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s00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桂影情深》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桂影情深》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桂影情深》阅读答案
1、第②段为什么说“那个小院子是姥姥的骄傲”?这里的桂花树很有象征意味,你认为它象征什么?
2、第③段画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及其内心情感?
3、第⑥段写南京的桂花树有什么作用?这是什么写法?
4、本文先后两次写了做、寄桂花糖的情况,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其中详写的是什么内容,略写的是什么内容?
5、第⑨段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篇2:《桂影情深》阅读答案
①幼年的大部分的时光是在姥姥身边度过的。那时妈妈为了学业不得不丢下了蹒跚学步的我去念大学了,爸爸又在外地工作,于是,还不懂事的我便牵着姥姥的衣襟,怯怯地走进了那个小院,一过便是五年……
②那个小院是姥姥的骄傲,种着她心爱的花草,而这骄傲便是那株桂花树,那棵树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粗糙的树干爬满了青苔,俨然有一种苍老的感觉。虽然老,我却顶喜欢它。看,一颗颗小米似的花朵隐没在满树的碧叶之间,散发出阵阵的幽香,勾引得我老往树下跑。
③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姥姥常常拿把小竹椅,抱着我坐在院子里看月亮。院里很静,只有偶尔吹来的风把桂花摇得哗啦啦地响。“姥姥,给我摘点桂花嘛!”我跟姥姥撒娇。“晶晶乖,桂花还要留下来做糖给妈妈寄去呢。”一听是给妈妈寄托的,我不吱声了,我常听姥姥念叨,妈妈上学很苦的呢!
④姥姥的话不久就兑现了,现在想起来,做桂花糖还是我童年最大的.乐事之一呢!做糖的时候,我不过是个“小跑腿”的,帮忙递递东西,而这已让我很兴奋,很满足了。看着姥姥把糖熬得丝丝发亮,真让我谗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糖熬到一定的时间,撒上干净的用盐腌好的桂花,趁热往炒米上一浇,“咝啦啦”,然后搓成团子糖凝了以后,咬一口,又脆,又甜,包准谗死你。
⑤自制的桂花糖往往只留下四分之一,而那其余的四分之三,就给妈妈寄去。我通常坐在桌边,看着姥姥仔仔细细地把桂花糖放进一个又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放入一个写了字的布袋里。“晶晶,过来在信上写上你的名字!”姥姥吩咐我。虽然那时我只会写我的名字,而且写得不好,然而我还是颇为自豪地、极其认真地在给妈妈的信的后面写上歪歪扭扭的两个字,我想,妈妈会高兴的。
⑥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姥姥来了南京,但每年却仍能够吃到香脆的姥姥从老家寄来桂花糖,每当我大嚼着它的,眼前总是浮现起儿时做糖时的种种趣事。虽然南京也有许多桂花树,而且花开得也极好,可我心里总还惦记着原来的那株。
⑦十月,我们一家乔迁新居。一阵淡淡的清香把我引到窗前。我竟然惊异地发现了我所熟悉的金黄,像小米粒,隐在满树的碧叶之中,散发着幽香。 “妈,你快来看,这儿也有一棵桂花树!”妈妈走了过来。“那再好也不过的了,我们可以做桂花糖了!”“桂花糖?!”我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⑧灯下,我跟妈妈一起赶制包裹。我在想,姥姥收到桂花糖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
⑨窗外的桂花树静静地站着,默默地看着,随着徐徐晚风,飘进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篇3:《桂影情深》阅读答案
1、因为这个小院子里“种着她心爱的花草”,尤其是那株虽苍老,却“散发着阵阵的幽香”的桂花树。这里的桂花树象征充满亲情的姥姥。
2、“我”:爱撒娇,但很听话,很懂事。
“姥姥”:慈祥,既抚育身边的外孙女,又牵挂外地的女儿。
3、衬托“我”对姥姥小院子里那株桂花树的怀念。因那株桂花树是姥姥的象征,它既蕴藏着童年“种种趣事”,又凝结着姥姥对“我”妈的深情。这是以花喻人,借物抒情的写法。
4、详写“我”和姥姥一起为读大学的妈妈做、寄桂花糖的情景,略写的是分别多年后“我”和妈妈为“姥姥做、寄桂花糖的心愿。”
5、景物描写。衬托“我”和妈妈对姥姥的一片深情厚意。
篇4:《桂影情深》的阅读答案
《桂影情深》的阅读答案
①幼年的大部分的时光是在姥姥身边度过的。那时妈妈为了学业不得不丢下了蹒跚学步的我去念大学了,爸爸又在外地工作,于是,还不懂事的我便牵着姥姥的衣襟,怯怯地走进了那个小院,一过便是五年……
②那个小院是姥姥的骄傲,种着她心爱的花草,而这骄傲便是那株桂花树,那棵树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粗糙的树干爬满了青苔,俨然有一种苍老的感觉。虽然老,我却顶喜欢它。看,一颗颗小米似的花朵隐没在满树的碧叶之间,散发出阵阵的幽香,勾引得我老往树下跑。
③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姥姥常常拿把小竹椅,抱着我坐在院子里看月亮。院里很静,只有偶尔吹来的`风把桂花摇得哗啦啦地响。“姥姥,给我摘点桂花嘛!”我跟姥姥撒娇。“晶晶乖,桂花还要留下来做糖给妈妈寄去呢。”一听是给妈妈寄托的,我不吱声了,我常听姥姥念叨,妈妈上学很苦的呢!
④姥姥的话不久就兑现了,现在想起来,做桂花糖还是我童年最大的乐事之一呢!做糖的时候,我不过是个“小跑腿”的,帮忙递递东西,而这已让我很兴奋,很满足了。看着姥姥把糖熬得丝丝发亮,真让我谗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糖熬到一定的时间,撒上干净的用盐腌好的桂花,趁热往炒米上一浇,“咝啦啦”,然后搓成团子糖凝了以后,咬一口,又脆,又甜,包准谗死你。
⑤自制的桂花糖往往只留下四分之一,而那其余的四分之三,就给妈妈寄去。我通常坐在桌边,看着姥姥仔仔细细地把桂花糖放进一个又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放入一个写了字的布袋里。“晶晶,过来在信上写上你的名字!”姥姥吩咐我。虽然那时我只会写我的名字,而且写得不好,然而我还是颇为自豪地、极其认真地在给妈妈的信的后面写上歪歪扭扭的两个字,我想,妈妈会高兴的。
⑥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姥姥来了南京,但每年却仍能够吃到香脆的姥姥从老家寄来桂花糖,每当我大嚼着它的,眼前总是浮现起儿时做糖时的种种趣事。虽然南京也有许多桂花树,而且花开得也极好,可我心里总还惦记着原来的那株。
⑦十月,我们一家乔迁新居。一阵淡淡的清香把我引到窗前。我竟然惊异地发现了我所熟悉的金黄,像小米粒,隐在满树的碧叶之中,散发着幽香。“妈,你快来看,这儿也有一棵桂花树!”妈妈走了过来。“那再好也不过的了,我们可以做桂花糖了!”“桂花糖?!”我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⑧灯下,我跟妈妈一起赶制包裹。我在想,姥姥收到桂花糖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
⑨窗外的桂花树静静地站着,默默地看着,随着徐徐晚风,飘进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阅读题:
1、第②段为什么说“那个小院子是姥姥的骄傲”?这里的桂花树很有象征意味,你认为它象征什么?
2、第③段画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及其内心情感?
3、第⑥段写南京的桂花树有什么作用?这是什么写法?
4、本文先后两次写了做、寄桂花糖的情况,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其中详写的是什么内容,略写的是什么内容?
5、第⑨段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因为这个小院子里“种着她心爱的花草”,尤其是那株虽苍老,却“散发着阵阵的幽香”的桂花树。这里的桂花树象征充满亲情的姥姥。
2、“我”:爱撒娇,但很听话,很懂事。
“姥姥”:慈祥,既抚育身边的外孙女,又牵挂外地的女儿。
3、衬托“我”对姥姥小院子里那株桂花树的怀念。因那株桂花树是姥姥的象征,它既蕴藏着童年“种种趣事”,又凝结着姥姥对“我”妈的深情。这是以花喻人,借物抒情的写法。
4、详写“我”和姥姥一起为读大学的妈妈做、寄桂花糖的情景,略写的是分别多年后“我”和妈妈为“姥姥做、寄桂花糖的心愿。”
5、景物描写。衬托“我”和妈妈对姥姥的一片深情厚意。
篇5:师生情深阅读答案
关于师生情深阅读答案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几把小伞匆匆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伞下,一队学生正急急忙忙向老师家方向走去。老师家的门虚掩着。同学们一个个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放下伞走到老师床前——他们是来探望老师的。
“老师”,班长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师睁开双眼,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又露出同学们所熟悉的慈祥的目光。她看到同学们看望自己,想支撑起来。同学们急忙上前说:“老师,您别动。”“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抢着说,虽然没有顺序,但这都是出自学生的肺腑之言啊!
老师不顾同学们的劝阻,硬是慢慢支撑起虚弱的身子靠在床架上边,慈爱地拉过班长的手问:“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早锻炼还在坚持吗?……”老师微微喘着气,关切地问这问那。
班长连忙说:“同学们都进步了,一切都按原来的`布置进行着。”老师听着,她那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这时,小莉轻轻地用胳臂碰了碰站在她旁边的班长,对他挤了挤眼睛,小声说:“喂,快拿出来吧!”班长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把背在身后的背兜拿下来,放在床头的桌子上,说:“老师,这些水果,是我们凑钱买的,您一定要收下!”“谢谢同学们,但你们为我花钱,我……”正当老师推辞的时候,“小机灵”兰兰却把早已削好的一个大苹果猛地送到老师嘴边说:“老师,您就吃了吧。”老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可亲可爱的笑脸连声说:“我吃,我吃。”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甜的果汁流进了心里……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这样的雨中,老师曾多少次去为同学们补习功课,又曾多少次去家访……就是在这样的雨中,老师为同学们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心血呀!雨还在下着,就是这淅淅沥沥的雨水,把老师和同学之间真挚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化作温暖的甘泉,流进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窝里……
篇6:慈母情深阅读答案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篇7:慈母情深阅读答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文中指母亲工作的地方声音嘈杂,耳朵都快被缝纫机声震聋了。
2、用“ ”划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为养家争分夺秒地工作,十分辛劳、忙碌;“我”对母亲心疼、热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连续三次“我的母亲”说明“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我鼻子一酸”,是因为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而内心激动,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省略了“我”跑出去后的情景。
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答:因为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两次给“我”钱买书,满足“我”读书的愿望。如果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的慈爱之情。所以……
3、课文内容填空。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是(环境)描写,看出(母亲工作环境差,工作很辛苦。)
“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这是对母亲( 外貌)的描写,道出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是对母亲的(动作 )描写,看出是一位(贫穷、辛苦)的母亲。
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母亲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是对母亲(语言 )的描写,从中看出母亲的(爱子之情、深明大义、通情达理)。
4、想想作者写了什么事来表现“慈母情深”,为什么用“慈母情深”做课题。
答: 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
因为慈祥的母亲不仅为养活孩子辛勤工作,还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个课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篇8:慈母情深阅读答案
(一)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陷.入(xiàn xuàn) 忙碌.(lǜlù) 耽.误(dānɡdān) 攥.着(zàn zuàn) 脊.背(jǐjí) 龟.裂(ɡuījūn)
2 我会借助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 (3)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能把这些词语变得完整又美丽。
的眼神 ()地扫视 瘦得() ()的母亲 ()地阅读 感动得() ()的纸币 ()地踩踏 打磨得()
4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母亲望着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天母亲狠狠地数落了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写下来,并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母亲的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2 读完课文,我对“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 3 如果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个镜头?为什么?
4 我来填——名言警句 (1)兄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情感。
篇9:慈母情深阅读答案
(一)1答案:xiàn √ lù √ dān √ zuàn √ jǐ √ jūn √;2答案:(1)指责,责备。(2)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3)耳朵都快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3答案:疲惫 大胆 皮包骨头 瘦弱 认真 流泪 皱皱 小心 光滑平整 4答案:(1)疲惫的母亲吃惊地望着我。(2)母亲数落了我。
(二)
1答案:略;
2答案: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3答案:(1)我会拍作者家庭的状况,很穷,家具等很简陋。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可见她多么爱“我”。(答案不唯一)(2)我会选母亲劳动的环境,那儿噪声震耳欲聋,母亲在角落里辛苦地工作,说明她挣钱多么不容易。母亲却给钱让“我”买书,她真善良!(答案不唯一)
4答案:略
5答案:略
赏析:
文章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篇10:《一碗情深》阅读答案
李光彪
①在那个肠胃生锈的年代,我和二姐如母亲饲养的两头猪崽儿,肚子像条麻袋,再装多少吃食进去都感到饥饿。因此,二姐和我常为吃饱肚子而争执打闹。
②家里吃饭盛菜用的全是土陶碗,由于没有丰盛的菜上桌,一家人的碗七大八小也没几个,除了装菜的钵头汤碗碴儿、大碗外,每人只有一个碗。有次,我麻利地帮母亲拿碗、端菜、收碗,慌忙中,手里的碗“咣当”一声落地。碗摔烂一个少一个。
③不知是母亲有意惩罚我,还是家里无钱买新碗。吃饭时,母亲总让二姐定量先吃,等二姐吃完后,再把碗洗干净,用同一个碗舀饭给我吃。我守望在二姐的旁边,看着“吧嗒、吧嗒”细嚼慢咽吃饭的二姐,总是催促二姐赶快吃,巴不得叫二姐直接倒进肚子。常常是二姐才刚端起碗,没吃几口,我就迫不及待对母亲大声喊:“二姐的饭吃完了,快点儿、快点儿,轮到我吃了。”二姐毫不示弱,反驳说:“饭还有半碗呢,催工不催吃。”母亲转过身来一看,便劝我耐心等待。那时的我多么仇恨二姐啊!
④后来,省吃俭用的母亲不知从哪儿买回一个小花洋碗,继续采取二姐和我共同使用的办法,早饭二姐先吃,我后吃,晚饭我先吃,二姐后吃,让我和二姐轮流用那个小花洋碗吃饭。轮到我吃饭时,我总是故意拖延时间,让等在一旁的二姐垂涎欲滴。有时,我明知饭快吃光了,可偏要留下一小撮儿在碗底,慢条斯理地一粒一粒数着吃。直到母亲看不过意朝我发火,催我迅速吃完饭,二姐才可以接过我手里的小花洋碗,自己洗刷,交由母亲分舀饭菜吃饭。肚饱眼不饱的我仍不愿走开,站在二姐身边,既监督母亲,也监督二姐,生怕 母亲偏心,让二姐多吃多占。
⑤那天,未嫁进家的二嫂的.父亲来“踩家”,母亲在灶房里忙前忙后,不仅杀鸡,还做了好几个香喷喷的菜,碗自然就不够用。爱面子的母亲怕我不懂规矩,就舀一碗饭,夹了三块鸡肉,让我先吃,但不准我上桌。我“稀里哗啦”吃完后,就被母亲特意安排在屋外的院子里喂猪食,闷闷不乐的我总觉得母亲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让二姐上桌,不准我上 桌,便对那几头猪又打又骂,发无名火。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只好又叫二姐来替我喂猪。像只馋猫的我跑到饭桌旁,缠着母亲磨磨蹭蹭想啃鸡脚,母亲说小娃娃不能吃,吃了手摇写不好字;我想吃鸡肠子,母亲说小孩子吃了鸡肠子,连横竖都画不直;我想啃鸡头,母亲又说那是敬长老的;我想吃鸡冠,“老亲爹”却给了二姐,说姑娘吃了长大后才会绣花;我想吃鸡脑髓……无奈之下 ,母亲只好把她碗里的一块鸡翅分给了我,说我吃了长大以后会远走高飞。拿着那块鸡翅,我一下子就飞奔出家门,满村子边跑边啃……
⑥直到我九岁那年,三个哥哥和大姐娶的娶、嫁的嫁。我和母亲与大哥一家,二姐和二哥一家,另立门户分家过日子。分家时,二姐和我都想要那个小花洋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在母亲的“裁判”下,小花洋碗归我所有 。从此,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那个不知多少次被我端掉在地上的小花洋碗,搪瓷已经东一块、西一块掉了很多,乌黑的铁皮斑斑点点露了出来,成了我吃饭的专用碗。可小花洋碗再好,吃不饱肚子仍是家常便饭的事。而二姐却比我懂事,二哥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悄悄留一点儿埋在饭下面,端着离开饭桌,跑到我面前私分一点儿给我尝个味道。
⑦就这样,我和二姐如母亲菜园里栽种的番茄、辣椒、南瓜、虹豆,朝夕相处,并肩长大。不知不觉二姐就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我十六岁正读初中时,二姐出嫁了,第二年,二姐生下孩子,当了妈妈。母亲带着我去二姐家“送祝米”,我忍痛割爱,把那个小花洋碗当礼物送给了二姐,让孩子用它吃饭。
⑧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孩子满月时,二姐来“送祝米”,又把那个多年未见的小花洋碗,用红油漆涂抹过,有些旧,送给了我“掌上明珠”的姑娘。
⑨如今,二姐和我都过上了 端着“金饭碗、银饭碗”的富足生活,但我们几乎一年半载都难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了。
16.简要说说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
1 7.第⑤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想”来描绘我上桌后的馋样,这对表现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3分)
答: ▲
18.第⑥段画线句“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联系前文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答: ▲
19.文题为“一碗情深”,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说“一碗”中蕴含哪些“深情”?(4分)
★ 竹影阅读答案
★ 桂花叶作文
★ 寡影作文
★ 秋千影作文
★ 青春流影
★ 怜影散文
★ 张桂梅观后感
《桂影情深》阅读答案(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