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

时间:2022-12-01 01:17:40 作者:陌夜67529 其他教学资源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陌夜6752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

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

清雨洗尘

《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而今天,我想借用一下句式,流泻一下长久以来的心情,那就是--哀莫大于为师。

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和“天、地、君、亲”共登大雅之堂中的高位,应该感到光荣、自豪才是,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界的逐步“开阔”,我却羞于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是一名教师……

难道,我一直为之而努力、而追求的儿时的那个绚丽的梦错了么?面对当今的种种为师之道,我还能说什么呢?

教师节一个茶话会,一家长无不感慨的说:“过去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对祖国没用,就是废物。现在的老师教育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不能过上好日子……

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的老师“领会精神”后,立刻也干起来。为了创收,纷纷打起了所教班级学生的主意,美其名曰“给差生补课”,实则是变个花样乱收费。几十个学生,挤在老师家客厅、饭厅的狭小空间里。且不说昏暗的.灯光下如何上课、做作业的问题,单是那糟糕的空气,我想也是学生不想吸收的。更不要说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睡眠时间。不去吧,那也不行的。除非你的父母有权有势,或者也是老师,或者你成绩特别好,要不隔三差五你孩子准会被请家长,向你反映你的孩子如何调皮,作业完成得如何不好,作文如何的差,英语如何之糟糕等等。总之,就是要达到去老师家里补课的目的(每生每月100-120元)。否则,教室的角落就是孩子的固定座位。对家长,也决没有好脸色。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前途”计,也图个解脱,只好屈从把孩子送去。他们戏称这叫“双夹皮”(就是教了钱到学校学知识,还要交钱给老师再学一次)。也告诫孩子说“这就是别人说的--知识就是财富!”

尊师重教,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纯朴的民风,如今却一步步演变、扭曲、畸形。表现为:

有的老师在班上暗示学生家长送礼,对学生说:“老师家×月×日进新房,叫你爸爸妈妈来家里玩。”孩子回去一说,家长能不去送礼吗?

其次就是请客吃饭成灾。每学期开学初邀请老师吃饭还得预定、排队。难道是风俗吗?不是的!是为了孩子得到老师特别关照,有个好座位罢了。小学到初中,班额普遍过大,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百余人。本来只能容得下五六十人的空间,密密麻麻挤满了人,要想上课听得清楚,不受影响,就得有个好座位啊。好座位怎么来?请客吃饭啊。吃完饭呢,还得负责娱乐,有的人几杯酒下肚,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学生家里,在自己学生的面前,完全是一个赌徒的样子。

更有甚者,学生违反了纪律,把家长叫来训斥一番后,抓住机遇说:“你看你这孩子把老师气得心烦,找个时间,把班上老师带到哪里去散散心……”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不知道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怎么了?真的清贫得要如此致富吗?为了过上好日子,甘愿背上一世的骂名吗?

听多了家长们的抱怨,竟不知不觉间变得胆怯起来--怕别人知道自己是老师。虽然我不曾吃过他的“嘴软”,拿过他的“手短”,但是,我害怕他们因为憎恶而从眼里射出来的那道寒光,像利箭,直直的向我射来。

我那儿时的梦还能找回来么?我哀于为师,心却未死。

邮箱:rymm71@126.com

2005-9-30

作者邮箱: rymm71@126.com

篇2: 哀莫大于心死

【解释】现代好处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情绪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古意理解】在那里对心的理解能够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那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能够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例子】

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明白哀莫大于心死。

【近义词】心灰意冷

【反义词】发愤图强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

篇3: 哀莫大于心死

意思: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造句: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学习总结(2):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现代好处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在古代,这指对心的理解能够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那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能够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学习总结(3):

篇4:哀莫大于心死造句

哀莫大于心死造句

1、要不是有希望,早就心灰意懒了。哀莫大于心死。

2、庄生有言,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3、永无欢乐的心是可悲的;哀莫大于心死。

4、这是个好现象。哀莫大于心死。

5、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对自己没有放弃,我们都可以向成功靠拢,向胜利迈进,并用自己深深的足迹一步一步来印证。

6、到这地步,我们不仅没有照顾到末位者,反而彻底地毁灭了他,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7、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疲倦了,我们想放弃无奈,无助。

8、在他看来,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群亡。

9、永无欢乐的心是可悲的,哀莫大于心死。

10、哀莫大于心死,中国计算机界的'科学家们曾经对这句话感受颇深。

11、她的孩子因为出车祸不幸离开了人世,此时的她哀莫大于心死。

12、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13、哀莫大于心死,人的悲伤有多少种?

14、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

15、但对相信哀莫大于心死的中国人而言,换我心为你心之后所需要的心理复健,和对器官移植、判定脑死等,所带来医学伦理的争议和困惑,却比别的民族更难解决。

16、有句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我的心死了,除去无尽的悲伤还有什么是可寻的。

17、在还爱对方时分开,跟哀莫大于心死时离开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18、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篇5:哀莫大于心死作文

哀莫大于心死作文

九月七日,下午。

一则男子站立在中山公园,地铁站准备自杀的照片,突然在朋友圈传疯。约30分钟后,男子从地铁站跳下的视频,多角度拍摄,以及倒在血泊中的场景,又被大量传出、转发、评论。引发无数网民关注。

我虽然不在现场,却通过朋友圈几乎目睹了全部过程。最令我关注的,是那个从马路对面视角,所拍摄男子从地铁站纵身一跃的视频。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是拍摄的画面非常完整,把过路人、围观群众的行为,看的一清二楚。短短的'几秒钟,令人心寒。

男子掉落的一瞬间,下面围观的人,一动不动。很多人说这是冷漠,是残忍。可我看到的叫呆若木鸡。试问一个人看见一个物品,从自己面前掉落的正常反应是什么?是躲开。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不受控制的后退一步,这是本能反应。可视频里的人没有。多少人说自己有善心,可若你在他落下时,哪怕是踢他一下,让他不垂直落地,也是有生还的希望的。可视频里的人没有。

他们只是看。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本能反应,甚至连思考层面都顾及不上。是有多可悲?

照片中的警察,人已经死了,仍呆呆地站在原地。在他还没跳下时,没有一个警察上地铁站去看看他,也没有在地面做任何保护措施。仿佛,是在等他跳下来。因为他们不想贪责任。

事件虽小,缺失社会的缩影。现在的这些人,和鲁迅先生当时所说的那些,抱着膀子看中国人被杀的国人,有什么区别?古人讲,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人与植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当老鹰的蛋被其他动物所食,母鹰会和它殊死相战;小动物的同伴死了,它们会在那儿看一会儿尸体,为它们默哀。可这些很普通的行为,在人的身上已经不见了。人们到底缺失了多少东西啊。

鲁迅先生的时代,距现在过去了近百年。可我们依旧没有摆脱这种状态,却越陷越深。失去思考、同情心、价值观这些都是后话了。连人的本能、动物的本能都不具备的民族,思考、同情心、价值观都不配拥有了。这是一个,多可悲的事情啊。

我们总是担心,人工智能会学会和我们一样思考。但如果我们自己将思考丢掉,那我们又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呢?

近代中国沦落之谜和中华民族复兴

师德小结

师德心得体会

师德学习心得

师德论文

师德考核制度

师德演讲稿精选

师德朗诵稿

师德自查报告

师德工作总结

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