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时间:2022-12-15 06:01:32 作者:icecream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icecrea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王大郢小学  李翠萍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 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2:《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推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两幅图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 敲

贾岛 韩愈

斟 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 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 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著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 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 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3: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9   推敲

主备人:何跃琴      审核人:施艳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3.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温故预习】

一、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发音,看清字形,再根据拼音写写词语:

贾岛为用词tuǒtiē(    ),仔细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进仪仗队,他lǐmào(    )地向韩愈解释,请求宽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

二、查词典解释词语:

1.拜访:

2.即兴:

3.推敲

三、联系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斟酌(zhēnzhuó)(    )  宽恕(kuānshù)(  )妥贴(  )拜访(  )思索(   )

四、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五、认真读课文后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

2、从重点词可以感悟深刻的内容。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

“斟酌”的结果是             。

3、学古诗要注意联系。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贾岛的一首诗是            ,全文如下:               ,              。               ,              。

【课堂讲练】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推和敲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推~~做动作,敲~~做动作,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可这就是奇怪了,怎么联系在了一起就变成了反复思考,反复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推敲课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新词语:

1.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检查预习作业的第一项。

2.出示本课中的一些词语,2分钟的熟记,准备默写。

3.昨天要求大家查词典的,你们都查了没?谁来说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一会儿老师还要问你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思考诗歌中的用“敲”还是用“推”好时,不慎与韩愈的仪仗队撞在一起,韩愈得知原因后很感兴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写诗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来吗?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看哪些人能独立分对。能介绍你分对的原因吗?

六、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句:“               ,              。”

【课外作业】完成抄词本和第二教时的预习作业。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说出课后习题四的词语的区别。

2.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3.能够说出故事的要素。

4.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讨论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主学习题:

1.哪些情境激发了贾岛的诗兴?

2.你认为在贾岛的诗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宁静?

3.推敲的结果怎么样呢?你同意韩愈的选择吗?

(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总结。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热闹的长安大街上。

1.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3.理解并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看到贾岛这样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 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出示“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你知道韩愈吗?谁来做个简单介绍。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现在你就是贾岛,你如何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呢?

6.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贾岛好容易才来到李凝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而贾岛也留下了一首诗。那到底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你同意吗?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小结,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课堂作业】

书后练习4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9课

附参考【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4: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美图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课件)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课件  比较不同:叠词的作用)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引读词,读段。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放回文章里去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读课文。

3、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回顾课文,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也就是你认为嫦娥心地善良的句子,用线画下来。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你认为嫦娥的心地善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课件)

(1) 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①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②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没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③村南的老丁是个残疾人,嫦娥十年如一日……(端茶送饭、洗衣洗洗鞋)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课件),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说嫦娥善良,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板书:逢蒙)(课件)那是一个奸诈贪婪(板书)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课件)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绕着话题,和别人兜圈子)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课件)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课件)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板书)。

6、是啊,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

①(课件:嫦娥奔月动画,小提琴音乐《思乡曲》响起)同学们,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时,用了75小时50分钟,假如嫦娥飞得比飞船还要快一百倍,也需要近50分钟,在这漫长的50分钟里,嫦娥的内心会在默默地想些什么呢?会回忆与后羿在一起的生活,与乡亲的互相关爱,还是有什么话想要对谁说?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笔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生动笔)

②学生交流,师相机评价:善良的嫦娥;有情有义的嫦娥;细心的嫦娥……

③同学们用文字走进了嫦娥的内心,你们真是嫦娥的知音啊!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

①“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课件)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妻子一往情深。

师:对,这就是重感情(板书)。对家人能够关心、爱护,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②从第七自然段的“焦急”、“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也能体会出他对嫦娥的深情。

师:请你读读这部分。

指导朗读:读第7小节。(课件)(放音乐:致爱丽丝)

(课件出示:“嫦娥!嫦娥!”)面对着远离自己的爱人,重感情的后羿该如何去喊呢?

师:“嫦娥、嫦娥”应该怎么读?

(带着着急的心情读。)

指名读、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就是后羿,在一声声呼唤着嫦娥的名字。

同学们,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的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想说,嫦娥,不要--(离开我)---嫦娥你怎么--(舍我而去)---嫦娥请--(回来)---

后羿对嫦娥的情感,真是天地可鉴。体验:哪些词最能形容此时后羿的心情?(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万语千言,浓缩在这连声呼唤声中,全体男同学呼唤:全班同学来呼唤。

(课件:嫦娥奔月图)(音乐:钢琴《思乡曲》)(引答)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将…(分离)…意味着她美满的家庭将…(破碎)…意味着乡亲们也不能…(和她分享快乐)…

2、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课件)

3、教师激情引领: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4、读,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好人终究会有好报)

四、教师延伸:

同学们,中秋,这是个令人产生遐想的节日,中秋佳节,无论是奔波他乡忙于生计的异客,还是浪迹天涯追求理想的游子,此刻的他们,心中都向着一个方向,那就是--家,那个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翅膀,给了他依恋,给了他力量的家。那是他心中的月亮,那里承载了厚重的爱和永远的牵挂!

五、吟诵升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在《思乡曲》的音乐声中,一起吟诵名篇《水调歌头》,共同祝愿所有的家庭如中秋的月亮,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课件,音乐缓缓响起,配乐朗诵)

六、激起悬念,扩大学习空间

1、最后,你对课文还有疑问吗?或者还对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比较关心?(如逢蒙的下场;后羿后来怎样了……)

2、看来,这则故事真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这些问题怎么办?在神话故事书中的《嫦娥奔月》会给大家满意的答案。所以,这节课的作业是:(课件出示)

①向父母或朋友讲讲嫦娥的故事。听听他(她)们对嫦娥的评价。

②读读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并搜集更多的中外民间传说读一读,记一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课。

[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5: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篇6:五年级语文推敲

一、我读得准,写得规范。

jiǎojiézhēnzhuóbìràng

()()()

tuǒtiēlǐmiàomáolǘ

()()()

二、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即时访问拜访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1.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一点儿不果断。

三、黄金搭档。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画出来。

月光(洁白皎洁)月夜(宁静平静)发现(问题题目)

反映(意见建议)印象(深刻深厚)著名(诗人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分析格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6范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