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的人性论思想

时间:2022-11-27 13:32:40 作者:王子异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子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子思的人性论思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子思的人性论思想,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子思的人性论思想

子思的人性论思想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子思的人性论思想:首先,依据<中庸>首章以及郭店楚简的相关资料归纳出子思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其次,由人性之常得出子思人性论的自然主义倾向;最后,在人性与道德的`关系上,子思强调心的受教与习养.

作 者:刘力 陈国峰  作者单位:刘力(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47)

陈国峰(浙江台州椒江区下陈镇人民政府,台州,318010)

刊 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3)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子思   人性论   <中庸>的知识脉络' >  郭店楚简  

篇2:王夫之人性论思想刍议

王夫之人性论思想刍议

明晓人之为人、人之所以为人,适切安顿人的生命,不间断地实现对于生命和人生每一个当下的超越,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一直是中国哲学所关注的核心主题.以故,人性问题,自然就成了中国哲学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自先秦以至于明清,关于人性问题的见解可谓层出不穷,胜义迭现.生当明清之际的一代大儒王夫之(1619-1692),在综摄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以其高度的哲学原创性,对此也推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作 者:苏晓晗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0级,250100 刊 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B249.2 关键词: 

篇3:论孟子的人性论思想

论孟子的人性论思想

孟子把人性界定为“四心”和“四德”,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性善”论;在人性的`教化上,孟子提出“求放心”等四种养心之法,体现了以内制外的教化途径;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 者:张艳萍 ZHANG Yan-ping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北京,昌平,102249 刊 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 26(4) 分类号:B920 关键词:孟子   人性   性善   四心   四德  

篇4: 人性论读后感

在拿到书之前,对休谟的人性论充满好奇和揣摩。人性是所谓明或暗、恶与善还是我能想象的那种种代表美好与邪恶的对立的词汇呢?作为人类其中一员,渺渺于浩瀚人海之中,沉浮在生老病死的人生之途,我还是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去探寻自己的“人性”,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我看到人类几乎无所不能,令其他物种望其项背,可是人类却征服不了自己,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神学家都在竭力去探寻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人类为什么可以征服其他物种,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更加智慧,我们究竟是上帝的选民还是外星人的试验品?所以试图了解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科学角度上有的从生理结构上去探寻,比如我们人类的大脑最发达,这决定了我们是最智慧的生物,有的从心理上去推理,比如我们人类有更复杂的神经反射系统和精神现象。而哲学家似乎力图从我们的推理演绎思想活动中推测我们观念的活动方式,来论证人类的观念和信仰来自何方。神学家干脆把思想的起源归结于上帝或神,它们是人类的先天观念,在这种先天观念的引导和驱策下我们人类才创造了这汲汲央央的灿烂文化。

休谟的书首先推翻了我之前浪漫的预期,他没有去论述人性的性质问题,比如我们关心的“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的问题”,他是在讲我们的观念来自何方,我们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具体地说,他是个经验主义者,他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先天观念。人类的一切观念首先来自印象,而印象来自五感,及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

就如同烹饪美味佳肴,首先有原材料、调味品,然后大厨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大厨就是人类大脑的推理活动,而原材料与调味品的关系就是印象和观念之间相连的那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形成观念的最重要的一种推理关系。如果两个对象是恒常结合的,那么这两个对象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共同的原因导致不断再现在我们面前的那种恒常结合的结果,据以我们在看到其中一个对象之后就会马上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观念得以产生。而信仰是什么?是习惯!

这个结论就像一记重锤令信仰这个词汇的神秘感产生了裂缝。信仰是一种活泼而强烈的习惯,这个习惯来自一种活泼而强烈的印象。按照这种理解,信仰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淡化那种印象、削弱那种习惯,信仰就会变得虚弱,最终从你的脑海里坍塌。同理,信仰也完全可以靠不断地强化那种印象和习惯而得到加强。比如教育,教育是典型的靠不断强化来增强你头脑中那种观念的活泼性从而把观念变成习惯最终演化成你奉为行止的信仰。因此,教育的确是信仰的阵地,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就能清楚地了解,教育也有可能成为另一种驯化的工具。

休谟构思这本书的时候是18岁。我想起自己的18岁,还在看席慕容的诗,为她那5前的回眸感动不已,自嘲地说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休谟的《人性论》因为冗长而艰辛的阅读体验而在初问世之际受到冷遇,但却的确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读了它你才能了解他的观点所谓的源头。

篇5: 人性论读后感

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感觉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唯一来源,因此,人的认识对象只能限定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只有人感觉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物质世界”是无法感觉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由于“人只能认识感觉”,而对于感觉产生的问题,是人的认识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是不可知的。

这就是不可知论。

培根早在十三世纪得知了火药的配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培根是欧洲最早接触到火药的人的之一,他在《艺术与自然的秘密杰作》中描述了火药的爆炸力。

接下来,培根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把配方隐藏在一句怪异的拉丁文句子中,无人能解。后来,人们猜测他的意图是:培根无法对火药的出现作出价值判断,既然未来尚未可知,不妨将难题放在未来。直到十四世纪中叶,德国僧侣施瓦茨破译了培根的谜语,人类第一次拥有了超过其体力所及的破坏力。

这种类型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反复上演,至今为止,人类就是在这种审慎的恐惧中前行的。人类对待任何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核能、计算机、克隆,所持的几乎都是这种态度。举个例子,从2004年10月开始,美国公司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为大约1000名美国人的表皮下植入了RFID人体芯片,以便利用RFID扫描器获取个人特征。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有点可怕,我也有点。

科学之于人类,仿佛理性之于道德,我们在两者之间挣扎而无法摆脱。可是休谟望着我们,冷冷地说: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道德,本身就是错误的。

儿子思烨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年终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道家思想

和思想有关的范文

思想鉴定30字范文

法院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朱熹晚年思想

大学生思想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大学生思想总结报告

子思的人性论思想(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子思的人性论思想,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