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宜蔓的搭配之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中秋传统风俗作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秋传统风俗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 目录
篇1:湖北古城黄州中秋传统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一个古城,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人勤劳,朴实,很重视先人留下的传统习俗!
中秋自不在话下,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提前半个月以上就开始准备了,按家乡习俗晚辈必须给长辈送节,大致是上买一些:月饼、红糖、还有肉,这三样是必须的,如果有钱人,还可以多买一些酒和糕点!
送节必须是在8月15之前完成,送去的时候一定要说:***我来送节啦。表示尊重,一般送节对象是:父母家,奶奶家,外婆家,叔叔家,舅舅家,干妈家。这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可以不送!因为家乡有句俗话,娘亲,亲舅。父亲,亲叔。也就是叔叔跟舅舅是必须送的。那是尊重自己的爸爸妈妈。
说来说去,其实送节就是针对嫁出去的女儿,以前老人们总是说,养个女儿就是为了吃肉的,一年最少要送三个节《娶湖北某些地方的女子要有心理准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节日,嫁出去的闺女是一定要送节的!
但也不是白送哦!按找习俗,礼送到后,必须在他家好好吃上一顿,临走还必须还礼。也就是受礼者必须给你一些东西,你带回去,一般都是:鸡蛋,花生,蚕豆,一些家里常有的东西。
我结婚三年,因为一直离家里比较远,总是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买,实际上如果在家,肯定花不了多少钱,可即便是这样,父母拿着超出过节的钱,心理也不高兴,目前曾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别人养女儿吃肉,我养女儿从来没有给我送过节!
一直以来我都不在乎,说烦了,我就加上一句:那么想吃肉啊,我给你买头猪,想啥时候吃啥时候吃。
母亲总摇头说我不懂。
结婚后,懂得了生活,才慢慢知道母亲的心思,养女儿不是为了要吃肉,是想每年有更多的时间看见闺女。想必先人也一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了能常见见出阁的闺女而发明了过节这一习俗,目的就是为了一年能尽量多一点正当理由见见闺女。意表相思之情。
今年中秋,我提前给母亲打电话,叫他们准备一块大月饼,我要回去跟他们一起过节!最主要的:我要给他们送节。因为我爱他们,跟他们爱我一样。
篇2:中秋传统风俗
中秋传统风俗
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宴俗
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 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中秋节来历
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篇3:春节传统风俗作文
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夜晚,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夕的中午,无论城镇和乡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的对联,大多是为了祈求吉庆,赞美春光。“金狗报喜,快乐多多,财源广进。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兴隆。”这是我家的对联。寄托了全家人祈盼“春满人间福满门”的美好心愿。
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一半突然觉得这样很没趣,太过平凡罢。于是独自一人走到家里的楼顶,端着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我想追寻热闹气氛中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又是一个星晴夜,繁星点亮除夕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诉说新春的故事,将天上的祝福洒向人间。月牙儿笑弯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欢欣。一切都是静的,却从那星星调皮的眉目传情中,洋溢出不平静的喜悦与心动。
当悠扬的钟声刚响过12下,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要打开大门迎接财神。“噼里啪啦”的鞭炮齐声轰鸣,万家竞放。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鞭炮阵阵迎新年。”爷爷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门口围成圈,点燃了黑色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雷鸣般的声音响彻长空,然后在似乎与天相近的地方骤然开放。霎时,黑夜如同白昼,天空中金雨纷纷,银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银浪,雪里红梅,又像巨龙腾飞,金蛇狂舞,一会儿,一根根细如柳红;一会儿像夜空开放的昙花;一会儿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瞧!远处那户人家又把烟花点燃了,那焰花绚丽多彩,变化多端。似乎是满天繁星,银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现好多色彩,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似玉,粉的像霞,黄的似金……令人眼花缭乱。远处的鞭炮、烟花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望着五彩缤纷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里因寒冷和饥饿而死。我们有无数难忘的日子,最难忘的是年年的除夕;无论有多少快乐的日子,最快乐的是年年的相聚。春节是“时间和希望的大门”,无论过去怎样,我坚信明天清晨我的家乡贺州会像初升的朝霞一样灿烂!
篇4: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枪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枪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枪差不多。
篇5: 中秋风俗作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今天是中秋节,我背起了《嫦娥》这首诗。
中秋节,我们家忙的不亦乐乎。大人们要干活了,我为了找乐子,就蛊惑奶奶和外婆让我来安排。最大的长辈都答应了,其他人一定会听的。
因为外婆说,自己做的月饼有家的味道,所以我让她去做月饼。妈妈自告奋勇要干活,我起先死活不肯,但我突然想到月亮是纯洁的,只好让妈妈去打扫院子,要在院子里吃月饼的。
安排好了人,十分钟后,我便开始去检收他们的“劳动成果”。再给他们打分,没超过8分就不能吃饭。
No.1厨房。推开厨房的门,外婆正在做月饼。呀,外婆这一手可真够绝的。她一手揉面团,一手拌馅。等面团揉成了圆形,把它压平,捞进一勺馅,再揉成团,放进买来的月饼模具里,把凸出的地方压平,多出的地方用刀切掉,月饼就完成了一半。然后把模具放进烤箱,等几分钟后,将烤好的月饼用小刀刻出是什么馅的,月饼就做好了。
厨房没有偷懒,非常好。打9分(十分制)。
No.2院子。妈妈正在扫地。我环视了一下院子,并没有发现脏东西。“嗯,不错没有灰尘。”我忍不住赞叹道。“那当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的呢。”妈妈拍着胸脯,显得很厉害,“每一个地方我都扫过了,保证干净。”我觉得妈妈很骄傲,心里不服气地想:哼,妈妈,如果让我抓到你做不好工作的把柄,哼哼,我一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正想离开院子时,突然想起妈妈常说
“看干净,角落很重要。细菌一般都藏在角落。”
我又转头,径直往角落走去,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黑乎乎的东西爬满了角落,还有一张蜘蛛网挡在那里。
一看就知道没有扫过,哎,每次都说我,自己也忘记了嘛!嘻嘻,平时我帮妈妈打扫她都这么说我,趁今天我也教育妈妈一下。
于是,我走向妈妈,“妈妈同志,呃,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我小心的试探道。
“忘了什么?”妈妈看起来很疑惑,“没有什么忘了呀,地也扫了呀,桌子也擦了……”,妈妈滔滔不绝地讲。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妈妈,你没有扫角落!”
“啊?哦,难怪总感觉还有什么事没做,原来角落没扫。”妈妈恍然大悟。
“妈妈同志,因为你没有打扫干净,所以扣1分,还有,没扫干净还骄傲,哼哼,扣你1.5分只剩7.5分,没超过8分,别想吃饭!”我一边拿出“打分本”计分,一边严肃地对妈妈说。
可我心里头却在幸灾乐祸:“嘻嘻,这是妈妈自己没做好,我可没有公报私仇。”
“不要啊,我没骄傲啊,那1.5分不能扣。抗议,抗议……”妈妈举手抗议。
“哦?那是谁拍着胸脯说客厅打扫的一尘不染的?”我故意地问。
“这……,虽然我是说了,但是……”妈妈有些语无伦次。
“不管怎么样,这1.5分我还是要扣的。不过这次破例放过你。”我显得非常大度。
呀,月饼怎么已经好了?哦,肯定是我在院子里逗留的时间太长了,所以那么快好。
我首先端了一条凳子出来坐,因为我要赏月。
像玉盘似的大月亮,不知被哪个顽皮的小孩“贴”在了“黑色的纸”上,“黄色的荧光粉”也被撒在月亮旁边。
我痴痴地看着月亮,咦,妈妈什么时候把月饼摆上桌上了?哦,原来是我看月亮时妈妈就摆好了呀。我拿起一个凤梨馅的月饼。咬一口,呀,厚厚的饼中流出几丝浓浓的甜味,真好吃!
怎么样,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
篇6:中秋风俗作文
说起泉州的中秋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拜月娘妈盼好运;笋江泛舟诗意浓;博饼声中状元来……而我最喜欢安平桥畔月下看烧塔。
晚上7点,我们来到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赏月。咦,桥的不远处伫立着两座约三米高、底部半径一米多的砖塔与十几米开外的白塔交相辉映。我好奇地问:“这里要举行什么活动?”爸爸耐心地解释:“这是安海镇一年一度的中秋烧塔习俗。”我赶忙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叫‘烧塔’。”爸爸笑着说:“中秋夜孩子们拾碎砖搭成塔状,塞入柴草点燃,就是‘烧塔仔’的游戏。”了解什么是烧塔,我的兴趣更浓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两座尚未点燃的塔。
晚上八点多,月亮升起来了,形成月映古桥的有趣景象。就在这里,点火令响起,“轰”的一声,塔内的稻草和木柴被点燃,一阵浓烟过后,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奇怪,围观的人群怎么纷纷往塔里抛撒白色的粉末呢?我想了想,说:“一定是在撒米,希望五谷丰登。”老爸摆摆手,说:“是在撒盐巴。”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爷爷摸了摸我的脑袋,说:“撒上盐巴火会烧得更旺,象征生活红红火火。”原来是这样呀,我高兴地向旁边的小孩要来一点盐巴,用力往塔里一扔,立刻听到“噼哩啪啦”的声响,火苗一下子窜得老高。
多么有趣的中秋烧塔活动,可我心中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奇特的习俗是怎么产生的?”爸爸当起民俗专家,说:“元朝时泉州百姓反抗残暴统治者,中秋起义时以烧塔为号,逐渐演变成孩童的娱乐活动。”
中秋月下看烧塔,我观赏到圆圆的月亮;认识本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热闹、祥和的气氛,真是一举三得呀。
啊!又是美好的一天,早上起来一看都快要到7点了我急忙刷牙洗脸背上书包,飞奔到学校’。刚走到学校,我发现今天是教师节。我一进教室,有好多同学都买了花送给老师,老师一进教室平静的说‘光是送花是不行的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都积极举...
中秋节作文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今年我们将和爷爷奶奶及大伯家的小弟弟共聚在一起,享受这天伦之乐。这天晚上我早早写完了作业,迎接我的爷爷奶奶和弟弟。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外婆家,外婆家可热闹了,舅舅舅妈、姨父姨妈、表哥表姐也都来了,大家一起来过中秋节。
今夜明月来时晚,遥望明天始为真。要使今夜始为忘,才有明天更圆圆。
篇7:中秋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一个古城,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人勤劳,朴实,很重视先人留下的传统习俗!
中秋自不在话下,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提前半个月以上就开始准备了,按家乡习俗晚辈必须给长辈送节,大致是上买一些:月饼、红糖、还有肉,这三样是必须的,如果有钱人,还可以多买一些酒和糕点!
送节必须是在8月15之前完成,送去的时候一定要说:***我来送节啦。表示尊重,一般送节对象是:父母家,奶奶家,外婆家,叔叔家,舅舅家,干妈家。这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可以不送!因为家乡有句俗话,娘亲,亲舅。父亲,亲叔。也就是叔叔跟舅舅是必须送的。那是尊重自己的爸爸妈妈。
说来说去,其实送节就是针对嫁出去的女儿,以前老人们总是说,养个女儿就是为了吃肉的,一年最少要送三个节《娶湖北某些地方的女子要有心理准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节日,嫁出去的闺女是一定要送节的!但也不是白送哦!按找习俗,礼送到后,必须在他家好好吃上一顿,临走还必须还礼。也就是受礼者必须给你一些东西,你带回去,一般都是:鸡蛋,花生,蚕豆,一些家里常有的东西。
我结婚三年,因为一直离家里比较远,总是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买,实际上如果在家,肯定花不了多少钱,可即便是这样,父母拿着超出过节的钱,心理也不高兴,目前曾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别人养女儿吃肉,我养女儿从来没有给我送过节!一直以来我都不在乎,说烦了,我就加上一句:那么想吃肉啊,我给你买头猪,想啥时候吃啥时候吃。母亲总摇头说我不懂。结婚后,懂得了生活,才慢慢知道母亲的心思,养女儿不是为了要吃肉,是想每年有更多的时间看见闺女。想必先人也一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了能常见见出阁的闺女而发明了过节这一习俗,目的就是为了一年能尽量多一点正当理由见见闺女。意表相思之情。
今年中秋,我提前给母亲打电话,叫他们准备一块大月饼,我要回去跟他们一起过节!最主要的:我要给他们送节。因为我爱他们,跟他们爱我一样。
篇8:中秋传统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很开心,爷爷奶奶全来了我家。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共享受着一桌丰盛的晚餐。饭桌上,董事的妹妹给爷爷夹了一块肉,我给爷爷倒了一杯酒。爷爷乐的合不拢嘴,直夸我们是孝顺的好孩子。
吃过晚餐,爷爷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这时候妈妈端来一盘月饼和一壶桂花茶,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喝桂花茶,一起观赏悬挂在天空的那轮明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度过了美丽而温馨的中秋节。
【【精华】中秋传统作文汇总7篇】
篇9:中秋传统作文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必定要吃的食物就是月饼。
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元兵”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
月饼是中国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作为传统食物,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是寄托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二是月饼口味很好,味道丰富多彩,样样有特色。随着制作工艺的改善,月饼的样子也有了改变,花纹多了,漂亮了,也有了一些文字。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月饼的样子和口味会更好。
【【精品】中秋传统作文汇编5篇】
篇10:中秋传统作文
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十五,一个月满西楼的良辰;八月十五,这个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传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推荐】中秋传统作文七篇】
篇11:中秋传统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很开心,爷爷奶奶全来了我家。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共享受着一桌丰盛的晚餐。饭桌上,董事的妹妹给爷爷夹了一块肉,我给爷爷倒了一杯酒。爷爷乐的合不拢嘴,直夸我们是孝顺的好孩子。
吃过晚餐,爷爷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这时候妈妈端来一盘月饼和一壶桂花茶,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喝桂花茶,一起观赏悬挂在天空的那轮明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度过了美丽而温馨的中秋节。
【【必备】中秋传统作文锦集9篇】
篇12:中秋传统作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对啦,今天就是中秋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去做饭,爸爸负责去买月饼。我们分好了工,开始工作啦。
妈妈今天做的菜可丰富了,有饺子、小米粥、西红柿鸡蛋汤、饼干、鱼、土豆丝和小圆饼,这次可以让我们大饱口福啦!晚上快到啦,爸爸买回来了好多月饼,有果仁、绿豆、桂花、伍仁、豆沙、火腿、黑芝麻、蛋黄月饼等……。看起来就好好吃,尤其是伍仁月饼特别好吃。月亮快出来啦,我们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露出来,好像觉得他在给我们躲猫猫一样。真有趣!我们吃完了饭,消化了以后就坐在外面的亭子里,边吃月饼,边看月亮。真有趣。我看到别的同学在玩,我和爸爸说了一声就去了。我们玩到了11点,就赶紧和妈妈、爸爸、姐姐回去了。我和她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就回家了。祝在远方的人,一家团圆,开开心心。我真希望每天像中秋一样,家庭和睦!
【精选中秋传统作文8篇】
篇13:中秋传统作文
九月的尾巴已经露出大半了,街道上也开始飘着桂花香了,我们期待着的国庆节和中秋节也要来临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虽然已经没有以往受到重视了,但是老人们还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中秋是团圆的节日,所以,我对于这个节日也很重视,因为读书的关系,我和爷爷奶奶住在学校附近,只有父母比较空闲的时间我们才能团聚,对于这个团圆节,父母肯定会过来和我一起团聚,所以,我很开心。
中秋节的传统是赏月和吃月饼,但是赏月这件事情在现代的城市已经有一点不现实了,毕竟我们家不住在顶楼,从窗户外面赏月好像有点怪怪的。所以,我最喜欢和一定会遵守的中秋传统就是吃月饼了,但是我也不是什么月饼都喜欢的,对于月饼,我唯一能够接受的就只有豆沙馅的月饼,甜甜的,很好吃,所以每年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一袋豆沙馅的月饼过来,让我很开心。
今年的中秋节是和国庆节一起的,这样两个假期加在一起就有了八天的休假时间,爸爸妈妈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带着爷爷奶奶一家人一起出去玩一下,这是我今年最大的心愿了,希望在中秋节来临时爸爸妈妈可以帮我实现。
现在,我就只需要好好学习,静待中秋佳节的到来了。
【关于中秋传统作文汇总8篇】
篇14:中秋传统作文
柚子外形浑圆,也象征团圆,剖开之后,满屋弥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块,和吃月饼一样,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时,“柚”与粤语“佑”谐音,有希望月亮护佑的意思。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
当然,更重要的是,吃了一晚上月饼、芋头、田螺等甜腻的食品,最后吃上两口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而且让口腔有清爽感。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柚子已经超出了中秋佳果的定位,成为了“浑身都是宝”的好东西。柚子皮气味清香而且有吸味功效,不少人新装修后都喜欢在房间各角落放几块柚子皮,很快异味就消散了。此外,柚子皮其实也是做菜的好材料。
篇15:中秋传统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起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赏月,在赏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牡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真像白玉盘啊。吃月饼了!月饼有许多图案,有的是一条龙跃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还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饼。这些月饼的图案真是各种各样,真有趣啊!
中秋节真是一个习俗多样的节日!
篇16:中秋传统作文
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中有记:“八月望日,尝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时最肥美。传统的广东人家过中秋节,老人家常会举起田螺对月说一句:“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然后再品尝。虽然此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也代表着代代相传的祝福。
其实田螺不仅仅是中秋食品,甚至已经成为了广式饮食文化的一个路标。在上世纪80年代,包括顺德在内的珠三角等地饮食最流行的“大排档”,就是三三两两炒一碟田螺、一碟青菜,在马路边上边吃边聊。如今大排档都登堂入室了,那“炒田螺”的叫卖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篇17:中秋传统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外公外婆家过节,因为外公说一家人聚在一起才会有过节的意义。
中秋节这天,我兴致勃勃地带上做月饼的材料来到外婆家。外婆乐呵呵地烧好水,我把黑枸杞泡到开水里,水一下子变成好看的蓝色,妈妈把面粉和蓝色的开水搅拌后揉成面团放在一旁。我跑到院子里摘了一大把香气浓郁的桂花,随手又摘了几朵娇艳的玫瑰花。我先用一碗开水把桂花泡出香味,用泡桂花的开水揉了个面团,然后跟蓝色面团混在一起,做成冰皮,接着把冰皮捏成一个个小团包,将玫瑰花瓣揉圆后按一按,最后放入模具中按压出月饼的花纹,一个好看的月饼就成型了。
我把做好的月饼捧到外公外婆手里,他们一尝到月饼就开心的说:“孙女真能干,没想到月饼还能自己亲手做着吃,况且好吃又好看,还是桂花月饼和玫瑰月饼呢!”晚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我望着外公外婆幸福的笑脸,心想: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真好!
篇18:中秋传统作文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因为,晚上有很多人在放孔明灯。
夜幕终于降临了,有许多人坐在院子里,等待着月亮出现,不一会儿,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星宝贝们来到天空。星星像一颗颗宝石,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我们见月亮还不是很圆、很亮,我们就到玩去了。
大街小巷可热闹了。大哥哥、大姐姐忙着放孔明灯,小朋友们忙着烧塔、提灯笼、玩荧光棒……灯笼五颜六色,形状也不一样。我的灯笼形状是圆的,我的妹妹的灯笼像一只船的。 我们提着花灯到处跑,都在说自己的灯笼最美丽。
接下来,我就回家赏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仔细一看,现在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圆盘,月亮里面似乎有一座山,里面还有一个人在桂花树。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真开心啊!
篇19:中秋传统作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了。今夜,云雾稀少,圆圆的月亮镶嵌在墨黑墨黑的夜幕上,显得格外皎洁。
晚饭过后,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里,奶奶端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中秋节传统食品月饼。奶奶刚把月饼放到桌子上,弟弟两眼发光,一下子扑了上去,拿起一块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好吃!好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抬头望着明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一样,向大地洒下了一片银光。一颗调皮的小星星捉着月亮的衣襟,闹着要跟月亮玩捉迷藏。月亮不答应,她一赌气,就钻进了云朵的怀抱里。
我正看得入迷,奶奶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我听得入迷了,抬头望着圆月,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看到拿着斧头砍树的吴刚。
深夜,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自己真的来到了月宫里
篇20:中秋传统作文
今天虽是中秋节后的第一天,但我始终忘不了昨天那些难忘的时光。
那一天,我早早就起床了,看看父母和弟弟,原来他们早就起来了。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买菜了,我和弟弟在家里等着妈妈买回来那新鲜的菜和水果,中午吃上可口的饭菜,当然也少不了家里的大馋猫——爸爸了。他一听到中午会有好吃的饭菜,口水早已“垂涎三尺”啦!中午,望着一盘盘令人忘不掉的大虾、排骨和烧鱼,我真想一口把全部的菜都吃完呀。
终于要开吃了。我完全不顾“淑女”形象,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像一头饿了三天三夜的老虎。弟弟望着我样子,不禁哈哈大笑,他怎麽容许我都吃完呢?他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上都是油。过了几分钟,那些菜都被我们吃完了,而父母却没吃几口,在这里要向他们说声对不起啦,谁让我和弟弟都是小馋猫呢,连我们家的大馋猫——爸爸也只吃几口。我吃得直打嗝,肚子圆鼓鼓的。
昨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中秋节就是要团圆才有意义!
★ 春节传统风俗作文
★ 风俗作文
中秋传统风俗作文(合集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