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

时间:2015-09-22 11:12:08 作者:Xia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供大家参考。

篇1: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

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

我们那个生产队,就两个院子,十多户人家,不足百人。

小时候,两个院子的小伙伴常在一起耍,藏猫猫,摆姑姑宴,铲牛牛,跳房子,或是戽鱼,下河洗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孩子的玩具很天然,一团泥巴,一截木块,几块橡皮都可以迷恋半天。家家户户的门槛,哪个小孩子没迈进去过。家家户户蒸的包子馒头,哪个小孩子没去讨过嘴。

昨天的记忆似乎还没走远,我们就长大了。

老的走了,父辈们大都奔六奔七了。

每个院子都有一老,视作一宝。德高望重,众人敬仰。

郑家院子的郑三婆婆高寿,快90岁了。我家祖母是我们院子的宝,比郑三婆婆要小几岁。郑三婆婆看着我祖母17岁嫁到本家,和祖父拜堂成亲。

可是,祖母染疾先她而去。

祖母去世那晚,我们特意去请在女儿家休养的郑三婆婆。她们是好姐妹,祖母的离开她不能缺席,祖母的丧事要按农村风俗下葬,能懂这风俗习惯的,我们生产队除了郑三婆婆别无她人。

为啥我总说我们生产队,因为那里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那里有生养我的父母双亲,还有众多的伯伯婶婶以及兄弟姐妹,我的血脉在那里流淌,我的基因与那里无法分割。

喊郑家院子的长辈,都是某某baer,某某娘,和对自己的长辈称呼一样。队里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家家凑份子,好像一家人。

祖母走了,郑三婆婆在灵堂里,静静地坐着。一身布衣,手工做的斜襟样式,洗得发白,连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一头白发两边齐分,耳后用发夹别着,简单整齐。她时不时看看香火以及桌下的油灯,时不时撇着嘴对祖母说话。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悲戚,就那么静静地陪着祖母。

我很感怀。从解放前走到新社会,经历了诸多动荡岁月和艰难困苦的老人,如今衣食无忧颐养天年,把什么都看得很淡,死亡就像天要下雨也要出太阳那般正常。

他们那一辈的人吃苦受累积劳成疾,命都不长,好多长者翻过60岁就老了。像我爷爷,64岁就心有不甘地撒手而去。幺爷爷,58岁就早早魂归西天。我们家族里唯一活过80岁的,是祖母。

郑三婆婆和我祖母经历相似,子女众多,丈夫早逝。

祖父去世时,祖母才58岁,小姑刚刚出嫁。那时我16岁,在上学,已经懂事。

祖父走的那天,是星期六。那时还没有双休日之说,都过了三四年才有大星期小星期的休假规定。我从学校回家拿东西,准备第二天班级组织的野炊活动。

祖父已经卧床不起了。在二伯父堂屋改建成的卧室里,他呼吸紧促,上气不接下气。在家门前晾晒衣物的祖母说:你阿公可能躲不过这劫了。我突然感觉哀伤。以前跟着爸妈去赶过别人家的丧礼,在唢呐呜咽声中,在亲人痛哭声中,我所感到的悲伤虽也直接,但不痛不痒,毕竟与己无关。

我本能地拒绝那粗粝、惨白的孝布,以及那捆在腰间打成结的麻绳。我害怕这些悲伤的物件与己相连。

我奔跑到祖父屋里,摇着他干枯的手,一个劲儿喊他,他的眼珠似乎无力转动,嘴唇一翕一合,没有声音。我剥开桔瓣喂他,他艰难吞咽,只那么一瓣,就唇齿紧闭。随后,就阖上眼帘,气喘声越来越弱,最后,没了声息。

祖父就这样走了。今生,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安慰,我喂过他一瓣桔子。

我看着他离开。我们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上。

祖父常年支气管炎,后来成了肺气肿。最后,可能如父亲所说恶化成肺癌,只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有细查。

想不到肺气肿成了家族老人绕不开的症结。

祖母也患肺气肿,肺部有肿瘤,没有活检。祖母年岁大,保守治疗。

祖母79岁那年,父亲他们八兄妹为她买了农村社保。也许,祖母做梦也想不到,晚年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领份工资,虽然不多,但她知足。尽管晚年疾病缠身,但有农合医疗保险,祖母病有所医,无后顾之忧。

祖母自己种地,自己照顾衣食,80高龄,还能挑水种菜,自给自足。

但是祖母不经老。没老得那么经久而绵长。83岁,生命就到了终点。

晚年,她和农村大多数老人一样,内心是孤独寂寞的,越老越是。

在农村,特别是高寿老人,子女要务工做活,要照顾孙辈。子女考虑更多的是老人的病痛老人的冷暖,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心需要。

我想,时间允许,他们会陪母亲聊天,散步,为母亲做顿饭,一起慢慢品尝。

孀居的祖母,有时连个说话的伴儿也没有。

祖母和郑三婆婆以及村里的其她老人常常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她们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庭院路旁,显得冷清,寂寥。

时间缓慢,她们打发得很艰难。她们常常对着庄稼出神,望着夕阳发呆。很久不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迷离。

祖母走后,郑三婆婆像掉了魂儿似的。

郑三婆婆也孀居三四十年了。

郑三爷爷我还记得。高大魁梧,黝黑面孔,木讷少言,典型的庄稼汉。

他小女儿照了相,跑乡的摄影师来送照片,问路问到我们院子里。我带他去找人。郑三爷爷坐在院门口的塘秧边上,肚子挺得老高,有气无力地接过照片,然后回家拿钱,走路都有些摇摆。

听大人说,他患肝硬化,晚期,没得救了。心想,壮实的一个人,年纪轻轻咋就得这怪病,要死人的,真可怕。

有天放晚学,郑家院子响起哀乐,曲折低回,游走四野。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死亡,不晓得它长啥样子,只知道一个人从此就不在了。

郑三婆婆开始在两个儿子家里转起吃零工。

媳妇对她不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家人到底对她好不好,听大人说很惨,常常饭都吃不饱。

她要奋起反抗。采取的举动就是游村骚子女的皮。

郑三婆婆左手拿秤盘,右手拿擀面杖,边敲边哭诉。她的声音尖细犀利,在空旷的田野里乱窜,一头灰白的头发在秋风中乱舞。

我们小伙伴跟在后头,随着她沿着村道走上一圈。破天荒地没有嬉闹,没有追赶,默默地陪着老人伤心。

行人站在路边,神色黯然,不说话,只是摇头。

困窘的日子,郑三婆婆的眼泪肆意长流。

其实,祖母也使用过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招。

那年,不知是家里谁招惹她了,她无处发泄郁闷,跑到院子后面的大河要去跳水。

好多人去看去劝了。

我跑在前面,一个劲儿地想拉住她。最终,在滔滔河流边好心人筑起人墙,阻止了祖母的莽撞行为。

祖母回到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闷不出声,拒绝进食。儿女都去劝她,求她,低三下四说好话,自我批评做子女的种种不是。

于此,我领略到祖母的泼辣、干练和威严。倘若不这样,她咋管好她的8个孩子呢?

从此,家里人再也不敢对祖母出言不逊,凡事都得顺着她的心思。

我不知道她俩是不是商量好的。总之,她们的抗议很奏效,毕竟家丑怎么可以外扬呢?

长大了的我曾笑说三婆婆咋出此损招,她捂住没牙的嘴,摇头叹息。

是苦日子逼她这样子做的啊!

如今,为了出行方便,老院子的人好多都搬到村道边去集中居住了。老院子,已名存实亡。

我家四合院的格局,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70年代末,祖父率他的儿子们修建了一座四合院。

半妆台穿斗式中式房子,麦草覆顶,四四方方,首尾闭合。以祖父堂屋所在方为正房,堂屋对面为龙门,龙门正对着门口的道路,很开阔,一眼能望到很远的地方。四合院有四只角,称为磨角,空间很大,一般做了厨房,煮饭就餐的地方,很有烟火气,小孩子很留恋。

祖父母和未成家的四爸幺爸坐正房,左右两边为我家和二爸家,三爸家在龙门两侧。如果把龙门关起来,就自成一个世界,像古时候的城堡,外人无法入侵。那时,我就想,为啥不给龙门装扇大门,晚上一关,家家放心。

养鸡养猪的附属房子建在四合院后面,相对独立,每家都有两间,从厨房的后门即可到达。

我家的四合院保存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就彻底失去原样。孩子一天天长大,屋子一天天变小。家家户户在四合院的外围修建了楼房,四合院空了,塌了。现在,痕迹都还得仔细辨认。

很怀念在院坝里游戏嬉耍的童年。人与人的心很近,人与人的情很真。

我们在院坝里学骑自行车,一圈又一圈,摔倒了又爬起来,不觉得疼。

我们在院坝里滚铁环,一圈又一圈,叮铃铃的声音像音乐,令时光美妙。

院坝是小孩子玩耍的天堂。

可如今到哪儿去寻?

郑三婆婆在小儿子家住,出门几步路就到了村上的水泥路边。路两边的绿化带里,有桃树,一到春天万紫千红。

三婆婆家门前的花园里,夏天很是热闹。

一丛丛一簇簇的状元红开了,粉的白的红的,如团团祥云,氤氲环绕。还有大朵大朵红艳艳的鸡冠花,朴实憨厚,笨拙可爱。如果说,状元红是名温婉脱俗的少女,鸡冠花就好像她的守护神,忠实地陪伴在其左右。

这些花都是三婆婆自己种的。

年轻栽刺,老了种花。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呢?

郑三婆婆坐在花丛边,穿针引线,还不戴老花镜。

篇2:伤感散文《纪念我的祖母》

伤感散文《纪念我的祖母》

我想说自己是个懒惰的人,这并不是尖酸的自我嘲讽,而是我想对自己坦白,尤其是近年来疏于文字。或许是因为所谓的忙碌总充斥着我的时间,又或者可以说我早已迷失了情感,世事纷扰再也无法触动我的心弦,没有灵魂的文字,无病呻吟而已,何用?

如今,我再次提笔,写下的是我的祖母。因为我不但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个健忘的人,我害怕祖母离开的时间久了,我会将她忘记。祖母生于19,卒于5月,享年95岁。祖母生前,身体一直康健,无病痛困扰。听父亲说,祖母于某日黄昏时分,晚餐后突然昏迷,7日后便走了。期间我也曾回家探望,在祖母榻前言语许久,然而,她却并不识得是我。可能自那时起,我便想为祖母写点什么了。

祖母是个简单的人,她的天地只有方圆十里,未曾去过再远的地方。就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祖母靠着三寸金莲走过了95个春秋,见证了从民国到新中国历史长河中近1个世纪的变迁。祖父早于祖母就去了,那时的我还在读书,我抱着祖母哭的像个孩子一般,然而祖母却很坚强,一直帮着父亲母亲料理祖父的后事。我永远不会忘记遗体告别时,祖母脸上复杂而跌宕的表情。她不容我搀扶,扑到遗体前,用手拍打祖父的额头和前胸。我看到此刻的祖母已泪如珠帘,我猜不到当她看着祖父的遗体渐渐远去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祖母瘫坐在地上,双眼呆滞地望着门口,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本能的让祖母靠着,想着刚才祖母的动作究竟代表了什么?那,是来世的约定吗?在我的印象中,后来的14年里,祖母的话便少了很多。想来也是,祖父祖母在一起生活了60多年,已经习惯了彼此,这种情感也只有生离死别才能勉强割舍。

听祖母说,她收养父亲的时候,父亲只有8岁,对于后来的我自是百般怜爱。我自小便与祖母结缘,村里人都说,我是在祖母的裤腰带上长大的,的确如此。那时候,父亲母亲因为生意经常在外奔波,祖母便把我带在身上,烧水做饭,下地务农。在我最早的记忆里,仿佛就已经习惯了祖母喊我的乳名。我儿时最得意的恶作剧便是偷偷的躲起来,等祖母来寻我时,看她是如何的急切,仿佛只有这样才觉得自己重要。学龄前是每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调皮的阶段,我自然也不例外。那段时间,我发泄不满的唯一方式就是哭着去找祖母,寻求安慰。

刚上学那会儿,祖母对我很是不舍,当然我也是极不乐意去学校的,甚至还发脾气把祖母连夜缝制的书包踩在地上。经历了短暂的叛逆和逃避,接下来的记忆就是祖母第一次送我上学,第一次接我放学。再后来,因为读书的缘故,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可每次回家时在门口等我的是祖母,每次离家时,送我到车站的人里面最常有的还是祖母。

读大学的时候,祖母苍老了许多,也许是祖父的离世对她打击太大吧。先是话明显的少了,后来听觉也退化了,再后来就是经常的发脾气。可是对我而言,祖母还和以前一样,每次从学校回到家,祖母总喜欢坐在我的`旁边,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即使倦意十足仍不肯离去。工作以后,几次邀祖母来济南小住,都被她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就是年龄大了,出门多有不便,诸如此类的话。每每我回家探望她的时候,她总要亲自张罗着拿东西给我吃,或许是一直还拿我当孩子吧。

祖母去世前的一个月,我刚好有事在老家逗留了几日,祖母很关心我,也很关心我的家庭,拉着我问我现在的各种情况。现在想来,老人临走的时候或许自己也有预感吧。我回到济南以后不久便接到家里的电话,说祖母在昏迷中安静的走了,没有痛苦。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脑海里便是一片空白。我想努力地安慰自己说已经有心理准备,可一次次锥心之痛仍接踵而至,让我透不过气来。我好后悔在祖母清醒的时候还残忍的跟她告别,也不知她在获悉我将要离开时有没有不舍。我心里有好多疑问,祖父祖母分开了14年之久,如今真的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了吗?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候比任何人都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轮回,让所有牵挂的人,所有牵挂的事都在另一个轮回里延续……

祖母的葬礼,是父亲按照老家的风俗操办的,我呆呆的见证了整个流程。我总感觉祖母并没有离开,泪眼朦胧中,我依稀见到那个熟悉的老人,拄着拐杖依偎在门口张望着什么。父亲说,上次我回去的时候,祖母还拿了她舍不得吃的蛋糕给我,可是蛋糕已经风干了,才没有给我。听了父亲的话,我想我懂了,我终于体会到当祖母看着祖父的遗体远去,当我最后一次跟她告别时,她到底是怎样的心情。我没有能力重组文字来描述这种心情,因为那是一种极度的无奈和绝望,是各种情绪掺杂交错在一起的纠结和茫然。祖母走后,我久久不能释然,更无法接受她已离我而去的事实。回济南的时候,路过祖母的坟前,我哭了。之前离家的时候,总会跟祖母话别,可如今对着一抔黄土,我该如何启齿,又情何以堪?

祖母已经离开我3天了,我业已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一切就像往常一样继续。祖母的身影总会在某个瞬间,在我的记忆力浮现,还有她的言语,她的微笑,也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上。祖母,一路走好,我会永远想你、念你。我也想告诫我的朋友们,尽孝须有时,关爱老人,孝敬老人,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切莫让老人带着遗憾离开,而让自己徒留悲伤,切记,切记。

篇3:谢谢你,教了我三件事伤感散文

谢谢你,教了我三件事伤感散文

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忘记你,

也是这询问过别人,该怎么做呢?

怎么做才能忘记你呢,没有人可以教教我吗?

不管是和谁交往,我总是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是离别?

这样做事正确吗?这样就可以忘记一切吗?

渐渐,我开始懂了……

你教给我的第一件事,

就算失去你也不要哭泣。

你教给我的第二件事,

不要一个人在黑暗里害怕。

你教给我的`第三件事,

就算再痛,也不要在呼喊你的名字。

也不要去寻找你那曾经给我带来温暖的双手。

即使只过了一天,我也要看着你的眼睛对你微笑。

我会尝试在没有你的日子里依然微笑着。

也不会说我想念你,也不会再去寻找你。

你只要记得,如果我因为痛苦再次向你走去时,

请记住,绝对不要笑着迎接我……

婆婆驾到散文

婆婆教我成长散文

婆婆和猫优美散文

郭婆婆的散文

婆婆的人物描写散文

苦苦婆婆丁散文

伤感经典散文

公公.婆婆.我亲情散文

三姐散文

伤感爱情散文

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通用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