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感人小故事

时间:2022-11-28 12:31:16 作者:炉银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炉银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抗疫感人小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抗疫感人小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防疫抗疫感人小故事

3月24日上午8点半,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利济派出所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全所39名民警全部到岗。当所长点到“吴涌”时,全体警员一起大声回答:“到!”

两天前,连续奋战60天的民警吴涌,牺牲在抗疫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

3月22日午后,利济派出所民警刘晓旭路过三楼寝室时,发现楼梯口的那一间门虚掩着。吴涌躺在床上,被子掉在地上。刘晓旭走进去询问:“老吴,你冷不冷啊?”没有回应。刘晓旭试着一摸,吴涌的手脚冰冷!

“快,叫救护车。”“赶紧做心肺复苏!”“老吴,你快醒醒!”同事们焦急的呼喊声没能唤回他。医生赶到,认真检查后摇了摇头,“他已经走了。”

“这7个日夜,他累坏了。”利济派出所所长祝志超悲痛地说。老吴和两名同事分管两个社区,但由于那两名同事都身患重病,实际上老吴成了“主心骨”。

3月16日,社区居民李某突发精神疾病出现幻觉,自称工资被偷,精神恍惚地来到楼顶平台上。吴涌接到报警赶来,灵机一动,去银行取了2000元现金,让物业人员扮作会计送到她面前,把李某劝下。接着,吴涌联系街道、区卫健委协调,把李某送进医院,不巧医院当天做消毒,次日才能接收住院。当晚,不放心的吴涌干脆在物业公司的值班室值守,嘱咐李某的女儿:“发现情况不对就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耽误了。”直到凌晨3点,他才回到所里寝室眯了一会儿。

3月17日一大早,吴涌又急匆匆地赶到社区。有人见他眼圈发黑、眼睑发红,劝他歇歇。“不能歇、不能歇,咱们赶紧把病人送去住院。”老吴带着李某前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做核酸检测,楼上楼下跑得冒汗,返回派出所时已经天黑,饭点已过,只好泡了包方便面。“我们多一分辛苦,群众就多一分安宁。”吴涌说。

3月18日,他带着安保队员、协管员走进社区巡查。19日,社区收到300份爱心蔬菜。20日,政府发放的爱心鱼到了。共和社区在家的居民有641户,每家一条,要挨家挨户送。而小区里很多门栋没有电梯,上下全靠爬楼。吴涌跑了一趟又一趟。有居民劝他:“哎呀你也不年轻了,让小伙子们送呗。”吴涌说:“我怎么就不能送,要带头才行呢!”

3月22日,吴涌到卡点值守,碰到想违规外出的居民,他耐心地劝返。有居民到派出所报案,吴涌接到通知赶回派出所接待,忙完后可能觉得不适进了寝室休息,却再也没有醒来。

疫情发生以来,周一至周日、日夜连轴转是工作常态。“3月21日吴涌从家中走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走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关门走了。没想到这竟是永别。”吴涌的妻子刘小琳泣不成声。

吴涌的母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并确诊为重症,住进武汉市四医院。坚守岗位的他没法专门照顾母亲,便嘱咐在该院当医生的小弟弟吴波多多用心。老人出院后,他每天打两个电话报平安,哄老人开心。

“母亲还不知道大哥已经走了。为了怕她看到新闻,我把家里的网线都拔了。”吴波流着眼泪说。大弟弟吴涛说,每年的年饭都是就大哥的时间方便,今年因抗击疫情,没有吃成,前段时间还商量着“五一”全家补上这顿饭,谁知这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篇2:2020抗疫感人小故事

我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实时情况,惊讶于它指数型增长的速度。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能做的只有依照专家说的那样,不出门,不聚餐。此刻,最大的爱就是即使再想念,也不相见。

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不离开的爱。在疫情面前,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勇士,不怕自身被感染,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线。

作为山东中医大二附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孙宪洁已经连续五年春年值班。今年临时接到通知:“立刻回到济南,支援武汉”,她二话没说立刻奔往济南。武汉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到一位特殊的乘客,这名护士是主动请缨到金银潭医院救护前线的。医生陈东升在高铁站公交站等公众场所,自费万元为工作人员和市民发放口罩。他们原本可以团团圆圆和亲人在一起过一个幸福年。可现在,国难当头,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思念,放下了身上的疲惫,放下了回家的行李,奔赴抗击病毒的大前线。几天几夜不合眼,只为多救治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最美的天使,最帅的英雄。

普通的我们无法冲到最前线,但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正因为有如此有责任心的人在默默坚守,我们才能多一份心安。

武汉的一家餐馆发帖:医护人员需要吃饭,提前半小时打电话,24小时在线,店、车已全消毒。一位年轻姑娘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盒子,里面满满放着45副护目镜,里面黄色的小纸条上写着:“平安,加油”。我们没有那么专业的医护知识,我们是平凡人,所以只能尽我的平凡之力,保护我们的医护天使!

不要畏惧寒冬,因为暖春总会来临,依旧有一群人在温暖着我们。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隔离病毒,绝不是隔离爱。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

篇3:2020抗疫感人小故事

“大家戴好口罩,迅速买菜,出来一次就多买一点,今天回去了就不要再出门。回家要勤洗手、多消毒。”一大早,某某区某某街道某某农贸市场里又响起了喇叭声。

“张书记来了,大家快点买,买了早点回去宅起,该干么干么。”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喇叭声,有居民在私下里窃窃私语,但同时也加快了买菜的速度。

原来,这喊话声是某某街道某某社区党委书记某某的声音,连日来,每天早上7:30,她都会准时在辖区的农贸市场驻守,拿起喇叭劝导买菜的居民“速战速决”,若是看到市场上有人没戴口罩,某某马上就递上一个,看到有人因为买菜起争执,赶紧上前劝离,等当天市场生意结束关门时,某某还要督促市场管理方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因为某某素有“铁娘子”之称,市场摊贩和居民自觉性便大大增强了。

为做好防疫工作,某某费了很多心思,某某社区老旧小区多、开放式小区多,某某就用铁丝固定做“栅栏”,贴上告知单,将开放式的农转非小区变成“封闭式小区”;她还组织人员在农转非小区设立8个流动检测点,对进出人员作好登记和体温检测。

“张书记是带病在坚持工作,母亲也需要人照顾,疫情当前,为了大家的安全走街串巷真不容易,请大家要支持工作。”知情的居民小组长参与劝导时都会在一旁“帮腔”。

原来,底,某某被查出患有腰部病毒性疱疹,一直饱受病痛折磨。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更让她腰部疼痛难忍,但她没有去医院复诊,她认为当前的防疫工作更为重要。

“幺女儿,你要注意安全哈,走街串巷时做好防护哟。”可怜天下父母心,某某病床上的母亲每天都要叮嘱她几句。接到返岗命令,某某毅然放弃了与妈妈待在一起的机会,将病床上的妈妈交给年迈的爸爸照顾,投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先有大家、再有小家,疫情防控情况紧急,容不得我有半点犹豫。”她斩钉截铁地说。

“特殊时期,我们多努力一点,多辛苦一点,工作做扎实一点,筑牢社区第一道防线,老百姓就能多一些平安。而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给工作人员打气,这段时间,她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带动下,某某社区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目前已有68名共产党员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深入社区一线,协助做好排查防控、宣传巡逻等工作。

篇4:2020抗疫感人小故事

“我承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随时服从组织调遣,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身体守护,用行动说话,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鲜红的党旗下,甘江镇五星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庄严宣誓,其中有一个挺拔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他就是__星宇物业公司职工__。

时间回到正月初的一天早上,__准备上街买点肉和蔬菜,为母亲、妻子及两个女儿做一顿丰盛的午餐。途中,他看到了社区张贴的倡议书:“连日来,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夹江县甘江镇……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现倡议社区党员、群众加入志愿者,助力社区全力防控抗疫。”曾学习过专业的急救知识,并取得急救员证书的__,在成为锦江区红十字会的注册志愿者。看完倡议书的他当即觉得自己应该参加这个志愿工作:“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前两天__刚答应妻子要给全家下厨做顿拿手好菜,想到与母亲、妻子及两个“小情人”团圆的温情时光,他感觉很期待,但是眼前社区防疫形势的紧迫和需要,作为学过专业知识的持证志愿者他内心无法推脱。虽然感觉有点左右为难,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这危难时刻,应当挺身而出。短暂的思考之后,__掏出手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老婆,有个事情跟你商量一下,你也知道现在病毒肆虐……”电话那头妻子沉默了几秒,随后说道:“如果你决定了,那就去吧。阻挡病毒传播,也是在保护我们,但你自己要一定做好防护……”听完妻子的话,__松了一口气,叮嘱好家里的事情,便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社区。

经过相关培训,佩戴防护装备和志愿者标识后,__立即投身到社区巡查、卡点宣传等工作。志愿者的工作从每天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主要是配合社区进行疫情检查点轮流值守、核查外来人员信息、随访居家人员隔离等工作。同时引导小区居民进出配合测量体温、查验身份、询问出行信息。

在社区出入口,__和其他志愿者严控进出人员、测温记录,通过手持大喇叭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居民知道如何自我保护。他们通过派发宣传资料和疫情防控措施讲解稳定居民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志愿者们深入街道,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封闭小区庭院,维护秩序、发放消毒液、对小区各区域进行消杀。

得知__在从事社区志愿者工作后,物业公司领导第一时间电话慰问,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聊到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初衷时,__说:“除了是注册志愿者外,我本身也是咱们星宇物业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更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为社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够早点远去。”

篇5:精选2020防疫抗疫感人小故事

的春节因疫情而变得与往年大有不同,也因为有那么一群人的努力让大家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倍感温暖。人们称之为“白衣战士”,因为在疫情肆虐时,他们选择坚守,选择逆行,像战士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您好,请先量一下体温。”“请问您近期有没有去过武汉?现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这是发热门诊护士__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口罩,是她每天专用的防疫盔甲。1月20日,因疫情需要她主动申请由烧伤科病房调入发热门诊,整整将近20天。每天工作完毕,回到医院为一线员工准备的休息处,掏出手机与远在福建的爱人、孩子视频电话是她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心疼她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深深红印,心疼她因长时间戴手套而长满疹子的双手,却不知道她8小时不吃不喝,就为节约一套防护服。一起搭班的同事戏言,如果插根胃管,再搭配一片尿不湿,那就完美了。

烧伤科病房相较于其他科室,患者以危急重症为多,春节期间尤甚,而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影响。大家惶恐不安,谈“疫”色变。面对此情况,以__主任为首的烧伤科全员纷纷请缨:__教授坚持每日查房;__副教授参与病房值班;主管护师__主动放弃休假,申请留任;怀孕35周的准妈妈__,依然坚守岗位;选择支援儿科门急诊的__,瘦瘦小小,自己看起来还像个孩子;__报名防疫志愿者,努力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病房工作部署、新冠知识培训、探陪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把控......事无巨细,有序进行,逐一开展。医务人员的努力安抚了住院患者的恐慌情绪,让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是患者对烧伤科全员的最大的鼓励。

身处这一战场,或许他(她)会害怕,害怕病毒的猖獗,害怕病患的不理解;也会愧疚,愧疚因工作需要远离幼儿,疏于照顾,愧疚不能服伺于父母床前。然而职责所在,一旦需要,必定全力以赴,义无反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人,都只是“厚德精医,止于至善”的湘雅三院人中的普通一员,是千千万万“白衣战士”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可能担不上侠士之名,但他们有情有义,心系病患。在疫情到来时,忠贞职守,用他们瘦弱的肩膀为人民撑起一道坚强的防护罩。

致敬所有的坚守,感谢所有的留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我们顽强抵抗、绝不服输的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的努力必将取得胜利。加油!

篇6:感人小故事

感人小故事

感人小故事

这一天,天气非常热,太阳好似一个大火球,放出万丈光芒。行人不得不撑起了阳伞。

今天,我和妈妈要去接正在绍一中考试的姐姐。我俩合撑一把小阳伞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走着,我感到自己快要烤焦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绍一中。“天啊,这么多人在这里等呀?”此时,我正站在绍一中大门口大叫,因为我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家长们。他们有的一手撑伞,一手焦急地望着自己孩子考试的班级,似乎想知道他有没有答错题;有的在祈祷,希望自己孩子考得好一些;还有的则在耐心等待孩子们带着好消息出来……

就这样在烈日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叮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如潮水似的从教室里涌出来,纷纷跑到爸爸妈妈身边,述说着考试的情况。这时,我突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得爱我们呀。无论他们曾经怎样打你,骂你,但都是为了你好啊!

篇7:感人小故事

这一天,天气非常热,太阳好似一个大火球,放出万丈光芒。行人不得不撑起了阳伞。

今天,我和妈妈要去接正在绍一中考试的姐姐。我俩合撑一把小阳伞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走着,我感到自己快要烤焦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绍一中。“天啊,这。“天啊,这么多人在这里等呀?”此时,我正站在绍一中大门口大叫,因为我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家长们。他们有的一手撑伞,一手焦急地望着自己孩子考试的班级,似乎想知道他有没有答错题;有的在祈祷,希望自己孩子考得好一些;还有的.则在耐心等待孩子们带着好消息出来……

就这样在烈日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叮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如潮水似的从教室里涌出来,纷纷跑到爸爸妈妈身边,述说着考试的情况。这时,我突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得爱我们呀。无论他们曾经怎样打你,骂你,但都是为了你好啊!

篇8:感人小故事2020

大多人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身体只剩下一半的时候,剩下的幸福还有哪些?

几年前,有一天,一个青年男子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他叫路建新,当时暂居洛阳。那天,一场大火过后。他的两条腿没了,成了“半截人”,70厘米。工作没了,女朋友吹了,穷家更是雪上加霜。

父亲上班走后。他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身体只剩下一半,还能为什么活着?还会有什么幸福?

大火前的他,英俊,开朗,好歌舞,野心远大。一下子成了半截人,整个世界翻了个个儿。从没想过的问题成了必想的大问题。

死,当然想过,只因没人来关心他是死是活。他反而否决了这种念头。那么,就要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办法。

想了几天,他想好了。没人来问他,他就只能藏在心里。父亲也不问。他就不说,只是多了一件事情——他开始练习他那只剩下几厘米的“腿”,缠上布和皮子,在地上练“走”。两手抓着两个小凳子。拼命移动。

父亲发现他练走的惨景时,还是没说什么,也算一种理解:儿子想活下去了,活下去,身体就得能动,就算去乞讨也不能像木桩似的定在那里。

一年多。路建新可以从屋里走到屋外去了。那天,他开心地笑了!

那天,他第一次对父亲提了个要求:“爸,帮帮我,给我买一套修车的家伙!”

父亲第一次用吃惊的目光看了他好久。第一次用粗裂的大手摸他的头并说了一个字:“行!”

第二天,父亲就给他拿回来全套修车家伙,还有破自行车圈和三轮车圈。

路建新又感受到平生从未有过的第二种幸福——父亲的欣赏与支持!

于是,路建新开始自己学修车了,只有没腿的人才知道——干活用力时腿是多么重要,没腿。怎么也用不上力气,没有力的支点。需要用大点的力气时,路建新得用半截身子紧抵着墙或什么重物才能发力。

于是。路建新的第三种幸福来了——事业!

大火前,他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修车,也一直没想好自己该去拼搏的事业究竟是什么,现在他想好了:修自行车!不是无奈,不是凑合,也不是只为吃饭活着!他要学精学细学出名堂。他要比所有修车的都要出色传奇。

第三年,路建新的事业正式开始了。在一个十字路角,他搭了间小石棉瓦棚,自己写了牌子:“半截人修车铺”,自己放了鞭炮,生意开张。

“半截人修车铺”,似神话般传开了!

当然,路建新最怕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不少人总是想使点爱心而不分对象,多给钱呀,不让找钱呀,给“表演费”呀什么的,这时候,路建新就毫不客气,凡想施舍的人,他就坚决一分钱不收,他每天收入上百元。他根本不需人施舍!

慢慢地,人们都懂了这位半载人的高大,其中就有一位妙龄姑娘。这位姑娘看了几回路建新修车后,就请求做了路建新的徒弟,原来是老乡,来洛阳打工的。姑娘从喊师傅到喊哥再到喊名字,路建新最后哭着说:“对不起,我没想过拖累谁……”姑娘扑怀而来,说:“我不是傻子,我知道,你的心是男人中独一颗!”于是,路建新就有了非常贤惠漂亮的妻子!

这就是路建新的第四个大幸福了——爱情!当爱情的实体只剩下一颗心对一颗心时,那才是爱情永恒老家。大火前英俊野心的他,爱情却连边儿也没沾到!

现在,路建新的小石棉瓦棚变成门脸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了,有可爱的孩子了,夫妻师徒俩开始接纳所有有轮子的修理生意了。“半载人”的慈善活动也开始感动四面八方了,事业、爱情、家庭、爱心、责任、名声……一切一切应有尽有了。记者笑问:“路建新,你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路建新认真回答:“一颗完整并清醒的心!”

婚姻爱情感人小故事

中国抗疫故事

战疫抗疫故事

观电视剧抗疫《在一起》后感

精选公安抗疫纪实故事

抗疫志愿者

在一起抗疫

一线抗疫

抗疫文案

抗疫护士

抗疫感人小故事(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抗疫感人小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