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小石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三国演义300字读书笔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国演义300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 第1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300字第2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3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4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5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6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7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8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9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第10篇:《三国演义》300字读书笔记高中生第11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12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第13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第14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第15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16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17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18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19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20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300字
我利用寒假时间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关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高九尺,面若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他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
勇:关羽从一个小小的马弓手时就非常勇猛,能在酒还没有凉时,就把华雄这位勇猛无比的大将军的首级取了回来。这为以后关羽五关斩六将做了铺垫。
忠:《关羽五关斩六将》可以看出关羽对刘备是忠心耿耿,曹操的花言巧语和重金引诱都没有使关羽动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仁:从《关云长大战黄忠》可以看出关云长非常惜才,在黄忠的马失前蹄,被掀在地上时,关羽完全可以把他杀了,但他却让黄忠换马来厮杀。第二天,黄忠在射箭时第一、二次不射,第三次只射盔缨,来报关云长昨日不杀之恩。就这样关云长帮刘备收降了良将黄忠。
智:从《关云长单刀赴会》中我发现关羽不光勇猛,而且机智。
《三国演义》
篇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篇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三国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孔明、“义绝”关羽,就拿孔明说吧!诸葛亮6岁时丧失父亲,14岁时带领弟弟、姐姐逃往扬州避难,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军,他亲眼目睹了,那些逃难的人做了青州军的刀下鬼,那时他就决定了长大后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难啊!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静静地沉思着什么。长大后,他进入了襄阳学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为了他的伙伴,诸葛亮也在这里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后来,与荆州牧连襟,鼎鼎大名的黄承彦,也就是他后来的岳丈,邀请众襄阳学士来府邸解谜题,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据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众星拱卫的星象图解开了沙盘。此时,另一沙盘的庞统也完成了黄公的问题。管事将他们领到黄公屋里,黄公将礼分成两份,一为古琴,二是古剑。最终,孔明毫不犹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庐,徐庶问他为何选古琴而非古剑时,他答:吾从曾点耳。徐庶恍然大悟:诸葛亮之心岂能以寻常断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礼乐已至,民生之乐,无有征伐,逍遥乎安适而无为,可遨可游可歌可颂,这正是孔子之志。
三国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孔明、赵云、荀、关羽、张辽、鲁肃……他们都为主公死心塌地,不管结果如何。他们为历史添上了如此精彩的一笔,供后人欣赏,实在是佩服。5
我想,每本书都有自身的价值,都很值得我们去阅读,相信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会增长更多见识,能使我们的灵魂日益丰富。
篇4:《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篇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篇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放暑假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少儿拼音版《三国演义》的书,让我可以在家里独立阅读。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以及三国之间的战争和三国灭亡的过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三国时期许多经典故事,有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等。我还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有张飞、关羽、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马超等等。我最喜欢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历史上有名的草船借箭就是讲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借到十几万支箭的故事。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我很喜欢。它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明白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
相关文章推荐:
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5篇
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
4.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
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5篇
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篇
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8.《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9.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3000字
10.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篇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我看的这本好书里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下面让我来介绍一篇,“举袁绍为盟主”。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人,在向洛阳进军途中,路过德州平原县。正行军问,远远望见桑树丛中有数骑人马来迎接。公孙瓒一看,原来是刘备。公孙瓒问:贤弟为何在这里?刘备说:从前蒙兄保我为平原县令,今听说大军过此特来迎接,请兄长进城歇息。瓒指着关,张二人问:这两人是谁?备说:这两位是关羽和张飞,都是我的义弟。瓒又问:他们先任何职?备说:羽是马弓手,飞是步弓手。瓒叹道:这真是埋没英雄啊。如今董乱,天下诸侯共伐。弟可丢这小官,随我去伐董贼,扶汉室怎样?备说:我们愿去。他们收拾完就去了。他们率领数骑跟公孙瓒前来聚会,曹操迎接各诸侯陆续到齐了,安下的营寨,有二百来里长。曹操宰牛杀马,大会诸侯,与众人商议进兵之策。众将领齐举袁绍为盟主。
篇8: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看的《三国演义》。它里面有许许多多叱诧风云的人物,其中诸葛亮是现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家人还叫我学习诸葛亮的智慧。现在,把一些特别聪明的人称为“赛诸葛”。可见诸葛亮在《三国演义》拥有崇高的地位。《三国演义》从镇压黄巾军开始讲,从中涌出了许多人物,他们靠自己的本领,各拥一方土。天下分三势,三国纷战开始了我最喜的人物是赵子龙―赵云。他有勇有谋,又是才貌俊郎,红缨枪是他的专用武器。他智不笨于关羽,武不差于张飞。他最神的是三次穿梭于曹操的十万大军中,并从中获取了曹操的佩剑,这给曹操奇耻大辱。他是蜀国的五虎将,带领蜀军四处征战,号称“常胜将军”。老年保卫祖国,刘备的儿子是个昏君,赵云站死在沙场上。赵云一生在战场中只有一次卸下甲,那就是在打最后一场仗时。我们要学习并歌颂这位壮士,同时反对封建社会君主的昏庸无道。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篇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书能给我们知识,书能给我们力量。我喜欢书,我爱看书,我看过的书可多了,有《草房子》、《最后一头战象》、《和乌鸦做邻居》……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本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大家是否还记得《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素不相识,因几句闲话投机,变到桃园里结拜为兄弟。那时正好桃花盛开,满园花香,三人真是豪情万丈。我记得看这回时,气血沸腾,妈妈在屋外催我好几次:“睡觉了!”我假装关灯,等妈妈睡了,我再悄悄地开灯,兴致勃勃地看起来,越看越有精神。刘备一个落魄王室后代,无权无势,而猛将关羽、张飞却不嫌弃他,反拜他为大哥,对他一心一意……不知不觉忘了睡觉,等小便急了,出房门一看:呀,十点了,再不睡,还了得!我把书放在枕头底下,收拾好心情,就入睡了。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在战场上驰骋,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体验到了当大将的感觉。
这本书里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时时牵动着我的心,总觉得时常处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但更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所折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武艺高强的赵云……我花了一个星期,把少年版的《三国演义》看完了。我不像往常一样,把看完的书放进书架,而是依然把它放在枕头边,有意无意时总要看看、再嚼嚼。因为这本书教会了我:交朋友真诚守信,对兄弟要义薄云天,遇到困难时,要多动脑筋,就像妈妈说的,若能真正读懂三十六计,无论你处在哪个场合,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爱你,《三国演义》!以前爱你五彩的注音版,现在爱你多彩的少年版,以后还会爱你的文言版,常读常新。我坚信,在我不同的年龄的阶段,你会给我不同的惊喜!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可是人人都知道呀!《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人物,如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周瑜,武力高强的吕布……
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个个武力高强。就比如说关羽他在众将面前斩华雄,关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让我很佩服,他一开始投靠了曹操,但是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又回到了刘备身边,孙权虽抓到关羽,但关羽绝不投降,孙权最后下令把关羽给斩了。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
《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雨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宝贵的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无疑是千年传奇,百世经典。数百年以来,一直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说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口齿生香。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惨烈社会局面。乱世枭雄,谁忠谁奸,孰成孰败。蜀有:刘备、诸葛亮。魏有:曹操、司马懿。吴有:孙权、周瑜。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
在这书中,我佩服刘备的善于用人,我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义字当头,我还佩服张飞的威猛雄壮,我更佩服赵云的浑身是胆和周瑜的巧设计谋。曹操的诡计多端、疑心重重让我不得不感叹万千。但我最崇拜的还是诸葛亮。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既出茅庐天下震惊。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借东风、空城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都让我赞叹不已。
在诸葛亮众多计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设法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就逼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杀掉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难。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个草把,趁着漫天大雾,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叫船上军士一齐擂鼓呐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了,二十只战船两侧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也是我喜欢的一计。由于马谡不听劝告,自作主张,导致街亭失陷,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不得不全军撤退。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冒险的举措,巧唱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些计都充分的说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遇事冷静,临危不乱,实在是让我佩服。
这些历史也让我看到了那时候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更让我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幸福。那时候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这些又都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云南的旱灾、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等无情的天灾。要是放在三国时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毁灭。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无私,让大家互相团结、帮助,很快的度过了难关,建起了新的家园。
所有的这些感想,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爱我的祖国,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年的往事早已随江水逝去,存在的却是永恒的记忆。 千年的记忆虽然光辉灿烂,却如同过眼云烟,唯有你,能让驻足。回首千年,记忆中的你挥之不去,一如你的名字。 初识你,是在《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你被罗贯中披上了一件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外衣,我也曾被这件外衣蒙蔽了双眼。那诸葛孔明处处高于你,可你却容不下他,以至后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今读来依旧如鞭子打在心头。在罗贯中笔下,你气量狭小,过于争强好胜,被孔明气的一连三次怒气填胸,箭疮迸发,最后只留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感慨便一命呜呼。可那孔明却亲赴东吴,在你的灵前伏地大哭,哀恸不已地吊丧,读来不禁让人感到可悲。
可我也知道,你是周瑜,“瑜”是美玉的光彩之。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那一件轻薄的外衣哪里掩的了美玉的光彩呢?那时你正值弱冠之年,助孙策平定江东。凭借卓越的功勋,你被封为东吴的建威中郎将。可是老将程普自持功大不甘年轻的你的地位居于他之上,于是程普处处与你过不去。但你却没有与他计较,依旧以礼相待。后来程普感叹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看来不仅是程普,就连千万东吴将士也为你宽广的胸怀所深深折服。 “曲有误,周郎顾”,记忆中的你,总离不开音乐。那一曲曲泠泠切切的乐声从你的指尖下流淌而出,宛如高山流水,澄澈而不失深远,情越无比,沁人心胸。我总能想起英勇善战的你回眸顾曲,指挥若定的名将也时时流露出琴心雅致。古往今来,有多少好曲之人,可是又有谁像你一样名垂千古,青史留芳?
想当年,曹超挥师南下,想一举平定江东,一场赤壁之战将你推向历史前沿。战场上,你雅致依旧;记忆中,你坐在虎帐中抚琴。素手抚动的琴声伴着江水的涛声荡气回肠。那时,你的指尖勾托的不是琴弦,而是一段江水的故事,一段江水的传奇。曹操万万没想到,是你,在弹指间,叫风云变色;在琴曲之中,惹波澜壮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雄兵片甲不留。那赤壁之火不仅让曹操不敢直视江东,更造就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你有王佐之才,是万人之英,但苍生却没有厚爱你。我永远也忘不了南郡城下浴血奋战的将军和那支离弦的毒箭。谁曾想到,是那支毒箭,使记忆永恒。记忆中,你总角之交追随孙策,弱冠立基辅定江东,三十麾水师治国。你是江东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可谁能料到,一曲未终,三尺青锋缓缓垂落,光芒渐渐消散,你壮志未酬,却英年早逝。
周瑜,每当想起你,我总有一些感叹。受伤、疾病、早逝留住了你的青春美貌,甚至使青春美貌之上的进取、谋略、胆识、大气、风流空前绝后地交融在一起,都变得美玉般无瑕无憾。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回首千年往事,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江水流逝无数个生命,浪花淘尽千百位英雄,唯有跨越千年的记忆让我为你驻足。在我心里,你永远是长壮有姿貌的东吴都督。公瑾,苍天将一切的优秀都给了你,留给后人的却是绵绵不尽的惋惜与哀叹。
三国演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书中无穷的风情与豪迈。
我主要了解到《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着名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传奇的故事。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令许多百姓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但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使三分天下统一。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本宏篇巨作。
其中令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和张飞了,从中我也领悟到许多道理。诸葛亮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从草船借箭,骂死王朗,空城计等等展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他也并非完人,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重要城镇,而后发生了接下来一系列事情。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10:《三国演义》300字读书笔记高中生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扣人心弦,使人无不胆战心惊。起初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一共九十六年。主要描写魏、蜀、吴、三个大国的兴亡史,十七路诸侯征讨董卓,董卓被杀后,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全书思想鲜明,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百姓拥仁反暴。作者成功塑造了上百名鲜明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的有:曹孟德、刘玄德、周公瑾、诸葛孔明……曹孟德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生活信条。诸葛孔明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个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 孔明三气周瑜甚是精彩周公瑾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千古流传……
书中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其构思宏伟,手法多样,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一场又一场的刀光血影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更多的战争。描写的波澜起伏,读起来让人感觉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好看的名著,希望你们也要看一看。
篇1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在酷热的暑假里,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述的是蜀、魏、吴三个国家发生的纷争的故事。时间是从汉灵帝中平原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大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十分聪明,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与曹操水战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弓箭最好。”“没错,不过军中缺箭,早就耳闻您足智多谋,这件事您可有办法?”“没问题,我愿立军令状。”最后周瑜给诸葛亮三天让其供上十万支箭。什么也难不倒诸葛亮,在第三天的时候利用当时的天气、成束的草和二十只船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详细听了诸葛亮轻松取来十万多支箭后,大惊,感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学识渊博的人,长大为祖国效力。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50字8篇】
篇1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篇1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明白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先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之后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仅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当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异常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三国演义》
篇14:《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
在那战火纷飞的公元3世纪,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各占一方。这,就是三国,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敬佩书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刘玄德(刘备)、张翼德(张飞)、关云长(关公)、赵子龙(赵云)等。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结交了被人们称为“武圣”的关羽和爱结交天下豪杰的张飞。我还记得,他们走进桃园,备下青牛、白马等祭礼,三人一起焚香跪拜,立下了誓言:“今刘备、关羽、张飞在此结拜为异性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下共戮!”是啊,他们有难同挡,有福同享,真是好兄弟啊!
我还想到了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华佗。关羽在樊城之战中,左臂中了毒箭,骨头发青。他四处寻找医生,最后,华佗来了。他看看关羽伤势,吓了一跳:如果再不治,几天后这只手就废了!华佗于是问关羽:“我需要把你的皮肉割开,刮骨头上的毒。你能忍住吗?”“我视死如归,当然不怕。”关羽说。就这样,关羽喝了几杯酒,边与马良下棋,边伸臂让华佗医治。华佗取出尖刀,让助手捧盆在下边接血。华佗割开皮肉,就“嚓嚓嚓”地刮起来。关羽边喝酒吃肉,边谈笑下棋,全无痛苦。刮骨声仍在沙沙作响。众人屏住声息,没有一丝动静。华佗郑重地缝完最后一针,闭上双目静默了许久,仿佛刚从空前的激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佩服关羽的坚韧。
英雄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三国演义》
篇1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不会吧,那我就告诉你吧。此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现在知道了吧?
孔明初出山之时,曾对刘备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此时的刘备,可谓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汉皇叔,天时地利客观有利条件让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仅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了。因此,西蜀赖以立国者,就是“人”。
就凭这一个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诗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对当地士人、将士的使用,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毕竟,刘备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当地士人支持不可,因此,孔明重用董允、费炜、蒋宛、邓芝等数十名当地文官,更绝的是让刘备与当地士人联婚,娶吴懿之妹为妻,结成婚姻联盟,让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拥立刘姓为主。对武将则另一套办法。孔明始终紧握“枪杆子”,主要武装力量由刘备共患难的关、张、赵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会时就随刘备,是“久经考验”的干部,把带精兵的先锋职务给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给廖化。至于姜维,是孔明入室弟子,是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就另当别论。一些不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杨任等人则杀之不留!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处,西蜀能立国三分天下,与孔明这些措施分不开。但是孔明用人也非绝对正确,他平生犯二次用错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错用马谡,结果失去了北伐战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荆州人选上,很明显,刘备派关平到荆州求援,是自作主张要关羽守荆州,孔明对这种错误决定,不作争抗,造成荆州失守。
不只是诸葛亮,《三国演义》还有很多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如:关羽、张飞、曹操等等。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是一扇门,推开它,人生的奥秘尽在其中!
篇1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容跌宕起伏,令我非常喜欢。
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的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苟政,寄托了人民苛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这篇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一次,刘备正在看招兵告示,身后又挤进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二人来到一个酒馆喝酒,正喝着,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武,就请他一起喝酒,又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他们在桃园里对天起誓,结拜为兄弟。 我也比较喜欢书中的三个人物。刘备仁厚,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仁的化身。关羽忠义,但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义的化身。张飞勇而猛,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但是他们三人非常重情义。
通过《桃园三结义》,我感受到正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手足情,才实现了刘关张三人的雄心壮志,才完成了兴国大业。我更体会到友谊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也希望能结交到像刘关张这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也要多为朋友着想,互相体谅与尊重。
篇1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画卷作家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性格直爽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刘备......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历史总是在不断改变。
书里的人物多种多样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我最佩服的当然还是诸葛亮。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却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三国演义》有兄弟,有敌人,有谋略,有忠心,有奸诈,有阴险,演绎了历史的变迁,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感情、比星闪得还美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人民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篇18:《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个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来了吗?对,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那个羽扇纶巾、手摇鹅毛扇的军师。
话说《草船借箭》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十万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哦!可诸葛亮却只用了三天时间按时交了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十万支箭是从曹操那里“借”来的。哈哈,诸葛亮聪明吧?佩服!佩服!
再来说《空城计》吧!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浩浩大军向西城杀来,而自己守城的将士不足三千。于是,他传令把全城旌旗藏起来。司马懿见城中空无一人,怕诸葛亮又有什么鬼把戏,慌忙下令撤军,退回汉中。你看,一场“空城计”就吓退了敌军。这等胆识,这等智慧,何人能及?实在佩服啊!
我虽是一名女生,可我却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诸葛亮这个人。我多想有一把诸葛亮的鹅毛扇,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我多想像诸葛亮一样聪明能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一次次地上演着现实版的“女诸葛亮”!哈哈!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块儿下棋。下着下着,眼看姐姐就要吃了我的“老帅”了,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哎呦,姐,我的肚子痛!”“啊?你不要紧吧?”姐姐俯下身子,关心地问我。我趁机撞了一下桌子,棋子散了。“哟,姐姐,我的肚子好像又不疼了。不过,这棋盘已经乱掉了,我们重下吧!”姐姐看了看我狡黠的眼神,明白了:“你个小狡猾的,不过这次不能赖皮哦!”我笑了,原来姐姐早就知道了我的“小阴谋”,哎!
这些“雕虫小技”说出来真是难为情,太不光彩了!不过,我下定决心,要多看书,因为“书是全世界最好的营养品”嘛!我现在经常把零用钱攒起来,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然后一头扎进书本,看个昏天暗地。我家里的书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可我百看不厌。因为我心中有个愿望:多读书,成为像诸葛亮一样充满智慧的人!加油哦!
篇1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神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书中虽有这么多众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篇20:《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同学们,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无声的老师,它即可以逗我们开心,也可以教会我们知识。那么你们读过什么书吗?是否读过文学经典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一下我读过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太原清源人。这本文学经典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个战争故事。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刘玄德三顾茅庐。曹操煮酒论英雄主要讲的是:曹操邀请刘玄德讨论合作之事。他说:“刘兄,你我大军都是最强大的勇军,如果我们俩对抗,一定会打成平局的,不如,我们两军合作,一定能把吴国打得落花流水,我们再一统天下,如何?”刘玄德说:“曹兄,你见笑了,我军怎能和你军相对比较呢?”曹操又说“既然刘兄这样说的话,那把你的军队加入到我的军队来,训练成勇猛的大军,一起对抗外敌。”刘玄德此时正要用手去拿一颗花生吃,天上又响起了大雷。吓得他把花生都掉到地上了。曹操见刘玄德如此胆小,心想他办不出什么大事,在以后的战争中就处处看小刘玄德。其实刘玄德那天是故意把花生掉在地上,让曹操误认自己是胆小之人。目的是为了让曹军对他放松警惕,使刘军更容易攻城罢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凡事不要只看别人的表面来评价别人,要深入了解才行。
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说的是:刘玄德军队已经处于弱势了,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得力的军师,于是司光徽向刘玄德推荐了孔明。可是要请孔明出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刘、关、张三人就约好一起去请孔明。第一次,天气下着大雨,孔明故意说不在,第二次,太阳很大,可孔明还是故意说不在,第三次,关、张已经非常不耐烦了,可是刘玄德还在等。孔明被刘玄德的精神所打动。终于答应出山帮助刘玄德。从此辅助刘玄德打了很多胜仗。从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坚持了,并努力了,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一个让人值得观看的文学经典,里面有上千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有一个道理。这么有用的书,你们也快去看看吧!
三国演义300字读书笔记(通用20篇)




