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渣一个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文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 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 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 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 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 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 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 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 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 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 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 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 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 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 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这首 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 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 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 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 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知识扩展】
钱塘江概述
钱塘江在古代被称为“浙”,全名是“浙江”,跟它所在的省一个名字,钱塘江跨度很长,一般来讲,地处富阳段的钱塘江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的称为钱塘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钱塘江,大家去观潮的大部分是这个段。
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长500多千米,流经安徽和浙江两个省,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潮,自然钱塘江观潮也成为了世界一大奇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就会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潮,可谓是万人空巷。
篇2:白居易《钱唐湖春行》阅读答案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训练一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课堂练习二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
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
1.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 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练习题三
1.全诗以 为线索,以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3分)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3.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附加题答案
1.(3分) 行 春 杭州西湖
2.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3.(1)最爱湖东行不足;(2)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
【知识扩展】
钱塘江最佳观潮地点
钱塘江观潮的地点一般有三个,其中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距离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
第一处: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此处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第二处:盐官镇东八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第三处: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这里的好处是可以欣赏到“回头潮”
盐官观潮景区3大好玩的地方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
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胜地公园、陈阁老宅、金庸书院、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居雅舍、江南民俗风情馆、国棋圣院等等。
篇3:《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教学设计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
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
三、介绍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
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
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②把握诗歌感情
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五、整体感悟
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
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
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明确: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④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学生多角度抒情。用一句话表述对钱塘湖的'赞美之情,形式为“钱塘湖啊,你……”(幻灯片)
4、教师小结: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
春潮、浅草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
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
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
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5、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七、尝试写作写景短文(完成开始提出的学习要求)
1、请大家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写景短文。
在写作时要体现四个“要”(幻灯片)
要有精美的景物描写;
要写出早春景物的特征;
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
要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关注两个“可以”(幻灯片)
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
可以添枝加叶地描述。
2、学生练笔。
3、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优秀短文全班共同欣赏。
4、全班交流评价。
八、布置作业:
1、修改短文
2、自我朗诵本诗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篇4:《钱唐湖春行》课堂实录
《钱唐湖春行》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导入课文
师: 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 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师: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其中苏东坡写过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除了这一段之外,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首诗,那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范读全诗)。请大家说说哪句话是写出了浅草的特点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还有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把“绿杨”的“杨”写成了“阳”,那为什么诗人要写成这个“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句里的“绿”和“白”字的妙处。白居易是一个把弄色彩的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擅长混搭。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在里面他大胆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去描摹了一幅春色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篇5:《钱唐湖春行》中考题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参考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参考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篇6:《钱唐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钱唐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
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
参考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
参考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 “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人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无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仍然只有几首作品能广为传诵。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篇7:《钱唐湖春行》教案及赏析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篇8:白居易《钱唐湖春行》翻译及创作背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注释
⑴钱唐湖:杭州西湖的别称。因古时杭州名为钱唐,故名。后来写成“钱塘湖”。
⑵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⑶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⑷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
⑹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⑺没(mò):隐没。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足:满足。
⑼白沙堤:指西湖东面的白堤,上有断桥等名胜。
★ 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