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时间:2022-11-29 15:41:50 作者:Jerez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ere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古诗塞下曲的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古诗塞下曲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第一首诗知名度最高,尤其是最后两句经常被将士们所传唱。开头说五月的天山只有雪和寒冷,短短十个字,就形容出了边塞的将士们的艰苦。可是军营的战士们斗志是昂扬的,睡眠也要抱着马鞍随时准备战斗。李白的诗歌中经常的引用历史典故,“直为斩楼兰”就是引用了“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的故事,“直”与“愿”字呼应,语气强烈,爱国杀敌之心喷涌而出,有极大的的艺术感染力。

篇2: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此诗形容战士们骑着骏马一路急驶,响着马鞭,背着弯弓离开了汉地的月亮。在战场上用弓箭射杀了敌人,战争结束后,阵地上的星光也暗淡,营地上空的雾也消失了。最后成功后,能进入汉代麒麟阁功臣画像的,只有霍去病一人。其实这也暗有嘲讽之意,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士兵们仍然愿意为国效力,为国捐躯。

篇3: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此诗写战士们在塞外为国守边疆,而家里的亲人们对远方战士们的思念,却怎么也盼不到战士们的回归,每日因思念而流下的泪,只有自己知道。这也说明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恶。

篇4: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此诗简短几句,就形容了塞外的强盗们乘着秋高马肥的季节南侵,天朝的将士们也离开汉地去迎敌。虎竹,即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然后带着士兵们到沙漠里,在边塞的月光下,用弓箭和刀剑和敌人们厮杀。最后两句说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还不能回到玉门关以内,所以亲人们不要着急,请耐心等待。

篇5: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此诗描写朝廷的大军开赴了边塞,准备抗击胡人的南侵,在广阔的沙漠里与敌人经过了多次战争,手握着雪吃着饭,累了就在沙漠的.陇头之上休息。只有完全击败敌人,战士们才能放心的睡觉,那样内地的百姓们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篇6: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此诗描写战争的烽烟在沙漠上空盘旋,都连接到汉武帝甘泉宫上空的云了,汉武帝大怒拔剑,招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往杀敌。杀气冲天,战鼓也震天动地。最后将军凭借着勇气,一下荡平了边塞的胡人,边疆随之也安定。

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一年前李白应诏进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因此,这组诗也充满了杀敌建功立业的气息,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艺术感染力极强。

本文为原创,首发头条,图片来自网络,欢迎收藏转发。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篇7:塞下曲诗词鉴赏

塞下曲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译文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解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诗文赏析

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所以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诗的内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仍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让人心酸难言吗?

陈陶有一首《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内容与此诗几乎完全一样,但论表现力就差了许多。究其原因,我们知道绝句短小,贵在精到,所以一首诗中往往只会留下一个最突出的妙处,以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比如此诗最关键的是戍人已死而家人仍思的反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艺术处理都被诗人刻意抹去了。而相比之下,陈诗虽然词义更丰,还用了修辞,但由于丰富出来的'词句都不是读者最关心的,也不是诗人想要表现的,所以反而淡化了感情,比许诗平庸了许多。

总的来说,此诗在叙述之外丝毫不加议论,也未曾抒发感情,但其酸楚已使读者不忍卒读,诗人节选战争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整场战争的残酷,可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篇8:古诗鉴赏:塞下曲

古诗鉴赏:塞下曲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篇9:爱国古诗《塞下曲》

爱国古诗《塞下曲》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黯黯:同“暗暗”;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咸:都。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赏析】:

写出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古诗诗词赏析

李白《塞下曲·天兵下北荒》诗词

塞下曲的鉴赏

《塞下曲·其一》原文,鉴赏

二十四节气古诗之立冬诗词

描写爱国的诗词-爱国的古诗

改写卢纶塞下曲

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描写风景的古诗_描写景色的古诗诗词

古诗塞下曲的诗词(合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古诗塞下曲的诗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