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斐琉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农家人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农家人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农家人散文
农家人散文
古铜色的脸上雕刻着深深沟壑,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大地的脊梁,抬头仰望,满眼走不出金黄。农家人,根扎在了田地里,离不开土壤。一旦离开土地,根本没法生存。
父亲经常给我开玩笑,说我是从土地里刨出来的……我想他是对的,如果土地不能生孩子,他为何要如此拼命地翻土地呢?
一亩三分地,一锄一天下。
一人两片田,一晃一人生。
农家人,一辈子要纠缠的,除了家,就是田。有人说,农田是农民的儿子,这样说,一点儿不为过。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田是农民存活下去的希望。
生长在乡下土地里,难免会被某些特殊的气味缠绕一身,比如泥土味、青草味、羊膻味……还有深入骨子的庄稼味。
上个世纪的剪影,定格了黑白时代,那个放电影的人,不会再背一电影带,拉着幕布,一个村一个村滚动式地播放电影。时代一去不复返,唯独留下的,是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工具。生锈的犁铧、缺角少块的木锨、散架的箩筐、羊倌水壶……农家人的工具早已换新,庆幸的是,这些陪伴他们数年的工具,没被遗弃,它们只是被遗忘在角落里。它们相拥相依,抵御着藏匿在黑夜的寒。
城市的节奏太快,人们都在变戏法似的生活着,然而,乡下农家人,虽说把生活过得千篇 一律,但是有滋有味。生活如同一块腊肉,挂在门窗上的腊肉,削下一块,油锅里一煎,吃起来,越嚼越有味。
农家人是生活在时间夹缝中的一群人,他们过得很精致、很小心,生怕会被岁月遗忘。
木制的器皿沾染上了岁月的灰,如今变得黝黑黝黑,与农家人外衣颜色为一体。具体来说,农家人只有两种颜色,一是与黄土地一般的肤色,还有一个就是与烟熏墙一样的颜色,藏匿在农家人指甲缝里、衣服里。
我是农村出来的'。生活在山村里的人,日子都过得踏实。一间瓦房,仓内有粮,外出有衣穿,回家有热床,足矣!
乡村大舞台,有田,有河,有山,有笑脸。我被父亲牵着鼻子去过田地,是在露水未落,太阳未升时下地的。我总以为时间尚早,走在路上却发现,邻家的牛早已在田间耕地很久。邻里乡亲,相见时,彼此挥一下手,谁也不说话,其实早已明白对方心思。
如今的田,未变,只不过,我再也没有下过地。爷爷是种田的,父亲是种田的,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父辈的根,深深扎在了田间。名、命、魂,都在土里,家人只能靠翻地,才能找到一辈子的温暖。
早年,天未凉,鸡未打鸣,星星还在天空悬挂时,父亲的脚步声夹杂着咳嗽声,便会传入我的耳中。夏季下地要赶早,干活要追墒,即使天未醒,父亲就要下地干活。家里的牛被父亲牵到地,家里的犁铧被拉到地,家里只剩下我和一条狗。它看门,我睡觉。
那些年,家里的锄头、镰刀、犁铧……每年一到农忙季节,都会被磨得锃亮。田地是农家人的战场,农具在田地里穿梭,撕扯着大地的外衣。如是昨日的记忆,撕扯着今日的头脑,还有那些碎片化的时光痕迹,撕扯着父亲的脸庞。
豫西,山多,水多,黄土地是农家人一辈子的宿命。农家人匍匐在田间,挥舞着手中的鞭子赶着牛,黄牛喘着粗气奋力往前走着,犁铧在艳阳下撕开大地的肌肤,母亲端着盆子撒肥料,远处的高山如同农家人的脊柱,爷爷举着锃亮的镢头,重重地砸在土地里。就在爷爷撅地的那一刻,构成了我至今都铭记在脑海的画面。那个画面定格了那个时代,如今冒着浓烟的拖拉机,碾压着我心中的画卷,碾平、碾碎,秋风一吹,飘向了远方。
放眼望去的金黄,是大地的嫁衣,红高粱是新娘最美的胭脂。农家人,全年最愉悦的时节就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玉米,饱满的花生,还有种植在农家人血管里的麦子,它们是跳动着的灵魂,牵动着农家人的心脉。
每当收庄稼时,父亲总要把皮鞭举得老高,并且还有甩出响声,只为让那头老黄牛跑得快些,要赶在雨水到来前收下全部庄稼。可是,就在皮鞭声响中,我看到了老黄牛的眼泪,眼泪中有它沉闷的粗气。
早先,我认为,一片天、一块地、一间茅草房、一家人,就构成了农家人。可,后来的日子里,让我明白,除此之外,还有杂七杂八的事理和无数的闲言碎语。
那些诞生在村头的闲言碎语,被一团纸包裹着,与村子烟民燃烧的香烟相遇,形成无法扑灭的大火,在村子里燃烧着。村子里的闲话,是大家茶饭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东家长,西家短,农家人可不会想着是否真实,只是知道我能让大家新奇,为之而震撼。
树下扎堆的农家人,手舞足蹈,七嘴八舌地谈着丰收年,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抽着旱烟袋,嘴角也会冒着烟,眯着眼,看着大家的舞蹈。我在树下,听过他们的谈话,他们的话语中带着无比崇高的荣耀,那是耕耘一年的收获。我在树下,听过知了叫声,池塘蛙鸣声,最多的还是他们的玩笑话。
其实,每一位农家人都是艺术家,雕刻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像自己的爱人一样,每一次,他们不会草草收场。女人的化妆品钱贴补在田地,男人的精力用在田地,汗水浇灌着田。土地,翻开了,合上了,翻开了,合上了,重复着,今年重复着往年的节奏。
农家人的田,是农家人的命,农家人今天走的路,是按照他们昨天留下的足迹而行。他们双手收获的金果,最终要送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女手上,儿女则在电话的那头说着喜悦。
一片田,温暖着农家人的心;一片天,寄存着几代人的根。
如今,身在他乡,我试着去回忆乡村田野的味道,可是,大城市的空气中混杂着汽车尾气和雾霾,一直寻觅不到和农村相似的味道。后来,受邀到朋友家中就餐,朋友拿出窖藏二十年老酒,纯粮食酿成的酒。就在闻到酒味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刷拉一下子流了下来,我才发现,原来,那个浓浓的粮食味,早已住进了历史,尘封在了酒中。
篇2:快乐农家人作文
快乐农家人作文
快乐农家人浙省杭州 浙大华家池子弟小学 五(一)班 方玮轩
明天去“山里人家学农喽”。我们是开笼的鸡,入池的鱼,开心快活。似乎每根神经里都藏着兴奋。
“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伴随这首快乐的歌,我们已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那儿可美了!曲折的小桥下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有的在戏水,有的在理羽毛,好不快活!远处是苍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一座,无穷无尽地延伸到遥远的尽头,消失在那云雾迷漫的深处。几只美丽的白鸽陆陆续续的从山间飞过,停下来,好似是山间的'小白花。望着这些景色,我醉了。可就在这时,一条条规矩正从林老师嘴里蹦了出来,这些可把我们听蒙了,实在不好受。记得那天晚饭后,樊烨坪和我一起到宿舍后的那条过道草坪里捉蚱蜢。“小蚱蜢啊!小蚱蜢!今天可是你的末日。”我说。樊烨坪的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突然,她弯下腰,迅速双手一扑,“逮着了!逮着了!”她高兴得眉飞色舞。我鼻子一哼,决定捉只更大的。但她好似也不愿退步,马上又左瞧右望,上寻下找起来,那神情好似正在恨他父母少给了她两只眼睛,看着她我不禁乐得咧开了嘴。就在这时,她仿佛看见了一只大蚱蜢,脚步轻轻,动作缓慢,从后背靠近,靠近,再靠近,猛地双手一合,“哇!又逮着了!”我不禁脱口而出。大蚱蜢就是大蚱蜢,它双足猛蹬,头上触须抖动,似乎在磕头:“好汉,饶命啊”
开心的时间一般都很快,这不,林老师已吹起了集合哨。我们立马放了蚱蜢,排好了队。
指导教师:张兆鹏
篇3:冬天里的农家人现代散文
冬天里的农家人现代散文
当家家户户用拧好的稻草绳,把菜地里的大白菜,捆扎严实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农家人的冬天就要到了。
江汉平原的冬天,江河湖面吹起的阵阵寒风,刮在人们的脸上,吹进人们的家里,显得有些阴凉。
早晨起来,太阳照射在大地上。晶莹剔透的霜花,粘附着嫩绿的麦苗、油菜、路边的枯草。好像给整个村庄釉了一层浓浓的乳白。荷塘里,昔日绿莹莹的荷叶,根根枯管,片片残叶。荷塘边的杨柳只剩下光溜溜的枝干。一头老水牛悠闲地嚼着喂给的草料。
江汉平原的冬季,“干湖底”的日子,晴朗的天气较多。人们总会盼望下雪,哪怕只下一场,也会冻死不少的害虫,疏松一下土壤,期盼来年有一个好收成。
冬季是农闲的季节,田活收掇完毕,五谷归仓。壮年男女外出打工,春节才能回家过年。在家的妇女们,看护着上学的孩子,照料着老人。也日夜想念着城里打工的男人。
早饭也比农忙时晚了许多。暖洋洋的太阳,把呀呀学语的孩童和老人叫了出来,嘻闹玩耍,在吸着旱烟的老人面前晃来晃去。
原来的冬季,妇女们会趁天晴,去准备一些过年时“熬糖打豆腐”所要用的原辅材料。用大麦把麦芽生出来后晒干,把黄豆簸得籽粒干净,也会买些石膏块放在家里。最令人难忘的,是做炒米的糯米饭,用木甄蒸出来的,吃起来又香又甜。
现在到处都是超市,什么都能买到,省掉了很多。
但每年的腊货是少不了的。冬至数九,过了冬至,腌鱼、腌肉、鸡鸭、香肠……晾晒在屋檐下。当你走进村庄,腊味飘香,太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这些腊味,翻年后,外出打工的总要带走一部分。留下来的腊味,在家里的'人,一直可吃到来年的麦子黄。
农闲的冬日,如在元旦节,腊月逢八的这一天,都是农家人吃酒的好日子。年轻人带着孩童吃完喜酒回来,总要带一些“狮子头”丸子、金黄的油炸鱼给年迈的老人。时而还会听到阵阵鞭炮声和地方花鼓戏的演唱。喜庆的空气,便在整个村庄弥散开来。
冬天里的乡村,曾经是我生活过的地方,令我思念。我追忆,却无奈——“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篇4:家人亲情散文
家人亲情散文
“家人”不论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似乎给人一种极其神圣和幸福的感觉。
――题记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最不好的自己展现给我们最为亲近的家人,我们吃定他们不会生气,不会不理会你,不会不继续爱你,吃定了这一弱点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自以为是,开始了我们的不知天高地厚,开始了不以为然的随心所欲。我们不敢随随便便的去招惹哪一个就算是特别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敢,我们总是宁肯委屈也要求全,简单的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很充分的把握熟悉的那个陌生人的心理,我们怕失去某种利欲对等关系,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很多时候我们假设不开心,我们可以随意的,不管不顾的冲着那些我们因一脉相通而前定缘分的亲人大喊大叫,甚至不堪入耳的辱骂。
我们是打断骨头却还连着经脉的亲人,我们相遇相伴这些过去以及并不遥不可及的未来岁月里,我感到特别的幸运遇到你们――我亲爱的家人。我是一个偶尔喜欢任性,喜欢自由,喜欢发脾气的不知好歹的女孩儿,我总是在自己任性妄为之后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深深谴责自我,其实我可以忍,只是因为你们是我的家人,所以我是那样的自以为是,不懂得怎样的谦让,其实,如果换成一个陌生人,结果一定是360度大转弯儿。
一年前我看着爸爸和叔叔大声的争吵,他们说再也不会管对方的“死活”,爱咋咋地,都与彼此毫无半点儿关系。但是我看到他们争吵后,叔叔的气愤不已,句句带刺儿的谩骂,还看到叔叔看到爸爸身体不适时对我句句的安顿,要我好好学习,好好照顾爸爸,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爱爸爸,要我打电话让爸爸去医院里早早的去做一个全身的检查,这样自己也放心。我的叔叔是一个口直心快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但是却往往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辞让人误会他是一个高高在上,自居为高的一个人,其实不然……我想叔叔就是那种好心却办坏事的那种人,偶尔又不是这样,大人的世界小孩儿真是很难理解。我还看到父亲和叔叔吵完后坐在我家门口的凉椅上整整一个晚上无眠,更多的是无心的睡觉。我想他一定特别特别的难受,我了解爸爸,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一个人,对人的好总是不爱张扬于他人的眼。我的爸爸特别的爱他的兄弟姐妹们,但是总是默默的,仅仅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满满的自私的世界里,这样的人是最不得好的人,满满的爱会因为你的一个小小的不小心就一带而过,甚至可悲到无人提及。我还看到叔叔和婶婶闹别扭的时候,父亲不管不顾的化解、劝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发生的一切得到最终的解释仅仅只有俩字儿――家人。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的爱我的家人,又有很多时候我发觉自己又特别的讨厌自己的家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的了我这种矛盾结合的.感觉。换句话说是不是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呢?
我们的这个家族里文化层次并不是特别的高,于是在思维方式的对等上不存在多少的对等相当,于是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有时候我特别的讨厌大家刻意的去在乎我“大学生”这个身份,要我自己想:我从来不愿意在自己的家人面前扮演“大学生”这个身份,我想和他们一样,随意的说话,随意的想干嘛干嘛。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渴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那种快感,但是我同时又感觉到我的家人并不愿意给我多少机会和随意。他们说各种各样的雅得还是低俗的话是可以的时候,我却不可以,就像把我的言辞用某种特定的教化进行了一种彻底的封锁,我既不能说特别高雅的话,更不能说低俗之语,一旦灌如其耳就好像随时随地的等待着用我“大学生”在别人眼中平常的不要不要的名词儿却在他们口中又特别高大的身份象征来压我,很多时候,我强调过身份的平等与平常化,但是那挖苦又夹杂的讽刺意味儿整的我只想发飙。我想说往往是因为爱他们却又特别的恨他们,那些和我有着相同的一脉之人们。
自从我们开始了长大,我们就不得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代价,付出诧异的对待,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只不过仅仅只是成长的千万分之一,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赫赫不一。
成长让我们从小玩儿到大的家人们分道扬镳又紧紧相吸。
看着如今我的晚辈得时候,谁都不曾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这些天使般的孩子不要快速的长大,成人的世界充满着套路,充满着复杂,充满着不洁。我一点儿都不希望他们长大,孩子的世界多么干净,多么的美好!长大后的我们,不再像以前的孩童时的我们那样彼此亲昵,我们甚至不喜得和自己曾经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儿说一句话,我们把多少热情都给予了陌生人,却用了一颗本不该有的冰冷之心去对待了我们的至亲挚爱之人。我们总是有意识的忽略了他们的好,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真。却总以为对我们最珍贵的是我们用死乞白赖乞求到的陌生人的关心,那满是套路的真心情谊。
我们不能对比,不能衡量。有许多时候我特别想爱我的家人,却可悲的发现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们。记得自己曾经还口出狂言的对叔叔说:我们这一辈的情谊一定比他们上一辈人要深厚,要好!后来随着成长的一天天的更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话说大了!你爱别人而别人却不一定……
随着社会地位,社会等级的发展,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一脉相通的家人呢?要不要以不变应万变呢?
篇5:爱及家人-散文
有一位同事曾经说过:“既然我选择了他,我爱他,就要接纳他的家人,爱他的家人。”我听后很是觉得耳目一新,就想不管她能否做到,但是她能有这样的认识,足以证明是一个理智与敏知性并存的女性。
在生活中,有多少为人妇者懂得这个道理呢?
当母亲的,恐怕都会看不习惯儿子被媳妇吆来喝去,更加害怕取了媳妇失去儿子。毕竟社会上娶了老婆忘了娘的例子不在少数。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其实,君不见也有许多婆媳就像母女那样亲密无间。
说到底,关键是看把双方把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心中有多少份量。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把对方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来对待,爱他所爱的人,家庭的幸福还会远吗?
有的人妻只爱丈夫一人,夫家的成员当成可有可无,甚至处处与之计较,丈夫就变成了夹心饼干了。有的人妻时时、事事、处处为娘家人着想,要求丈夫无条件的给予关心与照顾,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丈夫的家人,生病时更不会嘘寒问暖,体贴照顾,甚至还不让丈夫去尽责,最终使丈夫成了千夫所指、众叛亲离。这样的人妻是自私的。
爱他,就要让他感到幸福。为人妇者、为人媳者,你能够把他的爸妈当作自己的爸妈去孝顺吗?你能像他那样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家人吗?
篇6:陪伴家人散文
陪伴家人散文
婚後少有機會單獨跟母親及姊姊一起吃頓飯,所以這次特別安排母姐會的精心時刻。
今天不當媳婦,只當女兒!
為了今天,早早請了假,而當中協調地點喬了老半天,最後敲定在台中,為此行程規劃了許久終於成行。
先來張自拍
相聚時刻無價,早早跟老公及婆婆請一天假,謝謝老公、婆婆及孩子們。
暫時卸下老婆及媳婦的身分,今天專心當母親的女兒跟姊姊的小妹。
前言、美麗插曲
美麗的插曲,母親手機剛好遺失,因聯絡不上母親十分擔憂,而姊姊因疑似手機遺失於是半途折返回去尋手機,因此母親單獨搭車前來,我在車站繞了好幾圈,不見母親。
碰巧,出了車站後,母親跟一位同車乘客借手機,方得聯繫上。
第一站、一中街豐仁冰
意外的插曲導致美麗的錯誤
為了表示感謝,特地讓對方搭上車,送對方到她要去的中友百貨,趁機繞到一中品嚐讀書時期,夏天愛吃的豐仁冰。
等待中第二站、審計新村,品嚐特色小吃。
審計新村隨處可見這種傳統眷村建築,今日雖是平常日,但來訪的遊客蠻多的。
眷村傳統建築
到處都是文創店家。
很好拍。
同事推薦的三時杏仁。
價目表
裝置藝術。
早起叫賣的腳踏車
大快朵頤。
濃醇香的杏仁
來杯杏仁茶
原味杏仁茶
濃醇香。
第三站、序曲喝茶吃千層派
招牌很不明顯,路過很多次,最後直接推門入內問店員。
序曲大門
一樓不大,但空間舒服。我們是第一組客人,抵消為一杯飲料或甜點。
序曲一樓
我們選擇二樓,清幽。
映入眼簾的是「捨得」及對面學校的木棉花。
靠窗
來杯熱茶。
茶器漂亮
敬寧靜的一刻。
來杯熱茶
不久,姊姊抵達車站,搭計程車過來與我們一同會和。
姐妹合體
敘舊聊天,然後開始到處閒逛。
隨手拍
然後跟熱門泡芙拍照。
化身泡芙仙子
我們化身泡芙三仙女。
熱門拍照地點,需排隊。第四站、屋馬吃燒肉
屋馬燒肉本店十分熱門,電話超難打的進。需提前一個月前預訂,我們三人這次是吃1960元的兩人套餐,加費升級海鮮粥,吃的超級飽。
肉品
姊姊的熱雞湯可免費續杯。
媽媽還在研究怎麼擺pose
吃飽後,上甜點的時候,寫上交代店員給姊姊餞行的內容。
祝福姊姊平安健康,畢竟人在國外,萬一生病了,醫療費可是貴的嚇人。
姊姊說她很開心
吃飽喝足後,到綠園道逛逛後,驅車前往春水堂的路上,路過第二市場,買了杯老賴紅茶冰。
紅茶冰加珍珠
第二市場美食多!
可列入下次女人約會的口袋名單。
第五站、春水堂本店。
肚子還躺著許多燒肉,所以珍珠奶茶點小杯的.嚐的味道!
珍珠奶茶
隨手拍。
泡茶區
古色古香的建築物。
春水堂大門第六站、綠川水岸走廊
因為想來很久了,聽說媲美日本京都鴨川所以就來囉!
夢幻水母
好像蒲公英。
美不勝收的河岸
開心地合影。
母女三人合體
隨手拍。
橋下花朵海
越夜越美麗。
美不勝收。
捨不得結束一天的行程,真令人難忘,已經忍不住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母姐會囉!
後記、轉眼間才發現母親老了。
這頓飯,直到母親退休了,姊姊即將出國,敲了許久終於成行。
我想,我或許是個不及格的妹妹
更是個不及格的女兒,很是慚愧。
婚後,忙於生活、孩子、事業,無止盡的忙著,忙到都忘了母親已經老了。
那記憶裏聰明反應快的母親,反應似乎變慢了,記性似乎也變得有些差。
聽著媽媽細說當年,細細端詳後,臉上留下無數歲月的痕跡,不經感嘆時間的流逝,轉眼間,才發現母親老了、發福不少。
再多的捨不得,終將告別,希望日後,一家人有機會能再聚在一起。用此文紀念及封測今日的感動及美好。
期待再聚
若看了有些感動,記得多陪陪家人吃頓飯,外地的遊子,打個電話回家吧!
篇7:完美家人散文
完美家人散文
在村里,每户人家都有跟别家不同的饭菜味道和生活习惯,像同样是做糊糊,左双奶奶家喜欢用胡萝卜调,而我们家更喜欢用土豆调一样,据说一些看似寻常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各户人家之间外貌、语气、语调乃至性情的差异。有意思的是他们吃饭的形式也跟我家不同,我家是将糊糊盛到碗里,每人一碗端着吃,而他家却是一家四口围着那口黑铁锅吃,似乎这样的形式才能彰显他们家族的风格。而他们只有在眼目低垂,嘴巴撅起,双腮瘪下去将食物吃掉时,才更契合家族的传承和规矩。左双奶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长有一张布满麻疤的脸,据说那是出水痘后遗症,但村里其他人出水痘却没有留下印迹。因为这些密密麻麻的疤点,导致两个人三十多岁了,也没有娶上媳妇。他们小而窄的面庞很周正地来自他们妈,而他们廋高的身材,又毫无偏颇地像极了他们的爹。后来,左双奶奶的小儿子娶了邻村地主家的闺女,那是个小个子的圆脸女人,奇怪的是,她的脸上也布满隐约的疤痕。
那时我猜测,会不会每家都藏着一个独属自家的模具,而所有的家人和后代,都要经过这个模具的刻塑,成为相像的模样,身高、形态和秉性?像我的小伙伴禾苗跟她的哥哥们无一例外拥有黑黑的杏核眼和厚厚的嘴唇,一笑就露出一模一样的大板牙,让人轻易就能分辨出他们是王家的孩子。有次我们跟大孩子们捉迷藏,一个小哥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树后和草垛后面找到了禾苗和她哥哥。按小哥哥的说法,他们兄妹两个有同样的气味,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
被我们喊“六指儿”的俊生和弟弟,除去有跟他们爹惊人相似的大脑门外,还遗传了他们妈的第六根指头——一个紧紧附靠在大拇指上的异物。他们在年幼时,并不掩藏或害羞,乃至很多时候,会在人前不自觉地吸吮那个小小的肉指,或者伸出手让其他小孩看看摸摸,跟随他们傻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读懂人们奚落和嘲笑的眼神,那时,他们快要哭出来的表情和颤抖着的薄唇,竟然跟他们妈妈同出一辙。这些有别于他人的标志,不但使家人之间有惊人的相像性,同时也成为别人区分和认同他们的一种记号。
比我小的二闺女,有爱吸吮大拇指的恶习,不止晚上,即便大白天出门,她的拇指也在嘴里,玩耍的间隙,更会吱吱地猛吸几口。她的右手拇指上,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肉包,家里人通过在她的指头上抹大酱、辣椒,或者用带子缠起来,用针刺等等方法,都没有将她的习惯改掉,直到有一次,她无比惊讶地看见了俊生的第六根指头,并受到即将长出第六根手指和成为俊生的家人的恐吓之后,一改吸吮拇指的恶习。二闺女在家里是长得最不好看的人,小眼睛,大嘴巴,连她妈都说她是河沟里捡来的小孩,但随着她改掉吮拇指的毛病,人也变得安静听话,似乎长成了大人,不长时间,她的五官、表情和说话的口吻,越来越有了她妈的味道。她妈当时在村里任小队会计,喜欢看书。我稍稍识字时,曾在她家翻完厚厚的《说岳全传》。她妈有很多讲究,比如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准发出声音,去茅房不准说去尿尿之类的,连年节下走亲戚送礼道,她妈也从不用篮子装,而是用自己缝的布包装。二闺女在她妈的习染下,竟然也渐渐讲究起来,乃至不再跟我们到谷秸里翻跟头玩。
秋收过后,村里来了个照相的人,因为稀罕,且收费少,许多人家都穿戴整齐,到庙院里来照相。庙院里的两棵柏树中间挂了一张布,布上画着小桥流水和花草,布前面摆一个长凳子,来照相的所有人家的长辈都坐在凳子上,孩子们站在他们身后,照相师傅每次左左右右地排摆好,对焦完毕,都会说:看我,咧开嘴,笑笑。我们一群小孩挤在一边,嘻嘻哈哈地看着面前每家老幼,或多或少,聚在一条凳子周围,仿佛有一个神秘的光圈,将一家人紧紧地圈在一起,然后呈现出有别于其他人家的举止和笑脸,宛如是一场接一场的戏,每场有每场的不同装扮和故事情节。
比较骇人的是,当冬生站在他父母身后时,我们看到,在相同的黑色衣服衬托下,呈现出三张完全不同的脸,他们的肤色、五官、表情像三种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件,乃至互相之间有某种冲撞和暗暗叫板的意味。这种突兀感,让小孩子们不自觉地全部噤声。但能听见大人们在窃窃私语,那声音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秘密如细小的颗粒,在空气中缓慢地升腾。直到照完相,冬生搀扶他爹出了庙院,下一户人家开始走到长凳子前,人们才结束了那种切切嘈嘈,而转回来撩逗刚刚坐到凳子上的那家女人。
我第一次对冬生家产生了疑惑。冬生当年十六七岁,有一张雪白雪白的脸,黑黑的长眼睛,红红的嘴唇,个子不是很高,人也廋,使他看起来腼腆害羞更像个闺女。因为他说话的声调怪异,平日里基本不说话,被人起了个“小哑巴”的浑号。见他人长得瘦弱,队里专门让他牵牲口。比如播种的时候,他就牵着牲口在前面踉跄地小跑,防止牲口野性突发,跳建起来或把缰绳挣脱。而犁地的时候,他也同样和牲口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跑着。黄昏,他牵着一头牛懒洋洋走回村里,牲口庞大的身躯衬得他更瘦更弱,奇怪的是,他跟牲口间有相似的表情,眼睛直直地盯着前下方,嘴巴紧闭,一言不发,他们驮着彤红的夕阳,像两个苍老的人。后来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中,才知道冬生是当年政府从上海孤儿院领回来的孩子,因为冬生爹妈无儿无女,所以冬生就成了他们家的孩子。这时候我们才想起,冬生说话不是怪异,而是带着侉味,“难怪他们家三人各有各的样子呢。”禾苗恍然大悟的说到。这种有悖常理的想象,令我们小孩子不知所措,似乎大人们做出怎样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用大人们的话说,这都是命。但这种无血缘亲情的父母子女,若未通过独属自家的模具的刻塑,会不会有长久的缘分?我们面面相窥,在渐渐冷起来的'风中,跑向各自的家门。
不久,村里的来俊竟然从他妹妹家抱回来一个小闺女,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四个孩子的父亲。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按她老婆的说法,他儿子们的脐带都是短短的粗粗的,拥有这样脐带的孩子,只有兄弟的命,而没有姊妹的命。跟他家相反的是,他妹妹连生三胎全是闺女,这个小闺女刚出世,就被亲妈扔到尿盆里去,让她自生自灭。来俊听说,马上就赶到邻村,将小闺女抱回来了。小闺女百天的时候,正好我们村唱戏,他家就住在戏场边上,来俊媳妇怀里抱着那个小闺女,笑吟吟地站在街门口。女人们很快就围住了她们,有人说,这个闺女养的好壮,一点也不像百日的孩子。也有人说,这孩子长得还是像你们家人。来俊媳妇听了这话,有点不乐意,顶撞道,我们家的孩子长得当然就像我们家人了。言下之意,这个孩子如同已出。女人们悻悻然地离开。也是,孩子的身体中,起码也有一半得血液是来俊家的。据说以前村里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若果自家人丁稀寡,需要领养孩子,一定是去领养兄弟姐妹的孩子,一来有血缘传承,二来关乎到家产,肥水当然不流外人田。
二保老汉在冬天去世,他无儿无女,是个孤寡人。但他的二侄儿操持了他的丧事,并为他披麻戴孝。在村里,这叫顶门。意思就是他的二侄儿从此就是他门里的人,他身后留下的房产、田地、外债,乃至亲戚间的走动,都由侄儿来承接。一般长子承担着一个家庭撑门立户的职责,为别人顶门的事,只有次子或者三子、四子这样轮着来。二保老汉的丧事办的并不风光,一来他除去一眼窑洞外别无长物,算不着富人。二是他一直独居,人也不随和,有交情的人也没几个。三是他跟兄弟们的走动也少,年节下孩子们过来,连个压岁钱都不给。所以他的丧事就办的颇为潦草,没有吹鼓手,炮仗也放的很少,给他披麻戴孝的侄子竟然连泪都没有滴一滴。他唯一的表示就是披麻戴孝,拄着孝杖,在前面做出拉灵的态势,以此来证明自己以后作为二保老汉的继承人的身份。埋葬了二保老汉之后,他笑嘻嘻地走回村里,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在五道庙竟跌了一跤,此后,他走路的姿势就跟二保老汉一模一样了。
田园的姑姑嫁到五里外的村庄,她在生下两个孩子后去世。不久,田园姑父又娶了媳妇,并带媳妇来田园家认亲。田园奶奶拉着这个叫贵莲的女人的手,哭了又哭,直到哭死过去,田园爹掐住奶奶的人中,都掐出了血才缓过气来。缓过来后躺在炕上,不哭了,把全家人都叫过来说,“以后贵莲就是我闺女,你们的亲人。”当下贵莲跪下来,喊妈,又认田园爹妈哥哥嫂子,田园跟弟弟也一同喊贵莲姑姑。全家欢喜。贵莲就成了田园奶奶的“絮”闺女。在村里,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在人们的忌讳里倒常有,比如五月里忌讳拆洗棉被和棉袄裤,就专门提到了必定会伤及外嫁闺女这让人心惊的话题。因为棉花需要一块一块撕开,然后一层一层叠在一处,村里人把这种对棉花的加工工序叫“絮”。“絮”跟“续”谐音,“絮”作为动词本身有重复重叠的意思,而“续”有连、继的意思。五月被称为恶月,万事不吉,这个月有很多个恶日子,不止有不絮棉被之说,还有不能嫁娶,不能建房,不能砌灶,不能搬家等禁忌。闺女们外嫁出去,如果短命而亡,其夫另娶之人被称为“絮”闺女。五月里拆洗棉被,无疑会增加“絮”闺女的危险,所以人们在这个月,用诸多克制和禁忌来换取平安。,按照礼节,贵莲作为田园姑姑的替代之人,她会在年节下尽闺女的孝心,所以每年大年初二,田园姑父都带着贵莲来拜丈人,虽然是个絮姑姑,但每次都会给田园五毛压岁钱,在当时,这是不少的钱呢。过了几年,贵莲也生儿育女。田园的四个表兄妹长得细眉淡眼,白白净净,说话细声慢气,真像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外人根本分辨不出他们来自两个女人的十月怀胎。或许籍该如此,每个家庭成员,注定担负着促成家人完美的职责,才能使家庭存在的有价值和意义,
那年在庙院里,我们家也照了全家福,我的祖母坐在凳子中间,她的身左身右坐着我的父母,我跟妹妹踩着砖头站在他们身后。三寸黑白照片里,我们五个人,神态惊人的相似。我们的眼神朝着同一个地方,仿佛我们的心也朝向一处。作为被我们家模具周正刻塑出的我,遗传了祖母和父亲的脸型和身形,乃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能喝正痛片,一但喝下,全身起红疙瘩。而母亲跟妹妹有相似的眉眼和身形。但奇怪的是,每次我去邻村供销社买东西,都要被人指认出来,在他们的口中,我跟我妈长得一模一样。
据说命运在不经意间会以隐晦的方式暗示事件的最终显现,若果如此,年幼的我,曾对冬生们产生过的无限好奇就可得到很好的解释了。因为许多年以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形下,我凭空有了个弟弟。这个来自别人家的孩子,彻底颠覆了我几十年来对家庭模具的强大意味和厚重力量的认知,像折断的树枝,焊接家人之间的血缘消失了,他像一根刺,或者一支箭,刺穿我们家那个隐藏在血液深处的模具,使它撕裂,破碎。在时隔几十年后,我们站到了陌生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幅全家福。这幅全家福中,有我们的外子和孩子,也有弟弟和他的孩子。照片中的十几个人,在相同的皮肉下,拥有不同的样貌和心境,不同的骨头和血液。若果我在镜头里,或许会看见勾勾叉叉的河流般的血液,在我们跟父母之间有怎样的勾连,而我的弟弟血液,却像狭窄的小溪,孱弱而无力地伸向他的小孩。这世上,每个家庭成员,因拥有来自同一血脉的传承和责任,使得他们都具备完美家人的资格。但对于补缺的那个人来说,却需要用更多的力气,来完成命定的事。在照片中,我们的嘴角都在微微上扬,眼睛微微弯下。是的,我们都在做出完美家人的样子,展现给这芜杂的人生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看。
篇8:家人的散文
月很无助,只能给辰去手机短信,并说如果还没消息,就要去辰的城市去找他?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竞赛,他总是无往不利地拿回一张又一张的奖状。家人作文当爱情不需要条件时,简单得只是从昏迷中回归人间时见到的第一个人和她的.眼泪。800字作文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在这种走向面前,上述五种女人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就是“傻女人”了,与崇拜金钱和地位的女人相比就会显得“相形见拙”。
我还依稀记得初一的生活,那时我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枯燥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到厌烦,只能在星期六得到放松。可是由于我的疏忽,打翻了妈妈的一片心。
下午,妈妈出去上班,并在走之前叮嘱我一定要关炉上的火。那是我最喜欢的西红柿排骨汤,怎能忘记。不幸的事发生了——我居然忘记了关火。好看的电视节目吸引了我,把我带进另外一个世界。
“叮咚——”门铃响了,我似乎想起什么,赶忙冲进厨房。迟了,一切都迟了,汤烧干了,排骨也烧糊了。调皮的气泡在锅里不断地冒,好像在嘲笑我忘记了关火。
紧接着,我听见妈妈开门的声音还有责备我为什么不开门的声音,心里开始紧张。妈妈走进厨房看到了这一切,流下了眼泪,我体会不到这泪水的含义。只听见妈妈对我大声吼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辛辛苦苦熬的汤都被你破坏了,你下午都在干什么?”电视的声音突然在她的耳边响起,“看电视,就知道看电视,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以后怎样做大事?”
名师点评:
这篇散文用第一人称口吻,通过现时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写出了妈妈对孩子无言的爱,的确,父母的爱帮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感谢父母!另外,如果作文题目改为“爱家人是我的福气”,效果会更好。
★ 学农小结
★ 家人祝福语简短
★ 家人祝福语
★ 三农论文
★ 农信春光范文
★ 悯农古诗
★ 初一学农作文
★ 学农的日记
农家人散文(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