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时间:2022-11-25 02:17:24 作者:xiaowei1987goo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owei1987goo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 毕业论文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3)问世以后,简帛网站已经刊发多篇研究文章,胜义叠出,形势喜人。现将近日读简所得字词札记整理成文(《周易》4则,《仲弓》1则),以质诸同好。

1.

《周易》第2105简:“虎见 〓,其猷攸〓。”整理者注:“ ,疑‘P’字,与‘眈’音近。‘虎见 〓’读为‘虎视眈眈’。”⑴

生按:P从虫,声,古音在文部。眈,从目,苌,古音在侵部。2字在上古韵部悬隔,音并不相近。此字实即 字,从 , (虫之省)声。右上之口当为附加的`装饰符号。金文中有“陆 ”,即传世的“陆终”;又长沙子弹库帛书有“祝 ”,即传世文献中的“祝融”。古音学家1般认为,战国以降“终融”两字属冬部,而更早的时候冬部与侵部本为1部。上博简《诗论》简8:“《小弁》、《巧言》,则言 人之害也。”颜世铉先生以为 即字,其说甚是。⑵古音字亦在侵部。故从 声之 ,可以借为从苌之眈。

又《庄子・外物》:“IP不得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云:IP读曰忡融,言怖畏之气忡融两溢,不安定也。”司马彪读“P”为“融”,盖有所本。若从司马之说,则P之构形当为从 ,x省声,为 字异构,只不过形符和声符互换位置而已。与从虫, 声的的P字为同形字,音义互不相干。融从x声而省作融,或体作,当有助于我们理解由 到P的演变过程。

2.

《周易》第3103简:“ 宗 肤。”整理者曰:“‘

篇2: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

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 - 毕业论文

上博竹书(3)有4篇组成,即《周易》、《仲弓》、《恒先》、《彭祖》。今仅就《周易》篇中的部分释文略作讨论。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1、《周易》第2简有字作A,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需”。作者怀疑该字从“子”、从“而”省。

按:此字从“子”没有,但是“子”上绝对不是“而”,应该是“怼薄W钟旨于曾侯乙墓编钟铭文,旧释为“嗣”,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字当读为“乱”,详另文)。楚系文字中从“怼鄙的字很多,如:《包山楚简》151简中从H、从田、砩之字,又见于9店楚简56・13、56・15、56・20、56・24。上博竹书(1)《孔子诗论》21、22中的“宛”等字所从的“怼本与A所从同。A似应读为“X”。“怼薄“X”上古音均为元部字。“X”、“需”2字古通。详见高亨《古字通假会典》212页。因此,A当读为“需”。

2、《周易》第7简有字作B,又见于第53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次”。作者隶作从“宀”从“ 姊”(无女旁),读为“次”。

按:此字读为“次”是正确地。但字形可商。B当分析为从“宀”,“C(刺的左旁)”声,读为“次”。B所从的C,与郭店简《缁衣》19、43“救”字所从的左旁相同;与《仲弓》14简“早”字下部所从相近。上古音C,清纽锡部;次,清纽支部。2字双声,韵部对转。B可读为“次”。

3、《周易》第15简有字作D。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冥”。D作者疑为“杲”字。陈伟先生认为是“某”。

按:D当分析为从“木”、“冥”声,释为“i”。此字“木”上所从并非是“日”,右部有1小部分涂黑,当是有意为之,这很地使我们想到上博竹书(2)《容成氏》37简中“皮”后之字,1半明1半黑,与D上半所从同,当释为“冥”字。说详另文。“i”字又见于信阳简、包山简、曾侯乙墓简,李0先生早已释为“i”(《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第5集147页,出版社),颇具卓识。简文“i”当读为“冥”。

4、《周易》第21简“菜”字。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今本均作“喜”。

按:上古音菜,清纽之部;喜,晓纽之部。帛书本、今本中的“喜”当从简本读为“菜”。“勿药有菜”诚如作者所言“有疾不1定用药攻治,不忘用菜也可治愈”。

5、《周易》第23简有字作E。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瞿”、今本作“衢”。E作者隶作从“木”从“丘”,说“字待考,疑兵器”。

按:此字隶作从“木”从“丘”,误。“木”上所从与“丘”字形体极为相似,但不是“丘”,而是“gua”,《说文》“羊角也。象形”。简文上部所从正像羊角形。E当释为“F(异体作D)”。《说文》:“F,两刃a也。从木,guai,象形。宋魏曰F也。D,或从金从于。”D为耕田起土用的农具,后写作“铧”。上古音D为匣纽鱼部,瞿、衢为群纽鱼部。D与瞿、衢的关系当属于通假。附带说1下包山楚简中旧释为“样”的字(《楚系简帛文字编》454页),现在看来也应释为“D”。

6、《周易》第24简有字作G。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痢薄⒏费艉杭虮咀鳌案ァ薄⒔癖咀鳌胺鳌薄

按:G作者隶作从“x”、“隹”、“心”,是正确地。“x”字似应从王国维之说为“摹敝本字。《说文》“弼”字古文有1形体从攴、x,学者多认为“x”是声符。“弼”字也以“x”为声符。弼、拂2字古通,例极多。详见高亨《古字通假会典》602页。上古音弗为帮纽物部字,惟为喻纽微部字,物、微对转。G当是1个双声符的字,“x”、“惟”均是声符,与“痢薄“弗”、“拂”为通假关系。

7、《周易》第25简有字作H。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沈”、今本作“眈”。作者疑为从虫、从享之字。

按:“虎”后1字释为“见”误,释为“视”正确。裘锡圭先生有专文详论,此不赘。“视”后1字当释为“融”。包山简

$False$237、望山简1・237、楚帛书“融”字形体可证。融、由2字古通。《左传・昭公5年》:“吴子使某弟蹶由牿师。”《韩非子・说林下》引“由”作“融”。由、2字古通。《易・谦・94》:“由豫大有得。”汉帛书本“由”作“堋薄R虼耍“融”可读为“眈”。

8、《周易》第25简有字作I。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月父”、今本作“辅”。I作者隶作从“父”“页”,“疑亦辅字”。

按:此字又见于第49简,应为从“页”,“父”声,当释为“甫页”。《玉篇》:“甫页,颊骨也。”《集韵》:“辅,《说文》‘人颊车也’。或做  甫页。”“甫页 ”字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中多次出现,详参《战国文字编》611页。

9、《周易》第30简有字作J。今本作“执”。作者说:“J,从玉、从弋,字也见于《曾侯乙墓》竹简42、60,音与‘执’近,可通。”

按:J也见于上博竹书(2)《容成氏》38简,读为“饰”。《周礼・考工记・匠人》:“置以县。”郑注:“故书为弋。杜子春云当为弋,读为p。”“”从“恕鄙。可见弋、2字古通。由于恕⒅2字形体相近,典籍中常常相混,裘锡圭先生有文章讨论过。疑今本《周易》“执”字为“恕敝误。

10、《周易》第32简有字作K。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恝”、阜阳汉简本作“渫”、今本作“曳”。作者释为“遏”。

按:K字释为“遏”,不确。此字当分析为从“u”,“tian”声、“吕”声,释为“辙”。《说文》:“辙,车迹也。”故字可从“u”。以此字声符为偏旁的字又见于楚帛书、郭店简《缁衣》40、上博竹书(1)《缁衣》20等,众说纷纭,我们专门写过1篇小文《释“亍奔婕跋喙刈帧诽致酃这些字。此不赘。上古音“恝”、“渫”、“曳”与“辙”同属月部字,“恝”、“渫”、“曳”当读为“辙”。

11、《周易》第33简有字作L。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筮”、今本作“噬”。L作者仅作硬性隶定。

按:此字或以之为偏旁的字楚系文字习见。与L相同的字有:曾侯乙墓石磬、郭店《语丛4》19(《战国文字编》491页)。从水从L的`字有:郭店《老子甲》22、包山楚简96、139反(《战国文字编》759页)。还有形体简省的(《战国文字编》759页)。关于此字学者意见不1。大西克也先生有专文详论。L应分析为从“臼”、“欠”,“qian”声、“遣(无u)”声。这两个声符上古音均为溪纽元部字。“筮”、“噬”为禅纽月部字。月、元对转。L可读为“噬”。

12、《周易》第37简有字作M。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宿”、今本作“夙”。M作者释为“夙”。

按:此字应释为“宿”。又见于上博竹书(2)《容成氏》简。形体与《说文》“夙”字古文同,但不是“夙”,而是假“宿”为“夙”。这1点商承祚先生在《说文中之古文考》1书中早已指出。“宿”、“夙”2字古通,例极多。

13、《周易》第43简有字作N。今本作“动”。N作者隶作“u+犬”。

按:作者隶定是正确地。此字当释为“逐”。齐陈曼瑚、楚玺“逐”(《古玺汇编》0263)字可以为证(从吴振武先生释,参《陈曼瑚“逐”字新证》,《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105周年纪念文集》46-47页,吉林大学出版社)。《说文》:“逐,追也。”《广韵》:“逐,走也,驱也。”今本作“动”,当属于同义关系。

14、《周易》第48简有字作O。今本作“限”。

按:O作者认为从“目”从“h”之右旁,不确。此字应分析为从“目”、“堇”声。上古音堇为见纽文部字,限为匣纽文部字。所以O可读为“限”。

15、《周易》第49简有字作P。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阜阳汉简本、今本均作“薰”。作者释为“同”,读为“痛”。

按:此字和“同”字形体有别。颇疑此字应释为“8+口”(yan,下用Q代替)。《说文》:“Q,读若W州之W。”《说文》“W”字古文从水从Q。“W”字从

允声。上古音允为匣纽文部字,薰为晓纽文部字。所以Q可读为“薰”。

16、《周易》第52简有字作R。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遂”、今本作“]”。R作者释为“]”。

按:此字释“]”无误,严格应为从“见”、“佟鄙。简本作“]”,帛书本作“遂”,2者到底是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个,须从上博竹书(1)《缁衣》7中的从“页”“佟鄙之字谈起。此字学者意见不1,有学者认为“页”是声符,读为“道”。也有学者认为是“道”的错别字。黄锡全先生认为此字从“页”“佟鄙,并说:“颇疑其为之或体。即今之]字。”今本《礼记・缁衣》与之相对的字作“遂”。黄先生认为2字是通假关系。(《楚简续貂》,《简帛》第3辑79页,广西出版社19)其说可从。我们再补充1个通假的例子。《广雅・释言》:“遂,育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齐语》:牺牲不略则牛羊遂。《管子・中匡篇》作育。”《说文》:“u,f也。读若育。”

17、《周易》第54简有字作S。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作“铡薄⒔癖咀鳌罢”。S作者释为“拯”。

按:S应分析为从“攴”、“升”声,释为“c”。攴、手2旁古通,例不备举。《说文》:“c,上举也。从手,升声。《易》曰‘c马壮吉’。眨c或从登。”铡c2字为异体。c、拯2字音同古通。

18、《周易》第44简有

篇3: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 - 毕业论文

1、《周易》简2的“ 于 ”

今本作“需于泥”。整理者认为 即“坭”字,通作“泥”。

今按: 形与我们见到的独体的.“尼”不同,其形似从《说文》“~杏兴侠藏也,读与萃”的“匚”,内中似有“物点”,但萦肽岫烈粲斜稹8据字形,我们曾怀疑 当是藏匿之“匿”的专字或者古体,然楚简《周易》简40的“”字所从“尼”之下部与此相同,故知“ ”为“尼”省形,整理者直接释为“坭”不误。[1]准此,楚简从 的字,均应释从“尼”。如《郭店楚简・尊德义》简17的 ,[2]应释为“”,假为匿,意为藏匿、隐匿。匿,泥母职部(若,日母铎部。古娘日2纽归泥纽)。泥,泥母脂部。2字音近假借。如《说文》“炕蜃麝恰薄!蹲蟠・隐公元年》:“不义不俊!薄吨芾瘛た脊ぜ恰す人》郑注及《正义》、《文选・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李注并引炕蜃麝恰N什么尼可简省作 ,尼字的构形是否与甲骨、金文无异,还有探讨的空间。[3]《说文》:“尼,从后近之,从尸,匕声。”匕,帮母脂部,尼,泥母脂部。匕与所从的 形体有别。

,几见,整理者疑从子、从而省,即“孺”字,读为“需”。或释“包”,从子、

从包省。徐在国《上博竹书(3)<周易>释文补正》(见《简帛研究》网页4月26日)认为从宛,他参与汤余惠主编的《战国文字编》40页将 隶定作从田、从苑。[4]

今按: ,下从子,没有疑问,与这批简的“子”形类同;关键是上部的 形。将 释从恚很有见地,有关问题可以得到解释,我也赞同。但如何认识这个形体,1直疑惑不定。如果认其为“怼弊值挠冶咂旁演变,有上举“尼”省从 的证明。将其认作就是“怼毙味锉洌倒与甲骨文近似。[5]但难以解释古文字中所有从 的字。因此,我曾经有如下的1点想法,不知是否有些道理。

与见于甲骨、金文的

篇4: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很多学者据此写了许多研究文章,力求通过《孔子诗论》再现《诗三百》的本来面目。一时间,汉儒的诗解成了学术界辨正的焦点,《毛诗序》在历经千载的兴衰沉浮之后,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怎样确认《毛诗序》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一 孔子论诗与《毛诗序》解诗

先秦典籍的大量材料,如:《左传》,《国语》凡引诗,通称“《诗》曰”、“《诗》云”;《论语》中孔子称《诗》或《诗三百》;战国诸子著作中也如此通称,可见《诗》或《诗三百》是这部诗集的本名。它本是先祖们最朴素的歌声,但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却与儒家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历了从文学的《诗》到经学的《诗》这样一个过程,在诗的本义与异化间徘徊,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间,春秋中叶至战国的用《诗》时代是一个重要环节。

用诗的意义不同于诗的本来意义,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孔子诗论》第四简曰:“诗其犹坪门?”“坪门”本为春秋时吴国的城门,在竹简中可能泛指城门。马承源先生认为此句评语可能是说《诗》的义理象城门一样宽达。正因为《诗》义的宽达,人们才可根据需要来随着地解《诗》。

如《召南・甘棠》云: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对这一诗旨,当时人是十分明白的。《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欲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是乎不忠。”“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勤能也。”《左传》所谓君子当然知道诗的本事本义,但当他由此阐发义理时,却仅仅取他自己的比喻所生发的意义而不顾及本事本义,从周人思召伯而爱其树,扩大到杀邓析不该用其竹刑,显然是一种很牵强的比附意义。

从诗的某一句或某一个词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其为我所用,这就是先秦人用《诗》的.普遍方法,而孔子尤其注重。孔子去《诗经》产生的时代未远,时人读《诗经》就如今人读白话诗一样,没有文字障碍。从《论语》所载孔子引诗说诗的几个例证可以看出,孔子都不是去训释诗的本义,而是从用诗的角度去阐发。同子夏、子贡说诗如此,引诗评人评事亦如此。《孔子诗论》第二十七简有“中氏君子”之语,在今本《诗经》中缺失此篇。“君子”一语是说诗意有君子之德。又如《孔子诗论》第五简评《清庙》为:“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又第二十六简说:“蓼莪有孝志。”都是从教化的角度评论《诗》与礼,《诗》与德之间的关系。先秦人的用诗风气和孔子论《诗》的方法影响了两千多年。后儒把《诗经》当作经典来读,从中发抉微言大义,用于治国安邦,久盛不衰,不能不说与孔子论《诗》的方式有关。

《诗经》的教化观点,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汉代。汉儒把《诗经》当作政治课本,挖空心思从中搜寻先王事迹,圣人遗训。其所说诗义都是从诗的教化作用出发,《毛诗序》便是其的代表。如《孔子诗论》第三简,孔子评价《邦风》说:“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安焉,大敛材安焉。其言文,其声善。”据马先生考证,《邦风》才是风诗的初名,汉代因避刘邦讳而改为《国风》。在这一简中,孔子说《邦风》具有教化作用,可以普观民风民俗。又说邦风的辞句有文采,乐曲很和美。这比《汉书・艺文志》中“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阐明《诗》是有教化作用的记载早了很多。《毛诗大序》论风诗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之始”,是指教化的开始,而不是指十五国风的开始,作者强调的也是诗的教化作用。据《孔子诗论》的整理者统计,《诗论》中涉及到的60首诗中,有52首和今本《诗经》篇名对应。而《诗论》与《诗序》的评说内容相辅相成的约有30多首。这可以充分地证明,《诗论》与《诗序》属于同一诗说系统,《毛诗序》的解诗方式完全是秉承《孔子诗论》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

二 “诗可以怨”与美刺言诗

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诗》可以怨。”“怨”是说诗可以讽喻不良政治,批评某些令人不满的社会现象。《毛诗序》正是从这一理论生发,强调诗的社会作用,以诗达成“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感化讽谏功能。《大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强调诗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政治的好坏决定作品的美刺内容,因此提出《风》、《雅》正变之说。以此证明前代圣王正是以诗教育人民,改变不好的风俗习惯,用诗来调整夫妇关系,使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并使互相之间关系变得淳厚。

《诗大序》中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极力抬高《诗经》的地位,是以之来宣扬孔子的“诗教”观念。《毛诗小序》在解说每首诗时,都试图以史证诗,捕风捉影地将一些诗与历史上的某人某事比附起来,说这些诗是为某人某事而作,把诗歌当作了史书的注解,抹煞了诗歌的艺术特征。从《孔子诗论》中孔子授《诗》的内容看,他除了指出《雨亡政》(即《雨无正》)和《即南山》(即《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以外,其他都没有发现如《毛诗》小序所言那样许多刺、美对象的实有其人。如第十八简评《木瓜》“因木瓜之保(报),以愉其捐者也”,即是就诗论诗,为什么要“报之以琼瑶”,是为了取悦那个投木瓜的“捐者”,而并非像《诗序》所说的“美齐桓公也”。

由于时代的原因,《毛诗序》因为过于信守诗的教化作用确实存在着如曲解诗旨,望文生义,附会史实等问题。如孔子对伯鱼说过“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仪礼》记述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等多用二南之诗乐,所以这两部分的诗《序》不是“文王之化”,便是“后妃之德”。如《周南・关雎》,毛诗序认为是写后妃之志。今人多认为是写里巷男女自由恋爱的诗篇,以为是《毛诗序》谬误的代表。其实这是以新的谬误代替旧的谬误,当时的乐是礼的一部分,而“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里巷男女连用音乐的资格都没有。钟鼓是大乐,又称作“王者之乐”,其声高扬,所以说“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的淑女和君子虽未必确指是王者和后妃,但决非平民。

其实,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用理论僵化地概括。从上博竹书《孔子诗论》来考察,可以说这种美刺说完全是对《诗经》的错误理解。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及所体验和观察的事物不同,就会产生思想、情感、认识和见解的不同。这些在诗歌中流露出来,必然形成不同的创作倾向。“美”是赞美、是歌颂。政治稳定、礼乐健全的时代风貌反映到文学作品上当然就是“颂”声大作;而当君昏臣佞、朝政紊乱之时,诗歌中也难免怨刺之情。这是符合历史和文学演变的真实情况的。但对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划分不能一刀切,而应结合具体篇

章,客观地考察。

三 《毛诗序》的历史地位辨正

自“孔子诗论”从尘封的历史中现身以来,《毛诗序》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诗论》论诗的次序是“讼”、“夏”、“风”,与毛诗的编次大不相同。尤其是孔子在《诗论》中论诗没有象《毛诗序》那样把每首诗都确定为王道政治的宣言,而是从伦理教化的角度来阐述。这在《孔子诗论》后面所附的“毛诗”、“诗论”对照表中可一目了解。然而,无论《毛诗序》对诗义的解说是否正确,它对整个中国思想史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首先,《毛诗序》是我国诗歌产生以来对诗歌创作的第一次理论总结,强调了“情”对诗歌创作的作用。

《孔子诗论》第一简中曰“诗亡@①志,乐亡@①情,文亡@①意。”“@①”字,马承源先生训为“离”,李学勤先生释为“隐”。[1]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不影响对这句话的总体把握,前两句即“诗言志,歌言情”,后一句讲的是文采与词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2]《诗序》在论及“诗言志”时,得出了比《孔子诗论》更符合诗歌创作实践的结论: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是内心情感的爆发,所以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毕竟是抒情的作品,《毛诗序》论诗在此方面比《孔子诗论》有了进步。

《毛诗序》还从理论上对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据孔子从用诗角度总结出的“兴观群怨”说,通过对《诗经》内容的分析、提炼,总结成诗歌创作的“六义”,其中最主要的是“风”。这是从诗的社会作用反馈到对作者提出的创作要求,即诗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其教化作用。

其次,《毛诗序》中的许多论点,都成为众多古代作家所熟知的典故。例如:《王风・黍离》,《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个解释,现在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黍离”之悲,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却早已成了家国离乱、感逝伤怀的代名词。又如《郑风・子衿》,《毛诗序》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传》又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现代的研究者对此也不同意,而多数主张是情诗。不过,在中国文学史上,用“青衿”代指学生,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不管《毛诗序》是否正确,我们对其诗说都无法视而不见。

《毛诗序》毕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孔子诗论》相比,它把儒家的诗教说教条化了,所以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毛诗序》在我国诗歌创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奠基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理解诗义、指导创作起过重要作用。它终究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收稿日期:-05-29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谈《诗论》“诗亡隐志”章[J].文艺研究,2002,(2):31.

[2] 廖群.“乐亡离情”:孔子诗论.“歌言情”说[J].文艺研究,2002,(2):50.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阝加(口口下加文下加心)

篇5: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很多学者据此写了许多研究文章,力求通过《孔子诗论》再现《诗三百》的本来面目。一时间,汉儒的诗解成了学术界辨正的焦点,《毛诗序》在历经千载的兴衰沉浮之后,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怎样确认《毛诗序》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一 孔子论诗与《毛诗序》解诗

先秦典籍的大量材料,如:《左传》,《国语》凡引诗,通称“《诗》曰”、“《诗》云”;《论语》中孔子称《诗》或《诗三百》;战国诸子著作中也如此通称,可见《诗》或《诗三百》是这部诗集的本名。它本是先祖们最朴素的歌声,但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却与儒家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历了从文学的《诗》到经学的《诗》这样一个过程,在诗的本义与异化间徘徊,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间,春秋中叶至战国的用《诗》时代是一个重要环节。

用诗的意义不同于诗的本来意义,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孔子诗论》第四简曰:“诗其犹坪门?”“坪门”本为春秋时吴国的城门,在竹简中可能泛指城门。马承源先生认为此句评语可能是说《诗》的义理象城门一样宽达。正因为《诗》义的宽达,人们才可根据需要来随着地解《诗》。

如《召南・甘棠》云: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对这一诗旨,当时人是十分明白的。《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欲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是乎不忠。”“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勤能也。”《左传》所谓君子当然知道诗的本事本义,但当他由此阐发义理时,却仅仅取他自己的比喻所生发的意义而不顾及本事本义,从周人思召伯而爱其树,扩大到杀邓析不该用其竹刑,显然是一种很牵强的比附意义。

从诗的某一句或某一个词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其为我所用,这就是先秦人用《诗》的普遍方法,而孔子尤其注重。孔子去《诗经》产生的.时代未远,时人读《诗经》就如今人读白话诗一样,没有文字障碍。从《论语》所载孔子引诗说诗的几个例证可以看出,孔子都不是去训释诗的本义,而是从用诗的角度去阐发。同子夏、子贡说诗如此,引诗评人评事亦如此。《孔子诗论》第二十七简有“中氏君子”之语,在今本《诗经》中缺失此篇。“君子”一语是说诗意有君子之德。又如《孔子诗论》第五简评《清庙》为:“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又第二十六简说:“蓼莪有孝志。”都是从教化的角度评论《诗》与礼,《诗》与德之间的关系。先秦人的用诗风气和孔子论《诗》的方法影响了两千多年。后儒把《诗经》当作经典来读,从中发抉微言大义,用于治国安邦,久盛不衰,不能不说与孔子论《诗》的方式有关。

《诗经》的教化观点,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汉代。汉儒把《诗经》当作政治课本,挖空心思从中搜寻先王事迹,圣人遗训。其所说诗义都是从诗的教化作用出发,《毛诗序》便是其的代表。如《孔子诗论》第三简,孔子评价《邦风》说:“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安焉,大敛材安焉。其言文,其声善。”据马先生考证,《邦风》才是风诗的初名,汉代因避刘邦讳而改为《国风》。在这一简中,孔子说《邦风》具有教化作用,可以普观民风民俗。又说邦风的辞句有文采,乐曲很和美。这比《汉书・艺文志》中“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阐明《诗》是有教化作用的记载早了很多。《毛诗大序》论风诗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之始”,是指教化的开始,而不是指十五国风的开始,作者强调的也是诗的教化作用。据《孔子诗论》的整理者统计,《诗论》中涉及到的60首诗中,有52首和今本《诗经》篇名对应。而《诗论》与《诗序》的评说内容相辅相成的约有30多首。这可以充分地证明,《诗论》与《诗序》属于同一诗说系统,《毛诗序》的解诗方式完全是秉承《孔子诗论》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

二 “诗可以怨”与美刺言诗

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诗》可以怨。”“怨”是说诗可以讽喻不良政治,批评某些令人不满的社会现象。《毛诗序》正是从这一理论生发,强调诗的社会作用,以诗达成“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感化讽谏功能。《大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强调诗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政治的好坏决定

[1] [2] [3]

篇6:微博上的经典话语

微博上的经典话语

1.你是幸运的,因为你可以选择爱我或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你还是更爱你。

2.如果他爱你,没人能妨碍他靠近;如果他忘情,也无力去阻止他离去。

3.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4.幸不幸福留给别人说,快不快乐要靠自己悟。许多人的幸福总在别人的嘴里,而痛苦总靠自己掩饰。 周立波

5.幸福五大原则:1. 心中无恨;2. 脑中无忧; 3. 生活简单; 4. 多些付出; 5. 少些期待。

6.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7.有时候,日夜思念。可是当思念的人出现在眼前,你却安之若素。

8.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9.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

10.“不看僧面看佛面”凭的是交情,“看人下菜碟儿”讲的是认可,“打肿脸充胖子”看重的是信用,“死要面子活受罪”要的是自尊。佚名

11.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收获

12.不要说爱我,除非你是认真的;因为我也许会做出疯狂的事,比如----相信你。

13.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

14.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却是整个世界。

15.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龙应台

16.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与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17.记得王选说过一句话:所谓名人和非名人的区别,就是当你老了的时候,是名人叫你王老,不是名人叫你老王。 任卫新

18.假如你爱上了两个人,选择第二个。因为如果你真爱第一个,就不会去爱其他人。

19.男女互送礼物的含义--围巾=永远爱你;杯子=一辈子;睡衣=给你我的全部;香烟=我讨厌你;戒指=永远属于我;伞=保护你;镜子=勿忘我;巧克力=我爱你;打火机=我的初恋;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手帕=等待分手后再相遇;皮带=栓住他一辈子。

20.真相会让我们痛一阵,但谎言令我们痛一生。

篇7:微博上的经典话语

关于微博上的经典话语

1、“不看僧面看佛面”凭的是交情,“看人下菜碟儿”讲的是认可,“打肿脸充胖子”看重的是信用,“死要面子活受罪”要的是自尊。佚名

2、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收获

3、不要说爱我,除非你是认真的;因为我也许会做出疯狂的事,比如----相信你。

4、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

5、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却是整个世界。

6、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龙应台

7、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与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8、记得王选说过一句话:所谓名人和非名人的区别,就是当你老了的时候,是名人叫你王老,不是名人叫你老王。任卫新

9、假如你爱上了两个人,选择第二个。因为如果你真爱第一个,就不会去爱其他人。

10、男女互送礼物的含义--围巾=永远爱你;杯子=一辈子;睡衣=给你我的全部;香烟=我讨厌你;戒指=永远属于我;伞=保护你;镜子=勿忘我;巧克力=我爱你;打火机=我的初恋;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手帕=等待分手后再相遇;皮带=栓住他一辈子。

看了此经典语句的网友还看了:关于爱情的经典话语 爱情的经典话语

微博上的经典话语 痛苦总靠自己掩饰(2)

11、你是幸运的,因为你可以选择爱我或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你还是更爱你。

12、如果他爱你,没人能妨碍他靠近;如果他忘情,也无力去阻止他离去。

13、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14、幸不幸福留给别人说,快不快乐要靠自己悟。许多人的幸福总在别人的嘴里,而痛苦总靠自己掩饰。周立波

15、幸福五大原则:1.心中无恨;2.脑中无忧;3.生活简单;4.多些付出;5.少些期待。

16、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17、有时候,日夜思念。可是当思念的人出现在眼前,你却安之若素。

18、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19、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

20、真相会让我们痛一阵,但谎言令我们痛一生。

篇8:微博上的语句

微博上的语句

1、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

2、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龙应台

3、“不看僧面看佛面”凭的是交情,“看人下菜碟儿”讲的是认可,“打肿脸充胖子”看重的是信用,“死要面子活受罪”要的是自尊。

4、假如你爱上了两个人,选择第二个。因为如果你真爱第一个,就不会去爱其他人。

5、孩跌倒时,若左右一瞥,没有大人在身边,竟便不哭,干脆自己爬起来算了。--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就更疼。没有人,你欠矜贵,但坚强争气。--李碧华《只是蝴蝶不愿意》

6、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与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7、废话--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8、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假如有一天你想逃跑,打电话给我,不能说服你留下,但我会陪着你一起跑;假如有一天你不想听任何人说话,c打电话给我,我保证在你身边,并且保持沉默;假如有一天我没有接电话,请快来见我,因为我可能需要你。

9、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收获

10、不要说爱我,除非你是认真的;因为我也许会做出疯狂的事,()比如----相信你。

11、记得王选说过一句话:所谓名人和非名人的区别,就是当你老了的时候,是名人叫你王老,不是名人叫你老王。任卫新

12、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

13、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却是整个世界。

14、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15、长张鞋垫脸,就别怪人踩着。

16、男女互送礼物的含义--围巾=永远爱你;杯子=一辈子;睡衣=给你我的全部;香烟=我讨厌你;戒指=永远属于我;伞=保护你;镜子=勿忘我;巧克力=我爱你;打火机=我的初恋;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手帕=等待分手后再相遇;皮带=栓住他一辈子。

微博上的经典语句语录

微博上励志正能量的句子精选

那些年微博上流行的唯美语句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阅读答案

腾讯微博上最火的唯美句子

博组词语

博后专家推荐信如何写

微博语句

静思语录 博

经典微博语录精选

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