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新」

时间:2022-11-29 11:27:11 作者:der意的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er意的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新」,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您好!

“苍鹰感恩长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就会自然地想起您——我的老师。老师,我要感恩您,因为您让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从小,我就在书上看到,老师是辛勤耕耘的园丁;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家陶行知把老师比喻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见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崇高啊!因此,我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能像您一样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您辛苦了!为了培育我们,您付出的太多太多……您是我们的好老师,您平时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当有的同学作业不懂该怎么做的时候,您就耐心地教他:每当同学身体不适的时候,您总是第一个发现。老师,您是永远照亮我们心灵的导航灯!

老师,谢谢您对我们认真负责的教育,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谢谢您教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知识,谢谢您对我们无私的奉献,一千声一万声“谢谢”都无法回报您对我们的教导!祝您:身体健康!

篇2: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我想:他们的生存条件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得多,没有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哪有人还能咽得下皮带、野草呢?我门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奋不顾身,和敌人拼搏起来。红军们的勇敢令人感动!

在漫长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校长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难以忘怀六七十年前的那些往事。1936年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第二次穿越草地。这一次,18岁的他准备了一条拐棍。

“在草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潭。”王定烈回忆说,“每走一步,都先用拐棍这儿戳一下,那儿捅一棍,找到一块能够落脚的地方后再迈出下一步。”进入草地后,王定烈患上了重感冒。两天后,师长兼团长郭锡山见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借故把他丢弃在荒野之上。

“幸好政委万汉江赶来,与郭大吵一架,几乎动了枪,才又把我找了回来。”王定烈回忆说,郭锡山在后来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战斗中当了叛徒。1936年10月,王定烈随部队开始西征。这支由2万余名红军将士组成的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兵败在一个名叫石窝山的地方。

1937年3月,敌人包围了石窝山的西路军余部。王定烈和战友们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上午10时,敌人突然占领王定烈所在团的右翼前沿阵地,七八个敌骑兵挥着马刀冲了上来。“一个敌人拨马冲过来,举起马刀朝着我的头顶斜劈下来。好在一个战友调转枪口,将敌人击落马下。”王定烈回忆说。但,王定烈还是被子弹击中。一颗7.9毫米的步枪子弹从他的左后腰穿进去,打穿左肾,之后向上,卡在脊骨间。他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时,已是下半夜了。王定烈在尸体堆里,又找到两名负伤的战友。第二天,他们找到一个独屋,里面有二三十名红军伤员挤躺在一起。于是,他们走进去,也挤在一起,晕晕乎乎地睡着了。“突然,一挺机枪从窗户里伸进来嘎嘎怪叫,满屋的人立即被扫倒一片。紧接着闯进来的马家军手举马刀一阵疯狂乱砍。”王定烈比划着手势,“我的头被猛击一下,一下子又昏过去了。”

记者注意到了老人的伤疤:耳根上部的一条刀痕深及半个脑门,左右手各有一道伤深及骨的刀疤。当时,王定烈戴的棉帽上,有一个铁片做的“耳朵眼”,恰好挡了一下马刀,才使他的半个脑袋没有被削去。他手上的刀疤,则是在遭到刀击的一瞬间,本能地护住头部而被砍伤的。

等到王定烈再次苏醒时,天色已近黄昏,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牺牲了。他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沿着小路走了。两天后,他还是被马家军俘虏了。王定烈和被抓来的其他西路红军,被关押在甘肃省甘州(今张掖市)。天气渐渐变暖,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的战友被抬出去埋掉。他身上的刀枪伤口,四处化脓,腐烂发臭,生了许多白花花的蛆虫。

“一天,来了一位身材修长的女护士,她仔细地为我擦洗伤口。当擦到腰上时,她‘啊呀’尖叫一声,捂着嘴转身跑了。原来,伤口处生的蛆已经结成了团,扑拉拉地直往下掉。过了一会儿,女护士又转回来,流着泪用纱布将一团团的白蛆从伤口处拨下来,把腐臭的烂脓一点一点地用盐水洗干净,整整用去了一大堆纱布。”王定烈回忆说。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护士是地下党派来专门照顾重伤病员的。在她的照料下,王定烈的伤也渐渐好转。这时,叛徒郭锡山企图劝降他。

“我在团部当书记的时候,和郭锡山打过几个月的交道,知道他的德行。这个家伙打仗不行,平时讲吃讲喝,干部战士对他都很反感。”王定烈回忆说。然而,横在腰脊上的那颗子弹,卡得他始终直不起腰,在叛徒面前只能弓着背。这让王定烈十分恼火。“在叛徒面前挺不直腰杆子算啥玩意儿!”王定烈回忆说,他牙一咬,心一横,硬是一挺,那颗横着的步枪弹头顺了过来,和脊骨平行,如同动了一次手术。

王定烈的腰直起来了!后来,在党中央的交涉下,王定烈被释放了。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高职务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而那颗子弹却一直在王定烈的腰里停留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至今,这颗子弹,仍被他保存着。

篇4: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激励着困难路上的我们前行。

篇5: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在长征途中仍有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血战独树镇”一仗就有百余名将士英勇献身。从泌阳县烈士陵园到独树镇七里岗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一座座纪念碑、一块块墓地,都在默默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爱国、爱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意志更加坚强。

在挖掘长征故事的同时,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采访团成员感到欣慰。昔日偏僻闭塞的贫困山区,在党的好政策的领导下,道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长、越来越平坦。如今,村民们种植的果子、药材,养殖的鸡子、肉牛都能方便的卖出去了;依托青山绿水、环境宜人的优势,不少地方都搞起了景区开发,而周围的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发展农家乐,从事旅游服务业。群众的腰包鼓了,他们笑的也就更甜了!

重走长征路,我们用文字传播了长征精神、展现了发展成效,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没有国便没有家,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小家才会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6: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不禁思绪万千„„

在节目中,我了解了许多在长征途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由99岁的胡正先老爷爷讲述的。当年,他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名通信兵,被称为“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一次战斗中,为了部队的密码本不落入敌人手里,硬是把它吞到了肚子里。接着,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奶奶讲了她18天大的时候,就和部队一起参加了长征,那时她被放在摇篮里,敌人投下的炸弹惊着了马,差点儿掀翻了摇篮,幸亏一位红军及时抱住,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后来,贺龙将军干脆带着孩子打仗,一次由于战斗的需要,把孩子丢在了草丛里,真是九死一生啊!被毛主席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炳炎将军,在战斗中,他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他靠着红军钢铁般的意志,让医生锯下了自己的整条右臂,手术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听着这些讲述,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这就是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啊!相比之下,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打我们一出生,就被爸爸妈妈宝贝似的捧着,他们总是让我们吃最好的,穿最美的。今天早上,妈妈有事不能送我去上学,我一听说,就撅起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心想:这么远的路,还不累坏我?爸爸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带着上完夜班的疲惫把我送到学校。想到这里,我是多么的后悔,比起红军叔叔的万里长征,这点路算什么呢?我完全可以自己走的呀!还有一次我在运动场上摔倒了,膝盖碰出了一点血,疼得我眼泪直流,因为这点血,我没有跑完全程,是老师扶着我走出运动场的。现在想想,

我是多么的懦弱!

夜深了,红军战士的形象挥之不去,红军战士的故事还萦绕耳际。我已下定决心,让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篇7: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让我们来听听驻马店泌阳县宋书仁老人讲述他爷爷和红军的故事。

“民国二十三年冬天,那次过红军住俺这儿,开始人们有点儿提心吊胆,可是见他们个个都喊大爷长大娘短的,很家常,就放心了。他们做饭用户家(本家)的锅,吃饭先给户家盛。第二天早晨老早就起床了,把睡时铺的稻草收拾干净,整理好,放回原处。又把屋内院外打扫一遍,还把户家的水缸打满,他们用过早饭临走时,还挨家挨户问问丢失啥东西没有。”

宋书仁说,“村上老百姓从没见过这样有规矩有礼貌的兵。部队走后,人们都说,这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真好,在咱这住一搁和(一晚上),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又说,这红军去北方打日本鬼子的,听着真开心,真来劲。其中有位教师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古训,是真理。俺这儿乔蛤蟆的儿子就是这次参加红军,跟部队走了。”

在宋书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曾经红军住过的地方,茅草屋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带有大院子的砖瓦房。

作为一个生活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享受着革命先人的奋斗成果,是幸福的一代。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一种乐于牺牲,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新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回望长征,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篇8: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长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长征路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冰天雪地中,红军艰难的前进,每一位战士都穿着军需处长发给他们的棉衣,然而,在这时我们的好军需处长却倚靠光秃秃的树干,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无情的雪山给吞杀了,将军和战士们愣住了,同时也感动万分。军需处长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却留给了自己,正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战胜雪山的信念和决心。老班长又何尝不和军需处长一样呢?他们一样忠于革命,他们一样舍已为人。指导员安排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他们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了宿营地,老班长就忙着给这三个病号找吃的,青稞面不多,没有几天就吃完了,老班长和三个病号一天天瘦下去,后来,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老班长夜里就出去钓鱼,三个病号第二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鱼汤,但是老班长每天就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可老班长却倒下了,老班长在死前都是那样的镇定与安祥,在那根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耀眼的光芒。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了解长征故事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觉得学习就像长征。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几年,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有许多的“险峰”等着我们去攀登,有许多“敌人”等着我们去打倒。我深知: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的。

我还觉得人活着也是一次长征,从小到大几十年,每个人都要学习这样那样的本领,可要有真本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长大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碌碌无为,全看你在生活的长征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只有像红军那样不畏艰难,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要永远记住毛主席这首诗,我更要把红军的长征精神牢记在心,激励我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励志的成功人士故事激励你前行

长征故事开场白

毛泽东长征的故事

关于长征的故事精选_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激励学生故事

我的书信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激励员工励志故事

我的长征观后感

书信格式参考

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新」(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