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多加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照相机的经典广告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照相机的经典广告词,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照相机广告词
,
或艳丽,或朴素,或高调,或安静,或狂野,或恬美……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
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sony照相机
your pictures are stable,
our competition is shaking.
篇2:照相机创意广告词
1.尼康,影像从心。
2.尼康D,就是不一样!
3.DDX格式终极旗舰!
4.D又一个奇迹!
5.尼康,就是不一样。
6.昏暗灯光,锐利影像。
7.轻薄时尚风格完美契合您的生活方式。
8.留下最美好的珍贵回忆。
9.用创意效果让照片更具个性。
10.非凡创作力,让您抓住瞬间美丽。
11.影象就是一切。
12.佳能相机,拍下惊人的感动。
13.感动常在,佳能。
14.只要有微弱的光,精彩照片,不再只依赖闪光灯。
15.佳能 EOS 创造单反相机的传奇!
16.佳能IXUS(伊克萨斯)你好色彩!
17.佳能,我们看得见你想表达什么!
18.有效像素万画质,在冲洗照片或上传电脑屏幕都给您带来极致画质。
19.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20.完美无瑕,尼康, FM 万事掌控于您手中。
21.这是革新和科技的年代,但并不能让这些入侵您的艺术世界和生活。因为,您所坚持的是完美主义。
22.拿起尼康 FM您会发现无论想拍什么照片,控制主权始终在您的手中,然后发挥得淋漓尽致。
23.sony: your pictures are stable, our competition is shaking.
24.三星三星蓝调照相机 相遇,品味优雅 错过,没入平凡,不闪的才是健康的。 柯达A Kodak moment就在柯达一刻
25.柯尼卡美好的瞬间--柯尼卡相机
26.佳能生活,你有你的选择。或艳丽,或朴素,或高调,或安静,或狂野,或恬美……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27.体验其独特之处---Nikon FM
28.尼康FM――一台有求必应的相机。
29.一切都在你的掌握。
30.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篇3:照相机的经典广告词
1.三星:三星蓝调照相机 相遇,品味优雅 错过,没入平凡,不闪的才是健康的。
2.柯达:A Kodak moment. 就在柯达一刻。
3.柯尼卡:美好的瞬间--柯尼卡相机
4.今日未来,同样喝彩! 四通文字处理机
5.让数码生活更富有情调。
6.格调数码,最in搭配。
7.时尚数码,提升生活品味。
8.XX大世界,数码新风尚。
9.个性数码,装点新生活。
10.数码时代的时尚选择。
11.数码伴侣,包你满意。
12.时代先锋,包容天下。
13.引领高品味,体验金科技。
14.数码世界,炫酷生活。
15.至in至时尚,我秀我阳光。
16.新潮数码,营造时尚生活。
17.时尚数码,包你所爱。
18.让个性时尚引领数码生活。
19.踏入in生活,让数码领航。
20.数码生活,就是要时尚。
21.时尚我定义,快乐我主张。
22.数字时代,包出经典。
篇4:照相机创意广告词
1.尼康,影像从心。
2.尼康D,就是不一样!
3.DDX格式终极旗舰!
4.D又一个奇迹!
5.尼康,就是不一样。
6.昏暗灯光,锐利影像。
7.轻薄时尚风格完美契合您的生活方式。
8.留下最美好的珍贵回忆。
9.用创意效果让照片更具个性。
10.非凡创作力,让您抓住瞬间美丽。
11.影象就是一切。
12.佳能相机,拍下惊人的感动。
13.感动常在,佳能。
14.只要有微弱的光,精彩照片,不再只依赖闪光灯。
15.佳能 EOS 创造单反相机的传奇!
16.佳能IXUS(伊克萨斯)你好色彩!
17.佳能,我们看得见你想表达什么!
18.有效像素万画质,在冲洗照片或上传电脑屏幕都给您带来极致画质。
篇5:照相机创意广告词
1.这是革新和科技的年代,但并不能让这些入侵您的艺术世界和生活。因为,您所坚持的是完美主义。
2.拿起尼康 FM您会发现无论想拍什么照片,控制主权始终在您的手中,然后发挥得淋漓尽致。
3.sony: your pictures are stable, our competition is shaking.
4.三星三星蓝调照相机 相遇,品味优雅 错过,没入平凡,不闪的才是健康的。 柯达A Kodak moment就在柯达一刻
5.柯尼卡美好的瞬间--柯尼卡相机
6.佳能生活,你有你的选择。或艳丽,或朴素,或高调,或安静,或狂野,或恬美……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7.体验其独特之处---Nikon FM
8.尼康FM——一台有求必应的相机。
9.sony照相机
10.your pictures are stable,
11.our competition is shaking.
12.聪明人选“傻瓜”--傻瓜相机
13.三星蓝调照相机 相遇,品味优雅 错过,没入平凡 xiang ji guang gao ci 不闪的才是健康的
14.A Kodak moment就在柯达一刻
15.美好的瞬间--柯尼卡相机
16.生活,你有你的选择。
17.或艳丽,或朴素,或高调,或安静,或狂野,或恬美…
18.一切都在你的掌握。
19.IXUS,不离你的左右,记录你缤纷灿烂的方方面面。
篇6:照相机
授课人<?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张 伟 | 单位 | 大庆二十五中 | 授课时间 | ||||
授课 题目 | 第六章光的折射 第三节 | |||||||
授 课 目 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2.成像的原理, 3.了解的结构,的使用方法 |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 | |||||||
情感目标 |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教学 重点 |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 |||||||
教学 难点 | 物距变化时像及像距的变化 | |||||||
教学 用具 |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信息技术应用设备 | |||||||
教学 方法 | 实验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
组 织 教 学 | 学生活动 | 备 注 | ||||||
教 学 策 略 教 学 策 略 |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从人们旅游观光时使用拍摄留念,提出问题:是怎样把人的影像留下来的?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目的:研究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凸透镜镜中成像规律 实验方法:(1)保持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并在同一高度上 (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某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像距的大小 (3)将蜡烛由远处逐渐向二倍焦距处移动,观察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的变化 实验结论:(1)当u><?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2)当蜡烛向 2.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利用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 (1)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成像的原理 (2)展示的实物说明的结构。 (3)说明调焦环的作用 (4)说明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4.小结本节内容 5.练习: 6.作业 :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目的:研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在凸透镜中成像规律 结论:(1)当u> (2)当蜡烛向 二、原理及其它 1、原理: 2、结构及各部分作 用:调焦环,快门, 光圈
四、课后反思: | 学生观看视频后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 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阅读后发现问题 学生小结本节的收获 学生自我、相互评价 |
篇7:照相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的原理。知道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观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
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和物体比较,像的大小怎样?
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再进行小结: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距离也变大(或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黑板板书)。
2.讲解的原理
教师:我们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了。现在就可以回答本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
出示,教师讲解: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在胶片上。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感光。感光后的胶片用化学药水冲洗成底片。用底片再洗印出照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课本上图6-18的成像光路图。
3.简单介绍的主要构造及使用
①对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讲解如何根据景物离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
②空机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照相的全过程。
三、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同时强调什么是“放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完成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
讨论:给某同学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该同学离镜头是远些还是近些?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8题前半题,第10题第1横行。
篇8:照相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
德育目标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的使用,使学生会用去拍自然风景名
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的,是实像.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的原理.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了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是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而理解它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建议为实验法、讨论法、探索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2倍焦距的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作出凸透镜在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投影仪、放大镜.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二)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工作)的.
(三)分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四)师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
六、教学过程 设计
1.引入课题
方案: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向学生指明这节课要研究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画出板图)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板书)
教师介绍仪器、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3)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一个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4)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由于像可以用屏接收,所以是实像.
如果略改变一下物距,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大.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光路图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将下图用投影仪打在幕布上,教师边指示图形边讲解.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轴射出,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相交于一点,AB发出的无数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组成了AB的像 ,由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是实像.
教师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用投影打出相应的光路图,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1倍焦距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3.总结
分析的工作原理,研究凸透镜成像问题.
探究活动
【课题】关于胶卷的感光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市场上常见的胶卷的规格,在某种照度的条件下,它们使用上有何差别.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篇9:照相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篇10: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观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
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和物体比较,像的大小怎样?
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再进行小结: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距离也变大(或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黑板板书)。
2.讲解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我们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了。现在就可以回答本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
出示照相机,教师讲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在胶片上。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感光。感光后的胶片用化学药水冲洗成底片。用底片再洗印出照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课本上图6-18的成像光路图。
3.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及使用
①对照相机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讲解如何根据景物离照相机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
②空机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照相的全过程。
三、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同时强调什么是“放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完成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
讨论:给某同学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该同学离镜头是远些还是近些?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8题前半题,第10题第1横行。
篇11:照相机
照相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深深地迷上了摄影,于是妈妈送我了一架照相机,希望我能拍出最精美的照片。
我的照相机外面是一层银色,好像披着一件银色的外衣。照相机是长方形的,构造非常简单:主要由机身、镜头和照相机顶端的一些按钮组成。这些按钮分别指挥着照相机的不同功能。有开机按钮,有调焦距按钮,有调整照片大小按钮,有拍照按钮……如果你不仔细研究一番,一定不知道它那各种各样的`按钮都能起到哪些作用。
我喜欢我的照相机,因为它帮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瞬间……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照相机创意广告词
★ 购买照相机请示
★ 介绍照相机的作文
★ 广告词
★ 简单经典广告词
★ 广告词大全
★ 眼镜经典广告词
★ 口腔诊所广告词
照相机的经典广告词(推荐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