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雨夏天》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15 05:46:29 作者:一只小平菇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只小平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无雨夏天》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无雨夏天》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无雨夏天阅读答案

无雨夏天阅读答案

①苦等了一个漫长的春季,眼看这个夏天就快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看到下雨的迹象。难道说这个多雨的季节竟然不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没有大雨磅礴的酣畅?

②燥热和枯干的不仅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们几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还有门前的那一簇簇的蔷薇,我第一次看见翠绿的凋谢,一种异样的感觉充盈心间。

③也许,还有一朵蕴积雨水的云,正在缓缓飘来,徐徐接近着头顶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是啊,人们已经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涩的心田,已被干裂成很多滴水难以润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确看到了那种场面,当久旱无雨、万物萎顿、心浮气燥的时候,户外天昏地暗,风雨欲来,那时分,人们是何等的开怀哦。

④而人们还会再等多久?阳光下浮土飞扬,遮住了呆滞的视线,烁烁远方,热浪滚滚,就连绿荫下的土地也渐渐泛白,那黑色柏油马路的色调也不再沉实。

⑤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灿烂的阳光不再具有温暖、良丽的含义。那一排排静静垂立着的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⑥当然还有一片湿润、一种清凉,于是人们簇拥到海边。在海潮喧嚣中,人们在希望中幻想,虽然那个愿望是咸涩又酸苦的,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捧一团海水,人们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们看到的依旧还是炽热的阳光。

⑦疲惫地张望,偌大的空间在煎熬着,这让人们想念起了曾经那些绵绵阴雨的日子,想起了关于环保的话题,想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倡议。

⑧可能现在还不算太晚。当人们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里,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是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是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⑨很长时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难道人们真的不知道,当人们用热情和真心种植善良、浇灌真诚、剪去虚伪之后,这世界会变得很清爽、滋润和温和么?不,人们知道。但是人们只会要求别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⑩无雨夏天,枯萎的或许还有甜美的心灵,在浮躁的空气中,我们已经厌倦了歇斯底里的标榜,当满山变野的青色褪去以后,人们发现,岩石的山体依旧那样沉实和安静。

参考答案:

1、第8段中说在“那反省的背景里”有“记忆中的青山绿水”,但为什么还会有“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饱含感激。这也是对人们过度的索取森林资源的谴责。

2、《夏感》主要表达了对夏天的紧张、急促旋律的赞美,你认为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气不够强烈,表达不出作者对夏雨的渴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无雨,表示惋惜和震撼,并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渴望。

篇2:《无雨夏天》阅读答案

①苦等了一个漫长的春季,眼看这个夏天就快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看到下雨的迹象。难道说这个多雨的季节竟然不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没有大雨磅礴的酣畅?

②燥热和枯干的不仅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们几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还有门前的那一簇簇的蔷薇,我第一次看见翠绿的凋谢,一种异样的感觉充盈心间。

③也许,还有一朵蕴积雨水的云,正在缓缓飘来,徐徐接近着头顶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是啊,人们已经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涩的心田,已被干裂成很多滴水难以润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确看到了那种场面,当久旱无雨、万物萎顿、心浮气燥的时候,户外天昏地暗,风雨欲来,那时分,人们是何等的开怀哦。

④而人们还会再等多久?阳光下浮土飞扬,遮住了呆滞的视线,烁烁远方,热浪滚滚,就连绿荫下的土地也渐渐泛白,那黑色柏油马路的色调也不再沉实。

⑤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灿烂的阳光不再具有温暖、良丽的含义。那一排排静静垂立着的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⑥当然还有一片湿润、一种清凉,于是人们簇拥到海边。在海潮喧嚣中,人们在希望中幻想,虽然那个愿望是咸涩又酸苦的,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捧一团海水,人们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们看到的依旧还是炽热的阳光。

⑦疲惫地张望,偌大的空间在煎熬着,这让人们想念起了曾经那些绵绵阴雨的日子,想起了关于环保的话题,想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倡议。

⑧可能现在还不算太晚。当人们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里,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是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是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⑨很长时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难道人们真的不知道,当人们用热情和真心种植善良、浇灌真诚、剪去虚伪之后,这世界会变得很清爽、滋润和温和么?不,人们知道。但是人们只会要求别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⑩无雨夏天,枯萎的或许还有甜美的心灵,在浮躁的空气中,我们已经厌倦了歇斯底里的标榜,当满山变野的青色褪去以后,人们发现,岩石的山体依旧那样沉实和安静。

篇3:《无雨夏天》阅读答案

1.第8段中说在“那反省的背景里”有“记忆中的青山绿水”,但为什么还会有“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饱含感激。这也是对人们过度的索取森林资源的谴责。

2.《夏感》主要表达了对夏天的紧张、急促旋律的赞美,你认为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气不够强烈,表达不出作者对夏雨的渴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无雨,表示惋惜和震撼,并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渴望。

篇4:夏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栀子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________的特征和作者的`________。

3.“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感觉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的唯一原因是空气很凉爽。

B.文中说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巴根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C.作者家乡的蝈蝈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一种叫“秋叫蚰子”。

D.标志“夏天就快过去了”的景象,在作者的家乡有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

5.文章在写栀子花和巴根草时分别引用了山歌和童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夏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

⑴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⑵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⑶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⑷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⑸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⑹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⑺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⑻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⑼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⑽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⑾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⑿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⒀乘凉。

⒁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⒂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⒃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有删改)

19.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文章第⑴段,两次写到“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有什么作用?(4分)

21.第⑵段划线处的栀子花之言,看似粗俗,实则富有个性。请就此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22.本文语言独具特色。请选择两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做简要分析。(6分)

篇6:夏天阅读答案

1.花六瓣 粗粗大大 极香

2.拟人 纤弱 怜爱之情

3.听觉 触觉

4. C

5.引用山歌“栀子花开六瓣头”佐证栀子花是六瓣,引用童谣“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写巴根草的顽固,都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篇7:《夏天》阅读答案

19.示例:舒服、清新、充满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评分意见:此题4分,每问2分。

20.示例1:第一次,开门见山,直接写出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同时引出下文“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描写。第二次再次反复,是为了强调突出夏天早晨的舒服。

示例2: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了夏天早晨的舒服。开头一句的“舒服”,侧重客现感受,强调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是平民口吻,用语看似粗俗,反而更突出了栀子花“粗粗大大”“碰鼻子香”等极为朴实的特点。

评分意见:此题4分,答出内容和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21.示例1:这句话,看似粗俗,实际上反而更好地突出栀子花“粗粗大大”“碰鼻子香”等极为朴实的特点,使栀子花的形象更生动传神。

示例2:这里用拟人手法,写栀子花的语言,完全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命薄”“ 楚楚可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纤弱的特征和作者的怜爱之请。

(3)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例如:“西瓜 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句中,“以”“之”“”等文言词语的使用,与口语相映成趣,体现了“我”对西瓜的喜爱。

评分意见:此题6分,两个角度各3分。每个角度答出语言特点1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2分,合理即可。

22. 示例:(l)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例如:“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己萎谢。”寥寥数语就表现出了牵牛花花期短暂的特征。

(2)大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味。例如“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同时引出下文“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的描写;后一句的“舒服”,侧重主观感受,强调在舒适夏天早晨里写字读文的闲适。

评分意见:此题4分,分别答出两次“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篇8:夏天阅读答案

苏小童的夏天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喝了口冷茶,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以前的暑假,他也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甚至在远途跋涉的清晨,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单独的市场。

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市场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把钱装进母亲缝的贴身小布袋里,再牢牢地系在腰带上。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的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着买回的菜随便挑出一点儿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问邻居大叔要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的总金额算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11.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蕴含人物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2)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

13.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内容,简要阐述。(2分)

14.读完本文后,“父亲”这一人物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你联系文中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补全对话。(2分)

小金:小说中的“父亲”一无是处。他喜欢搓麻将,气走了妻子,也不悔改;当儿子没有考上高中,也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想办法让儿子继续读书,而是让儿子跟他去菜市场卖鸡蛋;做生意也不诚实,让儿子谎称为了凑学费,骗取别人的同情,再把坏鸡蛋卖给别人。无论是做丈夫,做父亲,还是做商人,他都不合格。他只是一个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无赖。

我:不对,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阅读答案:

11.(2分)苏小童发现父亲让他把坏鸡蛋卖给别人,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丧失了做人的善良与尊严,他不愿意像父亲那样活着。

12.(1)(2分)①为父亲这样的做法而气恼(伤心、不认同、不解),为父亲过于看重钱财而羞愧;为自己没有忤逆父亲而难受、委屈。

(2)(2分)②因儿子吃了不少苦而心疼,因自己忽视儿子的需求而自责,为儿子有目标有决心而感动。

13.(2分)示例:“九月一号”是新学期的开始。小说以此为结尾,含蓄地表达了父子俩经过一个夏天的交流与冲突,在相互影响中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预示着父子俩将迎来新的生活,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美好的期许。(着眼于父亲和儿子两个角度的内在联系,论述作者的用意。)

14.(2分)示例:他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人,面对儿子中考失利,以他的眼界和能力,不能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做出如卖坏鸡蛋的事,也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当看到努力一个夏天挣够上学的钱的儿子时,他深受感动,决定歇业两天专门送儿子回老家上学。没有多少文化,处于社会底层的父亲虽然有许多毛病,但情有可原,而且他最终能改变想法,也不失为一个好父亲。(从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变化,或者对儿子的爱,这两个角度进行辩证论述。)

今夏无雨 美文欣赏

经典阅读及答案

西南大旱故乡无雨诗歌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八大山人阅读及答案

《童话》阅读答案

往事阅读答案

《冬天》阅读答案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

《无雨夏天》阅读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无雨夏天》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