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诗歌:蓝调忧伤,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诗歌:蓝调忧伤,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诗歌:蓝调忧伤
精选诗歌:蓝调忧伤
梦里烟花,顺流星划过深蓝色的夜空
从一个时辰消失向另一个时辰
那抹蓝调,忧伤的飘溢
在一尾清新处,肆意纵横
……
适合苏醒的季节
风,正急着赶路
春的.指尖绕过流水
趁季节起端,悄悄的摇落微尘
……
八钱岁月,二两当归
倒映着,流光清匝,浅浅深深
谁端起一碗忘忧
在西苑临风,反复劝饮
……
三月的夜,天空墨蓝
临界的影子还在彼岸
等生命重归起点
等落花重返枝头
……
季节再一次抖落优雅
被遗落的良辰,
浸染在幽蓝的天幕上
是不是,黑暗,都不需要疼痛
……
夜色悬浮,半卷薄凉泛滥成孤独的美
在一阕旧词里,浓了又浓
直到眸里的素笺读到暗沉
随无人在意的哀伤,悄声流浪
……
谁送的蓝,还停在那里
与案几上小令
缱绻成凄美的十四行诗
伴久违的声音和心跳,等章节唤回
……
那抹蓝调,被藏在墨中
真想,再填一阕执着的永恒
只是,月落划殇
三月,又张开臂弯,轻挽微凉
……
篇2:生活美文随笔-蓝调忧伤
生活美文随笔-蓝调忧伤
蓝调忧伤
一个人漫步在深夜的大街,寂静的氛围中我无限思索:其实我很简单,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积蓄的力量,没有深厚的内涵,有的只是一丝落寞与想象之中的一丝希望。我很简单,但此时,却充满着蓝调忧伤。
继续着四处张望,夜的感知让曾经受过伤的我而不忍闻那段伤,经历的一切让我目不忍视那份迷茫。一切憧憬与向往。一切美好和幸福,都沉寂在挥之不去的经历和感觉之中。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原来,我这么简单,现实把这份自信摧残得面目全非,积蓄的力量又怎能让我起航,时光荏苒,岁月染指,重塑的一切还能显示出以往在流年间的那份感觉,只是,简单的我该如何看向前方,我没有过多的力量,我只是我自己。
在角落中独自的思考,夜色把我淹没。我是这么普通:我不是明星,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我不是火山,没有爆发到极限的'力量,我不是圣人,没有深厚到堆积成山的底蕴。我是这么渺小,任凭狂风肆虐的折磨。雪花利剑般的宰割,我都无力回击。
飞驰的车刮过却又无可奈何。静静的思考,穿越书中几个王朝,那样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捂着刚才被刮伤的伤口,听着悲伤童话,望着星夜北极,守护的那些有何时才能回来。脚下的积水映满了枯燥,头上的钟摆细数着缠绕,兜圈的我,想着近在咫尺却又离多聚少。捂着伤口为这个世界留下脚印,让它记得我来过,记得我的一切。
整点的告别在最后一响,我迎来了新的一天,但是昨天的感觉仍在蔓延,虽然在别人眼中的我还好,但我抓不住流逝的东西,或者说这不止需要我一个人。
过了整点,仍是黑夜,这双黑色的眼睛在寻找光明。昏黄的路灯下人影闪动,停了下来,拨了电话,手机里的每个号码都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这种凉意怎能不让我心寒,不是打扰,不是烦燥,只是倾诉着一切自己的感受。北极星越发明亮,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希望和光明。在人生之中,我想,未来的路还要自己的努力,因为经历,我知道路已是半定……
仍在漫步,路上已经流下了血红的印记,感觉赤道已经留住了雪花,眼泪已经融掉了细沙。望向前方,有一个身影在晃动,迎着晨曦,我向前跑去……
篇3:/蓝调、离别/
/蓝调、离别/
走了、很累了, 天天写作让我感觉很累了。 作文网 www.zww.cn 新学期来了, 作文网 www.zww.cn 猛然地觉得写作让我疲惫。 so…… 我放弃了…… -- 你们要说我没恒心是么? 好吧,你们说吧, 我没有任何意见…… -- 你们要说我很懦弱是么? 当然也可以, 对此我也表示赞同…… -- 只记得当时, 第一次写作, 是在太喜欢了…… 很开心, 兴奋流动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 -- 如果当时没有看到, 如果当时没有创建ID, 如果当时没有发很多文, 就没有今天的难舍难分…… -- I know…… 我微不足道, 无需为我的离开有一丝感情, 别悲伤,当然也别高兴…… 我只需要认识我的人能够记住我…… 希望撇人可以在你们的记忆中留下一点点点点的映像…… 知道有这么大家叫他默默的人…… -- 也许, 在N多年之后, 或是N多个月之后, 我会重新回到, 也许我还会写文章给大家。 也许我能够写文章给大家。 但是一切都是也许,都是但愿。 美梦成真并不简单。 -- 我很喜欢里面认识的`每一个朋友, 樱桃子,舞叶,舞泪,失去天真、幕雪,花梦甜,田鹏,卜梦云…… (怎么都是女的……) 他们带给我过欢笑,悲哀。 很珍惜友情,最后只能离开…… 所以,就默默地离开咯…… -- 最后, 童话里是故事的结局, “从此他过着美好的生活” 我没有这么好的结局, 有点悲哀。 我就是一位蓝色魔鬼, 忧郁地、悲伤地、默默地离开了…… 故事的结局不需要任何说明…… 8.篇4:蓝调散文
蓝调散文
每次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的小窝都有万千的不舍.一张透着明亮绿色的圆桌,两把配套的椅子,甚至是挂在墙上的卡通整理袋,还有那些细微的生活点缀,挂在灯两旁的招财葫芦,盘旋在暖气管上的绿色叶子,摆放在老板桌旁,我经常会很亲昵的招财蛙,还有经过很多个夜晚千针万线绣出的玫瑰钟表,更或者是厨房里我喜欢的透着小资生活的盘子,两个韩式的瓷碗,还有那波萝型的糖罐.每一样,都透着我对这里的热爱.每一样都透着不一样的精致.
我喜欢每个早晨,打开房门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把音乐开到最大,让清晨的第一繗阳光连同一种不可知的生机与朝气照进我的房间.
我喜欢每个夜晚开着微晕的`灯光,看着墙壁上和女儿一起贴的手贴画,一边感受着生活的温馨一边入睡.
我喜欢每个清晨打扫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认真而快乐.
我喜欢用心的做每一道小菜.红的,绿的,即赏心悦目,又感受到味觉上的舞动.
我喜欢切寿司的时候,那种漂亮而精致的感觉.
我喜欢冲一杯玫瑰茶,让玫瑰花漂浮在水杯上方那种美妙与同时感受到的舌尖上花的香气.
我喜欢在房间里招待我的朋友,同事。
我喜欢让他们吃到我做饭时温馨的味道和平时不善于表达的那份情谊。
我喜欢和女儿一起贴手贴画后躺在淡紫色的床单上一起欣赏,一起感叹。
于是,慢慢的我爱上这里。
于是,慢慢的我舍不得这里。
于是,我努力的想拥有这里。
我想拥有的只是这份悠然。
一份淡淡的透着忧伤的宁静。
这不是奢求,是渴求,是追求。
也许有一天拥有它就像是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之后你的殷勤。
可我努力了,我争取了,我也得到了.一种蓝调,我一生中都在追求的品质。
篇5:忧伤诗歌
忧伤诗歌五首
《乞丐部落》
这些布满街道楼房的暮霭
来源于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带领着这些景色
一步一步地走进春天的墓地
这当然是一个比喻,说明浴血奋战的兄弟
依然倔强地重复他们的时光
你说的话隔着一层玻璃
夸张的口型并不能改变被误解的命运
在这里,春天被理解成一个比喻
经过这里的人,眼睛都是红的
也许因为痛楚,也许因为愤怒
但你的`人生依然是假的,是虚构的
活着,像一条鱼穿过一片水
《未来恋人》
我只能靠在远行的船舷上
说一声我爱你
我对着一段树枝说话
物价又在上涨
谋杀时有发生
怎么办呢?我该让你
出生在什么地方?
《诗歌疗法》
生活割伤了我
我的沮丧让病情恶化
持续的天气,冷眼的恶少
在我的伤口上加了一刀
又一刀,又一刀
我只能靠诗歌疗伤
那些伤口上渗出来的果汁
我将之称为歌谣
伤痕累累之后,我将一夜成名
我的最后一首诗是死亡
那时我的话将更加有力
被我感召的人们,希望我再次醒来
而我要死那么久,地老天荒
必须在发言者已经失去效力时
人们才愿意相信
他说的完全是真的
《诗歌的牢笼》
进入这个牢笼
我必须不停地写啊写啊
我必须一直向前
我看到破空的木箭封锁天空
我看到稻草的屋顶在雨中滴着泪珠
雨是那样大,我爱的人迟迟不来
于是我走进这个牢笼
不停地写啊写啊
这是无法停息的咒语
你听见吗?你听见吗?
砍头的那个人来了,割喉的那个人也来了
我的十八个兄弟,站在台上虎视眈眈
《猫飞过海》
给猫加上翅膀出于一种偶然
但迎着春风起飞则是一种必然
在必然与偶然中间
立着我的妹妹,她那样瘦
仓皇的岁月,炎热的夏
剥落的年轮张开空白的大口
除了对时间的叹息
再找不出别的词语可以让她长大
那只猫,用猫的姿势睡觉和生活
日子,日子,二十块钱一顿饭
是谁敲开了竹子的沉重
是谁扶起了造梦的白云
篇6:蓝调江南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江南的乡土文化,而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本关于江南乡土文化的书――《蓝调江南》。
这本书从《老茶馆》到《树德堂》,从《网船》到《电影船》,从《听书》到《呼鸭》,总二十二篇散文,而其中《一头有名字的羊》里面的一件事最让我深深的感动。故事讲述了“我”买了一只小羊羔,小羊羔渐渐长大,“我”给它取名叫白雪,白雪长大后生了两个小宝宝,而它们刚出生就好像懂得妈妈的艰辛与不易,慢慢站起来,再跪着喝妈妈的奶。看到这,我觉得这里的小羊比我都厉害,它刚出生就懂得感恩,而我却还动不动就和妈妈吵架。
那次,我十分想看一会儿电视,可妈妈却让我写完作业再看,我只好写完作业再看,等我写好作业,我就要开电视,可妈妈又让我跳绳,我就有些不太乐意了,但我的性格决定着我不能与妈妈反驳,最后还是按照妈妈的话做了。等我跳完绳,妈妈还是不让我看,又让我看书,我这一次没有按照妈妈的话做,反而大吼起来说:“你让我做的事我都做了,为什么还不让我看电视?”妈妈听了,先是一愣,没有说话,而我却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实在有些对不起妈妈,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是为了我好,而我却毫不领情。
而现在我读了这本书,对妈妈的态度完全变了,我只要有时间就帮妈妈打扫卫生,帮助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也越来越懂得感恩了。
《蓝调江南》这本书烙印上了人情味,让我感受到江南丰富厚实的乡土文化,也让我感受到母爱,也让我学会感恩。
篇7:《蓝调江南》读后感
捧读了《蓝调江南》以后,我却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片我本该最熟悉的魅力之土。
这是一本记录苏南常熟小城镇的散文集。那是作者儿时亲历的江南,一个比我脑海里的故乡更具水乡特色的江南,一个饱含风土人情、充满文化气息、干净而朴实、自然又别具味道的江南。也许她曾在我的梦中出现,告诉我其实早已是她的一部分,和她一起创造、延续这种独特的美。这种感觉使我突然迫不及待地想更了解她,于是我跨过目录上那扇古朴木门下栖着小猫的门槛,拨开门帘,走进一句句秀丽的文字和一幅幅精彩的插图中。
在我眼里,是少年金曾豪在借用自己成年的笔,细细诉说眼前所见和脑中所想,引领读者成为另一个和他并肩而立的朋友,一同去体会飘散着淡淡浪漫、弥漫着浓浓水气的江南生活。那些句子也许并不是一个在乡间奔跑玩闹的少年能完全读懂的,但却是能真真实实地反映这样一个少年的心的。因为它们那么准确而又那么真切,还带着些吴地方言。不论是描写茶馆中好似真老虎的老虎灶,还是勾画沈兴的绝招“八音刀”,也不管是叙述鲜香诱人的巷口小吃,还是抒发对小羊“白雪”的悲喜感情……
仅仅一句“馋死人”、“鲜得人掉眉毛”,我就似亲眼见到了一个贪吃可爱的男孩子扒着灶头流口水的样子;对敲装了蚕子信封邮戳姑娘的愤恨之情叫人看了和他同惋惜,又禁不住为这种傻气笑出声来;动物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真挚感人,我依旧清晰地记得读到船上的狗“四条腿忙着,看上去却是静止的”时愉悦的心情,也记得读到失去白雪后那句“人就是这么慢慢长大的”时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干净最生活的词句叫人一起笑一起哭呢?这些事琐碎、平常、微小,可不知怎么的,就瞬间变得只能用生动、亲切、有趣来形容了。
让我感兴趣的,还有出自严效州先生画笔下的那些插图。
细腻的白描,有些许版画的味道,一步到位、看似随意的笔触洒脱又严谨,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人和动物的神态、姿势、动作,周围的草木,江南特有的物和景,全都准确而精致。这是真正融入了绘图者绘画功力和对文字充分理解的书籍插图——瞧那说书台下神色各异的听书者,“树德堂”柜台后标着清晰药名的密密集集的中药抽屉,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诡异又让人发笑的妆扮和手势,网船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物品,灶头边发生的四个经典镜头,稳稳站在水中、载着独角牛和他的主人、托起一轮红日的石桥……还是那句相似的话,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清晰最坚定的线条叫人观来就是文、读来像首诗呢?
插图、装帧和文字应该是融合一体,相映成趣的。
书中各篇文章的插图,被处理成最简单的黑白两色,在每篇开始的地方,截一小部分,整个反相,留出了大片的黑,从书的折口延续到切口。每一篇就像一个回忆、一个梦,等待读者从黑暗朦胧中开启,然后变成如同现实一般,在水雾萦绕的白天里发生,真实而生动。装帧设计者周晨的那种感觉和那种技巧,不得不让人钦佩。页码在切口居中竖排、大写、带圈,奇数页被设计成阴刻的感觉,偶数页则相反,与插图的安排相呼应:到底是梦,还是现实?究竟只是回忆,还是其他?古朴而梦幻,这就是江南吗?
篇8:《蓝调江南》读后感
两排参差不齐、青瓦白墙的小屋,中间是一条由斑驳的青石板和碎砖铺成的小巷。巷子里,一个身穿蓝色旗袍,挽着圆发髻,撑着印花油布伞的年轻女子正踽踽而行。巷口是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是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一切是那样古朴、自然,那样淡雅、清新,仿佛一杯淡淡的清茶,虽无扑鼻的香味,却让人品之回味无穷……
翻开金曾豪所著散文集《蓝调江南》,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出自严效洲先生画笔下的那一幅幅极富江南生活气息的插图。画面是那样生动逼真,那样亲切自然。细密的瓦片、多变的窗格、狭长的小巷、纷飞的雨丝、窈窕的女子……似乎都烙印上了人情味,在带着点点水波突纹的纸面上若隐若现,给我带来一丝携着水雾气息的江南的风。看着那些插图,我似乎嗅着了空气里混合着不同气息的味道,似乎听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响。走在逼仄的青石板上,河水悠然流淌,那种悠闲、自足的乡土气息就浸润在一片幽静和平淡当中,让人无限向往!
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去读那相应的文字。在金曾豪的笔下,江南,是树德堂里的中药香,是夏夜中的萤火虫,是青色的桑叶在风中飘荡,是农家灶头升起的缕缕炊烟……借着那些文字,我似乎来到芦苇摇曳的河边呼鸭,然后看着鸭子们大摇大摆地走进鸭棚;又仿佛夏夜里躺在树下乘凉,看着萤火虫如移动的星星般倒映在水中;借着那些文字,我仿佛又一次和小伙伴们结伴,扛着板凳走村串巷去看露天电影,暮色中传来我们阵阵欢声笑语;借着那些文字,我似乎又一次拿起牙膏壳、旧鞋底、破布头什么的去跟换糖担换又香又甜的“烂高糖”,还吵着嚷着要换糖的“饶三饶”……
噢,真得感谢金曾豪!是他那优美的文字把我带回了童年。我的童年日子虽苦,却充满了欢乐。养鸡、养鸭、养羊、养猪……这些劳动曾给我带来了多少乐趣呀!傍晚放学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无一例外地提着竹篮去田间、沟边“挑羊草”。暮色中,孩子们三五成群,一边挑草,一边叽叽喳喳地聊着各种开心的事儿。田野里不时传来孩子们此起彼伏、肆无忌惮的欢笑声……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好几只羊,每天放学后满满一大篮羊草成了十来岁的我和不满十岁的妹妹雷打不动的“作业”。一年四季,父母亲是从来不用为羊草操心的。如今回想起来,即便是大冬天到雪地里去刨仅有的几棵草,小手冻得像红萝卜也没有觉得痛苦和委屈,相反,却为自己完成了任务而欣喜与满足。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吃过肯德基、披萨,也没有尝过各色水果与糕点,但那时候的烂高糖、爆米花、炒蚕豆、烤红薯……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甜蜜和幸福呀!冬日里,我最喜欢做的便是坐在灶后烧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烤红薯吃。把两个红薯分别钉在烧火铁棍的两个叉上,不时在火中翻烤着,待红薯的外皮全都焦了,再取出来,不顾烫手,剥开焦皮,红红的薯馕映入眼帘,甚是诱人,一股香甜味儿更是扑鼻而来。轻轻咬上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那滋味至今犹在唇齿间弥漫……
记忆中,父母每日里总是早出晚归,整日忙碌,无暇顾及我们。他们似乎从没有给过我们一句温情的言语,一个温暖的拥抱,更没有给过我们撒娇、发嗲的机会。然而,朴实勤劳的他们却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我们吃苦耐劳,教会了我们笑对人生。也许,那种已深深融入我们这代人血液里的勤俭、质朴、乐观、向上的品质都来自于那苦难却不失快乐的童年吧!
如今的孩子,并不缺少爱,几代人都围着他们转。他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用得好,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他们却少了许多由期待与满足带来的快感。如今很多的父母把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当成对孩子的爱,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考’书”。于是乎,整天把孩子关在如金丝笼般的屋子里,没完没了地做着习题和试卷。双休日,又马不停蹄地送孩子进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孩子在家里,地脏了不用他们扫,油瓶倒了不用他们扶,以至于有多少孩子到上大学了生活还不会自理。大学旁的小餐馆、洗衣店生意特别兴隆,大概就源于此吧!
在我看来,贫困,是一种财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劳动,是一种财富,能给人带来快乐、期待和满足;挫折和磨难,更是一种财富,它教会人勇敢、乐观与坚强。然而,这些我们这代人童年中的财富,正是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所缺少的。掩卷长思,我更加怀念我那贫穷却不失快乐的童年!
篇9:蓝调江南读后感
捧读了《蓝调江南》以后,我却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片我本该最熟悉的魅力之土。
这是一本记录苏南常熟小城镇的散文集。那是作者儿时亲历的江南,一个比我脑海里的故乡更具水乡特色的江南,一个饱含风土人情、充满文化气息、干净而朴实、自然又别具味道的江南。也许她曾在我的梦中出现,告诉我其实早已是她的一部分,和她一起创造、延续这种独特的美。这种感觉使我突然迫不及待地想更了解她,于是我跨过目录上那扇古朴木门下栖着小猫的门槛,拨开门帘,走进一句句秀丽的文字和一幅幅精彩的插图中。
在我眼里,是少年金曾豪在借用自己成年的笔,细细诉说眼前所见和脑中所想,引领读者成为另一个和他并肩而立的朋友,一同去体会飘散着淡淡浪漫、弥漫着浓浓水气的江南生活。那些句子也许并不是一个在乡间奔跑玩闹的少年能完全读懂的,但却是能真真实实地反映这样一个少年的心的。因为它们那么准确而又那么真切,还带着些吴地方言。不论是描写茶馆中好似真老虎的老虎灶,还是勾画沈兴的绝招“八音刀”,也不管是叙述鲜香诱人的巷口小吃,还是抒发对小羊“白雪”的悲喜感情……
仅仅一句“馋死人”、“鲜得人掉眉毛”,我就似亲眼见到了一个贪吃可爱的男孩子扒着灶头流口水的样子;对敲装了蚕子信封邮戳姑娘的愤恨之情叫人看了和他同惋惜,又禁不住为这种傻气笑出声来;动物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真挚感人,我依旧清晰地记得读到船上的狗“四条腿忙着,看上去却是静止的”时愉悦的心情,也记得读到失去白雪后那句“人就是这么慢慢长大的”时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悲伤。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干净最生活的词句叫人一起笑一起哭呢?这些事琐碎、平常、微小,可不知怎么的,就瞬间变得只能用生动、亲切、有趣来形容了。
让我感兴趣的,还有出自严效州先生画笔下的那些插图。
细腻的白描,有些许版画的味道,一步到位、看似随意的笔触洒脱又严谨,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人和动物的神态、姿势、动作,周围的草木,江南特有的物和景,全都准确而精致。这是真正融入了绘图者绘画功力和对文字充分理解的书籍插图——瞧那说书台下神色各异的听书者,“树德堂”柜台后标着清晰药名的密密集集的中药抽屉,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诡异又让人发笑的妆扮和手势,网船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物品,灶头边发生的四个经典镜头,稳稳站在水中、载着独角牛和他的主人、托起一轮红日的石桥……还是那句相似的话,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清晰最坚定的线条叫人观来就是文、读来像首诗呢?
插图、装帧和文字应该是融合一体,相映成趣的。
书中各篇文章的插图,被处理成最简单的黑白两色,在每篇开始的地方,截一小部分,整个反相,留出了大片的黑,从书的折口延续到切口。每一篇就像一个回忆、一个梦,等待读者从黑暗朦胧中开启,然后变成如同现实一般,在水雾萦绕的白天里发生,真实而生动。装帧设计者周晨的那种感觉和那种技巧,不得不让人钦佩。页码在切口居中竖排、大写、带圈,奇数页被设计成阴刻的感觉,偶数页则相反,与插图的安排相呼应:到底是梦,还是现实?究竟只是回忆,还是其他?古朴而梦幻,这就是江南吗?
成语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如: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又如: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映成趣。
成语风土人情: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又如:我们这村上的人,一个个如此模样,难怪风土人情如此颓败。——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 或是忧伤诗歌
★ 诗歌落叶的忧伤
★ 微笑着忧伤诗歌
★ 忧伤的话
★ 古风忧伤句子
诗歌:蓝调忧伤(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