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

时间:2022-11-28 16:14:11 作者:蓝色蠢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蓝色蠢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希望大家喜欢。

篇1: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

老家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我想是如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至于像我这样,工作在乡镇的中年人也不少,因为我的许多老同学、身边的同事,都是相似的生活轨迹。

我的家乡仪征,地处宁镇扬几何中心,古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宋代欧阳修根据友人画轴写成的《真州东园记》,让这里文人墨客寄情园林的兴致闪耀文坛;明代,中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诞生于此;如今这座滨江小城,也因为筹备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世界园艺博览会而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恰好我上班都要经过省园博会主办地枣林湾,有幸看着锦山绣水在铜山脚下、胥浦河畔次第铺陈,工作如同自驾游。更难得的是,园林工人的丹青妙手,每天都在这里描绘美丽画卷。

平日里赶着上班,总感觉跟不上建设的步伐,看不够沿路风景。先是测绘队插上几面小旗,接着田野打上笔直的平行线,然后推土机、压路机进场,差不多一年时间,一条新马路便建成通车。道路尽头的红绿灯还没安装好,路边的绿化便迫不及待展开。栽种的都是名贵树木,樱花栽下去便是花海,银杏树移过来就是风景,加之道路两侧绿化带差不多有二十米宽,和旁边的田野、村庄浑然一体,南北绵延十多公里,很有气势。

光有路和树远远不够,绿化的同时,独具匠心的园林施工立即开始。推土机看似随机堆积几个大小不一的土丘,然后运来或平整或奇巧的园林石,铺上草坪,路边的景观带便初具雏形。能工巧匠们砌上几道花墙,建起亭台楼阁,或堆砌假山,或修建步道,再搭配大理石、小青砖铺成的小广场,便是一处崭新景观。有的临水栽种挺拔乔木,有的在花墙背后移植遒劲古松,就真的“一园览天下,万园汇枣林”了。

今天我和孩子沿着这风景线回家。因为受台风影响,记不清途中下了几场雨,也记不清看了多少美景,只感觉一路目不暇接,每次驻足,都心旷神怡。路边的紫薇开得正盛,能和它媲美的,当属连片的荷花。因为雨,它们花瓣含珠,多了一些沉着静思,少了一些灵动轻盈。

我转念又想,花儿或许只是按照自己的花期绽放,不在乎离群独处还是抱团结伴;没想着是媲美还是衬托,它们只是展现最美的一面;因为园博会,奇花异草、古树名木赶集似的聚拢来,随遇而安,钟灵毓秀,让古老铜山焕发生机。

在省园博会倒计时的日子里,铜山脚下的永和禅寺如火如荼,汉金大道旁的主会馆渐露峥嵘。因为劳动与智慧,从我的老家至仪征县城,由北往南,自西至东,由204县道,经S353省道,穿G40国道,插宁启铁路,直通浩瀚长江,一路呈现出迷人的风景线。我想,不论是平行线还是纵贯线,它们是会不断延伸的,期待这风景线穿越长江两岸,连接城市乡村,让美丽遍布祖国大地。

公众号:尹山书屋

篇2:关于同学聚会的美文欣赏:相聚龙会山

传说龙会山山顶的老君庙镇压着一条欲把四川填为西海的青龙,龙头在乐山大佛脚下,龙尾在都江堰的二郎沱里。太上老君奏请玉帝恩准,派遣一条龙一只虎把守庙门,九条祥龙盘旋于龙会山上空,守护、感化被老君庙镇压的青龙,一边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一边潜心修炼,最后得道成仙,受到了老百姓的颂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龙会山山脚下,有美誉四方的“百年梨乡”,我的祖祖辈辈聚居于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友善。

我童年的快乐都在龙会山的坡坡坎坎。春天挖野菜,夏天采蘑菇,秋天摘野果,冬天看银装素裹。最难忘的还是读小学时,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野炊。

记得那年三月,春风和畅,梨花儿如雪,菜花儿黄。十岁左右的我们背着锅碗瓢盆,油盐菜米在龙会山的怀里爬坡上坎。歌声融进如星星般散落在山间的小野花里,笑声长出欢喜的翅膀,随蝴蝶在绿意盎然的林间飞扬……

在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在龙会山坡地平缓处,用石头垒起一个个柴灶。打水、拾柴、生火、做饭、切菜……虽然同学们在家里几乎从未做过这些,但大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做得有模有样。看!炊烟袅袅,熊熊的火焰映红同学们稚嫩的脸庞;额头的汗水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亮;锅碗瓢盆刀勺铲筷,全都长出了胳膊长出了腿,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它们笨拙地捣舞着,叽叽喳喳地喧闹着,像一群快乐的鸟儿正参加春季美食大赛。谁都不甘示弱,谁也不服输。

夹生的、煮糊了的米饭,忘了放盐的、没有炒熟的莴笋肉片,咸得好像打翻了盐罐的蒜苗回锅肉……同学们却觉得特别香甜,吃得津津有味。

时光荏苒,如今已过去了三十年,岁月遍布沧桑,同学们天各一方。第一次野炊时饭菜的甘美芬芳在我的唇舌间从未淡薄;六年的小学生活在我的脑海里从未淡忘。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你们还好吗?你们还记得我吗?我的想念和牵挂你们感觉到了吗?春来秋去,花开花谢,相思相见何时日?

一个普通平常的日子,一个可爱的同学心生了要寻到分别多年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念头。这念头在他心里生根后迅速发芽,与日俱增。热心的他想通过微信把各自天涯的同学们联系起来,于是建立了同学微信群。心诚则灵,天遂人愿,因同窗情意的超强凝聚力,群成员由最初的一人迅速壮大到现在的全班同学。

六年同窗铸就同学深情,情深于浅海,海浅于深情。离别三十载,今日隔屏遥望,道不尽的绵绵同学情谊,诉不尽的长长牵挂,说不尽的往日糗事,忆不尽的童年趣事。

有个声音在彼此的心底呐喊:“我们相聚吧!”

渴望相聚的执念灼烧着每一个同学的心。爽直的班长毫不犹豫地决定:正月初三,相聚龙会山,重拾儿时的快乐。同学们积极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我们的龙会山哟,纵然是山高路远水又长,我们也要朝着你的方向!

相聚是珍贵的啊!它是美好,它是回忆,它是快乐,它是同学情深地告白。我盼等着正月初三的到来,如同儿时掰着手指头盼等着过年,把我的心都等焦了。

同窗一别三十载,而今龙会山相聚,同学们已是为人妻,为人夫,为人母,为人父。岁月苍老了容颜,同学情谊更胜从前,龙会山也已变了模样。庙宇修缮一新,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新修的水泥路像一条巨龙,绕龙会山蜿蜒而上,直达云蒸霞蔚的山顶老君庙。我们毅然放弃开车直达山顶的轻松捷径,选择徒步登山,用脚步丈量龙会山的高度,重拾儿时撒落在龙会山坡坡坎坎的快乐。

一二三四五,我出剪刀你出布,裁剪花衣服;一二三四五,我要牵着你的手,唱歌又跳舞。同学们一路嬉戏打闹仍不减当年,犹如昔日青涩读书小儿郎。我们哼着不成调的歌谣,童年的那些快乐事儿全都涌现。

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终于站在了龙会山山顶。俯瞰山脚下,绿油油的菜地、纵横交错的阡陌、数以万计的梨树、远远近近的农家房舍……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极目远望,峨眉山金顶在氤氲缥缈的云絮里若隐若现,美轮美奂;老君庙祈福、送福的钟声响起,据说这清脆的钟声是福音,有解除一切烦恼、佑护天下苍生的法力。

钟声余音缭绕,穿透天边那层层叠叠的雾,我看见灿烂的阳光在清新的空气中映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3: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丽水街美文欣赏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丽水街美文欣赏

入夜,我们从芙蓉村出来,兴匆匆地走向丽水街。丽水街,又名岩头村,位于温州永嘉岩头镇。一路上,我们一行人都在讨论一个温州的村子为什么会用丽水做村名?到丽水街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村口小池里的水车翻转着浪花,村里的女人们在小池边聊天边洗衣服,里面凉亭上聚集了老人在闲谈,熙熙攘攘但又恰好不破坏游客游玩的心情。

走进村里,和村里人闲聊时,我们才知道丽水街的由来得名于“利水”,而村子入口的长廊就像一条长长的.街道,故名丽水街。据了解丽水街全长300多米,街上一边是有成列的商店,店前只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另一边是穿村而过的小溪。因此,这也是楠溪江唯一以一座综合水利设施来布局的村子。一路走来,大家都累了,坐在这条倚水而靠的长廊椅上。我们看着大红灯笼高挂,一旁小溪静静流淌而过,静静的感受着这个村子的气息,正应着诗里的“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从丽水街的一端到另一端时,要经过丽水桥。丽水桥,又名“永庆桥”,是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此桥虽经几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古朴美观。与前方的长廊,长廊上的大红灯笼,还有后边的绿色草地,正好融为一体,毫无冲突感。

在丽水桥上观望整个丽水街的全貌,我们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特别是一群群外国游客,他们新奇的望着这一切,不时还拍照留念,突然有点感慨历史的变迁。想着以前的丽水街也不过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如今不仅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走出了国界。或许,这是对丽水街的最好的肯定把!

整个丽水街给我的感觉是宁静安逸的,村子里生活的人儿正如穿村而过的溪水,生活节奏缓慢,静静的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颗隐藏在永嘉楠溪江上的红宝石,恰恰印证着中国山水诗画廊——楠溪江。

园博会征文

《画山绣水》读书心得

画山绣水的读后心得如何写

丰台园博会观后感

如皋水绘园导游词作文

绣鞋垫美文

糖与水美文欣赏

第4课画山绣水(九年级上教案)

美丽的悬山美文欣赏

游长山列岛美文欣赏

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园博会的美文欣赏:锦山绣水绘枣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