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黑脸京巴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篇2:舍不掉的春联情结
从元旦开始,中山的气温就一直徘徊在10摄氏度左右。风夹着雨的天气,让人们领教了这座城市的“冷酷”。就算是新年来了,也难以点燃人们的热情。大风加小雨的天气,让熟人见了面也只是点点头便匆匆而去。
但是在一所学校里,却用一副副大红色的春联温暖着人心。1月5日下午,在三鑫双语学校小学部,由三鑫双语学校书法特色教师及来自百粤写字教育研究会的书法家们为师生、家长们现场挥毫,赠送春联。有怀孕的准妈妈要为即将到来的孩子讨一副喜气的对联,有远在市区的家长开车到现场观摩,还有学书法的小学生跃跃欲试,想亲自为家里写副春联……
其实,早在秦汉以前,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曾以为沉浸在西方圣诞节中的人们会逐渐忘记我们自己的中秋节,也以为端午节被韩国抢注后换来的不过是我们每年多几天的假期;还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愚人节”,却不知道中国还有清明节。一场挥毫赠联,让人想起太多。自小在农村长大,每年过年家里最少不了的,就是春联。十农九贫,节衣缩食才攒起来过年的钱,固然是舍不得拿来买春联的。为了给家里添添喜气,自己铺上红纸写上黑字,往墙上一贴,家里便有了喜气。有了喜气,一家人就有了精神气儿,有了希望,于是就这么过了一年又一年……
不知从何时起,手写的春联再也不流行。生活条件好了,“不差钱”的人们总喜欢去集市上挑选制作精美的烫金春联。经过处理后的春联经得起风吹日晒,能在门口贴上一年半载。还记得上大二那年寒假,因为学校有事耽误迟迟没有回 家 ,妈妈打来电话让回家写 春联。妈妈说,现在家家户 户都挂上了买的烫金春 联,都找不到几个会写毛 笔字的人了。听完妈妈的 话,顿时感慨万千,回家 后第一件事便是写了两 副火红的春联挂起来,但那次却成为最后一次写春联。大红纸不好买了,经常敲打键盘的手也快不会写毛笔字了。
去年圣诞节,在外地的弟弟打电话回家,祝爸妈圣诞节快乐。爸妈听完后不解地问,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过圣诞节了?只好笑笑说,现在流行。而清明节,爸妈打电话让弟弟记得回家一趟时,这个家伙还一脸疑惑地问为什么。90后的弟弟不懂清明节,就像他不懂写春联,甚至不懂握毛笔一样。
还好,每年临近过年的集市上、商场里,总能看到那么些老人、艺术家们在挥毫写春联,每次经过也总会驻足观看。不敢告诉别人自己也曾写过春联,却没能坚持到现在,觉得对不起“春联”二字。因此,特别谢谢那些“非主流”的书法家们,延续着许多人未满的春联情结!
篇3: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一副春联。
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桃木做。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这也就是民间俗称“门神”。到公元七百多年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附:春联寓意是什么
贴春联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后蜀时期,那么春联有哪些特殊含义呢?
过年贴春联意义
贴春联是为表达美好期盼。
春联属于楹联一种,是一种独特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事,总是希望未来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一年欢喜和幸福心境,或者表达对新一年期盼与厚望。在他们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开端是最惬意事,最吉利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美好感受和对未来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喝好,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一种外在手段。
怎么贴春联
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桃符有很大进步,它不再是单纯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对来年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
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贴对联注意事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横批,可以说是对联题目,也是对联中心。好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作用。
篇4:我国最早的春联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东突厥,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篇5:我国最早的春联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新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就成为我国节日传统的一部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的方形的`木,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茶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为君主叫孟昶。一年除夕时,他的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下了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面。所以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变成了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964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有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篇6:我国最早的春联是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部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东突厥,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春联
上联:镰运锤挥万古江山开盛世
下联:龙骧虎奋九州儿女创殊荣
上联:羊岁去矣应记取亡羊教训
下联:猴年来兮当发扬金猴精神
上联:绿酒金樽万户共渡佳节良宵
下联:春风拂人间善良门第春常在
上联:喜雨洒大地忠厚人家喜永存
下联:春光秀色收眼底看人间幸福
上联:春色满人间九万里风鹏正举
下联:朝霞遍宇内五千年云雀长鸣
上联:赋诗奏乐颂扬华夏辉煌业绩
下联:泼墨挥毫描绘祖国锦绣江山
上联:改革出盛果神州处处新气象
下联:开放见华章祖国家家富康强
上联:华夏五千年经天纬地文明史
下联:新春九万里丰衣足食幸福家
上联:九州瑞雪飞颂扬斗地征天汉
下联:四海欢潮涌呼唤搏风击浪人
上联:翘首望京华多谢春风常送暖
下联:深情连海宇应凭红豆记相思
上联:大地簇繁花新元盛纪宏图灿
下联:中天呈瑞彩广厦琼楼翰墨香
上联:党政抓科学精研趣理酬大地
下联:工农重生态普种仙桃慰神州
上联:精明机遇多智慧功成求幸福
下联:敦厚是非少勤劳果硕乐康宁
上联:问如画江山九州壮锦谁铺就
下联:听由衷赞语万里春风党引来
上联:喜色最宜人花海人潮平地起
下联:心声常入耳欢歌笑语满天飞
上联:党和日同辉昭万里金光大道
下联:民与时俱进建千秋幸福天堂
篇7:我国贴春联的由来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 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篇8:我国贴春联的由来
赠送春联,是一雅坛.快己悦人,当兴盛也.而其要领当握,偶冒昧一吐略知,实为挚情于坛,望指教.
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它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
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平时贴于门上叫门联,贴于柱子上叫楹联,贴于室内的叫堂联,以及名胜古迹、神庙奇观、高山石壁等随处可见的殿堂联、山水联、亭台联等。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联律,“词性相当字相等,博采众长求新颖,对联末字仄对平。平仄协调两分明”。词性相当又称词性相对,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其词性要相同;求新颖是说对联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尤其是春联,切忌老生常读,陈词滥调;至于对联平仄则是从音调上加以区分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入声字亦属仄声。平仄协调有两点:一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一般要求逐字、逐词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但此要求并非绝对,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是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这一点却不能通融。
结合范例来说.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话说回来,论坛之乐在于开心.娱乐之作,为博一快,自是无须拘泥了.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规则;机关篇
偏旁部首设陷阱,(落英上联:木椟竹简绢丝纸,青丝华发写青史)
同音同字当机关。(落英下联:夜阑珊,意阑珊,倚栏望月沐山岚)
巧拆汉字埋地雷,(彩衣上联:水干无有汗,遇日则更旱)
玻璃人名做炸弹。(华鹏下联:王义夫又登金台)
★ 圣诞情结
★ 故乡情结
★ 迎新年百姓乐作文
★ 春联
★ 春联最新春联
★ 经典春联
★ 春联左右
★ 经典春联大全
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集锦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