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悦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1],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2]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2]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柳宗元集》)
【注】①雠:出售。 ②蚩(chī):傻,无知。 ③翦翦:小气的样子。
④疪疡: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 归:归顺
B.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直:钱物
C.虽不能立报 报:回报
D.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 名:标榜
10.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宋清“有经营头脑”的一组是(3分)
①清优主之 ②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③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④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⑤清不以怠遇其人 ⑥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清始终自觉坚持使用好的药材,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借据求药,都给与好的药材。
B.宋清实在是凭借宽仁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自始至终坚持这样,最后借此成为富人的。
C.有些被抛弃的沉沦颓废的人,朋友都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却像亲戚一样地热情对待,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们好的药材。
D.如果天下能有更多像宋清这样的人,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的、废黜受辱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亡的人就会更多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3分)
(2)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3分)
参考答案
9.(3分)A.(归集)
10. (3分)A.(②患者对宋清药材的信任 ④药材需求更多,他的市场范围更广 ⑥柳宗元对其长远眼光的赞扬)
11. (3分)C(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
12. (6分)(1)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讲道义的人。(翻译出:“活”;否定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宋清获取利益的眼光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像那些小商人呢?(翻译出:“远”;反问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3分)君子厌恶那些回避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偏要找借口的人。(“疾”1分,“舍”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市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卖得很好,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长了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不再提及这些事情。街市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举止),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讲道义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讲道义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宋清经营药材四十年,所烧掉的债券,百人中有十人,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接连管理几个州,他们的俸禄丰厚,要送礼物给宋清的人一户接着一户。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赊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获取利益的眼光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第二次就相互谩骂而成为仇人。那些人赚钱,不是很小气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宋清实在是凭借这样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坚持这种作风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之言,只是说“用做买卖的方法来交往”。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
篇2: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属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析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高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干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全国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侵犯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略遗落无存,这是不懂得为相之道。”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开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裁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曲在一起,而且更换了新土,对树木的爱护过于深切,担忧过于细密,早晨去看它,晚上又去抚摸它,已经离开了,还要再回头看上一眼。更为过分的人们还要用指甲划破树皮,查看它是成活了,还是枯萎了,摇晃着树干,去观察枝叶哪里稀疏,哪里繁密,而树木却与自己的本性日见脱离了。虽然说是爱护树木,实际却是损害树木;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办理政务,也是这个道理。我住在乡间,看到当官的人们,喜欢频频发号施令,像是对百姓非常怜悯,但终究给百姓带来祸殃。整天都有吏人前来,将百姓聚集起来,向人们发布命令,敦促人们耕地收割,监督人们养蚕织布,我们这些小人把早餐晚饭都停下来,忙着去慰劳吏人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够使我们的生计得以繁衍,并且使我们的天性安然无扰呢!一般说来,人民困窘倦怠,主要是由于这个原故的啊!’”这是柳宗元文章中深含哲理的作品
篇3: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注释:
蝜蝂(fù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辄(zhé):立即,就。辄持取:就去抓取。
卬(áng):同“昂”,仰,抬头。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困,疲乏。剧,很,非常。
涩:不光滑。
因:因而。
卒:最后,最终。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或:有人,有时。
去:除去,拿掉。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苟:只要,如果。
故:原来。
好(hào):喜爱。上高:爬高。
已:停止。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
货:这里泛指财物。
厚:动词,增加。室:家。
怠(dài):通“殆”,松懈。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
黜(chù)弃:罢官。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
以:通“已”,已经。病:疲惫。
不艾(yì):不停止。艾,止息,停息,悔改。
滋:更加。
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
戒:吸取教训。
形:形体。魁然:壮伟的样子。
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此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这一艺术形象。柳宗元的文章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 形象鲜明生动,又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这篇《蝜蝂传》就是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蝜蝂是一种由作者幻形出来的小动物。此名虽出现在《尔雅·虫部》中,而郭璞却无法对它注释只注上“未详”二字。可见,蝜蝂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小虫。柳宗元创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讽刺吏道的黑暗和腐败。作者对这种小虫的特征作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其身上具有了贪官典型的特征:一是好物:“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有贪得无厌的特点。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有攫取权力的特点。其所讽对象非常明确,作者在后面的议论部分更明确了讽刺的指向。因此章士钊在《柳文指要》 中直接指出,文中蝜蝂所讽刺的是柳宗元熟悉的唐朝宰相王涯,此人无比贪婪,其结局与蝜蝂一样,死于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其实蝜蝂形象的刻画主要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官场中的社会现象。
此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蝜蝂贪得无厌,最终因此丧身于这一性格,形象地写出贪官污吏的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的厌恶以及批判。联系作者的政治历程来看,这篇文章同时应包含着作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取得的教训。
这篇文章,行文简约精妙,说理师法自然,结构细密,逻辑严谨,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更妙的地方是,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给后世的阅读者、研究者提供不尽的想象空间,千载以后,仍能警戒世人。
篇4:柳宗元饮酒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饮酒原文及翻译
【原文】
《饮酒》 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
(1)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2)须臾(yú):一会儿。殊:不一样。
(3)喧:热闹。
(4)幽晦:昏暗不明。
(5)函:包含。晏温:晴天的暖气。
(6)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
(7)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8)清阴:指草木。
(9)竟夕:整夜。
(10)偃卧:仰卧。芳荪:指草地。
(11)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12)此道:指饮酒之乐。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篇5: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篇6:《兰亭序集》原文及翻译
《兰亭序集》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以 游 目 骋 怀 ,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 信 可 乐 也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篇7:兰亭序集原文及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希望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和翻译有所帮助和裨益,同学们也可以去欣赏一下关于《兰亭集序》书法哦,以增进对于作者王羲之的理解和认识!
篇8:兰亭序集原文及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篇9: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
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
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
原文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1),虞人道(2)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3),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4)。有狼当道,人立(5)而啼。简子垂手登车(6),援鸟号(7)之弓,挟肃慎之矢(8),一发饮羽(9),狼失声而逋(10)。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一,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11),策蹇(12)驴,囊(13)图书,夙行失道(14),望尘惊悸(15)。狼奄至(16),引首(17)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18)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19),随侯救蛇而获珠(20),蛇龟固弗灵于狼(21)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22)乎?异时倘得脱颖而(2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24)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25)!私汝狼以犯世卿(26)、忤(27)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28)?然墨之道,‘兼爱’(29)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30),脱(31)有祸,固所不辞职也。”乃出图书,空囊橐(32),徐徐焉实(33)狼其中,前虞跋胡(34),后恐疐尾(35),三纳之而未克(36)。徘徊容与(37),追者益(38)近。狼请(39)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40)?惟先生速图(41)!”乃中跼蹐四足(42),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43),曲脊掩胡(44),委缩蠖屈(45),蛇盘龟息(46),以听命(47)先生。先生如其指(48)内(49)狼于囊口,肩举(50)驴上,引避道左(51)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52)简子至,求狼弗得(53),盛怒(54),拔剑斩辕端(55)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56)!”先生伏质(57)就地,匍匐(58)以进,跽(59)而言曰:“鄙人不慧(60),将有志于世(61),奔走遐方(62),自迷正途(63),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64)?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65)。夫(66)羊,一童子可制(67)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68)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69)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70)。行道之人(71)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72)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73)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74),加历来道,先生亦驱驴兼程(75)前进。
良久(76),羽旄(77)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78)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79),解我缚,拔矢我臂(80)我将逝(81)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82)。我馁(83)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84)。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85),毋宁(86)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87)。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88)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89)?”逐鼓吻奋爪(90),以向(91)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92)之,且搏且却(93),引蔽驴后(94),便旋而走(95),狼终不得有加(96)于先生,先生亦竭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97),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98)渐移。先生窃念(99);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100)狼曰:“民俗(101),事疑必询三老(102)。第(103)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104)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105)。”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106),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107)?”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108),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109)。往年老圃(110)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111),三年拱把(112),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113),老圃之妻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114)。我其有功于老圃甚至巨(115)。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116),贾(117)老圃怒。伐我条枚(118)。芟(119)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120)焉。噫!樗朽之材(121),桑榆之景(122),求免于斧钺之诛(123)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124)?是固当食汝(125)。”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126)矣。矢(127)询三老,今值(128)一杏,何遽见迫耶(129)?”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130),曝日败垣(131),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曏者(132)草木无知,谬言(133)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134)”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135)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136),事南亩(137)既壮,群牛日益老惫(138),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139)择便途以急左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140),走郊击以辟榛荆(141)。老农亲我(142),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臾仰我而实(143)。我亦自说,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144)。往年家储无儋石(145),今麦收多十斛(145)矣、;往年穷居无顾借(147),今掉臂行村社(148)矣,往年尘巵罂(149),涸唇吻(150),盛酒瓦盆半生未接(151),今酝(152)黍稷,据尊罍(153),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154),侣木石(155),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156),戴笠子,腰韦(157)带,衣宽博(158)矣。一比一粟,皆我力也。顾(159)欺我老弱,逐我荒野;酸风身眸(160),寒日吊影(161);瘦风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162)而不可举;皮毛具亡,疮痍未瘥(163)。老农之妻妬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164)皮可鞟(165),骨角且切磋(166)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167)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168)以待?’迹是观之(169),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170)夫我我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171)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172)。”
遥望老子杖藜(173)而来,须眉皓然(174),衣冠闲雅(175),盖有道者(176)也。先生且喜且愕(177)。舍狼而前(178),拜跑啼泣,致辞曰:“乞丈人(179)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180)求救于我,我实生之(181)。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182)。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183)。初逢老杏,强我(184)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这示丧斯文也(185)!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欷歔(186)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详莫大焉(187),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188)。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189)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190)请愬(191)愿丈人垂听(192)。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193),又蔓词以说(194)简子,其意盖将死我囊而独窃其利(195)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196)。“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197)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198)。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199)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200)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201),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202),其如就死地何(203)?先生其此类乎!仁坠毁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204)。”言已(205)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且先生操刃区殪(206),弃道上而去。
注释
(1)赵简子——春秋后期晋国的大夫,实际是晋国执政者。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2)虞人——管狩猎的官。道——同“导”。
(3)捷禽——灵敏的飞鸟。鸷兽——猛兽。
(4)应弦而倒者——弓弦一响就被射倒的禽兽。不可胜(升shēng)数——算不清。
(5)人立——像人一样直立。
(6)垂手登车——从容上车。
(7)援——手拉。鸟号——古代良弓的名称。
(8)肃慎——古代东北方的种族名,曾铅朝贡箭。以上是比喻赵简子所用的是上等弓箭。
(9)饮羽——形容箭射进肉中很深,连箭末的羽毛都看不见了。饮,吞没的意思。
(10)逋——逃跑。
(11)墨者——信奉墨子学说的人。墨子主张张“兼爱”(爱一切人)。东郭先生——古代寓言中常用的人名。适——到。士仕——谋求官职。
(12)策——赶。蹇(检(jiǎn)——行动迟缓。
(13)囊——袋里藏着。
(14)夙(诉sù)行——清早赶路。失道——迷路。
(15)惊悸——骇惧。
(16)奄——突然。
(17)引首——伸头。
(18)岂——难道。济物——成全别人。
(19)毛宝——晋代人,曾买一只乌龟放生,后来在战事中投江逃命,好像有个东西载他过江,登岸一看,正是从前所放的乌龟。这是《搜神记》中的一段神话。
(20)随侯——随(今湖北随县)国的君主。据说他曾替一个受伤的蛇敷药,后来蛇衔来一颗名贵的珍珠报答他。
(21)蛇龟固弗灵于狼——狼的灵敏总比那蛇和龟还要高些。
(22)早处——赶紧躲进。囊中——指东离先生装图书的口袋。苟延残喘——使垂危的生命得以延续下去。
(23)脱颖而出——《史记·平原君列传》作“颖脱而出”,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总会要露出锥尖来的。也就是比方人总会出头的。颖,尖端。
(24)生死而肉骨——救活已死的人,长肉在枯骨上。
(25)嘻——叹气的声音。
(26)私汝狼——包庇你这狼。犯——得罪。世卿——指赵简子。春秋时代,各国大都由一个或几个大家族,世世代代掌握政权,称为世卿。
(27)忤——触怒。
(28)这句说:唉!为了包庇你这狼而得罪了世卿,触怒了当权的贵族,我自己说不定会遭殃,还指望你报恩吗?
(29)“兼爱”——墨子学说中的一个要点。他主张一视同仁不分敌我的爱。
(30)吾终当有以活汝——我总要想法子救你的命。
(31)脱——即使。
(32)槖(驼tuó)本意是没有底的口袋,事实上往往囊囊加称。
(33)徐徐焉——慢吞吞地。实——装。
(34)前虞跋胡——往前担忧压住垂肉。虞,担忧。胡,嘴马下面的垂内。
(35)后恐疐(志zhì)——尾——往后恐怕压住尾巴。疐,跌倒。
(36)克——成功。
(37)徘徊容与——迟疑不决、拖拖沓沓。
(38)益——愈。
(39)请——恳求。
(40)先生果将揖逊救焚弱,而鸣銮避寇盗耶——你难道真要在抢救火烧水淹的时候还讲礼貌,在遇盗逃命的时候,还像平时坐着车一样呼起叮当的铃声吗?揖逊,打恭作揖地讲究客套。銮,驾车的马身上装饰的铃铛。
(41)惟——希望。速图——赶快想办法。
(42)乃——于是。跼蹐四足——缩作一团。
(43)下首至尾——把头弯下来凑到尾巴上。
(44)曲脊掩胡——弓着脊梁,遮住垂肉。
(45)猬缩蠖(货huò)屈——像刺猬一样缩起来,像尺蠖虫爬行时一样的弯起来。
(46)龟息——像乌龟休息时一样,头颈四肢缩成一团。
(47)听命——任凭摆布。
(48)如其指——按照他的意思做。
(49)内——与“纳”同。
(50)肩举——掮在肩上。
(51)引避道左——躲避在路旁。
(52)已而——一会儿。
(53)求狼弗得——找不到狼。
(54)盛怒——大怒。
(55)辕——车前面两根驾马的直木。端——一头。
(56)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谁敢隐瞒狼的去向,谁就会和这辕一样。
(57)伏质——意思就是请罪。
(58)匍匐(葡伏pú-fú)——在地上爬。
(59)跽——跪。
(60)鄙人——乡下人,东郭先生自己谦称。不慧——不才、无能的意思。
(61)有志于世——打算在世上做些事业。
(62)遐方——远方。
(63)自迷正途——自己迷失了方向。
(64)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我又怎能发现狼的去向。给您的猎鹰猎犬以指示呢?
(65)大道以多歧亡羊——见《列子·说符》,意思是:大路上的岔道我,所以羊会走失。歧,岔道。
(66)夫(符fú)——发语词。
(67)制——降服。
(68)区区——仅仅。
(69)不几于——岂不是差不多等于。守株——守株待兔,是古代寓言,说有个人碰巧看见只兔子撞在树上死了,他就一直在树根下坐着再等捉死兔子。缘木——缘木求鱼,是说爬上树去捕鱼。这是用来比喻不根据实际强求那办不到的事。
(70)诸——即“之于“两字合起来的意思。皮冠——古代打猎时所戴的帽子,这里代表管狩猎的专官。
(71)行道之人——赶路的人。
(72)党豺——与豺为一伙。
(73)窥左足——语见《汉书·息无躬传》,就是抬脚起步的意思。窥,通“跬“,半步。
(74)默然——不作声。
(75)兼程——加倍赶路。
(76)良久——很久。
(77)羽旄——旗子上的装饰。这里借指赵简子一行人。
(78)度(夺duó)——估计。
(79)出我囊——把我从囊中放出来。
(80)拔矢我臂——把我胳膊上的箭拔去。
(81)逝——走。
(82)生我——救活了我。
(83)馁(něi)——饿。
(84)亦终必亡而已——也终归是死路一条罢了。
(85)为群兽食——被别的野兽吃掉。
(86)毋宁——还不如。
(87)俎豆于贵家——供贵族作食品。俎豆,古代盛食品的器皿。
(88)摩顶放踵——见《孟子·尽心上》,形容墨子兼爱精神,意思是:劳累奔波得头顶到脚跟都伤了。
(89)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您 又何必舍不得氢身体送我吃,让我可以保全这条小性命呢?啖我,给我吃。
(90)鼓吻(稳wěn)奋爪——准备吃人的样子。吻,嘴巴。
(91)向——冲向。
(92)仓卒(促cù)——匆促。卒,同“猝”。搏(搏bó)——格斗。
(93)且搏且却——边打边退。
(94)引蔽驴后——以驴子为掩护。
(95)便旋而走——绕着弯子跑。
(96)有加——占上风。
(97)吾非固固欲负汝——我也不是一定要对不起你。
(98)晷(鬼guǐ)——日影。
(99)窃念——心里计算。
(100)绐(代dài)——骗。
(101)民俗——民闻风俗。
(102)事疑必询三老——有疑难事一定要请教三位老年人。
(103)第——只管。
(104)苟——如果。
(105)即已——那就作罢(不要吃)。
(106)逾时——过了一会儿。
(107)叩焉何益——问它有什么用?
(108)具述始末——从头到尾述说一遍。
(109)老圃——种树的老园丁。
(110)华——开花。
(111)实——结果。
(112)拱把——两把粗细。
(113)食我——吃我的果实。
(114)鬻(育yù)——卖。规利——图利。
(115)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我可以说是对种树老园丁有过很大功劳。
(116)不得敛华就实——只是开花不能结果。敛花就实,花谢果结。
(117)贾(古gǔ)——博得。
(118)条枚——枝干。
(119)芟(山shān)——剪除。
(120)工师之肆——工匠的铺子。取直——就是换钱的意思。直,同“值”。
(121)樗(初chū)朽之材——无用的'树木。
(122)桑榆之景——指晚年。
(123)钺(月yuè)——大斧。诛——砍伐。
(124)觊(计jì)——希望。这句说:你对狼有过什么好处,就希望它宽免你吗?
(125)是固当食汝——所以它应当吃掉你。
(126)爽盟——背约,失信。
(127)矢——发誓,保证。
(128)值——遇到。
(129)何遽(巨jù)见迫耶——为什么就急于迫害我呢?遽,立刻。
(130)牸(字zì)——母牛。
(131)曝(铺pù)日——晒太阳。败垣(元yuán)——破墙。
(132)曏(向xiàng)者——刚才。
(133)谬言——胡说。
(134)咥(蝶dié)——咬。
(135)茧栗——牛角初长成。
(136)贰群牛——和别的牛群一起。贰,并,一道。
(137)事南亩——从事耕地。
(138)惫(备bèi)——疲乏。
(139)伏田车——低下头驾车。
(140)辐衡——驾在牛身上的横木。辐,当作“楅”。
(141)坰(窘阴jiōng)——野外、辟榛荆——开荒。榛荆,野草杂树。
(142)亲我——依靠我。
(143)仓庾(雨yǔ)——粮囤。仰——依靠。这句说:老农靠我吃饭穿衣,靠我男婚女嫁,靠我完缴租税,靠我填满谷仓。
(144)帷席——帷帐和席子。这句说:我也自信死后可能像狗马一样,得到一张帷席埋葬尸体。
(145)儋(丹dōn)石——两担的粮食。
(146)斛(胡hú)——担。
(147)无顾借——无聊。
(148)掉臂——消遥自在的意思。村社——农村中的社集。
(149)尘巵(支zhī)罂——酒杯和酒缸积满了灰尘(表示一直不用)。
(150)涸唇吻——嘴唇发燥(表示一直没有尝到酒)。
(151)半生——半辈子。未接——没有触碰过(酒)。
(152)酝——酿。
(153)据——执持。尊罍(雷léi)——酒器。
(154)衣——穿。褐——粗毛布。
(155)侣木石——与木石为伴。意思是没有社会交际。
(156)兔园册——村塾中学究所都的浅陋课本。
(157)腰——腰间佩带。韦——熟皮。
(158)宽博——宽大的衣服。
(159)顾——但是。
(160)酸风——冷风。射眸——刺痛眼睛。
(161)吊影——意思是冷清清地和影子互相慰问。
(162)挛(峦luán)——肌肉抽筋。
(163)痍——伤痕。瘥——痊愈。
(164)脯——肉干。
(165)鞟(阔kuò)——去毛的皮。
(166)切磋(搓cuō)——磨治。
(167)庖丁——厨师。
(168)砺刃——磨刀。硎——磨刀石。
(169)迹是观之——根据这种迹象看来。
(170)不知死所矣——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死法了。
(171)乃若是——况且还是这样。行将——不久就要。
(172)毋欲速——不要性急。
(173)藜——可以作拐杖的植物。
(174)皓然——形容须眉的雪白。
(175)闲雅——优闲文雅。
(176)盖有道者——大概是个有道士。
(177)愕(饿è)——惊。
(178)舍狼而前——撇下狼迎向前去。舍,同“舍”。
(179)丈人——对老者的敬称。
(180)是狼——这条狼。窘——困迫。
(181)生之——救了他。
(182)死之——为他而死。
(183)誓定是于三老——讲定以三位老者的话为准。
(184)强我——(狼)强迫我。
(185)岂天之未丧斯文也——莫非天不绝我这书生的命?
(186)欷歔——叹气的声音。
(187)不祥莫大焉——再没有比这更不吉利的事了。
(188)又谓虎狼之父子——之,疑是“知”字之误。意思说:即使是虎狼,也有父子之爱。
(189)厉声——高声大喝。
(190)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你但知道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
(191)愬——同“诉”。
(192)垂听——要求别人听自己发表意思的谦辞。
(193)鞠躬——弓着身子。息——出气。
(194)蔓词——年些无谓的话。说(税shuì)——蒙蔽。
(195)死我于囊——让我死在囊里。独窃其利——独占好处。
(196)羿亦有罪焉——逢蒙向羿学射箭,后来本事学会了,就把老师镣了。孟子说:“是亦羿有罪焉。”意思是说:羿不能辨别人的好坏,以至死在坏人手里,他自己也有错处。
(197)具状——详详细细描述一番。囊狼怜惜——因怜惜狼而把它装在袋里。
(198)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
(199)信——古字与“伸”通。
(200)匕(比bǐ)首——短剑。
(201)从井以救人——下井去救掉在井里的人。
(202)于彼计则得——对于他是合适了。
(203)其如就死地何——无奈自己要陷于绝境呀!
(204)不与——不赞成。这句说:仁而到了愚蠢的地步,这也是君子所不赞同的。
(205)言已——说完了。
(206)操刀——拿起刀来。殪——杀死。
原文翻译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看山的官吏们在前面引路,老鹰和猎狗排在后面,敏捷的鸟凶猛的兽,应声(弦的声音)而死的不可胜数。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吐口唾沫到手上跳上车子,拿起宝弓,搭上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恼怒,驱赶着车子追赶它。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马蹄之声如同鸣雷,十步之外,看不清人马。
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先生一定有志于救天下之物的吧?从前毛宝放生小白龟而在兵败落江时得白龟相助得以渡江活命,隋侯救了条蛇而得到宝珠,龟蛇本来就没有狼有灵性,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我)怎么会不努力效仿龟蛇的诚心(相报)啊!”
先生说:“私藏你冒犯世袭公卿、忤逆权贵,祸将不测,那敢指望什么报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爱为本,我一定要救你活命的。即使有祸,本来也不打算回避的。”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前面怕踩着了它的下巴,后面怕压着了它的尾巴,再三装它都没成功。慢条斯理,追赶的人更加近了。狼请求道:“事急啊!先生当真要(这么)斯文有礼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摇响车铃躲避盗贼的吗?还是请先生赶紧动手啊!”便蜷缩起四肢,拿绳子(给先生)绑起袋子,低下头弯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样蜷缩像蛾蛹一样曲身,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听凭先生(处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上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剑斩车辕的顶端给先生看,骂道:“敢隐瞒狼的方向的人,有如这车辕!”先生将身体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一直跪着说:“鄙人不是很聪明,(但)有志于对这世界有所贡献,奔走远方,自己迷失了道路,又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示给你的鹰犬呢?然而我曾经听说:‘大道因为岔道多而丢失羊。’羊,一个孩童就可以制(伏)它,像羊这么驯服,还因为岔道多而丢失;狼不是羊可以比的,而中山的岔道可能丢失羊的道理还有什么不同吗?这仅仅沿着大路找它,不是正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吗?何况这狩猎,是看山人的事,您请去问戴皮帽的人(看山人)。(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生性贪婪而凶狠,和豺为伍作恶,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尽力以效微劳,又怎么会隐藏它而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先生也赶着驴子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过了很久,扎着牦牛尾巴的旗子渐渐消失了,车马的声音听不见了。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先生可考虑了吧。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拔掉我臂上的箭,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玩完。与其饿死在路上,被众野兽吃掉,不如死在看山人手里,成为贵人家的盘中物。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累得从头到脚都是伤,(不就)是想为天下作一点贡献吗,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而保全我的小命呢?”便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退,躲避在驴子后面,绕着圈跑,狼始终不能加害先生,先生也极力抗拒着,彼此都累了,隔着驴喘息。先生说:“狼背叛我!狼背叛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背叛你的,(可)天生你等,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日影渐移(西斜),先生私下想:“天色就要晚了,狼又会成群来到,我死定了!”因此骗狼说:“(按照)民俗,事情有疑问必定问三位老人。(咱们)只管走,找三个老人问他们,如果说我应当被吃就(给你)吃,不该吃就算了。”狼大喜,就和他一起前行。
过了一会,路上没有行人,狼非常谗,望见老树直立在路旁,对先生说:“可以问这老树。”先生说:“草木无知,问它有什么用?”狼说:“只管问它,他会有话说的。”先生不得已,向老树作揖,详细叙述(情况)始末,(然后)问道:“如此,狼应当吃我吗?”树中轰轰响发出声音,对先生说:“我是杏树,当年老农种我时,只费一颗果核。过了一年开花,再过一年结果,三年有合掌那么粗,十年有合抱粗,到今天,二十年了。老农吃我,老农的老婆孩子吃我,外到宾客,下到仆人,都吃我。还在市场卖我谋利。我对老农有非常大的功劳。如今我老了,不能花谢结果,惹得老农恼怒,砍伐我的枝条,剪除我的枝叶,还要把我卖给木匠店换钱啊。唉!(我这已)不成材的朽木,老态的光景,但求免除斧凿的杀戮都不行。你对狼有什么功德,就指望免死啊?这样(的情况)本来就应当吃你。”正说着,狼又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先生说:“狼违背盟约啊!约定好问三位老人,现在(只)遇到一棵杏树,何必马上就逼迫呢?”再一起前行。
狼更加着急,望见(一头)老母牛,(正在)断墙之中晒太阳,(就)对先生说:“可以问老牛。”先生说:“前面草木无知,瞎话坏事。现在是牛,禽兽啊,又问它干什么?”狼说:“只管问他,不问就吃了你。”先生不得已,向老母牛作揖,再次叙述(情况)始末来询问。牛皱眉瞪眼,舔鼻子张嘴,向先生说:“老杏的话不错啊!(我)老牛角还是如蚕茧栗子一般的时候,少年时筋骨颇为健壮有力,老农卖一把刀换到了我,让我做群牛的副手耕种田地,等到(我)长壮了,群牛日渐老而无力,凡事都由我来承担。他要奔驰驱使,我背负的是田猎的车,选择便利的道路急速奔驰;他要亲自耕种,我脱去(背上的)车梁走在郊野开辟荆棘。老农对待我犹如左右手。衣食仰仗我供给,嫁娶仰仗我完成,赋税仰仗我交付,粮囤仰仗我装满。我也自信,能够得到帷幄席子遮蔽(风雨),像马、狗一样。原来(他)家储蓄的粮食一担一石都没有,如今麦子的收成有十斛那么多;从前(他)穷的没人理睬,如今甩着膀子在村社行走;往年(他)灰尘封着酒杯酒坛,嘴唇干,盛酒的挖盆,半辈子没装过酒;如今用粮食酿着酒,拿着酒杯,骄惯着妻妾啊;往年(他)穿着粗布衣服,和树木石头为伴,不知道用手来作揖(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心里没学问,如今拿着书,戴着帽子,腰扎皮带,衣服宽松啊。一根丝一粒粟,都是我功劳啊。但是(如今)欺负我年老体弱,赶我到郊野;冷风吹眼,寒冷天的太阳照着身影;瘦骨嶙峋(如山),老泪如雨;涎流得收不住,脚痉挛得饿抬起;皮毛都没有了,疮痍没有痊愈。老农的老婆既嫉恨又凶悍,早晚说服道:’牛的一身没有废物啊:肉可以做脯,皮可以做皮革,骨头和角还能做成器皿。‘指着大儿子说:’你学徒庖丁的门下有年头了,为什么还不磨好刀等着呢?‘照这样的迹象看来,是叫要不利于我,我不知道要死在什么地方啊!我(虽)有功,马上就要蒙受灾祸啊。你对狼有什么公德啊,就指望免死啊?”正说着,狼又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先生说:“不要急!”
远远望见(一个)老人(男子)拄着木杖过来,胡子眉毛洁白,衣帽(打扮)修仙雅致,应该(大概)是有道之人。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前去(见老人),啼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说:“这狼被看山人逼迫,向我求救,我实际上是救了它。现在它反而要吃我,怎么央求都不行,我又要死在它手上。想稍微延迟一下,约定决定这事在于三老。最初碰到老杏,强迫我问它,草木无知,几乎杀了我;其次碰上老母牛,强迫我问它,禽兽无知,又要杀我。现在碰上老人,岂不是天下没有丧尽斯文人啊!斗胆乞求(您)一句话救我活命。”因此在手杖之下磕头,爬着听从老人的示下。老人听了,叹息再三,用手杖扣击狼说道:“你错啦!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为人子必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地步,就是屏除父子之情也没有如此的啊。”便厉声道:“狼赶快滚,不然,将用杖打死你!”
狼说:“老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让我把它说清楚,希望老人您屈尊听一听。当初,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封闭在袋子里,(还)压上诗书,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他)还编造谎言说服简子,他的意思可能是要让我死在袋子里,而独自窃取这好处。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看看先生说:“果然这样的话,这后羿也是有罪啊。”先生认为不公平,具体地说出他把狼装到袋子中的怜惜狼的意思。狼也巧辩不停来取得胜诉。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办,伸脚给先生。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扛到驴背上,而狼没察觉到什么。老人趴在先生的耳朵对他说:“有匕首没有?”先生说:“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跟着一起跳进井里救人,脱下衣服救活朋友,从对方来考虑是好,那和置自己于死地有什么不同!先生就是这类人吗?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作品赏析
中山狼传这篇文章出自马中锡的《东田集》。
这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发展而成的一个寓言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彻底揭示了狼的本性:在它遇着危险的时候,也会装做软弱可怜的样子,以迷惑那些思想糊涂的人,求得他的庇护,保全自己。危险一过,却又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连救命恩人也不肯放过。对待吃人的狼,就只能是坚决、彻底地消灭它。但是东郭先生恰巧不理解这一点,他对狼良师兼爱,表示怜悯,这些弱点正为狼所利用,结果几乎被狼吃掉了。可是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敌人存着幻想的人,往往不是一次教训,就能使他真正认清是非的。当老丈最后要东郭先生杀死中山狼的时候,他又发起“不害狼乎”的慈悲来,因而被老丈识为“仁陷于愚”。
这篇作品中山狼传,有人说是在讽刺墨家的“兼爱说”;有人说是讽刺李梦阳不肯为康海伸冤(康海本人也写过《中山狼》杂剧),但后面的说法其实是一种附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已有辨证。读者应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篇作品:一是它揭示了狼总是要吃人的本质意义;二是文中所描写的狼的狡猾、贪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老丈的机智、坚定的形象,都很鲜明生动。由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因此对现代的读者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篇10:万叶集原文翻译
万叶集原文翻译
壹
この雪の 消遺(けのこ)る時に いざ行かな 山橘(やまたちばな)の 実(み)の光(て)るも見む---4226
雪霁银妆素,桔高映琼枝。
偕伴登山去,观雪且赏桔。
贰
難波人(なにわびと) 葦火(あしび)焚(た)く屋(や)の 酢(す)してあれど 己(おの)が妻(つまこ)そ 常(つね)珍しき---2651
难波烧苇柴,屋熏如炭黑。
妻黑虽如炭,疼爱至无微。
叁
天霧(あまぎら)ひ 雪も降らぬか 灼然(いちしろ)く この五柴(いつしば)に 降らまくを見む---1643
云重雾低锁,茫茫五柴原。
祈盼漫天雪,大地遍素颜。
肆
棚霧(たなぎら)ひ 雪も降らぬか 梅の花 咲かぬが代(しろ)に 添えてだに見む---1642
云雾垄四野,寒梅花未发。
愿雪满枝桠,权作赏梅花。
伍
誰が苑(その)の 梅の花ぞも ひさかたの 清き月夜に 幾許(ここだ)散り来る---2325
园中何人家,隔墙落梅花。
花繁暗香动,月明疏影斜。
注
1、所列日文短歌选自樱枫社出版的《万叶集》(编者:鹤久、森山隆)训读本,其底本为《西本愿寺本万叶集》,个别汉字参考其它译本;2、依《国歌大观》惯例,短歌后数字为原集排序。3、为不伤主旨,此处暂省去作者及题头;4、作品摘自拙译《万叶集选译百首》译稿。
小知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成立年限大家普遍认为是在8世纪后半期由大伴家持最终整理而成。称为日本古典中的古典,为日本民族精神之家园,是日本文学之源头。也被尊为日本的《诗经》,日本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了解日本文化方面具有决定意义。
《万叶集》共二十卷,共收录各种和歌4500余首。其中短歌约有4207首,长歌约265首,旋头歌约62首,连歌1首,佛足石歌1首。其中多首附有精美的汉文序、跋文字。
短歌是日本和歌的一种形式,相对长歌而言。一般共31拍,5句。排列顺序为五七五七七。7世纪前后形成并固定下来。
《万叶集》中的文字有的直接使用汉语词汇、佛教术语等,在汉字的音、义、形的'运用及训读上造诣颇深。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一字一音借音方法的万叶假名,它更成为了《万叶集》的代表性文字,也是后来创造的平假名、片假名的母体。
诗歌风格整体上真诚、质朴,表现手法直率、简练。被称为“诚”的文学。
篇11: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渔翁》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山水诗,作于永州的。诗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也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全诗如下: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赏析一】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赏析二】
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因此渔翁这一无心之“宿”,却具备了如许多的雅趣。渔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意象,是一个自然中人,靠自然为生,与自然为伴。这也暗含了诗人因贬谪的境域而产生的寄情山水的理想。“汲清湘”、“燃楚竹”,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新明朗的画面。并且这两个连续的动作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意想之外的节奏与音韵美,使诗句流动起来,极具美感。
因为“燃楚竹”而产生了缭绕炊烟,加之清晨水面常有的水雾之气,因而渔翁的身影是隐在这烟雾之中的。等到太阳出来,烟雾消散,要寻找他时,却早已经不见人影。这就使诗句具有了些许神秘色彩。下一句可以说是全诗中最具奇趣的一句,“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此处场景转换,我们的视线也由水雾迷蒙的江岸转到了日光初起的青山绿水中,视野开阔了。这时忽闻得水上摇橹声,或者还伴有一些歌唱,这“欸乃”一声就打破了山水的清寂,为平静的景色注入了几许活力,也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此句颇得民歌的特色,清新鲜活而又朴实无华,读来趣味盎然。“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以上诗人为我们渲染了一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般的情境。与自然的亲近在另一方面也是与世俗的疏离,对诗人而言当然是暗含着对官场的怨愤与失望。自古遭贬谪的诗人很多,他们或孤高傲世誓不屈服、或遁迹山林产生归隐之心,然总之是脱不开寥落与愁绪。此诗虽极力渲染一种空灵冲淡的境界,却还是隐隐流露出作者的一丝孤寂,也正是因了由宦途坎坷产生的孤寂心境才引发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被贬的永州僻处湘南一隅,风景秀美,这对他的失意是一种慰藉,也为他寄情山水提供了现实条件。
篇12:柳宗元渔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翁 柳宗元 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
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摇橹声。唐代湘中有棹歌《欸乃曲》。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赏析】:
本诗作于永州。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诗中的西严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 观沧海翻译和原文
★ 童趣翻译及原文
《柳宗元集》原文及翻译(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