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优秀作文

时间:2022-12-17 03:39:21 作者:勇往直前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勇往直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4篇寻寻觅觅优秀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寻寻觅觅优秀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寻寻觅觅优秀作文

寻寻觅觅优秀作文

时间是一条吞噬自己尾巴的蛇,来自虚无,最终消亡于虚无,没有休止地循环。

我的拎包带断了。我从人群中奋力挤上公车,透过窗子上一层薄薄的冰花看外面的路灯一盏一盏的倒退。灯光是模糊的一团,投射在冰面上玲珑地变化着身姿。车内昏暗,人们带着疲惫的表情贴在一起,默不作声。车厢便像一节不知开往何处的火车,荡漾着流浪的气息。

流浪,我好像走得有些远了。路面上的冰雪没有消融,走起来会打滑,摔一下会很疼,很冷。我怀念夏天,午后让人昏昏欲睡的蝉的嘶鸣或是城郊草木的芬芳如今都是奢望。我很久没有听到蝉声了。我想起一幅走失的画面,它曾经连同那些久违的.蝉声一齐隐匿踪迹。

背景是破败的工厂,四处蔓延着齐腰高的荒草。一个男孩高举着捕昆虫的网子,在微风里来回穿梭。风撑起他的衣衫。那整个下午,他兜着了蜻蜓、蝴蝶,捏着它们的翅膀,抓了放飞,抓了再放飞。他看见他们闪着光芒的翼,看见阳光。周围始终没有人,各种虫子伏在草丛里不甘寂寞的叫,一浪一浪,走近了消失,远离了反而嘹亮起来。男孩迷惑地停住,放下举得酸痛的手笔。他站在空旷的平地上,齐腰的荒草外,怅然地望着草丛发愣。他感觉像被包围,四面楚歌。风变得微冷。蜻蜓们翅膀的影子在地上划出半透明的轨迹,依稀仿佛未知的图腾。他扔下网子,下意识的蹲在地上四下张望像要寻找什么。可是寻找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公车转了个弯停下,我跳下车奔向家里。楼道里的回响追逐着我的脚步,时钟般的节奏像是预告什么的倒计时,我有些莫名的慌张。楼里的声控灯忽明忽暗,分不清是惨白或昏黄的墙壁如同慢速回放的黑白电影的过场。

“嘶啦”的一声,我的拎包带断了,书本散落满地。我扔下书包,蹲在地上收拾,可是捡了所有的书还觉得缺了什么。它本来和那些书一起散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却再没找回来。我有些怅然。

时间忽然快进,眼前飞速流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场面。傍晚换成黎明,我从楼道奔向车站,好像回到过去,陷进无限循环的悖论。

第一辆公车在我眼前关闭了绝望的门。门上的玻璃映出我的面容,我就仿佛站在车内,挤在人群里面俯瞰向下面那些挤不上车的可怜人。门关闭,门远去,门消失,门从虚无中浮现又开启。身后涌动的人潮把我推上第二辆公车。人们带着困倦的表情挤在一起,默不作声。车内昏暗颠簸,荡漾着流浪的气息。

小男孩的画面再度浮现,然而画面迅速崩塌掉了。零星的碎片散乱地落在空间内,升华了般再也找不回来。我脑子里很乱,混合着夏天各种烦躁的虫鸣与教堂里神圣的颂歌和赞美诗的辉煌旋律。街灯渐暗然后倏然闪灭。

我慌张地跳下车,拎包带“嘶啦”一声断掉了,没有书掉在地上。地上的冰雪表面刻着各种纵横交错的诡异痕迹,熟悉却又遥远模糊,依稀仿佛未知的图腾。我下意识的蹲下身去四下张望寻找,可是到底要寻找什么,我不知道。

时间无休无止的循环,在虚无中消亡后又诞生,像一条吞噬自己尾巴的蛇。

篇2: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

“滴答,滴答……”水龙头里的水一下一下滴着,似乎没人在意它的流失,毕竟它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听着水的滴答滴答,我也一天一天长大。细小的尘埃在这座朦胧的城市越落越厚,我的思想也随之厚了起来。真的不想长大。

我怀念过去的单纯与美好,现在的思想背负着太多重量,和一种无法估量的负担,这使我喜欢独处,也许只有那时,我才能感受到自由。

窗外的木棉在守望中绿了,又黄了,让我空空地守望了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却总也等不到放任的时刻。绻在黑暗的角落,夜的颜色将我笼罩,也许,只有我能懂了这夜的黑。也许只有我能了解它黑色面纱下的温柔。

月夜,月光的触枝攀入室内,垂了一地银辉。关上电脑,回想着刚刚在网上做的题目,我想永远得记住它。抬头,窗外的明月在对我微笑,坐在床弦上,报着吉他,含糊着曲:

“我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一样,夜里的寂寞叫人悲伤,我不敢想的太多,因为我一个人,迎面而来的月光拉长身影,漫无目的走在冷冷的街,我不敢想得太多,因为我一个人……”现在也许只有这音乐懂得我心中的孤寂,也许只有这音乐懂得我这时的无助。

寻寻觅觅,寻到了16岁,寻到了即将面临人生的小小的转折的时候,我却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一味的迷茫。

然而现在,我似乎有在懵懂中明白了什么……

当加油无法提供动力的.时候,凋谢也将无法挽回了。毕竟我们都是脆弱的,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发觉自己的力量。

无语苍穹,永远都是那么深,摊开掌心,里面永远都是空洞的,只有手纹在那里无情得嘲弄时间,无情得嘲笑那永远的孤寂。

孤独的生活在我心中漫漫流淌,那种在眼里柔和得看得到的亮光,默默在身边环绕成拥抱,蔓延成海洋。

看,孤寂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在梦的远方飞翔。

篇3:寻寻觅觅经典散文

寻寻觅觅经典散文

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开始了寻觅,寻觅那一线光亮,寻觅那张慈爱的脸庞,寻觅那个温暖宽厚的怀抱……

在娘的厚爱里慢慢长大,知道自己有了小脑袋思维,有了只属于自己的心事,那么一点点在大人看来不是秘密的小秘密。偷偷的玩,在干活的时候偷偷的做点小动作,不高兴了偷偷的流眼泪,认为这都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让大人发现,免得挨一顿训斥,在弟弟面前感觉很没面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长大了,脑袋里的小九九也逐渐多起来,梦见许多怪异奇妙的现象和情节,梦醒来都不敢对大人讲,娘就不高兴:“指使你干点活都心不在焉,慢慢腾腾的。”我并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在娘眼里我一直很乖巧,很勤奋的。有了心事的女孩便成了傻傻呼呼的小人儿了,惹大人生气。其实我也不想,也很厌烦心里那些沟沟坎坎,想不明白的疙疙瘩瘩。寻觅解脱的出口,却不好意思跟谁讲,于是老也走不出那个纠结的缠绕。

上了初中,才知道那些小孩子的心事原来那么可笑,那点纠结原本就是自己天真的小梦幻,随着年龄的长大,那小梦幻也逐渐成了大梦想。梦,则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快乐着,努力着,向往着……

寻寻觅觅一路走来,梦在飞,心在追,竟是那么遥远,似乎,心总也追不上梦的脚步。有时很落寞,有时很失望,有时很累,好想就地躺在那里踏踏实实的休息,想要赌气任梦飘飞。可是,却终是不忍心,没有心的陪伴,梦会很孤单,寂寞的时候会迷失方向,再也回不到只属于梦的那块隐蔽的心房。真的不舍得放手,不舍得眼睁睁望着梦离我而去。已经相依相守很多年了,没人能懂得心与梦的那种默契,那种亲密的情感,那种难舍难分的依恋,没有梦,心会死,梦离开了心也一定会肝肠寸断。既是痛苦的相望,只要不离不弃的跟随,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欣慰和安宁。

时时日日,岁月流逝,白发染鬓,青春何许?心依然,梦飘零,感叹岁月的沧桑,却不曾老去心追梦的那份坚毅,那份欣慰,那份自以为乐的欢愉。只要有梦,心就不孤寂。希望在心底生根,相信会寻觅到自己想要的种种,爱和情,明天和将来。

以为遇见就是自己千辛万苦寻觅来的缘,相识相知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大爱,谁知道,不小心弄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心很痛,梦凄然,本以为拥有了,怎么就弄丢了?心伤无人懂,夜晚流泪,梦,无言以对。

一夜之间,似乎长大了好多岁,抹去泪痕,把心事深藏,微笑面对自己,梦,给我一个深情的回眸。不再轻信谁的承诺,不再期待遥远的幻觉,眼前才是最现实的拥有,最真实的存在,看得到,摸得着,既是再不堪,也是最好的,就该好好的珍惜呵护。放下过去的伤,放下那份无缘的恨,收起怨愤,包容那些不成熟的记忆,善待自己。不要再苦苦累累的到处寻觅,给梦一个停脚歇息的机会,盲目的飘飞最终会疲劳成殇,疼爱心,也不能亏了梦,要怜惜,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宽恕,解脱和放松。

篇4:寻寻觅觅诗歌

短暂热恋回荡着青春气息

你的炙热如同火焰山

烤焦了冰封的河川

使我忘记身负厚重盔羽

拔地展翅冲过火山直至蓝天

与你牵手飘洋过海

尽情去徜徉爱情的甜蜜

大洋上空雾气蒙蒙

彼岸遥远日行无期

大汗淋漓的你,

不再有从前憧憬时的鼓励,

喋喋不休,烦恼不已

如果没有你,

我会有比现在更幸福可觅

我黯然神伤,洒泪大洋筋疲力竭,

多想借助你的肩头做以短暂歇息

你却抖动坚硬的翅膀

好无情谊的将我抛下去

灵魂出窍的那一刻我悟出

真正情感无处可期……

篇5: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作者介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更感到伤心。有雁是老相识了。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细雨洒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时,一点点,一滴滴,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篇6:寻寻觅觅作文600字

寻寻觅觅作文600字

初睁眼的婴儿,总是会努力地好奇地左顾右盼,用目光扫寻这个陌生世界里的风景,那是一种纯真的渴望。

蹒跚学步的孩童,总是会在看到吸引自己视线的东西时不顾一切地挣脱亲人的臂膀,企图将它抓进自己怀里,那是一种简单的渴求。

人,一天天长大了,眼中的世界也一天天丰富起来。于是许多人变得忙忙碌碌,每时每刻都在找寻着,希望能从生活中得到一些什么,即使找寻毫无意义。单纯的感官神经时常会带给人们错误的刺激。于是很多人疯狂地追逐一些在他们眼中闪闪发亮的东西,他们的眼睛盯着那些所谓的“人生目标”,紧紧地盯着,全然不顾从手指缝中,从衣角边,从飘扬的发缝间流走了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光、青春、真情、美德……这些东西就如同空气,它们存在时,你没有觉察,甚至会忘记它们的存在,忘记自己在呼吸;一旦它们悄然流逝,看着吧,你又是该怎样痛苦地窒息!

“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都在单行道上寻找,没有人相信不用找……”王菲如是唱道。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过于敏感,或许是人类天生的恐惧使然,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是挣扎在湖心的溺水者,唯有拼命地伸手胡乱挥动,企图抓住偶尔漂过的浮萍——多么翠绿欲滴引人注目的浮萍!一定就是我的.救生圈,是我生命的寄托了!——你真的认为,它们是你的归宿?请稳一稳那惶恐的心绪吧,停止那可笑的手舞足蹈吧。因为只须稍稍鼓足勇气的那么一立,你便会惊觉脚下泥土的质感是那样令人觉着安稳!被坚实的大地稳稳托举,你依旧会觉得浮萍的可靠么?如果一味地轻信感官的麻痹,一味地拼着老命盲目找寻,于无意间,你便有可能成为危害自己的罪魁祸手。

曾经有人羡慕托尔斯泰的快乐,便对他说:“您真幸运啊,您身边的一切人与物都是您所爱的!”托尔斯泰笑着说:“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幸运——只要你学着去爱你身边的一切。”是啊,不要忘记眼前所拥有的一份单纯与快乐,不要忘记你脚下的土地!踏在土地上,勤勤恳恳地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才是一份难得的洒脱与随意。即便是一个不曾完美的世界,即便双目前常有屏障的阻挠,只要心境至纯,那么万事皆可至清。

有些人忙了一辈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些人曾经得到,最终不得不失去;

有些人珍视每一分每一秒,充实自己的生命,为了爱而奋斗;为了生活而生活……世界都是他们的。

我们都只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

篇7:寻寻觅觅美文欣赏

寻寻觅觅美文欣赏

在我还没有记忆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找你了,那还不是我的意识。我想,我没有思维的思维中的你,一定不是我要寻觅的。我当然不会不明白,那一定是女娲的旨意,她用黄泥捏了一个女的同时捏了一个男的,那个女的就是我们的祖先,那个男的就是我们祖先的伴侣。从女娲的意图里,我就开始踏上匆匆寻觅你的万里征途。我义无返顾日夜兼程。我还不明白你的时候就这样寻寻觅觅餐风露宿。美丽的伊甸园是我挥之不去的梦想,梦想里边有亚当,那个亚当就是我,我懵懵懂懂就有了外国名字。你也一样,你是夏娃,你是亚当的夏娃,你是我的夏娃。我要找到你,带你去上帝为我们早已打造好了的伊甸园。那是人间天堂,那是极乐世界,那是我们完美家园。

我就这样身不由已地长途跋涉,我隐隐约约望见你的倩影,就在我匆匆行色的不远不近。你是我的希望的明灯,我的希望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希望,而不是幻影。你是我灵魂的明灯,我的灵魂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灵魂。在还没有希望的时候,我有了希望,在还没有灵魂的时候,我有了灵魂,你就是我的希望,你就是我的灵魂。我终于完成了懵懂少年的寻觅期。我的希望越来越清晰,我的灵魂越来越明白。我走出了迷迷糊糊。你的丽影愈发闪亮。你是我的明灯,你是我的幸福,你是我的爱,你是我生命重要的一半。我把你的概念一日比一日弄到清楚,我不可以懈怠我追寻你的脚步。我快马加鞭。为了又快又好地找到你,我把自已变戏法似地一一分开。分开一个继续寻觅的我,分开一个做事业的我,分开一个负责任的我。你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你是我的责任,我担承责任上路。不再不化鸿蒙的我。你就是这样地不容单纯,尽管你是单纯的化身。

我的事业越做越大,我的梦想越来越美丽。在我的事业里有你,在我的梦想里有你。你就是我的事业,你就是我的梦想。

我跋山泼水寻寻觅觅,从不抱怨,从不说不。知道你在前面等待。我勇往直前。不管脚板磨出血,起了老茧。无论我的汗水湿透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你是我的疲惫,你是我淡淡的忧悒。然而我从不想到放弃。我不放弃追寻你的匆匆脚步。我不放弃汗流浃背的疲惫。我不要违抗女娲赋与我寻觅你的使命。你是我的使命。你是我的信念。你是我的爱。你是我的力量。

终于找到了你。你不再不远不近地在我前面行走。你把你的轻盈飘到我的蜗居。我终于拥有了你。我的泪珠儿滚滚。我真的好辛苦,我真的好感动。我需要你的理解,我需要你的懂,我需要你的温柔,我需要你的妩媚,我需要你的抚慰,我需要你的疼。我从未有过的感激涕零。虽然蜗居不等同于灵境般的'伊甸园,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可是,那个天堂只是瞬间的海市蜃楼。于是,你又走到我前边,不远不近,若即若离。我曾拥有的不是你,那个秋星去了她要去的地方,她去了她去的地方,那个她去的地方不是我需要的地方,因为她去的地方没有我,她没有我,她压根不是我寻觅的你。你才是我要寻觅的你。这是上帝的一个忽略。上帝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他一打盹,就给我开了这么一个凄艳的玩笑。这个玩笑让我哭不能哭笑不能笑,我哭笑不得地把那个人生插曲痛苦地收藏。我收藏的不是我的梦想,不是我的爱,不是我的美丽。

我抖擞精神,从沮丧中拐开我的无奈。我跋山泼水寻寻觅觅,你越来越美丽,你越来越亲近。或许我的苦苦追寻感动了上帝,也感动了你,你让我的身躯山一样横亘在你面前,阻挡你前行的路。你投入我的怀抱,那一刻我泪如春雨,我泪眼婆娑里模糊了你的影子,你不是诗伦,诗伦不是你。我在冷雨雪风的午夜叹气摇头,我斥责月老的胡涂。正是月老的胡涂,酿造苦酒我独自啜饮,啜饮我的心机白费,啜饮我的美梦幻灭。啜饮我的辛苦,啜饮我的无奈。我的命运就这样被别人老是播弄而苦无对策。我该怎么办?你在那里呵你在那里,我的爱呵我的女神,如何要如此长久磨折,长久等待?我的哀愁、我的困惑、我的怨艾,不能感动天,不能感动地,不能感动人,不能感动你。我感动我自己,我对我的真诚,我对我寻觅你的痴情。我的感动又能怎么样呢?诗羽只是我的一时假设,我假设你是她,她是你。我在痛苦的寻觅中,你就是不出来,无视我的千呼万唤,千遍万遍。如何你这般执拗,如何你这般不肯枉尊屈驾。或是因为你的傲慢,我一时寂寞难耐,把你假象做诗羽,结果假象亦被戳穿。我懊恼,我悲观,有谁是你,你又是谁,好可怜见,寻觅你千年却不知你是谁。偏偏,我要放弃你而又而又不能。没有夏娃的日子,亚当该怎么办?亚当拒绝孤独,我拒绝无奈。我不要不爱,我不要无爱。我的生命岂能无爱,谁能排斥去爱与受爱?我在冷寂的午夜,坚定信念锲而不舍。

你会是怎样地容貌,你会是怎样地纯真,你会是怎样地聪慧,你会是怎样地善良。我在我久久长长的梦里,描绘你,想像你,塑造你,期待你。你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爱,你就是我的懂,你就是我的疼,你就是我的寻觅,你就是我梦想,你就是我生命重要一半,你就是我的抚慰,你就是这样不容假设,你就是这样简单。你单纯有如小孩,你可爱有如小孩。你秀慧懂我,就像敏感我的懂你,你爱我真真切切,我爱你真真切切。你是你自已,我是我自己。你是我的自己,我是你的自己。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是我的千年寻觅,我是你的千年期待。

我跋山泼水寻寻觅觅。你在那里呵你在那里,你是我永远的梦幻吗?你永远不远不近,永远不明不白?我不要这样无休无止地寻觅,我不要这样无休无止地虚幻,我不要这样无休无止地期待。有谁是你你又是准,你能否脚步放慢,或者止步不前,让我们的懂,让我们的疼,让我们的爱,天老地荒吧,到来生的轮回。

篇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9:声声慢寻寻觅觅古诗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10: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篇11:寻寻觅觅不离不弃

在拍摄这两部电视剧的同时杨幂还跨拍电视剧《暗香》。杨幂自己表示:《仙剑奇侠传三》成为了她演艺心态上的一个转折点。随着《仙剑奇侠传三》的热播,杨幂的人气再次高涨,博客点击量以每分钟两百多次的速度激增,“蜜蜂”更是以每日上百的数量在不断壮大。[43],杨幂又在《美人心计》中饰演了绝色杀手莫雪鸢,网友赞她为“最感人丫鬟”。,杨幂又接拍了多部电视剧:《十二生肖传奇》、《洪武大案》、《京城四少》、《我们同是一家人》以及《宫》;同时还在电影《孤岛惊魂》和《人鱼帝国》中出演角色。,穿越剧《宫》开播后一直稳居中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杨幂还凭借《宫》入围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以及20被正式纳入白玉兰”颁奖环节的.“最具人气女演员”奖,并最终成为此奖项登台领奖的第一人。

光辉的背后是无限努力。2011年是幂姐最忙的一年,这一年幂姐接拍了11部电视。被称为新生代劳模,每天的档期也排得满满的。每天的睡眠不足三个小时。记得在拍《北爱》的戏时,杨幂冒着寒风在零下十几度的水里拍戏,第二天,在化妆室里化妆时,杨幂当场昏倒,被送往医院,据说发烧到了41度。但她还坚持拍戏。

,幂幂的首张专辑《亲幂关系》终于出版了!!“蜂蜜”们都爱不释手……

幂姐,我们永远支持你、爱你,寻寻幂幂不离不弃……

枫桥中心小学六年级:范思怡

篇12: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

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

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

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

(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

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

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可见,“西风”是秋风,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书:淡酒、急风

(2)、鸿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雁”在诗歌中有什么意义?

生:雁是候鸟,春来秋往,总能牵动游子的思归之情,代表了思乡和思人的意义。词人看到北雁南飞很伤心,因为它是从词人故乡来的,是“旧时相识”,不禁引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师:为什么是“旧时相识”?

生:雁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  如今曾经为她和丈夫传达相思的鸿雁还在,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了。《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板书:鸿雁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有人认为“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也有人认为“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花满地,“憔悴损”也指的是菊花的枯萎凋零,你怎么看?

生:憔悴损,写出了内心的疲惫。由于心情不好,无心看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板书:黄花

(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落叶最早,梧桐叶一落,秋天就到了。“梧桐”在诗人的笔下,向来就有凄凉意。

苏轼《卜算子》中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句子;李煜的《相见欢》中也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句子。可见,

而“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这种点点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雨滴不是滴在树上,而是滴在了词人的心里。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句子,可见“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而在这里,此人却将“梧桐”和“细雨”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得哀伤凄凉意更浓。

板书:梧桐 细雨

2、词人除了通过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抒发愁绪,词中还有哪些句子是直接抒发感情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到底妙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A、有音韵美:如果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行不行?为什么?

增加音韵的美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回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写愁层层递进:词语的叠加可以增加语义,加重情感的表达。“寻觅”只是一个寻找的动作,而“寻寻觅觅”则指的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种若有所失,又遍寻不到的失落、怅然深刻的表达出来了。“冷清“侧重的是环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则不光写出了环境的冷清,还写出了内心的清苦,从而过渡到“凄凄惨惨戚戚”,内心的凄楚,凄苦,凄清,凄凉,凄惨,就入木三分,无以复加了。词人“愁”到了极点。

C、无斧凿痕:对于词中叠词的运用,人们的评价向来很高,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易安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不是为文造情,而是情到浓处,自然而然从心中流淌出来的。如果改成“思思念念,惆惆怅怅,悲悲切切”行不行?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语言说得清啊!

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最妙,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二)、词人为什么而愁?根据了解的词人生平及写作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擅文。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知书达理,  “善作文、工词翰”。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渡不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辗转逃亡时,她又丢失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书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

李清照的的这首词与她早期的此作相比,在情感内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去了丈夫,词人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活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独居之愁 丧夫之痛 流离之苦 亡国之恨

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直接抒情的语句,字字深切,句句伤怀。而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又把词人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咀嚼这些文字,体味词人情怀,打开你的心窗。伴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诵读,感受这凄美的意境。(放音乐,音乐用林海的《琵琶语》)

五、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一剪梅》,比较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诵读,思考:两首词所写的愁有何不同?

前期:儿女情愁 闲愁 私愁 清新明丽

淡淡的愁 相思之愁 有盼头 少妇时期 细腻深婉 闺情离愁 清丽明快

后期:亡国之痛 深愁 大爱 沉郁感伤

浓重的愁 死别之愁 没盼头 万年寡居 凄凉孤寂 怀旧悼亡 凄婉哀愁

五、背诵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通过自己独特而又细腻的感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纯净、唯美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的享受齐声背诵《声声慢》。

六、结语

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鸣,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多种意象,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错落和谐的韵律,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美,一种文学的美!

七、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意象

淡酒      哀婉凄凉       叠词

晚风         愁     音韵和谐

归雁       国破家亡     层层递进

黄花

梧桐

细雨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13:声声慢寻寻觅觅朗读

李清照 词 词牌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婉约派,特点就是婉约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这首词,比较恰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实际和艺术风格的某些特色。但就词的内容看,思想是消极的,悲观的,情调是低沉的,凄凉的。词中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生活感受,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忧患的哀愁。虽然,作者写的是她个人的遭遇,但这遭遇是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现实土壤之中,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是她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全词归结到“愁”字上,的确,“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词中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和生活感受的叙述,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环境气氛及其内心世界。

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给人一种如临其境、若见其人的艺术魅力。表面看写得这样浅显,骨子里却是如此地深沉;感情的流露似乎淋漓尽致,但决不是一泻无余。而这,可说正是李清照的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一切遭遇是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就不会弄到她家破夫亡,使她随年过着流离、孤独的寡妇生活。从这一角度去看,不能说这首词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声声慢寻寻觅觅朗读]

篇14: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铺满了散乱的枯黄,枯槁憔悴的失落,如今谁能摘我?!整天守着窗户,寂寞,多么容易得到黑暗!黄昏时分,细雨绵绵,一点点,落在飞机制造一个心碎的声音的叶子。这种感觉,一种“愁”字怎能说得?!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15:声声慢·寻寻觅觅注解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赏析

《声声慢 》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 ,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晓”,通行本作“ 晚 ”。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

说“晓来风急 ”,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 ”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 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16: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音版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音版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满地黄花堆积。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qiáo-cuì——sǔn, 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shǒu-zhe-chuāng-ér, dú-zì-zěn-shēng-dé-hēi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 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zhè-cì-dì, 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

注释

⑴乍暖还寒:可译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有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自处于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是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篇17:声声慢寻寻觅觅意思

声声慢寻寻觅觅意思

版本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

版本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

全文翻译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冷风吹紧急。向南避寒大雁已飞过去,伤心是却是原来旧日相识。

家中后园中已开满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够?

篇18:声声慢寻寻觅觅朗读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是指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是指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是指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是指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是指对付,抵挡。晚是指一本作“晓”。

⑹损是指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是指可。

⑻著是指亦写作“着”。

⑼怎生是指怎样的。生是指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是指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是指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指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鉴赏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篇19:《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篇20:声声慢寻寻觅觅拼音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

满地黄花堆积。

qiáo-cuì——sǔn, 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shǒu-zhe-chuāng-ér, dú-zì-zěn-shēng-dé-hēi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 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zhè-cì-dì, 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这首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作者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作者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作者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作者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作者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作者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作者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作者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这首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这首词的难点之一。这首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这首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21: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得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得孤寂落寞、悲凉愁苦得心绪,具有浓厚得时代色彩。下面是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请参考!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得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作者得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作者孤独寂寞得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得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得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得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得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得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得,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得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得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得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得忧伤,而等她说完,那种伤感得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得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得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得,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得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得一声悲鸣,那种哀怨得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词人未愈得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得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得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得雅致。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得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得孤独得煎熬。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得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得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得,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得一切,使词人得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直截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得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得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得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得,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得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得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得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得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得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得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得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得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得。至于下文“雁过也”得“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得,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思乡得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得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这里既写出自己无心摘花得郁闷,又透露惜花将谢得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得朴素清新得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得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倚声家得不假雕饰得本色,诚属个性独具得抒情名作。

篇22:声声慢寻寻觅觅朗诵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篇23: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意】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上阙着重写词人心情的悲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一开始就出手不凡,连下七对叠字,“寻寻觅觅”者,寻而又寻之意也。女词人一大早起床便若有所失,满屋子到处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快乐,寻找希望,寻找昔日美好时光……

篇24:《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音

《声声慢·寻寻觅觅》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阙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词的上阙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阙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阙:“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词作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于岁月深处寻寻觅觅散文

假如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简单优秀作文

硬币优秀作文

对错优秀作文

滑旱冰优秀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大全

野餐优秀作文

寻寻觅觅优秀作文(锦集2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寻寻觅觅优秀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