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ye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
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选择典型采样地点,对湿地水、排水沟水、降水、保护区河流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水样中主要离子含量(HCO3-、Cl-、NO3-、SO42-、Ca2+、Mg2+、K+、Na+)、重金属元素含量(Cu、Zn、Fe、Mn)和营养元素含量(N、P、K)及其有效性.研究湿地水化学的'一般性质以及湿地排水后湿地水中化学元素的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和HCO3--Ca.Na型,重金属序列为Fe>Mn>Cu>Zn>Pb、Cr.排水中丧失大量的化学元素,这是湿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作 者:张芸 吕宪国 杨青 ZHANG Yun LU Xian-guo YANG Qing 作者单位:张芸,ZHANG Yun(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93)吕宪国,杨青,LU Xian-guo,YANG Qin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21)
刊 名:水土保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9(1) 分类号:X824 X832 关键词:三江平原 湿地 水化学类型 重金属 退化篇2: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摘要:构建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三江平原9个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9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影响指标社会属性差异比自然属性差异明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和湿地的重要性、知名度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湿地的边远区位和严格保护弱化了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保障力差异,湿地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湿地生态旅游潜力支持力的大小;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的整体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不大,研究对象中只有兴凯湖和三江自然保护区潜力较大,这与该区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模式等有关.作 者:张春丽 佟连军 刘继斌 ZHANG Chun-Li TONG Lian-Jun LIU Ji-Bin 作者单位:张春丽,ZHANG Chun-Li(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佟连军,TONG Lian-Jun(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刘继斌,LIU Ji-Bin(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1)
期 刊:湿地科学 ISTIC Journal:WETLAND SCIENCE 年,卷(期):, 6(2) 分类号:X32 关键词:三江平原 湿地生态旅游 发展潜力篇3: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论文
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论文
引言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湿地不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药材、原料和水资源;还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比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淡水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湿地是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但是由于早期耕地的过度开垦,地下水过度开采,忽视了湿地生态用水,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约340万hm2,湿地景观破碎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态景观及资源等的可持续发展遭到严重威胁。
如何保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协调进行,确保湿地景观及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三江平原湿地是维持目前的开发现状还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因此,有必要进行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评价,为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它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长期以来,针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而专门针对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作为生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是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实现社会效益就是其精神产出的主要标志。因此,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网络分析法的耦合模型Fuzzy-ANP,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价,为政府相关项目的制定与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冲击而成,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达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10.89万km2。
三江平原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9℃,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h,年降水量500~650mm,雨量充沛。三江平原现存天然沼泽湿地面积达134.7万hm2,泡沼遍布,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共有动物近29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高等野生植物近1200多种,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研究方法
2.1模糊网络耦合模型
早在20世纪80年代,SaatyTL教授提出的反馈AHP就是网络分析法(ANP)的最初形态。
90年代后,ANP法应运而生,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结构模型,充分反应各指标因素间的依赖和反馈关系。,Saaty教授正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ANP理论与应用研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唐小丽首次提出模糊网络分析法,用于处理具有含糊性及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在一定形式上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提升评价的准确性。
本文运用模糊网络耦合模型(Fuzzy-ANP)对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ANP法相结合,在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隶属度函数,结合ANP法获得相应权重,将模糊性进行量化,进而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处理。步骤是:首先确定评价指标集E,运用ANP法构建超矩阵,求得网络层各评价指标权重U;再确定评判等级集V,通过因素评判得到隶属度矩阵R;最后计算综合评价结果B,进而得到社会效益量化值。
2.2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指标的选取关系到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为此,指标的选取采用资料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合三江平原湿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特点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首先,通过查询大量的相关文献,尽可能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再根据湿地社会效益以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删减、拟定详细的评价指标;最后,以此体系为基础,结合有关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与修正,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其中,区域发展状况指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存在及开发带来的物质及精神享受,有效改善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及文化教育科研是指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生态环境,公益性及娱乐性功能。
根据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集E,E=(e1,e2,…,ei),ei表示指标层的第i个指标。其中,e11,e21,e22,e31,e32为定量指标。
2.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中,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权重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选用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由于三江平原湿地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各层次的内部因素往往是相互依赖的,此时系统的结构更类似于网络结构,因而选用网络分析法(ANP)来为各指标赋值符合项目特点。
2.3.1构建网络结构模型
为明确指标间的层次关系与相互作用,ANP法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因素层,即目标层;第二部分为网络层,由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及元素组成,内部为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
2.3.2确定指标权重
考虑到社会效益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字描述,网络层中各指标的权重将采用三角模糊数来整合专家意见,将模糊的不确定语言变量转化为确定数值。三角模糊数可以表示为M=(l,m,u),其中l≤m≤u,l和u为M支撑的上界和下界,m是中值。
通过整理有关湿地研究及生态旅游专家咨询问卷,结合德尔菲法做出适当调整,基于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矩阵。权重向量依赖于决策环境参数α和决策乐观系数λ,本文中取α=0,λ=1,前者说明综合权重包含了所有专家的决策信息;后者说明专家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
2.4评判等级集确定
本文为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确定了5个评判标准,即优、良、中、差、劣,并针对不同指标为每个等级赋予具体的数值。赋值的方式则根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定量指标,参考相关研究数据,确定各等级的标准值;对于定性指标,则采用五梯度标准区分程度大小,设定9、7、5、3、1为优、良、中、差、劣的等级。同时确定优、良、中、差、劣的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0,得到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层因素的评判等级集。
2.5隶属度确定
根据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中的指标,通过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计算相关数据。共发放游客调查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发放三江平原周边地区居民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由旅游业相关人员、专家等组成的7人专家评价组。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是B=UR。其中:U是指标权重向量,R是隶属度矩阵,是模糊算子。模糊算子共有四种运算类型,本文采用的
式中:ui为指标ei的权重;rij为第i个指标的第j个评判等级的可能程度;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得到综合评价结果B后,结合各评判等级的等级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各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分值及湿地社会效益总分值。
3、结果与分析
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中,附近区域发展状况及休闲娱乐效益最突出,疗养保健效益良好,文化教育科研效益最低。查看三江平原湿地16个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可发现,文化教育科研效益低的原因在于:三江平原湿地在生态文化及当地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宣传有效性低。这和湿地生态文化的建设有关,同时如何能将信息有效传达给游客才是关键。湿地的社会效益良好,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附近区域居民受益有限,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带动潜力并未得到完全发挥。这可以通过扩大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经营规模与方式,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供多种服务人员工作岗位,提高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结论与讨论
1)采用Fuzzy-ANP模型,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定量评分。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具有综合性和可靠性,共包含区域发展状况、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及文化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共16个指标,综合了以往研究者的观点,筛选出了最能代表湿地社会效益的指标,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2)运用三角模糊数进行指标重要性评判,可克服准则及指标之间的不确定性及含糊性,减少人对一个数的感知或判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可信。
3)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研究数据确定评价等级集,采用加权平均算子求得社会效益分值。加权平均算子体现权数作用明显,可全面考虑湿地社会效益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综合性强,能充分利用调查信息及专家意见,应用性强。
4)由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很难进行明确的区分,文中对社会效益的范围界定并不明确,评价指标的界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社会效益很难量化,评价具有很大模糊性,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信息重叠现象,给评价结果带来些许偏差。
本文运用Fuzzy-ANP模型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突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政府及公众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加入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当中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而为未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萍,宫辉力,赵文吉,等.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4-88,95.
[2]武海涛,吕宪国.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4):49-53.
[3]姜琦刚,崔瀚文,李远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6):1127-1133.
[4]SaatyTL.Decisionmakingwithdependenceandfeedback:RWSPublication[M].Pittsburgh:PA,.
[5]唐小丽.模糊网络分析法及其在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6]黄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7]叶珍.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8]韩利,梅强,陆玉梅,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4(7):86-89.
[9]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10]潘向忠,翁仕龙,余世清.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378-383.
[11]赵刚.基于AN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9(5):63-65.
[12]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3):44-50.
[13]鞠涛,陈博文,孙利民.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43.
篇4: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
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
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历史图件和遥感数据资料及GIS技术,系统分析了该区典型流域50年来湿地景观的破碎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湿地景观破碎化在斑块个体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变化极大.景观斑块个体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斑块、平均斑块面积不断缩小,斑块密度不断增大,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不断增大,景观内部生境面积破碎化指数不断上升;空间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湿地景观由初始基质景观逐渐变为河岸带景观;同时,随着农田面积逐渐扩大,隔离湿地斑体数量不断上升,隔离度不断增大;景观空间分布模式由“大陆-岛屿模式”向“卫星型模式”转变,最后变化为“完全隔离型模式”.导致该区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导因素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巨大影响.
作 者:刘红玉 吕宪国 张世奎 杨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5 16(2) 分类号:Q149 关键词:流域 湿地景观 破碎化过程篇5: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表层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磷的`自然释放量有限(1.89~13.25 mg・kg-1),对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水中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在0.034~0.161 mg・L-1之间.研究区域湿地表层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趋于一致,吸附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反应.六种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动力学过程,其中以langmuir型方程的拟合性最好,Evolich方程次之.
作 者:赵海洋 王国平刘景双 张桂珍 ZHAO Haiyang WANG Guoping LIU Jingshuang ZHANG Guizhen 作者单位:赵海洋,王国平,刘景双,ZHAO Haiyang,WANG Guoping,LIU Jingshuan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张桂珍,ZHANG Guizhen(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生态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15(5) 分类号:X144 关键词:磷 吸附 解吸 湿地土壤★ 典型发言材料
★ 典型经验材料
★ 优秀教师典型材料
★ 一片湿地经典散文
★ 湿地阅读答案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整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