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海阔天空-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
今天不用上学,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爷爷奶奶正包粽子呢。爷爷不会包,妈妈说她也替奶奶包,我只好一个人在奶奶家玩了。包完粽子妈妈陪我一起去街上,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还是我挑的颜色呢!等明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平顶山的时候穿上我的新衣服,晚上,妈妈给我洗了洗,明天一定会干的。因为妈妈说会干的!
姥姥带着舅舅家的姐姐来我家住,我把作业写完啦!陪姐姐一起玩儿。今天我特别高兴!妈妈不让我写今天我非常开心!
篇2: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
昨天就是端午节,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而产生的。
今天我就在一本书上发现了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要内容是:屈原的国家被其他的国家侵占了,可屈原却宁死不屈,最后被逼的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跳河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往那条河里投食物,可是投进去的那些食物全被河里的鱼吃了,最后人们想到了这个办法,就这样粽子诞生了,我们每年的端午节就是屈原自杀的时候。
我喜欢吃粽子,而且我也一定会像屈原那样做个爱国的好人。
篇3: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学习放假,我正在睡着懒觉的时候,妈妈把我叫起来了,说是要去吃粽子。于是我便起来和妈妈去五芳粽吃早餐,到了店里,我发现粽子有很多品种,如: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个子也有大有小,形状是菱形的,闻着粽香。粽子买好后,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真好吃,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吃粽子时,妈妈教了我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我吃着粽子,和妈妈一起唱着端午节的歌,心里非常开心,这个端午节我过得非常的开心。
篇4: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篇5: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
今天是端午节,按照古老的风俗。我们应该每家每户都吃些粽子。
所以爸爸妈妈今天一大清早就一起到超市里去买粽子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卖粽子回来了。他们刚进屋,我就把粽子抢了过去。刚准备拨开去吃,就被爸爸妈妈叫住了。妈妈说:“粽子没有煮熟时是不能吃的,一会儿煮熟了再吃吧。”我点点头。一会儿,粽子就煮熟了。妈妈给了我一个小粽子,我把它拨开,吃了一口。我感觉好吃极了,软软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又吃了好几个,还是很好吃,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
粽子真好吃呀!
篇6:吃粽子作文200字
为了庆祝端午节,学校放假三天。
端午节这天,我早晨起床后,洗漱完毕,正准备吃饭。只见妈妈给我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有好几种口味的:豆沙、猪肉、红豆、绿豆、蜜饯、红枣、蜜枣等。
我拿了一个豆沙粽子,先解开缠绕在外面的线,然后,再剥开一层层的竹叶,就露出了晶莹雪白的粽子。我咬一口,又松又软真是香甜可口。
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篇7:吃粽子作文200字
吃粽子作文200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篇8:吃粽子日记200字作文
吃粽子日记200字作文
5月24日 天气 晴 星期五
今天中午,我们这里天气很热,在家里没事可做,爸爸妈妈商量着去超市买点粽子提前过起端午节。
我们一家四口去超市,妈妈给我买了点粽子,买的时候是冻的,到了家里奶奶蒸过包子了,我把粽子给了奶奶,奶奶去蒸了,粽子熟了,我把粽子端到了桌子上,我们一家人高兴的吃了起来,我打开一看是八宝馅的,非常香我立马吃了起来,不一会就吃了三个,弟弟也一样。奶奶说不能多吃,吃多了胃消化不了,要不然我还能在吃。粽子真香真好吃。
篇9:端午节吃粽子节日知识
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粽子花样品种也多种多样。从粽子的制作与食用看,粽子是我国南方民族的传统食品,也是南方传统的祭品,以“集”祭神的习俗,在杯南稻作区源远流长,粽即集类食品。荆楚地区很早就有了裹饭祭水神的风习,据南北朝的《拾遗记》记载,周昭王溺死于汉水后,人们在水边立祠祭祀,暮春上祀之日,“楔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
东汉末年,人们就已经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为水中含有碱的成分,用煎叶黍米包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I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唉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就是人们在包粽子的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多种辅料,品种增加了很多。当时,粽子还被人们用作交往的礼品互相赠送。
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时,粽子品种丰富,《岁时杂记》说,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丸子粽等,还有“蜜饯粽”,即把果品加进粽子里。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改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粽子不仅自吃,还要贝曾送给亲戚朋友。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浸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以北京枣粽为代表;南方则有豆沙、火腿、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九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梁实秋先生曾经这样描写过吃粽子的节俗:
据说粽子本来是为屈原先生吃的。皆因这位三间大夫当初在楚国做官,颇想做一些真正福国利民的事业,竟因不善投机,得罪了人,不能得志,急得形容枯搞,又黑又瘦。有一天到江边散步,一时想不开,抱起一块大石头来就跳下水了。如其只有屈原先生才配吃棕子,恐怕这些年来粽子的销路不会甚畅罢。今天虽然是粽子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厚着脸吃两个粽子就算完事。《钟馗捉鬼图》还是不妨悬挂悬挂,尤其是在上海这个多鬼的地方。我们自已没有实力驱鬼,把一纸图画高高悬起,虽然鬼卒未必因此引退,我们总算尽了心,慰情聊胜于无了。
篇10:端午节吃粽子节日知识
1、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篇11:端午节吃粽子节日知识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篇12:吃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这天下着雨可是姑姑还是来到了我们家,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她自己包的粽子,我问爸爸为什么好多人都送粽子呢?爸爸说:因为这天是纪念屈原所以大家把这天定为端节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哦,这天我终于明白了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啦!
【吃粽子作文汇总五篇】
篇13:吃粽子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从外婆家回来。我见妈妈的背包鼓鼓的,立刻奔过去,夺过背包仔细一瞧:哟,这么多的肉粽子!吃晚饭了,我挑了一个大点的粽子给奶奶。还没等奶奶张口,我就把肉粽塞到奶奶的嘴里,奶奶笑得合不拢口。我又挑了几个给爸爸妈妈,然后才自己禄开了粽子放进碗里,拿起一双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呀,真香!我忍不住想再挑一个大的来吃,可是我想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人,所以我还是挑一个最小的来吃。奶奶见到了,在旁边不住的点头,笑呵呵的说,我的孙女是最乖的,也是最懂事的好孩子。
篇14:吃粽子作文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端午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在这一天我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粽子了。
今天我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棕香味,我马上走进厨房,只见桌子上放这一盘热腾腾的粽子,看着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精致无比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剥开来,一个洁白的身子便出现在眼前,晶莹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绿色外衣的衬托下显得可爱极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极了。
篇15:吃粽子作文
我很喜欢端午节,那个端午节里有着我的“恶作剧”。
一到端午节时候,每家都要厨房包粽子,门楣挂艾草。知道的那样做,营造节日氛围,乞求平安。不知道的也那样做,营造节日氛围,乞求平安。
那个端午节,我“粘”住妈妈,要求她教我包粽子。最终她还是答应了。她先是给我示范一遍,问我,“学会了吗?”“会了。”我很高兴地说。我就像妈妈那样,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接着卷成漏斗形,然后装入糯米。可是困难来了,我把糯米放进去,那些淘气的糯米娃娃,就从另一端跑出去了。我左看看右看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连个蛛丝马迹都没有。“漏了,漏了就是孔隙大了嘛!”妈妈一边说,一边拿了粽叶卷给我看。“哦——就这一点小技术!”我心里想,“早知道,那还不好办?”
我终于包成了第一个粽子!
“对了,往里面藏一个硬币,过年妈妈包饺子不是常那样?就那样。谁吃到了,也会财源滚滚,好运连连。”我突发奇想。
一枚硬币就被藏了进去。我还在粽叶上做了标记。
开始蒸粽子了,我还偷偷看了看那个外貌奇特的粽子。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弥漫了粽子的浓香。清香、浓香,还是醇香都不足以表达了。
吃饭了,我特意端出一盘粽子,放在饭桌中间。全家人围着桌子,吃了饭。最后妈妈说:“今天端午呢,都吃个粽子,纪念一下那个诗人。”她还转脸看着我,问:“知道咋回事吗?”
“知道,就是纪念那个爱国诗人屈原的。好像老师说过,吃粽子是一种形式,纪念诗人爱国才是主要。”我做出个大人物的样子,慢慢地说,慢慢地吃——其实,我是想看到谁吃着了那个特别的粽子。
“这是你俩谁的杰作?”爸爸突然问到。
“不是我。”我抬起头说,“慢点,别磕着牙了。”
“我还想着这个形状特别,不让你俩受累。”爸爸笑了笑说,“你知道,你的做法可以用一个俗语说,那个俗语是啥嘛?”
看来,还是露馅了。很干脆地说:“不知道。”
“不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嘛。”爸爸看着我说。
那个端午节过得真有意义呀!
篇16:吃粽子作文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提起端午节我就想起了香喷喷的粽子,我最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有不少种类,味道不同,包出来的形状也不同。我最喜欢吃的是三角粽里的咸肉粽,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吃上不少的粽子,当然吃的最多也就是咸肉粽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家里还自己包了粽子,只不过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尝试着包粽子,所以最后出锅的粽子味道并不好。可尽管粽子的味道不好,但是吃在嘴里,却让我的心暖暖的,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呢。
今年的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家里人正在讨论着今年还要不要自己动手包粽子?妈妈支持自己包粽子,但有前车之鉴,爸爸并不看好。于是,最后两人全都看向了我,那意思很明显,就是我来决定今年的端午节到底包不包粽子。
我哈哈的笑了两声,抬起手挠了挠后脑勺,最终我说出了一句话,我说:“我喜欢吃粽子。”
“我们都知道你喜欢吃粽子。”爸爸妈妈异口同声的说着,接着又异口同声的问道:“那今年端午节你还想不想包粽子?”
这可就为难我了,妈妈支持包粽子,爸爸反对包粽子,那我该怎么说呢?最终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朝着爸爸妈妈说道:“今年包粽子,包的不好的粽子我来吃。”毕竟,在我心里,不管我们一家人包的粽子好不好吃,我都会喜欢吃。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今年的端午节,我家里还是会来尝试着包粽子的。眼瞧着一天一天过去了,距离端午也越来越近了,我心里充满着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希望今年的端午节又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也希望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能够吃到更多美味的粽子。
篇17:吃粽子作文
一年里吃到粽子的机会有三次。春天第一次栽秧,端午,中秋。端午和中秋的粽子妈妈一定会包,春天的粽子则多是给人家栽秧时带家来的。下雨,春天青青柔柔的,白鹭鸟遥遥降到田角,支着瘦如秋筋的脚,勾头默默思考,白色的羽毛上雨水一滴一滴滚下来。田里给雨水泡得发软,青青的毛茸茸的细草长起来,把旧年枯黄的稻茬子都掩住了。慢慢的就要做秧田,一块二分或五分的小田,打水,犁田,耙田,耖田,朗田,一遍一遍耘作过后,泥土变得细碎,柔腻如同软糕,这时再用木耙推成平整如镜面的几列。稻种在塘里泡了一天一夜,拖上水面打开,蛇皮袋透出稻种发芽的热烘气。撒化肥。撒稻芽。一手捉畚箕,一手捉稻芽,洒得密密匀匀的。又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秧苗稀稀疏疏长出来,很快发绿,发密,长成齐刷刷的近尺长。时候已是春末夏初,又是做田,手续相同,只是不如做秧田那么细密,田做好了,要栽早稻秧了。各家各户事情都还不很忙,有的人家第一天栽秧,就喊几个姑姨叔伯亲戚,或者邻居,帮忙一起下田。等到自己家事情差不多时,再去帮忙的人家还工。
清早主人起来去秧田拔秧,束秧的稻草捋去枯叶,斩去端头,只余光净的梗子,摊在秧苗上,压得秧苗微微弯下去。拔秧。拔一点秧苗,在田水里堕堕根上的土,往腿上摔一下,再堕,再拔一点,再堕。看看差不多,拈一根稻草,掐手一束,一把秧把子就甩在身后。早饭前已拔了两大筐,压得担子坠坠的,秧根洗得干净,是配着青苗的釉黄。太阳有一丈高,红红的有湿气,挑秧人站在田埂上,把秧苗一把一把布在栽秧田里。吃过早饭,帮忙的人都到了田边。拉秧绳子。栽秧。到半上午,或半下午,就有粽子和五香蛋送到田埂上,一人两个粽子,两个五香蛋。粽子是主妇前一天就包好的,这时和五香蛋一齐煮熟了,作为对来帮忙的人的犒劳。一只布谷鸟越陌度阡,飞过水镜一样的田面,停到坝上竹林里,站在一枝竹子高头不歇地叫:“家公家婆,割麦插禾!”栽秧的人就直起腰,跑到田埂上吃五香蛋,剥粽子。很久以后,田埂上还可以看到干枯发白的粽叶,剪断的麻绳,碎屑的鸡蛋壳。妈妈去人家帮忙,粽子总是留着不吃,带回来给我和妹妹。离端午还有些时日,一年里唯有这第一次栽秧会有粽子和五香蛋送,因此每若妈妈去哪家帮忙栽头块田的秧,我们就很高兴,为得今天又有一个粽子吃了。
最欢喜的自然还是端午。还没有到,隔着好些天,就开始盼,今年包不包粽子?包什么样的?只包白粽子还是也包饭豆粽子?终于到端午前两天,妈妈上街,临走时我们一再求告,妈妈,要买饭豆啊!等她中午回来,看她篮子里装了两把青粽叶,还有一点红饭豆,欢喜得简直不知所以。第二天妈妈不出门,淘糯米,淘豆子,洗粽叶,我们听从她的吩咐,走到坝上到外婆家要麻绳。外婆家灶屋外有一丛细高苎麻,叶背青白,她便拿一把很厚重的直刃刀,砍几根苎麻回来,掀去叶子,剥下梗上的皮,再用刀刮去皮上青质,余下的纤维渐渐就成为几缕麻。两股麻合起来搓一搓,就是一根细麻绳了。外婆很胖,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她做这些,心里很想讲点什么话。她虽然脾气温和,我却和她也不亲近,我就还是不说话。
拿了麻绳回家,妈妈在堂屋桌边开始包粽子。粽叶用抹布一张一张洗净,浸在装了一点清水的瓷脸盆里。糯米和饭豆都洗净沥干,装在筲箕篮子里。麻绳系在八仙桌的桌档上。先包饭豆粽子,因为饭豆只买得一点,只能掺一半糯米,余下的就只包白粽子。挑两片大小合适的粽叶,半叠到一起,两边卷起成尖筒状,妈妈把一根筷子放进去,抓两把米,用筷子捣实,再添一点,又用手压实,把上面长出的粽叶压下来,在三角的地方一扭,弯下腰,手嘴并用,飞快地打一个结,粽子就紧紧系在麻绳上,挂在桌沿下了。我觉得这一个结很神奇,总想看清她怎么打的,她却不肯慢慢做给我看,粽子一个一个扎上去,很快成十几个,一串挂下来,便用剪刀剪下,堆在桌上。妈妈包的粽子很结实,很好看。
等到晚饭过后,妈妈便开始煮粽子。放大锅里,加满满的水,用大柴来烧。我心里馋,一会绕到锅边看看,锅沿边水汽白白,箬竹叶和糯米的清气招摇,闻得见了。想等到粽子熟了现吃一个的,却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困了,被哄到床上去睡,妈妈说:“还早哩,明早起来粽子就好了!”于是我乃以为粽子是要煮一夜才能熟的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眼睛还睁不开,蹋着布鞋第一件事,跑到灶屋里,妈妈在做早饭,一串熟粽子浸在吊罐里。
先要吃饭豆粽子。剥开第一个粽子,心里祈祷着,“里面许多许多饭豆!”打开看到豆子旁一小圈糯米也染成淡的紫红,心里格外喜欢,这等于说明“这一块饭豆有许多”。饭豆形状微弯,比红豆略大,暗红而有斑,味道粉粉的。地方并不种这种豆子,只有上街去买,因此在小孩子的心里,尤其显得难得。把粽叶都剥去,用一根筷子戳着,蘸绵白糖吃。吃一口粽子蘸一口糖。靠着大门吃,仰头见墙缝里已插好艾和菖蒲,是爸爸早上去菜园割来的吧。天阴阴的,一点雨仿佛要落,终于又没落下来。
吃绿豆糕。前一天下午已从小店买来,妈妈收着,放到她房间的红案桌上,不许吃。等到端午终于可以吃了!一盒送到外婆家,一盒送到奶奶家,一盒自己家留着。长方形一小盒,切成小块,有两层,中间隔一张白纸。绿豆糕浸满了油,好香的。一人拿一两块,白纸就露出来,斑圆的油渍浸得它透明如同油纸,我心里好舍不得。
余下的粽子都收起来,放在大篮子里,挂在妈妈房间的屋梁上。粽子煮好后,一两天不吃,有的要回生,每天早晨妈妈便从篮子里取几只出来,放在吊罐里,早饭煮好,粽子也焐熟了。然而我不爱吃滚热的粽子,更喜欢冷粽子,喜欢它凝粘而有韧劲,蘸细细的绵白糖吃,真是很好。长成后我吃江浙拌了酱油的肉粽或蛋黄粽,那粽子包得松,大约是热的好吃,我们的白粽子却是冷的好。我一气可以吃三个。我便常常站在大板凳上,用手去够篮子里的冷粽子吃。这屋梁我对它很有些敬畏之心,因为爸爸说上面有“家法”。“家法”是什么?我看得见的只是上面挂的一个木的牛轭头,然而做错了事的'时候,甚至表哥来玩,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就指着屋梁上说,“再不听话要把‘家法’请下来了!”我想象它是和老虎一样的猛兽,有黑黑的影子,小孩子看不见,总之却是很厉害了。我去掏粽子,心里总有些抖抖的。没两天,饭豆粽子吃完了,就吃白粽子。初夏的风吹过窗格上养的一碗栀子花,吹过屋梁上的大篮子,吹得花黄黄的,篮子里剩下的一点粽子,也变得干干的,就像端午的气氛,那么一点一点地,淡下去了。
中秋的主角是月饼,粽子只算得是陪衬。这却仿佛是我们皖南地方较独特的习俗,至今未见有别地中秋也吃粽子的。中秋的粽叶都是端午时晒干收存,用时在锅里煮一番,便又恢复柔韧,只颜色不如端午的青碧。那时有格外节俭的人家,端午吃粽子剪麻绳时便很仔细,不把粽叶剪破了,吃完后把粽叶重新洗净晒干,中秋时还可以再用一次,但箬竹的香气已大大减损,远不如端午的粽子好闻了。
20xx年端午,南京,妈妈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干粽叶
20xx年端午,南京,妈妈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干粽叶
20xx年端午,南京,妈妈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干粽叶。那一只捆得很奇怪的是我包的。
20xx年端午,南京,剩下的粽叶,绑起来晒干留待中秋用
- -完- -
篇18:吃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出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妈妈正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有红豆、红枣、肉、梅干菜,还有粽叶和绳子。一切准备好了,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不到一分钟,妈妈就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然后就一个接着一个。我看着很惊奇,也忍不住想包包看,可是我怎么包也包不好。妈妈仔细地教我,可我包出的粽子还是很难看。于是,我放弃了包粽子,想帮妈妈整理粽子,五个一捆,然后放进大锅里煮。
三个小时后,我吃到了香香的红豆粽子。
篇19:吃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到了。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
小兰家也不例外。早饭后,妈妈等人便到山上去采粽叶,回来后,准备好绑粽子的棉线,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先将两片粽叶重叠起来,把大头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再用勺子把糯米放进漏斗里,在上面放两颗蜜枣,接着放上一勺糯米,然后将粽叶折过来把米和枣盖上,顺着粽叶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枣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最后用棉线把包好的粽子扎起来,防止包好的粽子蒸时散开,一个粽子才算大功告成。看了一会儿,我也学着包了几个,妈妈直夸我聪明。
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喊道:“粽子蒸好了,快来吃粽子啊!”妈妈的叫声将大家全吸引来了,一家人快速地坐在餐桌周围,等着粽子上桌。奶奶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粽子走来,老远就闻到香喷喷的。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个大粽子就咬了一口,夸道:“味道不错!这粽子真好吃,大家要多吃一点!”小兰和奶奶也抓起一个粽子,剥开叶子准备吃。妈妈端着一盘粽子,高兴地站在旁边看我们吃,乐呵呵地说:“别着急,慢慢吃,还多着呢!”
只有爷爷没有吃,只见他拿起几个大粽子,用一根线将它们串在一起,面色沉重地说:“你们别光着吃,知道吗?吃粽子还有一个传说呢!历史上,楚国有一个大诗人叫屈原,农历五月初五,他听说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心想楚国快要亡国了,自己已经无家可归,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来到汩罗江边,跳进江里自杀了。这个消息传到楚国人民那里,人们敬重屈原,怕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便把粽子投进汩罗江里,鱼虾们吃饱了,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了。后人为了纪念屈原,还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听了爷爷的介绍,小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不仅要学会包粽子,还要记住端午节的这些习俗。”
篇20:吃粽子作文
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 吃粽子作文
吃粽子的节日作文200字(精选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