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的意思及造句

时间:2022-11-25 06:04:29 作者:Benn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enn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礼治的意思及造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礼治的意思及造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礼治的意思及造句

礼治拼音

【注音】: li zhi

礼治解释

【意思】:我国历史上指一种以礼仪、道德教育为主,反对以法以刑为主的政治主张。孔子曾积极提倡礼治,以后荀子又加以补充和发展。

篇2:礼治的意思及造句

1、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2、我国古代陵墓建筑根植于正统儒家礼治思想和“比德山水”的审美理想。

3、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般认为从礼治开始,经过法治,然后到汉代有了比较成熟的“德主刑辅”这样一个过程。

4、他的思想,奠定了从秦汉到晚清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治模式的思想基础。

5、这并非《周礼》编撰者个人喜好的结果,而是周代礼治下重玉、崇玉风习的典型体现。

6、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

7、儒家礼治学说有助于当今时代的伦理建设。

8、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9、孝与复仇的关系反映出汉代以礼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

10、而永久和平的状态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和礼治框架内的君子们彼此和平生存。

11、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

12、他倡导礼治建设,呼吁严明朝藩秩序和强化社会伦理控制。

13、传统宗亲关系以长老统治、礼治、父权与夫权为中心、伦理本位等特征而著称。

14、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传统“礼治”进行改造,发掘其现代价值,以期对现代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15、传统“礼治”和现代法治有着相同的基点,在建立和谐社会、体现人文主义等方面有着相同的内在精神。

16、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不仅起着装点服饰的作用,而且是体现“礼治”的重要方面。

17、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18、从功绩角度看,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蕴涵着道德伦理、和谐忠、想、政治民主等合理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

19、现代法治建设也必须在扬弃传统“礼治”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20、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21、阶级性不是礼的本质属性,礼治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治和专制。

22、指出,现代法治建设应正确面对传统“礼治”的影响,应在扬弃传统“礼治”的基础上构建。

23、孔子的礼治论是守旧的,基于繁文缛节,非科学的方法,已被19的五四运动所否定。

24、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

25、二是冠服所强调的社会功用是古代“礼治模式”社会的现实要求。

26、礼治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国理念和方略。

27、在法治和礼治产生之前,人类使用暴力来推行法律和秩序;

28、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

29、叶适对荀子虽多有批判,但在思想本质上仍继承其礼治主义的精神。

30、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篇3:礼治秩序

礼治秩序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护,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的说来,人治好象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的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象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象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学,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1] [2] [3]

篇4:孔子礼治思想浅析

孔子礼治思想浅析

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

作 者:张培国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济南 250022 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 年,卷(期): “”(3) 分类号:B22 关键词:孔子   礼治思想   “仁”的思想  

篇5:荀子的礼治思想

荀子的礼治思想

荀子的礼治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荀子十分强调礼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作用,因而极力宣传和推行他的礼治思想。他主张要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平天下。

作 者:刘冠生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 年,卷(期):2002 “”(2) 分类号:B222.6 关键词:荀子   礼治   思想  

arm是什么意思及如何造句

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和造句

当然的意思和造句

凛冽造句_凛冽是什么意思

抛砖引玉的意思和造句

关于超越的意思和精选造句

言行相顾的意思及造句

关于当代文学的意思和造句

精忠报国的意思和造句

莘莘学子造句_莘莘学子的意思是什么及造句

礼治的意思及造句(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礼治的意思及造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