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鹅一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中秋节,团圆节作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秋节,团圆节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中秋节团圆节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名团圆节。按照往年的习惯,吃一顿团圆饭就好了,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今年的中秋节,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团圆节。
团圆饭
大概六点左右,我来到了饭桌前,哇,上面已经摆上了一盘鸡肉和一桶饮料,还有一些家常菜,爸爸妈妈还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和爷爷则在床上闹着玩,笑声不断传出房间,没过一会儿,大菜上齐。我见此情景,忍不住大吃起来,不断的和妈妈干杯,品尝饭菜的香甜,一家人浸在浓浓的幸福之中,我不停的望望窗外,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我想:原来团圆饭是这么有情调啊!
诗句比赛
饭后,在吃月饼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我问爸爸妈妈:“要不然咱来个比赛吧,谁说的关于月亮的诗句越多,谁才可以吃月饼。”我知道,爸爸妈妈都很馋,只有我不爱吃饭,可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得答应了。好吧,大战开始!我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定顺序,结果爸爸获胜。爸爸(略带思考地说):“举杯邀明月,共饮广寒宫。”我问爸爸:“这是诗吗?这不就是广告词嘛,算了算了,我来吧!”我(胸有成竹地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妈妈(笑嘻嘻地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马上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先支支吾吾后脱口而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妈妈(很努力的想):”恩,恩……我想想,我求助!”我(平静的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都不会啊,看见了吗!明月光,也是关于月亮的。”妈妈实在忍不住了,说:“不比了,吃月饼。”我和爸爸都笑了起来。
赏月
因为在家里看不见月亮,所以我和妈妈准备到外面去赏月。外面黑漆漆一大片,哪有月亮的影?我这里看看,那里望望,心想:月亮月亮你快出来吧,你可是“今晚的主角”呀!突然,我在墙角的位置发现了一丝微弱的光芒,一丝希望,我按住我的小心脏,悄悄的往那儿看,仿佛这是我的一个小秘密似的,终于,我没有看住我的小心脏,它跳了起来,我也跳了起来,大喊:我找到它了,我找到月亮了,哈哈哈。”因为时间不是很晚,我和妈妈先去走走,等我回来时,我发现了问题,月亮比起我刚出门时的情景又大了一些,又亮了一些,又好看了一些。又大又亮的月亮悬在半空中,远看跟鸡蛋一般大小,近看足有一个皮球那么大,旁边是朦胧的月色,月亮温柔的射出明亮的光线,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望着那美丽的月亮,我感受到了团圆节真正的意义,我想,现在应该有很多不同的人正幸福望着这象征着团圆的月亮,此时此刻,我觉得,月亮把围着她边上的云照成了一个甜甜的圆球,更像是一件大大的暖暖的棉袄,让人们的心灵光明四射。
今天,我不仅过了一个中秋节,还过了一个团圆节。
篇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因月而生的,起源于对月亮的原始自然崇拜。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礼制。日与月这两大天体,如它们代表的“阳”与“阴”那样,是古人关于世界的观念中相互对立而又能“致天下之和”的两极。日与月,还分别对应时间概念上的“日夜”,季节体系中的“春秋”,和空间方位上的“东西”。《礼记》中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而且祭日是在东郊,祭月则是西郊。
但祭祀日月是皇家礼制,是帝王借与“天”对话的专属权力来统治臣民的一种手段,普通百姓并无缘进入祭礼之中。民间有“秋报”,也就是在秋天禾谷成熟之季以丰收的果实来酬谢神灵,这种祭祀活动可以看作后来形成中秋节的一项元素。但直到汉魏时期,各种文献史料里都没有关于民间祭月习俗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岁时专著、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也并无中秋节的记载。以拜月赏月为中心习俗的那个中秋节,是在这之后的唐宋时期形成的。
关于月亮的叙事也发生着演变。始作于战国的《山海经》在《大荒西经》中提到了一位跟月亮有关的女性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神话学家袁珂认为,这个生下了十二个小月亮还给他们洗澡的女神常羲,或者也叫常仪,在后来的神话演变之中,变成了后羿之妻、奔月的仙女嫦娥。
嫦娥奔月、悔偷灵药的故事,到了汉代日益完备,这或许与彼时原始观念的淡化、神仙方术的兴起有关,《淮南子》中这样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此处的姮娥,即为嫦娥。这个故事流传于民间,被添枝加叶,情节越来越生动完整。时至唐代,月亮的神话中又演绎出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情节。
所以,今天的我们,在仰望秋夕的一轮圆月、讲述它的故事时,总离不开月亮上的这三位常驻居民:嫦娥偷食了不死灵药,飞升到了月亮上,住在广寒宫中,年复一年地忍受着与丈夫后羿分离的寂寞;那只用玉杵捣药的白兔,大概可以算是陪伴嫦娥的“宠物”;因触犯天条而贬谪月宫的吴刚,被罚砍断广寒宫外的那棵桂树,可桂树总是在快砍断时长出新的枝叶,于是吴刚的伐桂,便如同西绪弗斯搬运巨石一般,永无休止。
年年望月和讲故事的人不同,但月亮却总是那个映照着世间诸客往来归去的古老月亮。无怪乎诗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篇3:中秋节团圆节小学生日记
金秋送爽,枫林尽染。九月,象征着“团圆”的中秋节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中秋节那天晚上,爸爸、妈妈和妹妹都来了。我们全家六口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有说有笑的,真可谓“其乐融融”。我尝了一口奶奶做的炒米粉。哇,真好吃!我左手一块鸡翅,右手一只龙虾,吃得满嘴流油。妈妈一边帮我擦嘴巴,一边说:“吃慢点,没人跟你抢。”我感觉好辛福啊。
我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奔向阳台,去看月亮。呀!月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缓缓地升上了天空。她披着一件蓝莹莹的轻纱裙,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令人陶醉。她慢慢地把皎洁的月光撒向大地,让温暖流进每个人的心里。
突然,天空中闪过一个身影。是玉兔吗?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月亮,反复揉着眼睛。啊,看到了,看到了!是嫦娥姐姐坐在月亮上,是玉兔在欢快地跳跃。它们在向我微笑。可是,下一秒钟,它们都不见了。我很惊喜,向月亮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它带给我的“礼物”。
夜晚,我躺在床上。月饼的香味还残留在我的嘴角。我闻着香味睡着了。梦里,嫦娥姐姐的手轻轻拂过我的脸……
篇4: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由来
1、“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
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为什么要团圆?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
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一年那么多节日,最好的就是中秋节。天气不冷不热,在外奔波劳碌的人,也能顺利赶回来团圆,吃团圆饼。中秋节是“人月双团圆”,寓意家庭团圆庆丰收。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
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5:中秋节日记:中秋团圆节
昨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我们在月光下度过了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过的吗?
晚上,天有些阴沉,月亮挣脱了一层层棉被,好不容易才钻了出来。大地被照得像一个橙黄色的桔子。我就叫来妈妈,活蹦乱跳地说:“赶快把桌子搬来,咱们一家人要在柔和的月光下举办个传统民俗‘吃月饼’和‘赏月’”。
我们摆好了桌子,拿出月饼,架好高倍天文望远镜准备举行个小仪式。我们先把餐具拿出来,开始切一个半斤重的大月饼。切完了每人分一份,月饼甜甜的、香香的。我分到的因为是中心,有一个蛋黄,怎能不好吃?一个月饼吃完了,我还觉得不够,就又拿了一个大块头的尽情享受着美味了。
在月光下不仅吃月饼很美,赏月更是比吃月饼美上好几筹。
我们透过天文望远镜看见了月球上有两种颜色,有些是黄色,有些是灰色。这是因为略微暗淡的地方是平坦的月海,而亮的地方是高低不平的环形山。月海主要是因为月球早期受大天体撞击导致熔岩喷出,变成非常平坦的地方,看起来就像是地球上漂亮的大海一样,所以才叫月海。月球东侧的海洋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月海,直径达一千三百千米。环形山是因为月球后期受小天体的撞击而成。月球还有两件小趣事,第一件是:月球只会把平坦的正面对向我们,其中月海就全部在正面,而背面却全是环形山。第二件是:月球会离地球越来越远,一年远了三厘米。你可能不禁要问:三厘米算什么,都几乎不用提。可是,你们有所不知,三十八亿年前的今天,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二十五分之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积少成多吧。
望了一会儿,我看见了有名的“阿波罗”环形山,这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过的课文《飞向月球》,想起了我背的第一首古诗《静夜思》,妈妈还告诉了我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里边有千年传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不仅能背下来,还能悦耳地唱出来。你说我厉害吧!
这个中秋节,我收获了很多。吃月饼,让我懂得了中秋节的习俗;赏月,让我懂得了月球的奥秘;中秋节遐想,让我会背还会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最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弟弟苏辙思念。这也让我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在美国的大舅,我也祝他中秋节快乐。
篇6:中秋节日记:中秋团圆节
国庆第四天,中秋之夜,抬头不见明月,低头却依旧思故乡。
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只是我却没有团圆。一瞬间激发了我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自古以来都是月亮传递思念,可是今晚因为下雨,我连赏月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让月亮传递思念。
还记得以前参加辩论赛时,我的辩题是:“网络是否使人更亲近”,我是反方,所以我的观点是网络不能使人更亲近,我到现在更加坚定我的观点。原因在于我刚给奶奶和老妈开了视频,但是我丝毫没有感觉更亲近了,反而现在更加想念家的一切了,脑海浮现很多小时候过中秋的情景。
其实即使是从前,我们家中秋团圆对我日子还是很少,因为小时候我的父母中秋的时候都不在家。而不知为何当时却感觉那么美好。小时候家里只有我和奶奶,但是没到过节的时候,奶奶总是会叫上邻居们团聚在一起,中秋也不例外。在我们的家乡有个风俗习惯就是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吃糍粑,因此我奶奶总是很早就开始弄糍粑。小时候我的偶像就是我奶奶,她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弄糍粑对于全部都是纯天然的工序来讲是十分麻烦而又很需要力气的一件事情,而所有的一切我奶奶都一人包办了。各式美味佳肴也是奶奶一人做好的,她不是我偶像那还有谁。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中秋几乎都是好天气,所以邻居们晚饭后都不会回家,我们在院子里摆着板凳,吃着小吃,摆着龙门阵,赏月,有的讲述这一切关于月亮的传说,有的观察着星象,有的互相讨教生活常识……
一切都如此美好,窗外雨拍打着树叶发着嗒嗒的响声把我拉回到现实。
今年我依旧吃了美美的一顿晚餐,依旧有不少的人团聚在一起,今晚除了没有月亮,其他的一切我都让我感到很开心。现在一点失落的情绪并不是对现实中过节的不满,而是再好的一切都禁不住我对家乡的思念。或许思乡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现实中没有任何不开心的,只是因为不在家而感到遗憾失落。此刻,我望向一片漆黑的天空,拼命妄想看到月亮,而天空始终还是漆黑一片。果然,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月亮的中秋,我却更加思念我的故乡。
篇7:中秋节日记:中秋团圆节
今天是小蒙蒙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仲秋节。可爱的小蒙蒙还是较有运气的,她在渡过自己第一个仲秋节时,我们家中的情况较之以前,已开始有了很大的好转,特别是我们对于人生那些最根本事项的关心和注重,使得小蒙蒙有一个得之不易的精神环境。
晚餐时,我们全家一致通过了由小越提议的为小正蒙增添一个昵称。小越一向将象征着小蒙蒙的吉祥数-7,看得很重。于是,她为小蒙蒙起了一个很别致也很自然入意的爱称——SEVEN(赛文)。
小赛文今天的表现很不寻常。晚饭前,她会跟着姐姐大声地在楼下叫爸爸!我们全家在凉台上摆放了石榴、桔子、苹果、月饼和荔枝罐头、桂花茶以欢渡中秋之节。小赛文却以少有的安静乖巧之态,观赏着她人生的第一个中秋之月。她微皱起小小的眉头,似有一种庄严冷峻之感。似乎在她那小小的心灵里,已经朦胧的感悟到中秋节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以及她自己的人生主题正在等待她自己去完成。
我们全家不胜怜爱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宝宝——小赛文。我怀着一种祝福,代表全家亲吻着行将要睡的小蒙蒙,祝月亮之神带给她一切成功与幸福。
小赛文甜甜的在这个洒满银色月光之夜睡去了。我又带着我们对于大女儿小越的祝福,抚摸这个经常让人哭笑不得的大宝宝的头,祈愿着同样的祝福。
两个女儿在月上中天之际,都幸福地睡着了。我们在一番忙碌之后,双双坐下来,一边观赏这难得的中秋之月,一边畅想与回忆,是啊!尽管人生的月明之夜何其多,但真正留有强烈印象的月夜,能有几个呢?月亮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似乎已经被人们忘记自己的人间,默默地好像在思索什么。一颗晶亮的星星,好像是这明月的追随崇拜者,紧紧地跟随着她。我们为一些人们辜负了这中秋之月的惠临之意,而格外感叹这人生之月的难得。那些遥远的、朦胧的、神秘的、如银、如水、晶莹的月夜,像一幅幅遥远的油画,印在心头。那个群星璀璨,明月中天,如诗如梦的晶莹世界,更在我们生命的史册里,永远闪烁着瑰丽而令人神往的光芒。
今天的这轮中秋之月,又将以其深沉、殷勤而无语的祝福,为我们可爱的女儿小蒙蒙,揭开了人生之剧的帷幕。祝愿你,可爱的小宝贝,一切成功!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成功的未来!
篇8: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
更多中秋节相关内容推荐
八月节是中秋节的别称吗
是的
中秋节的节日别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端正月”。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吗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起源是什么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赏月的来历是什么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篇9:中秋节团圆节500字初中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比平时的月亮更圆更亮,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全家一起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明月,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月饼市场琳琅满目,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有着精致包装且口味各异的高价月饼,它们的出现迅速代替了传统五仁老式月饼的地位。唯独我们家不同,五仁老式月饼在我们家始终扮演着不可超越的主角地位。
从我记事起,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全家都会坐在奶奶家的平房上一边赏月一边聊天。这时奶奶都要拿出各式各样的月饼,有蛋黄味的、有凤梨味的、有枣泥味的,可是父亲却总是挑选那包装简陋的五仁月饼。只见父亲拿起一块五仁月饼凑在鼻子边上闻了闻,然后咬下小小的一块,一脸幸福的表情。我诧异地看着父亲,这么一块普通的月饼竟然能让父亲有这么大的满足感。父亲看了看我微笑地说:“这种老式月饼你一定看不上吧,可它在我小时候却是稀罕物,它承载着我们许多童年时最珍贵的回忆。”
父亲的童年我还是有所耳闻的,儿时的父亲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家里的经济来源是靠爷爷干活。我正想着,父亲又接着讲道“我们兄弟几个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中秋节,因为到了中秋节你爷爷总是能拿回来两提为数不多的月饼,最激动的时刻便是分月饼了,那时的我们曾为一小块月饼引发过不小的争执。吃月饼时,更是舍不得狼吞虎咽,总是像蚂蚁一样一点点地啃食,送入口中却又不忍快速吞下,总是要在嘴里停留许久。而你们的爷爷奶奶总是把自己留下的一小块也都给了我们,如今我们富裕了,而你爷爷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话音未落父亲的眼里已闪烁着泪花。
我们和弟弟妹妹一家也都相视无言,突然父亲话锋一转,对我们这些小辈说道:“今天是我对童年的回忆,也希望能给你们上一节人生启蒙课,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本。”在明亮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思考,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有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篇10:中秋节团圆节500字初中作文
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才五岁。那年的中秋,圆月当空挂,我和三哥哥在楼下的院子里玩耍,正当大家玩得痛快时,大哥哥悄无声息的出现,他打开水龙头,借助长长的水管,把水往我和三哥我身上喷,刹那之间,我们成了“落汤鸡”,而大哥哥却一下子嗖的跑了回去,留下我和三哥两个。就在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却发现在盆子里的水中有一轮月亮的倒影,如一个玉盘一样,在盆子里闪耀着光芒。咦?童心的我动了一下盆子,水中的月亮便酥酥的颤动,一副可怜儿的样子,我把手伸到盆里,那月亮却一下子的碎了,却什么也没有,呵,真是水中捞月一场空。我当时迷迷惘惘,不知道怎么办,就去问妈妈,妈妈哈哈大笑,说,那是月亮的倒影,而且还给我讲了一个猴子捞月的故事。
童年真是有趣,每逢中秋节到来时,我总想起这个趣事。
篇11:中秋节团圆节500字初中作文
窗外一轮明月,撒落一地清辉,繁星烁烁,斑驳了落花时节。于是有人说,我们都是一样的孩子,在大街上,在风中,在琴弦上,寂寞地成长。我仰望浩渺的星空,她是那样深邃,悠远。伫立在灿烂的银河中,思念着过去的种种,蓦然间才发现岁月的童话里写满了蓝色忧郁的时光,四下里弥散着忧伤。一斜斜微寒的残阳,西风老树下的人家,篱笆古道外的游子狼迹天涯。淡淡的年华旖旎,轻轻的梦里花香。青石板上,远去的马蹄踏过流年似水;仰望星空,他日的约定飘落小巷细雨。
仰望寥廓的星空,无数繁星闪烁,那是谁的泪眼在放歌。望着这清冷的夜,总是陷入无边的落寞中,有人说过“遥望远方的人是在等待幸福。”我不明白这如烟的往事是否已成过往,亦不知回忆是不是一种幸福。
红酥手,黄藤酒,胭脂泪,留人醉,几番轮回。时间的转动得心痛,无数的回忆都落下了灰白,黯淡了整夜的流星雨。那以前的誓言依旧清晰,只是朱颜改。桃花扇,油纸伞,荡秋千,等信鸢,伊人憔悴。以前的旧梦,我依洄在它的轻波里,忘了一切。逝去的童年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在记忆深处,那一片眷恋的地方。蹁蓝的天空从不属于深海的鱼,就像平行线的轨迹永久没有偏离,只有满天星星守望着海的方向。看着漫落的樱花纷纷扬扬,会忽然想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蝶恋花,雨打飞檐,漏子轻叩,风雨几时休!
看流星滑过宁静长空,是一个结束,是一个开始。
星空,皎月,午夜,忘却,我抱着梦在泪水里醉了,来不及苏醒,便丢了一切。
秋千,琴键,童年,改变,我踏着歌在星光中睡了,来不及想念,便别了一切。
仰望星空,是一种感悟。
仰望星空,是一种倾诉。
篇12:2021为什么中秋节叫团圆节
目录
团圆节叫法的由来
中秋节要团圆的原因
中秋与伍福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团圆节吗
团圆节叫法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要团圆的原因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说明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与伍福
每逢中秋想伍福。中秋与伍福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需要盼望才能得到,都能实现圆满。中秋节又名团圆节,取其圆满之意,是孩童们盼望的节日。伍福,意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种福分圆满降临,是所有人都期待的幸福。月亮圆满,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那天,月亮成为一个全圆形,圆圆满满。人生的圆满,在伍福临门之时,幸福美满。
伍福临门与中秋节不同的是,中秋团圆节是节气,时间到了月亮自然就圆满;人生的伍福圆满,则需要人们将伍福正能量永怀在心,脚踏实地,是人为努力才能实现的圆满。而且,只要坚持伍福信仰,有希望,有梦想,圆满的伍福临门是可以一直相伴的。
中秋节的来历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为什么要团圆?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团圆节吗
中秋节是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又称“八月节”,与被称为“五月节”的端午、正月初一的元旦并称为一年中的“三大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念想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夜各种有趣的风俗,最终都在家人的笑脸中凝成永恒的快乐。中秋节、国庆节,抽出两天时间回家看看老爸老妈,带着一家妻儿老小去旅游,把国庆节、中秋节过成“旅游节”,更是一种幸福体验,一种获得感。
人生中的“诗与远方”有很多,“在路上”始终不如“在一起”。千百年来,乡愁之伤、念故之美,恰在于对团圆与厮守的渴慕。在中秋,祭拜祈福也好,相聚庆祝也罢,能穿越千百年时光而始终停留在历史“热搜榜”上的,是“人月两圆”四个大字。就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
篇13:2021为什么中秋节叫团圆节
目录
团圆节叫法的由来
中秋节要团圆的原因
中秋与伍福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团圆节吗
团圆节叫法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返回目录
中秋节要团圆的原因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说明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返回目录
中秋与伍福
每逢中秋想伍福。中秋与伍福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需要盼望才能得到,都能实现圆满。中秋节又名团圆节,取其圆满之意,是孩童们盼望的节日。伍福,意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种福分圆满降临,是所有人都期待的幸福。月亮圆满,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那天,月亮成为一个全圆形,圆圆满满。人生的圆满,在伍福临门之时,幸福美满。
伍福临门与中秋节不同的是,中秋团圆节是节气,时间到了月亮自然就圆满;人生的伍福圆满,则需要人们将伍福正能量永怀在心,脚踏实地,是人为努力才能实现的圆满。而且,只要坚持伍福信仰,有希望,有梦想,圆满的伍福临门是可以一直相伴的。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来历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为什么要团圆?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返回目录
中秋节是团圆节吗
中秋节是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又称“八月节”,与被称为“五月节”的端午、正月初一的元旦并称为一年中的“三大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念想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夜各种有趣的风俗,最终都在家人的笑脸中凝成永恒的快乐。中秋节、国庆节,抽出两天时间回家看看老爸老妈,带着一家妻儿老小去旅游,把国庆节、中秋节过成“旅游节”,更是一种幸福体验,一种获得感。
人生中的“诗与远方”有很多,“在路上”始终不如“在一起”。千百年来,乡愁之伤、念故之美,恰在于对团圆与厮守的渴慕。在中秋,祭拜祈福也好,相聚庆祝也罢,能穿越千百年时光而始终停留在历史“热搜榜”上的,是“人月两圆”四个大字。就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
<<<返回目录
篇14:中秋团圆节作文
农历8月15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欢聚一起,吃着月光下的饭,谈着琐碎的小事,大家围在大圆桌旁呵呵笑笑好是一副安详,幸福的情景啊。
今天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家,来过中秋节。
进入小巷,小巷边没有路灯但是圆圆了月亮,像是一盏大的灯泡。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家家户户点着灯,有说说笑笑。角角落落都是车,黑车,红车一排又一排,像一座通往月亮的长桥,带人们通往美好世界,通往团园之家,人们说中秋节必吃月饼!超市里出来的大多数都是手提大盒子,脸上一副笑容,有些月饼的盒子是长方形的,有些是圆形的,还有果篮子型的,可见超市里必有许多的月饼!
到奶奶家了,屋子里随处可见花花绿绿的盒子,有些是山核桃,有些是蜜枣,当然少不了月饼喽!看那我的表妹来了!她的妈妈爸爸也提着一盒盒月饼,爸爸的给了奶奶,妈妈的给了我们,我们可是开心!我和表妹提着月饼匆匆忙忙到卧室里,一起品尝月饼的滋味!我拿了个豆沙味的,用刀切了一半但是刚下手,啪!整个月饼都变成几个小块!我慌张地说:“哎呀!用力拉!”我用叉子拿起一块放进嘴里,我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好甜蜜啊!
就吃了半块,就该吃团圆饭了!大伙儿陆陆续续的围到圆桌旁,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开开心心的,肉一口接着一口塞进嘴里!也不会噎着!这时爸爸那吃一杯酒说:“干杯!”大伙儿都拿出自己的杯子干了爸爸的杯,然后一饮而尽!真是叫大口吃肉大口吃酒啊!吃完了饭以后,我那出一小板凳,坐在外面看着月亮,吃着月饼,但是还是半个,我想:今天的月亮真圆!光真美!我真想搭一座桥走到月亮上,但是我没这个能力,我还想搭着“嫦娥一号”去月亮旅游啊,但是这不可能!
11点了,我该回家了,告别了这个美好的旅程!
篇15:团圆节的作文
团圆节的作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篇16:中秋团圆节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个赏月的日子。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中秋佳节已悄悄地来临,因为天空是黑的,所以月亮看上去,异常明亮!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西湖边赏月,月亮圆,月饼圆,吃着月饼像是吃着圆圆的月亮,突然,我猛地发现,月亮里有一个人的影子!我揉揉眼睛,把眼睛瞪得更大,千真万确有一个影子,还在动呢!嫦娥是神话啊!那什么人能飞到月亮上呢?太神奇了!我带着疑问,继续赏月。
我们坐在长椅上,仔细地看着月亮,真是太美了,月亮像白玉盘,把她柔和,洁白的光辉洒在大地上,哪怕是一点点光芒也要给人们照明,月亮的心肯定很善良!难怪她有一副漂亮的面孔呢!现在我才发现,今晚没有一颗星星,大概星星们想让月亮更迷人,更亮吧!所以她们就藏在黑暗中了!星星的心也那么善良啊! 赏月的不光是我们,还有好多人都欣赏着这轮明月,还时不时发出低低的赞叹声,有人拿出相机,“咔咔”的拍了又拍!大部分都是一家人,今天也是团圆节嘛! 我们一家人,吃着剩下的一点点月饼,甜蜜、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我们一直赏月赏到很晚才回家,一家人在一起赏月的感觉真好,明年我还要和爸妈一起赏月。
★ 中秋节作文150
★ 中秋节 作文
★ 作文 中秋节
★ 作文中秋节
★ 中秋节范文
★ 中秋节作文初一
中秋节,团圆节作文(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