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

时间:2022-12-08 05:59:30 作者:doubleburpee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oubleburpee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

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

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把握广告尺度,才能让违法者畏惧、逾矩者后悔 最近,“鸿茅药酒”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面对质疑,企业有责任对近五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处罚其虚假广告的原因及问题,以及对社会关注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唯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及时公布进展,才能真正回应公众关切。与此同时,鸿茅药酒的药品适用与广告违法等问题,也呈现在舆论的探照灯之下。 作为一种非处方中成药,鸿茅药酒既不是一无是处的“毒药”,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虽然其说明书上明确标注了主治功能、禁忌事项等,但一般消费者对此并不熟悉,如果通过广告宣传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就会模糊药品与保健品的边界,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据悉,国家药监局正在组织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无论论证结果如何,鸿茅药酒不是酒、而是“药”的概念必将强化。 鸿茅药酒在广告投放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甚至被称为医药广告界的“天王”,“鸿茅药酒,每天两口”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都曾通报其广告违法,据不完全统计,违法次数达2600多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既然是药品,就有严格的剂量要求,也有特定的适用人群。广告法明确规定,药品广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药监局此次也强调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功能主治)中规定的文字表述审批药品广告,不得超出说明书(功能主治)的文字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用保健品的广告模式来宣传药品,既违背了法律规定,更是对公众健康的严重不负责任。 问题是,这种“夸大药品疗效”的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的广告,并非仅此一家。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中,涉及虚假宣传的占到近2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不足,违法成本低。以对鸿茅药酒的违法广告处罚为例,往往是“没收广告费用715.8元,罚款715.8元”。这样的惩处相较于千万量级的收益,犹如九牛一毛,根本无法产生有效震慑。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把握广告尺度,才能让违法者畏惧、逾矩者后悔。 同时,广告平台与当事企业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无论是网站、客户端,还是电视台、报纸,抑或是可以植入广告的电影、电视剧,都不应该为了广告费而违背法律规定、进行虚假宣传。应该看到,舆论监督并不是要彻底否定鸿茅药酒的药品价值,而是要让鸿茅药酒回归药品定位,不再用虚假的保健品广告赚取利益。对此,主管部门和企业应该摒弃面对舆论监督的对立态度,善于从舆论监督中吸取教训,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药企都应该引以为戒,药品广告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只有让虚假消散、让真实回归、让品质说话,我们的制药工业才能获得进步,我们的药品才能经得起检验,人民群众才能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原刊于《 人民日报 》04月17日 05 版)

篇2:我省加强鸿茅药酒广告巡查

我省加强鸿茅药酒广告巡查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王佳欣)4月19日,记者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鸿茅药酒事件,省食药监局已组织开展专项核查,对我省发布的鸿茅药酒广告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在加强监测方面,省食药监局下发通知,组织各地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省范围内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平面媒体发布的鸿茅药酒广告开展全面监测。协调各地媒体,索取鸿茅药酒广告的`样片(母带、样版)、广告合同、广告主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和身份信息等相关资料,组织人员对当地的广播、电视台、报纸等进行监测,并对当地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平面广告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在药品流通环节,省食药监局要求各地市监管部门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鸿茅药酒相关违法广告,立即依法对鸿茅药酒发布的广告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取证和保存证据,并移送当地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需要对该产品采取暂停销售、下架等措施的,移交省食药监局处理。据了解,自以来,省食药监局共检测出涉及鸿茅药酒的违法广告23宗,均已移交给省相关广告监管部门进行处置。省食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不要相信以下几类药品广告:如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的;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与其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的;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者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的;含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小”等内容的;含有明示或者暗示中成药为“天然”药品,因而安全性有保证等内容的。在日常购买药品时,如果买到假劣药品或发现违法药品广告的,可以通过12331投诉举报系统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篇3:鸿茅药酒负面缠身 广告还能播吗

鸿茅药酒负面缠身 广告还能播吗

每经记者:方京玉 每经编辑:陈俊杰不到半个月时间,鸿茅药酒几年来重金打造的“神奇健康药酒”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已陷入“产品安全性存疑,广告宣传多处违规”舆论风暴的鸿茅药酒,其重金砸下的电视广告还能继续播吗?据AI财经社报道,鸿茅药酒主要关注老年人群,营销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知名电视台重金做广告,树立权威性;第二步是在广告成本低的地方电视台,找人拍长片子反复灌输。鸿茅药酒对电视广告投放的重视,可以从数据中一窥究竟:此前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CTR MI)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广告投放额排名中,鸿茅品牌以150.8亿元位居第一,同比增长96.4%;排名第二的陈李济为94.4亿元,知名品牌康师傅以58.8亿元排名第五。如果从药品行业的广告投入水平看,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云南白药以7.07亿元广告费居首位,莎普爱思以2.63亿元居第十位,以此对比,鸿茅药酒的.宣传投放体量可谓惊人。但与之对应的是,鸿茅药酒曾多次被通报违法。4月15日,人民网-健康时报报道称,通过研究近的公告文件,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鸿茅药酒广告曾被通报违法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就在鸿茅药酒卷入舆论漩涡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依然有部分电视台在播出关于鸿茅药酒的广告。4月18日,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家电视台广告部的相关人员,该工作人员确认目前其所在电视台的确还在播放鸿茅药酒广告,“终止合同要经过严格审批,目前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而且也比较主观,各家有各家的评价方式吧。”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奔穆墒κ挛袼主任刘国华告诉记者,目前电视上播放的鸿茅药酒广告,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全部判定为违规。在他看来,“鸿茅有一些广告是符合规定的,也不是说它所有的广告都不能播”。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进一步指出,鸿茅药酒作为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如果一些图标广告标识没有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说明,则涉嫌违规。而北京市中银(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健勇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尽管电视台可能认为鸿茅药酒广告获得了批准,在广告许可证撤销之前,双方的广告播出合同依然有效,应予执行。“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民法总则》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民法总则第153条第2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目前鸿茅药酒的非处方药性质存在变更为处方药甚至吊销药品批准文号的巨大可能性下,继续播放广告属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李健勇说。(实习生刘晨光对本文亦有贡献)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篇4:鸿茅药酒在杭州广告照做,药店照卖

鸿茅药酒在杭州广告照做,药店照卖

钱报记者用医保卡买的鸿茅药酒。杭州的药店鸿茅药酒销量有所下降。“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事件的反转,让鸿茅药酒更被舆论席卷于风口浪尖。记者昨日走访了杭城多家药店后发现,鸿茅药酒依然在卖,但销量有所下降,而且一些药店对售卖鸿茅药酒有所顾忌,不过大多还是会提醒,可以使用医保卡历年账户购买药酒。同时,记者还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上查询到,有关鸿茅药酒的处罚通告,时间跨度长达7年,几乎每年都被点名。而在经历这场**后,鸿茅药酒的广告,似乎也并未受到影响,依然在收视率颇高的电视黄金时段,如常播出。鸿茅药酒销售如常,可用医保卡买谭秦东终于回家了,而被他骂的鸿茅药酒依旧在市场上销售。4月18日,钱报记者走访了杭城数家超市和药店,鸿茅药酒的销售还是和往常一样,似乎影响不大。在新华路上一家药店,鸿茅药酒和另一款保健酒被摆放在货架的显眼处。“有什么保健酒适合老年人喝?”记者询问。“老年人喝的……你可以选择这款。”店员略迟疑了一下,推荐了摆在鸿茅药酒旁的一款保健酒。“鸿茅药酒怎么卖?效果好不好?”现场几名店员听记者要购买鸿茅药酒,相互看了看,笑了笑,神色有些古怪。“你用支付宝还是医保卡?这个药酒属于OTC,非处方药,可以用医保卡历年账户余额购买。”一名店员提醒。记者用医保卡购买了一瓶鸿茅药酒,一斤装,售价298元。在和店员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鸿茅药酒一直是各大药店的必备,并且因为可以用医保卡购买,特别受老年人欢迎,“春节期间送礼,天冷的时候,买的人比较多。”店员说,有些老年人到店里点名要买鸿茅药酒。为什么?“电视里广告天天播,老年人很信这个。”不过店员坦言,自从近期鸿茅药酒出事后,销量明显下降,“不太有人买。”有买过的顾客问,这酒到底有没有毒“效果其实还很好的,只是要常喝。”相比前一家药店的谨慎,在另一家药房,鸿茅药酒被店员大大方方地推荐给了记者。不过,这家店没有把鸿茅药酒摆在货架上,而是放在了柜台不起眼的角落,连店员也一时没找到。在向记者推荐鸿茅药酒时,店员一直劝说记者购买四瓶一盒的礼盒装,价格999元。她直接拿出一个计算器,跟记者算起了账,“买礼盒装的话,一瓶只要250元不到,把你刚刚买的那瓶退掉吧。买礼盒很划算,我们上午就卖出去好几盒。”当得知记者准备用医保卡购买时,这名店员更是推荐记者多买几盒,自己喝或送人都很好,“广告做得多好,有疗效的!”在走访的这些药店中,记者并未发现有顾客退货的情况。不过在城北一家药店,一名看上去较为年长的店员倒是作了一些提醒。“这个酒是药酒,有些人买回去当平常的酒喝,那肯定是不行的,得按照说明书来,一次15ml,每天两次。”这名店员说,他们店里的货是总部统一配送的,也不知道最近会不会下架,“我也看到新闻了,最近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前些天还有个老爷子,以前从我们店买过这个酒,他跑来问我,这酒到底有没有毒的。我笑着跟他说,毒是肯定不会有的,但得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来喝。”记者走出药店,这位店员也跟了出来,他把前段时间贴在窗玻璃上的一张鸿茅药酒的促销广告给扯了下来。鸿茅药酒有没有效果?采访中,大部分店员觉得,这不太好说,“就跟某些保健品似的,吃了肯定没什么事儿,但要说所谓的效果,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作用。这酒要是有毒,这么多年、这么高的销量,肯定早出事了。”每年都被食药监点名,还被工商列入黑榜药酒依旧在卖,广告也没停下。记者搜索了近几日电视台节目后发现,鸿茅药酒的广告依然不少。实际上,近10年来,鸿茅药酒广告更是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仅从浙江省食药监局官网上能查到的,有关鸿茅药酒的公开处罚通告,至少有26条。最早的一条公告,可以追溯至1月22日的《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违法广告药品暂停销售的公告》。文内称,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鸿茅药酒”的广告主要存在:任意扩大产品的功能主治;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等违法行为。同时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违法广告的发布,并实施一定区域暂停销售。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第5期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公告的通知》中则显示,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鸿茅药酒被查到五次以上违法发布行为。这些时间跨度从20至的通告中,鸿茅药酒几乎每年都名列其中。4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鸿茅药酒有关情况回应:至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已责成企业对近五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处罚其虚假广告的原因及问题对社会作出解释;对社会关注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此外,,鸿茅药酒因虚假违法广告,被浙江省工商局列入10大典型案例黑榜。203月,浙江省工商局曝光了10个涉及医疗药械保健食品的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性案例,其中就有“鸿茅药酒”。工商局表示,“鸿茅药酒”药品广告宣传称“铲除病根轻而易举”,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内容超出了药监部门的审批范围,属于违法广告。这些广告往往夸大使用后的疗效,使患病的消费者深信不疑,有的甚至狂轰滥炸、强行灌输给患者,使患者接受“洗脑”后上当受骗。省工商局随后启动了为期9个月的医药广告专项整治行动。被曝成本仅30元,售价高达298元鸿茅药酒吹得那么神,成本应该不低吧?但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事件发生后,内蒙古丰镇兴丰会计事务所曾被鸿茅药酒公司聘请制定了《会计鉴定书》。在这份鉴定书中显示,一瓶售价298元的500毫升装的鸿茅药酒,供给海山医药公司的价格为每瓶57.84元(含运费),成本为30.27元/瓶;供给保康医药的鸿茅药酒(500毫升)每瓶价格为69.06元(含运费),成本为33.43元。500毫升装的鸿茅药酒药店的进价在250元左右,官方售价298元。上述两家公司就是鸿茅药酒公司说的,因受谭秦东网帖中负面信息影响而退货的公司。其中,保康医药为杭州萧山的一家公司,记者致电该公司及公司负责人下属药店时,他们表示不知情。钱报记者从一名鸿茅药酒经销商处获悉,有的商家进货,则是用另一个营销模式,即每瓶鸿茅药酒的价格仍旧是298元,和市场价一致,“但可能你进货三箱,会送你一箱,那一箱卖出去的钱,就全是商家的了。”

篇5:为何鸿茅药酒广告屡禁不止:管理流程有漏洞

为何鸿茅药酒广告屡禁不止:管理流程有漏洞

原标题:据统计,多年来鸿茅药酒广告违法次数达2630次――鸿茅:药似药酒非酒 剪不断理还乱鸿茅药酒通过广告宣传,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去年底,广东一名医生在网上发表了质疑鸿茅药酒疗效的文章。事后,内蒙古凉城县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跨省抓捕了这位医生。一时间,关于该医生的言论是否对鸿茅药酒构成严重损害、警方跨省追捕是否存在民事纠纷刑事化的问题等疑问成为舆论焦点。尽管4月17日这位医生走出了看守所,但有关鸿茅药酒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违法广告等问题各方依然高度关注。对于鸿茅药酒的产品属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鸿茅药酒既不是酒,也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拥有“国药准字Z15020795”批准文号的药品。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于1992年10月16日批准注册,后经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次再注册,现批准文号有效期至3月18日。关于鸿茅药酒的药品标准收载于《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处方含有67味药,规格为每瓶装250ml和500ml。鸿茅药酒的说明书上也明确标注了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等主治功能。问题在于,一般消费者对此并不熟悉。相反,“肾虚腰酸鸿茅酒,每天两口病喝走”“中老年健康需要每天呵护”等广告词却深入人心。业内专家也表示,现实中,鸿茅药酒通过广告宣传,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甚至会危害公众健康。据统计,鸿茅药酒的广告宣传在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都曾被通报广告违法,不完全统计的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为何鸿茅药酒的广告屡禁不止?“药品广告屡禁不止,主要在于广告管理流程存在漏洞。”广东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律师罗爱萍认为,“监管部门不能因为企业之前的广告违规,就拒绝审查企业新的广告。鸿茅药酒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即便广告不断受到查处,仍通过修改此前的广告继续不断申请新广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为鸿茅药酒审批过1192个广告批件。同时,鸿茅药酒广告中不乏非药品宣传词,更有超出药品说明书的“鸿茅药酒,每天两口”“270余年养生上品”等广告用语。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表示,11月25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通知》,公布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非处方中成药,鸿茅药酒具有药品的属性,风险与获益并存,有些非处方药甚至会在少数人身上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在非处方药的使用上,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用药次数,不能擅自延长用药疗程,更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针对公众的质疑和担心,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家药监局已要求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药品广告审批,加大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一方面,责成企业对近5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处罚其虚假广告的原因及问题对社会作出解释;对社会关注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汇总近5年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报告。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说明书(功能主治)中规定的文字表述审批药品广告,不得超出说明书(功能主治)的文字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本报记者 吉蕾蕾[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亚麦]

篇6:一日谈:“鸿茅药酒案”应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

一日谈:“鸿茅药酒案”应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

光明网:“鸿茅药酒案”应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这两天,“医生吐槽鸿茅药酒是‘毒药’被跨省追捕”事件在舆论场不断发酵。在这起事件中,谭秦东医生究竟哪里“捏造并散布了虚伪事实”?怎么证明该帖跟企业方诉称的因退货造成的80万元经济损失有关?都需要当地警方给出确切解释。目前,专业人士更倾向于认定,此事连普通名誉侵权都未必成立,只能算是“普通名誉侵权纠纷”。在此事并不具备犯罪须具备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前提下,动用刑事手段,而不是让涉事企业自己到法院提起诉讼维权,显然不应该。本质上,这里面反映的“民事纠纷刑事化”办案倾向,不可不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严重伤害了法律严肃性,损害办案者的公信力,也会导致个人权利被侵害。(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原标题:《吐槽药酒遭跨省抓捕: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新京报:改革开放是海南的“立岛之本”从30年前一个落后的“天涯海角”,发展成今天中国最开放、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海南的沧桑巨变,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历史见证。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政策红利。《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海南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四大战略定位。四大战略定位从中国深度融入海洋强国的高度谋篇布局,也指明了海南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和方位。海南若能利用好中央赋予的空间和自由,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摆脱对房地产经济的过度依赖,就会让大家看到,改革开放才是海南的“立岛之本”。(作者:新京报社论 原标题:《改革开放是海南的“立岛之本”》)人民日报:进口抗癌药“零税率”体现民生关切4月15日,第二十四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全国上百万肿瘤患者收到一份大礼包。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这一举措,将打开进口抗癌药进一步降价的空间,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进口抗癌药物多是“天价”,特别是进口靶向药,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一人得病,全家返贫”。12月1日,我国26种进口药品关税统一下调至2%;此次进口抗癌药品降到零税率,就是从群众最关切、最现实的'问题推进改革,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者:王君平原标题:《抗癌药零关税,用开放保民生》)钱江晚报:提升公办教育品质才能让“民办热”退烧这一周,民办小学招生现场再次刷爆杭州朋友圈。一位家长直言,如果有教学资源优秀的公办小学,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读民办?问题就在于,优质公办学校资源僧多粥少。占据了大量公共资源的国有民办学校,既有政策上的优势,又有生源上的优势,公办如何竞争得过?政策的导向决定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会影响民众的择校热度。民办VS公办造就的畸形偏差,如果不从政策导向上引导,只会越来越突出。要让社会各个阶层成员能够公平合理地流动,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极其重要。而在目前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势下,提升公办教育品质才是应对民办热唯一的出路。(作者:陈进红 原标题:《平息教育焦虑,要从公办入手》)新京报:公开发文要求员工通宵加班涉嫌违法近日,有某知名房地产企业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称,该企业连发三个内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快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项目摘牌20天后开工罚款”“3个月开盘有奖”“大于7个月开盘撤职……”“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这种通宵加班的举动,引发了吃瓜群众的围观。根据劳动法,加班时间每天不能超过3小时。通宵加班,甚至制度化的通宵加班,涉嫌违法。虽然违法,但该企业,却在企业文件中这样发了,不但发了,还在事情传开之后,宣称自己是合法的。对于涉嫌违法的规定,员工没有保密的义务,所以,以泄露公司信息为由把员工开除了,就是再次涉嫌违法。(作者:刘远举 原标题:《企业怎能发文要求通宵加班?》)光明日报:“棍棒教育”不是传统文化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宣称面向“问题孩子”施教的“善和传统文化基地”不仅用棍棒体罚学生,还借着传统文化教育名号让学生学习反科学内容。近年来,这种打着传统文化教育旗号的非法办学机构不在少数。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地方教育监管不力以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错误理解有关,同时也折射出家长对待“问题孩子”的焦虑。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传承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事实上,按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做法,都是违法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可谓丰富。然而在某些教育机构的手里,却只剩下了“棍棒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伤害。(作者:熊丙奇 原标题:《别把棍棒教育当作传统文化教育》)北京青年报:补助“深夜食堂”,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北京市商务委近日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商务发展项目的通知》。今年资金主要支持18个方向,重点支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商业便民利民发展的项目。其中明确提到,“深夜食堂”最高可获10万元补助。城市与人是相互选择的关系,有点像谈恋爱,应该是心与心的结合,是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相互成全。补助“深夜食堂”是给城市做加法,直接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当然,这是一个需求多元的时代,城市所应做的,就是不断发现、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补助“深夜食堂”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新需求新需要等待发现和满足。(作者:乔杉 原标题:《补助“深夜食堂”是给城市做加法》)新快报:职能部门应管好营销短信与垃圾短信不少人或许早有体验,众多营销短信中所谓的退订方式,事实上名存实亡、徒留形式――按要求回复指定字母退订,常常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接下来依旧会收到其他营销短信。至于像成都市民阿琳一样,回复“T”退订反收更多短信推送,类似的吐槽在社交网络上也不乏其例。无论是无法退订的营销短信,还是“借号推销”的垃圾短信,都不是新近才出现的怪相。相应治理机制上的“痛点”,早已暴露在了公众的不满与抱怨中。职能部门不妨多一些监管下沉的思维,对这些反馈和意见进行充分打捞。(作者:张瑜 原标题:《骚扰短信玩套路,监管要跟上来》)说明:本栏目所引用之评论均为原文节选整理 / 杨鑫宇 编辑 / 苍 南

篇7:锐评|追责鸿茅药酒“毒药说”先要证伪

锐评|追责鸿茅药酒“毒药说”先要证伪

资料图。全文共1187字,阅读大约3.5分钟。因在网上发帖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广州医生谭秦东遭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抓捕。谭秦东所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称,谭秦东的文章造成了140余万的退货损失,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但谭秦东的家人称,谭秦东是出于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警告部分老人不要饮用鸿茅药酒,“并没有虚构事实”。“毒药说”的.确会对鸿茅药酒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否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刑法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案的关键,就在于鸿茅药酒“毒药说”是不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与夸大药品疗效等虚假宣传相比,更令许多业内人士担忧的是鸿茅药酒本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鸿茅药酒并非酒,也非保健食品,而是中成药中的一种内科用药。但作为非处方药,在国家食药监局官网和公开的信息数据中,均查不到鸿茅药酒的临床试验结果,其药品说明中的“不良反应”一栏为“尚不明确”。 资料图。(鸿茅药酒说明书截图)专家指出,在鸿茅药酒的配方中,共有67种中药材,其中包含何首乌、附子、槟榔、半夏、苦杏仁等毒性药材。以何首乌为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专门提示,应该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服药。此外,鸿茅药酒配方中的半夏和附子是相克的,属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十八反”,即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鸿茅药酒在宣传中,却总在有意无意地隐瞒自己“非处方药”的身份,大肆鼓吹“每天两口”、“长期服用”。不仅有客服称“有病治病,没病养生,长期服用还可以预防老年病、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电视剧画面中,鸿茅药酒也常常和食物一起摆在餐桌上,剧中人物不论男女老少经常端起杯将鸿茅药酒一饮而尽。一种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且包含有毒药材和“十八反”禁忌的药酒,却被包装成人人都能喝,且可以一直喝的神酒,这是否也是一种“毒”呢?对于一起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案件来说,事实总是胜于雄辩。2016年10月,江苏淮安的驾校教练刘春林和两位学员在购买“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后,发现椰果咬不动,便录制视频称椰果是塑料制成,“会吃死人”。事后,经福建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等16种塑化剂,所检总砷、铅、苯甲酸等项目均合格。当事人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回到本案中,鸿茅药酒究竟安全性如何,“毒药说”是否属于虚伪事实,显然不能只听企业一面之词,必须由有关部门或机构进行第三方检测,也给饱受争议的“中国神酒”来一次盖棺定论。如果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得到证实,则可以还企业一个清白,平息质疑跨省追捕医生的声音;反之,则意义和影响远不止于此案本身,有关部门应出手叫停鸿茅药酒的生产和销售,并展开调查。(作者系时评人)作者/张淳艺编辑/代秀辉 王硕图片/红星新闻、网络

虚假广告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规制论文

雅思话题作文:是否应禁止广告

在google投放关键词广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集锦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民日报评“鸿茅药酒”:广告应杜绝虚假包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最新范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