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狮子的作文

时间:2022-11-25 08:17:32 作者:我也想当江湖骗子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也想当江湖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6篇关于舞狮子的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舞狮子的作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舞狮子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非常多,我与爸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与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就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与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生菜与桔子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是将这些愿望送给大家。”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快乐,我也知道了舞狮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篇2: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舞狮,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声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作出狮子各种各样的形态动作,给人们展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样子。

舞狮的起源,传说不一。神话传说以前山中出现狮子,下山吃掉村民,后来有村民杀掉了狮子,模仿狮子的形态而形成了舞狮:亦有传说是村民制作了纸扎的狮子与用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了舞狮。

而至今的舞狮主要分为南狮与北狮。近年也有将两种狮子合二为一,主要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被称为“南狮北舞”。

“咚咚当当”……锣鼓声敲响了,舞狮表演开始,只见一只红白色的“狮子”跑了出来,先是在周围走一转,像在跟人们迎宾,然后向前奋进,不到十秒,来了个“踩梅花桩”,跳上了桩子,接着,来了个“高台饮水”…..看着那些惊险的动作,我不惊为“狮子”担心。最后,到“采青”这部重头戏了,而“采青”象征吉祥如意,如果没了“采青”,那“狮子”所演的戏就没意义了。“狮子”先是眨眼与扇耳朵,随后快速地跳上的高台,踩上桩子取到了“采青”。“狮子”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热烈的鼓掌,而我也忍不住为“狮子”而拍掌。

观看完舞狮,使我精神百倍,变得神采奕奕。而“醒狮”是狮子一年四季都在睡觉,到春节期间,要点睛唤醒狮子,狮子醒后要敲锣打鼓在乡间行走,寓意驱赶各种害兽以及邪魔妖道,保四方平安与发达。

舞狮的文化价值意义深远,希望这种民族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

篇3: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咚咚锵,咚咚锵。”这是哪儿传来的锣鼓声响,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现在才刚到吃饭的时间,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了,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了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了,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的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了,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了,两个穿着花裤的老头钻进了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了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了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了起来,狮子就像怒火了,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了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就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了,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了你,那么你就得与我好。”于是狮子就答应了。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的老爷(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篇4: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在秋高气爽九月里的一天,我与妈妈去公园玩。正走在路上,突然我远远地看到有非常多人聚在一起,他们在做什么?好奇的我求妈妈领我去看看。

原来,一家店铺开业了,正在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门口成了一片人的海洋,张灯结彩,连车子都骑不过去了。我与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原来是几只可爱的小狮子抖动着金光闪闪的羽毛大摇大摆日走上前来。它们一会东瞧瞧,一会西望望。好象在数有几个人在观看自己跳舞似地。这时鼓乐齐鸣,锣鼓喧天,这些小狮子随着刺耳的音乐声一跃而起。“咦?狮子里怎么有人?”我惊讶万分地问道。妈妈与围观的人都笑了,说“你仔细看好了。”狮子又一跃而起的时候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是头假狮子,里面有两个人,我又发现,后面的人把前面的人抱了起来形成了狮子头,后面的人一蹲下就形成了柿子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鼓声渐渐的小了,人们渐渐地散了,我与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舞狮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外国人是抢不去了哟!我真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悠久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篇5: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我的家乡在新兴县里洞镇枕山村。那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每年的元宵节舞狮采青表演是那样的精彩绝伦!

我们这里讲的“贺上元”就相当于其它地方的元宵节。我们这里的“贺上元”是绝无仅有的,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就是我们枕山村的“贺上元”日子,“贺上元”最热闹的活动是舞狮。

早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要去接大王了,我以惊人的速度洗刷完就跟着村里的舞狮队去接大王。接完大王后,四面八方的舞狮队陆续到我村“贺上元”。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凑热闹的小姑娘,所以便跟着舞狮队到处走。

家乡有一个这样的风俗:凡是来拜门口的`狮子,人们都会把一包炮竹、一根白菜、一根大蒜苗、一个利是捆成一起挂在墙上让舞狮队来采青。

我坐在家里,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颇有节奏的锣鼓声,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便跑出去,果然有一条舞狮队正往我家走来,我赶紧把妈妈准备好的“采青包”挂到墙上。只见舞狮的小伙子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他随着锣鼓声的节奏摇摆着狮头,跃跃欲试。时而令人哄堂大笑,时而让我们为它屏息凝气,时而转过头来,时而又蹦蹦跳跳。总是不断做出高难度的动作,真是太神奇了。最后伸到“采青包”的前面小心翼翼地接近它。突然,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大头佛”走到我前面,吓了我一惊!当大狮子准备采青的时候,打鼓的师傅先用低沉的鼓声伴奏着,等到狮子采到了青后,师傅再用铿镪有力而轻快的鼓声伴奏。霎时,“大头佛”摇摆着屁股扇动着手中的蒲扇,引得人们捧腹大笑。采青结束了烧炮竹庆祝,舞狮队又要到另一家采青去。

舞狮采青的情景,实在太精彩了。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篇6: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舞!舞!舞!

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宣泄!

一群器宇轩昂的后生。

他们手顶着狮头,手撑着狮尾。他们英姿焕发,如那头雄狮。

那“狮”颈上的铃铛叮叮响着。两只大腿一动不动,嘴上下微微拨动着,呆呆地,似乎毫无活力。

可是:

当风再次将雄狮脖颈上的铃铛吹响时,看——

那原本沉默的狮子猛地蹿起来了,如一匹出征的骏马,如一阵怪诞的狂风……它舞起来了,动起来了,跳起来了。顿时,寂静的世界变得沸腾了,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舞狮者的神情变得飞扬了,台下的观众变得激动了。

彩霞一样,是身着的舞衣,阳光一样,是金黄的毛发,雨一样,是蹦跳的脚步,龙珠一样,是圆厚的大眼;狂风一样,是急促的喘息。多么热情,多么强劲的舞蹈啊——舞狮!

腾飞,跳跃!叽叫!舞狮的队形穿插着,并列着,交错着,时而腾空一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腾旋转……

好一个焕发着朝气,充满力量的舞狮!

狮子如火花般的瞳仁寻视着,大口张开着,它忽然倒下,在地上打滚,一圈,二圈……五圈,又猛地跳起,跃上空中,将将伸展扑踢,瞬时一个彩球划入,即张开已久的大口霎时间咬入彩球,吞入,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吃饱了似的大摇大摆的前后晃悠。

后生们的头,手,脚有力的扭动着,翻转着,使人没那么强烈感受到在他们下田,种苗,犁地。掏粪的躯体中,有一股沸腾的血,一颗火热的心。

舞!舞!舞!每个姿势都充满了力量,洋溢着活力。

舞!舞!舞!每个动作都有序,迅速,陶冶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舞!舞!舞!每个人胸膛里的心如一股燃烧的洪流,翻打,跳跃着。

狮子此时如同一只困倦的婴儿,伏在地上,似乎是最后的点缀。不,看:

它霎时跃上梯台,仿佛做最后的冲刺,跳,迅速地跳!猛烈地跳!如一只天上下凡的仙兽在空中停歇。

顿时,全场出奇地寂静。

听——

暴风雨般的掌声,无数人的心砰砰激荡声。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

篇7:舞狮子记叙文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奶奶说外面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我非常想去看,就缠着奶奶带我出去玩。

一出小区,外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与奶奶艰难地在人群里穿行着。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打鼓的声音,循声找去,只见曹丞相府外围了一圈厚实的“人墙”。小孩子们站在车上或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则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墙,站到最前排。只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一旁敲锣打鼓,两只狮子在中间跳来跳去。这两只狮子长得非常好看,眼睛又大又圆,特别精神,血盆大口一张一合,下面挂着柔软的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因为头太大,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起来有点笨。

我正在打量两头狮子,金狮却大摇大摆地向我跑来,猛地冲我摇晃笨重的头,大眼睛瞪着我,我吓了一跳。狮子得意洋洋地走了。“这狮子真淘气。”我想。一会儿金狮后脚一蹬跳上了高台,银狮随后也跳了上去。金狮跃跃欲试,直起身子纵身跳下来,顺势叼走了红绣球。台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还伴随着阵阵叫好。金狮落地后摇头摆尾,叼着红绣球向银狮炫耀。银狮有些害怕,在台上犹豫,观众给予银狮掌声鼓励,银狮壮着胆子站了起来。“扑通”,银狮的头栽了下去。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谁知银狮又安然无恙地站了起来。原来它根本没跌倒,是在跟观众开玩笑呢!金狮也纵身跳了下来,两只狮子在地上扭作一团,引得人们捧腹大笑。正当精彩的时候,奶奶来叫我,说该回家吃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路上,刚才舞狮的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实在太精彩了。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篇8:舞狮子的作文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汉民族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民族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下面是分享的作文舞龙舞狮,希望你喜欢!

今天早上,我爷爷要参加舞龙。我问:“爷爷,您为什么要参加舞龙呢?”“每年元宵节都要舞龙,尤其是每逢龙年,大田就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迎龙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我当然要参加喽。”爷爷回答。“舞龙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想看就到城隍庙来,我们会在那里出发的。”爷爷说。我心想:我还是去看他们舞得怎样吧。于是,我和爷爷一起来到城隍庙。

开始舞龙了,从城隍庙走出两条龙一条是白胡须的,一条是黑胡须的,我听妈妈说白胡须的是老龙,黑胡须的是年轻的龙。他们先走到派出所,我也跟了进去,只见两条龙相互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圆形,从上往下看像一根棒棒糖。接着两条龙又来到大田小学,只见两条长龙一会儿左右盘旋,一会儿上下飞舞,仿佛是两条真龙来到人间,让我目不暇接,心花怒放,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我想:我们的祖国不就像这飞跃的巨龙吗?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看舞龙。

篇9:舞狮子的作文

今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那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元宵佳节。在元宵佳节里,有众多的欢庆活动,其中之一就是舞龙舞狮庆元宵。

于是,今天妈妈就带我去沿江大道看舞龙舞狮。在欢声笑语中,我和妈妈一会就来到了沿江大道表演的地方,只见一只白狮和一只黑狮正在舞蹈,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动,一会儿站立……突然,双狮从口中吐出一副对联,观众拍手叫好。

紧接着群龙出阵。红的,绿的,金黄的……一条条长龙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起来了。看,五颜六色的莲花船摇来了;穿着花花绿绿的秧歌队也扭过来了;长胡子的财神爷拿着金元宝也款款而来;大头娃娃也眯着眼裂着大嘴笑着来了……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司老爷查街”。司老爷是个滑稽人物,打扮像戏曲里小丑,翘翘的胡子边有颗大黑痔,手拿一根长长的烟杆,坐在一根长长的竹杆上,旁边吊一只便壶,由两人抬着,后边还跟着两个拿扫把的跟差。随着竹杆的上下晃动,司老爷也抖动起来,可笑又可爱!

沿江大道上人山人海,据说光长龙就有70条,整条街成了表演的海洋,也成了拍照的海洋。瞧,街两旁的观众你挤我涌,高高举着手机,照相机或摄象机在拍照,演员们很配合的作着各种姿势……

狮子欢快地跳跃,长龙威风地摇摆着,美丽的采莲船划着,锣鼓咚咚声,鞭炮噼里啪啦声……整个沿江大道舞动着元宵佳节的快乐。

今天,真是一个不一样的元宵佳节!

篇10:舞狮子的作文

放寒假喽,我又迎来了一个快乐的假期!

过年了,我最爱到长安广场看舞狮表演。来到长安广场,只见广场中央搭着一个大舞台,舞台周围挤满了观看舞狮表演的人。我焦急地等待着表演的开始。过了一会儿,“咚咚咚咚咚”,震耳欲聋的的锣鼓声响了起来,几只舞狮在后台跳出来,观众们立刻鼓起掌来欢迎它们。它们有时调皮地眨着眼睛,在地上滚来滚去;有时左顾右盼,像是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有时还会跳到观众的面前,伸长脖子,张开它那血盆大口,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好像要把那个观众吃掉。

“快看,狮子要上桩了!”爸爸提醒我。我踮起脚从人群中望去。只见一只舞狮跑到那几排架好的椅子旁,用力向上一跳,一步、两步、三步……舞狮在这么高的凳子上蹦蹦跳跳,真叫人心惊胆颤!在场的观众都为舞狮的表演者捏了一把冷汗。可是舞狮毫不慌张,又向前跳了几步,站在了最高的那张椅子上。只见舞狮的后腿站在椅子上,不时举起前腿向观众致意,观众们都不约而同地拍手叫好。致意后,舞狮小心翼翼地跳着下了桩,精彩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精彩的舞狮给我的假期生活带来了快乐。

篇11:舞狮子的作文

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刚进庙里不久就听到一阵悦耳的锣鼓传来,我知道舞狮表演就快要开始了,连忙拉着爸爸妈妈往里面走。

顺着人潮走进广场,只看见一绿一黄两只“小狮子”和“大头佛”正逗着大家玩呢。我们刚坐下,“大头佛”就一摇一摆地带着绿色“小狮子”走了过来。他在我前面先是作了个揖,然后拿出腰间的大葵扇一个劲地左扇扇右扇扇,顽皮的“小狮子”就跟着向我靠了过来,时而眨眼,时而竖耳,时而前冲,时而又害羞地退后。玩了一会,“小狮子”在地下一滚就跑去高桩上玩了,“大头佛”呢“生气”的用大葵扇招呼他回来,可是“小狮子”直摇头就是不回来,“大头佛”向我摊摊手,无奈地摇摇头。这时爸爸递给我三个红包,让我给“大头佛”。“大头佛”接过红包高高地举起来,“小狮子”看到红包就要过来抢,可“大头佛”左闪右避的就是不给。这时黄色“小狮子”看见“大头佛”欺负绿色“小狮子”连忙过来帮忙,他们三个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大头佛”还是敌不过两只顽皮的“小狮子”,被他们捉住了。锣鼓声渐渐慢了,他们也似乎玩累了,“小狮子”和“大头佛”沿着广场边向大家一边拜年一边走,走回了“大狮子”身旁。之后我们还看了“大狮子”的高桩采青表演,阳光下“大狮子”踏着稳健的步伐,随着锣鼓的节奏,在高桩上一跳一坐,一俯一蹬让人觉得这“百兽之王”确实名不虚传。

“大狮子”采青时拉下的挥春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听奶奶说今年是双春兼闰月,看来今年是个好丰年。我想“大狮子”真厉害知道今年是个好年头哦!

篇12:舞狮子的作文

说起狮子舞表演,恐怕故乡的亲友都已经忘记了。我却总是想起它。舞狮的锣鼓声常常在我耳畔回响,腾跃劲舞的狮子也常在我眼前浮现。

元宵节是故乡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夜晚也热闹不休。月亮在东方的天空慢慢升起,像是一只圆眼睛俯视着村庄。一阵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舞狮的锣鼓就喧天响起。孩子们挑着灯笼在村巷里穿行,远看去如同闪亮的群星在街头游走。人流顺着大大小小的街道向街心汇聚,不久便聚成了人山人海。

街心舞狮的场地十分开阔,中央摞着几张大桌子。街旁的老榆树上挂着一只白炽灯。白花花的灯光四处散射,照在鼓手亢奋激昂的脸上,照在锦绣斑斓的狮子皮上。

我们一群孩子提着灯笼挤在舞狮人旁边,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狮子的金毛,摸一下狮身上缀着的铜铃铛。舞狮人钻到狮子皮下,一个人当狮子头,一个人做狮子尾。两只狮子在锣鼓声中张牙舞爪向街心走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两只狮子在街心时而抓耳挠腮,时而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

那时候村里的`老刘才三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他头裹彩巾,拿着彩球引逗着狮子,直引到场地中央的桌子旁。老刘奋身跃起,跳到桌子上,摇晃着彩球,两个狮子围过来,腾空而起争抢着彩球。

月亮像一只船在夜空上漂浮着,悄悄漂移到了中天。狮子舞表演也到了煞场的时候。舞狮人将狮子皮脱下,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满脸绽放着微笑。人们纷纷散去,说着哪只狮子威武,说着哪个舞狮人身手矫健。狮子舞表演给人们夜晚的睡梦增添了色彩和声音。

后来老刘患重病死了,村里也再没有人接他的班耍彩球逗狮子。年轻力壮的人大都到城市里打工,春节回鲁湾数日,又告别家小匆匆返城,根本待不到元宵节。狮子舞表演到元宵节的时候自然也销声匿迹了。

想起故乡的狮子舞表演,似乎是在昨晚上演的。当我伸手去触摸的时候,一切都遥远了。

篇13:元宵节舞狮子作文

元宵节舞狮子作文

1、闹元宵的舞狮表演

正月十五那天,爸爸告诉我:“今天黄埔区茅岗村要举行各种闹元宵的的活动,有放烟花,有聚餐,还有最精彩的舞狮表演。”于是,我和妈妈早早就来到了祠堂门口等候精彩的舞狮表演。

一开始,舞狮队正在准备。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我数了数人群一共有11层。人们有的在楼顶上看,有爬上树看,还有的站在梯子上,真是热闹极了!

舞狮表演开始了。我看到了一只黄狮子和一只红狮子出来给大家拜年。它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真可爱啊!接着,“狮子们”表演了爬杆子的节目。排在中间的那只狮子最厉害,它很快就爬上了10米高的杆子顶端,并吐出了一条红色的祝福语“生意兴隆步步高!”。看热闹的人们都给它热烈的掌声。最精彩的就是黄狮子上梅花桩采青的节目。黄狮子在梅花桩之间一会跳来跳去,一会站立起来,一会探下身子,好像走在平地上。它可真厉害啊!

正月十五闹元宵真有意思啊!

2、元宵节看舞龙

元宵之日,街上舞龙舞狮,热闹非凡。

我和爸爸漫步在蒸湘北路,只见到处挂满了彩灯,五彩缤纷,耀人眼目。忽然一阵“冬冬”的锣鼓声传来,抬头一望,只见两条蛟龙从远处向神龙大酒店奔腾而来。紧接着,周围的人潮水般地向“龙”拥来。

好大的两条龙。那龙头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目光如炬,真有一种“神龙”的感觉。两条龙都有二十几米长,舞龙的叔叔都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随着密集的鞭炮声,有节奏的鼓点声,两条巨龙上下翻飞,瞬息万变,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金龙盘玉柱”,时而“双龙祝福”。这时只听见轰轰的几声,街道的烟花爆竹四起,焰火四射,两条龙在万点火花之中,金灿灿的,犹如遨游在霞光云海之中,翻江倒海,活灵活现。片刻工夫,两条龙一齐跃起,旋转着,摇着尾,在爆竹声中为大家拜年祝福。

龙啊,你这新千年的.龙,带着我们腾飞吧!我为你自豪,我为你喝彩。

3、元宵节舞狮

元宵节,我和妈妈去看舞狮。果然是过节呀!小镇上人山人海,我和妈妈穿行在人群当中,突然,我似乎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菜市场前围了一群人。我很好奇,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钻了进去,站到第一排。

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打着鼓,中间还有两只大狮子跳着舞。那两只狮子长得非常漂亮,眼睛睁得大大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还有几根柔软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极了。

看,狮子们正在玩“抢灯笼”游戏呢!金狮仗着自己身子大,后脚一蹬,先去夺灯笼,不料被银狮抓了回来。金狮生气了,两只狮子就这样扭作一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时,金狮趁银狮不注意爬出来,一跳,顺势叼走了大红灯笼。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不禁欢呼起来。金狮子抖动着满身金毛,好像在炫耀呢!正当我看得起劲,妈妈一拉我,说:“走吧,回家放鞭炮去咯!”

舞狮真热闹啊!

4、元宵节舞狮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要看舞狮子和吃元宵。

元宵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看舞狮子。来到那里,只见人山人海,我和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虽然挤了进去,但是戏也快结束了,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突然一只“狮子”爬到另一“狮子”的头上,跳了下来,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那两只“狮子”生龙活虎,没受一点伤。突然,“它们”各爬上了一个很高的板凳上,嘴里吐出了一幅对联,人们纷纷鼓掌。

回到家后,只及一碗又大又圆的汤圆,正等带着主人的到来我顿时饿了起来,就连忙吃了一个。啊,是芝麻馅的,不但香甜而且光滑。这种味道,至今还使我元宵节回味无穷。

我盼望着下一个元宵节快快地到来。

篇14:春节舞狮子作文

过年的第一天,爸爸带我去儿童公园,去看舞狮子,我想:舞狮子一定很好看,如果我是一位小男孩,我保准能舞狮子。

到了那里,我看见三只‘狮子’,赶忙往后走,“你不是一直想看舞狮子吗?今天,我就让你看个够!”爸爸说。

我这才明白,那就是舞狮子啊,真了不起,一个狮子是由两个人扮的,那狮子一蹦一跳的,真让人看花了眼。

舞狮子穿着红外套,红外套中加了一点儿颜色,近看,感觉是橙色的,远看,感觉是黄色的。舞狮子的人都穿着黑鞋子,红裤子,也穿着红外套。而且,都是男的舞狮子,没有女的,地板上有一些‘柱子’,舞狮子就在柱子上蹦来蹦去的,我就勇敢的跑了上去,快到舞狮子身边时我就慢慢的走过去,摸了摸舞狮子的毛,毛真软!

舞狮子一蹦一跳的,真吸引人的注意力,舞狮子真好玩,只有你有这个本领,我肯定以后女的也能当上舞狮子。 无忧考网:

篇15:春节舞狮子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精彩的庆祝活动:舞龙、贴春联、守岁、拜年……在春节里,我最喜欢的是舞狮。

一天,我和妈妈去看舞狮。果然是过节呀!小镇上人山人海,我和妈妈穿行在人群当中,突然,我似乎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菜市场前围了一群人。我很好奇,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钻了进去,站到第一排。

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打着鼓,中间还有两只大狮子跳着舞。那两只狮子长得非常漂亮,眼睛睁得大大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还有几根柔软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极了。

看,狮子们正在玩“抢灯笼”游戏呢!金狮仗着自己身子大,后脚一蹬,先去夺灯笼,不料被银狮抓了回来。金狮生气了,两只狮子就这样扭作一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时,金狮趁银狮不注意爬出来,一跳,顺势叼走了大红灯笼。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不禁欢呼起来。金狮子抖动着满身金毛,好像在炫耀呢!正当我看得起劲,妈妈一拉我,说:“走吧,回家放鞭炮去咯!”

舞狮真热闹啊!希望明年的春节还能看到舞狮子!

篇16:舞狮子闹元宵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恰逢孩子们大都还在假期,于是一大清早便将街心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尽管有警戒线截拦,人们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探头张望。

先是一阵喜庆的音乐,便是一龙首映入眼帘:龙须蜿舞,龙目睁圆,龙嘴大开,龙角尖锐。龙爪舞于空中,龙鳞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一条龙尾腾于半空。龙后一门。门后一鱼。鱼尾高翘,鱼身欲扑,正应了鲤鱼跳龙门之吉祥之意。

一阵翻滚,又一阵翻滚,十几只雄狮或翻腾而来,或踩着鼓点而来,或微晃狮首而来。一身狮子皮,在表演者眼中宛若一身锦绣时裳,忽而跃起,忽而跃下,轻松自如,狮皮上的装饰如树上的叶子一样哗啦啦的响动,哗哗作响。两人一狮,或进或退,或跃起或扑下,或转身或挪步,步调一致,宛如天合。那狮皮于舞狮者浑然一体,狮皮随人舞动,起落得当,有板有眼。装点如海波澜起伏,蔚为大观。继而,群狮皆人立而起,在地上转圈,忽而二狮相撞,跃起相斗。不一会,一张窄桌呈上,群狮轮流上前,刚好定下,稍不慎,必定摔下,让人悬心。甚至两狮滚一绣球,狮上一人,更有甚者,三狮滚一绣球,可谓天衣无缝。

表演正式完毕了,顿觉此是非为人谋,契在天机。

篇17:元宵节舞狮子作文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舞狮子今天下午,我在我姑妈家,爸爸和妈妈也来到姑妈家,爸爸刚出门,一声霹雳啪啦的声音响起,我转头一看:哇,好漂亮呀!我终于看见了舞狮子。大家听了说:“真的”。我和哥哥、姐姐一起跑过去,狮子只有头和尾,身体是一条彩带,嘴巴张得大大的,举头的人不停得摆动,狮子头也不停的摇。我突然看见了舞狮子的后面跟着许多人,有成年人、儿童、老人。不但有这些人,还有其他的,有敲锣打鼓的、吹喇叭。

舞狮子的队伍很长,大大小小的人一直跟着舞狮子的队伍走。

篇18:元宵节舞狮子习俗

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以下是不同民族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篇19:元宵节舞狮子习俗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返回目录

元宵吃什么传统美食

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告成。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元宵茶

陕西等地方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食用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加入各种的水果和蔬菜烹饪而成的,在过年期间食用了大鱼大肉之类油腻的食物之后,正月十五的时候食用这种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方的人吃的是汤圆,的民歌《卖汤圆》中有一句歌词是:“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米粉加水调和成糯米皮,然后放入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一般都是干果和水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等,最后把糯米皮包好,形成一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叫做面茶。

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指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面灯,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时,灯光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而面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会用面灯灭后,里面剩下的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食用。而有的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根据面灯里面残留的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人,在正月十四的时候食用咸的糟羹,正月食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又叫做山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食品,属于传统小吃之一,在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用藕粉,米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返回目录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什么水果

草莓

草莓可以治疗便秘嫩白皮肤。草莓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C。草莓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素,足足有橙的两倍,在帮助过年期间消化,通畅大便,降低胆固醇等方面功效极佳。内含的维生素C更可抑制黑色素,让皮肤保持嫩白幼滑,皮肤受油腻食物影响之时,正好吃一些来补充养分,拯救肌肤。

菠萝

菠萝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含有维生素B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菠萝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酵素,有类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春节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西柚

西柚可消食去肠中恶气。西柚营养价值非常高,蛋白质、粗纤维质、醣类、钙质、钠质、磷质、铁质、维生素C及P都含量丰富。在不少减肥餐单中,都可见到西柚的踪迹,西柚的营养价值甚高,其丰富的纤维亦有助保持肠胃畅通。而据中药学记载,西柚有消食及去肠中恶气之效,故能舒缓因过饱而致的肠胃不适。

猕猴桃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上桌,很多人总忍不住多吃几口,而吃过之后,往往会后悔,感觉又撑又胀。新西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个猕猴桃便可使上述状况得到缓解。因为猕猴桃中特有的猕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猕猴桃,是促进消化、保护肠胃的有效措施。另外猕猴桃更有改善高血压的奇妙功用,亦可有助消除疲劳。

<<<返回目录

篇20:舞狮子的作文400字

其实最有看点的要数爸爸所说的烩狮子。我没看过,所以妈妈回家了我也没跟着回。我踮起脚尖左看右看的,然后就看见有好几个人把用十多篮果子篮装着的小炮仗拿了出来。我问爸爸他们这是干什么,我爸爸就说一会他们就会把这么多小炮仗扔去狮子那里。这就是所谓的烩狮子。我拭目以待。片头曲是一捆大炮仗,炮仗烧起来后,狮子二话不说就冲进去,冲到炮仗烧着的地方,脚东跳西跳。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他们是被鞭炮炸了之后才跳起来,还是狮子知道鞭炮要在他脚下爆炸他跳起来防备,还是根本就是被现场混乱的鞭炮吓得狮飞狮跳。这无从考究,当时现场真的太混乱了。

在这里就给大家提供两张照片吧,一定要看啊,我是躲了N个烟鬼才拍到的。

篇21:舞狮子的作文400字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舞狮就是其中的一种。

去年过年时候,爸爸带我去钟楼公园看舞狮表演。当我们去到钟楼公园时,有很多观众在看舞狮表演。我听到令人兴奋的'鼓声,看见一只金黄色的舞狮在表演。舞台上有几个很高的台阶,我估计舞狮跳不上那么高的台,可是,当我看到的是那只金黄色的舞狮已经跳到第4高的台阶,观众们都送出热烈的掌声。当舞狮跳到第2高的台架,观众们都说加油,加油。因为舞狮要跳上最高的台阶,观众都很担心。舞狮用尽全力跳跃,终于跳上了最高的台阶。观众再次鼓起热烈的掌声。

舞狮表演真好看,舞狮队的叔叔真勇敢。

篇22:元宵舞狮子的作文

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也是我们口中的上元节,在这一天里,元宵节就是要闹,但是我们今年打算去元宵里“游”一趟。

刚走出爷爷奶奶家的巷口处,我们发现外面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了,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色的灯笼、璀璨的烟花,人群涌动,我和表哥差点被挤散了,发现后赶紧挤出了人群,拉着表哥去还有什么稀奇的表演项目去了。

走到卖烟花的地方,本来想买的我却被一处挤满了人的地方吸引了目光,那里是在干什么?好奇的我赶紧拉上了表哥一起凑了上去,希望不要错过任何精彩的部分。

赶到那里,发现那里是一对对“狮子”在跳舞,只见它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发出一阵阵的悦耳的铃声。表演当然不是白表演的,可爱的狮子一个劲的向那里的老板作揖拜年,闹了个大红脸的老板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了几个大红包,狮子舞的更厉害了。

得到“能量”的狮子之后的动作更大了,有的狮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好像一下跳了起来,一下就低着头好像在吃东西,有的狮子好像有轻功似的,在空中飞了起来。

看完舞狮节目,我们继续往下走,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天空,是烟花小姐为它装饰的。到了舅舅家,我们就开始放鞭炮。鞭炮噼哩叭啦的响着,我和表哥紧闭双耳。

过了一两分钟,鞭炮就“结束了生命”。在鞭炮声中的居民楼,被烟雾围绕着,像在仙境中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看到了由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扭秧歌队伍、腰鼓队、龙灯、狮子……特好玩。圆圆的月亮静静地挂在碧空中,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元宵节显得更加热闹、更加和谐。

附:元宵节舞狮的来历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篇23:舞狮子的小孩作文

舞狮子的小孩作文

看见舞狮子的小孩的时候,我正好刚起床。没有人告诉过我,那些舞狮子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也没有人告诉过我,那些舞狮子的小孩从小就跟着家里的大人们出来舞狮子。这些都是我看到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在舞狮子时,找大人们问出来的,一问出来就改变了我懒惰还娇惯的习惯。

以前每年我都会看见舞狮子舞龙的队伍来我家转上一圈,给我家带来一个好的兆头和寓意,而每年我看见他们来我家的时候,我都还在床上赖着床,不愿意起床吃早餐,更不愿意起床去学习。对我来说,过年舞龙舞狮这会儿,正是我睡大觉放鞭炮的好日子,先睡好了觉再说放鞭炮的事儿,等鞭炮也放完了,再来谈做寒假作业以及学习的事儿。直到我这一次睡眼惺忪地看见舞狮子的人摘下了狮子头,站在那条龙爸爸的身边听我的父母和龙爸爸交谈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这个小孩是一个懒小孩。

舞狮子的小孩跟他的舞龙的爸爸刚走出我家的大门,我就把我的爸妈叫来了我的床边了解那个舞狮子小孩的情况。当我问到那个小孩多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好像也找到了“改造”我的机会,他俩像是毫不在意似的告诉我:“和你一样大,他x岁就跟着他爸爸出来舞狮子了,他今天x点就起来了。”说完这些,他俩就走了,留我一个人在那里琢磨舞狮子的小孩。

我第一次意识到和我一样大的小孩已经跟着他的爸爸出来挣钱养家了,人家过年时候一大早也跟着出来舞狮子了,而我还躺在被窝里像一个需要找妈妈喝奶的宝宝。想到这里,我赶紧抓起衣服穿上,下床跑去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也像一个舞狮子的小孩。

篇24:元宵看舞狮子作文

今年的元宵节到了,爸爸带我去看舞狮子。

去到那里,只见人山人海的,我和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虽然挤进去了,但是戏也快结束了,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突然一只“狮子”爬到另一“狮子”的头上,跳了下来,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那两只“狮子”生龙活虎,没受一点伤。突然,“它们”各爬上了一个很高的板凳上,嘴里吐出了一幅对联,人们纷纷鼓起掌来,连胜感叹这精彩的表演。

今年元宵节的舞狮子表演真是精彩,希望每年的元宵爸爸还带我出来看舞狮子。

篇25:元宵看舞狮子作文

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了,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上元节,在这一天里,元宵节就是要闹,但是我们今年打算去元宵里“游”一趟。

刚走出爷爷和奶奶家的巷口处,我们发现外面的节日气氛很浓了,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色的灯笼、璀璨的烟花,人群涌动,我和表哥差点被挤散了,发现后赶紧挤出了人群,拉着表哥去还有什么稀奇的表演项目去了。

走到卖烟花的地方,本来想买的我却被一处挤满了人的地方吸引了目光,那里是在干什么?好奇的我赶紧拉上了表哥一起凑了上去,希望不要错过任何精彩的部分。

赶到那里,发现那里是一对对“狮子”在跳舞,只见它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发出一阵阵的悦耳的铃声。表演当然不是白表演的,可爱的狮子一个劲的向那里的老板作揖拜年,闹了个大红脸的老板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了几个大红包,狮子舞的更厉害了。

得到“能量”的狮子之后的动作更大了,有的狮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好像一下跳起来了,一下就低着头好像是在吃东西,有的狮子好像有轻功似的,在空中飞了起来。

看完舞狮节目,我们继续往下走,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天空,是烟花小姐为它装饰的。到了舅舅家,我们就开始放鞭炮。鞭炮噼哩叭啦的响着,我和表哥紧闭双耳。

过了一两分钟后,鞭炮就已经“结束了生命”。在鞭炮声中的居民楼,被烟雾围绕着,像在仙境中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看到了由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扭秧歌队伍、腰鼓队、龙灯、狮子等等都特好玩。圆圆的月亮静静地挂在碧空中,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元宵节显得更加热闹、更加和谐。

篇26:过年舞狮子的作文

在秋高气爽九月里的一天,我和母亲去公园玩。正走在路上,突然我远远地看到有很多人聚在一起,他们在做什么?好奇的我求母亲领我去看看。

原来,一家店铺开业了,正在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门口成了一片人的海洋,张灯结彩,连车子都骑不过去了。我和母亲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原来是几只可爱的小狮子抖动着金光闪闪的羽毛大摇大摆日走上前来。它们一会东瞧瞧,一会西望望。好象在数有几个人在观看自己跳舞似地。这时鼓乐齐鸣,锣鼓喧天,这些小狮子随着刺耳的音乐声一跃而起。“咦?狮子里怎么有人?”我惊讶万分地问道。母亲和围观的人都笑了,说“你仔细看好了。”狮子又一跃而起的时候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是头假狮子,里面有两个人,我又发现,后面的人把前面的人抱了起来形成了狮子头,后面的人一蹲下就形成了柿子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鼓声渐渐的小了,人们渐渐地散了,我和母亲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舞狮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外国人是抢不去了哟!我真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悠久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舞狮子作文

狮子小学作文

大狮子上当作文

竹竿舞作文

狮子牛和狼作文

我是狮子作文

狮子和老虎作文700字

狮子吃公牛作文

狮子和鹿说课稿 范文

两只狮子读后感

关于舞狮子的作文(通用2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舞狮子的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