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炮台作文

时间:2022-11-29 18:07:31 作者:威风凛凛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威风凛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2篇家乡的炮台作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家乡的炮台作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澳门大炮台

澳门大炮台 -资料

大炮台位于澳门中部高山地区,是澳门初期最重要的军事重地,与松山炮台、妈阁炮台形成一个军事防护墙,再加上望夏炮台,形成当时能保护葡国商人利益的.优势军事地形,相传大炮台下更有秘道可通往松山炮台上,是葡国在澳门当时最后的军事设施。

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三巴炮台,座落在大叁巴牌坊侧,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大炮台建于公元16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绿草如茵 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台上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一座南欧式平房建筑,现在是气象台的办公室,

资料

其右侧有古钟一口,是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被迁往葡国安放,数年前始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门前顶的石雕,纪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在大炮台上,设有旅游司谘询处,游客可在该处查询有关资料。

现今大炮台上有二个博物馆,一个是澳门博物馆,直通大炮台下之大三巴牌坊。而另一个比较规模小的,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博物馆。

大炮台四周建有慢步径供市民跑步用,但使用率方面,当然不及“松山”健康径,原因除了是由于交通不方便之外,路程较短亦是关键之一。但亦吸引到不少情侣,来此绕圈谈情及在其上望下全澳景色。

篇2:大炮台的导游词

大炮台的导游词

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座落在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罗教堂内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炮台上还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南湾公园的导游词

・玫瑰圣母堂的导游词

・澳门特别行政区导游词

篇3:参观炮台心得体会

探寻先辈足迹,缅怀烈士英雄,感受历史盛衰。暑期,我怀着严肃敬重的心情,参观了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

伴随着湿热的海风,走在绿树荫浓的山路上,很快我便到达了青岛山炮台遗址博物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曾经侵占青岛的德国军官的军衣和武器,这些铁一般的证据无言地揭露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那一张张古老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当时青岛在战争中破败的景象以及人民的凄惨生活。然而随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讲解图,我看到了青岛人民的不屈抗争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是先烈们以他们的血肉之躯不断地与法西斯进行斗争,不断地引领人们走向光明,才换来我们现在安定繁荣的生活。

从博物馆出来,我沿着路标走向古炮台遗址。先到达的是一座可360度旋转的铸铁“瞭望塔”,铁塔重20吨,铁甲为暗堡形,有旋转盔。人在塔内扳动方向盘,通过嘹望口可以自由地观察到前海、后海、山上、山下的情况。在青岛山南、北坡曾分别安装了两门克虏伯大炮,因此又名“俾斯麦炮台”。如今大炮已经进入了博物馆,但留下来的这些铜铁遗迹却还在发出闪亮的金属光泽,仿佛告诉人们——勿忘国耻,勿忘历史。

是啊,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保持清楚的头脑,从苦难中吸取教训;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让我们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众志成城,努力把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昌盛,才能真正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4:参观炮台心得体会

10月1日,我们一家人准备到蛇口左炮台参观。

一路上,我在想炮台是什么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左炮台山下,爬一段山路后,我发现这里绿意葱葱,空气新鲜,顿时使人心旷神怡。

来到左炮台城墙下,我发现了两株大榕树,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榕树枝干的数目真是不可计数。有许多树根像爬山虎的脚一样巴住左炮台的城墙,形成壮观的树墙。根据介绍这两株榕树年龄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我们一走进城墙内,第一眼就看见了几间简陋小房子,妈妈说:“这是以前士兵居住的地方,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我想:这几间简陋小房子已经有这么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可以完整无缺的保存着,真是天下奇观那!

我们来到了我念念不忘的左炮台,从远处看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大炮,但看不出有特别地方,当我走前时,眼前是一尊巨型大炮。而且我发现大炮放炮弹的地方竟然没有进口,原来是时间太长大炮生锈把口堵住了。我又发现炮身上有许多像补丁一样东西,原来也是生锈造成。我一边参观一边听爸爸讲有关左炮台历史故事。左炮台所在地方以前是军事要地,主要防御敌人从海上侵略。

我远望大海,眼前仿佛就是战场,只见大海上炮火连天,硝烟滚滚,左炮台的大炮愤怒地把敌人打跑了。正当我看着入神的时候,突然爸爸把我叫醒了。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左炮台。

篇5:参观炮台心得体会

今天,妈妈带我参观胡里山炮台,我有点小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看到我心中的炮王“克虏伯大炮”了。

我们沿着台阶一直往山上走,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就到了。胡里山炮台三面环海,风景优美,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这里的各种大炮和炮群都让我大开眼界。妈妈告诉我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中不得不说的是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我最感兴趣的也就是“克虏伯大炮”了。我专门仔细查看了有关资料,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现仅存一尊)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生产,每尊炮价约白银八万两,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8生(即280毫米),大炮全炮重量为87吨,膛线84条,炮长13.9米,射程19760米。看到这么大一尊大炮着实让我很震撼。这里的每门大炮身上都有保家卫国的影子,让我充满了敬意。我们不但参观了这里的'炮台,还欣赏到了这里精彩的表演,演出最后的真实的炮声好响啊,真的只能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临走的时候,妈妈还给我买了一个玩具大炮当做纪念品,我好开心。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篇6:参观炮台心得体会

青海的炮台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自从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炮台山玩,我一直都没记得那天的情景,那是我们一家人到青海的炮台山游玩。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全家来到炮台山公园的大门口。还没进门,我就听见正在放一首美妙的歌曲。我进去一看,原来是一群步伐矫健的老人在练习舞蹈,他们跳得很整齐,也很投入。我想他们是不是返老还童了啊!这么大的岁数还有这么旺盛的精力。

我继续往前走,只见两边是绿葱葱的大树,像两排卫士在迎接我们。还有绿茵茵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朵。真是美极了。我们接着上了山,山上有两处喷泉。喷出十分漂亮的水珠,还不断的变换着形状。走到山腰时,我突然听到了一声狂吼,原来是一个十分无聊的人在试验一下看山的那边有没有回音。突然我又听见一个人在说话,我好奇的听了一会儿,可一句也没有听清楚。爸爸告诉我别人是在练气功。你说这山上的事情是不是很奇怪啊!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整个的新澳亭,看到了整个的澳门。我们感到了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后来我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地方被人称作“炮台山”。因为清朝末年,清兵为了保护澳门,在这座山上建造了许多的炮台。所以我们要记住他们为抵抗敌人对我国领土的侵占而做出了牺牲。

篇7:参观炮台心得体会

今天我去了,胡里山炮台。

其实胡里山炮台,并不只是一个炮台,而是整片公园,因为炮台是这座公园的亮点,所以叫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座鲁伯大炮,当年为守卫组国领土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如今站在炮台上,遥望无边的大海,早已看不出曾经的不和谐,这座克鲁伯大炮仍矗立于南方,为我国保家卫国,而时刻准备着。

胡里山炮台,离厦门大学`南普陀寺都很近,克虏伯大炮产自德国炮台实践与清朝,可360度旋转,曾经击沉过无数日本人的军舰,当时李鸿章买回来了四枚大炮,可是现在仅存一枚。日本人拆走了,里面最重要的配件仲达87吨,据说德国人愿意出87吨黄金换回。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东南海峡突出部分,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清光绪,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是半城恒式,具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景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成为了厦门市旅游的名片和窗口,是厦门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篇8:炮台的造句

炮台拼音

【注音】: pao tai

炮台解释

【意思】:旧时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构筑的供发射火炮的永久性工事。

篇9:炮台的造句

1、我们的部队攻占了敌人的炮台。

2、有证据表明,这些很多的沿路兴建的炮台、市场和庙宇要比城墙的年代更为古老。

3、如今,那座伊丽莎白熟悉的炮台,已经荡然无存,不过,在那个位置却矗立着一座17世纪建造的同样出色的建筑。

4、炮台公园区和考夫曼当年入住时相比已是大不相同了,他说那些新学校和不断涌入的新居民让他感到兴奋。

5、但是随着炮台公园区越来越受欢迎,居住成本之高使得工薪阶层家庭很难负担得起购置新房的费用。

6、在曼哈顿南部的炮台公园里,我们付费参观了JWST。

7、现在这些威胁已经不存在,炮台对游客开放。

8、为达目的,1858年,英军炮轰淮河口的大沽炮台,并扬言要占领天津。天津离北京只有两天的行军。

9、就像在纽约的炮台公园或者旧金山的旧金山,这种望远镜也可以租得到。

10、为达目的,英军再次炮轰大沽炮台。

11、自从炮台原始设计中存在的一座高架桥被拆掉,这个下沉桥的设计就取而代之。

12、上了山顶你就会清楚地看到那里的炮台的`全景。

13、在市长办公室曾下令疏散、位于哈德逊河河口旁边的炮台公园(BatteryParkCity)地区,到周日午饭时间,已经有居民在骑自行车、跑步。

14、世界贸易中心的倒塌给他们位于炮台公园(BatteryParkCity)的公寓蒙上一层有毒灰尘,让他们三个月无法回家。

15、在空间站观看景色最好的地方是在像炮台一样的圆顶上,透过六扇窗户能看到地球的全景。

16、米哈伊洛夫卡炮台炮兵基地建立在塞瓦斯托波尔湾北部。

17、我们的所在地是由炮台和居所构成的殖民地。

18、那炮台的主权为敌人所有。

19、你可以从如何从哥伦布环到炮台公园进行4个小时的争论,但你在地图上绝对找不到威斯康星州。

20、博物馆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外,但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博物馆展厅相连。

21、如果您访问大沽炮台,还有其他景点周围值得你的时间,如海门大桥,大沽灯塔。

22、一个低洼的部分,拥抱炮台公园的长廊也被水淹没。

23、在曼哈顿,纽约港的水冲洗的边缘,在沿岛的一角炮台公园的人行道上。

24、之后又乘清援军到来之机,率队先行夺得龟山炮台,清军重新占领汉阳。

25、他们决定建座新炮台,以保护该区的居民。

26、当火控与通讯改善后,便顺理成章的由单一的火控官来指挥炮台作业。

篇10:湖里山炮台800字作文

湖里山炮台800字作文

寒假中,我去了厦门著名的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建造的时间前后跨越了五年。寨墙台基是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和泥沙搅拌构筑的。胡里山炮台战略位置重要,向东可以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阴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所以在当时,它是厦门的一个战略要点。

胡里山炮台四面八方修筑着围墙,它就像是一个小型城市,炮台总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胡里山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一进入炮台遗址,我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无数的大小不一的火炮,它们有的整齐地排列在城墙上,有些分散在空地。在城门上,矗立着一排小火炮,每门小火炮的后面都装着一个小转轮。转动转轮,就可以把炮口抬上抬下,打击远近不一的目标。这些小炮很灵活,一个人就能操作。但它也有缺陷,比如,炮口不可以左右转动,因此,一旦把炮固定住,那门炮就只能攻击自己正前方目标,如果目标在自己的左右侧,那它就无能为力了。小炮固然有用,但炮的射程近,威力小,无法有力地打击远处的大船。聪明的'中国军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时,清政府用了大约十万两白银,向德国的克虏伯兵工厂买了两门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射程最远的大型火炮。为了防止敌军飞机发现的轰炸,守军在东西两侧各挖了一个大坑,把大炮藏了进去,只留下一小段炮管在外面。胡里山炮台还有一门小炮,长11厘米,直径2.4厘米,重0.22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炮。胡里山炮台因此拥有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火炮。

而今天的胡里山炮台,东边的克虏伯大炮已经没有了,它被搬去炼铁炼钢了,西边这门却完好无损。原来生产它的克虏伯兵工厂,愿用86吨黄金来换这门重达86吨的大炮,而中国却坚定地拒绝了。不仅因为这门炮是这种型号的世界上的唯一一门,更因为它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站在胡里山炮台的城墙上,望着茫茫的厌第,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炮声,仿佛看到了日军的舰艇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沉入海底。这段光辉的历史不应被我们遗忘,也不会被我们遗忘!

篇11:西炮台游记四年级作文

西炮台游记四年级作文

在初冬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西炮台游玩。到了西炮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城楼。我们沿着青砖铺成的台阶小心地走了上去。到了上面,放眼望去,护城河泛着微微的绿波,缓缓地流淌着,远处的大海也显得格外平静,午后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给海面铺了一屋金子。真美啊!

走下城楼,妈妈领我去了陈列馆,陈列馆的壮观另人留恋忘返。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陈列品,如铁炮、炮弹、洋枪、瓷碗、当年士兵的衣服等等。我还看到了当年致远舰的模型及镇守西炮台的英雄们的雕像。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甲午战争的惨烈。走出陈列馆,我发现院子里有好多士兵雕像,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在操练,有的在瞄准,还有的在推动炮箱,可直有趣!我跑过去和其中和个在瞄准的士兵合了个影。最后我们才登上了炮台。听妈妈讲,这里的炮台共有三座。一大,两小,大的居中,都是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的。现在用手摸上去有些划手。其中大的炮台有6米高,大炮有近两米长,表面发黑,都是用铸铁铸成的,炮眼直冲海面,虽然经过了无数战火的洗礼和百年的沧桑,但看上去仍威武十足。据说,在1894年甲午战争时,炮台发挥了巨大作用,清军管带乔干臣曾亲率清军利用此炮台阻击日本侵略者,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天就黑下来了,怀着对英雄们的无比敬意,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炮台。

篇12:胡里山炮台作文

胡里山炮台作文

XX年8月2日 星期五 天气 多云转雨

胡里山炮台 伴随着兴奋、愉悦的心情,我和妈妈、小姨、姐姐、外公一起乘上了飞往厦门的客机,开始了暑期厦门游。 飞机在下午1点30分抵达厦门高崎机场,妈妈的朋友接上我们去了酒店。稍作整理后,我们开始游玩。 今天厦门下了大雨,所以路面还很潮湿。雨一阵阵的,气温比南京低,还是很舒服的。尽管下雨,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我游玩的心情。

我们第一站就来到了著名的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的西南部,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当初修筑这个炮台用去了五年的时间。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克鲁伯大炮。这门大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能达到6400米,有“世界古炮王”之称。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除了这门最大最有名的.炮之外,炮台里还收藏了各种大小炮,红夷火炮也在其中。还有一台小炮我要特别告诉大家的,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它是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4厘米。这样,胡里山炮台就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

在炮台参观了一遍,仿佛让我重见了历史,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同时也让我记住了《南京条约》。

篇13: 游西炮台作文400字

游西炮台作文400字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西炮台游玩。

进入大门,看到一块高大的碑文,介绍了西炮台的历史由来。我们走进了陈列馆,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每一个玻璃罩下都会讲述出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我听着差点儿入了迷。

然后,我们又来到左侧的操练场,我看见这里的所有泥人都留着长长的辫子,而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很奇怪,这些人都是女人吗?我怀疑的心情问爸爸,爸爸说,古时候的男人都留着长辫子而女人的头发是盘起来的`。

接着我们参观了炮台,先来到副炮台,下面还有许多门小炮摆放在右侧的操练场上。之后,我来到了主炮台,有一门大炮立在那里,虽然已经有残缺,但看上去还是高大雄伟很有气势。

走下炮台,我们看到了四个铁堡垒,我急忙跑了过去,我们在这里又躲又藏玩得好开心呀!

最后,我登上了城墙,城墙上已经被岁月磨砺得伤痕累累,真是一个苍桑的历史见证啊!

走出城门,我不由得回头望望这高大的城墙,心里想:西炮台真美呀!我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这里细细游赏一番。

篇14:爬三炮台作文300字

爬三炮台作文300字

今天我玩得很开心,因为妈妈带我去爬“三炮台”。

三炮台是三座陡峭耸立的山峰单独的挺起,像三台大炮而得名,它们就座落在我们厂的后面。

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出发了,我们来到山脚下看见山上全是荆棘和树木。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路口。抬头望去,隐隐约约的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梯镶在山上。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慢慢的往上爬,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妈妈已累得满头大汗,身子直打哆嗦,手脚已发抖。我对妈妈说:“妈妈,快点走。”说着我就拉着妈妈的手继续往上爬。爬呀爬,爬到到最笔陡、荆棘最多的路段时,我的手给荆棘刺破了。妈妈心疼的说:“还是不爬了吧。”我说:“不,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这是你平时常对我说的'。”妈妈笑了笑,只好继续爬。我们克服许多困难,终于爬上了山顶。啊!太兴奋了,我大声喊了几声:我是韦宁,我终于爬上三炮台了,耳边响起了回音。我满怀高兴地往下看:整个厂的全貌全在我眼底。要是有照相机该多好啊!我们小休了一会儿,吃了水果和点心就下山了。

今天爬山真有意思,既观看了我们厂的全貌,又锻炼了我的意志,同时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篇15:游吴淞炮台公园作文

游吴淞炮台公园作文

去年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去游览吴淞炮台公园。

一走进炮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柏像一排排英姿飒爽的战士,既威武又庄严。林间的草地上遍布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儿,五颜六色的,就像沙滩上散落的一枚枚色彩斑斓的贝壳。

再往前走是一片绿油油的的草坪,人们在草坪上快乐地放着风筝。抬头望去,天空中翱翔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在人们的拽动下,风筝扶摇直上,仿佛在进行一场竞赛,它们或翩若惊鸿,或婉若游龙,真是栩栩如生,摇曳生姿。

随后我们散步在公园的沿江栈道上。栈道里面有大片大片的芦苇荡,芦花竞相开放,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恬静。一阵微风拂过,那洁白轻柔的羽绒便四下飞散,像是在下一场鹅毛大雪,整个吊桥都掩映在浩浩的'芦花的海洋之中,在这里走一走,情不自禁就沉醉在这美景中了。

沿着栈道继续往前走,你就会看到那川流不息的滚滚长江,晚霞灿烂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如同给江面铺上一段彩绸。偶尔一两只水鸟飞过,一会儿盘旋在上空,一会儿停落在芦苇上,一会儿消失在茫茫的江面之中。

一天的游览意犹未尽,这里的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篇16:游览虎门炮台的作文

游览虎门炮台的作文

中华传统的文化是一个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发展,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虎门硝烟的历史。

在洋溢着过年气氛的寒假里,我来到了广东东莞虎门威远炮台。虎门威远炮台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是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它也就是yp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是中国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规模的古炮台之一。

在炮台旁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当年虎门硝烟的历史故事,林则徐的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英勇奋战的关天培,还有各种与英军在作战时所用的兵器。在这一切历史的背后,我看到了当年清朝各种贪财的.大臣们到英国zsyp导致对人民的危害,也看到了忠心为国的人为国家的贡献所做的努力。

在博物馆,我还了解到了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看着陈列馆里一张张吸毒者的照片,我不禁到吸了一口冷气,如果没有了林则徐和爱国人士的管理,yp不知会影响到中国多少代的人。

来到炮台,我被它保存的如此之完好给震惊了,用灰、沙、黄泥做成的炮台任显示着当年的生机,大炮在几年时光的冲刷下,气势任不减弱。抚摸着炮台的墙砖,我闭上眼仿佛可以看到反英寇战士们的努力;靠在一门门大炮上,我仿佛听见了战士们激烈的怒吼。在英军的打击下,我们祖国的一部分——香港被无奈割给了英国,而也就是这虎门硝烟才给了我们敲响了警钟,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在这次游虎门炮台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对中华人民的重要性,也就是这次一游,让我知道,中国的文化是需要一代代儿女们理解、继承下去的!传承,会让我们的中国,添上一分更加鲜艳的色彩!

篇17:肇庆羚山炮台

肇庆羚山炮台 -资料

羚山炮台在端州区东南郊,西江羚羊峡入口北岸之羚山,建于19,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此炮台控制旱峡陆路及羚山峡水道交通的要冲,形势险要,这里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炮台主体建筑设在红岗制高点,以主体暗堡(母堡)为中心,在平面为长方形的阵地上按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分设四座较小的暗堡(子堡),炮台暗堡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一样,

资料

除了子母堡之间以堑壕连结之外,从东北的干堡起,还有一条跨度极长的'堑壕往东延伸,经过按榔盒山、秀才坑、蛇头山直抵文笔(已拆毁的建筑物)处再转南抵羚山寺(已拆毁),并直达羚羊峡人口处止,全长3000米,水陆路在其监视的范围内,工程浩大,攻击与防御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篇18:大沽口炮台导游词

大沽口炮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好!

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闻名中外的大沽口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遗址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在中国近代使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前哨阵地。大沽口炮台曾与文州虎门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捍卫我们祖国的南北大门。

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文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193月,毛主席送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去上海。由北京出发,专程到天津下车到大沽口炮台参观凭吊,并和同志们畅谈祖国未来以及个人的远大理想。1954年4月23日,毛主席视察天津新港碱石后再次来到大沽口炮台并留影纪念,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

游客们,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它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文字、图表、历史照片、实物赞美财现了大沽口炮台的历史过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石牌坊上的“海门古塞”四个大字,它将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践踏分割祖**亲的躯体,以及中华儿女是如何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自己血肉之躯组成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不倒长城。为了纪念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市政府在香港回归之际建立了“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碑”,它镌刻着中国民不畏列强,抵御外侮的'英勇史迹和光荣传统。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献身的英烈永垂不朽!

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发生在1858年1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为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侵略者公然叫嚣“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取胜,即占领天津直接威胁北京”。5月份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炮台,将士奋起反抗,击沉敌舢舨4只毙敌近百名,法军炮艇“ ”号受重创,艇长 。正当守台将士与敌人艰苦鏖战之际,手握兵权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布政使钱昕和却临阵脱逃,致使守军士气大挫。英法帝国主义乘机攻取大沽口炮台,第一次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北方大门,迫使清政府同沙俄、美国、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美三国公使借口到北京与清政府交换条约文本,率舰队到大沽口外,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清政府当即照会侵略军,换约可带少数随员由北塘登陆进京。但英法侵略者恃强成性,执意从大沽口登陆,武装护送公使进京,并于6月25日下午炮轰大沽口炮台,挑起第二次大沽口海战。中国军队被迫开炮自卫,新修建的大沽炮台发挥了强大的威力。结果进攻者完全失败。远征队只得退却,并且在战斗中损失三艘英国战舰,英军死伤464人、英军官死5人、伤23人。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伤,这是第一次 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当时英帝国主义在亚洲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

在这次战役中,清军将领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史荣椿守南岸中炮台,龙汝元守北岸前炮台。他们“奋勇先登,亲然巨炮,击中夷舰。”不幸的是二位爱国将领先后中炮,为国捎躯。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沽口炮台是同治、光绪时期修建的后经“庚子事变”遭到八国联军破坏而残存下来的遗址。

我们现在在登上的炮台是大沽口炮台“威、镇、海、门、高”五座炮台之中的“威”字炮台,也是当时惟一的一座圆形炮台。始建于第一次 战争的第二年,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炮台高20余米,马道长57.5米,炮台顶面直径30余米。19香港回归之际进行修复。这里陈列的铁炮是第二次 战争时期的前膛炮,火药从炮口填入,然后入入球形炮弹,用火种点燃,引信炮弹即打出,炮弹是实心的,打到目标只能砸一个洞。前面的四门铁炮是从炮台附近挖掘出来的,炮膛都已残缺,这是根据19《 》第八款规定:“拆毁大沽口炮台”而人为破坏的,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中间的大铁炮是根据历史资料重新仿制的。

大家都知道,天津历来是是北京的门户,而大沽海口又是“津门之屏”,自明代初期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大沽海口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世宗为防倭患,开始在大沽口“宿重兵”并设置“铜铁大炮”。自此,大沽海口正式设防。当时置放大炮的炮位就是大沽口炮台的原始雏形。

至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两岸各建炮台1座,南岸炮台位于东大沽以东,称南炮台。北岸炮台位于于家堡以南,称北炮台。两座炮台皆青砖砌就。炮台高5米,宽3米,进深2米。这就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

纵观大沽口炮台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近百年,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游客们,参观大沽品炮台遗址活动今天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愿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大沽口炮台遗址已列入塘沽区旅游规划项目之一,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要重修“双忠祠”、建海战纪念馆和演练场,逐步建成集文物保护、遗址展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炮台公园。欢迎大家携家人和朋友再次来这里参观和享受。谢谢大家,再见!

篇19:关于澳门大炮台的精选导游词

关于澳门大炮台的精选导游词

由当地的耶稣会会士于16明神宗年间开始修建,耗时十年才得以竣工。原本炮台仅仅是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但自1662年成功击退荷兰舰队之攻击,炮台就成为了重要部署的军事基地。炮台下面的备用水池以及巨大的军需库,便是在那次防御之后所兴建的,这座炮台成为了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

而从1623年至1740年间,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又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此外,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欧式建筑,现在是气象台的办公室。

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1966年,将炮台迁入后开放为游览区,大炮台城墙分别于1992、1993和进行修葺,有关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实性,除了清洗状况良好的物料外还清除表面杂草,用除草剂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补墙身裂缝,因此大炮台之结构被完整保存。199月起,政府将原气象台的大楼拆去,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落成启用。

01

炮台设施及结构

炮台占地约1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4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两年的包围,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大炮台右侧有古钟,一口由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经前往葡国安放数年,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前顶的石雕记录了这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 米,往上收窄成2.7 米宽。女儿墙高约2 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有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著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的弹药库,现在就作为了小展览区,及储水池就作为了博物馆的一部分等。

02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坐落在澳门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炮台之上,于19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是一间展示澳门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的展品以其丰富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讲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门和平共处的生活。

博物馆规模较大,共有三层,各司其职。一楼展区讲述澳门历史,在这里,您能清楚地了解到澳门作为中国一部分时的历史、中葡文化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融与发展,以及在葡萄牙人的统治下逐步形成的独特澳门文化。二楼展区主讲文化,在这里,您能通过一系列民间、官方的旧物件体会到澳门复杂又美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并通过澳门民间生活场景的再现,得以窥探古时候澳门平民以及贵族的休闲娱乐、宗教仪式和民俗庆典。三楼展区则聚焦于当代,您在这儿可以看到澳门的新精神风貌,并能对澳门的当代文学艺术有所了解。

现在大三巴牌坊、炮台,澳门博物馆三位一体,构成了澳门现在最火爆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馆内的很多地方细节都非常精致,来这里会让您感到惊喜哦。

篇20:吉林东炮台遗址

吉林东炮台遗址 -资料

东炮台遗址位于珲春市区东南马川子乡炮台村境内,距市区约6公里,

炮台呈椭圆形,东西径直100米,南北径70米,东、西、南各有一个圆形的.炮位,炮位之间相距60米,围墙与炮位均高6米,墙为含石灰的“三合土”筑,墙外环以宽约9米的护墙河,现尚存积水。

西炮台遗址位于市区西南板石镇春景村境内,距市区5.5公里,东距东炮台5公里。炮台呈椭圆形,东西径直90米,南北约80米,东、西、南各有一个炮位。围墙为含有石灰的“三合土”筑,

资料

环以宽约9米的护墙河。

遗址较完整,结构清晰可辨。东西炮台始建于光绪七年,光绪十六年完工。两炮台的结构与布局大同小异,各设置3尊从德国购买的克虏海口要塞炮。两炮台间有土垣相连,土垣底宽9米,高1.2米,长6公里。当时东炮台驻清靖边军1200人。光绪二十六年,沙皇俄国趁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机,向东北地区大举进攻。7 月30日凌晨,俄军开始向东西炮台进攻。两炮台将士英勇阻击,击毙波斯特科夫中校等俄军200多人,打击了侵略才的气焰。后因东炮台炮口震裂,抵敌不过,清兵撤退。西炮台清兵把炮件折卸下来,隐藏在水里,终被俄军发现并彻底捣毁。东西炮台遗址均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21:温州镇瓯炮台

温州镇瓯炮台 -资料

在乐清磐石南门外,明代,磐石卫曾建有乐、西漳浦炮台。清光绪十一年(1885)因“法人滋事”,于南门外天妃宫前又筑一炮台,周环以土城,炮台分三层:上层为营号,3间,其南首土城安朝天炮2位、中层炮房2座,原安炮2位,后移1位安放龙湾炮台,又小炮房5座,安炮5位,营房6间;下层大炮房5座,安炮 5位,又正中安朝天炮1位,

资料

炮台、营房等早已毁,仅存残基、大门和“镇瓯炮台”石额。

篇22:游湖里山炮台学生作文

游湖里山炮台学生作文

厦门有一个威武的圣地——湖里山炮台。这炮台指着金门,是一处宝贵的遗迹。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这湖里山炮台参观。

一走进去,这里大大小小的绿色植物便吸引了我好奇的目光,到处都是千奇百怪的树木。你看,一个大榕树须发垂落搭在地上竟有数百根,多年后长成树干,连着大榕树,竟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彻底破解了“独木难成林”这句名话;再看,那里的一棵小树,它身分三叉,一左一右一中间的连在一起,树杈上布满青叶,茂盛地长着,形成了一个“山”的样子。而且,这棵不普通的树还靠着一块遮天岩石。岩石外倾,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恐惧感,然而这棵“山”字形的树却靠在倾斜面支撑着岩石,让人不觉有一种佩服之情。这可能就是所说的侠肝义胆,让人不觉感叹;呀,那还有一棵奇怪的树!只见它光秃秃的,枝干上没有一点绿色,就像冬天里冻死的'老树。我原以为是一棵枯树,谁知听讲解说这是一棵顽强的老树。我不解的走近它,目光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终于在一个小缝里,发现了一根细小的嫩芽,看来,老树并未枯死,而是在顽强地生长着。我们众人不由感叹老树的顽强……

感受过树的震撼,我向着里面的核心部分走去。不愧是习武之地,一进来就看见不少穿着长袍马褂的人员,清朝时期的装扮加上这炮台带给人的威武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当——当——”,正欣赏着两旁的石雕,一声震天响的锣鼓声传入耳内,我急忙走上前去观看。往前一站,哦,是给人们介绍古代大炮的发射过程。这时,一位大臣映入眼帘。这位大臣头戴官帽,身穿深蓝的官服,上面还印着一些图腾纹饰,是家族的象征。又是一阵鼓声,场上又上来八人。我定眼观看,有四个士兵身穿战袍脚蹬战靴,带着头盔,腰间别着一把宝剑,手持一把黄色大旗,旗上绣着一条威武的龙,口吐火珠充满了壮气,神气地在战场上舞着。还有四个士兵身着红衣脚蹬战靴,手上却拿了鸡毛掸子、棉布桶、弹簧与火药桶。几经盘旋我才知道,那四样奇怪的玩意原来是用来发射炮弹用的工具,真是令人好奇又想笑。八位士兵绕场几圈后,举着手中的武器用具向发射台走去,我们观众的兴致被吊得满满,大家一起涌向第二看台。

几步奔到看台,好戏随着阵阵激动人心的鼓声开始了,八位士兵连同大臣一起上了炮台。台上有一门大炮,黑亮的炮身、粗长的炮筒,一看就是一门打仗用的镇门炮,四周还有四座烽火台。听说当时此炮是从国外进口的好炮,指着金门的方向。

“准——备——”随着一声喝令,战士们开始了点炮前的准备工作。首先上来一位红衣战士,手拿鸡毛掸子疾步走到炮筒前,用掸子清扫炮筒,不染火药灰尘之脏;接着过来一位持着棉布桶的士兵,他捏着布桶插干炮筒里残留的露水与炮灰;然后又上来一位顶着弹簧的战士,只见他用力捅向炮筒,将弹簧插在桶中,作为发射炮弹的支撑;最后的战士把火药装进炮筒,准备工作终于完毕。一项又一项的繁多工程,看得我是眼花缭乱。想想在打仗时的争分夺秒,而装一个炮弹竟需要这么多项工序,清朝的武器真是有些落后呀。

终于,伴着一声开炮的命令,黄衣战士手举火把,点燃了引线!“砰——!!”的一声炮响,一股浓烟飘来,四处变得模糊,离炮最近的一棵树算是糟了殃,满树的绿叶就仅剩不多了。真是厉害,真是威武!我们参观了古时的大炮发射,真是又感叹又兴奋。

表演结束了,我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中。榕树依然翠绿,炮台默默无语,我却读出了历史的沧桑。历史的瞬间,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作文 重游胡里山炮台

关于从炮与炮台谈起的说明文

家乡年作文

我来做胡里山炮台的小导游

家乡农村作文300字

家乡的作文250字

家乡变了350字作文

农村家乡美作文

家乡田野的作文

《冬天的家乡》作文

家乡的炮台作文(共2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乡的炮台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