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do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大学军训的意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大学军训的意义,希望您能喜欢!
篇1:大学军训意义
一、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法律依据: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
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4月28日九届人大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世界趋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同时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以4年制的学校为例,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增加至每周5学时,并参加—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成为现役部队中非常出色的军官。据统计美军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设有后备役训练团的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危机,今年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近期,暗中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向我国提出领土争端,等等。这些事件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3.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第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仟务。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培养人才的模式向口径、适用面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因此,培养的人才要做到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
4.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
(1)军事技能训练,接受军事化的管理,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大学生磨炼了意志,锤炼了体能,增强了体质,培养了顽强的作风。
(2)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
(3)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使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有利于广大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因此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
(4)通过军训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使学生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5.有利于做好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大学生国防观念,培养了国防精神,这有利于做好征集大学生的入伍工作。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并保留学籍。
二、军事课程的梗概
1.军事课程的性质军事课程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2.军事课程的目标军事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利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军事课程的要求 。
(1)军事课程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皆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2)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
(3)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
4.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
(1)中国的国防建设。主要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国防概况;中国的武装力量体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国防法规;国防精神。
(2)军事思想概述。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外国军事思想。
(3)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主要讲授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格局,世界军事形势的演变,当前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况,世界主要国家的防务政策,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五独”势力与国家安全等。
(4)军事高技术。主要讲授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讲授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用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研制中的新概念武器技术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5)高技术局部战争。主要讲授高技术局部战争概念,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样式,新“三打三防”,人民防空以及如何迎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挑战。
5.军事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与阅兵。主要教学训练内容是: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简介,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分队的队列动作及阅兵。这是军事技能训练教学中分量最重的内容。
(2)轻武器射击。主要训练内容为;介绍轻武器常识,讲授射击原理,训练半自动步枪的射击动作,进行实弹射击。
(3)军体拳(第一套)。军体拳是一套强身健体、防身制敌的拳法,吸收了我国武术精华,集中了16个常用的搏击动作,按照拳法套路进行训练,—般需要经过6—10学时的训练方可初步掌握。
(4)军事地形学。主要介绍地形图基本知识、现地使用地图,以及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5)战术基础与野外生存训练。主要介绍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战斗样式,战术基本原则,单兵战斗动作;介绍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以及野外生存。
三、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几点要求
1.要整体把握军事理论属军事学学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因此,学习时,要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通读全书,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军事理论课的脉络。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全书的整体构架,才能纲举目张总揽全局,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内容,再进一步拓宽,加深理解。
2.学会创造性思维进行战争必须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敌情、我情、地形、天气等诸多作战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推、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加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它迫使每个人(特别是指挥员)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创造性的超常思维,去处理那些出奇的“不可思议”的矛盾,以夺取战斗的胜利。可见,要学好军事科学,必须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3.做到融会贯通学习军事理论,必须根据其特点,善于联想,善于把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也是做学术研究的一般法则。一个优秀的合成军队指挥员之所以能够把各军、兵种的力量有机地协同起来,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不但精通各军、兵种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不但在理论上精通各学科知识,而且在行动上善于把精通各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指挥协调中心。学习军事理论,不仅要善于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而且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归纳整合的能力。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更要善于“联想”与“整合”,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素质的目的。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国防教育是以建设强大国防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国人民进行培养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激励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全民综合教育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民族素质,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的基础工程。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要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自卫的实战力量和威慑力量,当然也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真正独立和经济上的稳定发展,更谈不上国际地位和声望了。20世纪初发生的一切,是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血泪史,经历了社会衰朽,国力式微,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经历了救亡图存,自新求存的伟大奋斗。通过对史实的教育,树立保卫21世纪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屈的中国魂,重塑民族形象。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往往只顾个人利益,贪图个人享受,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不知道国安才能民生、国富才能民强,没有国家的安全就不会有我们小家的安宁和幸福,因此要激发学生在危机感基础上寄托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化,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的野心从未停止过,美国的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已成为台湾和平统一的巨大障碍。21世纪的中国谁来保卫?要靠高素质的新一代。作为新时期的学生,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勇于同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 斗争。
开展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精神、国防法制等内容的教育,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赋予新内容。一段耻辱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义愤;一个精忠报国的壮举,启迪学生要发奋努力;一次军训或基地考察,让学生终生难忘;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能教育学生为国捐躯。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活动,教育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勇,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
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观念,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等。
为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要进行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国防史,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要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有感性的认识;要进行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大学生进行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掌握必备军事技能的主要手段。早在古代,统治者们就对国民进行军事训练,“军赋出于耕田。”据《周礼》记载,西周时由司马掌管军队,“四时教民军旅”,平时,人们致力于耕作,农闲时,政府派人进行军训。可见,全民军事训练由来已久,大学生军训是现今许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军事技术训练是军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掌握和使用武器装备、设施和器材的操作技能活动。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能熟练操作使用;通过军训,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练,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技战术水平。
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先进、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首先运用于军事领域。”所以,大学生国防教育也离不开国防科学技术的教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地摆脱贫困落后和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富裕强盛之国,离开科技和教育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兴国”和“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科技教育的重点是当代军事高技术教育,包括军用信息技术、军事航天、航海和空间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加强国防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国防教育的实质是国家根本利益教育,核心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奉献精神教育。在崇尚综合国力竞争的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作为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生存意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任务。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巩固和加强国防,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篇2:大学军训意义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军训在军事集体中进行,使每个成员在个性差异下交往、融合,个体就能在精神上大大丰富起来,在智能上更快地成熟,也能更快获得其本身所缺乏的那些品质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酗家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嗣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对大学入学新生的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通过训练,促使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尉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锻铸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由于大学生军事训练是一种以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它以其特有的教学内容与军事化管理形式,为大学生的习惯与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有效的实践场所,使得学生在教育、训练、实践的一体化中,将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通过El常的践履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主体内在的自律需要,引导个体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形成符合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大学生军事训练与养成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可以说军事训练是手段,养成教育是目的;军事训练是基础,养成教育是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其培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而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能否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培养与礼会主义道德规范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卜j行为习惯,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偕发展,为大学四年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世界多元价值观与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消极不良的思想风气也在不断地滋长蔓延。为此,就必须以军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程的特长与优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历史传统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传统育人、以先进典型育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同时,充分发挥军训教官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襟怀,来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通过军训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发他们的爱困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成才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它实际上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渎#”的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成才目标,深刻理解“人才”的内涵,找准人生的坐标,按照经济丰十会发展的需要多方位地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从而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并不屈不挠为之奋斗。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军训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规范军训的日常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军事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学生在军训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要达到军训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生中培养一批学生干部,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增强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为只有当某种行为方式成为个体性格中稳定、长期的需要与倾向时,我们才可以说,大学生教育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应出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军训这种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军训的点点滴滴逮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激发他船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内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行动与过程,成为个体长期的、稳定的、内在的自律与需要,不断的引导个体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腾飞。
篇3:大学军训意义
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学生军训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意义在于:
一、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
二、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具有战略意义;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对加速综合国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有利于增强“国无防不立,无兵不安”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篇4:大学军训的意义
大学军训的意义
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
二、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2.4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
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篇5:大学新生军训的意义作文
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樱花如果没有百花争艳我先开的气魄,就不会成为美丽春天里的一枝独秀;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紧张军训中的一颗亮星。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篇6:大学新生军训的意义作文
谱写激情人生的后续……
看,
七月,
你是否曾用你激情的颜料挥洒;
九月,
我是否等待你五彩的画纸风干,
激情人生走向高潮,
你曾憧憬未来,
可你是否行动起来,
生活是否就只像一只吹胀的气球,只能从表面到表面,
而忘却你人生的另一维度——深度。
对,
这是人生高潮所心要的。
听,
嘹亮的军歌,整齐的步伐声,
你是否为你的放纵而寒颤,
因为这声音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它是一声警声,
穿着朴实军装,
我们披着雨雪风霜,
离开家乡,
我们在飞扬,
相信我们赢得辉煌。
篇7:大学新生军训的意义作文
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樱花如果没有百花争艳我先开的气魄,就不会成为美丽春天里的一枝独秀;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军训中的一颗亮星。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 大学军训自我鉴定
★ 大学军训计划范文
★ 大学军训通讯稿
★ 军训体会大学
★ 军训感言大学
★ 大学军训简报
★ 大学军训感想
大学军训的意义(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