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风》 之二

时间:2022-11-28 17:46:01 作者:吃个车厘子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吃个车厘子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15《画风》 之二,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15《画风》 之二,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15《画风》 之二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15、画风》教案

《15、画风》教案

第6周 4月1日 星期五   15.画风 (实习生  范娜)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生字6个,会写12个绳子,学会积累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风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  在课前设计谜语揭题;运用PPT课件感受形象,加深对风的体验。 2.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示范指导检查,让学生掌握生字。 3.  在课中设计让学生动手作画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体现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会观察生活。 2.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词。 2.  难点: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上课开始老师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 动 手 摸 不 着,用 眼  看  不 到,花  儿  见  它 点 头,树  儿  见  它  招  手。这  是  什 么?) 2. 点名学生回答。 3.对,是风。今天啊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15课――《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听,检查确认一下不确定的读音,并标注出不会的生字词。 2.同学们课文中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字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有几位小朋友? (2)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注:教师趁此空书写课题:画风 (三位小朋友,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小艺) 三、认读生字词 1. 让学生在上一环节课文讨论中就认识“宋、涛、陈、丹、赵、艺”6个生字。 2.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身边那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 显示全部“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4.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那些字,怎么记住的?提问讨论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5. 我们来分左右两半球来轮读,看哪边的的同学读得响亮又正确;我们再一起来抢读“我会认”中的生字,看那位同学反应快。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我会写”中的所有生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节课需要我们写的字。通过点名读、齐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认读。 2.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给生字组词,再以齐读、轮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词组的记忆。 3.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作业本,我们来一起写一写这节课的生字。 (1)  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面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字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  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五、回顾课文 我请同学来分段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我随时会让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读。 第二课时 一、指读导入课文 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是否读得熟练、正确,想一想课文具体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二、感知人物语言 1.文中是谁提出“画风”的?你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指导朗读。 从第二段读出,是宋涛提出“画风”的。 谁能读出他说话的语气呢?学生尝试,读出个性。 “谁能画风?”语调向上一仰,就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2.这个问题可把陈丹给难住了,她是怎么说的?在书上找一找。指导朗读。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语速要放慢,注意停顿,表现人物有些为难的情绪。 3.这个问题可没难住赵小艺,她眨眨眼睛,想了想,说了什么呢?指导朗读。 “我能!” 感叹句语气要加重,语调高,声音大,读出自信。 三、在读中理清课文内容 1.聪明的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呢?画出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课件: 赵小艺 :旗子飘飘 2.其他小朋友受到启发也会画风了,你来找找看。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课件: 陈丹:小树弯弯 宋涛:雨丝斜斜 赵小艺: 风车转转 3.课文中这三位小朋友最后都画出了风,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 4.师生配合,挑选你最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 1.请小朋友说说:你想怎样画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可以画一个小姑娘在放风筝 可以画蒲公英的种子飘起来了,像一个个的降落伞 可以画一朵朵的白云在天空飘着 可以画飘着长发的少女......) 2.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接下来老师再让同学们欣赏一首古诗,大家猜一猜诗人用语言这只画笔画出了什么啊?出示―― 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对!还是风,大家看这首诗没有一个“风”字,却是每一句都在写风。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讲究含蓄,喜欢用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表达和描写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或情绪。 3.最后呢,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让大家也来画一幅画。话题也是一首古诗,出示: 北宋时,朝廷举行绘画考试,主考官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题目让考生们画。其中一个考生的画非常有创意,一举考中! 请同学们也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目画一幅画,老师提示一下:重点是如何去表现这个“香”字, “香”和“风”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和风有关?由“香”字你可以想到那些事物啊?哪些动物喜欢香味啊? (资料背景:画了这样一幅画:几只美丽的蝴蝶绕着马蹄翩翩起舞。 “好画,好画!”主考官赞叹不已。“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上浓郁的花香引来了蝴蝶跟随飞舞,无须画花,却有力地把一个“香”字表现出来了。 作文和画画一样,也要独辟蹊径,不落俗套。)

篇3:15画风(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15 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字卡,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画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①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②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③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7)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

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乌、艺、显、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

如:“丹”字笔顺为“涛”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三、师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字  卡  丹  乌  艺  显  涛  陈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1.游戏识字:(用“摘果子”的游戏方式检查生字)

2.认读句子:(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再指名读文,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三、积累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3.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展示学生作品)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2.重点指导(方法同上)

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4.作业展览

五、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板书设计

贴图

宋涛陈丹赵小艺

[15画风(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4:画风

擦 旗 卫 丹 显  斜  男 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们懂得要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合作,敢于创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 看电脑画面出示的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 擦去 洁白 显得 眨眼睛 小男孩  斜斜的雨丝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说说图画的意思。

(第一幅图:重点抓住同学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第二幅图:同学们共同努力,用画笔画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

* 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李卫提出了问题,丹丹说谁也画不出来)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画不出来)

*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

* 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 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 说说小艺为什么这样做?

* 同桌间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怎样做的,你能认认真真地读读书,与大家说说吗?

(5)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画出了被大树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板书这些要点。

* 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 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能画出风呢?

(有小艺的启发;大家知道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风;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等。)

第九自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 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三、布置作业:

1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2 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板书设计:

篇5:画风

你知道风在哪里吗?你看,树上的叶子被风吹到了地上。我来到了花园,风来了,花儿被风吹得弯弯的,好像在向我们问好呢!我来到了草坪,风来啦!风把小草吹得好像在给我点头呢!我来到小区,我在放风筝,风来了,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我好象看到风筝在空中飘舞,于是我把看到的风画出来了!

六年级:古舒琪

《画风》教案示例

二年级画风说课稿

画风优秀作文200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教学反思

15《画风》 之二(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15《画风》 之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最新范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