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骆明劼骆逾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永远的曹操作文800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永远的曹操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论曹操作文800字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不懂寂寞……”一曲《曹操》风靡大江南北,也引起了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思考。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位凶狠、狡诈的奸臣;在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拨开云雾,去感受一下真实的曹操吧!
智——我赞叹曹操的智。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本处于劣势,但他能正确分析形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最终以三万军队战胜袁绍十一万大军,羸得胜利。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曹操用他的智慧,扭转了战局,为他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一生征战无数,在他身上还有很多以智取胜的故事,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望梅止渴”等,让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政治家的开拓远见,军事家的运筹谋略。
勇——我敬佩曹操的勇。曹操统一北方之前,是由老丞相董卓专权,董卓沉迷酒色,从不料理国事,致使朝廷衰败。曹操对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横行无忌的现象深恶痛绝,于是,他在王允的宴会上,毛遂自荐去行刺董卓。他以献刀之名刺杀董卓,虽然曹操刺杀行动没有成功,但他的胆量和气魄,却让我敬佩。
才——我欣赏曹操的才。曹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写出了《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一大批慷慨悲壮的诗歌。这些诗文影响着三国时期的文学,他的儿子曹植的 “七步诗”被千秋流传,也为唐诗宋词的繁荣开辟了一片沃土。
德——我感慨曹操的德。曹操尊重人才,提出“唯才是举”政策。不论地位高低、出生贵贱,只要是人才就重用,并最好地发挥他的才能。于禁和乐进,是曹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大将;张辽和徐晃,是曹操从亡虏中选拔出来的大将。他们作为名将,辅佐曹操成就大业,均立有赫赫战功,被曹操任命为州牧和郡守的许多人,也都出身低微。这些能臣干将愿意为他所用,充分反映了他是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我喜欢曹操,喜欢他足智多谋、喜欢他英勇善战、喜欢他盖世才华,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无数的闪光点,无论经历了多少个春秋,人们都会用心拜读这位略有争议的一代雄才。读他的能征善战,读他的清慧明智,更读他的传奇故事。
“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我轻轻哼起了歌儿。
篇2:论曹操作文800字
在《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中,由于当时拥刘反曹的情绪较多,所以曹操被形容成了忌才、多疑、狡诈、虚伪之辈。然而,真实的曹操并不是这样,若要来形容曹操,按鲁迅的话来讲,那就是“算一个英雄”。
曹操是一位爱才的君主。可能你会问,那文中杨修那么聪明,怎么还是被曹操给斩了?那我要说的是,《三国演义》与正史还是有区别的,他的被杀,是因为他已经卷入了丕植的争权大战中,杨修的死是曹操为了让曹丕的政权更加巩固,才杀掉的,也就是说,杨修的死是自己造成的。当年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因不满意袁绍的行为,投奔曹操,这个典故我们是知道的,曹操本来正在睡觉,听见许攸来了,赤着脚,穿着睡衣来迎接许攸。当时曹操与许攸还不是友军,曹操不怕其有被暗杀的危险,与其商讨灭绍之计。终于,曹军烧了袁军的军粮,获得了胜利。
曹操也是一位有才的诗人。我拿一句网络上的语言来形容他:“在诗人里面,他是治理国家最好的一个;在君主里面,他是作诗最好的。” 曹操被评为建安文学听一名诗人,足以见得他的才华。我们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其中那豪迈的文笔和体现出来的远大的抱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志向和对其能统一国家的期望,曹操所留下的名句也十分经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将曹操这位诗人的豪情和这位君主的坚定给表达出来。
曹操不仅在文艺上比那两个对手要强,军事计谋也不赖,在关羽独守卫荆州的时候,曹操就发现了关羽骄傲的性格,便与吴国同盟,群攻荆州,曹操也料到了关羽会守荆州,不会求救,最后将荆州占领。然后曹操又巧妙的把责任推到吴国身上,从而导致了吴蜀对战,最后两败俱伤,使得曹操离统一国家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曹操不只是对国家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也让百姓有了饭吃。当年曹操将中原统一之后,就指挥自己的军队与农民一起种田,曹操不仅仅是大面积地种植粮食,还找来了一位农业专家,姓枣,不过我忘记叫什么了,曹操让他重新设计了农具,使得种粮食的效率又增长了,这样一来,军队有了军粮,百姓也有了粮食,曹操做了一位利人又利己的事。
曹操可是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不然,他就不会用宝刀来刺杀董卓;不会对抗黄巾起义;不会与刘备一起论英雄;他也就不会,站在黄河的一岸,唱起那自创的诗,盼望着神州大地的统一的。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曹操。
最后,我想以这句评价曹操的话来总结全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篇3:论曹操作文8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一直在耳边回荡,眼前浮现出一位位三国英雄:义薄云天的关羽、英勇善战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正在演绎耐人寻味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争天下……
如果我提到曹操,你一定这样认为:曹操为人奸诈、阴险,且不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篡夺了刘家的天下,屠杀文臣武将。单凭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与残暴。他甚至为父报仇,屠杀几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致使“泗水流之不畅”。他镇压农民起义军,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这一幕幕足以证明曹操是个十足的暴君!
如果你真这么认为曹操是这么一个粉脸奸臣,又是怎么能一呼百应,统帅魏国良才,一统北方呢?但是你仔细品读《三国》后,我想你会对曹操有新的认识。在我眼中曹操应该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甚至还是一位难得的诗人。说他是军事家因为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北伐乌恒基本统一了北方。说他是政治家因为在北方屯田,大修水利,整顿吏治,用人惟才,不计门第,加强中央集权,使其统治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他还亲临泰山写下《观苍海》、《嵩里行》……这些诗词气冲云霄,慷慨激昂,令人激奋向前!此外曹操还是个爱读书的人,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曹操也手不释卷。如果不是这样拥有浑厚的学识和睿智的政治才能,又怎么能网罗到张辽,曹仁,徐晃等精干的名将和郭嘉司马懿荀彧等著名的谋士呢?集这么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曹操怎会不让我佩服的死心塌地呢?
另外我觉得曹魏之胜,乃取决于曹操的格局远大。没有远大的格局,又哪来的江山社稷?公元195年,长安巨变,汉献帝在董承的相助下侥幸逃离,前往洛阳的途中发布诏书:急招天下诸侯救驾。可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公孙瓒,袁术,袁绍等人目光短浅,坐视不管。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兖州的曹操马不停蹄追赶上献帝,朝见天子,笼络百官,顺利迁都许昌。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大格局,曹操才能成为后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大创举!
你肯定有一个疑惑:如果曹操请诸葛亮做军师的话,那天下便是曹家的了。其实曹操也请过诸葛亮,他的失败也正是我所不齿的。曹操请诸葛亮只带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想用金钱收买诸葛亮,却无半点诚心,摆着丞相的架子,只听诸葛亮说花大价钱,只买一个乡野村夫的一席话,便心生不满,且为诸葛亮当着下属的面嘲笑自己而怕丢了颜面,传出去笑话,只好支支吾吾,尴尬告退。曹操只知贿赂,却不知以身相请,好不得人心,还死要面子,果然映衬了那一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丞相!
“人无完人,鲸无足鯕。”都说曹操多疑,其实这来源于他多年战场上的拼杀,来源于多次敌人计谋的洗礼,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一个难免的习惯。所以我心中的曹操他足智多谋,善用兵法;他荐贤任能,唯才是举;他格局远大,雄心壮志,他是一代枭雄!作为读者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篇4:永远的曹操作文800字
一、狡诈多疑,心狠手辣
事例一:他在逃亡中,来到好友吕伯奢家中,误认为人家要杀他,于是杀害了吕伯奢全家,事后曹操虽然知道是误杀,但还是杀害了走在回家路上的吕伯奢。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事例二:“衣带诏”事件后,他进宫当着汉献帝的面儿杀害了怀孕5个月的董妃。
事例三:官渡之战时,许攸问他军中有多少粮草?曹操开始回答,够吃一年的,许攸不信,曹操改口说,够吃半年的,见许攸生气才说实话——只够吃一个月的!
二、聪明,会用人
事例一:官渡之战中,他得知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降,趿拉着鞋出来迎接,虚心向许攸请教破敌之计,正是因为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才获得了胜利,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事例二: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文章从曹操的祖父骂起,一直骂到曹操本人。袁绍战败后,陈琳转投曹操,曹操并没有杀害陈琳而是给予重用!
三、勇敢,身先士卒
事例一:在官渡之战中,他亲自率领5000骑兵偷袭袁绍的存粮地——乌巢,致使袁绍军心大乱,兵败官渡!
事例二:董卓横行霸道,曹操恨透了他,趁他熟睡之际去行刺,没想到董卓醒来,没有刺杀成功,但他的勇气可嘉!
篇5:关于曹操的议论文800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乱世中的三国可谓是最扑朔迷离,最引人注目了。其间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传奇人物身上有许多疑团,人们的评论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他是何人?他就是三国中魏国的开国皇帝————曹操。
曹操,155年出生于官僚家庭,祖父是一名宦官。曹操青年时官拜骠骑校尉,曹操卒于2,死于头中风,终年65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而辉煌。东汉末年,董卓暴政,朝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年轻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回到故乡,举兵讨贼,举贤纳士,讨伐董卓,建立朝政,他死后,其子曹丕谋权篡位,建立王朝,亡蜀灭吴,统一三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不少人评价他:奸雄,谋权篡位,老奸巨猾,引起战争,是历史的罪人。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一定。不过我认为不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利用天子指挥诸侯,掌控汉王朝的统治,这种卑鄙行径着实令人唾骂。但我们身临其境想一想,就能明白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如果你有强大的势力,和足够的聪明才智,你难道愿意屈居于宦官手底下做事吗?当然不会。在这些人手底下做事当差,既要忍气吞声,还要当心他们的排挤与诬陷。弄不好会丢掉性命。再从一种角度上看当时东汉王朝十分衰败,已回天无力。宦官当道,百姓民不聊生。看着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如一举打垮汉王朝,铲除奸贼,这样对汉王朝和百姓来说,算得上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再者一说,王室更替也是早晚的事,凡是有称王野心的人,都会趁此机会来抢夺天下的。曹操明辨是非,抢在诸侯前一步,可见曹操的雄心壮志。
有人说,曹操老奸巨猾,做了很多错事,是历史的罪人。我认为不是。曹操的确狡猾,可是在当时若是重情重义,反而会带来灾祸,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刘备就是一个例子。刘备确实够义气,仁德四海,恩溢天下。可后来,刘备为报关羽、张飞两个异姓兄弟的仇,举兵七十五万攻吴,被东吴都督陆逊一把火烧得惨不忍睹最后逃回蜀国仅两千余残兵。大将黄忠被射死,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在此后身亡,蛮王沙摩柯一箭射死吴第一上将甘宁,在逃亡时被吴将周泰几回合斩杀,蜀军大大小小将领非死即降。刘备回蜀后得重病身亡。因为讲义气帮兄弟报仇,使当时三国最强的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说在当时,如果义气做事,就会遭来失败,只有比对手更狡猾,才能在战争年代获得生机。虽然怎么做在我们看来很可恶。曹操也做了许多好事。曹操北拒匈奴,抵御外族入侵;他采用“屯田”的方法,让百姓与军队一起种粮食,收获粮食后上缴一部分给军队,百姓丰衣足食,同时也获得了大量军粮。
所以说,曹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卑鄙无耻,只是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观念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篇6:曹操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作文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7:曹操
曹操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耳边又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又是一种心潮任意冲撞的感觉。
我喜欢《曹操》,也喜欢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胸怀壮志,老当益壮,永思进取。这是一位诗人;“运筹帷幄,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东讨西伐,南征北战。这是一位军事家;“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一位政治家。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壮志而来,败兴而归。长板折戟,火烧赤壁,痛失荆州。纵观一生,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役。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袁术“呕血数斗而死”。袁绍官渡败绩,“自军败后发病”,“郁郁而终”。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还,忿耻发病死”。同为“太祖”,宁远兵败,怒尔哈赤“痈疽病发而死”。而他,兵败不久,还“大宴铜雀台”,还说出“今江北仍为吾踞”之语,常人难及也。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厮杀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终年66岁的他,在那个生命极易丧失的年代应该算高龄了吧。时刻又进行着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阴谋阳谋应接不暇。倘若没有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能承担如此负荷?常人难及也。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一年前,最初听到《曹操》这首歌,便被它的.气势所打动,不禁重新打量起这人。在那个时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少说明他有那常人难有的才能。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8: 曹操作文
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与他人性格不一样,聪颖机智、能言善辩;长大后,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他以其英勇于智谋打得一片天下。在群雄中,曹操为什么能够胜人一筹,曹操性格的变化多端对其政治方面的贡献有何影响?曹操的性格值得一说,他可谓历史上最“怪”的一个人
鲁迅曾说:“曹操他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弱冠之年进入官场,期间斗争接连不断,可他以其一往直前的精神与天才的谋略,在群雄中更胜一筹。在众实力当中,曹操可谓有智谋,他善用兵法,可头脑太多又构成了其多疑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一性格特点闹出了许多史上有名的事件。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骇人万分。曹操错杀吕伯奢,正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在草船借箭中,曹操仍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错失了十万支箭。曹操多疑的性格,来源于他多年战场上的拼杀,来源于多次敌人计谋的洗礼,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一个难免的习惯。“
“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易中天说。从曹操多疑的性格我们能够看出曹操心计很多,而心计又多又残忍的只能说是狡诈了。曹操的狡诈,在各大战役中无处不在: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粮食濒危的时候,许攸忽然来降,问曹操的粮食还多不多。曹操说足有一年之多,许攸看出来了,便说:“说实话吧”曹操最后说只够一个月的了。可见曹操为防敌人有诈,计谋百出。所以曹操的性格里必有奸诈的一面,可能这种奸诈是被当时的战争背景逼出来的,在战场上,如果人人都说真话,谁还能克敌制胜?
曹操的很奸诈,他又是个战场上的英雄,可谓奸雄。为何说“可爱的”呢?
曹操除了奸诈,也有温情的一面。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曹操的儿子、大将都牺牲者,而这时张绣却要投降,曹操这时忘了战场上的冤仇,亲自收编了张绣的军队,也亲自款待了张绣手下的名士贾诩。官渡之战前夕,刘备投奔了袁绍,带兵去袭曹操,曹操力高一筹击退了刘备,并追击到了徐州,招降了关羽。关羽进入曹操帐下,曹操热情高涨地待见了关羽,还把赤兔宝马赐给了他,曹操对这位武神很是看重,如亲人一般,完全忘记了他们原属敌对。曹操温情款待这些人,体现了他政治与人品上杰出的一方面――尊敬人才。这是曹操温情的一面
曹操的性格,融奸诈温情为一体,同时有着多疑的性格,造就了它最复杂性格的称号。最后在曹操临终的时候,一句遗嘱见真性:“分香卖履,留恋妾妇”曹操有如此壮举,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是一个真英雄。可这位英雄一生狡诈,不如叫他“奸雄”,他就是这样一名主角。而叫他奸雄却掩饰了他温情、开阔、宽容的一面,那不如说他是“可爱的”,正如易中天老师的想法,曹操是一位“可爱的奸雄。”这一想法,中肯又正确。
篇9: 曹操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从古至今,曹操在万人的心中褒贬不一。易中天评价他说:“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以前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
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述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在他年少的时候,“游荡无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满,便向曹操的爸爸反映了这问题,曹操担心自我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样回事,曹操说自我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爸爸,待他爸爸见到曹操,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就污蔑我。”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父亲告状,曹操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
“一瓜杀三妾”“代人捉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残忍的一面。戏曲中的曹操也是一个被反面了的形象,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
我倒要为曹操鸣一声冤了!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虽说他以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话,但这句话中又带了多少无奈呢?曹操34岁起家,那是惟一的理想便是匡复汉室。时代并没有能让曹操完成理想,反而促使他走上“乱世之奸雄”的道路。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声的骂名,他作恶多端,是由该谴责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也一样。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看待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英雄,曹操也。
篇10: 曹操作文
提起曹操,大家都明白,《三国演义》里对他的描述出神入化。因此,大家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对曹操的一致印象就是:他是一个诡计多端,奸诈刁钻的小人。那是因为《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把曹操当反面人物来讲的,但是在我眼里,曹操却是一名英雄,就是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用人之道的描述中,也不难发现作者对曹操的褒奖。
比如,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来投靠曹操时,曹操个性高兴,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直接跑出去了。最后许攸在曹操打胜这场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当曹操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好多人都来投靠他。曹操不论亲疏容貌,不计前嫌,一切唯才是举,因此他的帐下才会猛将如林,谋士如云。以至于之后他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再看看孙权和刘备,虽说刘备以前三顾茅庐,但是诸葛亮本事就长得很帅,而庞统长得很丑,所以他们两个当中,刘备对庞统的看法就比对诸葛亮的看法要差远了。孙权见到庞统,是连要都不要的。刘备见到庞统,也只但是让庞统当了一个小小的耒阳县令而已。之后经张飞的推荐,庞统才得以重用,
从上面的状况来看,刘备和孙权的用人之道就比曹操差远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是一名英雄。曹操在他的《龟虽寿》上面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样豪迈的诗句中,我们就不难感受到曹操的英雄气概了。
篇11: 曹操作文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位背负骂名的奸贼,但鲁迅先生曾评价曹操是一位英雄。千百年来,曹操一向备受争议。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请随我穿越时空,走近曹操。
汉贼或能臣
人们都说曹操奸诈,不是吗?舞台上的曹操有着一张白脸,再加上一对三角眼,让人不得不以为此人阴险狡诈。其实不然,文学艺术和历史并不能划等号,当我们用手拨开文学与艺术创作的烟雾,用心去感受曹操的人,会发现曹操是一位胸怀大志的能臣。
在腐朽衰败的东汉末年,最高统治者桓帝、灵帝贪图享乐,远贤亲佞,使东汉一步一步迈入沉沦,走向灭亡,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在此危难之际,天下需要一位能臣啊!需要一位来扭转乾坤的能臣啊!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刘备,不仅仅因为他仁义,还因为他是正统的汉室继承人。细细分析,刘备也但是靠得“皇叔”之名、“仁义”之德收罗名才能士,要是没有诸葛亮、关张赵云来辅佐他,刘备也并无出众的政治军事指挥才能。非但如此,刘备生性懦弱犹豫,教子无方,致使刘禅听信谗言,恐怕就是诸葛亮等人拥有回天之力,蜀汉也照样不保吧?那么孙权呢?那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射虎英雄孙权呢?孙权更不行,长年的偏安一隅已经消磨了他的英雄气概,而且晚年极度昏庸,喜好滥杀无辜,百姓还经得起他的折腾吗?
因此,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曹操脱颖而出,虽然背上了“汉贼”、“乱臣”的骂名,但这并不能抹去曹操的才华。桥玄评价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说到底,曹操就是一位能臣。
世出英雄
“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此刻又看错了,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听听,多么有气魄的几句话。在乱世中,还坚持着自我的信仰,只有英雄,一位真正的英雄才能如此坚定。
还记得官渡之战吗?这场战役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之一。公元2,袁绍率11万人,以为能够轻易打败曹操。但他错了,即便是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也照样能够战胜他。他,曹操,决不允许别人小瞧!于是,夜袭袁屯之后,袁军不战自败。曹操的英勇善战,解除了北方危机,奠定了统一河北的契机。而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成为一段佳话。
破黄巾、平袁术、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不体现了曹操的过人胆识与英雄气概。问乱世英雄归谁属?曹操者也。
诗歌传千古
纵观历史长河,有几人文武双全?有几人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浩气长存的诗人?屈指可数,曹操是,他集谋略和文采于一身,成为一位举世罕见的全能人才。他的诗歌直悲凉,气魄沉雄,是一位豪迈的诗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体现的不仅仅是他诗人的情怀,更是他广阔的胸怀。
东汉末年是一个王者崛起的神化,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是一曲千古流传的绝唱。不要因为《三国演义》而迷惑了你对曹操的认识,他文武双全,情怀出众。去探寻真正的历史,去结识真正的曹操,他是那个时代不可遗忘的主角,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心中回想起了曹操,耳畔又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耳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12: 曹操作文
“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其实本来就是正确的)。每个不一样的时代总有不一样的人物。而曹操呢,就是在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之后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状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状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地选取了灭口离开,这是明智的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悲哀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状况,明白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向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十分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也表示了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再之后陈琳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了。有一段时间呢,曹操是很不顺利的,因此有很多人背叛了他。但是他还是很自信有一些人不会背叛他的,比如魏种。但意想不到的是魏种也背叛了他。之后在一次战役中,魏种被曹操俘虏了,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以为曹操会以严刑对待他。没想到曹操却说:“放了吧,魏种是个人才,该当什么官就还是什么官。”这又体现了曹操是十分宽容大度的。权势那么大还能做到那样,的确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曹操,不一般的人物。如此曹操,如此明智,如此爱才。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篇13: 曹操作文
今天我们讲曹操。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作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那儿都统一了,而且他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曹操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令,当时写这个遗令就是遗嘱,曹操的遗嘱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对的也有错的,总的来说是对的,至于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不值得你们效仿。就这一句话交代完了,下面讲什么呢?就唠唠叨叨地讲一些家务事,他这份遗嘱当时很被人看不起,连苏东坡都给了八个字的评价,叫做“平生奸伪,死见真性”,说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临死之前露了马脚,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但是我对苏东坡先生一贯尊敬,对于他这句话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这恰恰表现出曹操的大气,曹操能够如此地本色,说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诈的,因此是奸猾的英雄,简称奸雄。而这个奸雄呢,又是非常可爱的。所以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就是这五个字,可爱的奸雄。
篇14: 曹操作文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中国主流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他定位为白面奸臣,定位为心狠手辣的坏人,然而他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提起这首诗,罗贯中曾在《三国演义》中说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不祥之说,“乌鸦嘴”一说似乎也是发源自这里。
可那时的曹操,本是刚刚统一了北方,前不久的“官渡之战”也才刚让他名声大振,该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被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的“赤壁之战”活生生的挡住了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的道路。好歹也是一个在当时有着最大的领土的,最强的军队的君主,却被两个小小的国家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再看看自己,已经是53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已经是黄土埋到肩膀上的年龄了。于是这个老人深深深深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时间还有多少啊,留给自己的时间,可是还剩多少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久久地凝视这十六个字,仿佛可以透过它们,看到当时这个不得志的老人不知是颤抖着双手,眼中泛着泪光,还是酣畅淋漓的喝着酒,唱着歌,大大方方地写下这两句千古绝句。怕是后者吧。双手若是颤抖,心中若是悲戚,该是写不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一气呵成的句子的。换做是别人,“赤壁之战”打击后该会退缩了,又哪里会就算心中也是悲伤,但还是会潇洒地唱着歌喝着酒,一醉方休,但他是曹操,就是天注定了他就会有着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他要建功立业,那是他的雄心,令人生畏的雄心。
但是说到底了,潇洒归潇洒,大气归大气,怎么说也只会是他抒发心中不得志的悲凉的方式,也还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帮助他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他毕竟还是个政治家,并不只是一个诗人,并不只是一个文客,不只是要写写诗喝喝酒来消愁,他要的是未来。于是他又从麻痹神经的酒中清醒过来,四下张望,却发现了自己的身边并没有贤士,而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未免太过渺小更是不切实际了,于是这位老人又再一次发出了呐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篇15: 曹操作文
“咦!这是在什么地方呀!”只见远处有一个身穿铠甲的人坐在石头上喝酒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西凉马超,我一定要打败你!”
我心中顿时一惊:“这要打败马超,报仇雪恨的人不就是曹操吗?”便忙走上前去问道,:“敢问您可否是曹丞相?”那个人的身影猛地站了起来,对我鞠了一躬,说:“先生,我确实是曹操,我从来没有见过您,您是上天派来帮我的忙,请您指点指点我吧!”
我听后大为震撼,心里想:“这不就是‘不耻下问’嘛吗?算了,幸好我读过这一篇章节,那我就帮帮他吧!”我到曹营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防护的栏栅,问道:“丞相为何不弄防守的栏栅呢?”曹操听了连忙跪下说:“唉!最近我就是为这件事发愁啊!马超军队来势汹汹,好几次把我好不容易建好的栏栅给毁了,还望先生指点一下,帮帮我打败马超吧!”
我见了这种情形,连忙扶起他说:“丞相不必多礼,请您起来,我来告诉您应该怎么做!”曹操听了连忙拜谢。于是我这就开始教他怎么加固栏栅:第一步:加土,再浇水?;第二步:一直反复这样,就可以成为一道坚硬的土墙。曹操听后忙叫人去做,并起身拜谢,之后就忙着督促着人去做了。
我的身子不知怎么的,就像升仙了一样飘了起来,渐渐地,曹操就看不见了。啊!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
篇16: 曹操作文
“望着台上细腻、传神的京剧,忽然想起,好久没看了吧。再一次看“三国戏”,再一次看戏台上你那白色的脸谱,我不禁再次叹息了。
三国的曹孟德啊,你明明是一代的英雄啊,又为何会落得个的呢?
也许没有人理解,或者说很少人懂你。曹孟德,此刻无言,我却只想握住你的手,与你一同举酒畅饮,挥散一切忧愁。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你发自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呐喊吧。你的出身,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眼中,可以说是卑贱的――一个宦官的养子,但又怎样?哪能你那颗追求理想的心啊!你胸怀大志,,足智多谋;你灭黄巾,讨董卓,败袁绍,定北方,创魏国;你爱,兴修水利,减免赋税,鼓励生产,百姓也因此安居乐业。你从不把自己看得有多重要,即使你的马不小心踩了农民的田地,你也未因自己的身份而徇私免罪,甚至割发代首。你是如此英明,可观天下,又有多少人看得到?此刻,我只想握住你的手。
赤壁之时,只恨那可恶的东风,让那周瑜展露了些许才华,打了胜仗。承载着“天下归心”的帆船终究渐行渐远,败走华容道,你三次仰天大笑,谁能你的心?人们就只看到你的狼狈,只会嘲笑你的自不量力,问,谁又能真正读懂你的心?
在这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里,你似乎没有选择。还记得你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被,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你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于是,你挟天子以令诸侯,攻屠邺城……曾经的辉煌业绩,在这一瞬间,都被天下人,从此,在人们眼中,你只是一个。可谁又能懂你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体会你对百姓对深沉的爱?更有谁看到,你隐藏在坚强外表下的黯然神伤?此刻,让我,就让我来握住你的手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品读《三国演义》,沉浸在英雄的世界里,雄姿英发的周瑜,深谋远虑的诸葛亮,仁厚的刘备……放眼望去,只有你,就是你,曹操,才是我心中的英雄!”
★ 曹操 作文
★ 曹操400字作文
★ 真假曹操作文
★ 曹操诗词全集
★ 曹操高考作文
★ 曹操语录
★ 曹操诗词
★ 曹操简介英文版
永远的曹操作文800字(集锦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