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密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关于黄氏研究报告500,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黄氏研究报告500,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关于黄氏研究报告500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姓黄,学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我也想做一份。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黄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黄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黄姓和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的黄姓源远流长,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2、在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有黄飞虎、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我们为黄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黄姓是当代中国第八姓氏,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约为2876万
[关于黄氏研究报告500]
篇2:黄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姓黄。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有一次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一个人对黄姓的历史和来源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黄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黄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黄姓和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黄姓的起源有三支:1、出自赢家2、出自金天氏之后。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华人十大姓氏之一。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总数以超过一亿。
爷爷讲述
黄姓族谱
在我国,保存着一本80卷之长的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黄姓源远流长,传说起源有三支:(1)出自赢家(2)出自金天氏之后。(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华人十大姓氏之一。
2、在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有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我们为黄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黄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八多的姓氏,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总数以超过一亿。
[黄氏的研究报告]
篇3:有关黄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是姓黄的,所以我对黄姓十分感兴趣,想了解了解。于是,我就写了一个关于黄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主要是上网查阅资料。
三:调查方法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电脑
中国黄氏的来源
伯益的黄氏子孙台骀的后人古代南方蛮族的子孙电脑
中国黄氏名人
武装起义领袖――黄兴武术界一代宗师、名医黄飞鸿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申侯黄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代诗人黄庭坚画家黄公望东汉神童黄香让张良学会兵法的秦朝末人黄石公电脑
中国黄氏发源地
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电脑
中国黄氏人口
宋代:中国第九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1.6%,共120万余人。现在:中国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共2899万人。电脑
另外
华侨:黄氏占最多人数广东:全国黄氏最多的省份四:结论
1.我们黄姓的历史悠长,在夏朝开始之前,就出现了黄氏的祖先,他们建立了黄国,后来将国名改为黄子国。春秋初期,楚国最强,只有黄子国和随国敢与其抗衡,后来被楚国吞并。黄姓人就各奔东西,散布在了各个地区。而黄氏的另外两个来源则分别是台骀的后人以及古代南方的蛮族。
2.黄姓的历史十分辉煌,出名的人很多,如黄飞鸿、黄歇、黄香和黄石公。黄飞鸿精通,武术和艺术,到处行医,到处仗义;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广招天下之才为门客,知人善任;黄香是东汉神童,既聪明又孝顺;黄石公熟知兵法,
3.黄氏如今是我国的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一共有2899万人。
[有关黄氏的研究报告]
篇4:关于黄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姓黄。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有一次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一个人对黄姓的历史和来源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黄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黄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黄姓和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黄姓的起源有三支:1、出自赢家2、出自金天氏之后。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华人十大姓氏之一。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总数以超过一亿。
爷爷讲述
黄姓族谱
在我国,保存着一本80卷之长的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黄姓源远流长,传说起源有三支:(1)出自赢家(2)出自金天氏之后。(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华人十大姓氏之一。
2、在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有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我们为黄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黄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八多的姓氏,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总数以超过一亿。
[关于黄氏的研究报告]
篇5:张氏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通过《杨氏之子》一课我们知道,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就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与爸爸分类找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历史名人。
2, 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
张姓的来源
公元前4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外地,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曾经是重要武器的发明者,其后有为张氏的,是为河北张氏。还有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该姓的。
书籍、教科书、上网
历史上的张氏名人
张仪、张良、张道陵、张丽华、张居正、张衡、张九龄
上网
张氏在古代现代的排名与人口数量。
在我国历史上,“张、王、李、赵”通常因其影响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曾被称为我国四大姓氏,古代张姓列为其首,现代列为第三,具统计张氏人口有八千四百八十万
四, 结论。
1, 我国的张姓源远流长,其历史悠久,族大枝繁,恐怕很有姓氏能与它相比。
2, 在历史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战国时的张仪;汉初名臣张良;西汉的张骞;明朝首辅张居正;西安事变中的张良……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 张姓在我国历史上曾是第一大姓氏,当代中国是第三大姓氏。人口可达八千四百八十万。
[张氏研究报告]
篇6:陈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陈的同学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的内容
书籍、报刊
陈姓来源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 妫满 」,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书籍、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
访问
陈姓族谱
在湖南韶山,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
・・・・・・
・・・・・・
四、结论: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被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陈氏研究报告]
篇7:王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曾了解到许多人姓王,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头的兴趣.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逐渐壮大?现在王姓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展开调查和研究。
二. 调查方法
查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王姓的来源和王姓的历史名人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1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最新统计,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篇8:王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20最新统计,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篇9:王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课外班上,有几个同学都姓王,他们经常在讨论王氏是怎么来的,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有一次,老师说是同一个姓氏的人,祖先是一家的人。于是,我们开始调查王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调查方法
1、上网调查
2、阅读书籍,了解王姓的历史和现状
三、调查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现代的名人……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篇10:节约用水研究报告500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水资源的涵义。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海洋水占97%,是地球上水的主体。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陆地水根据含盐度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流湖和地下咸水,淡水占全球水体储量的2.5%,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等,其中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98%,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消费量剧增 ,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就是这有限的水资源,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和城市污水等。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紧缺缺。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水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提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我们要辩证科学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见到的最后一滴
[节约用水研究报告500]
篇11:研究报告作文500
研究报告
姓名:胡佳菁
调查时间:10月29日
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词,病句,不规范字体,用错的0标点
资料来源:广告牌
问题的提出:希望人们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调查、分析与研究:
我和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到公园里大街上调查广告牌。经过调查街上的一些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有个性和赶时尚潮流,就把广告牌上的字乱改写或用谐音字词乱改成语等。
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真功夫”写成了“蒸功夫”或“针功夫”,“娱乐圈”写成了“鱼乐圈”.......这些错误在街上已经是屡见不鲜!
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得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就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
改进措施:
1.店主应该在做广告牌的时候,想想每个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较,就应该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意思不同,就不会乱用了。
2.店主该考虑滥用错别字对下一代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误了。
感受:
现在的人们这样疯狂地奔时尚,赶潮流,就连祖先留给我们的字也不要了,亏那么多的老外还兴致勃勃地学中国的“方块字”,但中国人自己都不好好学习,可惜呀。
[研究报告作文500]
篇12:黄姓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姓黄,他们俩常常说自己是“黄帝”和“黄后”。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值得研究。于是,我便展开了一次对自己姓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网络,查找黄姓的来源;
2.通过网络,查找姓黄的名人;
3.查阅有关书籍。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网
络
黄姓的来源
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氏中有黄姓等其他13姓。
历史上姓黄的名人
黄忠、黄盖、黄侃、黄歇、黄兴、黄巢、黄庭坚 ……
黄姓的人口数量
在中国,黄姓人口约有2876万。
黄姓族谱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四、结论
1.我国的黄姓源远流长,黄姓出自嬴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赐嬴姓。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即徐、郯、莒、终黎、运奄、菟裘、将梁、黄、江、修鱼、白冥、蜚廉、秦、赵,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时在今河南潢州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有了黄姓。
2.在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有三国名将黄盖和黄忠、北宋诗人黄庭坚、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现代文学家黄侃……
3.黄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排第八位的姓氏。据统计,黄姓人口为2876万。
[黄姓研究报告]
篇13:李氏的研究报告格式
1.问题的提出:自评:
我姓李,这个姓很常见,于是,我对李姓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调查。
调查途径:
1.上网查阅资料。
2.查阅书籍。
3.询问家长。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查阅资料李姓的来源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查阅书籍李姓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询问家长李姓名人
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
结论: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7,4%,即超过9620万人。加上其它民族李姓人口已超过1亿,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自评:格式可能有点小错误,还望博友们多多指教。
[李氏的研究报告格式]
★ 黄氏联谊会主持词
★ 黄氏祠堂对联
★ 研究报告范文
★ 研究报告格式
★ 发展研究报告
★ 医学研究报告范文
★ 鞋底材料研究报告
关于黄氏研究报告500(精选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