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

时间:2022-12-01 00:26:00 作者:掌管缺德的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掌管缺德的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前言:

《生查子·重叶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为咏物词,是咏重叶梅的。重叶梅是梅中的奇品,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但作者对其形态并未进行描摹,而是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深得咏物词“取形不如取神”之真谛。

注释:

1、头上:《谈苑》:“王曾布衣时以梅花诗献吕蒙正云:‘而今未闻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蒙正云:‘此生已安排状元宰相也。’”

2、见(xiàn):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3、霜月: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

5、春风面:春风中花容。春寒料峭中,百花开放之前,月亮先照影梅花。

6、江妃:唐明皇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见江采萍少而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7、冰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荐:进;进献 。

翻译: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重叶梅的。重叶梅是梅中的奇品,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但作者对其形态并未进行描摹,而是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深得咏物词“取形不如取神”之真谛。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言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先百花而开放,从容自如,疏疏淡淡,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霜月”二句写梅花报春。叶梅开于早春,与寒霜冷月相知,在“百花浑未觉春来”的时候,它“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

换头二句写重叶梅深受主人喜爱。言主人对重叶梅情深意重,不论其他花卉如何妒忌、怨恨,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未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爱梅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如果说以上两句写爱梅,而结尾两句则写供梅。这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三字,对主人爱梅之情做深入具体的描述,言主人把重叶梅最好的花枝折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

篇2:生查子·重叶梅

宋代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注释

重叶梅(zhòng yè meí):梅花的一种。宋代范成大《梅谱》:“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

头上:先。

见(xiàn):“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霜月:月色如秋霜。

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

春风面:春风中花容。

江妃:即梅妃,唐明皇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见江采萍少而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

许:答应,应诺。

冰壶荐(jiàn):即荐给冰壶。冰壶,即玉壶,可用来盛冰或浸花,比喻洁白。荐:进,进献。

创作背景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满怀报国雄心,然而南宋朝廷的所作所为,使他大失所望。辛弃疾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章,主力抗金,反而受到当权者的猜疑。辛弃疾看到了在寒风中盛开的重叶梅时,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是一首咏重叶梅的咏物词。

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梅花报春。在早春开放的重叶梅,与寒霜冷月相知与晁无咎说的“一萼故应先腊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意思相近,在“百花浑未觉看来”的.时候“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司谏》中也说:“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写的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现出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写重叶梅受到主人喜爱和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没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爰梅之外,也从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

最后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是对主人爱梅之情做具体的描述,写主人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从主人再一次握重叶梅那一方面来说是花、人合一,可以说是“无花饿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绽放,表现出重叶梅的不惧风雪;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从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供友人欣赏,更加表现出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

篇3: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辛弃疾〔宋代〕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梅出现。春寒料峭梅,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梅,供人玩赏。

注释:

重叶梅(zhòng霜è meí):梅花的一种。宋代范成大《梅谱》:“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梅之奇品。”头上:先。见(xiàn):“现”的古字,显现,出现。霜月:月色如秋霜。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春风面:春风梅花容。江妃:即梅妃,唐明皇开元梅,“高力士使闽、粤,见江采萍少而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许:答应,应诺。冰壶荐(jiàn):即荐给冰壶。冰壶,即玉壶,可用来盛冰或浸花,比喻洁白。荐:进,进献。

赏析:

这是一首咏重百梅的咏物词。

开头二句写重百梅先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爰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先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百梅不怕风先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百梅不怕先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梅花报春。在早春开放的重百梅,与寒霜冷月相知与晁无咎说的“一萼故应先腊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意思相近,在“百花浑未觉看来”的时候“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欲传春信息,不怕先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司谏》中也说:“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先花深爰、露花身。”写的都是“先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现出重百梅在百花开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写重百梅受到主人喜爱和主人对重百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对重百梅的喜爱从没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爰梅之外,也从侧面衬托出重百梅之美与可贵。

最后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是对主人爱梅之情做具体的描述,写主人把最好的重百梅折下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从主人再一次握重百梅那一方面来说是花、人合一,可以说是“无花饿伯仲,得先愈精神”。

重百梅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绽放,表现出重百梅的不惧风先;主人对重百梅的情深意重,从把最好的重百梅折下来供友人欣赏,更加表现出主人对重百梅的喜爱。

篇4: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

作为一首咏重叶梅的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是怎样的呢?了解《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是掌握《生查子·重叶梅》词作的知识点。

生查子·重叶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重叶梅的咏物词。

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梅花报春。在早春开放的重叶梅,与寒霜冷月相知与晁无咎说的“一萼故应先腊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意思相近,在“百花浑未觉看来”的时候“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司谏》中也说:“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写的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现出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写重叶梅受到主人喜爱和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没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爰梅之外,也从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

最后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是对主人爱梅之情做具体的.描述,写主人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从主人再一次握重叶梅那一方面来说是花、人合一,可以说是“无花饿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绽放,表现出重叶梅的不惧风雪;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从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供友人欣赏,更加表现出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

篇5: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注释

①重叶梅(zhòng yè meí):梅花的一种。 宋代范成大《梅谱》:“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

②头上:先。

③见(xiàn):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重叶梅

重叶梅 (2张)

④霜月:月色如秋霜。

赏析

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梅花报春。在早春开放的重叶梅,与寒霜冷月相知与晁无咎说的“一萼故应先腊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意思相近,在“百花浑未觉看来”的时候“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司谏》中也说:“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写的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现出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写重叶梅受到主人喜爱和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没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爰梅之外,也从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

最后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是对主人爱梅之情做具体的描述,写主人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从主人再一次握重叶梅那一方面来说是花、人合一,可以说是“无花饿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绽放,表现出重叶梅的不惧风雪;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从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供友人欣赏,更加表现出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

篇6: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 辛弃疾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 辛弃疾

《生查子·重叶梅》是一首咏重叶梅的'咏物词,从这首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辛弃疾对于对重叶梅的喜爱之情。《生查子·重叶梅》原文翻译如下:

生查子·重叶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注释

①重叶梅(zhòng yè meí):梅花的一种。 宋代范成大《梅谱》:“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

②头上:先。

③见(xiàn):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④霜月:月色如秋霜。

⑤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

⑥春风面:春风中花容。

⑦江妃:即梅妃,唐明皇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见江采萍少而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

⑧许:答应,应诺。

篇7:生查子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原文及赏析

原文: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译文

威武俊美的年轻人跨上金鞍,扬鞭跃马轻驰而去,从此牵走了她的心神。闺楼之上,年轻的妻子时时挂念他,只觉得绣被不暖,春夜更寒。

天天等他的消息,可是,寒食节过了,梨花又谢了,依旧不见丈夫的身影。相思之苦向谁诉说?秋千架下她默默伫立,背过脸儿暗自叹息。

注释

①金鞭:用黄金做的马鞭。喻骑者之富贵。

②青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骏马。

③牵系:牵挂,挂念。

④玉楼人:指闺中女子。

⑤消息:指离人的音信。

⑥寒食: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⑦背面秋千下:化用李商隐诗《无题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写别离相思同时,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是词人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画像。晏几道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的荣华之家,父亲晏殊为北宋“太平宰相”,为他留下万贯家私,供他“费资千百万”地挥霍。“《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蝶恋花》),是他当年放纵无节制生活的写照。而且,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晏几道在少年时还受到皇帝的赏识。晏几道早年的生活与《红楼梦》中娇生惯养的贾宝玉类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婢仆侍候、清客奉承,早年的经历很好地培养了晏几道生活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他总是自负“锦衣才子”、“少陵诗思”,“金鞭美少年”再次凸显了词人的心理优越及自负。这样的佳公子,匹配“玉楼”绝色女子,可称郎才女貌,相得益彰。

赏析

本篇小词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少妇对行人梦萦神驰的相思。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起笔叙事,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写其夫出游,挥金鞭,跨名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潇洒的札姿,也是两人分离时少妇脑海中铭刻最深的一幕。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分离留给少妇的是无堪的离愁别绪,“牵系”以下过渡到写膳者的别愁。“玉楼”、“绣被”,由物见人,暗示居者乃深处闺阁的佳丽。“绣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独守空闺辗转不寐的寂寞境况。时当阳春,燕双仡繁,夜深入静,倍增离思。“寒”字不仅点季候、写气氛,更是人物孤单冷落心境的.映现。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五、六句写多少春寒之夜,所盼来的却足行人“未归”的消息。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之句。小晏随手拈来用在此词收尾,可谓传神之笔。写出少妇思夫的心情深沉执着,又不好向他人倾吐,只好痴立于日常两人游乐之处凝想。这里以人物外在形态刻画内在心灵的感情波澜,含蓄而有韵致。

全词由别离写到别后。由行者写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灵,层层递进,摹写出主人公文静细腻而内向的性格,展现出少年思妇复杂、沉重而敏感的心态,笔致颇为灵秀。

篇8:《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篇9:《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译文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查子·元夕》创作背景:

这首词多被认为是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作者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一说朱淑真所作。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篇10: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一说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古诗词

生查子,生查子张先,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苏轼,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谢?P,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姚宽,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临江仙·梅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赵彦端,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吕渭老,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