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糖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桂林叠彩山导游词,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桂林叠彩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篇1: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一、叠彩山名字的由来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区偏北,是桂林市主要风景名胜之一。主峰明月峰海拔223米,是市区中一个较高的山峰,相对高度73米。
叠彩山之得名,最早见于唐会昌四年(844年)诗人元晦(huì音会)的《叠彩山记》石刻中:“按图经,山以石文(纹之别字)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元晦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稹(zhěn音枕)的侄子,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他被任命为桂管观察使(地方行政长官,唐代广西设桂管、邕管、容管三个省一级以下的行政区域)。唐会昌三年(843年)六月元晦始建叠彩山,修道路,建亭阁,会昌四年七月竣工。他认为,山石层层横断,就像一匹匹彩缎堆叠起来一样,因此给山起名为“叠彩山”。
叠彩山由二山(于越山、四望山)和二峰(仙鹤峰、明月峰)组成。它本是海底里奇形怪状的岩石,其升出海面的年代大约是三亿六千七百多万年前。由于沉积的石灰岩中有厚层、薄层之分,使峰岩层层叠加起来。升出海面的叠彩山,受到长达千百年的风化,地表水沿着溶岩表面裂缝溶蚀,岩石裂缝面参差不齐、色彩各异,就像彩色绸缎整齐地堆叠在一起。
二、于越山
叠彩山南麓有登山石道,沿石级上,举目便见“叠彩亭”。此亭原为清光绪年间临桂知县秦焕所建,1958年重修。亭柱上悬挂着新写的秦焕以“风洞”为上下联首字的对联:
风景大文章,流水潭烟空万象
洞天古图画,诗人名士共千秋
由叠彩亭东上为于越山,曾在此建“于越亭”,解放后改为“于越阁”。登阁远眺,景色迷人。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到此吟诗作赋,抒发情怀。
唐代诗人元晦作《于越山记》和《越亭二十韵》诗,盛赞这里的风光美景。据古籍记载,“于越”(有人说是“干越”之误)是古代百越(古时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少数民族)民族的一支,秦汉时期活跃在南方,三国时吴国派遣大将步骘(zhì音智)征服了于越,因此以百越人的一支“于越”给山命名。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于越山已经是一个游览胜地,山下建有楼阁寺宇,颇为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古迹早已湮没。至今可以游览的,在于越山北侧山腰有个“素洞”,东麓有“康岩”。这是清代名人康有为(号长素)在桂林讲学时发现的,并分别以他自己的号和姓氏来题名。
三、四望山
(1)《四望山记》
四望山位于叠彩亭之西,山上树茂林密,呈现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旧时,山上长着很多的桂树,每当金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因此原先叠彩山又有“桂山”之称。由叠彩亭沿着风景道行数十步,在四望山东面的悬崖上可见“四望山”三个篆字。题榜之下,刻有《四望山记》。这两则题刻同属晚唐诗人元晦,在会昌初年(841年)任桂管观察使时的作品。记中写道:“山名四望,故亭为销忧。”当时山上建有“销忧亭”,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因年代久远,现已湮没。有人认为,元晦引用东汉诗人王粲(càn音灿)《登楼赋》中“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的.典故,表达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2)羽卿和李少莲的题刻
四望山以山石奇特而著名,那光怪陆离的石块,好像一个用玑珠翠玉堆成的蓬莱仙岛。那山崖上的“江山会景处”和“玉叠蓬壶”的巨幅题刻,更显得此山的峻美可爱。“江山会景处”五个大字的落款是“万历乙巳秋日羽卿”,题词者名王鸣鹤,字羽卿,明代江苏淮阴人。他曾任广西征蛮大将军,爱好诗文山水,桂林的隐山、白龙洞、七星山、阳朔等地都有他的诗作题刻。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王鸣鹤与时任广西巡抚的扬芳等好友七人同游桂林,登上叠彩山,为这里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于是挥毫写下“江山会景处”五个大字。意思是告诉人们,桂林山青水秀的美景几乎都汇集在这周围,而叠彩山超群拔萃,是桂林山水荟萃之地。
清人李少莲,字景山,今广西桂平人,大学士。道光乙巳年(1845年),他游叠彩山后,被其奇异的风景所吸引,心情特别愉快,于是写下“玉叠蓬壶”四个大字,以表达他对叠彩山的赞美之情。《拾遗记》书中说,相传古代海上有神仙三岛:蓬莱、方丈、瀛洲,又因这三岛“形如壶器”,又叫蓬壶、方壶、瀛壶。他认为,在此眺望叠彩山的明月峰,犹如巨型碧玉壶,很像白玉堆砌起来的“蓬壶”仙境,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样。“玉叠蓬壶”四字,字体浑厚,笔力刚劲,给人以美的享受。
篇2: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漓江西岸,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体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仙鹤峰海拔253.6米,由3.6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山上岩层呈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状,远望岩层相叠,唐代元晦《叠彩山记》记载:“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又因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香溢满城,又名“桂山”;此外,明月峰山腰有一个四季生风的洞,因而又得名“风洞山”。
叠彩山势由西向东,跌宕起伏,嵯峨挺拔。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繁茂,四季常青;每座山峰间均有石阶相接,方便游人攀登峰顶;景区内有正气凛然的仰止堂,“清凉世界”风洞,揽山光水色之秀的望江亭、迎风楼,山东麓有木龙古塔、古渡,仙鹤峰上有碧霞洞,山麓有临江上下岩,于越山顶有于越亭阁,明月峰顶有拿云亭等。
进叠彩公园大门,抬级而上数十步即到达叠彩亭。此时可望见明月峰崖壁上“石纹横布,彩翠相间”的石刻,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江山会景处”。亭东小山即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山下东面有康岩,北面山腰有素洞,是清末康有为(字长素)到桂林讲学,住在叠彩山,到这里搜岩时命名的。
篇3:桂林叠彩山经典导游词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紧傍漓江西岸,与伏波山仅千米之遥。进入叠彩公园大门,即可拾级上山。叠彩山因其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之桂山;又由于山中有个四季生风的洞,又叫它作风洞山。叠彩山山体庞大,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山貌奇特,翠覆重峦,佳景甚多,是市区风景荟萃之地,有叠彩亭、于越阁、木龙阁、碧霞洞、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庭湖、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自古有“江山会景处”之美称。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因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叠彩山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是观赏城区全景最佳处。明月峰为叠彩山的主叠彩山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3米。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总面积10.8公顷,位于明月峰与于越山山谷之间的叠彩琼楼今用作蝴蝶馆,其间,万蝶飞舞,蔚为壮观,琼楼内的叠彩蝴蝶馆,为我国较大的蝴蝶馆之一,分三个陈列室,展出300多种、多只蝴蝶标本,并设有珍稀蝴蝶展厅,展出世界名蝶10余种,中国名蝶20余种,有许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类。参观叠彩蝴蝶馆,进入色彩其妙的世界,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了解许多有关蝴蝶的科普知识。
篇4: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地处漓江口。它与独秀峰、伏波山鼎足而立,是桂林有名的山峰。叠彩山景色优美且易于攀登,山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山顶的拿云亭是俯瞰桂林城的好地方,也能看到秀美的漓江。
叠彩山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形,它的山体岩石横纹丛布,色彩相同,如同彩画般。它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山中景点有叠彩亭、于越山、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望江亭和拿云亭等。
山的南麓有登山道,拾级而上数十步即可到达叠彩亭。叠彩亭东面的小山就是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从亭中可以眺望明月峰的山石,你可以看到叠彩层层,琳琅满目,这里最能领略“叠彩”之意。
仙鹤洞内可以看到很多的摩崖石刻,最有意思的是半山腰的风洞,最狭处仅容一人通过,一年四季清风习习。而明月峰是叠彩山的主峰,位于叠彩山东北,海拔223米,站在山顶的拿云亭,可将全城景色收于眼底。
看过“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的还看了:
篇5: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
“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因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叠彩山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是观赏城区全景最佳处。明月峰为叠彩山的主叠彩山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3米。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总面积10.8公顷,位于明月峰与于越山山谷之间的叠彩琼楼今用作蝴蝶馆,其间,万蝶飞舞,蔚为壮观,琼楼内的叠彩蝴蝶馆,为我国较大的蝴蝶馆之一,分三个陈列室,展出300多种、多只蝴蝶标本,并设有珍稀蝴蝶展厅,展出世界名蝶10余种,中国名蝶20余种,有许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类。参观叠彩蝴蝶馆,进入色彩其妙的世界,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了解许多有关蝴蝶的科普知识。
篇6:游桂林叠彩山
游桂林叠彩山800字
记得那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景区大门,爸爸单枪匹马地走在前方,而我呢,就拉着那慢吞吞的妈妈。
来到山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天呀!密密麻麻的枝叶围绕着叠彩山,隐隐约约中还可以看到几个人影,陡峭的岩石一层一层的,难怪叫叠彩山呀。”我吃惊地说。妈妈看了这阵势,连忙把头缩回来。我说:“走,出发吧。”“啊,我也要去呀!”妈妈小声地说。我拉着妈妈,硬是把她拖上了一个台阶。妈妈正准备下去,突然听到导游清脆的声音:“这里的老百姓说,走过风洞口,活到九十九,爬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一听这话,妈妈精神大振,自告奋勇拉着我上山,真让我和爸爸哭笑不得。
走上山路,看着风景,吹着一阵阵的凉风,这种生活可真舒服。而妈妈呢,边走边说真美丽,真有趣,可能她已经度过了刚才的惊吓。爸爸简直是个相机迷,拿着他的`宝贝相机这拍拍,那儿照照,边拍还边说:“这张照得好,那张照坏了。”大概过了十分钟,我们隐约的看见了“风洞”二字,我们全体欢呼,爬山的速度当然加快了。风洞二字越来越清楚,当我们站在风洞面前,不住的喘气的时候,爸爸一马当先,先进了风洞,我和妈妈不甘落后,也陆续进入风洞。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这么凉快,比空调还爽呢。”我高兴的说。我们在风洞休息了一会儿,就马上“赶路,”就算再累,我也要爬上去!我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山路越来越陡,我的怀里像端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过了一会儿,我满头大汗,脚也不听使唤了,我心想:爬山爬山,不爬怎么叫爬山。想着,我就手脚并用拼命向上爬。过了五分钟左右,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在山顶上,我累得脸红脖子粗,而爸爸则是“脸粗脖子红,”妈妈呢,仿佛比我们的心态还好。我鼓足勇气,向山下大喊一声:“啊……我胜利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我想大声对你们说:“我登上叠彩山了!”
篇7:桂林叠彩山景点简介
桂林叠彩山景点简介 -资料
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
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
资料
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游览了叠彩山之后,写了篇《叠彩山记》,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叠彩山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 桂林导游词
★ 桂林伏波山导游词
★ 桂林银子岩导游词
★ 桂林漓江的导游词
★ 桂林金钟山导游词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