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

时间:2022-11-25 19:49:15 作者:宝娟的嗓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宝娟的嗓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

我生长在江南的铜陵,平日里见过太多太平常的江南雨。林俊杰的《江南》是我最喜欢听的流行音乐之一,但对江南和江南雨却仍觉平常。一次暮春的郊游,使我对江南雨有了另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

那天早晨出发时,小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到中午才停下来喘了口气,然而不到两个小时,又开始大雨磅礴起来。傍晚时分,雨丝毫没有退却之意,反而越下越大。雨天虽然坏了郊游人的兴致,但从农家奶奶的一席话中,我却感受到了许多生活的细腻和人生的感悟。

奶奶看着屋檐下的滴水,喜滋滋地说:“春雨贵如油啊!又是一个好年景。”雨水是生命之源,雨露滋润才有万物的生长。从奶奶的话中,我认识了春雨的价值,于是,便有了认真细致地观察江南雨的想法。

开始时,我觉得江南雨很悲情,也许与自己的心情不好有关。看着那一滴滴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的雨滴,从空中摔到地面,粉身碎骨,好可惜啊。这些雨滴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不停地一滴滴落下,好悲情啊。

奶奶指着老屋屋檐下大青石板上几处小小的凹痕槽说,这些小坑是雨滴打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来,这雨滴就这么一滴一滴打着,再过上十年、百年,甚至千年,这雨滴就会把这石板击穿。我不禁仰视天空,看着这一滴雨从万里高空中落下来,落在坚硬的石头上,响起“啪”的一声,然后从石头上散落、滚下……“滴水穿石”,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力量啊!

一滴滴雨珠洒向大地,渗入地下,被地上的万物吸收,正是这点点滴滴的雨露滋润,奶奶才说,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正是这雨滴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才清新了空气,干净了大地,孕育了生命……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江南雨的仰慕之情。

不知不觉中雨停了,雨后的江南起雾了。奶奶说,雾是雨的化身。在这山村,清晨、傍晚,江南雾总会调皮地跑出来,丝丝缕缕、飘飘忽忽,给村落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幽幽的山村,在这江南雾中变得缥缈、摇曳。偶尔几声动人心弦的鸟鸣,仿佛在诉说江南雨的灵性、山村的生机。我爱江南,也爱江南的雨。

篇2:江南米酒散文随笔

江南米酒散文随笔

粮食总不够吃,家里几年不做酒了。

在饥饿中长大后,我要去很远的地方,父亲为我送行,在年前做一缸米酒。父亲准备了柴火,做酒要用野草或者修下的树枝,烧出来的米饭才有野草的清香味,旺旺的火力,才能让糯米饭劲道十足。为此,父亲用锉刀修锯子弄梯子修树枝忙了好几天。

糯米是用存放的稻谷新碾出来的,存放时间久的糯米缺少水份,糯性就差,做出来的酒品质要差上许多。圆滚滚的糯米在清水中泡了一天,吸足了水份,淘净后晶亮亮的,珍珠般煞是漂亮。

开蒸前,一家人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灶具锅台洗了几遍,洗好手先在堂前上香跪拜,父亲说,这是对酒神的敬重,酒神才会保佑你做出香淳的老酒。其实,除灰净屋是保证汽水上冲时没有落灰,不让酒沾上油类异味,酒才会纯真;上香跪拜是为了心的纯真,不带丝毫的杂念,只有纯真的酒才能称得上是好酒。

传说,夏代酒神杜康发明酒时用了三个人的三滴血:读书人、将军及乞丐,从此酒中就有了文雅、豪气、沮丧,什么样的心情就能喝到什么样的酒。做好酒时已到酉时,又是用水做成的,所以起名为酒,喝下就让人像到了黄昏一样昏乱情迷。

蒸米的蒸笼是女人出嫁时的必备嫁妆,一是祝夫家蒸蒸日上,二是用来帮夫家做酒蒸糕。做酒是男人的事,父亲把蒸笼放在盛满水的大铁锅上,在蒸笼底下铺好洗净的稻草桔梗,把糯米倒进,我负责烧火,野草树枝的火特别旺,一下串出,把我头发烧焦了一片,一弄得一脸黑。父亲教我烧火要慢慢地往里放柴,要让锅底全部烧到,均匀的火才能让铁锅一起热,蒸笼里的米才会一起熟,火才是米饭熟的根本。以后出门做事交朋友,也要懂得控制火候,撑控了火候你就会得到朋友们的信任,撑控不住的火会烧到自己,一锅米饭从生到熟有大火小火文火,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火。直到我家再也不做酒了,但这团火一直在我的心底成长着,人生就是一锅米饭,烧火的人是自己。

很快,一蒸米饭熟了,晶莹剔透,粒粒向上,饱满的饭粒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蠢蠢欲动香气四溢。父亲顾不了腾腾直冲的汽水,抱起大蒸笼,带着一团雾冲向早就准备好的大篇,将米饭倒入,铺开冷却。一家人围了上来,馋得直掉口水,父亲先用小碗盛了放到灶台及堂前上香的地方,用心中的敬畏,供奉灶神及祖宗,然后如宝贝一样地分给每人一小团。指着可怜的一小团白嫩,父亲吮吮吮地说着,这可是一大碗酒啊,如同别人抢了他心爱的玩具似的及不尽愿。米饭入口,真香啊,有劲道的糯米饭,一嚼有股甜甜的`味,可惜不能多吃,否则没饭做酒了。

母亲拿出一粒粒圆圆的东西,说是酒药,这形状和颜色我怎么看也像路边的狗屎,怪不得母亲骂时称酒是尿了,原来还真有点沾边了。母亲把称作酒药的小团碾碎成粉,再把放酒的大缸用水洗净泡热,做着准备工作。

父亲继续蒸饭,等全部好了,用村里老井里的水冲淋米饭,一是不让米饭结团,二是冷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下缸后的温度不超过35度。有经验的父亲是不用温度计的,手感比机器要精准,因为米饭芯子里的热量机器感受不到的。冲淋好后米饭放入缸中,均匀地拌上酒药,最后在米饭面上掏一个拳头大的叫酒井的孔,加好温井水做原露,再在面上撒一层酒药,放到风吹不到的屋里墙角,用稻草包住大缸,保温等待三天。

三天中,酒缸咕咕地响,阵阵香味传出,一天比一天香,害得我不停地往放酒缸的地方跑,要不是父亲说过,中度不能漏气,跑了温度就会坏酒,我早就要想尝尝了。时间终于到了,掀开盖子,香味更浓,父亲宣告酒酿成了,一缸酒酿缩成一团,与缸脱开了,尝一口甜甜的,有点辛辣,一点不像老酒,因为真正成为老酒要在二星期以后,酒酿还要继续发酵。然后加水,一斤米可以做成二斤酒,喝一口很温柔,再喝让人浑身发热,野草的狂野藏在酒里,野草的香也藏在酒里,糯米的张力溶在柔柔的水里,野性与文明在酒中相遇相融。

临走前,我喝了自己第一次参与做的酒,没有举杯邀明月的情怀,只与父亲轻轻地碰杯,父亲说,喝过了酒就是男人了,男人的责任并不在酒中,而是要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你的香,如酒一样的香。那次我喝醉了,只知道酒劲的厉害。从此,酒的记忆一直在我心中。

江南人的酒,江南人在酒中,甜蜜甜蜜,温柔温柔,说着细声话语,心中藏着纯朴、原始的狂野。

喝多了,江南人的酒会背叛你,让你昏乱情迷,也会让你变成诗人、将军、乞丐。

篇3:江南美景散文随笔

江南的细雨淅淅沥沥,丝丝缕缕。烟笼雾绕中,放眼远眺,江南的景致依稀可辨,仿如画卷一般展现眼前……

青山绿水,倒影如画;宝塔耸立,飞檐流角;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烟柳画桥,水清见底;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楼台亭阁,书香门第……儒雅淡然的景色,犹如少年才俊伫立眼前,阅不尽的俊朗灵秀,品不完的诗书满腹。一切都是那么的尽善尽美,身临其中,如置身于画中,令人如痴如醉,令人乐不思蜀,令人流连忘返。其实,在徽州地区,这些如诗如画、烟柳画桥的景致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几乎随处可见,可谓是一步一景,一村一景,分不清城市还是乡村。

细雨濛濛中望去,山腰上是层层的梯田,一垄垄碧绿的茶树,被重重雨雾锁着,一直延伸到山顶。山顶上,有林中亭阁若隐若现,给人以深山藏古寺的神秘感,又让人产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触。山脚下,是白墙灰瓦的徽派房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玲珑别致。而建筑群外围,则是小桥流水,垂柳绕堤,若古词“烟笼绕堤沙,参差十万人家”所描述的画面。

篇4:江南美景散文随笔

在北方邂逅姗姗来迟的春雨。雨水洗尽的蓝天升起白云几缕,很轻很轻。漫步于小小的一片绿地,泥土混杂青草的气息扑鼻。

打开一沓纸,驱逐生活的孤寂,书写淡淡的喜悦。在笔与纸的世界里没有风暴与沙尘。柔和的音乐,舒缓的笔触抚着一尘不染的宣纸。天放晴了,阳光洒满窗台。窗外,石竹假山,绿树红花……这一切都是入得纸的。随心所欲,记下一些感触与忧喜,聊以慰藉内心的空寂。

这样的天气里,我常常忆起江南。稻田,水乡,垂柳,知了……所有的一切都萦绕在心底。

北国,在内心深处定义里总不免苍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胡琴琵琶吹老了黄沙,伴着夕阳西下。多的是大气,剽悍与粗犷,然而却鲜有细腻温婉与柔情。

与江南一别多年,不过血液里,那份关于江南的记忆却随着岁月流逝而愈加清晰。

喜欢徜徉在江南的田野里,欣喜于黄与绿简单的不断变换。和煦的轻风柔柔的吹,青青的麦苗在积蓄养分,茁壮成长。很快,油菜花一开,蜜蜂开始忙碌,麦苗开始抽穗。等到油菜花一落,麦穗渐渐饱满,在风中摇头晃脑。摇着摇着,渐渐变作浅黄,再到深黄,最后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光。农民开始忙碌了,田野不复往日的宁静了。我听到了收割机的轰鸣声,听到了粮食倒进袋子的簌簌声,听到了农民喜获丰收的交谈声。很快田野又变成了水的世界。我听到了耕田机的耕地声,听到了农民插秧溅起的水花声,听到了他们在阳光下大口喝水的咕咕声。一切恢复平静,稻田,秧苗,垂柳,知了,还有青蛙的聒噪。过不久,田野又是绿油油一片,满江红布满秧田,飘来荡去。别吱声,秧鸡(一种鸟,喜欢把窝做在秧苗上)在田里嬉戏。偶尔吹来的风也带着热气,秧苗在大口喝水,储备着养分,等待着,拔节抽穗。新抽出的稻穗很嫩,浅绿,在风雨里渐渐变作深绿,灌浆饱满,再不久微微泛黄,不几天全变作深黄,最后又变作金灿灿的了。人们又开始忙活开了。一丰收完毕又到中秋了。田野,农民辛勤汗水浇灌的黄与绿的简单变换,却让我欣喜若狂。绿色总让人觉得满是生机与活力,溢满希望;黄色对于农民来讲就是收获,就是成功的畅快淋漓。

喜欢江南的雨,动与静,细与密,一切都是绝美的演绎。淅淅沥沥地落,星星点点地飘,把满世界笼罩在青烟里。雨点敲击在青瓦上,溅起在泥塘上,摇曳在荷叶上,于是瓦沟里的哗哗声,三轮车在泥塘里的吱吱声,荷叶上的砰砰声。雨停了,走在巷子里,屋檐的雨点俏皮的玩笑;行在街边,街道的泥泞;驻足荷塘边,荷叶上摇曳的晶莹。轻轻的风送来满世界的清新,微凉,却恰到了好处。偶尔雨过天晴,猛一抬头,天上高悬一座七彩的桥,可怜的牛郎织女又可以多见上一面。

江南,氤氲的水气,清新的空气,还有繁复的天气。一切都让我梦萦魂牵。

忆往昔,不知今日江南还残留多少心底的痕迹?

篇5:江南美景散文随笔

路边,满眼是翠绿的荷塘,细雨打在荷叶上,沙沙作响,柔柔的雨丝,细若游丝般,汇集成珠,尤如珍珠落入银盘,玲珑剔透,在硕大的荷叶上滚动,落入水中,惊起了一池游鱼,泛起层层涟漪,荡漾开来…

走在雨中,轻轻仰起脸庞,丝丝细雨打在脸上,润润的,爽爽的,说不出的惬意与清凉。此时,若有人相伴,轻言软语呢喃,吟诗对句抒怀,更是情趣倍增,柔情惓惓,仿佛置身于古装戏中,大有公子小姐在后花园嬉戏时的做派哦。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真的有世外桃源之感:白发垂髫,鸡犬相闻;处处繁花似锦,满眼古木参天。古树之下,树根盘根错节,深深扎在岩石缝隙中。岩缝中有泉水渗出,顺着台阶涓涓而下,汇流成溪,清澈见底。溪水边,有浣女在石上或洗衣,或淘米,一脸的祥和与专注,便觉得是个怡然自乐之人,窃以为幸福的滋味也不过如此了。

到江南已经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越品味,越觉得江南深深的文化底蕴与玲珑雅致,有一种不舍,有一种牵挂,有一种魂牵梦绕……

哦,江南雨,也许你就是我的情之所牵,梦之所依吧,我喜欢江南雨!

篇6:江南美景散文随笔

小镇的夜,静谧安然,躺在小镇温柔的怀里一晚痴情缠绵。

晨钟千年,恒古到今。鸟儿的欢歌娓娓婉婉、顿挫抑扬,荷香淡淡爽爽、沁满心房,小园的花儿忙杀采蜜的蜂,慌张了恋花的蝶,匆匆忙忙、轻舞飞扬。

桃李成果,花碾为泥,春天的妩媚已被浅夏的马蹄轻轻踏碎。唯有屋旁溪水,日日夜夜。载一弯青碧在绿柳荫下,诉说着百花归去繁华成伤的幽幽怨怨、寂寂静静、落落寞寞。

小镇丝凉的夏,缓缓的延续着古老的繁华。临街的铺、水上的街、忙碌的人、在买与卖的讨价还价中,一如经年的生息繁衍,少了一份诗意的恬淡,多了一份喧嚣的市井。

小镇的街,三步宽依水而建转角依水带栏,街心的青石板路被几多的人脚步打磨了千年。在每一阵风、每一阵雨里,记忆着几多的童年趣事、诗书礼札;记忆着几多的千年感怀、千年眷恋、千年情缘;记忆着几多的夕阳西下、落寞孤单。鳞次栉比的店铺,堆积着几多秦砖汉瓦不舍的前缘,孕育了几多时事变迁落寞繁华,承载着几多诗书传家婚丧娶嫁。

小镇的时光就这样如水般的一天天流淌着,随春夏秋冬四时的风将它翻阅,跟随着流年把这万丈红尘风干成了岁月的传说。

浮生难得半日闲。午后醒时,有细雨飘落,二八芳华的少女,轻提罗衫,轻飘飘到你身前。江南的雨啊﹗不知你从何而来,亲吻着远处的河流山川;亲吻着近处的农庄田园;亲吻着老街秉承着千年的青石板。在矗立烟海千年的石桥边淡然入溪,把小镇的容颜冲刷的出浴少妇一尘不染,丰硕明艳。

轻取一柄花纸伞,行走在铺满鹅卵的湖边,那一池青翠莲叶重重叠叠;那一池碧水波光潋滟;那一池荷花清清淡淡。合着堤边伴柔风细雨而舞的杨柳,风吹转着流年,雨湿润着心海。漂流于时日的长河,不是昨天、不是明天、就在今天邂逅。

篇7:江南美景散文随笔

携一份恬淡的情、拥一份安然的心、掬一汪清凉的雨水、捻一份花蕊的香,把寂寞红尘里的繁忙抛下,看粉荷淡放,听轻风细雨的大自然天籁之音,又是一翻淡泊宁静的情怀,凡尘里还有什么能比这一刻清闲安泰。

两碟传承万世的古镇小菜,把尘封千年的酒打开,临窗而坐,三三两两的油纸伞漫不经意间在小巷的雨里把流年转托。

醉了——这一醉错过了古往今来的金戈铁马;这一醉错过了唐风宋雨的花前月下;这一醉错过了柔风细雨里的江南荷香;这一醉错过了书馆桉头的笔墨纸张;这一醉错过了尘封千年的过往;这一醉将错过了身后的万古流芳。

迷蒙细雨的夜,再次躺在小镇温柔的怀。

篇8:古今江南散文随笔

古今江南散文随笔

回眸人世间,不知笑从何言,

淡淡风情,如江南水画。

白露落水与竹叶间,如时光飞逝,

顷刻坠落与大地,震耳欲聋。

晨光映与竹间,光束百缕,尘埃处其间,

粒粒无数,只见飘荡于世间,无色无味。

微风拂与古道,思绪万千,上下五千年,

年年勿忘,只见繁华与今朝,无古无今。

回眸今朝与人世,笑谈山水与江南,

如水如画,如痴如醉。

篇9:江南情韵散文随笔

江南情韵散文随笔

三月的江南,最是春色怜人,如一卷缓缓展开的绝美画卷。

南岸码头人影婆娑,来往匆匆。温润的空气中散发着细土的清新,柳条儿迎风轻舞,飘飘袅袅。好似江南水乡中的天真少女,掩嘴浅笑。

几处新燕衔泥而过,小尾轻点湖面,晕开一圈如梦涟漪。阵阵水纹散开,模糊了如画佳景,乱了一世锦绣浮生。

故有人云:江南行。烟中,雨中,入画之中。

江南的雨,就像那小姑娘的手,温柔而多情。轻抚着湖面,执笔一首清浅的情诗。

一线寒凉点落鼻尖,却是烟月更改,细雨飘摇。岸上行人纷纷撑开了纸伞,来来去去,丝毫不见惊色。

就连那道旁小贩也是神色如常,反是这迷离的'烟雨,在其脸上增添了几分喜色。

江南的雨儿,只是湿肩。此处行人大多了解,许些带伞的女子亦是不愿撑开,静静行立雨中。

岸上丝丝春雨如酥,湖中阵阵水气氤氲,为这如诗江南点上了一丝羞涩与多情。

我的小舟,无意闯入了这如梦江南。静立船头,轻眯着眼眸,感受这别样的江南风情。

古往今来,这如梦江南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或含笑,或羞怯,好似笔下的闰中小女,别有一翻撩人姿态。

我虽不是文人,却也曾为它魂牵梦萦,希望一睹江南风情。

想赞美她,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生怕自己平庸的话语破坏了这无双美卷。

任凭如丝细雨点在脸上,点点温凉,似是在讲述着一个千年古城的不朽传说。清风过耳,一扫浊世的琐事与忧郁;此刻心中,前所未有的空灵,仿佛自己已经真切地走入了画中。

每一滴雨点落入湖中,都会化作一个美妙的音符,合成一首对江南的赞歌。

湖中水气掩映之下,那条条客船神秘而优雅,好似连天客也不愿错过这般如梦光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地育山,山生水,水养人。说到江南,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的人儿。千年的情韵,沉淀了江南儿女温雅与才情。

江南的女子,秀美无双,有着江南般的柔美与含蓄。江南的男子,风流才情,情韵自生。古有江南四大才子,一身才情流传世间。

我心中遗憾,却也庆幸。

我遗憾,遗憾没有生在这烟月江南;我庆幸,庆幸在这喧嚣的世间还能寻到这一份静谧与安宁。

篇10:江南的芦苇散文随笔

江南的芦苇散文随笔

沿着长江的堤岸,我去寻找芦苇荡。有鸟从远方飞来,有鸟的地方一定会有芦苇荡,小时候听小伙伴说从芦苇荡里去掏鸟蛋,那也是一种游玩的乐趣。

远望浩然的江水,远处似乎水天一色,这样的景象让我感到自身的渺小,常言道:沧海一粟大概就是当时的体会。芦苇荡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少了。以前记得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有很多芦苇荡,现在也难觅踪迹,东滩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应该还有原始的芦苇荡,但我还没有去过。

`芦苇喜欢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直株高,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我曾写过一篇随笔《芦苇诗人徐刚》曾刊登在上海《东方城乡报》上,徐刚是写诗出名的,那时国内的大报上经常有徐刚的诗。他的《大芦荡》有七百多行,写一个芦苇,可以写七百多行,这也可以说创造了一种奇迹。《当代诗潮》杂志一次把它登完,用了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版面。还有他在北京的.家,也叫“一苇斋”,他的女儿名字也叫“苇苇”,他说崇明的芦苇是全世界最有灵气的芦苇。他对芦苇有一种偏爱,所以他到了一个地方,先问有没有芦苇荡。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人药。《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芦苇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从远古到今昔,芦苇无言地在风中萧瑟,江河湖渠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和身影,一只只飞鸟掠过它们的眉梢,仰望斗星群移,世间万象,岁月徐徐渺渺,人世若有若无。

芦苇远离红尘,远离喧嚣,有一股迎风霜而不挠、遇冰雪而不折的凛然气质,它择水而居,临风而立,有着淡泊世外的隐逸情怀,对功名利禄视若云烟,它以云为笠、风为蓑,夕照为镜,明月当枕,看行云流水不语,观光阴荏苒而过,只有献出,从无索取,在浮躁弥漫人世间,芦苇的精神世界里独留一伤旷达与永不纠缠的淡定的禅心……

篇11:江南烟雨情散文随笔

江南烟雨情散文随笔

江南烟雨人留恋,仙雾弥漫。

往事忆,多少欢。

执笔抒情情难眠,凭谁堪语旧时年。

梧桐杜鹃,香幽离寒。

残颜孤影倚栏杆,弦断流年。

叹浮生,无常怨。

迷眸碧空望尘穿,锦瑟无端深情念。

沧海桑田,又见炊烟。

篇12:江南秋的散文随笔

关于江南秋的散文随笔

未到江南之前,从诗中已感受了烟花三月江南春的热烈,而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词句,又使人向往着江南秋的温柔,今生偏偏与江南有约,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这江南一秋。

时过霜降,人们还是身着单衣,风依旧那么柔和,只是太阳少了些毒辣。树木依然枝繁叶茂,太阳下泛着墨绿墨绿的光芒,几片浅黄、几片暗红的老叶点缀其间,或许是想告诉你秋天已经来啦,悄悄的来了,只是比北方晚了些。

说到秋,就必然想到秋雨,诚然没有秋雨的秋天是干燥的,也是无味的。说到秋雨,昨天竟真的飘了起来,不再似夏雨那么狂暴,也没有春雨的朦胧,只是不紧不慢的滴着,从早到晚绵绵不绝,上班族用雨衣全副武装,然而秋风似乎与秋雨有配合的默契,时不时的掀起一角,让你体验新秋的感觉。

俗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今晨气温初降,灿烂的朝阳似乎也凉了许多。人们的着装兴许是怆促了些,新的、旧的、皱的、破洞的几乎所有的外套都披挂上阵了。一些没作准备靓装族只得抱臂求暖,也许是秋的故意,让人促不及防,似乎有悖于江南秋的温柔。

月初一号是厂休日,同时也是一个出笼游玩的好机会。一大早就与同伴骑车进军大罗山,欲观赤枫,以览秋景。山脚下弃车沿溪而上,只见溪水依旧清澈,掬一捧饮之,夏时的冰凉如故,甘烈却增了许多。远远望去,山依然是墨绿墨绿的,层层叠叠,红叶却还没有影子。只是路边的野草枯黄了些,溪流边稀疏的几株苇荻,那灰褐色的抽穗也许是新的,根本没有枫赤芦花白的念头,秋似乎还很遥远,秋霜也照例更为遥远。

失望之余已转过矮崖,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山坡上生长着一簇一簇的竹子,很别致。新生的竹子长得与竹丛一高样了,根部仍有青笋环抱,秋天还会有笋,还能长成新竹?疑问着,好奇着,转身向一老者请教,原来这竹子叫雷竹,只在秋天生笋,秋天成竹的。于是便讨了几颗嫩笋来,谢过老者回至住所已近中午,随将嫩笋烧成菜肴,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味苦若黄连,难以下咽,即抱怨老者又欲弃之,朋友急向度娘求索,方知此苦对人有益,随喜而咬牙尽食之。也许是秋神的恩赐,让我啖尝这山珍之味,品嚼这苦涩之秋吧。我想人生大概也是如此。

江南秋天的.晚霞也很别致,在夕阳将要隐下西山的一瞬,原本飘着几片白云的瓦篮瓦篮的天空,几尽染成了橙红色,那云朵就象烧透的瓦片融合着,美极了!然而这别致的美丽却把飞鸟给吓坏了,纷纷逃也似的鸣叫着飞向山林,飞向栖身之处,而天边飞鸿却无惧意,依然六六雁行七八九,义无返故地向南疾去!可歌可赞!

总之,江南的秋天是温柔的、是模糊的、是静寂的,不似北方之秋那么凛冽,那么干脆、那么迫不及待......

篇13:江南梦的散文随笔

江南梦的散文随笔

江南,一个念起便缱绻许多情思的名字,痴缠的余韵在唇齿间久久缭绕,浅浅的,却简单的便醉了心神。

印象里,江南的年岁应该是清浅的,日子应该是缓慢的,就如同洒在湖面的月光,皎洁轻柔,一丝一缕,都恰到好处的描绘了静好安然。

当年,戴望舒在一首《雨巷》的轻缓述说里,漫不经意的便将缠绵的心意勾起,让多少文人骚客深深的恋上了那个淡淡忧郁的地方,希冀往返在那古典的青石巷道,能邂逅一位撑着油纸伞,着一袭素色旗袍的秀美女子。我也亦然,仅仅是一首诗的光阴,自此,那些遐思便都和江南有关。江南,成了一个徘徊在梦里的地方。那里人来人往,白色的杏花开遍院墙,带着些许雨雾的惆怅。

如今,和它是距离最近的时候,鼻翼间仿佛嗅到了那份独有的气息。不远处,默立着几处人家,几座简单的石桥连接着居所,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鲜明。只是,当我真正走进它时,江南,会是何种的模样?会像寒山寺的'钟吗?萧索还是繁华?是像杭州的断桥?是否常年有柳丝招摇呢?还是像苏州的雕刻?精致还是粗犷?会像扬州的油菜花吗?又是否会开满山岗和田野?那么,是像周庄吧,江南水乡——周庄。

周庄,真实的触摸着它的气息,我知道,我终于步入江南的梦里。

此时,这里没有迷蒙细雨,但微暖的阳光和时有时无的轻风,也带了江南特有的气息。行走在这颇具年代感的街道,熙攘的人群和两侧独具特色的小店,无一不诉说着这里的独特和祥和。江南的水应当是静的,但这里的水却也是鲜活的。它养育着周庄的世代子民,周庄的人们也固执的守着它,延续着它千年古老的文化,彼此在岁月更迭里,不离不弃,于是,穿流在街巷间的水啊,也便有了俗世烟火的人情。斑驳的白墙,古朴的黛瓦,精致的小桥,微漾的流水,简单的摇船和船上渡娘清灵的歌声,那些写在文字里,刻在书画间的一切,都迷离在了这片水乡。

随意的由着心情行走,偶然的一个转角处,有着一家小小的庭院,简单的栅栏里栽种着花木,一侧的空地上一张木桌随意安放,几架椅子斜斜的绕在周围。桌上是一壶新沏的阿婆茶,热气蒸腾,几个杯子搁在一起,瓜子、柑橘散乱的搁置,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面朝着屋侧的水流,晒着暖阳,在划桨声里闲话家常。

日子悠悠的过,时光轻轻的走,在江南这个小镇里静静的安逸,在周庄的流水里舒缓安好。

穿梭在周庄错落的小巷里,不去在意是否会迷失,只单单为一份简单的情怀。

途中,侧目处皆是临水而立的房屋,站在石桥上,顺水而望,木制的格子窗依次凌空开在水上,褐色的窗体略带斑驳,水中折射着光波,微微晃动间,映在灰白色的桥体。刹那间,恍若时空交错,一幕幕都带着千年前的气息——那段熟悉的吆喝,那位兀自清饮的茶客,那投射在行人身上的光影,熟悉而古老。突兀的,仅是那沧桑的砖墙,和石桥缝间半枯的草木。

参差错落的今昔,让这处古镇温柔的沉淀着岁月的慈悲。任意一处巷落驻足,都鲜明着江南的色调。临窗而坐,入目的是黑白,偶有行人亮丽的颜色几度点缀其间,单薄却不单调,只有一种感觉萦绕心头:它,就应该是这样的,恰好,合适。

江南梦,梦周庄,斜晖烟色里,流水相送,是一场无言的别离。

江南情韵散文随笔

江南一厢梦散文随笔

古诗 江南

江南古诗

江南汉乐府

枣树经典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精选摘抄

木屐散文随笔

安全是什么散文随笔

关于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整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江南的散文随笔7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