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时间:2023-02-16 04:04:57 作者:酒罢问君三语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酒罢问君三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安徽 吴国珍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时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 “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看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解】

一、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命题者没有给出作文的立意,是一道相当开放的文题,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恰当的角度。

二、材料是一则故事,可以看做是一道象征型的材料作文题,要善于联想想象,寻找它隐含的意思。

三、材料具有对比性,前后对梯子的处理方式形成对比,仔细揣摩,会发现肯定后者,否定前者,是审题的核心。

四、材料的要素是梯子,包括梯子上挂的或要求挂的两个条幅,一是“注意安全”,一是“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其他要素包括工作人员、客户等。

【立意角度】

角度一:设身处地关爱他人。梯子竖放,无论如何都有安全隐患。即使贴上了“注意安全”的条幅,也未必就能避免。这样,关爱他人,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句口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梯子横放,无论怎样,梯子是不可能自己站起来砸人的。

角度二:要求别人不如从自己做起。 “注意安全”是要求别人,而“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很简单,只要有一份担当,就可以做到。

角度三:提醒警告不如消除隐患。梯子竖放在那儿,始终是有隐患。要想让隐患不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消除它。浇树浇根,治标更要治本。

角度四:变通思维,别有洞天。放梯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竖放,横放,还有平放。怎么放,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狭窄的屋子里,只能斜靠着墙,或把梯子挂在墙上。除了安全要素外,节省空间、方便使用都是要考虑的。然而,使用梯子时多是竖放的,于是我们总认为竖放是梯子的主要摆放姿势,但不需要借助梯子攀登时,还是把它竖放,是思维僵化的表现。

角度五:说不如做。两条标语,一条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一条却是自己主动去做。凡事停在嘴上,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只有行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角度六:关注细节,深入下去。两条标语,(范文网 )一条泛泛而谈,一条是具体举措。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后一条当然切实可行。这就要求我们布置任务,安排工作,不能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而应具体明确,贴近实际。

角度七:尽职尽责。竖放梯子,如果梯子倒下伤人,似乎是偶然事件,不过,即使工作人员不需要负责任,公司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要避免事故,只有提高责任心,不推诿,消除隐患,才能改进工作状态。

角度八:旁观者清。多年来,梯子一直竖放着,也没出现伤人事件,是一个客户发现了问题。这不是客户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作为旁观者,他能发现一个群体已经成为习惯的弊端。公司所有人员对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都已经麻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旁观者往往能发现问题。

【范文一】

心动不如行动

陈汪宝

从“注意安全”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境界大不同。

“注意安全”是要求别人, “梯子横放”是要求自己。前者仅是提示危险,提醒注意,虽是好心,隐患仍在,算不上已尽责任;后者则是行动,采取措施,树立规范,从根本上消除了隐患。

“注意安全”“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之类的标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做。就拿禁止吸烟来说吧,烟盒上大抵都有“吸烟有害健康”6个字,但怎么有害健康,吸烟的人不甚了然。国外将病变的人体器官图片印在烟盒上,吸烟的危害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也只是孤零零的“禁止吸烟”4个大字,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结果完全凭个人自觉。

我们都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善意应当得到完美的表达,更应得到切实的执行。每次看到电视上有人跳楼轻生的画面,下面总有一群人围观,指指点点,却很少有人喊“不要,日子长着呢,生活是美好的”之类的话,更很少有人打电话求助,或者从家里拿出被褥之类进行简单的救助准备。

中学生溺水的事件一再发生,背后的原因复杂,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难辞其咎。他们除了寒暑假发出通知,提醒学生不要私自游泳便了事,从来不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水比较危险,到了水边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遇到落水的人应该如何救助等等。

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一条少人行走的街上,一个窨井盖与井分离,一个人看到了,匆匆地绕开了;又一个看到了,做了个牌子,牌子上写了4个醒目大字“注意安全”,也走了;第三个人来了,将井盖拖到井口盖住,然后拔掉牌子走了。相比之下,第三个人付诸行动,真正消除了隐患。

为人处事,不仅要心里想着别人,还要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

【点评】

本文的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而贴切,警示吸烟、跳楼轻生、溺水事件等,都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事,小作者对其做了简要而深刻的分析,批判也很锐利;二是语言简练,不拖沓,不累赘,叙述简明扼要,议论一语中的;三是结构明晰,首尾圆合,称得上“凤头,猪肚,豹尾”。

【范文二】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吴思佳

“防患于未然”,几乎是长辈们念叨最多的人生经验。久而久之, “防”几乎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被动地在事情发生之前巩固堡垒,像未雨绸缪中的那只鸟雀,忙着在倾盆大雨前巩固巢穴。

这确实是好习惯,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遭受许多挫折。但如果迎接那只鸟的并非普通的雨,而是伴着狂风的暴雨,我想无论鸟的小巢修筑得如何稳固,狂风暴雨过后照样会荡然无存。同样,如果面对人生中大的困难,一味防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一些竞技比赛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在实际生活中同样适用。就像那架立在公司角落的梯子,被贴上“注意安全”的标语,几年下来也没出过事,但是万一出事呢?有谁能百分之百确定将来这个梯子不会突然倒下砸到人,造成不可补救的后果?未来是未知的,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将已知的隐患除去,让所谓的“万一”没有发生的可能――不用时把梯子横放。

就说前不久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露事故吧。日本是核电大国,其核电站的安全系数一直被国际所称道。早在1973年,当地居民因核电站而将政府告上法庭。被告派专家进行解释,竭力证明核电是完全安全的,发生大问题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就算有突发情况,他们也有一整套防范措施。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个“万一”也不期而至,结果造成的损害,是全球性的,且难以估算。

我想,如果核电站的建造者们在一开始就能“除患于未然”,而非“防患于未然”,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在核电站建造伊始,隐患的种子便已埋下,只是大多数人都过于依赖它的“防范措施”,相信它绝对安全;没有将隐患除去,任其发展,才是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

18岁,位于青春岁月的尾巴,免不了要回想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免不了要追悔些什么,感叹要是当初再努力一些,再坚强一些,再专注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牙齿咬得更紧一些,事情做得更细致一些……可惜流年,追悔莫及。

回忆过往岁月,我们会因一些错过感叹唏嘘;展望未来,若是能学会除患于未然,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日后的路终究会走得平稳些。在下一个人生节点,28岁,或是38岁时,再回首,那些追悔的感叹,想必也会少很多。

【点评】

文章由 “防患于未然”想到“除患于未然”,立意深刻。主体部分以福岛核泄漏事故为例,指出轻视“万一”的后果,根除“万一”的意义,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联系青春生活――当初的掉以轻心导致今天的无尽悔恨,指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无悔的人生,显示小作者昂扬向上的姿态。

篇2:福建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福建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江西 董洪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

要写好本题,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理解材料的含义,把握作文的中心。

通读材料,会发现材料的中心在后一个分句上,由运动引出人生,所以,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

此外,还要明确句中的关键词 “赛跑”“时间”“路程”的比喻义:人生是一场竞争,生命是短暂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

二要选取最佳角度,确定作文的最佳立意。

在人生的赛场上,时间指的是速度,路程指的是长度或宽度。速度、长度、宽度涵盖了人生各个方面,要牢牢抓住关键词“时间”和“路程”,挖掘出“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走了多少路程”的深层含义。其实,文题要考查的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关注及观察社会的广度、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深度”。可选取其中之一作文,比如“有限的人生要活出无限的精彩”“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拓展生命的长度”。当然,如果能上升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或整个国家的高度,文章思想会更深刻。

因为材料思辨色彩浓厚,所以最好写议论文。

【写作思路】

思路一: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人生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同。你虽然决定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和深度。所以,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瞬间的选择,却让生命得到了永恒。

思路二:路程让你的人生丰富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命运却是不同的,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你是在复制粘贴着你的日子,还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创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果是直线,路程就短,人生就单调;如果是曲线,路程就长,内容就多,内涵就丰富,滋味就更绵长。

思路三:人生是一场竞争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在跟人竞争。人从一出生,就站在了赛场的起跑线上,对手林立,稍不注意,就会落在后面。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能跑多少路程,能不能超越对手,登上人生的领奖台,享受成功的喜悦,得看你洒下了多少汗水。只有汗水,才能浇灌出绚烂的人生之花。

思路四:路程决定不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短暂的,是有限的。但并不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跑的路程越多,人生的意义就越大,就越成功,关键看你是否领会了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本网网 )许三多说: “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所以说,追求路程多少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主要的是享受沿途的“风景”。走好每一步,用心去丈量,即使单纯,也很快乐。

【考场佳作一】

做人当如骆驼

福建一考生

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

你或许会说: “是马,一定是马!”然而,新东方当家人俞敏洪说,是骆驼。

他相信“骆驼定律”,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冯骥才老先生曾说: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设定一段路程,让马和骆驼比赛看谁更快,骆驼是赢不了马的。然而,以一辈子为限,骆驼脚下的路程却远远超过了马。

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赛跑项目,都规定了路程,站在起点便知道需要跑多远,心中自然既紧张又踏实――紧张,因为这是“比赛”,自然不能懈怠;踏实,因为终点就在前方,到达了就功成事毕。然而,人生不是赛场,永远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前方茫茫未可知,不确定,不踏实。于是我们很可能因为胜利的遥遥无期而止步不前,心生懈怠甚至懊丧;又或者,为一小段路程的领先而沾沾自喜,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般逍遥地睡大觉,像马一样走走停停。

故而,做人当如骆驼。

做人当如骆驼不丧气,不灰心。就说俞敏洪吧,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上北大之前他的身份不过是“落榜生”。灰心吗?丧气吗?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去懊丧。然而,他坚信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埋头向前,一定能到达梦想的远方。当年他的同学中,有几个成绩比他好但不幸落榜,便放弃了继续高考,只有他还默默地专注于考大学。今天,在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后,俞敏洪显然走了更远的路,而那些曾暂时领先于他的同学,却因懊丧而止步,因而被甩在后头。

做人当如骆驼不自喜,不浮躁。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式,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为成功干杯庆祝的。早慧的仲永,用比他人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启蒙学习的道路,却一辈子徘徊于那一小段旅途,不能前行。不管他怎么去丈量,人生就定格在那里。

在人生的赛场上,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虽延伸不了生命的长度,却可提高生命的质量,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只要你像骆驼,永不停步。

做人当如骆驼,在人生的有限时间里走得更远。

【点评】

内容:文章开篇夺人眼球,一个设问巧设悬念,引入阅读。文章一改大多数议论文陈旧的样式,在层层析疑中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般蓄势,是要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做人当如骆驼。

表达: “做人当如骆驼”,就是要像骆驼那样,向着目标,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作者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由“为什么做人当如骆驼”“应该怎样做”展开思路,层层剖析,解决问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发展:作者用比喻手法明确自己的观点,不俗套,新颖、生动、有个性。议论的语言很有逻辑性,事例不多,却很有代表性,叙议结合,彰显出作者的思辨能力。结尾归纳并点题,使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考场佳作二】

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福建一考生

望不尽的天涯之路,漫长寂寞。听得见的声声跫音,坚定有力。生命是一次刻苦铭心的旅行,需要一路播种,一路开花。待回首,会发现,生命就如一把尺,每个人的生命之尺长度有限,关键看这把尺的价值。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红尘滚滚,历史的.车轮辗过多少人的精彩人生之路!回首往昔,我们可以看见: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卧居南阳,三试刘备爱才之心;面对东吴群儒,他尽显风流,极尽潇洒;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六出祁山,留下千古美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蜀国竭尽智慧,他在乱世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留下了一尊传奇的千古雕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远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她携着橄榄枝,走入匈奴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她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汉元帝至今仍在失落。汉朝唯一的一缕馨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夷手里?塞北的飞雪,飘了一季又一季;塞北的雁群,飞过了一批又一批。只有皓月明白,她用她的一生荣华换取了汉王朝的半世太平;只有皓月明白,那一缕缕青丝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一座青冢,三寸春晖。

忍辱负重,为国牺牲。王昭君为汉王朝耗尽青春,于孤独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演奏了一曲深沉的千古绝唱。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任长霞,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她公正廉洁,时刻把人民大众利益放在心中;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将一颗真心奉献给人民大众。她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为自己着想。她走了,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流动着的是人民的衷心礼赞。

亲政爱民,朝霞长存。任长霞为人民谋幸福,她在忘我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冯骥才曾经说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让我们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点评】

内容: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围绕“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提高生命的价值”进行演绎。开头,直接切题――“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关键要付之于行动,只有“一路奔跑”,永不停息,才能把有限放大以至无限。

表达:文章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在提出观点之后,从三方面进行论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昭君的“忍辱负重,为国牺牲”,任长霞的“亲政爱民,朝霞长存”。在论证过程中,形式整齐,叙得概括,议得精辟,首尾圆合,一气呵成。

发展:文章语言流畅,很有韵味。大量的引用信手拈来,犹如春雨滋润心田,很有感染力。

篇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把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了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大意是:我在妈妈的鞭策鼓励下,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战胜了困难,完成了挑秧任务。

但不能只把思考角度放在“放弃与成功”“面对困难”等层面上,应抓住材料中两个关键细节进行分析。

细节一,妈妈“大声地喊……”有几层含义:1.不能放下担子,要坚持;2.自己的担子要自己挑(要有责任心);3.你能行,再试试(要有自信心)。

如上分析,可从成功、失败、坚持、放弃,责任、信心、勇气等多方面立意,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细节二,“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是产生顾虑的原因。 “我”承担了肩上和心理双重的压力,自然注意力不集中,只好把担子放下。

如上分析, “外衣”“鞋袜”带来的顾虑喻指生活中的“金钱物质”“荣誉地位”“讥讽打击”“天灾人祸”等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的包袱,由此便可从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等方面去感悟材料的深层含义,拓展立意的深度。

如下思路,仅供参考。

1.由“我”甩掉多余的顾虑,完成挑秧任务,在个人、社会中寻找与之相似的生活情境,抒写感悟,或阐述“放弃”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由“我”重新挑起担子的过程,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类生存过程中寻找与之类似的现象,批评等待、观望的态度,呼唤丢掉幻想,敢挑重担的责任心。

3.由“我”坚持下去,获取成功的经验教训,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寻找相同的历史积淀,阐述“坚持”与“放弃”或“信心”与“放弃”的辩证关系。

4.从材料的深层含义出发,讴歌历史名人忧国忧民,不惜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伟大精神;或解读他们在艰难环境中敢于放弃,取得成功的秘诀。

【佳作展示一】

甩掉包袱,实坝人生目标

贵州一考生

这个故事中的“顾虑”,包括心理上的压力、困惑、忧虑等,如果不及时甩掉,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包袱。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

甩掉包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李白曾经在仕途上拼搏,然而宫廷的黑暗和险恶,凝固了他的一腔热血。他目睹了唐明皇的昏庸,领教了高力士等人的卑鄙。于是,他甩掉了“安天下,济苍生”的报负,甩掉了仕途失意的苦闷,宁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做御用文人。他的诗歌中,闪烁着万古传颂的光芒,如余光中《寻李白》中的“绣口一张吐就半个盛唐”,令人景仰与向往。

甩掉包袱,才能创造人生辉煌。无臂钢琴师刘伟,双臂被截去后,面临着各种人生挑战。但为了活得精彩,他走出了父母的呵护,放弃了挑战奥运金牌和参加高考的机会,选择了与音乐为伴。(作文大全 )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坚强与智慧让他用双脚拥抱了音乐、拥抱了世界。在音乐的殿堂中,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

甩掉包袱,才能收获人生硕果。袁隆平是真正的耕耘者,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拥有消除全人类饥饿的梦想。他甩掉了怕失败、怕辛苦、怕国外专家嘲笑的包袱,投入到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怀抱,其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奇迹。正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所言:“他名满天下时,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甩掉包袱,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犹如航船,负载超重,必定沉没,只有轻舟起航,才能乘风破浪,鹏程万里!

【点评】

1.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文章采用提出观点一列举例证一分析总结的结构形式,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紧扣论点,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推理严密,合乎议论文体的写作标准。

2.巧用素材,推陈出新,论据中3个常用素材,经过加工转换,富有新意,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既增加了文化底蕴,又突出了现实意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佳作展示二】

老蜂王让位

贵州一考生

老蜂王年老体衰,为了摆脱家族衰败的危机,不得不接受王后的进谏,甩掉多余的顾虑,把振兴家族的重任交给蜂王子。

一天,它把蜂王子弟兄二人叫到跟前,对它们说: “我现在分给你们每人50000工蜂,5个蜂房,5桶蜂蜜,让你们自己去管理。一年以后,谁管理得好,我就将王位传给谁。”

弟兄二人奔赴自己的地盘。大王子胸有成竹,按照老蜂王的办法,按部就班地把生产任务平均分给每一个工蜂。50000工蜂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井然有序,热闹非凡。

小王子想,既然父王把重任交给我,我就要按自己的思路来完成任务。于是,它设计了许多管理方案,最后确定实行承包奖励制度。把生产任务分给各班组,50000工蜂各自进入自己的岗位,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生产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风雨过后,由于包袱过重,小王子的工蜂难以抵御暴风雨的袭击,损失过半。而大王子的工蜂却安然无恙,丝毫无损。

损兵折将后的小王子,心急如焚。它不是顾虑王位,而是怕耽误父王的大业。它来到蜂王面前,说自己没有能力担此重任。蜂王对它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我怪罪你……要甩掉这些顾虑,要坚持,也要学会放弃。”

小王子回去之后,再三思考父王的话,甩掉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放宽了班组长的管理权限,解除了它们的思想顾虑,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小王子很快恢复了灾前的生产,工蜂大大超过了灾前的数量。

而大王子则认为父王那套管理办法是行之有效、不可变更的法宝,它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已经成为它停滞不前、不思进取的思想包袱,它开始狂妄自大,贪图享乐,只等待着一年之后父王将王位传给自己。

一年后,兄弟二人接受父王的验收。大王子带回来的还是50000工蜂、5个蜂房、5桶蜂蜜。它沾沾自喜地说:“父王大业,丝毫无损。”而小王子却空手而归。蜂王问其原因,小王子说:“我无法带回,请父王实地验收。”

老蜂王一行来到小王子的地盘,看见满山遍野的蜂房,星罗棋布,数亿工蜂在田野中紧张地劳作,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已经成为蜜蜂的王国。

老蜂王惊叹不已,它感叹当初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早该把王位让给小王子。大王子自叹不如,不得不拥护父王的决定。

【点评】

1.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等手法,虚构了老蜂王甩掉顾虑,把振兴家业的重任交给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甩掉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大展宏图,接替王位,中间穿插大王子因循守旧,坐享其成的情节予以对比,将“甩掉多余的顾虑方能成功”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2.形象生动,爱憎分明。文中大王子的因循守旧、昏庸无能与小王子的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形成鲜明对比,烘托了老蜂王敢于纳谏,知人善任的特点。作者褒贬爱憎的思想感情也蕴涵其中,寓理于情,振聋发聩。

篇4:安徽高考作文题

2010安徽高考作文题

题目是:“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清朝诗人阮元写的《吴兴杂诗》。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整个城池被河流交汇环抱,城外众多的支流小溪,流遍了千家万户。你可以想象在当时来说,交通是何等的`繁忙。城里城外车船来往穿梭,到处是浓盛的树木,小桥到处都是,整个城市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

但是,更值得玩味的是诗的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充分体现了庄稼人的聪明智慧。他们在深水里种菱,在浅水里种稻谷,在不深不浅之处种上荷藕,这样的种植理念和做法怎能不粮满仓财满袋呢。

篇5:安徽高考作文题

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以漫画形式出现,可谓较为新颖。图像以涂鸦形式出现,人物可爱,现如今微信、短信中的这种表情类的人物图像随处可见,有的表达对某些事情的情感、看法、调侃、吐槽等,作文命题形式可谓是顺应潮流,且在紧张的考试中也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缓解。

漫画反应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颖,关于“家庭教育”“分数”:图中是两个孩子,一个“可扬君”,一个“邱百君”,他们代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类孩子,注意名字的谐音;还有就是运用对比手法,俩人的对比,可以联想到父母的经典的口头禅“别人家的孩子”;自己与自己的对比,以及他们家长反应的对比。

图中最显眼的是分数,“可扬君”是“好学生”的代表,考上高分时,父母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另一类就是“差生”代表,平时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家长教育不到位,孩子进步一点就欣喜异常,面对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审题立意应该就家长如何对待“成绩单”、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家长的心态及给出建议。

也可以从孩子自己的角度立意,如给自己设置合适的标准。

篇6:安徽高考作文题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

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ˋ为什么不能这样?ˊ”才是立意之根本。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当然,安徽省高考作文,与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弯道超越》和《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只写“中国梦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二、关于体裁

作为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最好还是写议论文。但近年来安徽省高考作文,大多更适合些议论文,20的以《梯子不用请横放》为材料的作文,20《时光在流逝》,20的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20的“弯道超越”话题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最好写成议论文,当然2009年的“弯道超越”这个话题,写记叙文也未尝不可,但写议论文仍然更富有思辨性。

今年安徽作文题,很难写好记叙文,确立议论性文体应该是最佳选择。因为,无论是你谈理想、说梦想,还是你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发表见解观点,理应写成议论文。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些记叙文。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作为很难跑题的一道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流沙河《理想》一诗中某些诗句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 梦想,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2) 有梦,真好

3)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

4) 怎一个“梦”字了得

5) 在梦想的田野上

6) 梦的那一边

7) 腹有梦想气自华

8) 梦想,催人奋进

9) 我心永恒

10) 我梦故我在

11) 远方

12) 梦想的力量

13) 扬起理想的风帆

14) 生命不止 梦想不灭

15) 追梦

16) 梦在心中 路在脚下

四、关于结构

写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引”、“析”、“议”、“联”和“结”。对于这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最为结构方式。

但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如期用以上传统结构,还不如运用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形式来些这篇材料作文。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语言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中国梦”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有梦,真好》作为本次高考作文文题,而且改作文题就是改篇作文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其一,有梦,就有了追求,其二,有梦,就有了动力,其三,有梦,就有境界。

以上十六个作文题,大多可以分解成三个分论点来进行写作。

【写作素材】

(一)名人名言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2、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5、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莫扎特

6、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谢觉哉

7、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10、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1、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二)妙语素材

1、追逐风,追逐太阳,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载着一颗年轻的心,夜幕装满了理想。我的心不断的飞翔,路不断地向前伸展,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追逐我的理想,心的方向。

——《心的方向》歌词

2、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 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蜗牛》歌词

3、“其实我是一个有ambition的人,我认为这个英文单词不能直译为‘野心’,应该理解为‘抱负’、‘雄心万丈’吧。举个简单的例子,夜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一幢位于灯火阑珊处的大楼,也许通常会希望其中一间房子是属于自己的',但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间,而是整幢楼!”

——澳大利亚工商管理博士生张镜一

4、中国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就必须要时刻怀有“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人生理想,早日让中国航空装上“中国心”,为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雄鹰,为中国民用航空能够制造出大型飞机。

——航空动力专家江和甫

(三)事例素材:

(四)语段素材

①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②在内心埋下一粒理想种子,精心照顾,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不怕风雨的吹打,雷电的袭击,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我们是勇者。耐心栽培,不管是什么外界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要做成功者。小小的理想种子,会开花,会结果,到收获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胜利了,回头望望曾经经过的那条路,虽然崎岖不平,但眼前的灿烂美景是无法比拟的,此时你会明白,为理想努力,为理想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情!

③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确,有理想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可能迈向成功。理想,就像漆黑中的一盏明灯,即使昏黄,却能赶走无边的黑暗,照亮前方的路;理想,是一条漫漫长路,即使荆棘满途,却能一直延伸,直达成功的彼岸!

篇7: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

(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点评】

今年安徽省高考采用全国课标I卷,作文题是一幅漫画,漫画内容是两个孩子的考试成绩带来的家长的反应:一个孩子先考了100分,脸上是口红印,家长给予奖励,后来考了98分,脸上是巴掌印,家长给予惩罚;另一个孩子先考了55分,脸上是巴掌印,家长给予惩罚,后来考了61分,脸上是口红印,家长给予奖励。记者随即就该高考题采访了几位资深高三语文教师,老师们都表示全国卷的作文题难度适中,虽有些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

据合肥五中资深高考阅卷教师完颜旭辉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让语文老师们都有些意外,但细想却又很巧妙。由于往年全国卷都属于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所以平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材料类作文的培训,如:新闻故事、历史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和漫画等各类材料的叙事。但就往年全国卷来看,考漫画类材料作文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冷门,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不过由于这次的作文漫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对这样的话题都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材料作文的模式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完颜老师说道。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今年高考语文的阅卷老师、六中语文教师刘素。她表示今年的作文形式与去年相同,都是材料作文;不同在于材料的形式,去年是文字材料,今年是漫画材料。刘素称:“相对于去年的作文而言,今年的自由度更大,作文题只是一副漫画,要求是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其他没有任何限制。”

对于今年作文题的立意,刘素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几种看法:今年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材料作文对待,两个孩子成绩不同家长的反应不同,但本质是是相同的,比如教育的方法,比如只看“分数”等的教育心态等,联系现实选取漫画的寓意即可作为作文的立意;也可以从漫画中两个孩子的不同成绩引起家长的反应,去谈谈考生自己对其的看法;或者从漫画中两个的不同“命运”的“比较”中谈自己的看法等。“这样写,就有了情景,就是“任务”作文的一种写法,考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习惯而定。”

篇8:安徽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安徽语文高考从自主命题以来,先后用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2次)、材料作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对此我有另文论述)。既不可能采用话题作文(过时),也不可能采用命题作文(多次使用过),只有材料作文了,而去年也是材料作文。今年既要保持平稳,又要创新,真是太难,所以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注:明年也许看图材料作文,这个我去年就预测了,但是网上有的,当然会被避免。)

很显然,命题者是带着镣铐而尽量跳舞,并希望跳得好看一点,因而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

这首诗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简单的,描写江南太湖一带的独特的美丽风光,考生应该不难看出这一点。但题目的要求中有“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并“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命题者已经告诉考生--这首诗含有哲理,要根据诗的`哲理来写文章。但是诗中的哲理大概就不是每个考生都能看到的了。

那么这首诗哪里含有哲理呢?仔细分析,四句诗都是写景的,前两句看不出有什么哲理,而后两句除了写景外,似乎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深水处种菱,浅水处种稻,不深不浅处就种藕,也许可作这样的比喻--天资聪明的学生就强化训练,让他去参加数理化竞赛,然后保送上名牌大学;天资一般的就让他去考个一般大学;天资中等的就勉励他踏实学习,考个中等的学校。也就是孔子说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分层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写“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要注意阐述角度和语言表述。

很遗憾的是,看到有考生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没有围绕“哲理”来写,或者说“哲理”体现得很不明显。

顺便说一句,这首诗是描写吴兴风光的,属于田园诗范畴。命题者要考生从中挖出哲理,虽有一定的创见,但还是有点勉强的。有关本诗的解读,可以参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元明清鉴赏辞典》中周啸天先生的文章。

篇9: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1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prefer to travel quite often. By traveling, we not only can relax ourselves but also broaden our knowledge circles. From my aspect, I think we can make many friends and travel with them.

Firstly, 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relax ourselves. For modern life, we are busy with our work with high pressure. However, when we travel, we will be attracted by great landscape and forget pressure from both work and life.

Secondly, we can make friends by traveling. For most travelers, they tend to find many companions to travel with. If you check the internet, you will find that some people will call others to join them for travel. Through this kind of travel, we can meet many different people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to broaden our social circle.

Thirdly, we can learn much knowledge form travel. Before you go to somewhere to travel, generally, you need to make plans for your travel. You can find lots of things you don't know when you make a plan, such as, the origin of a certain area, the customs of different areas, local food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we can not only relax ourselves and make new friend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learn much from travel.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2

Food is human's basic need, yet it differ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Color, aroma and taste have been regarded as the basics of Chinese culinary ar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ourse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tast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outhern courses emphasize freshness and tenderness; while the northern courses are oilier. As a typically southerner, I prefer freshness and pure flavor. So my favorite food is steaming fish.

Steaming fish is a classical Guang Dong dish. It's famous for light, soft and slippery taste. The material must be fresh, and the cook must control the heat to make sure the fish remain tender and pure. Put the fresh fish in the pot to steam for 8 minutes with mild heat. Before the dish is finished, add a spoon of oil and some chopped green onion and a spoon of soy sauce, and then the steaming fish is done. My mother is very good at cooking this course. I really love the way she cook the fish, not only maintain the original flavors of the fish, but also provide with enough protein.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3

It gradually turns cool. The sunlight is no longer so strong and the cicadas have stopped crying. The hot summer went by at last. The favorite season in the year is coming.

Everywhere we can see the scene of bumper crops: on the fields is golden rice,on the trees are ripe fruits. The farmers faces are full of smiles. They are now expecting a good harvest through a summer's hard work.

The autumn evening is especially beautiful. When the setting sun goes slowly down to the west, the sky over the mountains is covered with red rays of evening sunlight, which shines upon the blue sky and floating clouds, just as the maple leaves fall onto the sky.

It is getting cool at dusk. The wind blows, the moonlight shines on the ground,the frogs croak and insects chirp in the fields. Such a situation will make you forget all the unhappy things in the daytime.

I love the beautiful season.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4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studypreview, study in class and review, among whichreview is the most important. From my experience, I'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andsteps of review. Firstly, make a review plan with certain contents of subjects at acertain time.Secondly, carry on the review plan regularly. Thirdly, examine what has been reviewed andmake supplement in time. One thing to remember is to keep notes all the time. I follow myreview plan strictly and have made progress in my study. It turns out to be good enough. Ofcourse,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review. So long as we review regularly, we can find moreways to improve our studies.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5

Hi Worried,

I'm sorry to know that you're having such a bad time at the moment. The truth is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one of those periods when things seem to be going wrong,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much.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to control your temper so that you may not do or say anything you’ll regret. Here are three useful tips:

First, talk to someone you trust about how you feel. This is a good way of letting your anger out without hurting others or yourself. Second, go outdoors and play team games with your ftiends as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rid of anger. And third, remain optimistic about your future. Suc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can be helpful in lifting your spirits.

I hope you'll soon feel calmer and carry on as normal.

Yours,

Jamie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6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good mood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have a good mood , you will be happy with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 Most importantly, you will have an optimistic effect on the people around you. We all will live a harmonious and happy life .It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as well.

However , sometimes when you meet some difficulties , when you quarrel with others or when you fail in doing something , you may have a bad mood. If so , you should get rid of it as soon as possible. As we all know ,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So you should think more about its bright side. We are sure that 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 with time passing by . Remember : only you can make yourself happy.

I hope that everyone has a good mood every day !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

篇10:湖南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湖南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作者/ 湖南陈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探究】

其一,开放性。题目是图片加文字形式,可任意选取文字提示四点中的一点为立意依据,也可综合这四个方面立意,而文字后面的省略号则给考生以极为广阔的立意空间,凡是能够由手联想到的象征意义均可以作为立意的依据。比如由张开的手联想到拥抱生活、生命等。

其二,导向性。从图文的提示来看,这个作文题让我们讴歌一切积极向上的东西。讴歌奉献的人们,讴歌善于想象的人们,讴歌创新的人们,讴歌满载而归的人们,讴歌一切心灵美好的人们……

其三,限制性。既然是图文结合的材料,就不能忽视图中的那双手,凡是离开手而写“服务”“想象”“收获”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文字对图像的提示性解说是四个主谓式短语,且都运用了比喻修辞,但对其后的省略号的理解可以不局限于此种表述方式,比如写“手,捧起希冀”或“手,生命的祈祷”都是符合题意的。

其四,思辨性。图片中的那双手与文字提示中的服务、想象、创造、收获有什么关系,这给考生以广阔的思辨空间。如果不伸开双手,而是袖手旁观,能给他人以温暖吗?如果不摊开双手,怎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不张大双手,一味空想,能创造什么?如果不用双手劳动,能捧起收获吗?

【考场佳作】

那手,那人,那心

一考生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所特殊学校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他摸了摸,绽开了笑容,说: “姐姐,你是好人。”

我不解地问: “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

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

是啊,好人的手是暖暖的,这句话让我永远无法忘怀,这句话在那么多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暖暖的手,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 (作文大全 ) “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救回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穿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谢谢”。

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

温暖的手更是一种依靠。《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翥村时,孩子们便抓着她的手不放,他们依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张平宜也没有辜负这种依靠,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引领孩子们走向了明亮、广阔的世界。

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免费支教时,校长竞果断地拒绝了他。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 “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了。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他们把支教当做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生活……”

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才能真正给予他人慰藉与依靠。

穿着黄衣的志愿者,默默无闻的捐款人,街头的一把搀扶,公车上的一次礼让……这份温暖虽小,却是一份传递的力量,一份足以点亮整个社会的力量。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

【评点】

文章紧扣“暖暖的手”,中心突出,材料丰富,而且详略得当。文章内容充实,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而且感情真挚。

篇11:高考作文题立意解析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蒙田说:“培育性格而不是写书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定而不是赢得战斗和土地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

综合上面两句话,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1、当下的青年人更需关注永恒功业,努力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而不能在“佛系”的自我陶醉中蹉跎岁月。

2、不朽的功业并非生命价值的源泉;关注常态生活,享受自我的内在和谐,本真的、纯粹的生命便是大美风景。

3、一些人关注永恒功业并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这是大多数人享受和谐、闲适生活的前提。

4、趁着青春韶华建功立业,在暮年可以安然享受有序、从容、和谐的生活。

角度1和角度2的写作都需要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反驳相反观点。角度3和角度4则是将两种相反的观点统一起来,前者是横向的统一,后者是纵向的统一。

要保持足够的区分度。基准分数44分。如果把两句话生硬组合起来,不超过41分;如果孤立谈给定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者对蒙田的话理解错误,不超过38分。鼓励这样的学生作文:审题精准,思路清晰,思考辩证,阅读面宽广,书写工整;这样的优秀作文可以打到52分以上。在“审题精准,思路清晰,思考辩证,阅读面宽广,书写工整”方面特别突出,且能结合现实,“我”的形象跃然纸上的可以打到54分以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热爱生命》

生活中,“地平线”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从诗歌内容来看,“地平线”是指“目标”,整首诗表达的是为了追求目标而奋勇向前,不怕艰难险阻的人生态度。学生可以根据这点来立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毕竟“地平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目标上,而不只是在永远达不到的追逐路上疲于奔命。

参考立意:

1、为了理想,要勇往直前。

2、纵然梦想遥远,也要不怕困难。

3、追逐梦想的路,要敢于忍受孤独、艰难、苦楚。

4、与其追逐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如着眼于眼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悄然而发并迅速席卷全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防火墙。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白衣天使们“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是“美丽逆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84岁的钟南山老人乘坐高铁餐车奔赴武汉,考察疫情,迅速作出“人传人”的准确判断,以耄耋之躯擂响了疫情阻击的战鼓;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和信心;24岁的年轻女医生甘如意,面对公共交通全部停运的紧急情况,硬是靠手机导航,骑自行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从老家赶回抗疫一线,展现了“95后”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力量……

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一个个普通的生命,撑起了华夏大地的脊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你也耳闻目睹,置身其中。你所处的环境里,有哪些感人的点滴,曾触动过你的心灵;你不经意的听闻中,有哪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曾扣动过你的心弦;你亲身经历的故事中,有哪些人性的闪耀,曾滋润过你的心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其观察社会生活、阅读文字材料和书面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审题、开拓思维。在“抗‘新冠肺炎’”这个中心事件亦即大环境下,或群雕,或特写;有医护,有社区;或军警,或民众;有围城内,有围城外;或中央,或地方;有良善,有邪恶。

参考立意:(1)为生民立命; (2)有国才有家; (3)国难当头,共克时艰; (4)责任与担当; (5)人性的美好;(6)生命陨落的悲壮; (7)迷惘中的希望;( 8)“封城”中的乐观; (9)灾祸丛生的人类文明脚步。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个小女孩因脸上有一个明显的伤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学校要挑选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小女孩入选了。老师对她说:“别担心,小姑娘,以后肯定会有人喜欢上你,没准他喜欢的就是你的疤呢。”年幼的她完全相信了老师的话,参演的双人舞节目在区里拿了一等奖。长大后,女孩惊讶地发现,她的伤疤好像不见了:人们提起她时,会说“那个跳舞很好的女孩”“那个很有气质的女孩”“那个代表新生讲话的女孩”……而没有人会说“那个脸上有疤的女孩。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以小女孩的身份,分享她的成长经历。或者写出你对于小女孩的成长经历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篇作文是一则故事材料,这个故事现实性比较强,虽然故事中的女孩的经历不具有普遍性,但女孩成长中跨越心理障碍、战胜自我的过程却具有普遍意义。成长过程中我们该怎样面对痛苦,面对自卑,怎样树立自信,步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学生对这个命题应该有很大的写作空间。这个命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但立意方向却是单向性的。

【参考立意】

①自信使人美丽。②不要自我菲薄,说不定你就是遣落在鸭群里的白天鹅。③破茧成蝶,需要的是沉淀、忍耐和勇气。④教育要充满慈爱和友善,鼓励可以让一个人重生。⑤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痛苦感的人生是苍白的,是不存在的。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来,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在解读语文教材变化时强调,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考试倒逼你读书”,“在语文教材编排中下猛药”,“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针对这些言论,有人认为“毫无人文关怀”,有人讽刺“读读读”到头来还不是为了“考考考”;还有人觉得,新课改不是在给学生减负,而是在“增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个作文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属于叙述性文字,主要引用了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在解读语文教材变化时强调的几种观点或做法;第二层是议论性文字,主要列举了针对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言论的三种不同看法,表现了人们对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不理解。题目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从“人”的角度去解读,如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的角度、“有人”的角度,还有考生自己的角度。再一个是从“正反”的角度去解读,即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题目中所列举的三种观点都是反面的,从后面的省略号可知,观点远不止这些,允许考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也可以从题目所列举的观点中选择一种确定立意。虽然两个角度不同,但审题立意的方向是一致的。如从“正反”的角度去审读,可以有众多不同的立意:正面如“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用阅读包装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犹药也,善读之则可以医愚”“倒逼读书,势在必行”“用‘猛药唤醒阅读意识”等;反面如“别让‘猛药残害无辜”“让关怀充满人间”“倒逼读书,治标难治本”“加大阅读量,难治‘不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逼读成为‘必读”等。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次亲友聚会,大学生李华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

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表姐说,自己曾因为开启了 “垃圾短信屏蔽”而险些遗漏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

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觉得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但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

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人们一项重要的素养,谁的“搜商”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假设你是李华,请你就亲友们的观点或困惑,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分享你的理解与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分析

材料预设了“亲友聚会”的语境,并明确指出中心话题。材料主体部分叙述了李华的三位亲属——表姐、大伯、堂兄——对“信息检索与筛选”的一些言行、看法。三位亲属的身份差异和态度差异是重要的写作切入点。表姐代表社会各行业的从业者,引导考生从信息的具体处理方式上作文。管理者每日要处理比一般员工更多的信息,单纯地“拦截短信”,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垃圾信息的骚扰,但仍可能有遗漏,更严重的是有些非垃圾信息反而被拦截在外。面对海量的信息,拦截软件能帮我们做“粗加工”,但具体的筛选还要靠人来完成。大伯已经退休,可以不被工作中的各种信息的轰炸,但在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无法游离信息之外。可以安享退休生活的大伯,从信息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为考生提供了“过去与现在”的思考角度,引导考生调动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对比论证自己的观点。堂兄的言论则为每个时代洪流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即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搜商”,以免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人”,引导考生从人生规划的角度作文。当然,考生完全可以将三个角度可综合起来作文。

二、任务分析

材料的提示语部分明确了考生的身份——为李华代言;突出写作的对象感和针对性——帮助他们(表姐、大伯、堂兄);明确任务指令——提高(他们)的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立意倾向的引导——“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注重写作的应用功能——即兴发言。

三、写作指导

首先考生要进入“家庭聚会”的情境,思考“信息检索与筛选”这一话题和亲属们的言谈。其次,材料中的话题是考生思考的起点,任务提示中的“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是作文展开的路线。阐释“理解与思考”,是考生立论的基础;“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生可以是帮助某位亲属深入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提高自己的“搜商”;也可以是考生建议某位亲属如何从过去中获取智慧、更好地紧跟时代等等。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棵橘子树,主干之上分为两大分枝。它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数年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分枝照常挂果,另一分枝空空如也。人们大惑不解,去请教林业专家。专家听罢介绍,神秘地说:“这棵橘树变性了!之前它挂果繁多,营养消耗巨大,如今再也没有能力正常挂果了。于是两个分枝商量,一个把自己的营养奉献给对方,使对方继续结果,而自己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光——这叫做‘雌雄同株。”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个寓意型新材料作文题。一棵橘子树,“年年硕果累累”,足以表现橘子树的奉献精神与生命价值。更为奇异的是,数年之后竟然出现了“雌雄同株”的现象。解读本题,应从寻求“雌雄同株”的原因入手,这也是材料的寓意所在。

林业专家的一番话,揭开谜底:当因频繁挂果而营养消耗巨大不能再正常挂果时,两个分枝不愿就此罢休,一方做出牺牲献出营养,让对方“继续奉献果实”,自己甘愿默默无闻。这是伟大的奉献精神,也是应大力倡导的合作意识。明确了寓意,就不难确定立意,如“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生命的价值”“合作让人生更精彩”等。

本题中,橘子树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引子,要挖掘寓意,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时代精神,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谨防认识上蜻蜓点水,论述分析浅尝辄止。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是一个神奇的时间节点。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探测火星的生命信息,探讨今后大量移民火星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5G商用的启动,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与新应用,促进人物互联、物物互联;北斗全球导航建成,北斗系统将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等领域,实现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

科技的发展必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请以“科技与现代生活”为主标题,结合材料内容自拟副标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的主体内容,主要介绍2020年三大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生存、生活的影响。随着卫星对火星生命信息的探测,人类居住于火星的梦想可能成为现实;5G商用的启动,将极大地促进人物、物物互联,人类生活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快速化;北斗系统将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一句话:科技改变生活,生活因科技更精彩。第二部分指定了写作任务:一是内容要求,主要谈谈“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阐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二是根据题目给出的主标题拟写恰当的副标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范围大与小的关系,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互为补充。

写作本题,还要注意发挥联想能力,合理想象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人们未来的生活状态,注意科学性和文学色彩。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虑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本题为多角度材料作文,阅读题目中的材料,要学会把握关键信息,材料的关键词是“汗水”“青春”“中国大厦”,其实,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千千万万全力以赴的身影。材料中的三个事例都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把责任担当,砥砺奋斗汇进国家民族的“大梦想”,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 篇章。

材料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考生要想得到高分,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都要出彩。

参考立意角度:①青春与汗水;②平凡与伟大;③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④青年要砥砺奋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道士被鬼迷住,竟将滋泥涂满身面,道士高喊救命,旁人闻之,忙来啐脸救活。道士感激曰:“贫道承救命大恩,今有驱鬼符一道奉谢。”

(清·石成金《笑得好》)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正如卖验钞机的怕收到假钱,将百元钞票对着太阳观察真假一样;正如那些守在街头的可怜兮兮的算命先生,竟不能算算自己的命运一样。有些人就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事情或明知其伪而自欺欺人地愚弄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他们整天吹嘘自己掌握了某某理论,夸夸其谈,蛊惑人心,骗人钱财,捞取虚名,其实他的理论连他自己的实际问题都解决不了,遑论拯救别人?笑话讽刺的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弄虚作假的社会现象。

篇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作者/河南冯志伟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 “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 “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 “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 “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绝望极了,认为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看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共出现两个核心人物――船主和修船工,联系二者的事件是补洞和感谢。这些就是写作立意时的关键信息,可从两个人物的角度分别立意:

一、从修船工角度立意

1.乐为小善。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习惯和品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材料中的修船工在船主要求刷漆的情况下,顺手将船底的小洞也给补了;而且他认为“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相对于给整个船刷漆的工作,补船底的那个小洞的确是件小事,而且是不在他工作范围之内的小事,但对于今后驾船者来说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做那些只需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捡起脚下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等等。可以以此为主题切入行文。

2.小细节折射大素质。

小善源自大德。从修船工在刷油漆的过程中顺手修补漏洞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材料中,细节关乎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重视细节,做好细节,才能真正彰显个人品质。可以此切入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本网网 ) “细节的力量”等。

3.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

船主本让修船工给船刷油漆,修船工发现船底的小洞后就顺手给补了。修洞不是船主的要求,也不是修船工分内的工作,但他主动做了。这体现了修船工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他清楚这个洞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这种对工作与事业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可从这个角度谈“担当责任与敬业精神” “分内与分外” “责任与良知”等。

一、从船主的角度

1.知恩图报。

船主在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并平安归来之后,意识到船底的漏洞是修船工刷油漆的时候给修补的,便去向修船工道谢,他明白是修船工的善举救了孩子们的命。船主的举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选此角度展开写作。

2.对待隐患的态度。

船主明知道船底有漏洞,却没有及时修补,当他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不是修船工将漏洞补上,岂不酿成了大祸。所以做事情切不可疏忽大意,无视隐患。可由此写“做事情要细心细致”“马虎大意酿大祸”“隐患意识” “小疏忽大灾祸”等。

三、从整体联系的角度

1.善行与善报。

俗话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材料中修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修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2.修补人生的小洞。

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总之,写好此文要在紧密联系文题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象构思行文。

考场佳作

保持善良的本性

河南一考生

罗曼・罗兰说: “灵魂最美丽的音乐是善良。”

罗素说: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是最重要的。”

――题记

有一种光芒,始终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焰,始终跳动在古老而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有一股暖流,始终奔流在文明前进的步伐中。这便是善良。

修船工在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使船主的孩子幸免于难。修船工为什么能“顺手一补”呢?因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保持善良的本性,在不经意间便会帮助他人。

保持善良的本性,她是“最美妈妈”。

倏然之间事情便发生了,没有犹豫和权衡的时间。她不假思索地伸出双手,托住了孩子,而自己却因剧烈撞击,造成左臂严重骨折。然而,她从未后悔。面对摄像机,她微笑着说: “谁的孩子不是孩子,我也是母亲,我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

她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她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彰显了善良的本性。

保持善良的本性,她是“飘落凡间的天使”。

曾以《罗马假日》夺得奥斯卡影后的奥黛丽・赫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过人的演技,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是最早披露马里儿童因内战和干旱遭受困苦的外国人士之一,她还在埃塞俄比亚投入大量精力,甚至在病重后,还念念不忘那些孩子。她告诉家人, “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被饥饿折磨的孩子。你们要多帮助他们。”

赫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拥有比美貌更长久的魅力,这缘于她有一颗善良之心。

朋友,或许你仍因“彭宇案”的阴影而害怕被伤害,但看看这些人:给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最美女孩”;为救学生被客车撞成高位瘫痪的“最美女教师”;节衣缩食30载节省20余万元资助两万多学生的“最美奶奶”……

请不要害怕被“伤害”而不为。三毛说:每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在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我们的世界定会鲜花朵朵,芳香弥漫!

【点评】

文中运用了丰富而有说服力的素材,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语文素养。如运用了罗曼・罗兰、罗素和三毛的名言,选取了社会上的焦点人物素材――“最美妈妈”吴菊萍、“凡间天使”奥黛丽・赫本等事例,而且运用时详略处理得当,事例典型,内容充实。

高考 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全国高考作文题

江苏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全汇总

高考语文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出炉

高考作文题预测及参考

湖北高考作文题

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锦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