读了课文,你知道孔繁森是怎样的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个别读第一节

七、总结课文

1、小结板书:孔繁森来到西藏高原工作,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为汉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不朽的桥梁,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

2、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

3、让我们听着歌曲,看着孔繁森曾经路过的痕迹,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记住他为汉藏友谊作出的贡献。

孔繁森课文欣赏: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中国。

颁奖词孔繁森

《孔繁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看孔繁森观后感

学习孔繁森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教学反思简短

孔繁森殉职25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教学反思图

“利息”教学反思

周长教学反思

孔繁森教学反思(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孔繁森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